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油门与刹车的单踏板双控式控制技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69397阅读:28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汽车油门与刹车的单踏板双控式控制技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油门与刹车的单踏板双控式控制技术。
背景技术
汽车发展至今,用于调节发动机转速的油、气混合比调节装置俗称油门和用于在行驶中使汽车减速的制动装置俗称刹车是分别由各自的杠杆式脚踏机构通过踏板来控制的。通常油门和刹车是由一只脚来控制的,就是汽车在行中驶驾员的一只脚既要控制油门又要控制刹车,这种布置存在着极大的安全隐患在紧急情况下驾驶者慌乱之中有时会误将油门作为刹车来紧急制动,其后果是可想而知的,尤其是驾驶技术不高、操作不熟练者,慌乱之中发生这种误操作的概率就更高,全球每天因这种误操作发生的交通事故数以千计,因此有必要有一种既操作方便又安全可靠的只需用一套踏板装置来控制汽车油门与刹车的单踏板双控式控制技术,以减少因误操作而发生的交通事故,减少由此引起的人身伤亡事故和财产损失。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避免汽车驾驶员在紧急情况下产生慌乱后误将油门作为刹车来紧急制动的误操作,而且操作起来既方便又可靠的汽车油门与刹车的单踏板双控式控制技术,以减少因误操作而发生的交通事故,减少由此引起的人身伤亡事故和财产损失。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汽车油门与刹车的单踏板双控式控制技术,其装置选用钢材制造,主要由踏板、踏板支座、连杆、摇杆、油门拉杆、刹车拉杆、摇杆支座、踏板支座销轴、踏板与连杆销轴、连杆与摇杆销轴、摇杆中间销轴、摇杆支座销轴、开口式保险销组成。踏板通过踏板支座呈前高后低倾斜设置在驾驶室的底部。踏板的面板选择花纹钢板,花纹面向上,以增大与鞋底之间的摩擦力,花纹的形状可以是凸起的锯齿条状、三角条状、网状、棱形状、橄榄状,这里选择橄榄状。踏板与踏板支座的铰链设在偏离踏板中心向后的部位,这种设置可使脚的重心落在踏板支座销轴的轴线上,只要转动脚的腕关节踏板就会跟随转动。踏板的头部与连杆的一端通过销轴活动连接,连杆的另一端与摇杆一端通过销轴活动连接,摇杆支座和连杆连接,摇杆的另一端与固定在驾驶室前的车架上的摇杆支座通过销轴活动连接。摇杆的近中心处设拉杆销轴孔和安置拉杆的矩形孔,两孔相互垂直。摇杆的两个销轴孔和拉杆销轴孔的三轴线相互平行,三孔轴线的空间相对不重叠的平面上,摇杆的形状是根据三孔轴线的相对位置决定的三孔轴线处在同一平面,摇杆呈直线状;三孔轴线处在两个不重叠的平面上,摇杆就呈带有夹角折线状或呈弧形状,这里选择直线状。油门拉杆与刹车拉杆的一端都以长孔与摇杆的中间销轴连接,这种长孔使得操作油门时刹车处于松弛状态,操作刹车时油门的开启度就是设定的使发动机处于怠速状态的开启度,两者的操作互不干涉。油门拉杆的另一端与油门开关的相关部件连接,同样,刹车拉杆的另一端与刹车装置的相关部件连接。油门拉杆与刹车拉杆的形状是根据汽车的结构特点来设计的,可以是拉杆状,可以是压杆状,也可以是摇杆状,这里选择拉杆状。所有销轴的固定螺母都设防松开口式保险销。踏板的中间位置是由弹簧来实现复位的。
一种汽车油门与刹车的单踏板双控式控制技术,使踏板向前转动为刹车控制,向后转动为油门控制,即脚掌向下踩为刹车,脚跟逐渐向下踏为油门逐渐加大,实现了只需用一套踏板装置就能方便、可靠地进行汽车的油门控制与刹车控制。
由于采用上述方案,一种汽车油门与刹车的单踏板双控式控制技术能避免汽车驾驶员在紧急情况下产生慌乱后误将油门作为刹车来紧急制动的误操作,而且操作起来既方便又可靠,从而能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减少由此引起的人身伤亡事故和财产损失。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剖面图。
图2是图1的局部俯视图。
图3是图1的局部左视图。
图4是图1的A部放大图。
图5是图4的剖面放大图。
图中1.踏板;2.踏板支座;3.踏板支座销轴;4.踏板与连杆销轴;5.连杆;6.连杆与摇杆销轴;7.摇杆;8.刹车拉杆;9.摇杆中间销轴;10.油门拉杆;
11.摇杆支座销轴;12.摇杆支座;13.摇杆中间销轴开口式保险销;14.连杆与摇杆销轴开口式保险销;15.踏板与连杆销轴开口式保险销;16.踏板支座销轴开口式保险销;17.刹车拉杆空位区;18.油门拉杆空行程区;19.刹车拉杆空行程区;20.油门拉杆空位区;具体实施方式
参加参见图1~图5,本发明一种汽车油门与刹车的单踏板双控式控制技术,其装置为钢制品。在图1中,踏板支座2形状呈U形,底部固定在驾驶室的底面上。踏板1通过踏板支座销轴3与踏板支座2连接,踏板1的头部通过踏板与连杆销轴4与连杆5连接,踏板1呈前高后低倾斜设置。踏板1的面板选用花纹钢板,花纹面向上,以增大与鞋底之间的摩擦力。花纹的形状可以是凸起的锯齿条状、三角条状、网状、棱形状、橄榄状,这里选择橄榄状,如附图3所示。踏板1与踏板3的铰链处在踏板1的中间偏后的部位,这种设置可使脚的重心落在踏板支座销轴的轴线上,只要转动脚的腕关节,踏板1就会跟随转动。向前转动为刹车控制,向后转动为油门控制,即脚掌向下踩为刹车,脚跟逐渐向下踏为油门逐渐加大。踏板1与连杆5的铰链设在踏板(1)的前端。摇杆支座12形状呈U形,底部固定在驾驶室前的车架上。摇杆7的一端通过连接与摇杆销轴6与连杆5活动连接,另一端通过摇杆支座销轴11与摇杆支座12活动连接,摇杆支座12固定在驾驶室前的车架上。只要使踏板1转动,摇杆7通过连杆5的传递就会以摇杆支座销轴11的轴线为圆心摆动。摇杆7的近中心处设摇杆中间销轴孔和安置拉杆的矩形孔,两孔相互垂直。摇杆7的两个铰链销轴孔和摇杆中间销轴孔的三轴线相互平行,三孔轴线的空间相对位置是按汽车的结构特点来设置的,可设在同一平面上,也可设在两个不重叠的平面上。摇杆7的形状是根据三孔轴线的相对位置决定的三孔轴线处在同一平面,摇杆7呈直线状,三孔轴线处在两个不重叠的平面上,摇杆7就呈带有夹角折线状或呈弧形状。这里选择直线状。油门拉杆10与刹车拉杆8的一端都通过摇杆中间销轴9与摇杆7活动连接。油门拉杆10的另一端与油门开关的相关部件连接,同样,刹车拉杆8的另一端与刹车装置的相关部件连接。油门拉杆10与刹车拉杆8的形状是根据汽车的结构特点来设计的,可以是拉杆状,可以是压杆状,也可以是摇杆状,这里选择拉杆状。油门拉杆10和刹车拉杆8与分别以长孔与摇杆中间销轴9连接,如图4所示。当踏板1向后转动时,摇杆7就向上摆动,油门拉杆10通过摇杆中间销轴9向上拉动,此时汽车发动机处以加油状态,由于刹车拉杆8的长孔17设置在摇杆中间销轴9的上方,摇杆中间销轴9只是在长孔17中移动,因此踏板1在控制油门时刹车机构是不动作的,也就是踏板1控制油门时不会发生刹车现象。由于油门拉杆10与刹车拉杆8反向设置,即油门拉杆10的长孔20处在摇杆中间销轴9的下方,如图4所示,因此踏板1在控制刹车装置时油门机构同样是不动作的,两者的操作是互不干涉的,即操作油门时刹车处于松弛状态,操作刹车时油门的开启度就是设定的使发动机处于怠速状态的开启度。油门拉杆10和刹车拉杆8在与摇杆中间销轴9连接处分别留有一定的空隙18与19,其作用是使踏板1在切换油门控制和刹车控制的交界处留有一过渡空行程转角,脚搁在踏板1上就能很方便地将油门控制在怠速状态,刹车控制在松弛状态。踏板的中间位置是由弹簧来实现复位的。通常,汽车驾驶员进行刹车时总是用脚掌向下踩的,根据以上的结构原理和操作特点,一种汽车油门与刹车的单踏板双控式控制技术,能避免汽车驾驶员在紧急情况下产生慌乱后误将油门作为刹车来紧急制动的误操作,而且操作起来即方便又可靠,从而能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减少由此引起的人身伤亡事故和财产损失。
权利要求
1.一种汽车油门与刹车的单踏板双控式控制技术,其装置为钢制品,主要由踏板、踏板支座、连杆、摇杆、油门拉杆、刹车拉杆、摇杆支座、踏板支座销轴、踏板与连杆销轴、连杆与摇杆销轴、摇杆中间销轴、摇杆支座销轴、开口保险销组成,其特征是踏板呈前高后底倾斜设置,与固定在驾驶室底部的踏板支座通过销轴活动连接,与踏板支座连接的铰链设在偏离踏板中心向后的部位,踏板的头部与连杆的一端通过销轴活动连接,连杆的另一端与摇杆的一端通过销轴活动连接,摇杆的另一端与固定在车架上的摇杆支座通过销轴活动连接,摇杆的近中心处设一与油门拉杆和刹车拉杆一起连接的摇杆中间销轴,油门拉杆与刹车拉杆通过摇杆中间销轴与摇杆活动连接,踏板向后转为油门控制,踏板向前为刹车控制。
2.权利要求书1所说的一种汽车油门与刹车的单踏板双控式控制技术,其特征是油门拉杆和刹车拉杆与摇杆中间销轴的连接处分别设切换油门控制和刹车控制的过渡空行程空隙。
3.利要求书1所说的一种汽车油门与刹车的单踏板双控式控制技术,其特征是油门拉杆和刹车拉杆都设有使油门控制和刹车控制互不干涉的长孔。
4.权利要求书1所说的一种汽车油门与刹车的单踏板双控式控制技术,其特征是摇杆的形状可以是呈直线状,可以是带有夹角折线状,也可以是弧形状。
5.权利要求书1所说的一种汽车油门与刹车的单踏板双控式控制技术,其特征是油门拉杆与刹车拉杆的形状可以是拉杆状,可以是压杆状,也可以是摇杆状。
全文摘要
一种汽车油门与刹车的单踏板双控式控制技术,可实现一套踏板装置就能安全、可靠地控制汽车的油门与刹车,且在控制油门或控制刹时两者互不干扰,这种技术能避免在紧急情况下驾驶者慌乱之中误将油门作为刹车来紧急制动的误操作,而且操作起来既方便又可靠,从而能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减少由此引起的人身伤亡事故和财产损失。一种汽车油门与刹车的单踏板双控式控制技术,其装置为钢制品,主要由踏板、踏板支座、连杆、摇杆、油门拉杆、刹车拉杆、摇杆支座、踏板支座销轴、踏板与连杆销轴、连杆与摇杆销轴、摇杆中间销轴、摇杆支座销轴和开口式保险销组成。
文档编号B60K26/02GK1927633SQ20051002942
公开日2007年3月14日 申请日期2005年9月6日 优先权日2005年9月6日
发明者顾国铭 申请人:顾国铭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