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偏光片保护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97164阅读:56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偏光片保护膜用粘合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偏光片保护膜,属于光学保护膜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制造和运输液晶显示器的偏光片等光学部件的过程中,为了防止偏光片表面的污染或损伤,需要在偏光片的表面贴合保护膜,偏光片组装入液晶显示器后,将表面保护膜剥离撕去,撕去表面保护膜的过程中,保护膜的电阻值高,会产生静电电压,静电电压会破坏液晶显示器的液晶分子和控制液晶显示的驱动电路等组件,所以要求保护膜的粘合剂层有一定的电阻值,防止产生的静电电压伤害液晶显示器,保护膜的粘合剂层电阻小于1010Ω时,粘合剂层才具有防静电作用。

CN201510053597.0公开了一种抗静电表面保护膜,是通过制备含有抗静电性能的剥离膜,将剥离膜的剥离层贴合在保护膜的粘合剂层一面,并在40℃的环境下保温5天,得到了抗静电保护膜。CN201510053597.0公开的抗静电保护膜的抗静电性能是剥离膜发挥作用,电阻在1.34*1010~4.51*1010Ω。

在偏光片的使用过程中,偏光片是在贴合表面保护膜的情况下,进行液晶显示板的显示能力、色域、表观等性能检验。因此,要求表面保护膜的粘合剂与偏光片贴合牢固,在粘合剂层中不含气泡或杂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偏光片保护膜,该保护膜的粘合剂层的表面电阻在1010Ω以下。

本发明要解决的另一个技术问题是提供涂布粘合剂的保护膜,保护膜的粘合剂层贴合在偏光片表面时,经UV照射6h后,保护膜与偏光片贴合紧密,无气泡鼓起等保护膜与偏光片脱落现象。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偏光片保护膜,在聚酯薄膜的一面涂布有粘合剂,所述的粘合剂的组分及其重量份是:

上述方案中,所述的丙烯酸酯树脂由丙烯酸酯硬单体、丙烯酸酯软单体、丙烯酸酯功能单体的组合物经自由基聚合得到;

上述方案中,所述的硬单体为甲基丙烯酸甲酯、醋酸乙烯酯、甲基丙烯酸正丁酯中的一种或任意组合,所述硬单体在丙烯酸酯树脂中是15~30重量份;

上述方案中,所述的软单体为丙烯酸乙酯、丙烯酸丁酯、丙烯酸异辛酯中的一种或任意组合,所述软单体在丙烯酸酯树脂中是40~60重量份;

上述方案中,所述的功能性单体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丙烯酸羟乙酯、丙烯酸羟丙酯、甲基丙烯酸环己酯、丙烯酸-2-甲氧乙基酯、3-乙氧基丙烯酸乙酯、2-苯氧基乙基丙烯酸酯中的一种或任意组合,所述功能单体在丙烯酸酯树脂中是10~30重量份;

上述方案中,所述的抗静电剂是离子型抗静电剂,优选为三正丁基甲基铵双(三氟甲基磺酰)亚胺盐、三羟乙基甲基季铵硫酸甲酯盐、1-乙基-3-甲基咪唑啉双(三氟甲基磺酰基)亚胺的一种或任意组合。

上述方案中,所述的硬单体中,甲基丙烯酸甲酯为8~15重量份,醋酸乙烯酯为7~10重量份,甲基丙烯酸正丁酯为0~12重量份。

上述方案中,所述的软单体中,丙烯酸乙酯为6~15重量份,丙烯酸丁酯为20~40重量份,丙烯酸异辛酯为5~14重量份。

上述方案中,所述的功能性单体中,丙烯酸为0~8重量份,甲基丙烯酸为0~3重量份,丙烯酸羟乙酯为2~10重量份,丙烯酸羟丙酯为0~3重量份,甲基丙烯酸环己酯为0~3重量份,丙烯酸-2-甲氧乙基酯为0~4重量份,3-乙氧基丙烯酸乙酯为0~3重量份,2-苯氧基乙基丙烯酸酯为0~2重量份。

上述方案中,所述的抗静电剂中,三正丁基甲基铵双(三氟甲基磺酰)亚胺盐为0.6~3重量份,三羟乙基甲基季铵硫酸甲酯盐为0~0.5重量份,1-乙基-3-甲基咪唑啉双(三氟甲基磺酰基)亚胺为0~0.5重量份。

所述固化剂为快固化剂和慢固化剂的组合,快固化剂是氮丙啶类或多异氰酸酯类;所述的慢固化剂优选苯二甲胺,所述的快固化剂优选2,2-二甲基氮丙啶,所述的快固化剂和慢固化剂添加比例是1:2~1:7。

所述的流平剂为丙烯酸酯流平剂。

上述方案中,所述的聚酯薄膜的非粘合剂层为高分子导电聚合物形成的抗静电层。

上述方案中,所述的聚酯薄膜粘合剂层再贴合一层离型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1、本发明的保护膜的粘合剂中,抗静电剂与树脂的相容性好,抗静电剂在粘合剂层无析出,粘合剂层的表面电阻在1010Ω以下,具有抗静电作用。

2、本发明使用的流平剂是纯丙烯酸酯流平剂,在湿膜表面形成单分子膜,减少了表层流动,促进涂膜表面张力均匀化,给予湿膜更多的流平时间,使抗静电剂更均匀分布在粘合剂中,发挥抗静电的作用。

3、本发明使用的流平剂也不会影响粘合剂的重涂性和粘结牢度。

4、本发明提供的偏光片保护膜,贴合在偏光片表面时,经UV照射6h后,保护膜与偏光片贴合紧密,无气泡鼓起等保护膜与偏光片脱落现象。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本发明的实施不限于此。

所述的流平剂为丙烯酸酯流平剂,优选德谦495、835、837流平剂,优选为495。

所述的溶剂优选用酯类与酮类溶剂,所述的酯类溶剂优选为乙酸乙酯;所述的酮类溶剂优选为丙酮,所述的酯类与酮类溶剂的比例为1:1~4:1。

实施例1

以8g甲基丙烯酸甲酯、7g醋酸乙烯酯为硬单体;6g丙烯酸乙酯、20g丙烯酸丁酯、14g丙烯酸异辛酯为软单体;2g丙烯酸羟乙酯、3g甲基丙烯酸环己酯、4g丙烯酸-2-甲氧乙基酯、1g 3-乙氧基丙烯酸乙酯为功能单体制备丙烯酸酯树脂,丙烯酸酯树脂的制备方法与CN102161870A相同。

称取上述35g丙烯酸酯树脂和14.7g乙酸乙酯、14.75g丙酮混合均匀,再加入0.6g三正丁基甲基铵双(三氟甲基磺酰)亚胺盐、0.2g 1-乙基-3-甲基咪唑啉双(三氟甲基磺酰基)亚胺、0.025g 2,2-二甲基氮丙啶、0.175g苯二甲胺、1.5g德谦495,搅拌均匀得到粘合剂涂布液。

将该粘合剂涂布液涂覆于厚度为38μm光学级聚酯薄膜的非抗静电层面上,将聚酯薄膜放入100℃的烘箱中烘2min,取出聚酯薄膜,在粘合剂层表面覆上一层离型膜,并于50℃烘箱中烘72h,得到偏光片保护膜。评估结果列于表1中。

实施例2

以15g甲基丙烯酸甲酯、10g醋酸乙烯酯、5g甲基丙烯酸正丁酯为硬单体;15g丙烯酸乙酯、31g丙烯酸丁酯、14g丙烯酸异辛酯为软单体;8g丙烯酸、3g甲基丙烯酸、10g丙烯酸羟乙酯、3g丙烯酸羟丙酯、3g甲基丙烯酸环己酯、3g 2-苯氧基乙基丙烯酸酯为功能单体制备丙烯酸酯树脂,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

称取上述丙烯酸酯树脂60g和46.5g乙酸乙酯、15.5g丙酮丁酮混合均匀,再加入3g三正丁基甲基铵双(三氟甲基磺酰)亚胺盐、0.5g三羟乙基甲基季铵硫酸甲酯盐、0.8g 2,2-二甲基氮丙啶、1.6g苯二甲胺、5g德谦495,搅拌均匀得到粘合剂涂布液。

将该粘合剂涂布液涂覆于厚度为38μm光学级的聚酯薄膜的非抗静电层面上,将聚酯薄膜放入100℃的烘箱中烘2min,取出聚酯薄膜,在粘合剂层表面覆上一层离型膜,并于50℃烘箱中烘72h,得到偏光片保护膜。评估结果列于表1中。

实施例3

以7g醋酸乙烯酯、12g甲基丙烯酸正丁酯为硬单体;10g丙烯酸乙酯、40g丙烯酸丁酯、5g丙烯酸异辛酯为软单体;3g甲基丙烯酸、3g甲基丙烯酸环己酯、4g丙烯酸-2-甲氧乙基酯、3g 3-乙氧基丙烯酸乙酯、2g 2-苯氧基乙基丙烯酸酯为功能单体制备丙烯酸酯树脂,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

称取上述丙烯酸酯树脂48g和36.8g乙酸乙酯、9.2g丙酮混合均匀,再加入1.1g三正丁基甲基铵双(三氟甲基磺酰)亚胺盐、0.5g三羟乙基甲基季铵硫酸甲酯盐、0.5g 1-乙基-3-甲基咪唑啉双(三氟甲基磺酰基)亚胺、0.13g 2,2-二甲基氮丙啶、0.39g苯二甲胺、3.4g德谦495,搅拌均匀得到粘合剂涂布液。

将该粘合剂涂布液涂覆于厚度为38μm光学级的聚酯薄膜的非抗静电层面上,将聚酯薄膜放入100℃的烘箱中烘2min,取出聚酯薄膜,在粘合剂层表面覆上一层离型膜,并于50℃烘箱中烘72h,得到偏光片保护膜。评估结果列于表1中。

实施例4

以10g甲基丙烯酸甲酯、10g甲基丙烯酸正丁酯为硬单体;10g丙烯酸乙酯、30g丙烯酸丁酯、10g丙烯酸异辛酯为软单体;5g丙烯酸、2g甲基丙烯酸、3g丙烯酸羟乙酯、3g甲基丙烯酸环己酯、2g丙烯酸-2-甲氧乙基酯、3g 3-乙氧基丙烯酸乙酯、2g 2-苯氧基乙基丙烯酸酯为功能单体制备丙烯酸酯树脂,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

称取上述丙烯酸酯树脂40g和26g乙酸乙酯、13g丙酮混合均匀,再加入0.8g三正丁基甲基铵双(三氟甲基磺酰)亚胺盐、0.3g三羟乙基甲基季铵硫酸甲酯盐、0.4g 1-乙基-3-甲基咪唑啉双(三氟甲基磺酰基)亚胺、0.2g 2,2-二甲基氮丙啶、0.4g苯二甲胺、2.5g德谦837,搅拌均匀得到粘合剂涂布液。

将该粘合剂涂布液涂覆于厚度为38μm光学级的聚酯薄膜的非抗静电层面上,将聚酯薄膜放入100℃的烘箱中烘2min,取出聚酯薄膜,在粘合剂层表面覆上一层离型膜,并于50℃烘箱中烘72h,得到偏光片保护膜。评估结果列于表1中。

实施例5

以7g醋酸乙烯酯、10g甲基丙烯酸正丁酯为硬单体;15g丙烯酸乙酯、20g丙烯酸丁酯、15g丙烯酸异辛酯为软单体;7g丙烯酸、2g丙烯酸羟丙酯、4g丙烯酸-2-甲氧乙基酯、2g 3-乙氧基丙烯酸乙酯、1g 2-苯氧基乙基丙烯酸酯为功能单体制备丙烯酸酯树脂,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

称取上述丙烯酸酯树脂50g和40g乙酸乙酯、20g丙酮混合均匀,再加入2g三正丁基甲基铵双(三氟甲基磺酰)亚胺盐、0.5g三羟乙基甲基季铵硫酸甲酯盐、0.5g 1-乙基-3-甲基咪唑啉双(三氟甲基磺酰基)亚胺、0.2g 2,2-二甲基氮丙啶、0.6g苯二甲胺、2.5g德谦495,搅拌均匀得到粘合剂涂布液。

将该粘合剂涂布液涂覆于厚度为38μm光学级的聚酯薄膜的非抗静电层面上,将聚酯薄膜放入100℃的烘箱中烘2min,取出聚酯薄膜,在粘合剂层表面覆上一层离型膜,并于50℃烘箱中烘72h,得到偏光片保护膜。评估结果列于表1中。

表1性能数据表

表中各项性能的测试方法如下:

(1)透光率、雾度测试

参照标准GB/T2410-2008,撕去离型膜,利用雾度计(型号:“U3000”)测量保护膜透光率(T)和雾度(H)。

(2)剥离力测试

将保护膜裁成300*25mm尺寸,撕去离型膜,将保护膜贴合在偏光片表面,使用电子万能试验机(型号:AGS-X),在角度180、拉伸速度300mm/min的条件下进行剥离测试。

(3)粘合剂电阻测试

将保护膜裁成12*12mm尺寸,撕去离型膜,在高阻计(型号:SME-8310)上测试粘合剂电阻。

(4)UV实验

将保护膜裁成300*25mm尺寸,撕去离型膜,将保护膜贴合在偏光片表面并放入UV老化试验箱(型号:Q-LAB),经额定功率为40W的UV紫外荧光灯老化6h后,观察保护膜表面有无折皱、脱离、气泡产生,若无,则判断为OK。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