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苯丙乳液涂料的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0784755发布日期:2020-05-19 21:35阅读:957来源:国知局
一种苯丙乳液涂料的制备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涂料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苯丙乳液涂料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南方地区夏季多雨、秋季干燥,保持室内相合适的湿度对改善人居环境,提高物品贮存质量都有重要影响。人体最舒适的相对湿度为40%-60%,相对湿度过高时,人体的热平衡遭到破坏,汗液无法及时排出,使人感到胸闷气短,极易患头疼、胃溃疡、皮疹和风湿性关节炎、心脏病等;而湿度过低时,水分蒸发速度加快,干燥的空气易夺走人体的水分,使人感到口干舌燥,极易诱发咽炎、气管炎、肺炎等病症。另外,食物、书本、艺术及精密仪器等都对湿度有较高的要求,不适宜的空气湿度,不仅影响了艺术品的视觉效果及精密仪器的准确度,而且会大大缩短物品的储存时间。按是否消耗人工能源,可将湿度控制调节分为主动式方法和被动式方法。主动式方法主要是现有的空调技术,是目前湿度控制普遍采用的方法,被动式湿度控制调节即利用可再生能源或材料的吸放湿特性控制调节湿度。相对于主动式调节湿度方法,调湿材料作为调节室内相对湿度的手段,具有不消耗人工资源,利用自身的吸放湿性能调节室内空气湿度的优势。

中国专利公开号cn103450752公开了一种防霉调湿涂料及其制备方法,包括按重量份计的以下组分:苯乙烯-丙烯酸酯乳液、改性沸石粉、海泡石粉、竹炭粉、纳米二氧化钛、滑石粉、丙二醇、分散剂、十二碳醇酯、羟乙基纤维素、水,该专利使用稀土改性沸石,但是使用稀土改性沸石对沸石的调湿性能改性不明显。中国专利公开cn109776055公开了一种多功能环保沸石硅藻土内墙涂料,包括按重量份的以下原料制成:沸石粉、硅藻土、白水泥、灰钙粉、双飞粉、滑石粉、胶粉、重钙粉、纤维素、石英砂粉,该专利使用多孔沸石来提高涂料的调湿性能,但是由于多孔沸石孔径小并且在有机树脂涂料中分散不均,制备得到的涂料调湿性能并不理想。中国专利公开号cn102964932公开了一种多功能调湿内墙涂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组分:乳液、钛白粉、硅藻土、海泡石、氧化锌晶须复合添加剂、吸水树脂、重质碳酸钙、滑石粉、丙二醇、助剂、去离子水,该专利使用吸水树脂来吸收室内水蒸气,调节室内空气湿度,但是吸水树脂的放湿性性能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是为了克服以上现有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苯丙乳液涂料的制备方法,本发明制备得到的苯丙乳液涂料具有优良的吸湿和放湿性能。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苯丙乳液涂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沸石进行干燥处理,然后放入浓度为0.5-1mol/l的双氧水中浸泡10min,过滤分离出沸石,然后将沸石放入氯化铵溶液中同时辅以微波辐照5-10min,过滤、水洗、烘干,得大孔径沸石;将硅烷偶联剂加入乙醇水溶液中,调节ph呈酸性,升温至40-50℃,搅拌水解30-50min,得硅烷偶联剂溶液,将大孔径沸石加入硅烷偶联剂溶液中搅拌反应1-2h,过滤、水洗、烘干,得调湿粒子;

2)按重量份配比准备以下原料:苯丙乳液70-80份,滑石粉30-40份,调湿粒子5-10份,流平剂0.5-1份,分散剂0.3-0.6份,消泡剂0.3-0.6份,稳定剂0.5-1份,增稠剂0.2-0.5份,硅烷偶联剂1-2份,水100-150份;

3)向苯丙乳液中添加分散剂、滑石粉、调湿粒子、硅烷偶联剂,以1000-1200r/min搅拌速率搅拌20-30min,然后加入流平剂、消泡剂、稳定剂、增稠剂和水,以600-800r/min搅拌速率搅拌1-2h,即得。

本发明以苯丙乳液作为涂料的主要成分,滑石粉作为涂料的填料,调湿粒子作为本发明涂料的调湿成分。沸石具有丰富的多孔结构,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本发明通过在涂料中添加沸石来吸收空气的水蒸气或释放水蒸气来达到室内湿度调节的目的。但是由于沸石的多孔孔径小,且沸石为无机材料,难于均匀分散在有机树脂涂料中,导致沸石的吸湿和调湿性能不佳。针对此问题本发明对沸石进行两方面的改性处理;一方面,本发明利用氯化铵溶液辅以微波对沸石进行活化处理,铵根离子进入沸石孔道内部,与其内部表面游离的阳离子如钠离子发生交换,在微波作用下铵根离子发生导电移动,从而与沸石摩擦产生热效应,使沸石骨架中的铝离子脱离,铵根离子替代铝离子填充到沸石的骨架上,得到铵根离子型沸石,铵根离子型沸石相对于天然沸石单位晶胞质量减少,从而使得单位质量的孔道体积变大,从而提高沸石的吸湿性能,另外沸石浸入双氧水中,过氧化氢分子进入沸石的孔道内部,在微波辐射条件下分解生成氧气,氧气从沸石孔道内部逸出,带走孔道内部的杂质成分,起到疏通孔道的作用,进一步提高沸石的吸湿性能。另一方面,本发明对沸石表面进行硅烷偶联剂改性处理,从而使沸石表面有机化,提高其与有机树脂涂料的相容性,从而提高沸石在涂料中的分散性能,进而提高沸石的吸湿调湿性能。

作为优选,所述氯化铵溶液的质量浓度为1-5%。

作为优选,所述大孔径沸石与硅烷偶联剂的质量比为1:0.3-0.6。

作为优选,所述步骤1)中大孔径沸石经过改性处理,包括以下步骤:

将硅烷偶联剂kh560加入乙醇水溶液中,调节ph呈酸性,升温至40-50℃,搅拌水解30-50min,得硅烷偶联剂溶液,将纳米氧化锌加入硅烷偶联剂溶液中,搅拌反应1-3h,过滤、干燥,得改性纳米氧化锌,将改性纳米氧化锌加入羧甲基纤维素溶液中,加入四氯化锡催化剂,在70-80℃下进行开环反应4-5h,过滤、干燥,得羧甲基纤维素改性纳米氧化锌,将羧甲基纤维素改性纳米氧化锌加入去离子水中搅拌得到悬浮液,向悬浮液中缓慢加入戊二醛,搅拌反应2-3h,反应完毕后加入大孔径沸石,超声振荡分散,静置3-5h,过滤、干燥,即得。

本发明由于使用硅烷偶联剂对沸石进行表面改性处理提高沸石在有机涂料中的分散性能,但是存在的问题是:一方面硅烷偶联剂分子上有疏水性的si-o基团,另一方面硅烷偶联剂分子上水解生成的羟基与沸石表面的羟基脱水缩合,消耗沸石表面的亲水性羟基基团,从而使沸石表面具有疏水性。沸石对空气中水蒸气吸附过程中,由于沸石表面硅烷偶联剂的疏水性,对涂层表面附近的水蒸气起到排斥作用,降低了涂层表面水蒸气的浓度,涂层表面附近的水蒸气浓度越低,沸石对水蒸气的吸附越快达到吸湿平衡,吸湿率越低。本发明为解决硅烷偶联剂对沸石吸湿率的影响,对沸石改性处理,进一步提高涂料的吸湿率。具体的改性方法为使用纳米氧化锌为载体,在纳米氧化锌表面接枝环氧基硅烷偶联剂使其表面负载环氧基团,环氧基团与羧甲基纤维素上的羟基发生开环反应,从而将羧甲基纤维素接枝到纳米氧化锌表面,然后在戊二醛交联剂的作用下形成纤维素交联层,纤维素交联层上具有丰富的亲水性的羧基羟基等亲水基团,辅以羧甲基纤维素交联形成的三维网状结构,得到具有吸湿性能的纳米微球,在沸石的吸附作用下纳米微球进入沸石孔道内部,完成与沸石的组装。沸石对空气中水蒸气吸附过程中,空气中水蒸气先被吸附进入沸石孔道的内部,然后再被沸石孔道内部的吸湿纳米微球吸附,吸湿纳米微球相当于破坏了海泡石的吸湿平衡,使海泡石内部吸附的水蒸气浓度保持长时间低于外界,即使在外界低浓度水蒸气的条件下也能实现对水蒸气的持续吸附作用,消除硅烷偶联剂对海泡石吸湿量的不良影响,进一步提高海泡石的吸湿率。

作为优选,所述纳米氧化锌与硅烷偶联剂kh560的质量比为1:0.2-0.5。

作为优选,所述羧甲基纤维素与改性纳米氧化锌的质量比为1:2-4。

作为优选,所述四氯化锡催化剂添加量为改性纳米氧化锌质量的0.5-1%。

作为优选,所述戊二醛的添加量为悬浮液体积的0.5-3%。

因此,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制备铵根离子型沸石,铵根离子型沸石相对于天然沸石单位晶胞质量减少,从而使得单位质量的孔道体积变大,提高沸石的吸湿性能;(2)双氧水分解生成氧气,氧气从沸石孔道内部逸出,带走孔道内部的杂质成分,起到疏通孔道的作用,沸石的吸湿性能;(3)对沸石表面进行硅烷偶联剂改性处理,从而使沸石表面有机化,提高其与有机树脂涂料的相容性,从而提高沸石在涂料中的分散性能,进而提高沸石的吸湿调湿性能;(4)消除硅烷偶联剂对海泡石吸湿量的不良影响,进一步提高海泡石的吸湿率。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和对比例1-4涂料的吸湿率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说明,本发明中若非特指所采用的原料和设备等均可从市场购得或是本领域常用的,实施例中的方法如无特别说明均为本领域的常规方法。

具体实施例中所使用的沸石为丝光沸石(粒径100-200目,密度1.5-2.0g/cm3,北京国投盛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滑石粉(白度≥90%,细度:45μm通过率≥99%,海城市他山滑石粉厂);纳米氧化锌(粒径≤5nm,比表面积≥60m2/g,青岛纳卡森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羧甲基纤维素(203型,粘度12600mpa.s,d.s0.85-0.95,广东松柏化工有限公司);苯丙乳液(苯乙烯/丙烯酸酯共聚物,型号rs-998a,布氏粘度4000-8000ps,佛山巴德富实业有限公司)。

实施例1

苯丙乳液涂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沸石放入烘箱中在100℃下进行干燥3h,然后放入浓度为1mol/l的双氧水中浸泡10min,过滤分离出沸石,然后将沸石放入质量浓度为4%的氯化铵溶液中同时辅以微波辐照8min,微波功率为300w,过滤、水洗、烘干,得大孔径沸石,备用;

将硅烷偶联剂kh560按体积比1:60的比例加入质量浓度为70%的乙醇水溶液中,调节ph呈至6,升温至50℃,搅拌水解30min,得硅烷偶联剂溶液,将纳米氧化锌加入硅烷偶联剂溶液中,纳米氧化锌与硅烷偶联剂kh560的质量比为1:0.4,搅拌反应2h,过滤、干燥,得改性纳米氧化锌;

将羧甲基纤维素加入去离子水中搅拌溶解得到质量浓度为2%的羧甲纤维素溶液,将改性纳米氧化锌加入羧甲基纤维素溶液中,羧甲基纤维素与改性纳米氧化锌的质量比为1:2.5,加入四氯化锡催化剂,四氯化锡催化剂添加量为改性纳米氧化锌质量的1%,在70℃下进行开环反应4.5h,过滤、干燥,得羧甲基纤维素改性纳米氧化锌;

将羧甲基纤维素改性纳米氧化锌按照质量体积比1g/80ml的比例加入去离子水中搅拌得到悬浮液,向悬浮液中缓慢加入戊二醛,戊二醛的添加量为悬浮液体积的2%,搅拌反应2.5h,反应完毕后加入大孔径沸石,大孔径沸石与羧甲基纤维素改性纳米氧化锌的质量比为1:0.2,超声振荡分散,静置4h,过滤、干燥,得改性大孔径沸石;

将硅烷偶联剂kh550按体积比1:60的比例加入质量浓度为60%的乙醇水溶液中,调节ph至6,升温至40℃,搅拌水解50min,得硅烷偶联剂溶液,将改性大孔径沸石加入硅烷偶联剂溶液中搅拌反应1.5h,改性大孔径沸石与硅烷偶联剂的质量比为1:0.5,过滤、水洗、烘干,得调湿粒子;

2)按重量份配比准备以下原料:苯丙乳液75份,滑石粉40份,调湿粒子8份,乙二醇单丁醚流平剂1份,byk190分散剂0.5份,byk-1790消泡剂0.3份,h306稳定剂0.8份,as-1130h增稠剂0.5份,kh540硅烷偶联剂1.5份,水120份;

3)向苯丙乳液中添加分散剂、滑石粉、调湿粒子、硅烷偶联剂,以1000r/min搅拌速率搅拌30min,然后加入流平剂、消泡剂、稳定剂、增稠剂和水,以600r/min搅拌速率搅拌2h,即得。

实施例2

苯丙乳液涂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沸石放入烘箱中在100℃下进行干燥3h,然后放入浓度为0.5mol/l的双氧水中浸泡10min,过滤分离出沸石,然后将沸石放入质量浓度为2%的氯化铵溶液中同时辅以微波辐照6min,微波功率为300w,过滤、水洗、烘干,得大孔径沸石,备用;

将硅烷偶联剂kh560按体积比1:60的比例加入质量浓度为70%的乙醇水溶液中,调节ph呈至6,升温至40℃,搅拌水解50min,得硅烷偶联剂溶液,将纳米氧化锌加入硅烷偶联剂溶液中,纳米氧化锌与硅烷偶联剂kh560的质量比为1:0.3,搅拌反应2h,过滤、干燥,得改性纳米氧化锌;

将羧甲基纤维素加入去离子水中搅拌溶解得到质量浓度为2%的羧甲纤维素溶液,将改性纳米氧化锌加入羧甲基纤维素溶液中,羧甲基纤维素与改性纳米氧化锌的质量比为1:3,加入四氯化锡催化剂,四氯化锡催化剂添加量为改性纳米氧化锌质量的0.5%,在80℃下进行开环反应4.5h,过滤、干燥,得羧甲基纤维素改性纳米氧化锌;

将羧甲基纤维素改性纳米氧化锌按照质量体积比1g/80ml的比例加入去离子水中搅拌得到悬浮液,向悬浮液中缓慢加入戊二醛,戊二醛的添加量为悬浮液体积的1%,搅拌反应2.5h,反应完毕后加入大孔径沸石,大孔径沸石与羧甲基纤维素改性纳米氧化锌的质量比为1:0.2,超声振荡分散,静置4h,过滤、干燥,得改性大孔径沸石;

将硅烷偶联剂kh550按体积比1:60的比例加入质量浓度为60%的乙醇水溶液中,调节ph至6,升温至50℃,搅拌水解30min,得硅烷偶联剂溶液,将改性大孔径沸石加入硅烷偶联剂溶液中搅拌反应1.5h,改性大孔径沸石与硅烷偶联剂的质量比为1:0.4,过滤、水洗、烘干,得调湿粒子;

2)按重量份配比准备以下原料:苯丙乳液75份,滑石粉30份,调湿粒子6份,乙二醇单丁醚流平剂0.5份,byk190分散剂0.4份,byk-1790消泡剂0.6份,h306稳定剂0.6份,as-1130h增稠剂0.2份,kh540硅烷偶联剂1.5份,水120份;

3)向苯丙乳液中添加分散剂、滑石粉、调湿粒子、硅烷偶联剂,以1200r/min搅拌速率搅拌20min,然后加入流平剂、消泡剂、稳定剂、增稠剂和水,以800r/min搅拌速率搅拌1h,即得。

实施例3

苯丙乳液涂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沸石放入烘箱中在100℃下进行干燥3h,然后放入浓度为1mol/l的双氧水中浸泡10min,过滤分离出沸石,然后将沸石放入质量浓度为5%的氯化铵溶液中同时辅以微波辐照10min,微波功率为300w,过滤、水洗、烘干,得大孔径沸石,备用;

将硅烷偶联剂kh560按体积比1:60的比例加入质量浓度为70%的乙醇水溶液中,调节ph呈至6,升温至45℃,搅拌水解40min,得硅烷偶联剂溶液,将纳米氧化锌加入硅烷偶联剂溶液中,纳米氧化锌与硅烷偶联剂kh560的质量比为1:0.5,搅拌反应3h,过滤、干燥,得改性纳米氧化锌;

将羧甲基纤维素加入去离子水中搅拌溶解得到质量浓度为2%的羧甲纤维素溶液,将改性纳米氧化锌加入羧甲基纤维素溶液中,羧甲基纤维素与改性纳米氧化锌的质量比为1:2,加入四氯化锡催化剂,四氯化锡催化剂添加量为改性纳米氧化锌质量的0.8%,在75℃下进行开环反应5h,过滤、干燥,得羧甲基纤维素改性纳米氧化锌;

将羧甲基纤维素改性纳米氧化锌按照质量体积比1g/80ml的比例加入去离子水中搅拌得到悬浮液,向悬浮液中缓慢加入戊二醛,戊二醛的添加量为悬浮液体积的3%,搅拌反应3h,反应完毕后加入大孔径沸石,大孔径沸石与羧甲基纤维素改性纳米氧化锌的质量比为1:0.2,超声振荡分散,静置5h,过滤、干燥,得改性大孔径沸石;

将硅烷偶联剂kh550按体积比1:60的比例加入质量浓度为60%的乙醇水溶液中,调节ph至6,升温至45℃,搅拌水解40min,得硅烷偶联剂溶液,将改性大孔径沸石加入硅烷偶联剂溶液中搅拌反应2h,改性大孔径沸石与硅烷偶联剂的质量比为1:0.6,过滤、水洗、烘干,得调湿粒子;

2)按重量份配比准备以下原料:苯丙乳液70份,滑石粉35份,调湿粒子10份,乙二醇单丁醚流平剂0.8份,byk190分散剂0.6份,byk-1790消泡剂0.5份,h306稳定剂1份,as-1130h增稠剂0.3份,kh540硅烷偶联剂2份,水100份;

3)向苯丙乳液中添加分散剂、滑石粉、调湿粒子、硅烷偶联剂,以1100r/min搅拌速率搅拌25min,然后加入流平剂、消泡剂、稳定剂、增稠剂和水,以700r/min搅拌速率搅拌1.5h,即得。

实施例4

苯丙乳液涂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沸石放入烘箱中在100℃下进行干燥3h,然后放入浓度为0.5mol/l的双氧水中浸泡10min,过滤分离出沸石,然后将沸石放入质量浓度为1%的氯化铵溶液中同时辅以微波辐照5min,微波功率为300w,过滤、水洗、烘干,得大孔径沸石,备用;

将硅烷偶联剂kh560按体积比1:60的比例加入质量浓度为70%的乙醇水溶液中,调节ph呈至6,升温至45℃,搅拌水解40min,得硅烷偶联剂溶液,将纳米氧化锌加入硅烷偶联剂溶液中,纳米氧化锌与硅烷偶联剂kh560的质量比为1:0.2,搅拌反应1h,过滤、干燥,得改性纳米氧化锌;

将羧甲基纤维素加入去离子水中搅拌溶解得到质量浓度为2%的羧甲纤维素溶液,将改性纳米氧化锌加入羧甲基纤维素溶液中,羧甲基纤维素与改性纳米氧化锌的质量比为1:4,加入四氯化锡催化剂,四氯化锡催化剂添加量为改性纳米氧化锌质量的0.8%,在75℃下进行开环反应4h,过滤、干燥,得羧甲基纤维素改性纳米氧化锌;

将羧甲基纤维素改性纳米氧化锌按照质量体积比1g/80ml的比例加入去离子水中搅拌得到悬浮液,向悬浮液中缓慢加入戊二醛,戊二醛的添加量为悬浮液体积的0.5%,搅拌反应2h,反应完毕后加入大孔径沸石,大孔径沸石与羧甲基纤维素改性纳米氧化锌的质量比为1:0.2,超声振荡分散,静置3h,过滤、干燥,得改性大孔径沸石;

将硅烷偶联剂kh550按体积比1:60的比例加入质量浓度为60%的乙醇水溶液中,调节ph至6,升温至45℃,搅拌水解40min,得硅烷偶联剂溶液,将改性大孔径沸石加入硅烷偶联剂溶液中搅拌反应1h,改性大孔径沸石与硅烷偶联剂的质量比为1:0.3,过滤、水洗、烘干,得调湿粒子;

2)按重量份配比准备以下原料:苯丙乳液80份,滑石粉35份,调湿粒子5份,乙二醇单丁醚流平剂0.8份,byk190分散剂0.3份,byk-1790消泡剂0.5份,h306稳定剂0.5份,as-1130h增稠剂0.3份,kh540硅烷偶联剂1份,水150份;

3)向苯丙乳液中添加分散剂、滑石粉、调湿粒子、硅烷偶联剂,以1100r/min搅拌速率搅拌25min,然后加入流平剂、消泡剂、稳定剂、增稠剂和水,以700r/min搅拌速率搅拌1.5h,即得。

对比例1:对比例1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将调湿粒子替换为普通的沸石。

对比例2:对比例2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沸石没有经过氯化铵溶液浸泡处理。

对比例3:对比例3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步骤1)中调湿粒子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沸石放入烘箱中在100℃下进行干燥3h,然后放入浓度为1mol/l的双氧水中浸泡10min,过滤分离出沸石,然后将沸石放入质量浓度为4%的氯化铵溶液中同时辅以微波辐照8min,微波功率为300w,过滤、水洗、烘干,即得。

对比例4:对比例4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

将沸石放入烘箱中在100℃下进行干燥3h,然后放入浓度为0.5mol/l的双氧水中浸泡10min,过滤分离出沸石,然后将沸石放入质量浓度为1%的氯化铵溶液中同时辅以微波辐照5min,微波功率为300w,过滤、水洗、烘干,得大孔径沸石,备用;将硅烷偶联剂kh550按体积比1:60的比例加入质量浓度为60%的乙醇水溶液中,调节ph至6,升温至45℃,搅拌水解40min,得硅烷偶联剂溶液,将大孔径沸石加入硅烷偶联剂溶液中搅拌反应1h,改性大孔径沸石与硅烷偶联剂的质量比为1:0.3,过滤、水洗、烘干,得调湿粒子。

一、涂料调湿性能测试:

1)涂料吸湿性能测试:

取8块尺寸大小相同的玻璃板置于烘箱中进行干燥5h,使用电子天平称取玻璃板的重量为m0,将实施例1-4和对比例1-4制备得到的涂料涂覆在玻璃板的表面,室温下干燥成膜,使用电子天平称取涂覆涂料后的玻璃板的质量为m1,涂膜的质量为m1-m0;将干燥后的涂覆涂料的玻璃板置于环境模拟箱中,环境模拟箱温度设置为23℃,相对湿度调整为90%,每间隔3h称取一次样品的质量,直至两次相邻称取的质量相近趋于稳定,即达到样品在该湿度下的最大吸湿量(吸湿平衡状态),称取样品的质量为mn,涂料的饱和吸湿率按下述公式计算:

2)涂料放湿性能测试:

将试验模拟箱中达到吸湿平衡(相对湿度为90%的环境)的样品取出,并立即放到电子天平上称重记为n1,调节试验模拟箱中的温度为23℃,相对湿度为10%,将在相对湿度为90%的环境中达到吸湿平衡的样品放入试验模拟箱中进行放湿试验测试,每间隔3h称取一次样品的质量,直至两次相邻称取的质量相近趋于稳定,即达到样品在该湿度下的最大放湿量(放湿平衡状态),称取样品的质量为n2,涂料的饱和放湿率按下述公式计算:

表1

由表1和图1测试结果可以得到,实施例制备得到的涂料的吸湿率和放湿率高于对比例1-4,且实施例制备得到的涂料具有更快的吸湿速率,证明本发明制备得到的涂料具有良好的调湿性能。实施例涂料的调湿性能优于对比例2和对比例3证明使用氯化铵对沸石进行浸泡处理和使用硅烷偶联剂对沸石进行改性提高分散性能均提高了涂料的饱和吸湿率和饱和放湿率。实施例涂料的调湿性能优于对比例4,证明本发明制备得到的改性大孔径沸石能够消除硅烷偶联剂对沸石改性处理造成的吸湿率下降带来的不良影响,进一步提升了涂料的调湿性能。

二、涂料基本性能测试:

对实施例涂料按照gb/t9775-2001和gb/t9756-2009方法进行检测,结果如下表所示: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示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