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雾化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71164阅读:25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微雾化组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微雾化组件,更具体地说,是一种将工作液由高速振荡转化为微雾状以供利用的装置。
背景技术
利用高速振动原理将工作液转化为微雾态飘送的方式已广泛被应用于药物或芳香剂的驱离操作,其原理主要是在雾化机一汲液端处,利用一可压电转换而产生高频微幅的振波动作的微雾化组件以分化工作液表面,使之形成具向量性击发的微小颗粒水雾分子,并通过布朗运动效应使空气中混入香精,以改变空气性质或产生药性水雾而可供吸入式疗理操作,此外,除了芳香及喷雾药剂用途,另有为气候较为干燥的地区国家,提供室内加湿的用途。然而现有技术中的微雾化组件为多个微小片状结构的迭合组装并进行封装,其大致上至少须包含有压电片、雾化片及固接片,然而其中片体间的接合手段为利用胶合,而目前业界中多半为了求封装的过程简易以降低成本,因此在封装的构件上接面与接面间仅为单纯的平面对平面胶合,请进一步配合参看图1所示,如此的作法所形成的接合面部分十分容易因为该微雾化组件使用时需处于高速振动的情况,进而在压电片(81)与雾化片 (82)的粘着胶(83)部分产生脱胶、剥落、破裂或者崩坏等情况,造成产品寿命之减短,可见在设计上有其缺失所在,此外请进一步配合参看图2所示,现有技术的微雾化组件在封装时亦常见采用两具有固定功能的固接片(84)夹设于雾化片(82)的上下两侧的设计,如此的设计在实际使用时将直接地抑制住该雾化片(82)的振荡效能,并不能算是一种兼顾效益的设计,故基于上述原因考量,本申请人思索并设计一种微雾化组件,以期针对现有技术的缺失加以改善,进而增进其在产业上的实施利用。

实用新型内容有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微雾化组件,以期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微雾化组件,其包含—承载件,其为一薄板件,且其中间贯穿设有一透孔;一雾化片,其为一薄片,其迭设于所述承载件之上,且该雾化片外环处设有一胶合部,该胶合部对应设于所述承载件之上表面处,且该胶合部上贯穿设有多个胶孔,且该雾化片的中部处设有一喷雾部,该喷雾部对应于所述承载件的所述透孔位置,且该喷雾部上贯穿设有多个细密的雾孔;及一压电驱动元件,其对应迭设于所述雾化片之上,对应贴靠于所述雾化片的胶合部,且该压电驱动元件在中部处贯穿设有一出雾口,该出雾口对应于所述雾化片的喷雾部; 而其中所述胶合部上与所述承载件、该压电驱动元件间通过胶合手段做为封装的固定技术。 本实用新型在胶合时,由于胶层将布满流入该胶合部的胶孔内,在胶层干燥后将与雾化片本身产生强大的结构接合固定力,因此可完全地防止因为雾化组件的高速振动喷雾动作而造成胶层结构受到破坏,此外,本实用新型让压电驱动元件孔径与透孔的孔径尺寸相同,以令封装结构整体所施与雾化片的阻力降至最小状态,有助于本实用新型的实际运用,再者,雾化片本身并未受到过度夹持定位,因此不会有如现有技术中抑制其振动效能的担忧,故其增益性可见一斑。

[0011]图1、2为现有技术的设计缺失示意图。[0012]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微雾化组件的外观图。[0013]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微雾化组件的外观分解图。[0014]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微雾化组件的侧视剖面图。[0015]主要元件符号说明[0016]10承载件[0017]11透孔[0018]20雾化片[0019]21胶合部[0020]211胶孔[0021]22喷雾部[0022]221雾孔[0023]23突面段[0024]30压电驱动元件[0025]31出雾口[0026]81压电片[0027]82雾化片[0028]83粘着胶[0029]84固接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为利于贵审查员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创作特征、内容与优点及其所能达成的功效, 现将本实用新型配合附图,并以实施例的表达形式详细说明如下,而其中所使用的图式,其主旨仅为示意及辅助说明书之用,未必为本实用新型实施后的真实比例与精准配置,故不应就所附的图式的比例与配置关系局限本实用新型在实际实施上的专利范围。请配合参看图3及5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应用于雾化器上的微雾化组件,以通过压电转换而产生高速频率的振动方式作为将雾化器中的工作液高速拍击并压迫喷出为雾状结构,其在一较佳的实施方式中包含有一承载件10、一雾化片20及一压电驱动元件 30。前述的承载件10可为一金属(例如不锈钢)或塑胶、压克力等材料制成的圆形、环形或方形等简单几何图形薄板件,且其中间贯穿设有一透孔11,该透孔11为圆形、环形或方形等简单几何图形。前述的雾化片20可为一圆形、环形或方形等简单几何图形薄片,其迭设于承载件10之上,且该雾化片20外环处设有一胶合部21,该胶合部21对应设于承载件10的上表面处,且该胶合部21上贯穿设有多个个胶孔211,且雾化片20的中部处设有一喷雾部22, 其对应于该承载件10的透孔11位置,该喷雾部22上贯穿设有多个细密的雾孔221,且该雾化片20在喷雾部22的正中央处设有一呈弧形朝上方隆起的突面段23。前述的压电驱动元件30对应迭设于雾化片20的上方,其可成圆形、环形或方形等简单几何图形并且对应贴靠于雾化片20的胶合部21,且中部处贯穿设有一出雾口 31,该出雾口 31为圆形、环形或方形等简单几何图形且对应于雾化片20的喷雾部22,且该出雾口 31的孔径与承载件10的透孔11的尺寸相同,这样来减低多层且尺寸参差的封装堆迭结构所造成的阻力;而其中胶合部21上与承载件10、压电驱动元件30通过胶合手段做为封装的固定技术,该胶合手段所用的胶层为硬化胶(例如环氧树脂)。而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微雾化组件的巧思设计,胶合时由于胶层将布满流入在该胶合部21的胶孔211内,在胶层干燥后将与雾化片20本身产生强大的结构接合固定力,因此可完全地防止因为雾化组件的高速振动喷雾动作而造成胶层结构受到破坏,进而令产品发生故障等等缺失,此外,本实用新型中让压电驱动元件30出雾口 31的孔径与承载件10的透孔11的孔径尺寸相同,可将封装结构整体所施与雾化片的阻力降至最小状态,有助于本实用新型的实际运用,再者,雾化片20本身并未受到过度夹持定位,因此不会有如先前技术中,因为受夹持而抑制其振动效能的担忧,故可见本实用新型的增益性所在。以上为所述的实施例仅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思想及特点,其目的在使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当不能以之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即大凡依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所创作的均等变化或修饰,仍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微雾化组件,其特征在于包含一承载件,其为一薄板件,且其中间贯穿设有一透孔;一雾化片,其为一薄片,其迭设于所述承载件之上,且该雾化片外环处设有一胶合部, 该胶合部对应设于所述承载件之上表面处,且该胶合部上贯穿设有多个胶孔,且该雾化片的中部处设有一喷雾部,该喷雾部对应于所述承载件的所述透孔位置,且该喷雾部上贯穿设有多个细密的雾孔;及一压电驱动元件,其对应迭设于所述雾化片之上,对应贴靠于所述雾化片的胶合部,且该压电驱动元件在中部处贯穿设有一出雾口,该出雾口对应于所述雾化片的喷雾部;而其中所述胶合部上与所述承载件、该压电驱动元件间通过胶合手段做为封装的固定技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雾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雾口的孔径与所述承载件的透孔的孔径尺寸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雾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电驱动元件为圆形、环形或方形的几何图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微雾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片为圆形、环形或方形的几何图形,且所述出雾口为圆形、环形或方形的几何图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微雾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件为圆形、环形或方形的几何图形,且所述透孔为圆形、环形或方形的几何图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微雾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片在所述喷雾部的正中央处设有一呈弧形朝上方隆起的突面段。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微雾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件为金属、塑胶或压克力材质所制成,且所述胶合手段所用的胶层为硬化胶。
8.一种微雾化组件,其特征是包含一承载件,其为一薄板件,且其中间贯穿设有一透孔;一雾化片,其为一薄片,其迭设于所述承载件之上,且该雾化片外环处设有一胶合部, 该胶合部对应设于所述承载件的上表面处,且该雾化片的中部处设有一喷雾部,该喷雾部对应于所述承载件的透孔位置,且该喷雾部上贯穿设有多个细密的雾孔;及一压电驱动元件,其对应迭设于所述雾化片之上,对应贴靠于所述雾化片的胶合部,且该压电驱动元件在中部处贯穿设有一出雾口,该出雾口对应于所述雾化片的喷雾部,且该出雾口的孔径与所述承载件的透孔的孔径尺寸相同;而其中所述胶合部上与所述承载件、 该压电驱动元件间通过胶合手段做为封装的固定技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微雾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电驱动元件为圆形、环形或方形的几何图形。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微雾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片为圆形、环形或方形的几何图形,且所述出雾口为圆形、环形或方形的几何图形。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微雾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件为圆形、环形或方形的几何图形,且所述透孔为圆形、环形或方形的几何图形。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微雾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片在所述喷雾部的正中央处设有一呈弧形朝上方隆起的突面段。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微雾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件为金属、塑胶或压克力材质所制成,且所述胶合手段所用的胶层为硬化胶。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微雾化组件,其包含一承载件,其上设有一透孔;一雾化片,其设于该承载件之上,且该雾化片外环处设有一胶合部,其上设有多个胶孔,且雾化片上设有一喷雾部,其对应于承载件的透孔;及一压电驱动元件,其对应迭设于该雾化片之上,对应贴靠于该雾化片的胶合部,且其上设有一出雾口,其孔径尺寸与透孔相同。本实用新型的胶合部上与承载件、压电驱动元件间胶合时,由于胶层将布满流入于该胶合部的胶孔内,在胶层干燥后可与雾化片产生强大的结构接合固定力,且出雾口与透孔的尺寸相同,可将所施与雾化片的阻力降至最小状态。
文档编号B05B17/04GK201940324SQ201020270289
公开日2011年8月24日 申请日期2010年7月26日 优先权日2010年7月26日
发明者刘亮纬, 林建华, 林泰轩, 熊介铭, 许由忠, 黄家桢, 黄美惠 申请人:微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