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用车双视角扫盲后视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23564阅读:30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乘用车双视角扫盲后视镜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用后视镜。
技术背景现有技术中的乘用车后视镜,主要包括有一主镜,该主镜为平面镜,一 般设置在车体前部两侧,驾驶员可以从主镜中看到车后的车况和路况,但是,由于镜面反射的局限,使得在车身侧面向后2—15m的距离内的路况是看不 到的,即驾驶员在后视镜中看不到在其车侧面车道上2—15m距离内是否有 车,这一区域为后视镜盲区,此时,驾驶员若转弯或变道就容易出现碰撞事 故。理论上讲,只要将主镜做得足够大,就可以去除盲区,但是车体侧面的 后视镜的尺寸是有相应的规范限制的,为解决该问题,现有技术中有采用在 主镜上附加凸面镜的技术方案,但是凸面镜虽然可以获得更大的反射面积, 但是其反射的图像是失真和变形的,驾驶员容易对距离产生误判,同样也是 比较危险的。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乘用车双视角扫盲后视镜,使其可以减小 盲区,提高行车安全性。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乘用车双视角扫盲后视镜,包括平面 主镜,在平面主镜上靠近车体一侧上部设有与主镜连为一体的平面副镜,副 镜从主镜中部到车体一侧逐渐向主镜外延伸,主镜和副镜之间的平面夹角为 3—200 。他部分反射,本实用新型将用于观察车门和车窗的主镜区域设计成副镜,并 使副镜与主镜之间设有3—20°的夹角,这样,从副镜中可以看到车体侧面向后的2—15m范围内相邻车道上的车况,可以使汽车在转弯和变道时更加 安全。本实用新型特别适用于轿车、商务车等乘用车。为使副镜获得较大的反射面积,同时又不影响主镜中的图像观察,所述 副镜占据整个主镜和副镜正投影面积的1/3 — 1/5为宜。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左视图。 图3为图1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为乘用车双视角扫盲后视镜,包括镜面为平面的主镜l,在主镜l 上靠近车体一侧上部设有与主镜1连为一体的副镜2,副镜的镜面也为平面, 副镜2从主镜1中部到车体一侧逐渐向主镜外延伸,主镜和副镜之间的平面 夹角e为3—20。;副镜2可占据整个主镜和副镜正投影面积的1/3 — 1/5为 宜。对于车体左侧的后视镜而言,副镜设置在主镜的右侧,对于车体右侧的 后视镜而言,副镜设置在主镜的左侧,图l一3中所示的为右侧后视镜,副镜 2占据整个主镜和副镜正投影面积的1/4,主镜和副镜可以形成两个视角,可 减小后视盲区,提高行车安全。
权利要求1. 乘用车双视角扫盲后视镜,包括平面主镜,其特征在于在平面主镜上靠近车体一侧上部设有与主镜连为一体的平面副镜,副镜从主镜中部到车体一侧逐渐向主镜外延伸,主镜和副镜之间的平面夹角为3-20°。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乘用车双视角扫盲后视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副镜占据整个主镜和副镜正投影面积的1/3 —1/5 。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车用后视镜领域内的乘用车双视角扫盲后视镜,包括平面主镜,在平面主镜上靠近车体一侧上部设有与主镜连为一体的平面副镜,副镜从主镜中部到车体一侧逐渐向主镜外延伸,主镜和副镜之间的平面夹角为3-20°。本实用新型将用于观察车门和车窗的主镜区域设计成副镜,从副镜中可以看到车体侧面向后的2-15m范围内相邻车道上的车况,本实用新型提供主镜和副镜双视角供驾驶员观察,可扫除后视盲区,使汽车在转弯和变道时更加安全。
文档编号B60R1/08GK201086677SQ20072004104
公开日2008年7月16日 申请日期2007年7月25日 优先权日2007年7月25日
发明者张春生 申请人:张春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