粘合片和带剥离薄膜的粘合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69714阅读:264来源:国知局
粘合片和带剥离薄膜的粘合片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申请主张基于2015年11月27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2015-232149号和2016年7月14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2016-139538号的优先权,这些申请的全部内容作为参考引入本说明书中。

本发明涉及粘合片和带剥离薄膜的粘合片。



背景技术:

一般来说,粘合剂(也称为压敏粘接剂。以下相同。)在室温附近的温度区域内呈现柔软固体(粘弹性体)的状态,具有利用压力而简单地粘接于被粘物的性质。活用所述性质,粘合剂代表性地为以包含该粘合剂的层的粘合片的形态被广泛应用于家电产品乃至汽车、办公自动化(oa)设备等各种产业领域。

在粘合片当中有要求粘合面(粘合剂层的表面)具有高度平滑性的。作为这种粘合片的一个例子,可列举出面向光学用途的粘合片。

作为涉及防止粘合剂层表面产生凹凸的技术文献,可列举出日本专利申请公开2014-189778号公报。国际公开第2014/156335号是涉及具有表面平滑性高的剥离薄膜的双面粘合片的技术文献。



技术实现要素:

一般来说,粘合片(特别是工业用的粘合片)从流通的方便、生产率等的观点出发,多数情况制造成长条的带状的粘合片成螺旋状卷绕的形态、制造成较大面积的片状的形态。之后,可以在最终粘贴到各自的被粘物之前的期间对粘合片实施各种各样的加工或处理。作为所述加工或处理的例子,可列举出利用冲裁、切断等使粘合片的外形适合被粘物的形状的加工、将粘合片制备成适合于粘贴至被粘物的操作的效率化、高精度化的形态的处理等。

在这种加工或处理的过程中,有时更换用于保护粘合片的粘合面的剥离薄膜。即,有时从粘合片的粘合面上除去一个剥离薄膜,在由此露出的粘合面上粘贴其它剥离薄膜的剥离面。因此,存在于即将粘贴于被粘物之前的粘合片的粘合面上的剥离薄膜可以是不同于在最初制造该粘合片时存在于该粘合面上的剥离薄膜的剥离薄膜。伴随着近些年的光学产品的多样化、小型化、大屏幕化、外观性的提高等,在直至所制造的粘合片粘贴于被粘物之前的期间有更换粘合面上的剥离薄膜的时机、其必要性增加的倾向。然而,如上所述,由于粘合剂为粘弹性体,所以即使最初是以具有高平滑的粘合面的方式制造的粘合片,由于其后的处理,粘合面的平滑性也会降低(粗化)。例如,若将用于保护高平滑的粘合面的剥离薄膜更换为其它剥离薄膜,则有时会因更换的剥离薄膜而导致上述粘合面的平滑性降低。

因而,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具有高平滑的粘合面、且该粘合面的平滑性不易受损的粘合片。相关的其它目的在于提供在这种粘合片的粘合面上具有剥离薄膜的带剥离薄膜的粘合片。

本发明人等发现:对于具有高平滑的粘合面的粘合片,可以通过着眼于构成该高平滑的粘合面的粘合剂层的100℃储能模量(100℃的储能模量)来解决上述课题,因而完成了本发明。

根据本说明书,提供包含粘合剂层的粘合片。上述粘合片具有第一面和第二面。上述第一面是由上述粘合剂层的一个表面构成的第一粘合面。上述第一粘合面的十点平均粗糙度(rza1)为约1000nm以下。上述粘合剂层的100℃储能模量(g'100)为约0.08mpa以上。这种粘合片具有高平滑的第一粘合面、且构成该第一粘合面的粘合剂层的g'100高,所以有上述第一粘合面的平滑性不易受损的倾向。因此,上述粘合片适合于需要高平滑的粘合面的用途(例如光学用途)。

此处公开的技术的一个方式中,上述粘合剂层的100℃储能模量(g'100)是该粘合剂层的23℃储能模量(23℃的储能模量;g'23)的约35%以上。即,上述粘合剂层的100℃/23℃储能模量比(g'100/g'23)为约35%以上。若利用具有这种粘合剂层的粘合片,则有适合地兼顾维持第一粘合面的平滑性的性能和在室温下的粘贴操作性的倾向。g'100/g'23的上限没有特别限定,通常为约100%以下。

此处公开的技术的一个方式中,上述粘合剂层的23℃储能模量(g'23)低于约0.30mpa。具有这种粘合剂层的粘合片有在在室温下显示出良好的初期粘接性的倾向。

此处公开的技术的一个方式中,上述粘合片的上述第二面为第二粘合面。即,该方式的粘合片以上述第一面和上述第二面均为粘合面的双面粘合片的形式构成。这种双面粘合片可优选用于例如构件的接合、固定等目的。在一个方式中,上述第二粘合面的十点平均粗糙度(rza2)可为约2000nm以下(优选为约1000nm以下)。具有这种第二粘合面的双面粘合片适合于需要高平滑的粘合面的用途。

此处公开的技术的一个方式中,上述第二面可以是由上述粘合剂层的另一个表面构成的第二粘合面。即,上述粘合剂层的一个表面和另一个表面分别构成粘合片的第一粘合面和第二粘合面。由于该方式的粘合片的结构简单,因而适合于光学特性(例如透明性)的提高。在一个方式中,上述第二粘合面的该第二粘合面的十点平均粗糙度(rza2)可为约2000nm以下(例如约1000nm以下)。由于这种粘合片具有高平滑的第二粘合面、且构成上述第二粘合面的粘合剂层的g'100高,所以有该第二面的平滑性不易受损的倾向。因此适合于需要高平滑的粘合面的用途。

根据本说明书,还提供包含此处公开的任意粘合片和配置在该粘合片的第一粘合面上的第一剥离薄膜的带剥离薄膜的粘合片。构成这种带剥离薄膜的粘合片的粘合片可以在根据期望经过将上述第一剥离薄膜更换(贴换)为其它剥离薄膜的过程而粘贴于被粘物的方式中适合地使用。

像这样,第一粘合面上具有第一剥离薄膜的带剥离薄膜的粘合片优选为上述第一剥离薄膜的与上述第一粘合面接触的剥离面的十点平均粗糙度(rzr1)与上述第一粘合面的十点平均粗糙度(rza1)之差在250nm以内。即,|rzr1-rza1|优选为250nm以下。由于这种带剥离薄膜的粘合片的第一剥离薄膜的剥离面与第一粘合面的密合性良好,所以有外观质量优异的倾向。以下,有时将与第一粘合面接触的剥离面称为“第一剥离面”。另外,有时将与第二粘合面接触的剥离面称为“第二剥离面”。

根据本说明书,还提供包含此处公开的任意双面粘合片、配置在该粘合片的第一粘合面上的第一剥离薄膜和配置在该粘合片的第二粘合面上的第二剥离薄膜的带剥离薄膜的粘合片。构成这种带剥离薄膜的粘合片的双面粘合片可以在根据期望经过将上述第一剥离薄膜和上述第二剥离薄膜的一者或两者更换为其它剥离薄膜的过程而粘贴于被粘物的方式中适合地使用。

像这样,包含双面粘合片、第一剥离薄膜和第二剥离薄膜的带剥离薄膜的粘合片(带剥离薄膜的双面粘合片)在一个优选的方式中可以是:上述第一剥离薄膜的第一剥离面的十点平均粗糙度(rzr1)与上述第一粘合面的十点平均粗糙度(rza1)之差在250nm以内、且上述第二剥离薄膜的第二剥离面的十点平均粗糙度(rzr2)与上述第二粘合面的十点平均粗糙度(rza2)之差在250nm以内。即,可以是|rzr1-rza1|为250nm以下、且|rzr2-rza2|在250nm以内。由于所述方式的带剥离薄膜的粘合片的第一剥离薄膜的剥离面与第一粘合面的密合性以及第二剥离薄膜的剥离面与第二粘合面的密合性均良好,所以有外观质量优异的倾向。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包含一个实施方式的粘合片(无基材的双面粘合片)的带剥离薄膜的粘合片的截面示意图。

图2是表示包含其它实施方式的粘合片(带基材的单面粘合片)的带剥离薄膜的粘合片的截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2粘合片

1a第一面(第一粘合面)

1b第二面(第二粘合面)

2a第一面(第一粘合面)

2b第二面(非粘合面)

11粘合剂层

11a一个表面

11b另一个表面

15支撑基材

15a第一面

15b第二面

21第一剥离薄膜

21a表面(第一剥离面)

21b背面

22第二剥离薄膜

22a表面(第二剥离面)

100,200带剥离薄膜的粘合片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说明本发明的适合的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对于除本说明书中特别提及的事项以外的实施本发明所必需的事项,本领域技术人员基于本说明书所述的发明的实施的教导和申请时的公知常识可以理解。本发明可以基于本说明书中公开的内容和本领域的公知常识来实施。另外,以下的附图中有时发挥相同作用的构件·部位用相同符号来说明,有时省略或简化重复说明。另外,附图所述的实施方式为了清楚地说明本发明而进行示意化,并不一定正确地表示实际所提供的产品的尺寸、缩尺。

本说明书中,“粘合剂”是指如上所述在室温附近的温度区域内呈现柔软固体(粘弹性体)的状态且具有利用压力而简单地粘接于被粘物的性质的材料。此处提及的粘合剂如“c.a.dahlquist,《粘接:基础与实践》(“adhesion:fundamentalandpractice”),mclaren&sons,(1966)p.143”中定义那样,一般来说,可以是具有满足复数拉伸模量e*(1hz)<107dyne/cm2的性质的材料(典型来说是25℃下具有上述性质的材料)。

本说明书中“粘合面”是指基于jisz0237(2004),将sus304不锈钢板作为被粘物,在23℃的测定环境下使2kg的辊往复1次而压接于上述被粘物,30分钟后在拉伸速度300mm/分钟的条件下沿180度方向剥离时的剥离强度为0.1n/20mm以上的面。本说明书中“非粘合面”是指不属于上述粘合面的面,代表性地为上述剥离强度低于0.1n/20mm的面。在23℃的测定环境下使2kg的辊往复1次而压接于sus304不锈钢板时不粘贴于该不锈钢板的面(实质上不显示粘合性的面)是此处提及的非粘合面的概念中包含的典型例。

<粘合片>

此处公开的粘合片形成为具有第一面和第二面的片状(是包含带状等长条状的形态的意义。)。上述粘合片至少包含粘合剂层。此处公开的粘合片可以仅由粘合剂层构成,也可以包含除粘合剂层以外的构成要素构成。

此处公开的粘合片的第一面是由上述粘合剂层的一个表面构成的粘合面(第一粘合面)。上述粘合片的第二面可为粘合面,也可为非粘合面。在一个方式的粘合片中,该粘合片的第二面是由上述粘合剂层的另一个表面构成的粘合面(第二粘合面)。即,一个粘合剂层的一个表面和另一个表面分别构成粘合片的第一粘合面和第二粘合面。该方式的粘合片的一个构成例示于图1。

图1所示的粘合片1是包括粘合剂层11的无基材的双面粘合片。粘合片1的第一面1a是由粘合剂层11的一个表面11a构成的第一粘合面,粘合片1的第二面1b是由粘合剂层11的另一个表面11b构成的第二粘合面。粘合剂层11可为单层结构,也可为2层以上的包含副粘合剂层的多层结构。构成上述多层结构的各副粘合剂层的构成(材质、厚度等)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从生产率、透明性的观点出发,可优选采用粘合剂层11为单层结构的方式。

此处,无基材的双面粘合片是指在第一粘合面和第二粘合面之间不包含非剥离性的支撑基材的双面粘合片。上述支撑基材是指可以独立地维持形状的基材。另外,非剥离性的支撑基材是指在使用包含该支撑基材的粘合片期间不意图与粘合剂层分离的支撑基材。

例如图1所示那样,使用前(即,粘贴于被粘物之前)的粘合片1可以是第一粘合面1a和第二粘合面1b分别由第一剥离薄膜21和第二剥离薄膜22保护的形态。与第一粘合面11a接触的第一剥离薄膜21的表面21a和与第二粘合面11b接触的第二剥离薄膜22的表面22a均为剥离面(剥离性的表面,即可以从该表面上剥离上述粘合剂层的表面)。这种形态的粘合片1也可以理解为是包含该粘合片1、使表面(第一剥离面)21a接触该第一粘合面11a而配置的第一剥离薄膜21和使表面(第二剥离面)22a接触该第二粘合面12a而配置的第二剥离薄膜22的带剥离薄膜的粘合片(带剥离薄膜的双面粘合片)100的构成要素。带剥离薄膜的粘合片100也可以是成螺旋状卷绕的形态。作为使用前的粘合片1的其它形态,可例示如下的形态:省略图1所示的剥离薄膜22,使表面21a和背面21b均为剥离面的剥离薄膜21与粘合片1重叠而成螺旋状卷绕,从而使第二粘合面11b与剥离薄膜21的背面21b抵接的形态。

图2示出第二面为非粘合面的粘合片的一个构成例。图2所示的粘合片2以包含具有第一面15a的支撑基材15和配置在该支撑基材15的第一面15a上的粘合剂层11的带基材的单面粘合片的形式构成。此处,支撑基材15的第一面15a为非剥离性的表面即非剥离面。粘合片2的第一面2a是由粘合剂层11的一个表面11a构成的第一粘合面,粘合片2的第二面2b是由支撑基材15的第二面15b构成的非粘合面。第二面15b可为剥离面,也可为非剥离面。

例如图2所示,使用前的粘合片2可以是由第一剥离薄膜21保护第一粘合面11a的形态。这种形态的粘合片2可以理解为是包含该粘合片2、使表面(第一剥离面)21a与其第一粘合面11a抵接而配置的第一剥离薄膜21的带剥离薄膜的粘合片(带剥离薄膜的单面粘合片)200的构成要素。带剥离薄膜的粘合片200也可以是成螺旋状卷绕的形态。

作为此处公开的粘合片的其它构成例子,可列举出:具备第一面和第二面均为非剥离性的支撑基材,在该支撑基材的上述第一面具有第一粘合剂层,在该支撑基材的上述第二面具有第二粘合剂层的带基材的双面粘合片的构成。关于这种带基材的双面粘合片,该双面粘合片的第一面是由上述第一粘合剂层的表面构成的第一粘合面,该双面粘合片的第二面是由上述第二粘合剂层的表面构成的第二粘合面。第一粘合剂层和第二粘合剂层的组成和构成可以相同,组成和构成的一者或两者可以不同。作为第一粘合剂层与第二粘合剂层的组成相同且构成不同的方式的例子,可列举出第一粘合剂层和第二粘合剂层为由相同组成的粘合剂组合物构成的厚度不同的粘合剂层的方式。第一粘合剂层和第二粘合剂层可以各自独立地为单层结构,也可以是2层以上的含有副粘合剂层的多层结构。从生产率、透明性的观点出发,可优选采用第一粘合剂层和第二粘合剂层均为单层结构的方式。

使用前的带基材的双面粘合片可以与图1所示的无基材的双面粘合片1相同,是第一粘合面(第一粘合剂层的表面)和第二粘合面分别由第一剥离薄膜和第二剥离薄膜保护的形态。这种形态的带基材的双面粘合片可以理解为是包含该粘合片、第一剥离薄膜和第二剥离薄膜的带剥离薄膜的粘合片的构成要素。所述带剥离薄膜的粘合片也可以是成螺旋状卷绕的形态。使用前的带基材的双面粘合片另外还可以是双面为剥离面的剥离薄膜与粘合片重叠而成螺旋状卷绕的形态。

对于如上述的带基材的单面粘合片、带基材的双面粘合片那样包含支撑基材的形态的粘合片,该支撑基材的材质没有特别限定。作为支撑基材,例如可以使用塑料薄膜、纸、织布、无纺布、橡胶片、发泡体片、金属箔、玻璃、它们的复合体等。也可以对支撑基材中设置粘合剂层的面实施底涂剂的涂布、电晕放电处理、等离子处理等表面处理。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塑料薄膜代表性地为非多孔质的片材,为不同于例如无纺布的(即不包括无纺布的)概念。

在一个方式中,作为上述支撑基材,基于易于实现高平滑的第一粘合面等理由,可以优选采用各种塑料薄膜。作为塑料薄膜的材料,例如可列举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等聚酯系树脂、三醋酸纤维素等纤维素树脂、乙酸酯系树脂、聚砜系树脂、聚醚砜系树脂、聚碳酸酯系树脂、聚酰胺系树脂、聚酰亚胺系树脂、聚烯烃系树脂、环状聚烯烃树脂(降冰片烯系树脂等)、(甲基)丙烯酸系树脂、聚氯乙烯系树脂、聚偏二氯乙烯系树脂、聚苯乙烯系树脂、聚乙烯醇系树脂、聚芳酯系树脂、聚苯硫醚系树脂、它们的混合物等。其中,作为优选的材料,可列举出聚酯系树脂、纤维素树脂、聚酰亚胺系树脂和聚醚砜系树脂。用于支撑基材的塑料薄膜中,可与后述剥离薄膜基材用的塑料薄膜相同地配混公知的添加剂。优选为具有透明性的塑料薄膜。

支撑基材的厚度没有特别限定,可以根据目的而适当选择。在一个方式中,支撑基材的厚度可为约10μm~约500μm,通常适合为约10μm~约300μm。在一个方式中,可优选采用厚度约15μm~约200μm的支撑基材(例如,上述透明塑料薄膜)。

(十点平均粗糙度)

此处公开的粘合片优选第一粘合面的十点平均粗糙度(rza1)为约1000nm以下。具有这种第一粘合面的粘合片适合于要求高平滑的粘合面的用途。例如,可以以第一粘合面粘贴于光学构件的方式优选使用。从提供更高平滑的粘合面的观点出发,rza1可优选为约700nm以下、更优选为约500n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约300nm以下(例如约200nm以下)。rza1的下限没有特别限定。在一个方式中,可将rza1设为约30nm以上(例如约50nm以上)。

此处,本说明书中十点平均粗糙度在没有特殊说明的情况下是指使用非接触式的表面粗糙度测定装置而得到的十点平均粗糙度。作为非接触式的表面粗糙度测定装置,使用光干涉方式的表面粗糙度测定装置。作为具体的测定装置,可以使用veeco公司制造的wykont-9100或其相当品。具体的测定操作和测定条件可以按照后述实施例所述的测定条件设定、或以能得到与按照该测定条件的情况同等或者相对应的结果的方式进行设定。十点平均粗糙度是对通过上述表面粗糙度测定而得到的粗糙度曲线测定从最高的峰顶至第10位为止的峰顶的标高(yp1~yp10)和从最低的谷底至第10位为止的谷底的标高(yv1~yv10),求出上述yp1~yp10与上述yv1~yv10的各差的绝对值的平均值。

在此处公开的粘合片为双面粘合片(即,具有第一粘合面和第二粘合面的粘合片)的形态的情况下,第二粘合面的十点平均粗糙度(rza2)没有特别限定。在一个优选的方式中,rza2可设为约2000nm以下(代表性地为约1000nm以下、优选为约700nm以下、更优选为约500n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约300nm以下,例如约200nm以下)。rza2的下限没有特别限定。在一个方式中,可将rza2设为约30nm以上(例如约50nm以上)。第二粘合面可以是一个表面构成第一粘合面的粘合剂层中的另一个表面,也可以是与构成第一粘合剂层的粘合剂层不同的粘合剂层的表面。

(储能模量)

此处公开的粘合片优选构成第一粘合面的粘合剂层的100℃储能模量(g'100)为约0.08mpa以上。具有这种粘合剂层的粘合片在制造该粘合片后第一粘合面的平滑性不易受损。例如,在制造粘合片后直至该粘合片粘贴于被粘物的期间即使将第一粘合面上的剥离薄膜更换为平滑性更低的剥离薄膜,也有抑制上述第一粘合面的平滑性降低的倾向。可以认为这是由于:更换(贴换)暂且制造的粘合片的剥离薄膜后的粘合剂层的变形以低速进行时,可以根据该粘合剂层的100℃储能模量适合地把握针对低速塑性变形的粘合剂层的行为(时间-温度换算法则),通过将上述100℃储能模量设定为规定值以上,能有效地实现不易发生因更换剥离薄膜而导致的第一粘合面的平滑性降低的粘合片。

此处公开的技术中,g'100可为约0.09mpa以上、可为约0.10mpa以上、也可为约0.11mpa以上(例如约0.12mpa以上)。通过提高g'100,有更好地维持第一粘合面的平滑性的倾向。g'100的上限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设为约1.5mpa以下(代表性地为约1.0mpa以下)。从对被粘物的密合性等的观点出发,g'100通常低于约0.50mpa是适当的、优选设为低于约0.40mpa、更优选设为低于约0.30mpa。g'100可以通过粘合剂层的组成(例如,该粘合剂层中所含的聚合物的组成、分子量、交联的方式、交联密度、是否使用添加剂和使用时的用量)、制造方法等来调节。

此处公开的技术的一个方式中,可将构成粘合片的第一粘合面的粘合剂层的23℃储能模量(g'23)设为低于约0.30mpa。具有这种粘合剂层的粘合片有在室温下对被粘物显示出良好的初期粘接性的倾向。这从粘合片的粘贴操作性(例如,操作效率、粘贴精度)等的观点出发而优选。在一个方式中,g'23可设为约0.29mpa以下、可为约0.27mpa以下、也可为约0.25mpa以下。通过降低g'23,有粘合片的初期粘接性提高的倾向。g'23的下限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为约0.05mpa以上。从易于兼顾规定以上的g'100的观点出发,通常g'23为约0.08mpa以上是适当的、优选设为约0.10mpa以上、更优选设为约0.15mpa以上(例如约0.17mpa以上)。g'23可以通过粘合剂层的组成、制造方法等来调节。

需要说明的是,此处公开的技术中,作为粘合剂层的100℃储能模量(g'100)和23℃储能模量(g'23),可以使用构成该粘合剂层的粘合剂的通过动态粘弹性测定而得到的100℃和23℃的储能模量的值。作为具体的测定装置,可以使用tainstrumentsco.,ltd.制造的ares或其相当品。具体的测定操作和测定条件可以按照后述实施例所述的测定条件设定、或以能得到与按照该测定条件的情况同等或者相对应的结果的方式进行设定。

此处公开的技术可以按照构成第一粘合面的粘合剂层的100℃/23℃储能模量比(g'100/g'23)超过约30%(例如约31%以上)的方式优选地实施。从更适合地兼顾维持第一粘合面的平滑性的性能和室温下的粘贴操作性的观点出发,g'100/g'23可设为约35%以上、可为约40%以上、也可为约50%以上(例如约55%以上)。g'100/g'23的上限没有特别限定,通常为约100%以下、代表性地为低于约100%。从进一步提高室温下的粘贴操作性的观点出发,g'100/g'23可为约90%以下、也可为约80%以下(例如约70%以下)。在一个方式中,g'100/g'23可设为约35%~约50%。这种粘合剂层有易于形成高平滑的第一粘合面的倾向。

此处公开的技术的一个方式中,构成第一粘合面的粘合剂层的100℃储能模量(g'100)与该粘合剂层的厚度(ta1)的之比可为约9mpa/mm以下。具有像这样g'100/ta1为规定值以下的粘合剂层的粘合片与g'100/ta1更大的粘合剂层相比,由于有长期性地显示出良好的密合性的倾向而优选。例如,若利用g'100为约0.08mpa以上(代表性地为约0.08mpa以上且低于约0.50mpa)且g'100/ta1为约9mpa/mm以下的粘合剂层,则可以实现如下的粘合片:即使将第一粘合面上的剥离薄膜更换为平滑性更低的剥离薄膜,该第一粘合面的平滑性也不易受损、且对被粘物的长期的密合性优异。从得到更良好的效果的观点出发,在一个方式中,可将g'100/ta1设为约7.0mpa/mm以下。此处公开的技术可以按照例如g'100/ta1为约5.0mpa/mm以下(例如约3.0mpa/mm以下)的方式优选地实施。g'100/ta1的下限没有特别限定,通常适合设为约0.1mpa/mm以上。

此处公开的技术中,构成第一粘合面的粘合剂层的厚度(ta1)没有特别限定。ta1可为例如约1μm~约500μm(代表性地为约1μm~约250μm)。在一个方式中ta1可为约5μm以上、也可为约15μm以上。若ta1变大,则有由将第一粘合面上的剥离薄膜更换为平滑性低的剥离薄膜而导致的该第一粘合面的平滑性降低变得易于进行的倾向。因此,应用此处公开的技术来抑制第一粘合面的平滑性降低的意义更为重大。从所述观点出发,此处公开的技术可以按照ta1超过约20μm(更优选为约25μm以上、进一步优选为约30μm以上、例如约40μm以上)的方式优选地实施。另外,若ta1变小,则有第一粘合面的平滑性对粘合片整体的特性的影响变更大的倾向。从所述观点出发,此处公开的技术可以按照ta1为约250μm以下(更优选为约150μm以下、例如约100μm以下)的方式优选地实施。在一个方式中ta1也可为约60μm以下(例如约50μm以下)。

此处公开的技术的一个方式中,构成第一粘合面的粘合剂层的23℃储能模量(g'23)与该粘合剂层的厚度(ta1)之比可以低于约10mpa/mm。与具有更大的g'23/ta1的粘合剂层相比,具有像这样g'23/ta1低于规定值的粘合剂层的粘合片有对被粘物显示出更好的初期粘接性的倾向。例如,若利用g'100为约0.08mpa以上(代表性地为约0.08mpa以上且低于约0.50mpa)且g'23/ta1低于约10mpa/mm的粘合剂层,则可以实现即使第一粘合面上的剥离薄膜更换为平滑性更低的剥离薄膜,该第一粘合面的平滑性也不易受损、且对被粘物的初期粘接性良好的粘合片。从得到更良好的效果的观点出发,在一个方式中,g'23/ta1可设为约8.0mpa/mm以下。此处公开的技术可以按照例如g'23/ta1为约6.0mpa/mm以下(例如约5.0mpa/mm以下)的方式优选地实施。g'23/ta1的下限没有特别限定,通常适合设为约0.2mpa/mm以上。

在此处公开的粘合片为双面粘合片的形态的情况下,上述第二粘合面可为构成第一粘合面的粘合剂层的另一个表面。由于这种方式的双面粘合片(无基材的双面粘合片)的结构简单,所以适合于光学特性(例如透明性)的提高。第二粘合面另外也可为与构成第一粘合面的粘合剂层不同的粘合剂层即第二粘合剂层的表面。这种方式的双面粘合片代表性地为带基材的双面粘合片的形态,根据第一粘合剂层与第二粘合剂层的组成、构成的组合及支撑基材的选择可以实现多种多样的性能。虽没有特别限定,但在一个方式中,第二粘合剂层可以按照满足针对第一粘合剂层的上述的各种特性(例如,g'100、g'23、g'100/g'23、ta1、g'100/ta1、g'23/ta1、雾度值等)的1种或2种以上的方式构成。

<粘合剂>

此处公开的技术中,构成粘合剂层的粘合剂的种类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为包含选自丙烯酸类粘合剂、橡胶系粘合剂(天然橡胶系、合成橡胶系、它们的混合系等)、有机硅系粘合剂、聚酯系粘合剂、氨酯系粘合剂、聚醚系粘合剂、聚酰胺系粘合剂、氟系粘合剂等公知的各种粘合剂中的1种或2种以上的粘合剂而构成的粘合剂层。此处,丙烯酸类粘合剂是指将(甲基)丙烯酸类聚合物作为基础聚合物(聚合物成分中的主要成分、即含量超过50质量%的成分)的粘合剂。对于橡胶系粘合剂及其它粘合剂而言也表示相同的意义。从透明性、耐候性等的观点出发,作为优选的粘合剂层,可列举出丙烯酸类粘合剂的含有比例为50重量%以上、更优选为70重量%以上、进一步优选为90重量%以上的粘合剂层。丙烯酸类粘合剂的含有比例可以超过98重量%,也可以是实质上由丙烯酸类粘合剂构成的粘合剂层。

此处,本说明书中“(甲基)丙烯酸”是指包括丙烯酸和甲基丙烯酸的意义。同样地,“(甲基)丙烯酰基”是指包括丙烯酰基和甲基丙烯酰基的意义,“(甲基)丙烯酸酯”是指包括丙烯酸酯和甲基丙烯酸酯的意义。

另外,本说明书中(甲基)丙烯酸类聚合物是指作为构成该(甲基)丙烯酸类聚合物的单体成分含有(甲基)丙烯酸类单体的聚合物。即,是指包含源自(甲基)丙烯酸类单体的单体单元的聚合物。此处(甲基)丙烯酸类单体是指在1分子中至少具有1个(甲基)丙烯酰基的单体。

虽没有特别限定,但此处公开的技术的一个方式中,上述粘合剂层可以使用含有构成(甲基)丙烯酸类聚合物的单体成分的粘合剂组合物来适合地制备。以下,有时将这种粘合剂组合物称为“(甲基)丙烯酸类粘合剂组合物”。此处“构成(甲基)丙烯酸类聚合物的单体成分”是指在由(甲基)丙烯酸类粘合剂组合物得到的粘合剂中,构成(甲基)丙烯酸类聚合物的单体成分。上述单体成分在(甲基)丙烯酸类粘合剂组合物中可以作为未反应单体(即,以聚合性官能团未反应的原料单体的形态)含有,也可以以聚合物的形态(即,作为单体单元)含有,也可以以这两者的形态含有。

<单体成分>

此处公开的技术的一个方式中,上述粘合剂层可以使用作为构成上述(甲基)丙烯酸类聚合物的单体成分含有以下的(a)成分的粘合剂组合物来形成。在一个优选的方式中,上述粘合剂层可以使用下述(甲基)丙烯酸类粘合剂组合物而适合地形成,所述(甲基)丙烯酸类粘合剂组合物中,作为构成上述(甲基)丙烯酸类聚合物的单体成分,至少含有以下的(a)成分,根据需要进一步含有以下的(b)成分和以下的(c)成分的一者或两者。

((a)成分)

上述(a)成分是在酯末端具有碳数2~18的烷基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以下,有时将在酯末端具有碳数为x以上且y以下的烷基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表述为“(甲基)丙烯酸cx-y烷基酯”。(甲基)丙烯酸c2-18烷基酯中的c2-18烷基的结构没有特别限定,上述烷基可以使用直链烷基和支链烷基中的任意种。作为(a)成分,可以单独使用这种(甲基)丙烯酸c2-18烷基酯中的1种或者组合使用2种以上。

作为在酯末端具有直链烷基的(甲基)丙烯酸c2-18烷基酯,可列举出(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正丙酯、(甲基)丙烯酸正丁酯、(甲基)丙烯酸正戊酯、(甲基)丙烯酸正己酯、(甲基)丙烯酸正庚酯、(甲基)丙烯酸正辛酯、(甲基)丙烯酸正壬酯、(甲基)丙烯酸正癸酯、(甲基)丙烯酸正十一烷基酯、(甲基)丙烯酸正十二烷基酯、(甲基)丙烯酸正十三烷基酯、(甲基)丙烯酸正十四烷基酯、(甲基)丙烯酸正十五烷基酯、(甲基)丙烯酸正十六烷基酯、(甲基)丙烯酸正十七烷基酯和(甲基)丙烯酸正十八烷基酯。另外,作为在酯末端具有支链烷基的(甲基)丙烯酸c3-18烷基酯,可例示出(甲基)丙烯酸异丙酯、(甲基)丙烯酸叔丁酯、(甲基)丙烯酸异丁酯、(甲基)丙烯酸异戊酯、(甲基)丙烯酸叔戊酯、(甲基)丙烯酸新戊酯、(甲基)丙烯酸异己酯、(甲基)丙烯酸异庚酯、(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甲基)丙烯酸异辛酯、(甲基)丙烯酸异壬酯、(甲基)丙烯酸异癸酯、(甲基)丙烯酸2-丙基庚酯、(甲基)丙烯酸异十一烷基酯、(甲基)丙烯酸异十二烷基酯、(甲基)丙烯酸异十三烷基酯、(甲基)丙烯酸异肉豆蔻基酯、(甲基)丙烯酸异十五烷基酯、(甲基)丙烯酸异十六烷基酯、(甲基)丙烯酸异十七烷基酯、(甲基)丙烯酸异硬脂基酯等。此处公开的技术可按照(a)成分包含选自丙烯酸c4-9烷基酯中的1种或2种以上的方式来优选地实施。作为丙烯酸c4-9烷基酯的适合例子,可列举出丙烯酸正丁酯、丙烯酸2-乙基己酯、丙烯酸异辛酯和丙烯酸异壬酯。

((b)成分)

上述(b)成分为脂环式单体。在将该(b)成分与上述(a)成分组合而使用的方式中,可以适合地实现平衡良好地兼顾此处公开的优选的储能模量和其它粘合性能(例如,对被粘物的粘接性)的粘合剂层。

作为脂环式单体,可没有特别限定地使用具备(甲基)丙烯酰基或乙烯基等具有不饱和双键的聚合性官能团且具有含脂环结构的基团的单体。作为(b)成分,可以单独使用这种脂环式单体中的1种或者组合使用2种以上。此处,“含脂环结构的基团”是指包含至少一个脂环结构的部分。另外,“脂环结构”是指不具有芳香族性的饱和或不饱和的碳环结构。该说明书中,有时将含脂环结构的基团简称为“脂环式基团”。作为脂环式基团的适合例子,可列举出包含脂环结构的烃基、烃氧基。

作为此处公开的技术中的优选脂环式单体的例子,可列举出具有脂环式基团和(甲基)丙烯酰基的脂环式(甲基)丙烯酸酯。作为脂环式(甲基)丙烯酸酯的具体例,可列举出(甲基)丙烯酸环丙酯、(甲基)丙烯酸环丁酯、(甲基)丙烯酸环戊酯、(甲基)丙烯酸环己酯、(甲基)丙烯酸环庚酯、(甲基)丙烯酸环辛酯、(甲基)丙烯酸异冰片酯、(甲基)丙烯酸二环戊基酯等、以及下述化学式所示的hpmpa、tma-2、hcpa等。

脂环式单体中的脂环式基团(脂环式(甲基)丙烯酸酯的情况下,是从该脂环式(甲基)丙烯酸酯中去除(甲基)丙烯酰基而得到的部分)的碳数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使用脂环式基团的碳数为4~24(优选为5~18、更优选为5~12)的脂环式单体。其中,优选为丙烯酸环己酯(cha)、甲基丙烯酸环己酯、丙烯酸异冰片酯(ibxa)和甲基丙烯酸异冰片酯,更优选为cha和ibxa,特别优选为cha。

((c)成分)

上述(c)成分为具有羟基和羧基中的至少任一者的单体。

作为含羟基单体,可没有特别限制地使用具备(甲基)丙烯酰基或乙烯基等具有不饱和双键的聚合性官能团且具有羟基的单体。含羟基单体可以单独使用1种或者组合使用2种以上。作为含羟基单体,可列举出例如(甲基)丙烯酸2-羟基乙酯、(甲基)丙烯酸2-羟基丙酯、(甲基)丙烯酸3-羟基丙酯、(甲基)丙烯酸2-羟基丁酯、(甲基)丙烯酸4-羟基丁酯、(甲基)丙烯酸6-羟基己酯、(甲基)丙烯酸8-羟基辛酯、(甲基)丙烯酸10-羟基癸酯、(甲基)丙烯酸12-羟基月桂酯等(甲基)丙烯酸羟基烷基酯;(甲基)丙烯酸(4-羟基甲基环己基)甲酯等(甲基)丙烯酸羟基烷基环烷烃酯。除此之外,可列举出羟基乙基(甲基)丙烯酰胺、烯丙醇、2-羟基乙基乙烯基醚、4-羟基丁基乙烯基醚、二乙二醇单乙烯基醚等。这些之中,优选为(甲基)丙烯酸羟基烷基酯。可优选使用例如具有碳数2~6的羟基烷基的(甲基)丙烯酸羟基烷基酯。在一个优选方式中,可以将选自丙烯酸2-羟基乙酯(2hea)、甲基丙烯酸2-羟基乙酯、丙烯酸4-羟基丁酯(4hba)和甲基丙烯酸4-羟基丁酯中的1种或2种以上用作含羟基单体。此处公开的技术的适合方式中使用的含羟基单体可以是单独的4hba、单独的2hea、或者4hba与2hea的组合。

作为含羧基单体,可没有特别限制地使用具备(甲基)丙烯酰基或乙烯基等具有不饱和双键的聚合性官能团且具有羧基的单体。含羧基单体可以单独使用1种或者组合使用2种以上。作为含羧基单体的例子,可列举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巴豆酸、(甲基)丙烯酸羧基乙酯、(甲基)羧基戊酯等烯属不饱和单羧酸;衣康酸、马来酸、富马酸、柠康酸等烯属不饱和二羧酸;它们的金属盐(例如碱金属盐);马来酸酐、衣康酸酐等上述烯属不饱和二羧酸的酐等。这些之中,优选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特别优选为丙烯酸。

此处公开的技术可按照(c)成分包含含羟基单体的方式来优选地实施。即,(c)成分优选仅包含含羟基单体、或者包含含羟基单体和含羧基单体。(c)成分包含含羟基单体和含羧基单体时,含羟基单体在(c)成分整体中所占的比例优选超过约50重量%、更优选为约80重量%以上(例如约90重量%以上)。增加含羟基单体在(c)成分中所占的比例从降低由羧基导致的金属腐蚀等的观点出发是优选的。此处公开的技术可按照单体成分实质上不含含羧基单体的方式来优选地实施。例如,可以将含羧基单体在单体成分中所占的比例设为低于约1重量%、优选低于约0.5重量%、更优选低于约0.2重量%。

上述(a)成分在单体成分整体中所占的比例没有特别限定。从易于得到g'100和g'100/g'23中的一者或两者为适合的值的粘合剂层等来看,上述(a)成分的比例为约90重量%以下是适当的、优选设为约85重量%以下、更优选设为约70重量%以下。在一个优选的方式中,上述(a)成分的比例可为约60重量%以下(进一步为约50重量%以下、例如低于约50重量%)。另外,从对被粘物的初期粘接性等的观点出发,上述(a)成分的比例优选设为约30重量%以上、更优选设为约35重量%以上。在一个方式中,(a)成分在单体成分整体中所占的比例可设为例如30~70重量%左右。

作为上述单体成分含有(b)成分时,(b)成分在单体成分整体中所占的比例没有特别限定。从易于得到g'100和g'100/g'23中的一者或两者为适合的值的粘合剂层等来看,上述(b)成分的比例通常为约3重量%以上是适当的、优选设为约5重量%以上、更优选设为约8重量%以上(例如约10重量%以上)。另外,从对被粘物的初期粘接性等的观点出发,上述(b)成分的比例为约65重量%以下是适当的、优选设为约60重量%以下、更优选设为约55重量%以下(进一步为约50重量%以下,例如低于约50重量%)。在一个优选的方式中,(b)成分在单体成分整体中所占的比例可设为约15重量%以上、可设为约20重量%以上、可设为约25重量%以上、还可设为约30重量%以上(例如约35重量%以上)。在一个方式中,(b)成分在单体成分整体中所占的比例可设为例如20~50重量%左右。

作为上述单体成分含有(c)成分时,(c)成分在单体成分整体中所占的比例没有特别限定。从对被粘物的初期粘接性等的观点出发,上述(c)成分的比例代表性地为约3重量%以上、优选设为约5重量%以上、更优选设为约8重量%以上(例如约10重量%以上)。另外,从易于得到g'100和g'100/g'23中的一者或两者为适合的值的粘合剂层等来看,上述(c)成分的比例优选设为约35重量%以下、更优选为约30重量%以下、进一步优选为约25重量%以下。在一个方式中,上述(c)成分的比例可设为例如15~30重量%左右。

(任意单体)

此处公开的技术中的单体成分也可以含有除上述的(a)成分、(b)成分和(c)成分以外的单体(以下也称为“任意单体”。)。

作为这种任意单体的例子,可列举出含环状氮单体、含环状醚基单体等含杂环单体。这种含杂环单体与上述(b)成分相同可以有助于实现平衡良好地兼顾此处公开的优选的储能模量和其它粘合性能或其它特性的粘合剂层。另外,也可以有助于提高粘合剂的粘接力、内聚力。含杂环单体可以单独使用1种或者组合使用2种以上。

作为含环状氮单体,可没有特别限制地使用具备(甲基)丙烯酰基或乙烯基等具有不饱和双键的聚合性官能团且具有含氮杂环结构的单体。含氮杂环结构优选在环状结构内具有氮原子。作为含环状氮单体,可列举出例如n-乙烯基吡咯烷酮、n-乙烯基-ε-己内酰胺、甲基乙烯基吡咯烷酮等内酰胺系乙烯基单体;2-乙烯基-2-噁唑啉、2-乙烯基-5-甲基-2-噁唑啉、2-异丙烯基-2-噁唑啉之类的含噁唑啉基的单体;乙烯基吡啶、乙烯基哌啶酮、乙烯基嘧啶、乙烯基哌嗪、乙烯基吡嗪、乙烯基吡咯、乙烯基咪唑、乙烯基吗啉等含环状氮乙烯基系单体等。作为含氮杂环的单体的其它例子,可列举出含有吗啉环、哌啶环、吡咯烷环、哌嗪环、氮丙啶环等含氮杂环的(甲基)丙烯酸类单体。具体而言,可列举出n-丙烯酰基吗啉、n-丙烯酰基哌啶、n-甲基丙烯酰基哌啶、n-丙烯酰基吡咯烷、n-丙烯酰基氮丙啶等。上述含环状氮单体之中,从内聚性等的观点出发,优选为内酰胺系乙烯基单体,更优选为n-乙烯基吡咯烷酮。

作为具有环状醚基的单体,可没有特别限制地使用具备(甲基)丙烯酰基或乙烯基等具有不饱和双键的聚合性官能团且具有环氧基或氧杂环丁基等环状醚基的单体。作为含环氧基的单体,可列举出例如(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甲基)丙烯酸3,4-环氧环己基甲酯、(甲基)丙烯酸4-羟基丁酯缩水甘油醚等。作为含氧杂环丁基的单体,可列举出例如(甲基)丙烯酸3-氧杂环丁基甲酯、(甲基)丙烯酸3-甲基-氧杂环丁基甲酯、(甲基)丙烯酸3-乙基-氧杂环丁基甲酯、(甲基)丙烯酸3-丁基-氧杂环丁基甲酯、(甲基)丙烯酸3-己基-氧杂环丁基甲酯等。

作为上述任意单体的其它例子,可列举出不属于(a)成分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即烷基的碳数为1或者为19以上(例如19~24)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作为这种(甲基)丙烯酸烷基酯的具体例,可列举出(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正十九烷基酯、(甲基)丙烯酸异十九烷基酯、(甲基)丙烯酸正二十烷基酯、(甲基)丙烯酸异二十烷基酯等。它们可以单独使用1种或者组合使用2种以上。

作为上述任意单体的其它例子,可列举出含有除羟基和羧基以外的官能团的单体。这种含官能团单体可用于向(甲基)丙烯酸类聚合物中导入交联点或者提高(甲基)丙烯酸类聚合物的内聚力。作为含官能团单体,可列举出例如(甲基)丙烯酰胺、n,n-二甲基(甲基)丙烯酰胺、n-羟甲基(甲基)丙烯酰胺等含酰胺基的单体;例如丙烯腈、甲基丙烯腈等含氰基的单体;例如苯乙烯磺酸、烯丙基磺酸、2-(甲基)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等含磺酸基的单体;例如2-羟基乙基丙烯酰基磷酸酯等含磷酸基的单体;例如双丙酮(甲基)丙烯酰胺、双丙酮(甲基)丙烯酸酯、乙烯基甲基酮、乙酰乙酸乙烯酯等含酮基的单体;例如2-(甲基)丙烯酰氧基乙基异氰酸酯等含异氰酸酯基的单体;例如(甲基)丙烯酸甲氧基乙酯、(甲基)丙烯酸乙氧基乙酯等含烷氧基的单体;例如3-(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3-(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等含烷氧基甲硅烷基的单体等。它们可以单独使用1种或者组合使用2种以上。

此处公开的技术的单体成分中,为了调整(甲基)丙烯酸类聚合物的tg、提高内聚力等,作为上述任意单体,可以包含能够与上述(a)、(b)、(c)成分共聚的除上述例示之外的共聚性单体。作为这种共聚性单体,可列举出例如乙酸乙烯酯、丙酸乙烯酯等羧酸乙烯酯;例如苯乙烯、取代苯乙烯(α-甲基苯乙烯等)、乙烯基甲苯等芳香族乙烯基化合物;例如(甲基)丙烯酸芳酯(例如(甲基)丙烯酸苯酯)、(甲基)丙烯酸芳氧基烷基酯(例如(甲基)丙烯酸苯氧基乙酯)、(甲基)丙烯酸芳基烷基酯(例如(甲基)丙烯酸苄酯)等含芳香族性环的(甲基)丙烯酸酯;例如乙烯、丙烯、异戊二烯、丁二烯、异丁烯等烯烃系单体;例如氯乙烯、偏二氯乙烯等含氯单体;例如甲基乙烯基醚、乙基乙烯基醚等乙烯基醚系单体;以及,使乙烯基聚合而成的单体末端具有自由基聚合性乙烯基的大单体等。它们可以单独使用1种或者组合使用2种以上。

这些任意单体的用量没有特别限定,可适当确定。通常,任意单体的总用量适合设为低于单体成分的约50重量%、优选设为约30重量%以下、更优选设为约20重量%以下。此处公开的技术可按照任意单体的总用量为单体成分的约10重量%以下(例如约5重量%以下)的方式来优选地实施。使用任意单体时,从适当发挥出提高粘接力、内聚力的效果的观点出发,适合将该任意单体的用量设为单体成分的约0.5重量%以上、优选设为约0.8重量%以上。另外,此处公开的技术也可以按照实质上不使用任意单体的方式(例如,任意单体的用量为单体成分的约0.3重量%以下、代表性地为约0.1重量%以下的方式)优选地实施。

上述的(a)成分、(b)成分、(c)成分和任意单体代表性地为单官能单体。上述单体成分中除了这种单官能单体之外,出于调整粘合剂层的储能模量等的目的,根据需要也可以含有适当量的多官能单体。此处,本说明书中,单官能单体是指仅具有1个(甲基)丙烯酰基或乙烯基等具有不饱和双键的聚合性官能团(典型的为自由基聚合性官能团)的单体。与此相对,多官能单体如后所述是指具有至少2个这种聚合性官能团的单体。

(多官能单体)

多官能单体是具有至少2个(甲基)丙烯酰基、乙烯基等具有不饱和双键的聚合性官能团(典型的为自由基聚合性官能团)的单体。作为多官能单体的例子,可列举出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聚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聚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新戊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季戊四醇二(甲基)丙烯酸酯、季戊四醇三(甲基)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六(甲基)丙烯酸酯、1,2-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1,4-丁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1,6-己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1,12-十二烷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四羟甲基甲烷三(甲基)丙烯酸酯等多元醇与(甲基)丙烯酸的酯;(甲基)丙烯酸烯丙酯、(甲基)丙烯酸乙烯酯、二乙烯基苯、环氧丙烯酸酯、聚酯丙烯酸酯、氨基甲酸酯丙烯酸酯等。作为它们中的适合例子,可列举出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1,6-己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和二季戊四醇六(甲基)丙烯酸酯。其中作为优选的例子,可列举出1,6-己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多官能性单体可以单独使用1种或者组合使用2种以上。从反应性等的观点出发,通常优选为具有2个以上丙烯酰基的多官能单体。

多官能单体的用量没有特别限定,可以按照实现该多官能单体的使用目的方式适合地设定。从平衡良好地兼顾此处公开的优选的储能模量和其它粘合性能或其它特性的观点出发,在一个方式中,多官能单体的用量可设为上述单体成分的约3重量%以下、优选设为约2重量%以下、更优选设为约1重量%以下(例如约0.5重量%以下)。使用多官能单体时的用量的下限大于0重量%即可,没有特别限定。通常通过将多官能单体的用量设为单体成分的约0.001重量%以上(例如约0.01重量%以上),从而可适当地发挥该多官能单体的使用效果。

虽没有特别限定,但(a)成分、(b)成分和(c)成分的总量在上述单体成分整体中所占的比例代表性地为超过约50重量%、优选为约70重量%以上、更优选为约80重量%以上、进一步优选为约90重量%以上。此处公开的技术可以按照上述总量的比例为约95重量%以上(例如约99重量%以上)的方式优选地实施。上述总量的比例也可为100重量%。此处公开的技术可以按照上述总量在上述单体成分整体中所占的比例为99.999重量%以下(例如99.99重量%以下)的方式优选地实施。

虽没有特别限定,但从粘合片的粘接性、低温特性等的观点出发,与上述单体成分的组成相对应的共聚物的tg优选为约-20℃以下、更优选为约-25℃以下。另外,从易于得到g'100和g'100/g'23中的一者或两者为适合的值的粘合剂层等来看,上述共聚物的tg为约-55℃以上是适当的、优选为约-50℃以上、更优选为约-45℃以上。此处公开的技术也可以按照上述共聚物的tg为约-40℃以上(例如约-35℃以上)的方式优选地实施。

此处,与单体成分的组成相对应的共聚物的tg是指基于上述单体成分的组成由fox公式求出的tg。fox公式如下所示是共聚物的tg、与构成该共聚物的单体分别均聚而成的均聚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i的关系式。

1/tg=σ(wi/tgi)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fox公式中,tg表示共聚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单位:k),wi表示该共聚物中的单体i的重量分数(重量基准的共聚比例),tgi表示单体i的均聚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单位:k)。但是,本说明书中,tg的计算仅考虑单官能单体来进行。因此,单体成分含有多官能单体时,将该单体成分中包含的单官能单体的总量记作100重量%,基于各单官能单体的均聚物的tg和该单官能单体相对于上述总量的重量分数来算出tg。

作为在计算tg时使用的均聚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使用公知资料中记载的值。例如针对以下列举的单体,作为该单体的均聚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使用以下的值。

关于上述例示之外的单体的均聚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使用《聚合物手册》(“polymerhandbook”)(第3版、johnwiley&sons,inc、1989年)中记载的数值。针对该文献中记载有多种数值的单体,采用最高值。

关于上述《聚合物手册》中也未记载均聚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的单体,使用根据以下测定方法得到的数值(参照日本专利申请公开2007-51271号公报)。具体而言,向具备温度计、搅拌机、氮气导入管和回流冷凝管的反应器中投入单体100重量份、偶氮双异丁腈0.2重量份和作为聚合溶剂的乙酸乙酯200重量份,一边流通氮气一边搅拌1小时。这样操作而去除聚合体系内的氧气后,升温至63℃并使其反应10小时。然后,冷却至室温,得到固体成分浓度为33重量%的均聚物溶液。将该均聚物溶液流延涂布在剥离薄膜上,进行干燥而制作厚度约为2mm的试验样品(片状的均聚物)。将该试验样品冲切成直径7.9mm的圆盘状,用平行板夹持,使用粘弹性试验装置(tainstrumentsco.,ltd.制造、ares),一边赋予频率为1hz的剪切形变,一边在-70~150℃的温度区域内以5℃/分钟的升温速度利用剪切模式测定粘弹性,将tanδ(损耗角正切)的峰顶温度记作玻璃化转变温度。

<粘合剂组合物>

此处公开的粘合剂层能够使用以聚合物、未聚合物(即,聚合性官能团未发生反应的形态)或者它们的混合物的形态包含上述那种组成的单体成分的粘合剂组合物而形成。上述粘合剂组合物可以是如下各种形态:在有机溶剂中包含粘合剂(粘合成分)的形态的组合物(溶剂型粘合剂组合物);粘合剂分散在水性溶剂中的形态的组合物(水分散型粘合剂组合物);以利用紫外线、辐射线等活性能量射线进行固化从而形成粘合剂的方式制备的组合物(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型粘合剂组合物);在加热熔融状态下进行涂覆并冷却至室温附近时会形成粘合剂的热熔型粘合剂组合物等。

此处,本说明书中,“活性能量射线”是指具备能够引起聚合反应、交联反应、引发剂的分解等化学反应的能量的能量射线。此处提及的活性能量射线的例子中包含紫外线、可见光线、红外线之类的光;α射线、β射线、γ射线、电子射线、中子射线、x射线之类的辐射线等。

上述粘合剂组合物代表性的是以聚合物的形态来包含该组合物的单体成分之中的至少一部分(可以是单体种类的一部分,也可以是重量的一部分。)。形成上述聚合物时的聚合方法没有特别限定,可以适当采用现有公知的各种聚合方法。例如,可以适当采用溶液聚合、乳液聚合、本体聚合等热聚合(代表性地,在热聚合引发剂的存在下进行。);照射紫外线等光来进行的光聚合(代表性地,在光聚合引发剂的存在下进行。);照射β射线、γ射线等辐射线来进行的辐射线聚合等。其中,优选为光聚合。这些聚合方法中,聚合的方式没有特别限定,可以适当选择现有公知的单体供给方法、聚合条件(温度、时间、压力、光照射量、辐射线照射量等)、单体以外的使用材料(聚合引发剂、表面活性剂等)等来进行。

聚合时,可以根据聚合方法、聚合方式等来使用公知或惯用的光聚合引发剂、热聚合引发剂。这种聚合引发剂可以单独使用1种或者适当组合使用2种以上。

作为光聚合引发剂,没有特别限定,可以使用例如缩酮系光聚合引发剂、苯乙酮系光聚合引发剂、苯偶姻醚系光聚合引发剂、酰基氧化膦系光聚合引发剂、α-酮醇系光聚合引发剂、芳香族磺酰氯系光聚合引发剂、光活性肟系光聚合引发剂、苯偶姻系光聚合引发剂、苯偶酰系光聚合引发剂、二苯甲酮系光聚合引发剂、噻吨酮系光聚合引发剂等。

缩酮系光聚合引发剂的具体例包括2,2-二甲氧基-1,2-二苯基乙烷-1-酮(例如,basf公司制造的商品名“irgacure651”)等。

苯乙酮系光聚合引发剂的具体例包括1-羟基环己基苯基甲酮(例如,basf公司制造的商品名“irgacure184”)、4-苯氧基二氯苯乙酮、4-叔丁基二氯苯乙酮、1-[4-(2-羟基乙氧基)-苯基]-2-羟基-2-甲基-1-丙烷-1-酮(例如,basf公司制造的商品名“irgacure2959”)、2-羟基-2-甲基-1-苯基-丙烷-1-酮(例如,basf公司制造的商品名“darocure1173”)、甲氧基苯乙酮等。

苯偶姻醚系光聚合引发剂的具体例包括苯偶姻甲醚、苯偶姻乙醚、苯偶姻丙醚、苯偶姻异丙醚、苯偶姻异丁醚等苯偶姻醚和茴香醚甲醚等取代苯偶姻醚。

酰基氧化膦系光聚合引发剂的具体例包括双(2,4,6-三甲基苯甲酰基)苯基氧化膦(例如,basf公司制造的商品名“irgacure819”)、双(2,4,6-三甲基苯甲酰基)-2,4-二正丁氧基苯基氧化膦、2,4,6-三甲基苯甲酰基二苯基氧化膦(例如,basf公司制造的商品名“lucirintpo”)、双(2,6-二甲氧基苯甲酰基)-2,4,4-三甲基戊基氧化膦等。

α-酮醇系光聚合引发剂的具体例包括2-甲基-2-羟基苯丙酮、1-[4-(2-羟基乙基)苯基]-2-甲基丙烷-1-酮等。芳香族磺酰氯系光聚合引发剂的具体例包括2-萘磺酰氯等。光活性肟系光聚合引发剂的具体例包括1-苯基-1,1-丙二酮-2-(o-乙氧基羰基)肟等。苯偶姻系光聚合引发剂的具体例包括苯偶姻等。苯偶酰系光聚合引发剂的具体例包括苯偶酰等。

二苯甲酮系光聚合引发剂的具体例包括二苯甲酮、苯甲酰基苯甲酸、3,3’-二甲基-4-甲氧基二苯甲酮、聚乙烯基二苯甲酮、α-羟基环己基苯基甲酮等。

噻吨酮系光聚合引发剂的具体例包括噻吨酮、2-氯噻吨酮、2-甲基噻吨酮、2,4-二甲基噻吨酮、异丙基噻吨酮、2,4-二氯噻吨酮、2,4-二乙基噻吨酮、异丙基噻吨酮、2,4-二异丙基噻吨酮、十二烷基噻吨酮等。

作为热聚合引发剂,没有特别限定,可以使用例如偶氮系聚合引发剂、过氧化物系引发剂、由过氧化物与还原剂的组合形成的氧化还原系引发剂、取代乙烷系引发剂等。更具体而言,可例示出例如2,2’-偶氮双异丁腈、2,2’-偶氮双(2-甲基丙脒)二硫酸盐、2,2’-偶氮双(2-脒基丙烷)二盐酸盐、2,2’-偶氮双[2-(5-甲基-2-咪唑啉-2-基)丙烷]二盐酸盐、2,2’-偶氮双(n,n’-二亚甲基异丁基脒)、2,2’-偶氮双[n-(2-羧基乙基)-2-甲基丙脒]水合物等偶氮系引发剂;例如过硫酸钾、过硫酸铵等过硫酸盐;过氧化苯甲酰、叔丁基过氧化氢、过氧化氢等过氧化物系引发剂;例如苯基取代乙烷等取代乙烷系引发剂;例如过硫酸盐与亚硫酸氢钠的组合、过氧化物与抗坏血酸钠的组合等氧化还原系引发剂等,但不限定于它们。需要说明的是,热聚合优选在例如20~100℃(代表性地为40~80℃)左右的温度下实施。

这种热聚合引发剂或光聚合引发剂的用量可设为与聚合方法、聚合方式等相符的通常用量,没有特别限定。例如,相对于聚合对象的单体100重量份,可以使用聚合引发剂约0.001~5重量份(代表性地为约0.01~2重量份、例如为约0.01~1重量份)。

(包含单体成分的聚合物和未聚合物的粘合剂组合物)

一个优选方式的粘合剂组合物包含单体混合物的聚合反应物,所述单体混合物包含该组合物的至少一部分单体成分(原料单体)。代表性地,以聚合物的形态包含上述单体成分的一部分,以未聚合物(未反应的单体)的形态包含剩余的单体。上述单体混合物的聚合反应物可通过使至少一部分该单体混合物聚合来制备。

上述聚合反应物优选为上述单体混合物的部分聚合物。这种部分聚合物为源自上述单体混合物的聚合物与未反应单体的混合物,代表性地,呈现浆液状(有粘性的液状)。以下,有时将所述性状的部分聚合物称为“单体浆液”或简称为“浆液”。

得到上述聚合反应物时的聚合方法没有特别限定,可适当地选择并使用上述那样的各种聚合方法。从效率、简便性的观点出发,可优选采用光聚合法。若利用光聚合,则通过光照射量(光量)等聚合条件,能够容易地控制上述单体混合物的聚合转化率。

上述部分聚合物中的单体混合物的聚合转化率(单体转化率,monomerconversion)没有特别限定。上述聚合转化率可设为例如约70重量%以下,优选设为约60重量%以下。从包含上述部分聚合物的粘合剂组合物的制备容易性、涂覆性等的观点出发,通常上述聚合转化率适合为约50重量%以下,优选为约40重量%以下(例如约35重量%以下)。聚合转化率的下限没有特别限定,代表性地为约1重量%以上,通常适合设为约5重量%以上。

包含上述单体混合物的部分聚合物的粘合剂组合物例如可通过利用适当的聚合方法(例如光聚合法)使包含全部原料单体的单体混合物进行部分聚合而容易地获得。包含上述部分聚合物的粘合剂组合物可配混根据需要而使用的其它成分(例如光聚合引发剂、多官能单体、交联剂、后述丙烯酸类低聚物等)。这种其它成分的配混方法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使其预先包含在上述单体混合物中,也可以添加至上述部分聚合物中。

另外,此处公开的粘合剂组合物可以是包含单体成分(原料单体)中的一部分种类的单体的单体混合物的完全聚合物溶解于剩余种类的单体或其部分聚合物而得到的形态。这种形态的粘合剂组合物也包括在包含单体成分的聚合物和未聚合物的粘合剂组合物的例子中。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完全聚合物”是指聚合转化率超过95重量%。

作为像这样由包含单体成分的聚合物和未聚合物的粘合剂组合物形成粘合剂时的固化方法(聚合方法),可优选采用光聚合法。关于包含通过光聚合法制备的聚合反应物的粘合剂组合物,作为其固化方法,特别适合采用光聚合法。通过光聚合法而得到的聚合反应物已经包含光聚合引发剂,因此,使包含该聚合反应物的粘合剂组合物进一步固化而形成粘合剂时,即使不追加新的光聚合引发剂也能够发生光固化。或者,也可以是向通过光聚合法制备的聚合反应物中根据需要追加光聚合引发剂而得到的组成的粘合剂组合物。追加的光聚合引发剂可以与用于制备聚合反应物的光聚合引发剂相同,也可以不同。通过光聚合以外的方法制备的粘合剂组合物可以通过添加光聚合引发剂而制成光固化性。光固化性的粘合剂组合物具有即使是较厚的粘合剂层也可容易地形成这一优点。在一个优选方式中,由粘合剂组合物形成粘合剂时的光聚合可通过紫外线照射来进行。紫外线照射可以使用公知的高压汞灯、低压汞灯、金属卤化物灯等。

(以完全聚合物的形态包含单体成分的粘合剂组合物)

另一个优选方式的粘合剂组合物以完全聚合物的形态包含该粘合剂组合物的单体成分。这种粘合剂组合物可以为例如在有机溶剂中包含作为单体成分的完全聚合物的(甲基)丙烯酸类聚合物的溶剂型粘合剂组合物、上述(甲基)丙烯酸类聚合物分散于水性溶剂的水分散型粘合剂组合物等形态。

(交联剂)

此处公开的粘合剂组合物可以含有交联剂。作为交联剂,可以使用粘合剂的领域中公知或惯用的交联剂。例如可列举出环氧系交联剂、异氰酸酯系交联剂、有机硅系交联剂、噁唑啉系交联剂、氮丙啶系交联剂、硅烷系交联剂、烷基醚化三聚氰胺系交联剂、金属螯合剂系交联剂等。它们可以单独使用1种或者组合使用2种以上。

交联剂的含量(包含2种以上交联剂时为它们的总量)没有特别限定。从实现平衡良好地发挥出粘接力、内聚力等粘合特性的粘合剂的观点出发,相对于粘合剂组合物中包含的单体成分100重量份,交联剂的含量通常适合为约5重量份以下,优选设为约0.001~5重量份,更优选设为约0.001~4重量份,进一步优选设为约0.001~3重量份。或者,也可以是不含上述那样的交联剂的粘合剂组合物。

((甲基)丙烯酸类低聚物)

从提高粘接力等的观点出发,此处公开的粘合剂组合物中可以含有(甲基)丙烯酸类低聚物。作为(甲基)丙烯酸类低聚物,优选使用tg比与上述单体成分的组成相对应的共聚物的tg(代表性地,大致对应于由粘合剂组合物形成的粘合剂中包含的(甲基)丙烯酸类聚合物的tg。)更高的聚合物。通过含有(甲基)丙烯酸类低聚物,能够提高粘合剂的粘接力。

关于上述(甲基)丙烯酸类低聚物,理想的是,tg为约0℃以上且约300℃以下,优选为约20℃以上且约30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约40℃以上且约300℃以下。通过使tg在上述范围内,能够适合地提高粘接力。需要说明的是,(甲基)丙烯酸类低聚物的tg和与上述单体成分的组成相对应的共聚物的tg同样地,是基于fox公式算出的值。

(甲基)丙烯酸类低聚物的重均分子量(mw)代表性地为约1000以上且低于约30000、优选为约1500以上且低于约20000、进一步优选为约2000以上且低于约10000。通过使mw在上述范围内,能够得到良好的粘接力、保持特性,故而优选。(甲基)丙烯酸类低聚物的mw可通过凝胶渗透色谱法(gpc)来测定,并以标准聚苯乙烯换算的值的形式来求出。具体而言,在东曹株式会社制造的hplc8020中使用2根tskgelgmh-h(20)作为柱,用四氢呋喃溶剂在流速约为0.5ml/分钟的条件下进行测定。

作为构成(甲基)丙烯酸类低聚物的单体,可列举出例如(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丙酯、(甲基)丙烯酸异丙酯、(甲基)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异丁酯、(甲基)丙烯酸仲丁酯、(甲基)丙烯酸叔丁酯、(甲基)丙烯酸戊酯、(甲基)丙烯酸异戊酯、(甲基)丙烯酸己酯、(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甲基)丙烯酸庚酯、(甲基)丙烯酸辛酯、(甲基)丙烯酸异辛酯、(甲基)丙烯酸壬酯、(甲基)丙烯酸异壬酯、(甲基)丙烯酸癸酯、(甲基)丙烯酸异癸酯、(甲基)丙烯酸十一烷基酯、(甲基)丙烯酸十二烷基酯之类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甲基)丙烯酸环己酯、(甲基)丙烯酸异冰片酯、(甲基)丙烯酸二环戊酯之类的(甲基)丙烯酸与脂环族醇的酯;(甲基)丙烯酸苯酯、(甲基)丙烯酸苄酯之类的(甲基)丙烯酸芳酯;由萜烯化合物衍生醇得到的(甲基)丙烯酸酯等。这种(甲基)丙烯酸酯可单独使用1种或者组合使用2种以上。

作为(甲基)丙烯酸类低聚物,从能够进一步提高粘合剂层的粘接性的观点出发,优选的是,作为单体单元包含以(甲基)丙烯酸异丁酯、(甲基)丙烯酸叔丁酯之类的烷基具有支链结构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甲基)丙烯酸环己酯、(甲基)丙烯酸异冰片酯、(甲基)丙烯酸二环戊酯之类的(甲基)丙烯酸与脂环式醇的酯;(甲基)丙烯酸苯酯、(甲基)丙烯酸苄酯之类的(甲基)丙烯酸芳酯等具有环状结构的(甲基)丙烯酸酯为代表的具有体积较大的结构的丙烯酸类单体。另外,合成(甲基)丙烯酸类低聚物时、制作粘合剂层时采用紫外线的情况下,从不易阻碍聚合的观点出发,优选具有饱和键,可以将烷基具有支链结构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或者(甲基)丙烯酸与脂环式醇的酯适合地用作构成(甲基)丙烯酸类低聚物的单体。

从这种观点出发,作为适合的(甲基)丙烯酸类低聚物,可列举出例如甲基丙烯酸二环戊基酯(dcpma)、甲基丙烯酸环己酯(chma)、甲基丙烯酸异冰片酯(ibxma)、丙烯酸异冰片酯(ibxa)、丙烯酸二环戊基酯(dcpa)、甲基丙烯酸1-金刚烷基酯(adma)、丙烯酸1-金刚烷基酯(ada)各自的均聚物、以及chma与甲基丙烯酸异丁酯(ibma)的共聚物、chma与ibxma的共聚物、chma与丙烯酰基吗啉(acmo)的共聚物、chma与二乙基丙烯酰胺(deaa)的共聚物、ada与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的共聚物、dcpma与ibxma的共聚物、dcpma与mma的共聚物等。

此处公开的粘合剂组合物中含有(甲基)丙烯酸类低聚物时,其含量没有特别限定。从容易实现此处公开的具有优选的储能模量的粘合剂层的观点出发,(甲基)丙烯酸类低聚物的含量通常优选设为相对于该粘合剂组合物中包含的单体成分100重量份为约20重量份以下、更优选设为约15重量以下、进一步优选设为约10重量份以下。此处公开的技术即使是不使用(甲基)丙烯酸类低聚物的方式也可优选地实施。

另外,此处公开的粘合剂组合物可以根据需要含有在粘合剂的领域中公知的各种添加剂。例如可以根据用途适当添加染料、颜料等着色剂、抗静电剂、表面活性剂、增塑剂、增粘树脂、表面润滑剂、流平剂、软化剂、抗氧化剂、防老剂、光稳定剂、紫外线吸收剂、阻聚剂、无机填充剂或有机填充剂、金属粉、颗粒状物、箔状物等。

此处公开的技术中,作为粘合剂层的形成中使用的粘合剂组合物,可优选使用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型粘合剂组合物(代表性地为光固化型粘合剂组合物)。作为上述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型粘合剂组合物,从环境卫生等的观点出发,优选为实质上不含机溶剂的组合物。例如,优选有机溶剂的含量为约5重量%以下(更优选为约3重量%以下,例如约0.5重量%以下)的粘合剂组合物。另外,如下所述那样,由于适合于形成使粘合剂组合物的液膜在一对剥离薄膜的剥离面之间固化的形态的粘合剂层,因而优选实质上不含溶剂(是指包含有机溶剂和水性溶剂之意。)的粘合剂组合物。例如,优选为溶剂的含量为约5重量%以下(更优选为约3重量%以下,例如约0.5重量%以下)的粘合剂组合物。需要说明的是,此处溶剂是指在粘合剂层的形成过程中应该除去的挥发性成分,即是指不意图成为最终形成的粘合剂层的构成成分的挥发性成分。

<粘合片的制造方法>

制造此处公开的粘合片的方法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通过将此处公开的任意粘合剂组合物涂布在剥离薄膜的剥离面上并使其干燥或固化来形成粘合剂层,从而得到包含该粘合剂层的无基材的双面粘合片。另外,通过将这样操作而在剥离薄膜上形成的粘合剂层粘贴(转印)在支撑基材的非剥离面上,从而可以得到带基材的单面粘合片。作为制造带基材的单面粘合片的其它方法,可列举出在支撑基材的非剥离面直接涂布粘合剂组合物并使其干燥或固化的方法。带基材的双面粘合片可以通过将在剥离薄膜上形成的粘合剂层转印在支撑基材上的方法、将粘合剂组合物直接涂布在支撑基材上并使其干燥或固化的方法、或组合它们的方法等来制造。

作为粘合剂组合物的涂布方法,可以使用现有公知的各种方法。具体而言,例如可列举出辊涂法、辊舐式涂布法、凹版涂布法、逆向涂布法、辊刷法、喷涂法、浸渍辊涂布法、棒涂法、刮刀涂法、气刀涂布法、帘涂法、唇口涂布法、利用模头涂布机等的挤出涂布法等方法。

此处公开的粘合片可以通过如下方法适合地制造,即,包括在剥离薄膜的剥离面上使粘合剂组合物的液膜干燥或固化而形成在上述剥离面上固化的面为第一粘合面的粘合剂层的方法。若利用该方法,则可以通过具有流动性的状态的粘合剂组合物(液膜)与上述剥离面接触而干燥或固化,从而高精度地控制与该剥离面接触而形成的粘合剂层表面的平滑性。例如,可以通过使用具备具有合适的平滑性的剥离面的剥离薄膜,从而稳定地(再现性良好地)制造具有所期望的平滑性的第一粘合面。

此处公开的粘合片可以通过如下方法优选制造,即,包括在一对剥离薄膜的剥离面之间使上述粘合剂组合物的液膜固化而形成粘合剂层的方法。该方法作为第一粘合面的十点平均粗糙度和第二粘合面的十点平均粗糙度均在此处公开的优选的范围内的无基材的双面粘合片的制造方法是适合的。另外,通过将这样操作而得到的无基材的双面粘合片粘贴在支撑基材的非剥离面上,从而也可优选用于带基材的单面粘合片、带基材的双面粘合片的制造。作为在一对剥离薄膜的剥离面之间配置粘合剂组合物的液膜的方法,可以采用如下方法,即,在第一剥离薄膜的剥离面涂布液状的粘合剂组合物,然后在该粘合剂组合物的液膜上覆盖第二剥离薄膜。作为其它方法,可列举出使剥离面相对向地向一对辊之间供给第一剥离薄膜和第二剥离薄膜,并且向它们的剥离面之间供给液状的粘合剂组合物的方法。需要说明的是,粘合剂组合物的涂布优选在80℃以下进行、更优选在60℃以下(例如40℃以下)进行。由此,可以抑制因剥离薄膜和粘合剂层的热膨胀率不同所导致的粘合剂层的粗糙,形成平滑性更高的粘合面。

此处公开的粘合剂层的凝胶率没有特别限定,通常优选为99.5重量%以下、更优选为20~99.5重量%、进一步优选为50~99.5重量%。上述粘合剂组合物含有交联剂时,可以在调整交联剂的添加量的同时,考虑交联处理温度、交联处理时间的影响来控制凝胶率。

虽没有特别限定,但构成此处公开的粘合片的粘合剂层的厚度50μm的雾度值优选为2%以下。用于光学用途的粘合剂层的上述雾度值为2%以下是特别有意义的。粘合剂层的雾度值优选为0~1.5%,更优选为0~1%。上述雾度值可以将以厚度成为约50μm的方式而形成的粘合剂层粘贴于碱玻璃板的单面,使用雾度计来测定。作为雾度计,可以使用村上色彩技术研究所制造的mr-100或其相当品。测定时,将粘贴有粘合剂层的碱玻璃板以该粘合剂层成为光源侧的方式进行配置。在碱玻璃本身具有雾度值时,将测定值减去碱玻璃板本身的雾度值而得到的数值作为粘合剂层的雾度值。

<剥离薄膜>

此处公开的技术中的剥离薄膜没有特别限定,可以根据目的而适当选择。可使用的剥离薄膜的非限定性例子包括:在剥离薄膜基材的一个或两个表面具有剥离处理层,该剥离处理层的表面为剥离面的剥离薄膜;和由氟类聚合物(聚四氟乙烯等)、聚烯烃系树脂(聚乙烯、聚丙烯等)的低粘接性树脂形成的剥离薄膜。作为上述剥离薄膜基材,可以使用塑料薄膜、纸(可为树脂浸渗纸、树脂层压纸。)等。上述剥离处理层可以通过剥离处理剂对上述剥离薄膜基材进行表面处理而形成。作为剥离处理剂的例子,可列举出有机硅系剥离处理剂、长链烷基系剥离处理剂、氟系剥离处理剂、硫化钼(iv)等。在一个方式中,可优选采用具有基于有机硅系剥离处理剂得到的剥离处理层的剥离薄膜。

作为此处公开的剥离薄膜,可优选采用在作为剥离薄膜基材的塑料薄膜的表面具有剥离处理层的剥离薄膜。构成这种塑料薄膜的材料可以从与作为用于支撑基材的塑料薄膜例示的材料相同的材料中任意选择。从尺寸稳定性、强度的观点出发,可优选采用包含聚酯系树脂薄膜(代表性地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的塑料薄膜。优选至少在一部分的区域中具有透明性的塑料薄膜。

此处公开的技术中,作为上述的支撑基材或剥离薄膜基材使用的塑料薄膜可为无拉伸薄膜、单轴拉伸薄膜、双轴拉伸薄膜的任一种。另外,上述塑料薄膜可为单层结构,也可为2层以上的包含副层的多层结构。也可以在上述塑料薄膜中配混抗氧化剂、防老剂、耐热稳定剂、光稳定剂、紫外线吸收剂、颜料、染料等着色剂、润滑剂、填充剂、抗静电剂、成核剂等可以在粘合片的支撑基材或剥离薄膜基材中使用的公知的添加剂。对于多层结构的塑料薄膜,各添加剂可以配混在全部的副层,也可以仅配混在一部分的副层。

作为此处公开的技术中的剥离薄膜,可优选采用在塑料薄膜(剥离薄膜基材)的表面具有剥离处理层,不具有颗粒、或具有直径5μm以下的颗粒的剥离薄膜。剥离薄膜中包含的直径超过5μm的颗粒(特别是无机颗粒)可在该剥离薄膜的自由状态下使剥离面的平滑性降低。另外,含有直径超过5μm的颗粒的剥离薄膜即使在自由状态下的平滑性高,也可能是由于该剥离薄膜的弯曲变形、拉伸变形、沿厚度方向的压缩等而上述颗粒从上述剥离薄膜突出从而使剥离面的平滑性降低,进而使与该剥离面接触的粘合面的平滑性降低的主要因素。在一个方式中,也可以使用实质上不含直径超过5μm的颗粒的剥离薄膜、即除了非刻意性混入的杂质等以外不含直径超过5μm的颗粒的剥离薄膜。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直径超过5μm的颗粒例如可为出于润滑剂、颜料、填充材料等的目的可配混在剥离薄膜基材中的无机颗粒。所述无机颗粒的非限定性的例子中可含有二氧化硅、氧化铝、高岭土、滑石、云母、碳酸钙等。

剥离薄膜的厚度没有特别限定。从兼顾强度和柔软性来看,通常可优选采用厚度为约10μm~约500μm左右的剥离薄膜。从抑制因经过剥离薄膜的外力而导致的粘合面的平滑性降低(例如在螺旋状卷绕带剥离薄膜的粘合片时可混入的杂质隔着剥离薄膜被按压在粘合面上而导致的平滑性降低)的观点出发,剥离薄膜的厚度通常优选设为约20μm以上、更优选设为约25μm以上(例如约30μm以上)。另外,从剥离薄膜本身或带剥离薄膜的粘合片的操作性(例如易卷绕性)等的观点出发,剥离薄膜的厚度通常为约250μm以下是适当的,优选设为约125μm以下(例如约100μm以下)、更优选设为约80μm以下。在一个方式中,可优选使用厚度约75μm以下(例如约50μm以下)的剥离薄膜。

对于在此处公开的带剥离薄膜的粘合片,与粘合片的第一粘合面抵接的第一剥离薄膜的剥离面的十点平均粗糙度(rzr1)可设为例如约2000nm以下。从抑制该带剥离薄膜的粘合片的保存中的第一粘合面的平滑性降低的观点出发,rzr1为约1500nm以下是适当的,优选为约1000nm以下,更优选为约500n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约300nm以下(例如约250nm以下)。上述第一粘合面为在第一剥离薄膜的剥离面上由液状的粘合剂组合物形成的粘合剂层的表面时,作为该第一剥离薄膜,优选使用rzr1为约1200nm以下(代表性地为约700nm以下、更优选为约500n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约400nm以下、例如约300nm以下)的剥离薄膜。rzr1的下限没有特别限定。从第一剥离薄膜的制造容易性、操作性等的观点出发,在一个方式中,可优选使用rzr1为约50nm以上(例如约100nm以上)的第一剥离薄膜。

此处公开的带剥离薄膜的粘合片为包含双面粘合片、第一剥离薄膜和第二剥离薄膜的带剥离薄膜的双面粘合片的形态时,与上述双面粘合片的第二粘合面抵接的第二剥离薄膜的剥离面的十点平均粗糙度(rzr2)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为约3000nm左右或其以上。在一个方式中,可优选采用rzr2低于约3000nm(优选为约2000nm以下)的第二剥离薄膜。在第二粘合面的十点平均粗糙度rza2为1000nm以下的方式中,从抑制该第二粘合面的平滑性降低的观点出发,rzr2适合为约2000nm以下(代表性地为约1500nm以下、优选为约1000nm以下、更优选为约500n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约300nm以下、例如约250nm以下)。上述第二粘合面为在第二剥离薄膜的剥离面上由液状的粘合剂组合物形成的粘合剂层的表面时,作为该第二剥离薄膜,优选使用rzr2为约1200nm以下(代表性地为约700nm以下、更优选为约500n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约400nm以下、例如约300nm以下)的剥离薄膜。rzr2的下限没有特别限定。在一个方式中,可优选使用rzr2为约50nm以上(例如约100nm以上)的第二剥离薄膜。

此处公开的技术中,构成带剥离薄膜的粘合片的剥离薄膜的剥离面优选具有与该剥离面抵接的粘合面的平滑性相似的平滑性。由此,有更好地抑制带剥离薄膜的粘合片的保存中粘合面的平滑性变化、粘合片的性能稳定性提高的倾向。在一个方式的带剥离薄膜的粘合片中,第一粘合面和与第一粘合面抵接的第一剥离面的十点平均粗糙度之差、即|rzr1-rza1|可设为约300nm以下(例如约250nm以下)、优选为约150nm以下、更优选为约100nm以下。另外,从粘合片的性能稳定性的观点出发,优选第一粘合面的十点平均粗糙度小于第一剥离面的十点平均粗糙度。即,优选为rza1<rzr1,满足上述|rzr1-rza1|的值和rza1<rzr1的至少一者(优选为两者)的带剥离薄膜的粘合片例如可以通过包括在构成该带剥离薄膜的粘合片的第一剥离薄膜的剥离面上使粘合剂组合物的液膜干燥或固化的方法适合地制造。

此处公开的带剥离薄膜的粘合片为包含双面粘合片、第一剥离薄膜和第二剥离薄膜的带剥离薄膜的双面粘合片的形态时,在一个方式中第二粘合面和与第二粘合面抵接的第二剥离面的十点平均粗糙度之差、即|rzr2-rza2|可设为约300nm以下(例如约250nm以下)、优选为约150nm以下、更优选为约100nm以下。另外,从粘合片的性能稳定性的观点出发,优选第二粘合面的十点平均粗糙度小于第二剥离面的十点平均粗糙度。即,优选为rza2<rzr2。满足上述|rzr2-rza2|的值和rza2<rzr2的至少一者(优选为两者)的带剥离薄膜的粘合片例如可以通过如后所述包括在第一剥离薄膜的剥离面与第二剥离薄膜的剥离面之间使粘合剂组合物的液膜固化的方法适合地制造。

构成带剥离薄膜的粘合片的剥离薄膜的背面(即,与剥离面处于相反侧的表面)的平滑性没有特别限定。在可卷绕成螺旋状的带剥离薄膜的粘合片中,从防止由上述卷绕的形态中上述背面的凹凸所致的粘合面的平滑性降低的观点出发,将剥离薄膜的背面的十点平均粗糙度优选设为约5000nm以下(优选为约4000nm以下、例如约3000nm以下)。

此处公开的粘合片(可为带剥离薄膜的粘合片中包含的粘合片。以下相同)可以以在直至该粘合片粘贴于被粘物之前的期间第一粘合面上的剥离薄膜更换为其它剥离薄膜的方式优选使用。以下,也将更换的剥离薄膜称为“更换薄膜”。更换薄膜的第一剥离面(即,接触第一粘合面而配置的剥离面)的十点平均粗糙度(rze1)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为约50nm以上(代表性地为约100nm以上)。在一个方式中可优选采用rze1超过约250nm(更优选超过约500nm、例如超过约700nm)的更换薄膜。此处公开的粘合片在使用rze1为约1000nm以上(进一步为约1200nm以上、例如约1500nm以上)的更换薄膜的使用方式中,也可有效地发挥抑制第一粘合面的平滑性降低的效果。rze1的上限没有特别限定。通常可优选使用rze1为约3000nm以下(代表性地为约2000nm以下)的更换薄膜。在一个方式中更换薄膜的rze1可为约1500nm以下、也可为约1000nm以下。作为更换薄膜,可以使用与更换前的剥离薄膜相同的构成(材质、厚度、表面粗糙度等)的薄膜,也可以使用不同构成的薄膜。

在一个优选的方式中,作为更换薄膜,可以采用rze1值比更换前的剥离薄膜(可为制造初始的剥离薄膜。)的第一剥离面的十点平均粗糙度(rzr1)大的薄膜。在一个方式中可以使用rze1/rzr1为约2以上(优选为约3以上)的更换薄膜。此处公开的粘合片例如在使用rze1/rzr1为约5以上(进一步为约7以上)的更换薄膜的使用方式中,也可以有效地发挥抑制第一粘合面的平滑性的降低的效果。rze1/rzr1的上限没有特别限定,通常适合为约20以下(代表性地为约15以下、例如约10以下)。

<用途>

此处公开的粘合剂层或粘合片的粘合面的平滑性高、且该粘合面的平滑性不易受损,因此适合于光学用途。例如,作为上述支撑基材使用光学构件的粘合型光学构件是有用的。这种粘合型光学构件可以理解为在此处公开的任意双面粘合片的第一粘合面或第二粘合面上具有作为支撑基材的光学构件的形态的带基材的单面粘合片。优选为在上述第二粘合面上具有光学构件的形态。在该形态中,可以构成在上述第一粘合面上具有剥离薄膜的带剥离薄膜的粘合型光学构件。

作为上述光学构件而使用光学薄膜时,上述粘合型光学构件可用作带粘合剂层的光学薄膜。作为上述光学薄膜,可以使用偏光板、相位差板、光学补偿薄膜、亮度提高薄膜、硬涂(hc)薄膜、抗反射薄膜、冲击吸收薄膜、抗污薄膜、光致变色薄膜、光控制薄膜、波长选择吸收薄膜、波长转换薄膜、以及它们层叠而成的薄膜等。此处公开的粘合剂层或粘合片还适合于眼科领域的用途。另外,本发明的粘合剂层或粘合片不限定于上述那样的光学用途、眼科用途,例如可以以通常的以抗污薄膜、隔热薄膜、缓冲吸收薄膜等作为支撑体的粘合片的形态应用于各种用途。

根据本说明书公开的事项包括如下内容。

(1)一种粘合片,其为包含粘合剂层的粘合片,

上述粘合片具有第一面和第二面,

上述第一面是由上述粘合剂层的一个表面构成的第一粘合面,

上述第一粘合面的十点平均粗糙度(rza1)为约1000nm以下,

上述粘合剂层的100℃储能模量(g'100)为约0.08mpa以上。

(2)根据上述(1)所述的粘合片,其中,上述粘合剂层的100℃储能模量(g'100)与23℃储能模量(g'23)之比为约35%以上。

(3)根据上述(1)或(2)所述的粘合片,其中,上述粘合剂层的23℃储能模量(g'23)低于约0.30mpa。

(4)根据上述(1)~(3)中任一项所述的粘合片,其中,以上述第二面为第二粘合面的方式构成双面粘合片。

(5)根据上述(4)所述的粘合片,其中,上述第二粘合面的十点平均粗糙度(rza2)为约2000nm以下(例如约1000nm以下)。

(6)根据上述(4)或(5)所述的粘合片,其中,上述第二粘合面由上述粘合剂层的另一个表面构成。

(7)根据上述(4)~(6)中任一项所述的粘合片,其中,上述第一粘合面的十点平均粗糙度(rza1)和上述第二粘合面的十点平均粗糙度(rza2)中的任意者为约500nm以下。

(8)根据上述(4)~(7)中任一项所述的粘合片,其中,上述第一粘合面的十点平均粗糙度(rza1)和上述第二粘合面的十点平均粗糙度(rza2)均为约500nm以下。

(9)根据上述(4)~(8)中任一项所述的粘合片,其中,上述第一粘合面的十点平均粗糙度(rza1)与上述第二粘合面的十点平均粗糙度(rza2)之差(|rza1-rza2|)为约250nm以下。

(10)根据上述(1)~(9)中任一项所述的粘合片,其中,上述粘合片为包含单层的粘合剂层的无基材的双面粘合片。

(11)根据上述(1)~(10)中任一项所述的粘合片,其中,上述粘合剂层以超过该粘合剂层中所含的聚合物成分的50重量%的比例含有(甲基)丙烯酸类聚合物。

(12)根据上述(11)所述的粘合片,其中,上述(甲基)丙烯酸类聚合物中,作为构成该(甲基)丙烯酸类聚合物的单体成分,含有以下的(a)成分:

在酯末端具有碳数2~18的烷基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

(13)根据上述(11)或(12)所述的粘合片,其中,上述(a)成分在上述单体成分整体中所占的比例为约30重量%~约70重量%。

(14)根据上述(11)~(13)中任一项所述的粘合片,其中,上述(甲基)丙烯酸类聚合物中,作为构成该(甲基)丙烯酸类聚合物的单体成分,还包含以下的(b)成分:脂环式单体。

(15)根据上述(11)~(14)中任一项所述的粘合片,其中,上述(b)成分为选自(甲基)丙烯酸环丙酯、(甲基)丙烯酸环丁酯、(甲基)丙烯酸环戊酯、(甲基)丙烯酸环己酯、(甲基)丙烯酸环庚酯、(甲基)丙烯酸环辛酯、(甲基)丙烯酸异冰片酯、(甲基)丙烯酸二环戊基酯组成的组中的至少1种。

(16)根据上述(11)~(15)中任一项所述的粘合片,其中,上述(b)成分在上述单体成分整体中所占的比例为约20重量%~约50重量%。

(17)根据上述(11)~(16)中任一项所述的粘合片,其中,上述(甲基)丙烯酸类聚合物中,作为构成该(甲基)丙烯酸类聚合物的单体成分,还包含以下的(c)成分:具有羟基和羧基中的至少任意者的单体。

(18)根据上述(11)~(17)中任一项所述的粘合片,其中,上述(c)成分在上述单体成分整体中所占的比例为约15重量%~约30重量%。

(19)根据上述(11)~(18)中任一项所述的粘合片,其中,上述(甲基)丙烯酸类聚合物中,作为构成该(甲基)丙烯酸类聚合物的单体成分,还包含多官能单体,上述多官能单体在上述单体成分整体中所占的比例为约3重量%以下。

(20)根据上述(11)~(19)中任一项所述的粘合片,其中,上述(甲基)丙烯酸类聚合物为上述单体成分的紫外线聚合物。

(21)一种粘合片制造方法,其为制造上述(11)~(20)中任一项所述的粘合片的方法,其包括使用以聚合物的形态含有上述单体成分的至少一部分的粘合剂组合物而形成上述粘合剂层。

(22)根据上述(21)所述的粘合片制造方法,其中,形成上述粘合剂层包含在剥离薄膜的剥离面涂布上述粘合剂组合物并在该剥离面上使上述粘合剂组合物干燥或固化。

(23)根据上述(21)或(22)所述的粘合片制造方法,其中,上述粘合剂组合物的有机溶剂含量为约5重量%以下。

(24)根据上述(21)~(23)中任一项所述的粘合片制造方法,其中,形成上述粘合剂层包含在一对剥离薄膜的剥离面之间使上述粘合剂组合物的液膜固化而形成上述粘合剂层。

(25)一种带剥离薄膜的粘合片,其包含:

上述(1)~(20)中任一项所述的粘合片、和

配置在上述第一粘合面上的第一剥离薄膜。

(26)一种带剥离薄膜的粘合片,其包含:

上述(4)~(20)中任一项所述的粘合片、

配置在上述第一粘合面上的第一剥离薄膜、和

配置在上述第二粘合面上的第二剥离薄膜。

(27)根据上述(25)或(26)所述的带剥离薄膜的粘合片,其中,上述第一剥离薄膜的与上述第一粘合面接触的剥离面的十点平均粗糙度(rzr1)与上述第一粘合面的十点平均粗糙度(rza1)之差为约250nm以内。

(28)根据上述(26)或(27)所述的带剥离薄膜的粘合片,其中满足rza1<rzr1和rza2<rzr2。

(29)根据上述(25)~(28)中任一项所述的带剥离薄膜的粘合片,其中,上述第一剥离薄膜包含选自由二氧化硅、氧化铝、高岭土、滑石、云母和碳酸钙组成的组中的至少1种无机颗粒。

(30)根据上述(25)~(29)中任一项所述的带剥离薄膜的粘合片,其中,上述第一剥离薄膜的厚度为约10μm以上且约500μm以下(优选为约20μm以上且约100μm以下、更优选为约25μm以上且约80μm以下)。

(31)一种粘合型光学构件,其包含:

上述(4)~(20)中任一项所述的粘合片、和

配置在上述粘合片的第二粘合面上的光学构件。

(32)一种带粘合片的物品的制造方法,其包括:

准备上述(26)~(30)中任一项所述的带剥离薄膜的粘合片;

从上述第一粘合面剥离上述第一剥离薄膜,在露出的上述第一粘合面粘贴其它剥离薄膜的剥离面;和

将上述第二粘合面粘贴于作为被粘物的物品上。

(33)根据上述(32)所述的带粘合片的物品的制造方法,其中,作为上述其它剥离薄膜,使用上述其它剥离薄膜的上述剥离面的十点平均粗糙度(rze1)大于上述第一剥离薄膜的与上述第一粘合面接触的剥离面的十点平均粗糙度(rzr1)的薄膜。

实施例

以下说明与本发明相关的若干实施例,但本发明不限定于所述具体例中示出的技术方案。

<粘合剂组合物的制备>

(粘合剂组合物c1)

将丙烯酸正丁酯40重量份、丙烯酸环己酯41重量份、丙烯酸4-羟基丁酯19重量份、作为光聚合引发剂的2,2-二甲氧基-1,2-二苯基乙烷-1-酮(basf公司制造、商品名“irgacure651”)0.05重量份和1-羟基环己基苯基甲酮(basf公司制造、商品名“irgacure184”)0.05重量份进行混合,在氮气气氛下照射紫外线而制作部分聚合物(单体浆液)。向得到的单体浆液中添加1,6-己二醇二丙烯酸酯0.1重量份,均匀混合而制备粘合剂组合物c1。

(粘合剂组合物c2~c4)

在粘合剂组合物c1的制备中,将1,6-己二醇二丙烯酸酯的添加量变更为粘合剂组合物c2中0.3重量份、粘合剂组合物c3中0.05重量份、粘合剂组合物c4中0重量份。其它方面通过与粘合剂组合物c1的制备相同的操作制备粘合剂组合物c2~c4。

需要说明的是,这些粘合剂组合物c1~c4均为无溶剂型的组合物。具体而言,粘合剂组合物c1~c4中的溶剂的含量均低于5重量%、更详细低于1重量%。

<粘合片的制作>

准备:在厚度38μm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薄膜f1的单面具有基于有机硅系剥离处理剂a1得到的剥离处理层,剥离面(上述剥离处理层的表面)的十点平均粗糙度为211nm的剥离薄膜r1;在厚度38μm的pet薄膜f2的单面具有基于有机硅系剥离处理剂a1得到的剥离处理层,剥离面的十点平均粗糙度为1610nm的剥离薄膜r2;在上述pet薄膜f2的单面具有基于有机硅系剥离处理剂a2得到的剥离处理层,剥离面的十点平均粗糙度为1610nm的剥离薄膜r3。剥离薄膜r3的剥离面以从粘合剂层剥离的剥离强度与剥离薄膜r1、r2的剥离面相比更高的方式形成。使用这些剥离薄膜,按下述方式制作粘合片。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剥离薄膜r1、r2、r3的各剥离面的十点平均粗糙度是如下得到的测定值:通过用滴管在载玻片s1112no.2(松浪硝子工业制)上滴加的1滴水使各剥离薄膜的背面(未经剥离处理的面)密合于上述载玻片而配置,除此以外与后述第一粘合面的表面平滑性测定相同地操作而得到的测定值。

(实施例1)

将上述制备的粘合剂组合物c1涂布于剥离薄膜r1的剥离面上,在该剥离面上形成了上述粘合剂组合物的液膜。以最终形成的粘合剂层的厚度为50μm的方式调整粘合剂组合物的涂布量。然后,在上述液膜上以该剥离薄膜r3的剥离面与上述液膜接触的方式覆盖剥离薄膜r3,由此而将上述液膜与氧气隔断。在像这样使粘合剂组合物c1的液膜的双面(第一面和第二面)分别接触剥离薄膜r1、r3的剥离面的状态下,使用化学灯((株)东芝制造)照射360秒照度5mw/cm2的紫外线来进行聚合反应,从而使上述液膜固化而形成粘合剂层,得到包含该粘合剂层(即,上述液膜的紫外线固化物)的实施例1的粘合片s1。粘合片s1构成在该粘合片s1的制作中使用的剥离薄膜r1,r3的剥离面分别与第一面(第一粘合面)和第二面(第二粘合面)抵接的带剥离薄膜的粘合片。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照度的数值是利用峰灵敏度波长约350nm的工业用uv检测器(topconcorporation制造、商品名“uvr-t1”、受光部型号ud-t36)测定的值。

(实施例2、3)

替代粘合剂组合物c1分别使用粘合剂组合物c2、c3,除此以外通过与实施例1的粘合片s1的制作相同的操作得到了实施例2、3的粘合片s2、s3。粘合片s2、s3构成在它们的粘合片的制作中使用的剥离薄膜r1、r3的剥离面分别与第一粘合面和第二粘合面抵接的带剥离薄膜的粘合片。

(比较例1)

在实施例2的粘合片s2的制作中替代剥离薄膜r1使用了剥离薄膜r2。即,将粘合剂组合物c2涂布于剥离薄膜r2的剥离面上而形成粘合剂组合物的液膜,在其液膜上以该剥离薄膜的剥离面与上述液膜接触的方式覆盖剥离薄膜r3。在像这样使粘合剂组合物c2的液膜的双面分别与剥离薄膜r2、r3抵接的剥离面的状态下照射紫外线,除此之外通过与实施例2相同的操作而得到比较例1的粘合片s4。粘合片s4构成在该粘合片s4的制作中使用的剥离薄膜r2、r3的剥离面分别与第一粘合面和第二粘合面抵接的带剥离薄膜的粘合片。

(比较例2)

替代粘合剂组合物c1使用了粘合剂组合物c4,除此以外通过与实施例1的粘合片s1的制作相同的操作而得到了比较例2的粘合片s5。粘合片s5构成在该粘合片s5的制作中使用的剥离薄膜r1,r3的剥离面分别与第一粘合面和第二粘合面抵接的带剥离薄膜的粘合片。

各例的粘合片在制造后在上述带剥离薄膜的粘合片的形态下,在23℃、50%rh的环境下保存7天后,供于以下的测定和试验。

<储能模量测定>

通过重叠多张各例的粘合片(厚度约50μm的粘合剂层)而制作了厚度约为2mm的粘合剂层。用平行板夹持并固定将该粘合剂层冲切成直径7.9mm的圆盘状而得到的试样,利用粘弹性试验机(tainstrumentsco.,ltd.制造、ares)在以下的条件下进行动态粘弹性测定,求出23℃储能模量(g'23)和100℃储能模量(g'100)。

·测定模式:剪切模式

·温度范围:-70℃~150℃

·升温速度:5℃/分钟

·测定频率:1hz

<初始构成中的第一粘合面的十点平均粗糙度>

在23℃、50%rh的环境下,除去各例的粘合片的第二粘合面上的剥离薄膜,将露出的第二粘合面粘贴于载玻片s1112no.2(松浪硝子工业制造)上。然后,将粘贴于上述载玻片上的粘合片的第一粘合面上的剥离薄膜以约10m/分钟的剥离速度沿180度方向用手剥离,利用光干涉方式的表面粗糙度测定装置(veeco公司制造、wykont-9100)测定通过由此操作而露出的第一粘合面的十点平均粗糙度。测定在从第一粘合面除去剥离薄膜后10分钟以内进行。测定条件如下所述。

·测定面积/次:622μm×467μm

(物镜:10倍、fov(内部镜头):1.0倍)

·测定模式:vsi(verticalscaninterferometry、垂直扫描型干渉方式)

·背面扫描(backscan):5μm

·测定距离:10μm

·阈值:0.1%

·扫描速度:1倍(singlescan)

从通过测定而得到的数据集中取测定面内中的最高的峰,将其峰顶的标高记作h1。掩蔽h1周围11×11像素的范围,在除了该掩蔽的范围以外取最高的峰,将其峰顶的标高记作h2。重复该操作而确定了h3~h10。这样操作而求出了从最高的峰至第10位的峰为止的标高(h1~h10)。通过相同的操作,求出了从测定面内中的最低的谷至第10位的谷为止的谷底的标高(l1~l10)。基于它们的值利用以下的公式计算出rz。式中,hj表示各峰顶的高度(标高),lj表示各谷底的深度(标高)。

[数1]

测定进行5次(即n=5),求出它们的平均值。

<剥离薄膜更换后的第一粘合面的十点平均粗糙度>

(试验例1)

在23℃、50%rh的环境下,从实施例1的粘合片s1的第一粘合面以约10m/分钟的剥离速度沿180度方向用手剥离剥离薄膜r1。在由此操作而露出的第一粘合面上立即将2kg的辊以约300mm/分钟的移动速度往复1次使其它剥离薄膜r1粘贴。这样操作而将用于保护实施例1的粘合片的第一粘合面的剥离薄膜r1更换(贴换)为其它剥离薄膜r1。将其在23℃、50%rh的环境下保持2小时后,以约10m/分钟的剥离速度沿180度方向用手剥离贴换的剥离薄膜r1,通过与上述相同的操作对露出的第一粘合面的十点平均粗糙度进行了测定。

(试验例2)

在本试验例中,将实施例2的粘合片s2的第一粘合面上的剥离薄膜r1贴换为剥离薄膜r2。其它方面通过与试验例1相同的操作对除去贴换的剥离薄膜r2而露出的第一粘合面的十点平均粗糙度进行了测定。

(试验例3)

在本试验例中,将实施例3的粘合片s3的第一粘合面上的剥离薄膜r1贴换为剥离薄膜r2。其它方面通过与试验例1相同的操作对剥离贴换的剥离薄膜r2而露出的第一粘合面的十点平均粗糙度进行了测定。

(试验例4)

在本试验例中,将比较例1的粘合片s4的第一粘合面上的剥离薄膜r1贴换为剥离薄膜r2。其它方面通过与试验例1相同的操作对剥离贴换的剥离薄膜r2而露出的第一粘合面的十点平均粗糙度进行了测定。

(试验例5)

在本试验例中,将比较例1的粘合片s4的第一粘合面上的剥离薄膜r2贴换为剥离薄膜r1。其它方面通过与试验例1相同的操作对剥离贴换的剥离薄膜r1而露出的第一粘合面的十点平均粗糙度进行了测定。

(试验例6)

在本试验例中,将比较例2的粘合片s5的第一粘合面上的剥离薄膜r2贴换成其它剥离薄膜r2。其它方面通过与试验例1相同的操作对剥离贴换的剥离薄膜r2而露出的第一粘合面的十点平均粗糙度进行了测定。

表1示出得到的结果。

[表1]

如表1所示那样,对于第一粘合面的十点平均粗糙度为1000nm以下的粘合片而言,证实了:通过将构成该第一粘合面的粘合剂层的100℃储能模量设为0.08mpa以上,从而显著地抑制了因更换剥离薄膜而导致的第一粘合面的平滑性降低。另外,对于制造初始的构成中的第一粘合面的平滑性低的粘合片s4,即使之后将第一粘合面上的剥离薄膜更换为平滑性更高的物质,也未发现第一粘合面的平滑性提高。

以上详细说明了本发明的具体例,但它们只不过是示例,不对权利要求书进行限定。权利要求书要求保护的技术包括对以上例示出的具体例进行各种变形、变更而得到的技术。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