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浸胶机刮边自动跟踪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浸胶机刮边自动跟踪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无论是卧式还是立式浸渍干燥生产线都有浸胶机,浸胶机 在工作过程中,通过一对计量辊对纸或布进行定量上胶,在上胶挤压过程中, 物料两边通常会聚集较多的树脂。
传统的浸胶机没有刮边自动跟踪装置,或只有固定刮边装置,前者因没 有任何措施,不仅浪费很多树脂,而且使成品边部巻曲、不易堆垛,也影响 后续工序的生产,后者虽然有固定刮边装置,但由于物料在运行过程中的跑 偏常会导致一边刮不到另一边刮胶太多的现象。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浸胶机刮边自动跟踪装置,采用边沿传感 器检测物料经过传感器的相对位置,通过伺服执行器对刮边机构进行伺服纠 偏,使物料两边的刮边机构始终处于合适位置,对浸胶物料的两边正常刮胶。 可以减小物料(纸或布)的宽度尺寸,也大大减少了不必要的胶液浪费。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浸胶机刮边自动跟踪装置,包括分别位 于物料两侧的刮边机构,所述两刮边机构之间安装有连动杆,物料的一侧设 有边沿传感器,边沿传感器的信号通过信号放大控制器传输给伺服执行器, 伺服执行器通过伸縮机构控制刮边机构。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浸胶机刮边自动跟踪装置,包括 分别位于物料两侧的刮边机构,所述刮边机构安装有滑轨上,滑轨固定在机 架上,两刮边机构之间安装有连动杆,所述物料的一侧设有边沿传感器,边 沿传感器的信号通过信号放大控制器传输给伺服执行器,伺服执行器通过伸 縮机构控制刮边机构;所述伺服执行器和伸縮机构安装在机架上,伸缩机构 为液压缸。
本实用新型优点是
1. 本实用新型采用刮边自动跟踪装置,使刮边机构在工作过程中始终 处于物料两边合适的刮边位置,对浸胶物料的两边进行正常刮胶。
2. 本实用新型在浸胶机上采用刮边自动跟踪装置,保证了物料边缘和
3刮边机构始的相对位置不变,刮边宽度可相对减小,同时也可以减小物料(纸 或布)的宽度尺寸,并大大降低了胶液不必要的浪费。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l物料;2刮边机构;3滑轨4连动杆;5边沿传感器6信号 放大控制器7伺服执行器;8伸缩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如图l所示, 一种浸胶机刮边自动跟踪装置,包括分别位于物 料1两侧的刮边机构2,所述刮边机构2安装有滑轨3上,滑轨3固定在机 架上,两刮边机构2之间安装有连动杆4,所述物料1的一侧设有边沿传感 器5,边沿传感器5的信号通过信号放大控制器6传输给伺服执行器7,伺 服执行器7通过伸缩机构8控制刮边机构2,伺服执行器7和伸縮机构8安 装在机架上,伸縮机构8为液压缸。
为了保证刮边位置的准确性,在物料1的边缘设置一个边沿传感器5(光 电管等),正常运行时物料1边部位于传感器5的中心位置;当物料l跑偏 (左或右)时,传感器5将物料1跑偏信号反馈到信号放大控制器6;信号 放大控制器6控制伺服执行器7动作,使传感器5和刮边机构2与物料1通 过连动杆4同向移动,从而保证物料1边缘与刮边机构2的相对位置不变, 达到准确控制物料1刮边效果的作用。
采用刮边自动跟踪装置使刮边机构2在工作过程中始终处于物料1两边 合适的刮边位置,对浸胶物料1的两边进行正常刮胶。在浸胶机上采用刮边 自动跟踪装置,保证了物料l边缘和刮边机构2始的相对位置不变,刮边宽 度可相对减小,同时也可以减小物料l(纸或布)的宽度尺寸,并大大降低 了胶液不必要的浪费。
权利要求1.一种浸胶机刮边自动跟踪装置,包括分别位于物料(1)两侧的刮边机构(2),其特征在于所述两刮边机构(2)之间安装有连动杆(4),物料(1)的一侧设有边沿传感器(5),边沿传感器(5)的信号通过信号放大控制器(6)传输给伺服执行器(7),伺服执行器(7)通过伸缩机构(8)控制刮边机构(2)。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浸胶机刮边自动跟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 述刮边机构(2)安装有滑轨(3)上,滑轨(3)固定在机架上。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浸胶机刮边自动跟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 述伺服执行器(7)和伸缩机构(8)安装在机架上,伸縮机构(8)为液压 缸。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浸胶机刮边自动跟踪装置,包括分别位于物料两侧的刮边机构,所述两刮边机构之间安装有连动杆,物料的一侧设有边沿传感器,边沿传感器的信号通过信号放大控制器传输给伺服执行器,伺服执行器通过伸缩机构控制刮边机构;本实用新型采用边沿传感器检测物料经过传感器的相对位置,通过伺服执行器对刮边机构进行伺服纠偏,使物料两边的刮边机构始终处于合适位置,对浸胶物料的两边正常刮胶,可以减小物料的宽度尺寸,也大大减少了不必要的胶液浪费。
文档编号B05C11/10GK201329334SQ200820199389
公开日2009年10月21日 申请日期2008年11月28日 优先权日2008年11月28日
发明者吴新癸, 徐年梓 申请人:苏州维茨益维高设备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