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胎保护衬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23224阅读:28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轮胎保护衬套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轮胎保护套,特别涉及一种具有提高轮胎行驶里程的轮胎保护衬套。
随着汽车工业的飞速发展,交通运输已成为重要的国民经济行业,轮胎是运输及各种运行机械的重要弹性缓冲元件,在从事运输和行走过程中,轮胎承受负荷、挠曲变形,使轮胎胎面磨损、胎体产生裂口或划伤。当轮胎花纹磨平后,胎体仍有使用价值,对轮胎采取全翻或肩翻工艺,提高轮胎使用寿命和降低运输成本,翻新后的轮胎不能达到新胎的负荷水平,胎体产生裂口或划伤,一般采用轮胎表面修补,局部加热,硫化成形,胎面结合紧密,硫化均匀,耐磨性好,提高轮胎行驶里程,但在硫化成形中胎体变形较大,易造成老化,影响以后轮胎翻新。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以上技术不足,提供一种性能优异耐磨损的轮胎保护衬套。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在于,轮胎保护衬套,具有覆盖层和增强体,在上、下覆盖层之间具有横向增强体为织物带芯,两侧为边胶,横向增强体为网状、层状、绳状体结构,横向增强体的织物带芯纵向夹角30-90°,增加横向拉深强度。
轮胎保护衬套,横向增强体结构,增加衬套的整体强度,完善了衬套的产品结构,具有防刺穿、防裂口、防变形功能,衬套的冠部、肩部、胎腿部为环状变截面结构,在外胎和内胎之间使用,降低轮胎气压,提高轮胎与路面的附着性能,外胎不扩大损坏,保护内、外胎,延长内、外胎使用寿命。
以下结合附图以实施例具体说明。


图1示轮胎保护衬套断面结构。
图2示轮胎保护衬套主视图。
图3示图2的A-A视图。
图4示图3的B向视图。
图中,1-上覆盖层;2-横向增强体;3-下覆盖层4-夹层胶参照附
图1、2、3、4,轮胎保护衬套,具有覆盖层、增强体,衬套的上覆盖层1、下覆盖层3之间为横向增强体2,两侧为边胶,衬套冠部,肩部、胎腿部为环状变截面,横向增强体2为层状、网状、绳状体交叉重叠,横向增强体2的层状、网状、绳状体夹角30-90°。
制作轮胎保护衬套,在加热胎模上涂敷经混炼的下覆盖层3胶料1mm,然后在胶料上铺设横向增强体2成30-90°,绳径0.5-1mm,根据衬套的规格,横向增强体2为4-5层,上覆盖层1胶料1mm,合模压紧上模,通电加热,温度70-90℃,成型、硫化时间24-30h,冷却至成品。
使用时,根据轮胎规格,配用相同规格的衬套,在外胎和内胎之间,即可装车使用。
轮胎保护衬套技术参数织物带芯层数层 1-5增强体绳径 mm 0.5-1横向拉深强度N/mm20-100厚度mm 5规格in 6.50-23.25轮胎保护衬套,适用于各种运行机械的外胎与内胎之间的保护衬套,耐负荷、耐磨损,耐刺穿、抗冲击,保证行车运输安全。
权利要求1.一种轮胎保护衬套,具有覆盖层、增强体,其特征在于衬套的上覆盖层(1)、下覆盖层(3)之间为横向增强体(2),两侧为边胶,衬套冠部,肩部、胎腿部为环状变截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保护衬套,其特征在于横向增强体(2)为层状、网状、绳状体交叉重叠。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保护衬套,其特征在于横向增强体(2)的层状、网状、绳状体夹角30-90°。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轮胎保护衬套技术,具有覆盖层、增强体,衬套的上覆盖层(1)、下覆盖层(3)之间为横向增强体(2),两侧为边胶,衬套冠部,肩部、胎腿部为环状变截面。横向增强体(2)的层状、网状、绳状体夹角30—90°。适用于各种运行机械的外胎与内胎之间的保护衬套,耐负荷、耐磨损,耐刺穿、抗冲击,保证行车运输安全。
文档编号B60C5/00GK2451372SQ00257680
公开日2001年10月3日 申请日期2000年11月7日 优先权日2000年11月7日
发明者才海生 申请人:才海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