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体雾化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3782757阅读:188来源:国知局
液体雾化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的液体雾化装置具有:用于使2个气体流彼此碰撞的第一气体喷射部(1)及第二气体喷射部(2);用于使液体流出的液体流出部(6);气液混合区域部(120),该气液混合区域部是使从所述第一气体喷射部(1)喷射的气体流、从所述第二气体喷射部(2)喷射的气体流、以及从所述液体流出部(6)流出的液体碰撞而使该液体雾化的区域;沿所述第一气体喷射部(1)及所述第二气体喷射部(2)向装置外侧呈截面凸状突出地形成,且在内部形成有所述气液混合区域部的突出部(851);在所述突出部(851)沿着在所述气液混合区域部(120)生成的雾的广角喷雾方向形成的喷出用缝隙部(851a);和在所述喷出用缝隙部(851a)的底部附近,沿雾的广角喷雾方向形成的限制部(852a、852b)。
【专利说明】液体雾化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 本发明涉及用于将液体雾化的液体雾化装置。
【背景技术】
[0002]作为现有的雾化技术,包括有气液混合式(双流体式)、超声波式、超高压式(IOOMPa?300MPa)、蒸发式等。一般的双流体喷嘴使气体和液体以相同喷射方向喷射而通过基于气液的伴随流产生的剪切效应来使液体微细化。
[0003]此外,作为气液混合式双流体喷嘴的一个例子,已知有用于生成微粒薄雾的喷雾喷嘴装置(专利文献I)。该喷雾喷嘴装置具有第一喷嘴部和第二喷嘴部,使来自第一喷嘴部的喷雾液和来自第二喷嘴部的喷雾液碰撞,从而能够形成微粒薄雾。然而,由于具备两个双流体喷嘴部,所以成本高,且不适于小型化。
[0004]另外,在现有的喷嘴构造的情况下,只要喷雾角为广角(例如80°以上),则其喷雾流附着于喷雾出口部,成为水滴而吧哒滴落,产生润湿周边的问题。
[0005]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2-126587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06]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液体雾化装置,其利用与上述现有技术的微细化原理不同的原理,并且能够以简单的装置结构实现液体雾化。
[0007]本发明的液体雾化装置包括:用于使2个气体流彼此碰撞的第一气体喷射部和第二气体喷射部;
[0008]用于使液体流出的液体流出部;
[0009]气液混合区域部,该气液混合区域部是使从上述第一气体喷射部喷射的气体流、从上述第二气体喷射部喷射的气体流、以及从上述液体流出部流出的液体碰撞而使该液体雾化的区域;
[0010]向装置外侧呈截面凸状突出地形成,且在内部形成有上述气液混合区域部的突出部;
[0011]在上述突出部沿着在上述气液混合区域部生成的雾的广角喷雾方向形成的喷出用缝隙部;和
[0012]在上述喷出用缝隙部的底部附近,向上述雾的广角喷雾方向倾斜地形成的限制部。
[0013]参照图1A?图1C(雾化区域部的截面示意图)说明该结构的作用效果。从第一、第二气体喷射部1、2喷射的气体流11、21彼此碰撞,形成碰撞部100。将包含该碰撞部100的部分称为碰撞壁(图1B)。从液体流出部6流出的液体61与该碰撞壁(包含碰撞部100)碰撞(图1B)。液体61与碰撞壁碰撞,从而液体61被粉碎(雾化)而成为雾62。将产生雾62的区域作为气液混合区域部120并以虚线表示。雾62从形成于突出部30的喷出用缝隙部31的间隙呈广角扩散地(扇状扩散)喷雾(参照图2A、图2B)。此时,在喷出用缝隙部31的底部附近朝向雾的广角喷雾方向形成有限制部32a、32b(图1C)。利用该限制部32a、32b,喷出来的雾不会附着于喷嘴前端面而变得容易向前方喷出,即使是广角喷雾也难以在喷嘴前端部产生水滴,喷雾图案长径方向的平均粒径变得大致均匀。
[0014]上述限制部32a、32b可以在比喷出用缝隙部31的凹槽截面的端部更靠外侧(喷雾方向)的位置,以其前端部或者其倾斜面突出的方式形成。另外,上述限制部32a、32b也可以在比喷出用缝隙部31的凹槽内部(或者突出部30)更靠外侧(喷雾方向)的位置形成。
[0015]在本发明中,突出部可以与用于形成气体喷孔的部件一体形成,也可以由其他部件形成。
[0016]根据本发明的液体雾化装置,通过使气体流彼此的碰撞部或者碰撞壁(包括碰撞部)与液体碰撞而撞得粉碎,能够以低压力(低气压、低液压)、低流量(低气体流量、低液体流量)、低能量有效地进行雾化。此外,与现有的双流体喷嘴相比,能够以低气液体积比(或者低气液比)进行雾化。此外,与现有的双流体喷嘴相比,本发明的液体雾化装置噪音低。此外,能够使本发明的液体雾化装置的构造简单。
[0017]从气体喷射部喷射的气体(气体流)的压力、流量没有特别限制,根据本发明的雾化原理,能够以低气体压力、低气体流量适宜地将液体雾化。此外,构成碰撞部和碰撞壁的气体流彼此的压力优选设定为相同或者大致相同,构成碰撞部和碰撞壁的气体流彼此的流量也优选设定为相同或者大致相同。此外,从气体喷射部喷射的气体流的截面形状没有特别限制,能够举出例如圆形、椭圆形、矩形、多边形。此外,构成碰撞部和碰撞壁的气体流彼此的截面形状优选为相同或者大致相同。优选通过抑制碰撞部变形、尺寸缩小等,来维持一定形状、一定尺寸的碰撞部,从而以稳定的喷雾量生成粒径变动小的雾化体。
[0018]从液体流出部流出的液体(液体流)的压力、流量没有特别限制,根据本发明的雾化原理,能够适宜地将低压力、低流量的液体雾化。此外,液体流出部的压力为一般水道配管的水压即可,液体流出部也可以为使液体自然落下的装置。在本发明中,就“从液体流出部流出的液体”来说,也包括以自然落下速度落下的液体。
[0019]参照图3A?图3F说明液体流出部与气体喷射部的相对配置示例。藉由此相对配置来规定气液碰撞位置。图3A的配置是第一、第二气体喷射部1、2相向配置,液体流出部6的喷嘴前端与第一、第二气体喷射部1、2的两喷嘴前端外侧面部分接触。图3B的配置是第一、第二气体喷射部1、2相向配置,第一、第二气体喷射部1、2的两喷嘴前端与液体流出部6的喷嘴前端部接触。相比于图3A的配置,图3B的配置存在流出的液体流量多且逆流小的倾向。图3C的配置是液体流出部6的喷嘴进入到第一、第二气体喷射部1、2的两喷嘴前端之间的配置。与图3B的配置相比较,图3D的配置是第一、第二气体喷射部1、2的两喷嘴的间隔比图3B的第一、第二气体喷射部1、2的两喷嘴的间隔大的配置。与图3B的配置相比较,图3E的配置是液体流出部6远离碰撞壁的配置。此外,虽然例示的液体流出部是I个,但液体流出部也可以为2个以上,在图3F中,液体流出部配置了 2个。其中,图3A?3F省略了突出部等其他部件的表示。
[0020]上述生成的雾与从气体流彼此的碰撞部排出的排出气体流一起被喷雾。由该排出气体流形成喷雾图案。喷雾图案例如在由2股喷射的气体流的碰撞而形成的碰撞部与液体(液体流)碰撞的情况下,在喷出用缝隙部31的开放方向,以液体流出方向轴为中心形成为宽幅的扇状(幅度宽的扇状),其截面形状为椭圆形或者长圆形(图2A、图2B)。按照与气体流彼此碰撞的碰撞面平行(碰撞面扩张的方向)的方式,碰撞了的(碰撞后的)气体扩散,雾62沿该方向呈扇状扩展喷出。在本发明中,雾62的广角喷雾角Y为80°以上,也可以为100°~180°的广角喷雾角。
[0021]作为上述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优选上述第一气体喷射部的喷射方向轴和上述第二气体喷射部的喷射方向轴的交叉角度为90°~180°的范围。第一气体喷射部I和第二气体喷射部2各自的喷射方向轴交叉的角度范围相当于从第一气体喷射部I喷射的气体和从第二气体喷射部2喷射的气体的碰撞角。例如,“碰撞角α”为90°~220°,优选90°~180°,更优选110°~180°。在图4中标示出碰撞角α。由于在对形成有比180°小的碰撞角的碰撞部使液体(液体流)碰撞的情况下,该碰撞角的角度越小,与现有的双流体喷嘴的原理(使气体和液体以相同喷射方向喷射而利用基于气液的伴随流产生的剪切效应来使液体微细化)越类似,因此存在本发明的上述微细化原理的效果降低的倾向,另一方面,存在碰撞角的角度越小越能够抑制流出的液体的逆流的倾向。此外,在对形成有比180°大的碰撞角的碰撞部使液体碰撞的情况下,碰撞角的角度越大,喷射的气体和因碰撞而扩散的气体越以压回液体的方式发挥作用而出现使液体逆流的倾向。而且,在图4中,虽然液体流出部6的喷嘴前端和第一、第二气体喷射部1、2的两喷嘴前端接触,但并不限于此,液体流出部6的喷嘴前端位置也可以配置在第一、第二气体喷射部1、2的两喷嘴之间,也可以与图4的配置相比,和第一、第二气体喷射部1、2隔开距离来配置。
[0022]作为上述发明的实施方式示例,如图5所示,示出了液体的流出方向轴相对于碰撞部100的碰撞面IOOa倾斜的例子。作为该倾斜角β,为0° (正交位置)至±80°的范围,优选0°至±45° ,更优选0°至±30°,进一步优选0°至±15°的范围。存在倾斜角β越小,雾的生成效率(雾化效率)越高的倾向。
[0023]上述发明的上述限制部的倾斜角度只要是比180°小的倾斜角即可,例如,以朝喷雾方向打开的方式,能够例举10°~160°的角度范围。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优选以20°~150°的角度范围倾斜地形成。图1D表示限制部32a、32b的倾斜角度Θ。作为倾斜角度Θ,优选20°~150°的范围,更优选40°~120°,进一步优选60°~90°。Θ越小,则喷雾越直线前进,雾越难以附着于喷雾出口周边,但是喷雾图案的长径变短而不再是广角喷雾图案。另一方面,Θ越大则雾越容易附着于喷雾出口周边,更容易变成水滴。当Θ为60°~90°的范围,则抑制水滴产生的效果变高,能够维持广角喷雾图案。另外,利用本发明的限制部,通过控制倾斜角度θ(= θ 1+Θ 2),能够可变地控制喷雾图案的长径的长度、喷雾图案。如图1D所示,限制部32a、限制部32b没有必要一定要与喷雾方向中心轴成相同倾斜角(分别为Θ/2),可以根据想要得到的喷雾图案使Θ1与Θ 2的角度不同。
[0024]作为上述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优选上述气液混合区域形成在比上述喷出用缝隙部的底部更靠喷雾方向的一侧。
[0025]在该结构中,如图1E所示,气液混合区域120 (气体流彼此与液体流的碰撞部区域)形成在比喷出用缝隙部31的底部(底面)31A更靠喷雾方向的一侧。在现有的双流体喷嘴中,最大喷雾角不足100°,并且喷雾距离越远则越成为前端细小的图案(如果使用100°以上的喷雾角则实用性显著降低),根据本发明,能够简单地得到前端细小情况少,并且最大喷雾角(广角喷雾角度Y)为180°的喷雾图案。进而,通过基于本发明的雾化原理的高雾化效果以及基于广角喷雾的喷雾图案截面的低密度,能够以比现有的双流体喷嘴大大降低了的气水比实现微粒化。
[0026]作为上述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优选上述突出部的向装置外部突出的前端部截面呈半圆形或者半椭圆形。
[0027]在该结构中,如图1C、图1F、图2C所示,突出部30的前端部30a的截面为具有R形状(即弧形)的半圆形或者半椭圆形。从而,能够使喷雾图案的长径方向的颗粒的密度分布大致均匀,通过形成R形状,能够控制喷雾图案的长径方向的雾颗粒的密度分布。另一方面,如图2D所示,如果前端部30b有棱角,则通过此处的雾膨胀时,雾颗粒被挂住(由于可能接触的面积大所以容易被挂住),在喷雾图案中容易产生水线(7 或粗颗粒,另外,喷雾图案的中央部分的雾颗粒与其他区域相比容易变成高密度。
[0028]作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优选上述第一气体喷射部的缝隙宽度(dl)和上述第二气体喷射部的缝隙宽度(d2)是上述液体流出部的出口喷孔直径(d3)的I倍?1.5倍。这是因为在使流出的液体与气体流彼此的碰撞部或者碰撞壁碰撞的情况下,优选液体的碰撞截面面积比碰撞部或者碰撞壁小。如果流出的液体的碰撞截面比气体流彼此的碰撞部或者碰撞壁大,则存在液体的一部分没有与碰撞部或者碰撞壁碰撞而不被雾化的倾向,微粒化变差。
[0029]在该结构中,如图1F所示,第一气体喷射部I的缝隙宽度为dl,未图示的第二气体喷射部2的缝隙宽度为d2,设定dl = d2的尺寸。并且,当液体流出部6的出口喷孔直径为d3时,d3 = dl?1.5Xdl的范围。从而,能够得到均匀的粒径和扩散分布。如果气体喷射部的缝隙宽度dl相比于液体流出部的出口喷孔直径d3过大,则喷雾图案中央部的微粒化降低,容易产生粗颗粒。另一方面,如果气体喷射部的缝隙宽度dl相比于液体流出部的出口喷孔直径d3过小,则容易在喷雾图案的长径方向的两侧大量产生粗颗粒。
[0030]另外,优选第一、第二气体喷射部的喷孔径(截面圆的直径)为液体流出部的喷孔径(截面圆的直径)的I倍?1.5倍。理由与上述相同。
[0031]作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优选突出部的宽度(d4)比第一气体喷射部的缝隙宽度(dl)和第二气体喷射部的缝隙宽度(d2)的I倍大且为6倍以下,更优选1.5倍以上4倍以下,进一步优选2倍以上3倍以下。宽度d4越大则与雾接触的面积越大越容易产生水滴。
[0032]另外,如图1E所示,在突出部处形成的喷出用缝隙部的宽度(d5)和缝隙深度(d6)没有特别限制,但是优选具有能够将气液混合区域12配置在喷出用缝隙部内部这种程度的空间。
[0033]作为上述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优选上述液体流为连续流、间歇流或者脉冲流的液体。连续流是例如柱状的液体流。间歇流是例如以规定间隔流出的液体流。脉冲流是例如在规定的定时瞬间流出的液体流。通过利用液体供给装置等自由地控制液体的流出方法,能够自由地控制雾化定时、生成的雾的喷雾量。
[0034]作为上述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上述液体为微细化过的液体。作为从液体流出部流出的液体,可以使用微细化过的液态微粒,作为液态微粒,能够举出例如由双流体喷嘴装置、超声波装置、超高压喷雾装置、蒸发式喷雾装置等进行过微细化的液态微粒。
[0035]作为上述气体,没有特别限制,例如能够例举出空气、干净空气(clean air)、氮气、不活泼气体、燃料混合气、氧气等单独的或者这多种的混合气体,能够根据使用目的而适当设定。
[0036]作为上述液体,没有特别限制,例如能够例举出水、离子化水、化妆水等化妆药液、医药液、杀菌液、除菌液等药液、涂料、燃料油、涂敷剂、溶剂、树脂等单独的或者这多种的混合液体。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37]图1A是用于说明液体雾化装置的一个示例的示意图。
[0038]图1B是用于说明液体雾化装置的一个示例的示意图。
[0039]图1C是用于说明液体雾化装置的一个示例的示意图。
[0040]图1D是用于说明液体雾化装置的一个示例的示意图。
[0041]图1E是用于说明液体雾化装置的一个示例的示意图。
[0042]图1F是用于说明液体雾化装置的一个示例的示意图。
[0043]图2A是从上方观察液体雾化装置的喷雾出口部的示意图。
[0044]图2B是从液体雾化装置的侧面观察的示意图。
[0045]图2C是用于说明喷雾图案示例的示意图。
[0046]图2D是用于说明喷雾图案示例的示意图。
[0047]图3A是液体流出部与气体喷射部的相对配置示例的示意图。
[0048]图3B是液体流出部与气体喷射部的相对配置示例的示意图。
[0049]图3C是液体流出部与气体喷射部的相对配置示例的示意图。
[0050]图3D是液体流出部与气体喷射部的相对配置示例的示意图。
[0051]图3E是液体流出部与气体喷射部的相对配置示例的示意图。
[0052]图3F是液体流出部与气体喷射部的相对配置示例的示意图。
[0053]图4是用于说明由两个气体喷射轴形成的交叉角度的示意图。
[0054]图5是用于说明液体流出方向的倾斜度的示意图。
[0055]图6A是实施方式I的液体雾化装置的外观立体图。
[0056]图6B是图6A的液体雾化装置的局部截面示意图。
[0057]图6C是图6B的液体雾化装置的正面示意图。
[0058]图6D是图6A的液体雾化装置的A部放大图。
[0059]图7A是构成图6A的气体喷孔的外盖部的局部截面示意图。
[0060]图7B是图7A的外盖部的正面示意图。
[0061]图7C是图7A的外盖部的背面示意图。
[0062]图7D是图7B的外盖部的X-X截面示意图。
[0063]图7E是图7A的外盖部的A部放大图。
[0064]图7F是图7D的外盖部的C部放大图。
[0065]图7G是图7E的外盖部的B-B截面示意图。
[0066]符号说明:1第一气体喷射部(第一气体喷孔);2第二气体喷射部(第二气体喷孔);6液体流出部(液体喷孔);30突出部;31喷出用缝隙部;32a、32b限制部;62雾;81第一气体喷孔;85外侧盖部;851突出部;851a喷出用缝隙部;851b前端截面;852a、852b限制部;91液体喷孔;100碰撞部;100a碰撞面;120气液混合区域。
【具体实施方式】
[0067](实施方式I)
[0068]参照图6A~6D对本实施方式的液体雾化装置进行说明。图6A~6D所示的液体雾化装置构成为喷嘴装置。图7A~7G是用于说明外盖部的图。构成第一气体喷射部的第一气体喷孔81与构成第二气体喷射部的第二气体喷孔(未图示)配置成以碰撞角(α)=110°使气体流彼此碰撞。各自的喷孔截面呈四边形。
[0069]如图6Β所示,从气体通路部80供给气体。气体通路部80与未图示的压缩机等连接,可以通过控制压缩机而设定气体的喷射量、喷射速度等。气体通路部80与第一气体喷孔81和第二气体喷孔两者连通,从第一气体喷孔81和第二气体喷孔喷射的各自气体的喷射量和喷射速度(流速)被设定为相同(或者大致相同)。
[0070]此外,从液体通路部90供给液体。液体通路部90与未图示的液体供给部连接,液体供给部对液体加压而将其输送至液体通路部90。液体供给部设定液体的液体输送量、液体输送速度。而且,液体通路部90形成于喷嘴内主体99。气体通路部80形成于喷嘴外主体89,喷嘴外主体89通过螺钉固定方式组装在喷嘴内主体99的外壁部。
[0071]在喷嘴内主体99的前端组装有内盖部95,由该内盖部95形成用于使从液体通路部90供给的液体流出的液体喷孔91。液体喷孔91的截面形状优选为圆形。在本实施方式中,液体喷孔91沿其长轴方向笔直延伸,其前端部911的直径比其他喷孔直径小。
[0072]在喷嘴外主体 89的前端组装有外盖部85。通过在喷嘴外主体89以螺钉固定螺止部86,分别固定与该螺止部86直接相接的外盖部85以及被外盖部85按压的内盖部95。第一气体喷孔81、第二气体喷孔(未图示)在外盖部85的内壁面形成截面矩形的凹槽(参照图7E、7G的B-B截面),通过由内盖部95密闭该凹槽而形成截面矩形的第一气体喷孔81、第二气体喷孔(未图示)。凹槽81以缝隙宽度dl、缝隙深度dll表示。另外,各部件的固定方法不限定于螺钉固定,也能够使用其他连结方式,另外,在各部件间的间隙中也可以适当加入未图示的密封部件(例如O形环等)。
[0073]如图7A~7D所示,在外盖部85形成有向装置外侧呈截面凸状突出的突出部851。在该突出部851的内部形成气液混合区域部(未图示)。在该突出部851形成有喷出用缝隙部851a。进一步,如图7F所示,在喷出用缝隙部851a的底部附近沿雾的广角喷雾方向形成有限制部852a、852b。在本实施方式中,由该限制部852a、852b形成的倾斜角度(Θ)为60°。利用该限制部852a、852b,喷出来的雾不会附着于喷嘴前端面而变得容易向前方喷出,即使是广角喷雾也难以在喷嘴前端部产生水滴,喷雾图案长径方向的平均粒径变得大致均匀。而且,倾斜角度Θ不限于60°。
[0074]另外,如图7F所示,突出部851的前端截面851b呈半圆形。从而,能够使喷雾图案的长径方向的颗粒的密度分布大致均匀,通过使前端截面为R形状,能够合适地控制喷雾图案的长径方向的雾颗粒的密度分布。
[0075]另外,作为2条气体流彼此与I条液体流碰撞的区域的气液混合区域(未图示)形成在比喷出用缝隙部851a的底部更靠喷雾方向一侧。从而,能够简单地得到前端细小情况变少,并且最大喷雾角(广角喷雾角度Y)为180°的喷雾图案。[0076]在上述实施方式I中,通过外盖部85和内盖部95形成第一、第二气体喷孔,但是也可以由一个部件形成第一、第二气体喷孔。另外,第一、二气体喷孔的截面形状不限定于矩形,也可以是其他多边形状,也可以是圆形。另外,气体流彼此的碰撞角α不限定于110°,例如能够设定为90°~180°的范围。
[0077](实施例1)
[0078]使用如上述实施方式I所示结构的液体雾化装置,对有无产生水滴的情况进行了评价。实施例1的突出部851的喷出用缝隙部851a的宽度(d4)为1mm,缝隙深度(d6)为
0.95_,缝隙间隔(d5)为0.3_,限制部852a、852b的倾斜角度Θ为60°,第一、第二气体喷孔的矩形截面的缝隙宽度(dl)为0.47mm,缝隙深度(dll)为0.57mm,液体喷孔前端部的截面直径为Φ0.35mm。气体使用空气,液体使用水。在气体喷射的空气量Qa为10.0 (NL/min),喷雾(水)量Qw为25.0(ml/min)的情况下,以及在气体喷射的空气量Qa为10.0 (NL/min),喷雾(水)量Qw为50.0 (ml/min)的情况下,分别对空气压Pa、水压Pw、喷雾角、平均粒径(SMD)、水滴量进行了评价。将其结果示于表1。能够确认到在任一情况下都没有产生水滴。另一方面,在该实施例1中,以没有限制部852a、852b的情况作为比较例I进行了相同的评价,但是确认产生了水滴。
[0079]【表1】
[0080]
【权利要求】
1.一种液体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用于使2个气体流彼此碰撞的第一气体喷射部和第二气体喷射部; 用于使液体流出的液体流出部; 气液混合区域部,该气液混合区域部是使从所述第一气体喷射部喷射的气体流、从所述第二气体喷射部喷射的气体流、以及从所述液体流出部流出的液体碰撞而使该液体雾化的区域; 向装置外侧呈截面凸状突出地形成,且在内部形成有所述气液混合区域部的突出部;在所述突出部沿着在所述气液混合区域部生成的雾的广角喷雾方向形成的喷出用缝隙部;和 在所述喷出用缝隙部的底部附近,向所述雾的广角喷雾方向倾斜地形成的限制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限制部以20°~150°的角度范围倾斜地形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液体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气液混合区域相比于所述喷出用缝隙部的底部形成在喷雾方向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液体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突出部的向装置外部突出的前端部截面呈半圆形或者半椭圆形。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液体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气体喷射部的缝隙宽度(dl)和所述第二气体喷射部的缝隙宽度(d2)是所述液体流出部的出口喷孔直径(d3)的I倍~1.5倍。
【文档编号】B05B1/26GK104023853SQ201280065761
【公开日】2014年9月3日 申请日期:2012年10月19日 优先权日:2011年11月2日
【发明者】麻川博良, 久下良太 申请人:喷嘴网络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