锥形盘旋式薄膜塑料管微藻培养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8987037阅读:180来源:国知局
锥形盘旋式薄膜塑料管微藻培养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微藻培养的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锥形盘旋式薄膜塑料管微藻培养装置。
【背景技术】
[0002]微藻培养装置,是指培养可以进行光合作用的微藻的一种装置。在市场上,很多微藻培养装置只适用于工业生产,不能在家庭等小范围场合使用,存在适用范围较小的问题。而在薄壁结构的培养装置中,又存在稳定性较差的问题。然而在现有技术的一般培养装置中没有有效解决上述问题。例如中国专利授权公告号CN 202898398 U,授权公告日2013年04月24日,发明创造的名称为一种微藻培养及收集的光生物反应器,该专利案公开了一种可以收集高浓度藻液的光生物反应器,通过反应器主体、底部锥体、温度控制器和曝气装置等结构的结合创新,提高了微藻的培养效率以及藻液的浓度,但是该专利案的光生物反应器不能沿着内支架或者外支架进行旋转,存在适用范围较小的问题。又如中国专利授权公告号CN 204162698 U,授权公告日2015年02月18日,发明创造的名称为家用型盐藻培养装置,该专利案公开了一种新型的微藻培养装置,通过袋体等结构的结合创新,实现了该微藻培养装置具有成本较低和操作简单的特点,但是该专利案中的微藻培养装置仍然缺少旋转装置或支撑装置,微藻培养装置容易晃动,存在稳定性较差的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底座、底盘、顶板和培养桶等结构的结合创新,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稳定,成本低,培养桶取出方便,安装和使用方便,适用范围广的锥形盘旋式薄膜塑料管微藻培养装置。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解决现有技术中微藻的一般培养装置没有有效解决适用范围较小和稳定性较差的问题,提供一种锥形盘旋式薄膜塑料管微藻培养装置,通过底座、底盘、顶板和培养桶等结构的结合创新,实现该微藻培养装置具有结构简单稳定,成本低,适用范围广,培养桶取出方便,安装和使用方便的特点。
[0004]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取下述技术方案:一种锥形盘旋式薄膜塑料管微藻培养装置,包括底座、底盘、顶板和至少一个培养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上设有主轴,所述底盘上设有至少一个定位孔,底盘的中心处设有与主轴相适配的轴承I,每个所述的培养桶均由薄壁的塑料管制成,培养桶的下端设有与定位孔相适配的锥形底部,锥形底部均设有出液阀,培养桶的上端均与顶板相连,所述顶板与底盘通过支撑装置相连。
[0005]在安装时,将底座放置在基准面上,然后将主轴装入底座上,接着通过轴承I与主轴相配合,使底盘与主轴相连,再通过支撑装置将顶板与底盘相连,最后将培养桶的锥形底部逐一插入到底盘的定位孔中,培养桶的上端与顶板相连,就安装完成了。在使用时,使用者可以通过主轴与轴承I的配合结构,转动底盘,方便观察每一个培养桶内的微藻培养状况,在微藻成熟后,微藻自然沉降在每一个培养桶的锥形底部,打开出液阀,就可以得到浓度较高的藻液。
[0006]底座,结构简单,为该培养装置提供基准;底盘,用于培养桶的定位,通过主轴与轴承I的配合结构,实现该培养装置的旋转,在较小空间的条件下,使用者可以观察每一个培养桶内的微藻状态,使用方便;顶板,用于固定每一个培养桶的上端,与底盘的定位孔相结合,实现培养桶的双头定位,培养桶不会晃动,具有稳定性好的特点;培养桶,由薄壁的塑料管制成,成本较低,而且容积也比较小,既适用于科学实验,也适用于工业生产和家庭使用,具有适用范围广的特点;锥形底部,结构简单;用于大部分微藻的自然沉降,打开出液阀,就可以得到浓度较高的藻液。
[0007]作为优选,所述主轴的上端设有延长部,所述顶板的中心处设有与延长部相适配的轴承II。该支撑装置直接由主轴的延长部与轴承II的配合结构组成,结构简单,安装方便。
[0008]作为优选,所述的支撑装置由至少两根支撑柱组成,每根所述支撑柱的两端分别与底盘和顶板相连。该支撑装置结构简单,也减少了主轴的长度。
[0009]作为优选,所述支撑柱的数量与所述底盘上的定位孔的数量相同,每根支撑柱分别设置在相邻的定位孔之间。该结构保证底盘与顶板之间具有良好的支撑力,提高培养装置的稳定性。
[0010]作为优选,所述顶板上设有多个吊环,每个所述培养桶的上端设有与对应吊环相适配的挂钩。吊环与挂钩的配合结构,安装和取出培养桶方便。
[0011]作为优选,所述培养桶为沿底盘圆周均勾分布的结构。培养桶均勾分布,在科学实验时,培养桶之间的数据对比性更好,实验结果更加稳定可靠。
[0012]作为优选,所述培养桶的数量为1-8个。
[0013]由于采取上述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锥形盘旋式薄膜塑料管微藻培养装置具有这样的有益效果:通过底座、底盘、顶板和培养桶等结构的结合创新,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稳定,成本低,适用范围广,培养桶取出方便,安装和使用方便的锥形盘旋式薄膜塑料管微藻培养装置。
【附图说明】
[0014]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
[0015]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附图1的A-A向剖视图;
[0016]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0017]附图4为本实用新型附图3的B-B向剖视图。
[0018]图中:1_底座,2-底盘,3-顶板,4-培养桶,5-主轴,6-轴承1,7_锥形底部,8-出液阀,9-延长部,10-轴承II,11-支撑柱,12-吊环,13-挂钩。
【具体实施方式】
[0019]参阅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0020]实施例一:结合附图1和2,一种锥形盘旋式薄膜塑料管微藻培养装置,包括底座1、底盘2、顶板3和四个培养桶4,底座I上设有主轴5,主轴5的上端设有延长部9,顶板3的中心处设有与延长部9相适配的轴承1110,底盘2上设有四个定位孔,底盘2的中心处设有与主轴5相适配的轴承16,每个培养桶4均由薄壁的塑料管制成,培养桶4为沿底盘2圆周均匀分布的结构,培养桶4的下端设有与定位孔相适配的锥形底部7,锥形底部7均设有出液阀8,培养桶4的上端均设有挂钩13,顶板3上设有四个与对应挂钩13相适配的吊环12。
[0021]实施例二,结合附图3和4,一种锥形盘旋式薄膜塑料管微藻培养装置,包括底座1、底盘2、顶板3和四个培养桶4,底座I上设有主轴5,底盘2上设有四个定位孔,底盘2的中心处设有与主轴5相适配的轴承16,每个培养桶4均由薄壁的塑料管制成,培养桶4的下端设有与定位孔相适配的锥形底部7,锥形底部7均设有出液阀8,培养桶4为沿底盘2圆周均匀分布的结构,培养桶4的上端均设有挂钩13,顶板3上设有四个与对应挂钩13相适配的吊环12,顶板3与底盘2通过支撑装置相连,支撑装置由四根支撑柱11组成,每根支撑柱11的两端分别与底盘2和顶板3相连,支撑柱11的数量与底盘2上的定位孔的数量相同,每根支撑柱11分别设置在相邻的定位孔之间。
[0022]以上所述的两个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核心思想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的修饰,例如培养桶、底盘以及顶板的具体尺寸参数等进行修改或权利要求进行若干的组合,应该落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锥形盘旋式薄膜塑料管微藻培养装置,包括底座(1)、底盘(2)、顶板(3)和至少一个培养桶(4),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I)上设有主轴(5),所述底盘(2)上设有至少一个定位孔,底盘(2)的中心处设有与主轴(5)相适配的轴承I (6),每个所述的培养桶(4)均由薄壁的塑料管制成,培养桶(4)的下端设有与定位孔相适配的锥形底部(7),锥形底部(7)均设有出液阀(8),培养桶(4)的上端均与顶板(3)相连,所述顶板(3)与底盘(2)通过支撑装置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锥形盘旋式薄膜塑料管微藻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轴(5)的上端设有延长部(9),所述顶板(3)的中心处设有与延长部(9)相适配的轴承II(1)0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锥形盘旋式薄膜塑料管微藻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装置由至少两根支撑柱(11)组成,每根所述支撑柱(11)的两端分别与底盘(2 )和顶板(3)相连。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锥形盘旋式薄膜塑料管微藻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柱(11)的数量与所述底盘(2 )上的定位孔的数量相同,每根支撑柱(11)分别设置在相邻的定位孔之间。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锥形盘旋式薄膜塑料管微藻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3)上设有多个吊环(12),每个所述培养桶(4)的上端设有与对应吊环(12)相适配的挂钩(13)。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锥形盘旋式薄膜塑料管微藻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桶(4)为沿底盘(2)圆周均匀分布的结构。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锥形盘旋式薄膜塑料管微藻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桶(4)的数量为1-8个。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锥形盘旋式薄膜塑料管微藻培养装置,包括底座、底盘、顶板和至少一个培养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上设有主轴,所述底盘上设有至少一个定位孔,底盘的中心处设有与主轴相适配的轴承I,每个所述的培养桶均由薄壁的塑料管制成,培养桶的下端设有与定位孔相适配的锥形底部,锥形底部均设有出液阀,培养桶的上端均与顶板相连,所述顶板与底盘通过支撑装置相连。本实用新型具有这样的有益效果:结构简单稳定,成本低,培养桶取出方便,安装和使用方便,适用范围广。
【IPC分类】C12R1/89, C12M1/24
【公开号】CN204644359
【申请号】CN201520293422
【发明人】刘俊稚, 葛亚明, 周海军, 李昱哲, 赵松婷
【申请人】浙江海洋学院
【公开日】2015年9月16日
【申请日】2015年5月8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