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涂布胶水及其制备方法及应用与流程

文档序号:22916658发布日期:2020-11-13 15:58阅读:664来源:国知局

本申请涉及手机膜制备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涂布胶水。



背景技术:

目前手机膜通常使用pe薄膜,以对手机屏幕进行保护,防止手机屏幕在出厂时碰撞导致损坏。

pe薄膜包括pe基材与涂布胶水,pe基材由pe原料进行吹塑或者共挤得到。涂布胶水一般为pmma胶水。在制备pe薄膜时,将pe基材的表面涂覆胶水,待胶水固化后,得到pe薄膜。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存在有pe薄膜具有彩虹纹情况较为严重的缺陷,彩虹纹会造成屏幕不美观,而且会影响人的视力。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涂布胶水,其与pe基材结合后,得到的pe膜的彩虹纹较少。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涂布胶水的制备方法,其用于制备上述涂布胶水。

本发明的第三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pe薄膜,其具有彩虹纹较少的优点。

为实现上述第一个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涂布胶水,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

1-2份胶水;

3-8份乙酯;

1-5份固化剂;

3-8份添加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胶水的加入可以保证胶水的粘贴粘性,乙酯的作用是作为溶剂溶解各物质,由于其挥发速度快,可以加速凝固。固化剂的加入可以提高胶水的内聚力,使制成的膜不残胶、不脱落,增加防水性。加入添加剂,可以有效提高涂布胶水的润滑性能,以及可以有效减少薄膜在拉伸时的阻力。当胶水与乙酯采用上述重量份制备时,所制得的涂布胶水彩虹纹的情况有所下降。

进一步地,胶水与乙酯的重量比范围是1:(4.8-5.2)。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胶水与乙酯的重量比范围是1:(4.8-5.2)时,所制得的涂布胶水的彩虹纹现象得到明显的改善,而且薄膜的瞬间撕膜电压有所下降。

进一步地,胶水与乙酯的重量比为1:5。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胶水与乙酯的重量比是1:5时,所制得的涂布胶水的未出现彩虹纹现象,而且薄膜的瞬间撕膜电压较低。

进一步地,包含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

1份胶水;

5份乙酯;

3份固化剂;

5份添加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制备涂布胶水时,所制得的涂布胶水彩虹纹得到较大的改善,使用该胶水制得的薄膜的透明度较高,除此之外,得到的薄膜的瞬间撕膜电压有所下降。

进一步地,所述胶水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作为胶水,可以很好的与涂布胶水中的其他物质混合,除此之外,其可以很好地与固化剂一起混合以固化,便于与pe基材粘合。

进一步地,所述乙酯为醋酸乙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醋酸乙酯的其挥发速度快,而且与各物质的混溶较好,所以使用醋酸乙酯作为溶剂时,可以得到较为均匀的涂布胶水,且涂布胶水在凝固时也较快。

进一步地,所述固化剂选用苏州佳安特纳米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cat105固化剂。

进一步地,所述添加剂选用苏州佳安特纳米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cat107添加剂。

进一步地,所还包括重量份为0.2-0.6份的改性蓝光吸收剂;

所述改性蓝光吸收剂由下述方法制得:

步骤一:黄原胶预处理,将黄原胶置于水中静置4-6h,形成凝胶状物质,向其中加入重量为黄原胶的10-15%的十二烷基硫酸钠,搅拌1-2h,后进行超声处理,超声20-30min;

步骤二:将重量为黄原胶50-60%的蓝光吸收剂、重量为黄原胶10-30%的聚氨酯丙烯酸酯和步骤一制得的黄原胶混合,保持温度为20-35℃,搅拌10-15min,后加热至80-90℃,不断搅拌,当其重量为加热前的85-90%时,停止加热并冷却至室温,得到改性蓝光吸收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制备改性蓝光吸收剂时,先对黄原胶进行预处理,使其吸足水分后加入十二烷基磺酸钠进行改性。使其可以较好地分散在胶水中。然后将改性后的黄原胶加入蓝光吸收剂与聚氨酯丙烯酸酯,搅拌10-15min,使其混合均匀,后进行加热,使凝胶中的较多的水分蒸发,当重量为加热前的85-90%时,停止加热,冷却至室温后得到改性蓝光吸收剂,相比于改性前的蓝光吸收剂,改性蓝光吸收剂可以较好的分散在胶水中,而且可以协同胶水,减少胶水中彩虹纹的出现,除此之外,还可以使pe膜具有防蓝光的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改性蓝光吸收剂由下述方法制得:

步骤一:黄原胶预处理,将黄原胶置于水中静置5h,形成凝胶状物质,向其中加入重量为黄原胶的12%的十二烷基硫酸钠,搅拌1.5h,后进行超声处理,超声25min;

步骤二:将重量为黄原胶55%的蓝光吸收剂、重量为黄原胶15%的聚氨酯丙烯酸酯和步骤一制得的黄原胶混合,保持温度为30℃,搅拌12min,后加热至85℃,不断搅拌,当其重量为加热前的88%时,停止加热并冷却至室温,得到改性蓝光吸收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上述方案制得的改性蓝光吸收剂具有较好的蓝光吸收效果,除此之外,其分散性较好,可以很好地分散在涂布胶水中,且使用包含该改性蓝光吸收剂得到的涂布胶水的彩虹纹产生较少。

为实现上述第二个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涂布胶水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将胶水加入乙酯中,搅拌10-20分钟至溶液呈透明晶状;

步骤2:将固化剂加入上述混合物中,搅拌10-20分钟,直至完全溶解;

步骤3:将添加剂加入上述混合物中,搅拌10-20分钟,直至完全溶解,得到涂布胶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制备涂布胶水的过程中,先将胶水溶解在乙酯中,然后加入固化剂对胶水进行固化,后加入添加剂,提高涂布胶水的润滑性能,减少薄膜在拉伸时的阻力。上述制备过程较为简单,步骤简单。

进一步地,步骤一的具体步骤为,将胶水与改性蓝光吸收剂加入乙酯中,搅拌10-20分钟至溶液呈透明晶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加入改性蓝光吸收剂时,可以在步骤一中将其加入,这样可以确保改性蓝光吸收剂较好地分散在胶水中,所制得的涂布胶水较为均匀。

为实现上述第三个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pe薄膜,其具有pe基材与胶层,且胶层由上述涂布胶水制成。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制备pe薄膜时,将涂布胶水涂布在pe基材上,形成胶层。所得到的pe薄膜具有较好的透光性,除此之外,该pe薄膜具有较少的彩虹纹。

进一步地,胶层的厚度为3μm,涂胶量为14g/m2

进一步地,pe基材的厚度为0.05mm。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pe基材的厚度为0.05mm,薄膜厚度较小,贴在被贴物体上较为清晰,除此之外,胶层的厚度为3μm,涂胶量为14g/m2。若胶层过多,会导致pe薄膜的张力过小,若胶层过少,会导致pe薄膜的粘接力不足。

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第一、由于本发明采用1-2份胶水与3-8份乙酯,所制得的胶水涂覆在pe膜上后,可以有效改善pe膜的彩虹纹的效果,除此之外,瞬间撕膜电压下降。

第二、本发明中优选采用添加改性蓝光吸收剂,其可以保证制得的pe薄膜的物理性质差别不大的情况下,提高了pe膜的抗蓝光效果。

第三、本发明的方法,通过分批搅拌,使各物质混合均匀,得到的胶水较为均匀,性质较好。

第四、本发明制得的pe膜,其彩虹纹现象得到有效改善。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下述各制备例与实施例中的原料均为市售可得,可以选用表1所示的来源购买得到。

表1

制备例1

一种改性蓝光吸收剂,由下述方法制得:

步骤一:1kg黄原胶预处理,将黄原胶置于2kg水中静置4h,形成凝胶状物质,向其中加入重量为黄原胶的10%的十二烷基硫酸钠,搅拌2h,后进行超声处理,超声30min;

步骤二:将重量为黄原胶60%的蓝光吸收剂、重量为黄原胶10%的聚氨酯丙烯酸酯和步骤一制得的黄原胶混合,保持温度为20℃,搅拌15min,后加热至80℃,不断搅拌,当其重量为加热前的85%时,停止加热并冷却至室温,得到改性蓝光吸收剂。

制备例2

一种改性蓝光吸收剂,由下述方法制得:

步骤一:1kg黄原胶预处理,将黄原胶置于2kg水中静置6h,形成凝胶状物质,向其中加入重量为黄原胶的15%的十二烷基硫酸钠,搅拌1h,后进行超声处理,超声20min;

步骤二:将重量为黄原胶50%的蓝光吸收剂、重量为黄原胶30%的聚氨酯丙烯酸酯和步骤一制得的黄原胶混合,保持温度为35℃,搅拌10min,后加热至90℃,不断搅拌,当其重量为加热前的90%时,停止加热并冷却至室温,得到改性蓝光吸收剂。

制备例3

一种改性蓝光吸收剂,由下述方法制得:

步骤一:黄原胶预处理,将黄原胶置于水中静置5h,形成凝胶状物质,向其中加入重量为黄原胶的12%的十二烷基硫酸钠,搅拌1.5h,后进行超声处理,超声25min;

步骤二:将重量为黄原胶55%的蓝光吸收剂、重量为黄原胶15%的聚氨酯丙烯酸酯和步骤一制得的黄原胶混合,保持温度为30℃,搅拌12min,后加热至85℃,不断搅拌,当其重量为加热前的88%时,停止加热并冷却至室温,得到改性蓝光吸收剂。

实施例1

一种涂布胶水,由下述方法制得:

步骤1:将重量为表2所示的胶水加入乙酯中,搅拌15分钟至溶液呈透明晶状;

步骤2:将重量为表2所示的固化剂加入上述混合物中,搅拌15分钟,直至完全溶解;

步骤3:将重量为表2所示的添加剂加入上述混合物中,搅拌15分钟,直至完全溶解,得到涂布胶水。

实施例2-5

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各原料采用表2所示的重量进行制备。

实施例6

一种涂布胶水,由下述方法制得:

步骤1:将重量为表2所示的胶水与改性蓝光吸收剂加入乙酯中,搅拌15分钟至溶液呈透明晶状;

步骤2:将重量为表2所示的固化剂加入上述混合物中,搅拌15分钟,直至完全溶解;

步骤3:将重量为表2所示的添加剂加入上述混合物中,搅拌15分钟,直至完全溶解,得到涂布胶水。

实施例7-8

与实施例6的区别在于,各原料采用表2所示的重量进行制备。

实施例9

一种涂布胶水,由下述方法制得:

步骤1:将重量为表2所示的胶水与改性蓝光吸收剂加入乙酯中,搅拌10分钟至溶液呈透明晶状;

步骤2:将重量为表2所示的固化剂加入上述混合物中,搅拌20分钟,直至完全溶解;

步骤3:将重量为表2所示的添加剂加入上述混合物中,搅拌10分钟,直至完全溶解,得到涂布胶水。

实施例10

一种涂布胶水,由下述方法制得:

步骤1:将重量为表2所示的胶水与改性蓝光吸收剂加入乙酯中,搅拌20分钟至溶液呈透明晶状;

步骤2:将重量为表2所示的固化剂加入上述混合物中,搅拌10分钟,直至完全溶解;

步骤3:将重量为表2所示的添加剂加入上述混合物中,搅拌20分钟,直至完全溶解,得到涂布胶水。

实施例11

与实施例6的区别在于,将改性蓝光吸收剂更换为市售的蓝光吸收剂。

对比例1-2

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各原料采用表2所示的重量进行制备。

应用例1

一种pe薄膜,使用下述方法制得:

将0.05mm厚的pe膜的表面涂覆一层实施例1制得的涂布胶水,胶层的厚度为3μm,涂胶量为14g/m2。使用风箱保持温度为60℃,使涂布胶水凝固熟化形成胶层,得到pe薄膜。

应用例2-11

一种pe薄膜,与应用例1的区别在于,分别使用实施例2-10所制得的涂布胶水涂覆在pe膜上。

对比应用例1-2

一种pe薄膜,与应用例1的区别在于,分别使用对比例1-2所制得的涂布胶水涂覆在pe膜上。

表2

性能检测试验

1、彩虹纹测试:将应用例1-11与对比应用例1-2制得的pe薄膜置于日光灯下,进行肉眼观测,若未发现彩虹纹,则记为透明,若发现彩虹纹面积占薄膜面积的10%以下,则记为轻微彩虹纹,若发现彩虹纹面积占薄膜面积的10-25%,则记为较多彩虹纹,若彩虹纹面积占薄膜面积大于25%,则记为严重彩虹纹。测试结果如表3所示。

2、撕扯力与撕扯力电压测试:

将应用例1-11与对比应用例1-2得到的薄膜贴附在检测玻璃片上,20分钟后,进行撕扯力和撕扯电压检测。

2.1将贴膜玻璃样品固定在测试架上,多出来的膜末端固定在测试架可移动端,启动测试装置,移动端以300mm/min速度匀速向上移动,撕开贴附在玻璃上的薄膜,测出撕扯力。测试结果如表3所示。

2.2将另一块贴有样板膜的玻璃固定在桌面上,打开撕扯电压测试仪,红外线对准玻璃上表面,用手匀速撕开贴在玻璃表面的样板膜,测试瞬间撕膜电压的平均值,即撕扯力电压。测试结果如表3所示。

3.蓝光测试实验

使用“林上科技ls108防蓝光测试仪”测试,测试实施例1-11与对比例1-2对短波蓝光的屏蔽率。测试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从表3可以看出,应用例1-5与对比应用例1-2相比,当涂布胶水中,胶水含量为1-2份,乙酯含量为3-8份时,所制得的涂布胶水在涂覆在pe基材后,所形成的pe薄膜彩虹纹出现较少,而且出现也较为轻微。且当胶水与乙酯的重量比范围是1:(4.8-5.2)时,所得到的pe薄膜的彩虹纹情况具有良好的改善。

从表3可以看出,应用例1-5之间进行比对时,发现当胶水与乙酯的重量比为1:5时,所制得的胶水彩虹纹情况最少,而且可以根据应用例6-8得知,当胶水与乙酯的重量比为1:5时,加入其他助剂后,彩虹纹出现的情况也较少。

从表3可以看出,应用例1-11来说,其撕扯力的范围在14.81-14.86gf之间,撕扯力较好,除此之外,在测试其瞬间撕膜电压时发现,应用例1-11的瞬间撕膜电压为1.93-2.16kv,平均值低于行业上限值,而且当胶水与乙酯的重量比为1:5时,撕扯力电压小于2kv,性能较好。除此之外,在测试过程中,应用例3的瞬间撕膜电压的波动数值显示在1.83-2.05kv之间,平均值小于2kv,性质较好。

从表3可以看出,应用例6-8与应用例11来说,相比于市售的蓝光吸收剂,当采用改性后的蓝光吸收剂,可以较大程度上吸收短波蓝光,满足需要吸收蓝光的需求。除此之外,加入改性后的蓝光吸收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pe薄膜的撕扯力与降低其撕扯力电压。且应用例6-8对比来说,当采用制备例3的方法制得的改性蓝光吸收剂,其吸收蓝光效果较好,而且对膜的其他性质的影响也较小。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