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囊及其制造方法、气囊装置和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25951阅读:15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气囊及其制造方法、气囊装置和车辆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车辆碰撞等时膨胀而阻挡乘员的气囊和气囊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具有分别在乘员前方的左侧和右侧膨胀的左半侧气袋和右半侧气袋的气囊和气囊装置。而且,本发明还涉及该气囊的制造方法以及包括该气囊装置的车辆。
背景技术
作为用于在车辆碰撞等时阻挡乘员的气囊,在特开2004-314938号公报中公开了以下一种气囊具有分别在乘员前方的左侧和右侧膨胀的左半侧气袋和右半侧气袋,这些气袋通过共用的充气机进行膨胀。
在该公报的图19中表示了利用连接带(在该公报中称作连接皮带)将左半侧气袋和右半侧气袋的相对面彼此连接的气囊的横截面。
该公报的连接带包括基端侧缝合到左半侧气袋上的左侧皮带半体和基端侧缝合到右半侧气袋上的右侧皮带半体。所述皮带半体彼此叠合,通过将该皮带半体的前端侧彼此缝合而使皮带半体彼此相连。
该连接带将左半侧气袋和右半侧气袋的前后方向上的中间部分彼此连接。通过预先设置所述连接带,在气囊膨胀过程中,由于左半侧气袋和右半侧气袋彼此相互拉伸,因而左右大致均匀地进行膨胀(该公报的第138段)。
专利文献1特开2004-314933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气囊、该气囊的制造方法、包括该气囊的气囊装置以及车辆,能够容易地将从左半侧气袋和右半侧气袋的相对面彼此之间延伸的连接带彼此接合,且制造简单。
技术方案1的气囊,其前端侧借助于设置在基端侧的充气机所喷出的气体向分离该基端侧的方向膨胀,具有在乘员前方左侧进行膨胀的左半侧气袋和在乘员前方右侧进行膨胀的右半侧气袋,连接带分别从该左半侧气袋和右半侧气袋的相对面延伸,与该左半侧气袋相连的左侧连接带以及与该右半侧气袋相连的右侧连接带接合,其特征在于在各个连接带的延伸方向的前端侧设置了用于插入夹具的插入部,所述夹具用于在进行将该连接带彼此缝合的作业时向该连接带施加张力。
技术方案2的气囊,在技术方案1中,其特征在于各个连接带是将具有1对相对边的连接带用片在该相对边彼此之间的中间折叠而由两片构成的叠合体;分别将该叠合体的该相对边一侧接合在左半侧气袋或右半侧气袋上;将沿着折叠部分的该两片彼此之间作为所述插入部。
技术方案3的气囊,在技术方案1或2中,其特征在于在该左半侧气袋和右半侧气袋内设置了用于在气袋膨胀时限制宽度的系绳,该系绳将各个气袋内的所述相对面和与所述相对面相反一侧的面接合。
技术方案4的气囊的制造方法,用于制造技术方案1~3中任一项所述的气囊,其特征在于在将该左侧连接带和右侧连接带接合时,分别将夹具插入到各个连接带的所述插入部内,并通过该夹具向该连接带施加张力;在此状态下,将叠合后的连接带彼此接合。
技术方案5的气囊的制造方法,在技术方案4中,其特征在于该夹具是棒状体。
技术方案6的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技术方案1~3中任一项所述的气囊以及用于使该气囊膨胀的充气机。
技术方案7的车辆,装载有技术方案6所述的气囊装置而成。
发明效果在本发明的气囊中,分别在安装于左半侧气袋上的左侧连接带和安装于右半侧气袋上的右侧连接带上设置了插入部。可以使夹具通过该插入部,向各个连接带施加张力,从而使连接带形成张紧状态。由此,能够容易地将连接带彼此接合(例如缝合)。
作为连接带,最好是将具有1对相对边的1个连接带用片在中间折叠而形成由两片组成的叠合体。如果将该叠合体的该相对边一侧接合在左半侧气袋或右半侧气袋上,则两片之间成为夹具插入部。
在本发明中,当在左半侧气袋和右半侧气袋内设置了将各个气袋内的上述相对面和与其相反一侧的面接合并在气袋膨胀时限制宽度用的系绳时,对各个气袋的与上述相对面相反一侧的面进行拉伸,通过系绳对连接带施加与夹具分离方向上的力,从而能够容易地将张力施加在连接带上。
作为夹具,为了能够容易地插入到该插入部内并且将张力充分地施加在连接带上,最好选择棒状体。


图1是符合实施例的气囊的立体图;图2是图1的气囊的水平剖视图;图3是图1的气囊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图1的气囊的分解立体图;图5是图2的连接带部分的放大视图;图6是表示左右连接带彼此之间的结合关系的立体图;图7是将左右连接带彼此缝合时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文将参照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说明。
图1是符合本发明实施例的气囊的膨胀状态的立体图,图2是该气囊的水平剖视图,图3和图4是该气囊的分解立体图,图5是图2的V型部分的放大视图,图6是显示左右连接带彼此之间的结合关系的立体图,图7是将左右连接带彼此缝合时的立体图。
该气囊10包括在乘员前方的右侧膨胀的右半侧气袋12、在乘员前方的左侧膨胀的左半侧气袋14以及将该右半侧气袋12与左半侧气袋14的基端侧连通的基端室16。
当在气囊10处于膨胀状态时,在右半侧气袋12的前端部与左半侧气袋14的前端部之间不存在连接片等架设部件,在右半侧气袋12的前端部与左半侧气袋14的前端部之间所形成的空间部分13向乘员(即,向图1、图2中的右方)敞开。
当气囊10处于膨胀结束的状态时,右半侧气袋12的最前端与左半侧气袋14的最前端之间的间隔优选为150~450毫米,尤其优选为170~430毫米。
而且,从该最前端至空间部分13最深处的水平方向距离优选为280~480毫米,尤其优选为310~450毫米。在该最前端和最深处的中部,各个气袋12、14通过右侧连接带60R和左侧连接带60L彼此相连。
在右半侧气袋12和左半侧气袋14的外侧面上设置通气孔18。在右半侧气袋12和左半侧气袋14内架设沿左右方向延伸的用于限制宽度的系绳70R、70L。在下文对系绳70R、70L的结构进行说明。
下文将对气囊10的片结构等进行说明。而且,在以下说明中,所说的各个片的前(前端)侧是指气囊10在膨胀方向上的前端侧,后侧是指该膨胀方向基端侧。
该气囊10由内侧片20、右外侧片30、左外侧片40和基端侧片50共4个片构成。连接带60R、60L连接到该内侧片20上。下文对连接带的连接方法进行详细说明。
内侧片20是大致呈葫芦形的细长片,通过在中央折叠成两片而形成右侧部20R和左侧部20L。该内侧片20的右侧部20R构成右半侧气袋12的内侧面,左侧部20L构成左半侧气袋14的内侧面。内侧片20由右侧部20R的下边28、前端边21、上边22、构成气囊凹部之间的最深处的折叠部附近的上边23、左侧部20L的上边24、前端边25、下边26以及该折叠部附近的下边27构成全周的边部。
右外侧片30和左外侧片40,分别由前端边31、41、上边32、42、直线状的后边33、43以及下边34、44(但是图中并未表示44)构成全周的边部。
基端侧片50包括右侧面50A、底面50B、左侧面50C、构成上表面右侧部的右折片50D、构成上表面左侧部的左折片50E。该基端侧片50,其侧面50A、50C大致被折叠成三角形,并且朝向气囊前端侧的面敞开。
该基端侧片50,由大致呈长方形的折片50D、50E彼此之间的相对边51、52、折片50D、50E的前侧边(折片前侧边)53、54、折片50D、50E的后侧边55、56、与该后侧边55、56相对的后边57、侧面50A、50C的前侧边(侧面前侧边)58、59、连接该侧面前侧边58、59的底部前侧边50f构成整个周缘。
在该实施例中,各个宽度限制用系绳70R、70L由1对系绳半体71、72构成。如图2以及图5~图7所示,其中一个系绳半体71,其一端侧缝在内侧片20(左侧部20R或右侧部20L)的内表面上。另1个系绳半体72,其一端侧缝在各个外侧片30、40的内表面上。标号73表示补强布,该补强布处于各个外侧片30、40的两侧,并设置在与该系绳半体72的所述一端侧相反的一侧,与各个外侧片30、40缝合在一起。
在制造该气囊10时,首先,在使基端侧片50平坦扩展的状态下,分别将右外侧片30的后边33和左外侧片40的后边43缝合在侧面前侧边58、59上。然后,将基端侧片50的折片50D、50E的相对边51、52彼此缝合。于是,片30、40、50变成图4所示的状态。另外,图4中的S表示缝合的接缝。
接着,如图4所示,右外侧片30与内侧片20的右侧部20R彼此相对,将前端边21与31彼此缝合,上边22与32彼此缝合,下边28与34彼此缝合,并且左外侧片40与内侧片20的左侧部20L彼此相对,将前端边25与41彼此缝合、上边24与42彼此缝合,下边26与44彼此缝合。而且,将基端侧片50的折片前侧边53、54与内侧片20的折叠部附近的上边23附近缝合,将基端侧片50的底部前侧边50f与折叠部附近的下边27附近缝合。
然后,将安装在右侧部20R上的系绳半体71和安装在右外侧片30上的系绳半体72的另一端侧彼此缝合,并且将安装在左侧部20L上的系绳半体71和安装在左外侧片40上的系绳半体72的另一端侧彼此缝合。
由于将上述系绳半体71、72的另一端侧彼此缝合,所以右侧部20R与右外侧片30通过系绳70R相连,并且左侧部20L与左外侧片40通过系绳70L相连。
通过进行上述缝合,使气囊10(图1)成为里外颠倒的状态、即缝合余量露出气囊的外侧的状态。如图4所示,基端侧片50的折片侧边55、56和后边57尚未被缝合,在该状态下,形成敞开口M。
通过该敞开口M使气囊例外颠倒。然后,将该敞开口M缝合,并且将连接带60R、60L彼此缝合,从而形成图1中的气囊10。
下文对连接带60R、60L的结构以及其彼此之间的缝合方法进行详细说明。
各个连接带60R、60L,从中间将具有一对端边61的布片折叠,形成由相互叠合的两片构成的叠合体。使上述端边61侧叠合在内侧片20的右侧部20R或左侧部20L上。将上述宽度限制用系绳70R、70L的系绳半体71的一端侧重叠在该叠合部分的气袋12、14内侧。由于该系绳半体71和连接带60R或60L设置在内侧片20的里外两侧,所以系绳半体71作为将连接带60R或60L与内侧片20缝合的补强布发挥作用。连接带60R或60L作为将内侧片20与系绳半体71缝合的补强布发挥作用。
沿着将连接带60R、60L折成两片的折叠线附近,在两片连接带60R之间形成插入部62,在两片连接带60L之间形成插入部62。
如图7所示,分别将棒状的夹具63插入到各个插入部62内。在使连接带60R、60L叠合的状态下,以规定固定间隔下平行地固定夹具63,沿彼此分离方向对宽度限制用系绳70L、70R进行拉伸。由此,对各个连接带60R、60L施加张力,使其处于张紧地延展状态。因而,能够容易地将连接带60R、60L彼此缝合。
而且,由于各个夹具63被固定,所以可以唯一地确定各个连接带60R、60L彼此之间的位置关系。因而,从内侧片20的右侧部20R至左侧部20L的距离准确达到设计值地将连接带60R、60L彼此缝合。
在此状态下,如图7所示,当沿彼此分离的方向对宽度限制用系绳70L、70R进行拉伸时,连接带60R和宽度限制用系绳70R处于一条直线上,连接带60L和宽度限制用系绳70L处于一条直线上。因而,施加在宽度限制用系绳70L、70R上的张力以原有状态传递到连接带60R、60L上,能够牢固地向连接带60R、60L施加张力。在将连接带60R、60L缝合后,将夹具63从插入部62拔出。
另外,在沿彼此分离的方向对宽度限制用系绳70L、70R进行拉伸时,抓住外侧片30、40的各个补强布73进行拉伸即可。
而且,如图2所示,在基端侧片50的底面部50B上设置空气导入用开口80。以包围开口80的方式叠合框形的补强布82,并进行缝合。该开口80呈方形,在4个角部附近分别设置螺栓插桶孔83。
气囊10安装在用于在车辆发生碰撞时承受汽车副驾驶座乘员的副驾驶座用气囊装置上。
虽然省略了图示,但是将气囊10折叠后收容在壳体(外壳)内,将安装板叠合在开口80的边缘部上,将设置在该安装板上的螺栓插入螺栓孔83内。通过用螺母将该螺栓固定在壳体上,而将气囊10连接在壳体上。在该壳体上安装覆盖该气囊10的折叠体的盖,从而构成气囊装置。而且,在气囊10膨胀时,所述盖由于受到气囊10的推压力而开裂。
该气囊装置设置在气囊装置设置用开口内,其中该气囊装置设置用开口内设置在汽车副驾驶座前方的仪表板上表面上。
在该气囊装置中,在车辆发生碰撞时,充气机(省略图示)喷出气体。来自该充气机的气体通过开口80被导入到气囊10的基端室16内,首先使基端室16膨胀,然后流入右半侧气袋12和左半侧气袋14内而使其膨胀。
在该气囊10中,先膨胀的基端室16与仪表板接触,姿势保持稳定。因而,右半侧气袋12和左半侧气袋14不仅在膨胀结束时,在膨胀过程中姿势也能保持稳定。
由于气体从膨胀的基端室16大致均等地供应到右半侧气袋12和左半侧气袋14内,所以该右半侧气袋12和左半侧气袋14双方从膨胀初期阶段一直顺利且左右大致均等地进行膨胀。
在气囊10膨胀结束的状态下,在右半侧气袋12的前端部与左半侧气袋14的前端部彼此之间形成凹部状的空间部13。该空间部13朝向乘员敞开。而且,膨胀后的右半侧气囊12挡住乘员的右胸,膨胀后的左半侧气囊14挡住乘员的左胸,胸骨附近与空间部13对峙。因而,胸骨附近在承受气囊时所受到的反作用力变小。
在本发明中,右半侧气袋和左半侧气袋可以是对称形状的,但是也可以是非对称形状的。而且,左半侧气袋和右半侧气袋的体积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等。
在该气囊10中,由于在右半侧气袋12和左半侧气袋14膨胀时,各自在左右方向上的宽度分别被宽度限制用系绳70R、70L限制,因而该右半侧气袋12和左半侧气袋14的内容积比较小。因此,即使采用小容量的充气机,右半侧气袋12和左半侧气袋14也能够尽早充分地膨胀。
在该气囊10中,当右半侧气袋12和左半侧气袋14膨胀时,由于半侧气袋12和左半侧气袋14通过连接体60L、60R相连,所以即使其中任一气袋12或14先膨胀,另一个气袋后膨胀,先膨胀的1个气袋也会拉伸迟些膨胀的另一个气,以促进其膨胀。而且,由于上述右半侧气袋12和左半侧气袋14在其膨胀方向的中部彼此连接,所以先开始膨胀的1个气袋开始膨胀以后,在比较初期的膨胀阶段,开始向膨胀方向拉伸迟些膨胀的另一个气袋。因而,该右半侧气袋12和左半侧气袋14双方从膨胀初期阶段一直顺利且左右大致均等地进行膨胀。
在该气囊10中,在右半侧气袋12和左半侧气袋14之间的凹部(空间部13)的最深处中,可以通过系绳连接图3中的上边23和下边27的中间附近与基端侧片50的敞开口M附近。如果这样进行连接,则可以使膨胀后的右半侧气袋12和左半侧气袋14之间的凹部变深。
在上述实施例中,虽然采用了将布片折叠而形成插入部62的连接带60L、60R,但是也可以采用通过缝制而形成插入部的连接带。
权利要求
1.一种气囊,其前端侧借助于设置在基端侧的充气机所喷出的气体向分离该基端侧的方向膨胀,具有在乘员前方左侧进行膨胀的左半侧气袋和在乘员前方右侧进行膨胀的右半侧气袋,连接带分别从该左半侧气袋和右半侧气袋的相对面延伸,与该左半侧气袋相连的左侧连接带以及与该右半侧气袋相连的右侧连接带接合,其特征在于在各个连接带的延伸方向的前端侧设置了用于插入夹具的插入部,所述夹具用于在进行将该连接带彼此缝合的作业时向该连接带施加张力。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囊,其特征在于各个连接带是将具有1对相对边的连接带用片在该相对边彼此之间的中间折叠而由两片构成的叠合体;分别将该叠合体的该相对边一侧接合在左半侧气袋或右半侧气袋上;将沿着折叠部分的该两片彼此之间作为所述插入部。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气囊,其特征在于在该左半侧气袋和右半侧气袋内设置了用于在气袋膨胀时限制宽度的系绳,该系绳将各个气袋内的所述相对面和与所述相对面相反一侧的面接合。
4.一种用于制造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气囊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将该左侧连接带和右侧连接带接合时,分别将夹具插入到各个连接带的所述插入部内,并通过该夹具向该连接带施加张力;在此状态下,将叠合后的连接带彼此接合。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夹具是棒状体。
6.一种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气囊以及用于使该气囊膨胀的充气机。
7.一种装载有权利要求6所述的气囊装置的车辆。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容易地将从左半侧气袋和右半侧气袋的相对面彼此之间延伸的连接带彼此接合且制造简单的气囊。气囊(10)由内侧片(20)、右外侧片(30)、左外侧片(40)和基端侧片(50)总共4个片构成。连接带(60R、60L)连接到该内侧片(20)上。各个连接带(60R、60L)是将布片在中间折叠而形成插入部(62)的连接带。分别将棒状的夹具(63)插入到各个插入部(62)内。在将连接带(60R、60L)叠合的状态下,固定夹具(63),沿宽度限制用系绳(70L、70R)彼此分离的方向进行拉伸。由此将张力施加在各个连接带(60R、60L)上,使其变成张紧地平坦延展的状态。
文档编号B60R21/231GK1880130SQ200610071758
公开日2006年12月20日 申请日期2006年3月23日 优先权日2005年6月14日
发明者长谷部雅广, 成本行敏 申请人:高田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