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包覆改性纳米二氧化钛的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3797757阅读:213来源:国知局
一种包覆改性纳米二氧化钛的制备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有效减少纳米粉体团聚、提高分散性的表面包覆改性纳米二氧化钛的制备方法。该方法首先以水为溶剂、硫酸氧钛为钛源、氢氧化钠为沉淀剂,采用沉淀法得到纳米二氧化钛前驱体;然后将前驱体转移到高压反应釜中,水热反应后得到纳米二氧化钛的母液;过滤洗涤,不经过干燥,直接将滤饼重新分散在水中,加入水溶性丙烯酸酯,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使水溶性丙烯酸酯在二氧化钛表面聚合,即可得到聚丙烯酸酯包覆改性的纳米二氧化钛粉体。与未改性的样品相比,改性后的纳米二氧化钛分散性有很大程度的改善,颗粒粒径明显变小,性能也有明显的提高。这种改性方法使得纳米二氧化钛在涂料、喷漆、防晒霜及污水处理等方面都有很好地应用前景。
【专利说明】一种包覆改性纳米二氧化钛的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无机粉体纳米材料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能够有效减少纳米粉体团聚、提高分散性的表面包覆改性纳米二氧化钛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0002]纳米二氧化钛,又称钛白粉,物理性质为细小颗粒,粒径大小在IOOnm以下,产品外观为白色疏松粉末,具有抗紫外线、抗菌、自洁净、抗老化性能,可用于化妆品、功能纤维、塑料、油墨、涂料、油漆、精细陶瓷等领域。另外,纳米二氧化钛还因其优异的光学性能被广泛应用于光催化领域,是当前光催化领域研究的一个热点。目前,纳米二氧化钛的制备方法有很多,常用的有气相法、沉淀法、溶胶凝胶法和水热法等。其中,水热法作为一种新型的合成方法,相比于传统方法,其产品纯度较高、颗粒均匀、结晶良好、晶型可控、分散性好,无需作高温煅烧处理,从而避免煅烧过程中所产生的颗粒团聚。基于这些优点,水热法已经逐渐被人们接受并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
[0003]然而,纳米粒子的团聚一直是纳米粉体合成技术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具体而言,其团聚可分为软团聚和硬团聚两种,软团聚可以通过物理方法进行消除,而硬团聚则很难通过外力将团聚的粒子打碎进行重新分散,只能通过化学方法改善其表面性质,提高其分散性。通常,在纳米二氧化钛制备过程中,新生成的粒子具有巨大的比表面积,表面能很大。这样,纳米粒子为减小其表面能,会自动朝着表面积减小的方向变化,导致纳米粒子的聚集;同时,在一定条件下,纳米粒子表面的羟基容易发生脱水造成颗粒的团聚,从而使得颗粒增大,分散性变差。目前,有机表面改性是最常用的一种改善纳米粉体分散性的方法,其原理是通过化学吸附或化学反应在颗粒的表面形成一层有机物,减少或消除表面羟基层的产生,并利用有机物的空间位阻作用,对羟基层进行屏蔽,从而达到防止团聚的目的。因此,我们试图用有机试剂在烘干前对纳米二氧化钛进行表面改性,减少团聚,提高分散性。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有效减少纳米粉体团聚、提高分散性的表面包覆改性纳米二氧化钛的制备方法。
[0005]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首先以水为溶剂、硫酸氧钛为钛源、氢氧化钠为沉淀剂,采用沉淀法得到纳米二氧化钛前驱体;然后将前驱体转移到高压反应釜中,水热反应后得到纳米二氧化钛的母液;过滤洗涤,不经过干燥,直接将滤饼重新分散在水中,加入水溶性丙烯酸酯,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使水溶性丙烯酸酯在二氧化钛表面聚合,即可得到聚丙烯酸酯包覆改性的纳米二氧化钛粉体。
[0006]本发明的具体制备步骤如下:
[0007]I)分别配制硫酸氧钛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在不断搅拌下,将氢氧化钠溶液逐滴滴入硫酸氧钛溶液中至PH = 7,得到纳米二氧化钛前驱体;
[0008]2)将纳米二氧化钛前驱体转移到高压反应釜中,在160-230°C温度下水热反应4-24h,之后冷却至室温,过滤、洗涤后,得到滤饼;
[0009]3)将步骤2)中得到的滤饼6_12g重新分散在100_150ml水里,然后加入水溶性丙烯酸酯,在70-90°C下搅拌30-60min,再加入0.1-0.5g引发剂反应30_120min,之后过滤、洗涤、干燥,得到包覆改性的纳米二氧化钛粉体。
[0010]步骤I)所述的硫酸氧钛溶液的浓度为0.05-0.75mol/L ;所述的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为 l-10mol/L。
[0011]步骤3)所述的水溶性丙烯酸酯包括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丙烯酸丁酯,其用量为步骤2)得到的滤饼质量的1% -10%。
[0012]步骤4)所述的引发剂包括过硫酸钾、过硫酸钠、过硫酸铵。
[0013]本发明制备的包覆改性纳米二氧化钛与未改性的样品相比,改性后的纳米二氧化钛分散性有很大程度的改善,颗粒粒径明显变小,性能也有明显的提高。这种改性方法使得纳米二氧化钛在涂料、喷漆、防晒霜及污水处理等方面都有很好地应用前景。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实施例1得到的聚丙烯酸甲酯包覆改性的纳米二氧化钛的X射线衍射图。
[0015]图2为实施 例1得到的聚丙烯酸甲酯包覆改性的纳米二氧化钛的红外光谱图。
[0016]图3为实施例1得到的聚丙烯酸甲酯包覆改性的纳米二氧化钛的扫描电镜图。
[0017]图4为实施例1得到的聚丙烯酸甲酯包覆改性的纳米二氧化钛的粒度分布图。
[0018]图5为实施例1得到的聚丙烯酸甲酯包覆改性的纳米二氧化钛与对比例I得到的纳米二氧化钛的紫外吸收曲线对比。
[0019]图6为对比例I经水热反应制得的纳米二氧化钛的X射线衍射图。
[0020]图7为对比例I经水热反应制得的纳米二氧化钛的红外光谱图。
[0021]图8为对比例I经水热反应制得的纳米二氧化钛的扫描电镜图。
[0022]图9为对比例I经水热反应制得的纳米二氧化钛的粒度分布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实施例1
[0024]I)称取25g的硫酸氧钛(TiOSO4)溶于500ml去离子水中得到硫酸氧钛溶液,称取12g氢氧化钠(NaOH)溶于200ml去离子水得到氢氧化钠溶液,在不断搅拌下,将氢氧化钠溶液逐滴滴入硫酸氧钛溶液中至PH = 7,得到纳米二氧化钛前驱体;
[0025]2)将纳米二氧化钛前驱体转移到高压反应釜中,在160°C温度下水热反应8h,之后冷却至室温,过滤、洗涤后,得到滤饼,该步骤不需要干燥;
[0026]3)将步骤2)中得到的滤饼6g重新分散在100mL水里,然后加入0.24g的丙烯酸甲酯,在70°C不断搅拌30min,再加入0.1g过硫酸钾反应60min,之后过滤、洗涤、干燥,得到聚丙烯酸甲酯包覆改性的纳米二氧化钛粉体。
[0027]与对比例I得到样品对比,聚丙烯酸甲酯包覆改性的纳米二氧化钛的X射线衍射图如图1所示,晶型没有发生变化,仍主要为锐钛矿型;图2中红外光谱图的变化,说明聚丙烯酸甲酯确实是以化学键的形式吸附在颗粒表面;图3中可以看到晶体边界比较模糊,这是由于聚丙烯酸甲酯在其表面吸附的原因,另外,我们还可以看出,包覆后的纳米二氧化钛颗粒粒径明显变小,约在20-30nm之间;图4为颗粒的粒度分布,87 %的颗粒分布在39-56nm之间,平均粒径为51nm,说明分散性有了明显的改善。图5为样品的紫外吸收图,对比发现,包覆改性后的纳米二氧化钛对紫外光几乎完全吸收,其透光率不到I %。另外,用吸油值对其表面性质进行表征,发现吸油值由原来的2.2g/ml减小1.4g/ml,说明样品的分散性确实有很大提高。
[0028]实施例2
[0029]I)称取5g的硫酸氧钛(TiOSO4)溶于500ml去离子水中得到硫酸氧钛溶液,称取4g氢氧化钠(NaOH)溶于200ml去离子水得到氢氧化钠溶液,在不断搅拌下,将氢氧化钠溶液逐滴滴入硫酸氧钛溶液中至PH = 7,得到纳米二氧化钛前驱体;
[0030]2)将纳米二氧化钛前驱体转移到高压反应釜中,在200°C温度下水热反应15h,之后冷却至室温,过滤、洗涤后,得到滤饼,该步骤不需要干燥;
[0031]3)将步骤2)中得到的滤饼IOg重新分散在120ml水里,然后加入0.6g的丙烯酸乙酯,在80°C不断搅拌30min,再加入0.2g过硫酸钠反应90min,之后过滤、洗漆、干燥,得到聚丙烯酸乙酯包覆改性的纳米二氧化钛粉体。
[0032]上述得到的聚丙烯酸乙酯包覆改性的纳米二氧化钛的X射线衍射分析图、扫描电镜图与实施例1中的相似,但粉体的分散性有所降低,粒径增大,大多分布在100-200nm之间。
[0033]实施例3
[0034]I)称取25g的硫酸氧钛(TiOSO4)溶于500ml去离子水中得到硫酸氧钛溶液,称取12g氢氧化钠(NaOH)溶于200ml去离子水得到氢氧化钠溶液,在不断搅拌下,将氢氧化钠溶液逐滴滴入硫酸氧钛溶液中至PH = 7,得到纳米二氧化钛前驱体;
[0035]2)将纳米二氧化钛前驱体转移到高压反应釜中,在230°C温度下水热反应24h,之后冷却至室温,过滤、洗涤后,得到滤饼,该步骤不需要干燥;
[0036]3)将步骤2)中得到的滤饼12g重新分散在150ml水里,然后加入0.36g的丙烯酸丁酯,在90°C不断搅拌30min,再加入0.5g过硫酸铵反应120min,之后过滤、洗涤、干燥,得到聚丙烯酸丁酯包覆改性的纳米二氧化钛粉体。
[0037]上述得到的聚丙烯酸丁酯包覆改性的纳米二氧化钛的X射线衍射分析图与实施例I中的相似,颗粒粒径在分布在IOOnm左右,且相对集中,说明粉体分散性得到改善,颗粒大小均匀。
[0038]对比例I
[0039]I)称取25g的硫酸氧钛(TiOSO4)溶于500ml去离子水中得到硫酸氧钛溶液,称取12g氢氧化钠(NaOH)溶于200ml去离子水得到氢氧化钠溶液,在不断搅拌下,将氢氧化钠溶液逐滴滴入硫酸氧钛溶液中至PH = 7,得到纳米二氧化钛前驱体;
[0040]2)将纳米二氧化钛前驱体转移到高压反应釜中,在160°C温度下水热反应8h,之后冷却至室温,过滤、洗涤后,将滤饼放入烘箱内120°C下干燥3h,粉碎后得到纳米二氧化钛粉体。
[0041]图5为纳米二氧化钛的X射线衍射图,晶型主要为锐钛矿;图6为纳米二氧化钛的红外光谱图;图7为纳米二氧化钛的扫描电镜图片,可以看出颗粒大小不均匀,分散性差,团聚比较严重;图8为纳米二氧化钛的粒度分布情况,平均粒径在I μ m以上。
【权利要求】
1.一种包覆改性纳米二氧化钛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具体制备步骤如下: 1)分别配制硫酸氧钛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在不断搅拌下,将氢氧化钠溶液逐滴滴入硫酸氧钛溶液中至PH = 7,得到纳米二氧化钛前驱体; 2)将纳米二氧化钛前驱体转移到高压反应釜中,在160-230°C温度下水热反应4-24h,之后冷却至室温,过滤、洗涤后,得到滤饼; 3)将步骤2)中得到的滤饼6-12g重新分散在100-150ml水里,然后加入水溶性丙烯酸酯,在70-90°C下搅拌30-60min,再加入0.1-0.5g引发剂反应30_120min,之后过滤、洗涤、干燥,得到包覆改性的纳米二氧化钛粉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I)所述的硫酸氧钛溶液的浓度为0.05-0.75mol/L ;所述的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为1-lOmol/L。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所述的水溶性丙烯酸酯包括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丙烯酸丁酯,其用量为步骤2)得到的滤饼质量的1% -1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所述的引发剂包括过硫酸钾、过硫酸钠、过硫酸铵。
【文档编号】C09C3/10GK103980738SQ201410204673
【公开日】2014年8月13日 申请日期:2014年5月15日 优先权日:2014年5月15日
【发明者】金鑫, 黄亚楠 申请人:北京化工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