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转高速凹印uv彩色系油墨的印刷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68413阅读:36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轮转高速凹印uv彩色系油墨的印刷工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UV油墨采用凹印方式印刷的印刷法,尤其是一种用高速轮转凹印来完成的UV彩色系油墨的印刷工艺。
背景技术
随着印刷油墨的发展,醇水型油墨、水性油墨、UV油墨以及大豆植物油性油墨等为代表的绿色环保型油墨将逐渐成为印刷行业的主流。而现有技术中,UV油墨的彩色系油墨印刷主要是以胶印、丝印和柔印为主。由于印刷方式不同及凹印的特性等因素,彩色UV油墨在凹印印刷领域里还没有取得突破,至今还是空白。现有技术中,凹印色墨一般采用溶剂型油墨印刷,此类油墨配方中使用大量溶剂, 且在印刷时必须加入更大量的溶剂用以稀释,这些有机溶剂最终均会排入大气,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随着人们环保意识加强,全世界绿色经济的倡导,低碳节能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多的水基油墨、光固油墨、电子束固化油墨等相对绿色的油墨发展起来,并已逐步取代溶剂油墨而得到应用。UV类油墨在凹印特别是高速轮转凹印领域中的应用还停留在装饰性油墨阶段,如仿金属蚀刻(磨砂)、折光装饰性印刷等,其实,它们是非彩色油墨,它们真正应用较为广泛的是凹印UV上光。众所周知,轮转凹印印刷速度快,一般都高于lOOm/min,最高达到300m/min,凹版印刷墨层厚度一般为10 20 μ m,有时要超过40 μ m,由于墨层厚、速度快,且油墨表层氧阻聚效应十分突出,UV油墨固化速度较慢,难以彻底固化,特别是颜色比较深的UV油墨中的深色颜料在紫外区域吸收所有的光线,进入引发剂的紫外线很少,易产生固化不佳的故障。 包装印刷产品对UV油墨的基材附着力、固化速率、印刷适性等方面的要求较高,而且需能满足后序烫金适性及产品包装适性、VOCs限量标准要求等。现阶段尚无凹印UV彩色油墨能同时满足以上加工要求,据调查,UV彩色油墨特别是深色系彩色油墨在包装印刷凹印领域尚未有使用记录。此外,UV彩色油墨成本较溶剂型油墨高也是制约因素之一。以上所有因素都限制了 UV凹印油墨的进一步发展。目前并没有真正成熟的UV彩色油墨在凹印领域特别是包装印刷凹印领域得到实际规模化使用,尚待研发应用。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轮转高速凹印UV 彩色系油墨的印刷工艺,实现了尚为空白的高速轮转凹印机采用UV方式快速干燥的彩色油墨印刷工艺,使UV油墨印刷产品能够满足系列后加工要求,满足现代印刷企业环保、高效的生产要求。且能满足后序烫金要求,减少了 UV上光工序,从而,缩短生产周期,提高产品合格率及生产效率,取得较好的经济效应。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轮转高速凹印UV彩色系油墨的印刷工艺用轮转高速凹印机进行印刷,其特别之处在于(1)采用电子或激光雕刻凹印版,版深在23- μ m之间;
(2)在凹印机上增设UV干燥系统;(3)采用能控温的专用墨缸(气温低时进行加温)墨缸之外设置加热套对油墨进行加温,加热套内设置加热管,加热管与温控器相连接,加热套温度控制在30-45°C ;墨缸的内循环墨管底部到达墨缸的下部1/3处,出口设置为90-70度角的弯曲管状,使墨缸内油墨沿墨缸形成横向环形流动;设置回墨管下端出口邻近墨缸底部;(4)在凹印机上采用陶瓷刮墨刀片,其基材为超细碳合金份子的碳钢,碳钢表面涂覆有陶瓷防粘涂料;(5)控制油墨印刷粘度在14-17秒;
(6)在油墨中添加防雾剂,添加量为油』謹总重量的-5% ;
(7)所述的UV彩色系油墨由以下组分及重量百分数组成
丙烯酸酯齐聚物5-18% ;
稀释剂44-85% ;
光引发剂3-15% ;
颜料5-20% ;
润湿流平消泡剂0. 1-2% ;
阻聚剂0. 1-1%。
所述的墨缸设置为两个,两个墨缸同时加温并保持所需要的温度,一个墨缸在线使用,另·一个墨缸用于贮存和添加油墨。
所述的防雾剂是聚乙烯蜡,粒径为10-20μπι。所述的稀释剂为绝对粘度极低的双官能团的己二醇双丙烯酸酯。所述的光引发剂是其吸收波峰与颜料的吸收波谷相接近的光
引发剂,蓝色系UV彩色系油墨选用自由基裂解型光引发剂α -胺烷基苯酮类引发剂或/ 和硫杂蒽酮引发剂。所述的润湿流平消泡剂是聚醚改性有机硅型消泡剂。所述的阻聚剂是氮氧自由基阻聚剂。所述的丙烯酸酯齐聚物是带侧链羧基的聚丙烯酸酯。(以上化学物质均为市售产品,非本申请人自制)本发明的工艺简单易行,技术效果显著,打破了 UV彩色油墨只能应用在胶印、网印、柔印、喷墨领域的局限性,为UV彩色油墨的应用开创了全新的途径,本发明的工艺生产的产品印刷质量极佳,而且生产高效、环保,达到了既提高生产效率又节能减排的双赢模式。


附图1是本发明的墨缸结构示意图。附图中标记分述如下1-压印辊;2-凹印印版;3-陶瓷刮墨刀片;4-油墨槽; 5-纸带;6-供墨管;7-回墨管;8-电动墨泵;9-墨缸;10-内循环墨管;11-供墨吸管; 12-油墨内循环方向;13-加热套;14-加热管;15-温控器。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及有关技术问题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本发明是一种适宜在高速轮转凹印机上使用的,采用UV方式快速干燥的彩色油墨印刷工艺, 并且,本工艺能使UV彩色油墨印刷产品满足系列后加工要求,满足现代印刷企业环保、高
4效的生产要求。与现有技术的凹印印刷后烫金、再进行离线UV上光的印刷产品相比,本工艺的UV色墨印刷产品具有亮度高、耐摩擦的优点,本工艺印刷品性能同比能达到UV上光后的效果,可以取消上光工序,减少了工序、缩短了生产周期;本工艺UV色墨印刷产品能实现直接烫金,能提高产品合格率及生产效率,取得较好的经济效应。本工艺针对轮转凹印印刷和UV色墨的双重特点,经反复试验找出凹版雕刻参数、油墨光固化设备的条件参数、轮转凹印印刷参数,并组配了满足实际印刷的凹印UV色墨的组成结构,将以上各因素良好地结合,完成了本工艺的方法。先后进行了油墨的基础研究、完成印版参数的确定、油墨光固化设备的条件参数的确立、UV色墨的持续改进与完善等工作。通过实际打样,检验油墨的相关技术指标印刷适性、固化速度、耐折性能、耐摩擦性能、包装时的防水雾性能、后续加工的烫金适性及色彩还原性,不断改进,直至符合生产要求。本工艺中采用电子或激光雕刻凹印版,版深最终控制在23- μ m之间,合适的雕版深度能在保障油墨色彩饱和度的同时,使UV色墨得到良好的UV固化;而现有技术中溶剂油墨凹印版版深一般在40-50 μ m,因此,本工艺UV色墨进行轮转凹印印刷时,油墨用量可大大降低,可平衡UV油墨价格较高所带来的生产成本,使本工艺的实际成本下降。本工艺采用专用的控温墨缸(气温低时进行加温)墨缸之外设置加热套对油墨进行加温,加热套温度控制在30-45°C ;墨缸的内循环墨管底部到达墨缸的下部1/3处,出口设置为90-70度角的弯曲管状,使墨缸内油墨沿墨缸形成横向环形流动。现有技术的墨缸的内部循环的油墨直接回落缸底,本工艺中内循环墨管的改变能使油墨形成横向环形沿墨缸圆周方向的流动,从而带动墨缸内油墨的不断循环,提高了油墨在墨缸内的流动性,使油墨分散性更好,使油墨中的防雾剂颗粒分散更均勻。本工艺使用主副两个加热墨缸,主墨缸为印刷所需供墨墨缸,副墨缸用于储备、调配、预热油墨。在补充油墨时,将副加热墨缸里已预热并调配好的油墨缓慢加入主墨缸。副墨缸温度与主墨缸温度保持基本一致。设置回墨管下端出口邻近墨缸底部;控制油墨供墨、回墨流量,以防油墨在供墨及回墨过程中冲击液面产生过多气泡。此气泡的产生与油墨中消泡剂的多少无关,属物理变化,以控制为主 (加入过多的消泡剂会影响油墨的收缩及流平)。供墨流量控制在印版墨槽内油墨能够回流墨缸即可。回墨管的长度至墨缸底部,降低回墨落差,减少冲击机率,抑制气泡产生。油墨的加温也对抑制气泡起到一定的作用。本工艺将刮墨刀片由原常规钢带刀片改为陶瓷刀片。陶瓷刮墨刀是在基材为超细碳合金分子的碳钢的表面涂覆陶瓷防粘涂料(陶瓷刀片为市售产品),涂层硬度与刮刀基材硬度是一致的(在此,不是为了提高硬度或延长刮刀寿命,相反,硬度过高会伤害版辊), 涂层作用是减低刀与版辊之间的摩擦力,从而减少刮刀磨损。涂层另一特点是不粘外来杂质,因而可减少拉丝情况。因油墨中含有防雾剂颗粒物质,易伤刮刀及印版,使用陶瓷刮刀后大大降低了对刮刀及印版的磨损。原使用普通钢性刮刀,生产10万印时即需更换刮刀, 改为陶瓷刮墨刀后,换刀频率降低1倍以上。本工艺油墨印刷粘度控制在14-17秒,粘度过高时通过专用UV稀释剂调节油墨粘度。这里所述的以秒为单位的粘度表示法是印刷行业所通用的一种表述方法,粘度有多种表述方法,这里所述的粘度是使用粘度杯测量的结果,本工艺所用量杯为Rig0Sha3#杯, 是日本的一种品牌。本工艺在油墨中添加防雾剂,根据各产品、各色系的不同要求,添加量在-5%之间。本工艺组配了具有良好印刷性能的UV光固化油墨,选择与UV彩色油墨相匹配的颜料与齐聚物及低黏度的稀释剂,同时提高油墨的分散性,减小油墨的触变性,使油墨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和印刷适性。本发明的轮转高速凹印UV彩色系油墨的印刷工艺具有以下优点a)良好的干燥性能UV彩色系油墨的固化机理是通过油墨中的光引发剂受UV紫外光辐照后产生自由基,引发油墨固化,辐射强度越大,固化速度越快。UV彩色系油墨辐射强度随墨层厚薄呈自然指数衰减,墨层厚度增加,固化速度就明显下降。油墨颜色的深浅对光照敏感度固化速度也会存在一定的影响。通过选择吸收光谱与颜料的吸收光谱相匹配的光引发剂,使光引发剂的吸收波峰与颜料的吸收波谷相接近,并且选择吸收峰与光源发出的主波长较一致的光引发剂。根据油墨中不同的颜料品类(其中蓝色系或深色系是对光引发剂要求最特殊的),选用复合光引发剂配制油墨,使复合光引发剂能充分吸收光源发出的紫外光,很好的提高了凹印UV彩色油墨的干燥速率。b)良好的印刷适性,由于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合适的粘度,所以本发明的油墨在印刷机上印刷适性好,色彩亮丽、转移好、干燥适宜、能够高速印刷。c)在金银卡、镭射、光柱纸等复合、转移纸基材上有良好的附着力。d)良好的耐折性能、耐摩擦性能。e)后序加工的烫金适性良好。f)在实际包装时具备良好的防水雾性能。
e) VOCs符合行业限量标准。本发明打破了 UV彩色油墨只能应用在胶印、网印、柔印、喷墨领域的局限性,为UV 彩色油墨的应用开创了全新的途径,使现代印刷企业有了一种高效、环保的生产方式,达到了既提高生产效率又节能减排的双赢模式。下面对本工艺中有关技术问题进一步描述如下,本申请人对凹印UV彩色油墨进行了组配,使之能够满足生产要求。1)轮转高速凹印UV彩色油墨的特性UV喷绘油墨和UV胶印油墨都是低速状态下印刷,很容易达到完全固化,而本工艺的UV凹印彩色油墨墨层较厚实且是一种高速印刷的油墨,较高的车速决定了油墨的干燥难度。普通溶剂型凹印油墨属易挥发性油墨,所谓挥发,是指液体分子能量达到脱离液体分子间吸引力而逸出的过程。溶剂型凹印油墨的干燥过程就是利用液体的这种特性,使湿墨膜内的溶剂逸出,由液态变为固态的挥发过程。而UV彩色油墨的固化过程是一个光化学反应过程,即在紫外光的作用下,UV油墨中的光敏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引发油墨聚合、交联,从而使UV油墨瞬间由液态变成固态。由于凹印墨层较厚,而且印刷车速很快,因此,UV彩色油墨能在凹印高速印刷中使用且能很好光固化的难度较大。凹印油墨印刷之后,要求印刷品图纹迅速干燥,才能进入下道工序。干燥速度对印刷品的色调、气味均有决定性影响。与普通溶剂型油墨相比,凹印UV彩色油墨干燥过程需要发生复杂的化学反应,预聚物、稀释剂、光引发剂、颜料、外部紫外光强度等均能对UV彩色油墨的干燥过程产生重大影响。相对于凹印UV无色光油,凹印UV彩色油墨中含有一定含量的颜料,不同颜色对紫外光的吸收强度不一样,颜色越深,吸收强度越大。再者,高速轮转凹印机机速非常快,至少在 100m/min以上,这就意味着印品在紫外光下的停留时间只有0. 4-0. 7S,这也对油墨的干燥速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影响油墨干燥涉及到的因素较多,这就要求综合各种因素整体、平衡考虑。2)轮凹UV彩色墨的印刷适性本申请人深入研究了 UV油墨的构成原理,实践设计研制符合高速轮转凹印机的 UV彩色油墨,其印刷的粘度、色浓度、流动性、干燥性、(印后)可烫金性、防雾性等,能否达到既定130-180M/min车速,同时也要达到卷包设备的包装要求。3)轮凹UV彩色墨生产方法本申请人研究了各项与产品相匹配的相关生产技术参数标准,即油墨的控制标准与调整控制方法、印刷条件的控制标准、印版的匹配深度、后序材料及设置烫印参数、产品生产周转周期与后序加工材料的符合性等。本申请的工艺中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应用于包装印刷的紫外光固凹印油墨的技术难点突出表现为1、凹版印刷为直接转移,油墨粘度很低,流动性必须非常好,性能最好能接近牛顿流体,传统的材料无法满足要求;2、包装产品对印刷的要求很高,对饱和度、实地流平、网点再现,对刀线、拖尾、浮脏等缺陷等要求都很高,对油墨转移性能、印刷适性的要求非常高;3、包装印刷采用的凹印机车速都较高,要求油墨干燥速度非常快,即要求表干的同时彻干;4、包装印刷必须满足其对 VOC的要求,苯不得检出,甲苯低于0. 5mg/m2、乙苯、二甲苯低于0. 25mg/m2,丙酮、丁酮、4-甲基-2-酮低于1.0mg/m2,而这些有机物均是传统光引发剂在反应过程中极易产生的小分子量物质,必须加以控制;5、紫外光固化后成膜交联密度很大,墨膜表面硬度极高,后加工工艺烫金实现难度较大。1)解决凹印UV彩色油墨高速印刷机的固化干燥问题UV油墨的固化机理是通过油墨中的光引发剂受UV紫外光辐照后产生自由基,引发油墨固化,辐射强度越大,固化速度越快等。UV油墨辐射强度随墨层厚薄呈自然指数衰减,墨层厚度增加,固化速度就明显下降。油墨颜色的深浅对光照敏感度固化速度也存在一定的影响。在行业内UV彩色墨的使用基本用于胶印、丝印、柔印等。胶印UV彩色油墨为例 9000张/小时(787mmX 615mm)车速折算成凹印车速是92m/min,柔印次之,丝印则更低。目前包装产品使用溶济型油墨,生产车速均在130-180M/min。要求在不改变生产设备效率条件下,使UV色墨的在高速轮转机130-180M/min的车速下能够彻底干燥。由于色墨中颜料的透光窗口波长较大,根据油墨中不同的颜料品类,本方案使用的油墨中主要选用自由基裂解型光引发剂(α-胺烷基苯酮类引发剂)配合硫杂蒽酮引发剂,此类光引发剂吸收光谱与颜料的吸收光谱能够较好的匹配,光引发剂的吸收波峰与颜料的吸收波谷相接近,很好的提高了凹印UV彩色油墨的干燥速率。2)油墨的可烫金指标UV油墨使用的光固化树脂及单体系列光固成色后,其成膜性及耐磨性好,表面光亮度及平整度高,对烫金材料要求高,现有技术中,所有UV油墨上实现直接烫金的工艺难度较大,需要特殊的烫金材料与之相匹配,这也是印刷行业正在共同研究的难题,因此,烫金工艺指标也是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通过加入一定量的聚氨酯丙烯酸酯,提高油墨柔轫性,降低交联密度,量不太大, 又能同时保障聚合速度,很好的解决了 UV油墨上不易烫金的难题,使用常规烫金材料就能满足实际生产要求。3)凹印UV色墨的印刷适性关键问题UV彩色油墨属性是低颜料含量时,可以制成流动性好粘度低的油墨(UV喷墨、丝印墨),而高颜料含量时,只能制成高粘度几乎不流动的油墨(UV胶印油墨),而高速(轮转)凹印UV彩色油墨的印刷属性要求在高颜料含量下保证低粘度,以确保较高的流动性, 这是有非常大的困难的,特别是(130-180M/min)需要适应高速机条件下的难度也是非常大,因此,轮凹(高速)UV彩色油墨在印刷油墨领域里还没得到新的突破。同时,凹印UV色墨在金银卡、镭射、光柱纸等复合、转移纸类特殊基材上附着力不佳是现有技术的难题;凹印UV色墨在耐折性能、耐摩擦性能与后续加工的烫金适性等均不能同时兼顾、UV油墨特性的高亮度高平整度给卷包带来的水雾问题也需要解决。这些多项指标要求均加大了 UV彩色油墨研究的技术难度,这些是我们突破印刷技术UV彩色油墨新领域关键问题和研究动力。为使油墨粘度可以做得很低,本油墨配方中采用粘度很低的稀释剂,主要为绝对粘度极低的双官能团丙烯酸酯,如己二醇双丙烯酸酯,以降低油墨粘度。稀释剂起着润湿颜料、稀释和调节油墨粘度的作用,同时决定着UV油墨的固化干燥和成膜性能。稀释剂的种类及其结构特点直接影响UV油墨的流变学性能水墨平衡,从而影响油墨的印刷适性。本发明油墨粘度能够做到很低,符合凹印生产的粘度要求,本发明的油墨为几百厘泊,而常规油墨为几万到几十万厘泊。本工艺还在油墨中加入PE蜡(聚乙烯蜡),粒径在10-20微米,解决了油墨防水雾要求。本申请人对印版参数指标的确定通过上机验证探索,结合凹印UV彩色墨颜料含量高、低粘度的特性,通过雕刻不同深度不同雕刻方式的印版参数,总结与油墨匹配的印版参数。合适的版深决定油墨的印刷适性、油墨色彩、固化速率,通过打样确定了凹印版的最佳深度为23- μ m。本申请人确立了油墨光固化设备的条件参数同常规溶剂型凹印油墨印刷不同的是,本发明使用的是一种UV光固化彩色油墨, 必须利用UV光源设备进行油墨固化。在预设目标车速状态下,以加装的UV光源满载荷运行为基础,检验UV油墨的固化性能,确定UV灯组的功率,及UV彩色墨的干燥固化能量。最初在设备上安装3支UV高压汞灯,由于试验的是一种颜色较深的UV深蓝油墨,在保障油墨良好固化的前提下,车速只能达到100米/min,后在此基础上又增加2支UV灯管,车速最高达到150-180米/min时,UV油墨能够充分固化。本申请人对油墨其它性能进行了验证通过油墨研究及实践(上机)验证,确定油墨印刷适性要求的相关技术指标耐折性能、耐摩擦性能、包装的防雾性能、后续加工的烫金适性、色彩还原性、以及油墨检验的相关物理指标。经过一年多时间里反复多次上机试验,并对出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改进完善,最终确定了 UV油墨的组成配方;在印刷工艺、设备上不断优化,使轮转凹印UV彩色油墨印刷工艺能够得以实现,成功实施量产。下面简述生产实施过程1、油墨开盖进行搅拌后注入加热墨缸(气温低时进行加温),油墨实际温度控制 ^ 30-450C (温度计测量)。2、在补充油墨时,将备用的另一副加热墨缸里已加热并调配好的油墨缓缓加入到在线工作的主墨缸中。副墨缸的油墨温度与主墨缸油墨温度保持一致。3、因油墨中含有去雾剂成分,墨缸的内循环阀门设置为完全开启,利于防雾剂均勻分散。4、油墨印刷粘度控制在14-17秒。粘度高时加入稀释剂。5、根据产品防水雾要求,可添加适量防雾助剂PE蜡,粒径10-20微米,添加量在 1% -5%。6、对车速进行控制,车速在130-180米/min,过快的车速会带来干燥不彻底隐患。
权利要求
1.一种轮转高速凹印UV彩色系油墨的印刷工艺,用轮转高速凹印机进行印刷,其特征在于(1)采用电子或激光雕刻凹印版,版深在2348μπι之间;(2)在凹印机上增设UV干燥系统;(3)采用能控温的专用墨缸墨缸(9)之外设置加热套(1 对油墨进行加温,加热套 (13)内设置加热管(14),加热管(14)与温控器(15)相连接,加热套温度控制在30-45°C ; 墨缸(9)的内循环墨管(10)底部到达墨缸(9)的下部1/3处,出口设置为90-70度角的弯曲管状,使墨缸(9)内油墨沿墨缸(9)形成横向环形流动;回墨管(7)下端出口设置在邻近墨缸(9)底部;(4)在凹印机上采用陶瓷刮墨刀片(3),其基材为超细碳合金分子的碳钢,碳钢表面涂覆有陶瓷防粘涂料;(5)油墨印刷粘度在14-17秒;(6)在油墨中添加防雾剂,添加量为油墨总重量的-5%;(7)所述的UV彩色系油墨由以下组分及重量百分数组成丙烯酸酯齐聚物5-18% ;稀释剂44-85% ;光引发剂3-15% ;颜料5-20% ;润湿流平消泡剂0. 1-2% ;阻聚剂0.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转高速凹印UV彩色系油墨的印刷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墨缸(9)设置为两个,两个墨缸(9)同时加温并保持所需要的温度,一个墨缸(9)在线使用,另一个墨缸(9)用于贮存和添加油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转高速凹印UV彩色系油墨的印刷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防雾剂是聚乙烯蜡,粒径为10-20μπ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转高速凹印UV彩色系油墨的印刷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稀释剂为绝对粘度极低的双官能团的己二醇双丙烯酸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转高速凹印UV彩色系油墨的印刷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光引发剂是其吸收波峰与颜料的吸收波谷相接近的光引发剂,蓝色系UV彩色系油墨选用自由基裂解型光引发剂α -胺烷基苯酮类引发剂或/和硫杂蒽酮引发剂。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转高速凹印UV彩色系油墨的印刷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润湿流平消泡剂是聚醚改性有机硅型消泡剂。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转高速凹印UV彩色系油墨的印刷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阻聚剂是氮氧自由基阻聚剂。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转高速凹印UV彩色系油墨的印刷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丙烯酸酯齐聚物是带侧链羧基的聚丙烯酸酯。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轮转高速凹印UV彩色系油墨的印刷工艺,属于UV油墨采用凹印方式印刷的印刷法。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特别之处在于(1)采用电子或激光雕刻凹印版,版深控制在23-28μm之间;(2)在凹印机上增设UV干燥系统;(3)采用专用的控温墨缸;(4)在凹印机上采用陶瓷刮墨刀片;(5)控制油墨印刷粘度在14-17秒;(6)在油墨中添加防雾剂;(7)所述的UV彩色系油墨由以下组分及重量百分数组成丙烯酸酯齐聚物5-18%;稀释剂44-85%;光引发剂3-15%;颜料5-20%;润湿流平消泡剂0.1-2%;阻聚剂0.1-1%。本发明的工艺简单易行,技术效果显著,为UV彩色油墨的应用开创了全新的途径。
文档编号C09D11/02GK102275395SQ20101020333
公开日2011年12月14日 申请日期2010年6月12日 优先权日2010年6月12日
发明者丁俊, 丁常青, 孙鹏, 戴昌雄, 方明亮, 朱小利, 朱红艳, 李荣辉, 王菲, 王重声, 白鹏飞, 肖超, 褚友祥, 陈龙 申请人:山西精华科工贸有限公司, 武汉红金龙印务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