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身与动力后桥铰接及车顶开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85441阅读:44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车身与动力后桥铰接及车顶开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装装置为机动正三轮跑车在转向(转弯)时抵消离心力使车不会翻倒提供了理想的全新技术,同时了为三轮跑车和四轮轿车的后轮减震提供了更为理想的新技术。
目前机动正三轮跑车和四轮轿车共同存在的两个比较大的难题,就是行驶在平坦路面上时车会左右摇晃,更危险的是车速在偏高时转弯会因离心力的巨大作用很易造成翻车,给驾乘人员造成不应有的意外创伤。同样四轮轿车也是在不平坦的路面上行驶时有左右摇晃的问题。用本铰接装置的车车身支撑点可随意变换,四轮车四点支撑车身可随意变为四轮三点支撑车身,使车身减少摇晃。用本铰接装置的结构原理制成的机动正三轮车更能随心所欲的使三轮三点支撑车身,转换为三轮二点支撑车身,与三点支撑车身的三轮相比较车身更灵活,同时在同样的速度情况下变为两点支撑车身后在转弯时车身可灵活的侧向所转的一侧像二轮摩托车一样,抵消巨大的离心力不易造成翻车,解决了人们梦寐以求的一大难题,同时了解决了左右摇晃的问题,车速在慢时(由车度的感应控制)可自动转换为三点支撑车身稳定可靠,由封闭车随意转变为敞蓬车,再由敞蓬车转变为封闭车,同样是车主们梦寐以求的愿望。本装置的第三系统是为实现这一梦想而设计的,它是由推拉滑块连接耳在车身中心连接梁及滑轨上的前后运动面带动车顶后框架运动(前后)同时也就完成了车顶的随意开合,使车由封闭转变为敞蓬再由敞蓬转变为封闭成为现实。本车身与动力后桥铰接及车顶开合装置,是为彻底解决这几个问题而精心设计的全新装置。
本装置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施的制造一个由车身主梁、车身中心上连接梁和车中心铰接轴等组成的车体第一系统。再制造一个由中心铰接轴外套、动力机平台座、泵座、后悬挂固定架等组成的动力后悬挂定位装置的第二系统。再配合制造一个由推拉滑块及连接耳、往复推拉杆、滑轨和车顶后框架(车顶蓬)等组成的车顶开合装置的第三系统。前两种装置系统由中心铰接轴和中心铰接轴外套,通过锥形压力轴承铰接连合成为统一的一体,动力机、变速箱、差速器及动力输出万向半轴后桥连接孔也有机的连接为一体,再配备上减震和车轮后,车跑起来时遇有凸凹不平的路面,第二系统会以第一系统的中心铰接轴为中心做小角度转动(两侧的车轮上下起、落),而车身不会摇晃相对平衡,在车速偏高的情况下转弯时整个车身重心了将以中心铰接轴为中心自由灵活的侧向所转的一侧,抵消离心力的巨大作用力使车身重心平衡不易翻车。
驾乘人员即舒服又安全,此技术科学合理深受人们的欢迎。为了让封闭的跑车随时可变成敞蓬车又配装有自动车顶开合装置的第三系统,往复泵的推拉带动设在车身中心连接梁上滑轨上的滑块及连接耳又带动车顶框架(车顶棚)使车顶自由开合。此种装置结构科学合理,同时深受人们的欢迎。
下面将结合附图
和实施例对车身与动力后桥铰接及车顶开合装置的技术实施方案作进步详尽描述。
图为车身与动力后桥铰接及车顶开合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中序号分别为1-车身主梁(框架)、2-U形滑轮、3-V形升降器、4-固定螺丝、5-平衡往复泵、6-车身中心铰接轴、7-锥形压力轴承(轴瓦)、8-泵座、9-动力机平台、10-平台胶垫螺丝、11-动力机、12-中心铰接轴外套、13-后减震(悬挂)固定架、14-变速箱、15-差速器及动力输出万向半轴后桥连接孔、16-锥形压力轴承(轴瓦)、17-固定螺丝、18-固定螺丝、19-泵座、20-平衡往复泵、21-V形升降器、22-U形滑轮、23-车顶开合往复泵、24-固定螺丝、25-往复推拉杆、26-车身中心上连接梁及滑轨、27-推拉滑块及连接耳、28-车顶后框架(车顶棚)。
实放例车身与动力后桥铰接及车顶开合装置是由三大系统所共同组成,即车身主梁及中心铰接轴系统、中心铰接轴外套及动力机平台系统和车身中心上连接梁及车顶开合系统。
如图所示,车身主梁1中心装有车身中心铰接轴6它的两端分别由固定螺丝4和18牢牢的固定在车身主梁1上和车身主梁1成为统一的一体。U形滑轮2和22分别固定在车身主梁1的上下中间位置,车身主梁1的上端中心位置还固定有车身中心上连接梁及滑轨26和车身主梁1成为一体。组成第一系统。
第二系统是这样完成的,中心铰接轴外套12通过其两端的锥形压力轴承(轴瓦)7和16铰接在车身中心铰接轴6上由固定螺丝17固定,中心铰接轴外套12可灵活的在车身中心铰接轴6上转动(变换角度),装在车中心铰接轴外套12上的动力机平台9上同时装有后悬挂固定架13、泵座8和19及平衡往复泵5和20,平衡往复泵5和20上面又分别装有V形升降器3和21,通过平台胶垫螺丝10又装有动力机11,变速箱14和设有差速器及动力输出万向半轴连接孔15。
平衡往复泵5和20同时工作可使V形升降器3和21起降,控制对U形滑轮2和22的锁住及放开,因U形滑轮2和22固定在车身主梁1上。V形升降器3和21是连接固定在中心铰接轴外套12上,它们之间能相互转动(变换角度),当V形升降器3和21升到顶点把U形滑轮2和22支的没有活动余量时,中心铰接轴外套12就无法在中心铰接轴6上转动(变换角度)达到锁住的目的(轿车四轮四点支撑车身,三轮三点支撑车身)反之V形升降器3和22下降到最低点时,U形滑轮2和22可在V形升降器3和21的许可活动范围内自由转动(变换角度)达到放开之目的。因车的后减震装在后悬挂固定架13上,后桥分别连接差速器及动力输出万向半轴后桥连接孔15和后加力车轮。这样两后加力轮就和中心铰接轴外套12连接(铰接)为一体,两轮顺理成章的成为触地点(在V形升降器3和21的控制下)。车身主架1和中心铰接轴外套12(和它上面的连接的所有部件)都可以以车身中心铰接轴6为中心互相转动(角度在0°-20°之间)由V形升降器3和21起降控制,此结构操作随心所欲的可把轿车的四轮四点支撑车身变为四轮三点车前二点车后一点,计三点支撑车身,把三轮车的三轮三点支撑车身变为三轮两点(前轮一点后两轮变一点)支撑车身。这样四轮轿车在不平坦的路面行驶时可减少左右摇晃提高舒适度,机动三轮车不但是减少摇晃面且车在较高速度转弯时,车身会自动转(侧)向所转的一方使车身抵消巨大的离心力使车不易翻车,提高了安全性。
第三系统是这样设计的,车顶开合往复泵23装在车身中心连接梁及滑块和连接推拉滑块及连接耳27,又和车顶后框架(车顶棚)28连为一体,这样车顶开合往复泵23的工作(伸、缩)可使往复推拉杆在连接梁及滑轨道6上前后滑动,同时装在推拉滑块及连接耳27,和车顶后框架(车顶棚)28同时作同步运动(伸缩、开合),向开车门关车门一样完成了车顶的敞蓬,和封闭。把封闭车瞬间变换为敞蓬车成为现实,再变换成为封闭车也是瞬时之事。
本车身与动力后桥铰接及车顶开合装置,可根据车辆的不同制作成多种样式及大小,配装在正机动三轮车(运动、速度、体闲型)及四轮车上使用,由于结构科学合理之特点有着实际的使用价值,为运动、速度、体闲型正机动三轮跑车和四轮轿车提供了全新的技术,同时又为汽车工业开辟了新的车种。
权利要求1.一种适用于运动、速度、休闲型正机动三轮跑车和四轮轿车使用的车身与动力后桥铰接及车顶开合装置,由车身主梁及中心铰接轴系统,中心铰接轴外套及动力机平台系统、车顶开合系统顺序连接,其特征是;车身主梁与动力后桥由中心铰接轴铰接成一体,它们的(车身与动力后桥)在限制的角度区内(60°)可互相自由活动,车顶可凭车顶开合往复泵及滑轨自由开合。
2.根据权力要求1所述的车身与动力后桥铰接及车顶开合装置,其特征是;车身主梁中心装有车身中心铰接轴,它的两端分别由固定螺丝牢牢的固定在车身主梁上成为统一的一体,锥形压力轴承(轴瓦)分别装在车身中心铰接轴的前后两端螺丝固定,U形滑轮固定在车身主梁中间位置和车身主梁成为一体,车身主梁的上端中心位置固定有车身中心连接梁及滑轨。
3.根据权力要求1所述的中心铰接轴外套其特征是;中心铰接轴外套通过两端的锥形压力轴承(轴瓦)铰接在中心铰接轴上。可灵活的转动(变换角度最大60°),动力机平台固定中心铰接轴外套上,它上面固定有后悬挂固定架、泵座、往复泵及V形升降器,还固定有动力机、变速箱、差速器及动力输出万向半轴连接孔,两个平衡往复泵的同步工作可以锁住、放开中心铰接轴外套的转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顶开合系统,其特征是;车身中心上连接梁及滑轨连接着推拉滑块及连接耳,用螺丝和车顶后框架连在一起,车顶开合往复泵的工作可使车顶自由开合。
专利摘要一种最适用于正机动三轮跑车(运动、速度、休闲型)及四轮轿车实用的车身与动力后桥铰接及车顶开合装置,由响应的三大系统所共同组成(1)车身主梁及中心铰接轴系统。(2)中心铰接轴外套及动力机平台系统。(3)车身中心上连接梁及车顶棚开合系统。此装置结构系统构思巧妙,结构科学、合理,稳定可靠,是目前机动正三轮跑车(运动、速度、休闲型)和四轮轿车最理想的新技术。
文档编号B60G21/04GK2560517SQ01261799
公开日2003年7月16日 申请日期2001年9月27日 优先权日2001年9月27日
发明者孙中岐, 孙天 申请人:孙中岐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