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动车大灯消光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438阅读:38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机动车大灯消光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所属的技术领域
是汽车技术领域
(含拖拉机和摩托车)的照明技术。
对本实用新型的理解、检索有参考作用的现有技术是汽车拖拉机工程技术中的照明设备,以及光学工程技术中的光的偏振技术。可以反映该二项技术的文件有A.C.萨卡洛夫(赵云樽译),1959(译);汽车灯泡和照明装置,上海科技出版社;杨玉学,1985汽车实用技术手册,辽宁科技出版社;毛志坚等,1986现代汽车大全,湖北科技出版社;张立翔,1985光的偏振,高等教育出版社。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解决机动车大灯刺眼,影响会车,妨碍骑自行车者和行人行路的问题,以提高会车效率、方便行人和防止夜行车祸。
本实用新型由两大部份组成。一是大灯偏光玻面;二是驾驶仓偏光板和行人(含骑自行车者)偏光眼镜。
1.大灯偏光玻面分为嵌入式和外叠式两类(1)嵌入式偏光玻面。适用于各类可拆半封闭式大灯。以替换原各类大灯的散光玻璃,改原自然光为315°偏光。偏光玻面由两层玻璃夹一层偏振膜构成。内层与现行玻面外观一致,内表面具凹凸散光纹,唯各部厚度较小,约为原厚的五分之三,外表面光滑弧形,球面半径与现行玻面一致。 外层玻璃球面半径与内层玻璃之外表面刚相吻合,外层玻璃内外表面均平滑。 偏振薄膜夹于两层玻璃之间,偏振膜的球面弧度与内层玻璃的外表面吻合。偏振膜的偏振方向置于玻面最后安装的315°。三层合一,灌以粘剂,并经80℃老化处理(见图1)。
此类玻面为偏光(Polarizing)嵌入式(Inlay)玻面,根据半封闭各型大灯外形的不同,分为三小类PIC型为圆形(Circular)嵌入式偏光玻面适用于可拆半封闭式圆形大灯(汽车、拖拉机);PIR型为矩形(Rectangle)嵌入式偏光玻面,适用于可拆半封闭式矩形大灯(汽车);PIS型为方形(Square)嵌入式偏光玻面,适用于可拆半封闭式方形大灯(拖拉机、摩托车),尺寸大小随原灯情况而定。
(2)外叠式偏光玻面。适用于全封闭真空灯和半封闭防眩目前照灯。在不改换原散光玻璃的情况下,外面叠加一偏光玻面。此类偏光玻面基本构造与(1)类一致,但内层玻璃的内表面光滑,无散光的凹凸纹,与外层一样, 两层之间粘夹一偏振膜,由一只钢皮圈套接入原灯圈之内(图2)。
玻面和钢皮圈的作法简单,已有现行通用技术,只需按尺寸施工即成。
球面形偏振膜的成形,需在拉制偏振膜的同时使用特制夹具在刚拉出的偏振膜的中心部位压夹成球面,连夹具一起在80℃烘箱中去湿老化12分钟。夹具为一个有若干针孔的球面内模和一个边缘套圈组成,其球面外形与相应的内层玻璃的外表面一致(图3)。球面内模的针孔为焙烘时偏振膜内侧湿气通道,而外侧外露自然易干。实验证明此法能保证球面偏振膜的质量。
偏光玻面的技术关键是严格检验偏振方向,要保持在灯位的315°上。为此,首先要严格标出反光镜在灯位上的中垂线位置,玻面的中垂线位置,球面偏振膜的偏振315°线,然后在总成时,使上述三线重合或平行。
2.驾驶仓偏光板和行人偏光镜。
它们相当于用315°方向偏振膜作成的检偏振器,它与对方玻面的偏振方向相对正交,故通过它看不清大灯偏光玻面(起偏振器)内的灯光。其外形与现行驾驶仓遮阳板和普通眼镜一样,只是由双层玻璃夹-315°偏振膜替换了带色板和眼镜片。由于驾驶仓偏光板使用位置比作遮阳板时稍低,故其支架要一个伸缩结构,以便不同高度的驾驶员使用。此项技术的关键是保持偏光板和偏光镜的偏振方向为315°,即与对方偏振方向正交(图4)。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显著的积极的效果。现行的单层玻璃面所总成的大灯,无论是可拆半封闭式普通灯,全封闭真空灯,还是半封闭式防眩目前照灯,均只能采用改变光源与反光镜位置以产生近程和远程光照,用近程光照或关大灯的方式进行夜间会车,由于近程照明,不能掌握远程路况,只能缓慢会车,影响会车效率,甚至发生车祸,关大灯会车更是缓慢和危险。特别是在转弯处会车,即或是使用近程光也较危险。至于途中的骑自行车者和其他行人常因来回车灯照得眼花缭乱,看不清路况,非常不便。本实用新型的偏光玻面产生的是315°偏振光可以照亮远近景物,驾驶员透过同向驾驶仓偏光板可以看清车灯照亮的景物,包括对方来车全貌。但驾驶仓偏光板和对方车灯偏振方向相对构成正交,因消光作用看不清对方灯光。骑自行车者和其他行人若戴上315°偏光眼镜,仍如上述驾驶员一样能看到车灯照亮的景物,唯看不清各车灯光。这样,远近车灯均不刺眼,故机动车、自行车和行人均可行进自如。所以本实用新型比现行车灯能显著改善夜间行车条件,提高会车效率,方便所有行人,防止各类夜间车祸。
所有图均为垂向中线位置剖面图图1PIC型偏光玻面1-粘剂 2-外层玻璃 3-偏振膜 4-内层玻璃(具散光凹凸纹的内表面)图2POC型偏光玻面5-胶垫圈 6-钢皮套圈 7-粘剂 8-偏振膜 9-外层玻璃 10-内层玻璃(内外表面光滑)图3球面偏振膜成形夹具11-刚拉长的偏振膜 12-固定外套圈 13-活动球面内模14-内模针孔(尽可能细和密)图4车灯消光示意图及其驾驶仓偏光板和行人偏光镜15-315°偏光大灯 16-驾驶仓315°偏光板 17-行人315°偏光镜 18-偏光板支架伸缩结构实现本实用新型的最好方式。
由玻璃厂和偏振片厂组成联合企业。先分别由玻璃厂压制各型玻璃构件,偏振片厂拉制各型偏振薄膜,然后由联合企业按要求总成,特别是统一校正偏振方位。
玻璃构件模具和偏振膜模具必须吻合,应由联合企业统一校正。
图1中的内层玻璃(4)模具与现行各型散光玻璃的模具结构相应一样,只需减薄所压制玻璃的厚度即可; 外层玻璃(2)模具的凹模与现行散光玻璃的凹模一样,仅其凸模作成与现行散光玻璃的外表面一致即可。无论圆形、矩形或方形均相应保持上述关系,则可做出能适应各型车灯的偏光玻面。
图2中的两层玻璃与图1中的外层玻璃作法相同。
压制球面偏振膜模具的内模(图3-13)与外层玻璃(图1-9)的凸模一致,但必须增加尽可能多的透气孔。其外套圈(图3-12)保持内径与凸模周边相同即可。偏振片采用现行冷拉三倍,在完成三倍拉长时即在薄膜中央加凸模压入外套圈,压制成球面膜,并保持原平面位置不变的情况下固定模具于拉片架上,然后在80℃烘箱中除湿,12分钟取出,风冷定形。
权利要求
1.机动车大灯消光装置为一种会车防眩装置,其特征在于它由带起偏器的机动车大灯与带检偏器的驾驶仓偏光板和行人偏光镜构成,在同一车辆上,起偏器和检偏器的偏振方向一致,均与前进方向垂面夹角315°,相对于对方来车起偏器和检偏器则为正交。
2.按照权利要求
1所述的消光装置的机动车大灯,其特征在于大灯玻面装有315°起偏振片,偏振片夹于玻面与外层保护玻璃之间,或夹于玻面之外的另两层同弧球面玻璃之间,外层玻璃外形保持与原大灯玻面一致。
3.按照权利要求
1所述的消光装置的驾驶仓偏光板,其特征在于它由315°偏振膜夹于二层平玻璃或有机玻璃之间,由一可改变距离的支架与驾驶仓遮阳板相连。
4.按照权利要求
1所述的消光装置的行人偏光镜,其特征在于两眼镜均为315°偏振片夹于玻璃或硬质透明材料之间而成。
专利摘要
本实用新型属汽车技术领域
(含拖拉机、摩托车等)的照明技术,旨在解决机动车大灯刺眼问题。该实用新型根据偏振消光原理制成带起偏器的大灯偏光玻面、带检偏器的驾驶仓偏光板和行人偏光镜,起偏器和检偏器偏振方向全为与前进方向垂面夹角315°,两车相对,可大灯通明,照亮并看清前方景物,无论远光、近光均不眩目。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成本低。克服了以往同类防眩目灯多种弊端,能显著提高夜间行车和会车效率,方便行人,防止各类夜间车祸。
文档编号B60Q1/04GK87204801SQ87204801
公开日1988年3月23日 申请日期1987年3月11日
发明者李玉文 申请人:李玉文导出引文BiBTeX, EndNote, RefMan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