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灯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90218阅读:11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前灯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前灯装置(headlight),特别是涉及能够以设置在向车身 侧的支撑部以外的位置的虚拟摆动中心为中心使灯体摆动从而进行光轴 调整的前灯装置。
背景技术
至今为止,作为车辆用前灯装置的光轴调整机构,己知有使整个灯 体以规定的摆动轴为中心摆动的方式,和在灯体内部设置可动式的反射 器,仅移动该反射器的方式。其中,使整个灯体摆动的前一种方式,能 够以比较简单的结构实现,被广泛应用于鞍乘型车辆等。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如下所述的车辆用灯单元在灯体的车宽 方向两侧面的大致中央设置有支撑轴,通过以该支撑轴为摆动中心使整 个灯体摆动,以此进行上下方向的光轴调整。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280576号公报但是,在专利文献l的结构中,由于越是远离支撑轴的位置,灯体 在光轴调整时的上下移动越大,所以例如当其它部件接近于在车身前方 的端部配设的透镜部周围进行配置时,考虑到上下移动的幅度而不得不 预先设置额外的间隙,因此,往往会产生设计、构造上的限制。发明内容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课题,提供一种能够以设置在 向车身侧的支撑部以外的位置的虚拟摆动中心为中心使灯体摆动从而进 行光轴调整的前灯装置。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前灯装置的第一特征在于,该前灯装 置可摆动地支撑在车身侧的支撑部件上,并通过该摆动来进行上下方向的光轴调整,其中,在所述前灯装置的左右后部和支撑部件分别设置有 相互分开的至少上下两处的前灯支撑部,该前灯支撑部由在所述前灯装 置或支撑部件的一方设置的长孔和在所述前灯装置或支撑部件的另一方 设置的与所述长孔卡合的导向轴构成,所述长孔形成为沿着以虚拟摆动 中心为中心的同心圆的圆弧的形状,所述前灯装置的摆动是通过所述导 向轴沿着所述长孔滑动而以所述虚拟摆动中心为中心进行的。此外,第二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件与车身罩形成为一体,所述上 下两处中的上侧前灯支撑部,由形成于所述前灯装置的长孔和形成于所 述支撑部件的导向轴构成。此外,第三特征在于,所述长孔的一部分敞开,所述导向轴能够从 该敞开部插入。此外,第四特征在于,所述上下两处中的下侧前灯支撑部由螺合于 所述前灯装置的安装螺钉形成的导向轴和形成于所述支撑部件上的长孔 构成,通过拧紧所述安装螺钉而将前灯装置相对于所述支撑部件固定在 预定位置。而且,第五特征在于,所述前灯装置配置为其前部从车身的外装部 件的幵口部朝向外侧,所述虚拟摆动中心设置在所述开口部的附近。根据第一方面的发明,在前灯装置的左右后部和支撑部件分别设置 有相互分开的至少上下两处的前灯支撑部,该前灯支撑部由在前灯装置 或支撑部件的一方设置的长孔和在前灯装置或支撑部件的另一方设置的 与长孔卡合的导向轴构成,长孔形成为沿着以虚拟摆动中心为中心的同 心圆的圆弧的形状,前灯装置的摆动是通过导向轴沿着长孔滑动而以虚 拟摆动中心为中心进行的,因此能够任意设定使前灯装置摆动的虚拟摆 动中心,可以在前灯支撑部以外的位置上设置虚拟摆动中心。由此,例 如即使在前灯装置的后侧设置前灯支撑部的情况下,通过将虚拟摆动中 心设置在前灯装置的前侧,也能够减小前灯装置前侧伴随着摆动动作的 移动量。根据第二方面的发明,支撑部件与车身罩形成为一体,上下两处中 的上侧前灯支撑部,由形成于前灯装置的长孔和形成于支撑部件的导向轴构成,因此通过将车身罩用作前灯装置的支撑部件,能够减少部件个 数,并且能够通过长孔和导向轴这样的简单的结构得到前灯装置的支撑 构造。根据第三方面的发明,长孔的一部分敞开,导向轴能够从该敞开部 插入,因此导向轴的插入变得容易,能够减少前灯装置的组装工时。根据第四方面的发明,上下两处中的下侧前灯支撑部由螺合于所述 前灯装置的安装螺钉形成的导向轴和形成于所述支撑部件上的长孔构 成,通过拧紧安装螺钉而将前灯装置相对于支撑部件固定在预定位置, 因此能够使固定前灯装置的摆动位置的安装螺钉兼有导向轴的功能,从 而能够减少部件个数,能够以更简单的结构得到前灯支撑构造。根据第五方面的发明,前灯装置配置为其前部从车身的外装部件的 开口部面朝向外侧,虚拟摆动中心设置在开口部的附近,因此能够减少 开口部附近的前灯装置在光轴调整时的移动量。由此,前灯装置与外装 部件的开口部附近变得难以干涉,能够提高设计自由度,并且能够减小 前灯装置与外装部件之间的间隙从而提高外观的高级感。


图1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涉及的鞍乘型车辆的侧视图。 图2为表示外装部件与前灯装置的配置关系的立体图。图3为表示前灯装置与散热器罩的卡合关系的立体图。 图4为详细表示前灯装置与散热器罩的卡合关系的说明图。 图5为表示前灯装置的摆动动作的局部放大剖面图。 符号说明10:鞍乘型车辆、160:顶罩、162:延出部、170:前护板、173: 挡泥板部、180:散热器罩(车身罩)、181:支撑部件、183:长孔、184: 导向轴、200:前灯装置、201:透镜部、204:长孔状槽(长孔)、300: 螺栓(安装螺钉)、C:虚拟摆动中心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最佳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图1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涉及的鞍乘型车辆的侧视图。鞍乘型车辆IO为不平地 面行驶用四轮车,在其车架11的大致中央安装有由发动机12和与其一 体设置的变速器13构成的动力单元14。在动力单元14的上方配置有燃 料箱16,在燃料箱16的下方且在散热器17和动力单元14之间的空间配 置有燃料泵18和油箱21,该燃料泵18将燃料箱16内的燃料供给到发动 机12,油箱21储存有供在动力单元14内使用的润滑油。此外,在动力 单元14的后方配置有通过传动链23传递动力的减速装置24,在减速装 置24上附设有用于制动左右后轮26、 27的盘形制动装置28。与燃料箱16和燃料泵18连结的燃料软管由如下部分构成从燃料 箱16通向燃料泵18的燃料供给管115、从燃料泵18通向安装于节气门 体74的喷射器(未图示)的燃料供给管116、从燃料泵18通向燃料箱 16的回流管117。车架ll包括支撑动力单元14的左右一对下部主架31;安装于这 些下部主架31的前端和后部的左右一对上部主架33;从这些的上部主架 33的前部向下部主架31的中间部倾斜延仲的左右一对倾斜架36;分别 与这些的倾斜架36和上部主架33相互连结的上部增强架41;分别与倾 斜架36和下部主架31相互连结的下部增强架43;分别安装于上部主架 33的后上部和下部主架31的后端的后上部架46;分别与这些后上部架 46的后端和下部主架31的后下部相互连结的后下部架51;以及分别安 装于下部主架31后部和后上部架46后端的后部侧架53。发动机12在向上方突出的气缸部65上具备气缸盖66,在该气缸盖 66上安装有吸气装置67和排气装置68。具有曲轴71的发动机12,利用 发动机架155安装于车架11。吸气装置67由安装于气缸盖66后部的节 气门体74、和经由连接管76与该节气门体74连接的空气滤清器77构成。 此外,排气装置68由一端安装于气缸盖66的排气管81、和与该排气管 81的另一端连接的消音器82构成。在向变速器13的侧部突出的输出轴85上安装有主动链轮86,在该 主动链轮86和安装于减速装置24的从动链轮87之间巻挂有环状的传动链23。前轮95、 96与旋转自由地安装于车架11上的转向轴97连结,通 过安装于转向轴97上端的操纵手柄101能够对前轮95、 96进行转向操 纵。在燃料箱16的后方配设有供乘客落座的座椅107。在车架11的前方下部设置有用于安装前轮用悬架臂(未图示)的前 悬架臂托架102 105。此外,在车架11的后方下部设置有用于安装后轮 26、 27用的悬架臂(未图示)的后悬架臂托架111 113,所述后轮26、 27安装在车轴341上。在转向轴97前侧的车宽方向中央安装有作为前照灯的前灯装置 200。该前灯装置200被支撑在散热器罩180上,该散热器罩180作为固 定于车身侧的车身罩。此外,在前灯装置200的上方配设有作为外装部 件的顶罩160,在散热器罩180的车宽方向外侧安装有从上方覆盖前轮 95、 96的作为挡泥板的前护板170。图2为表示顶罩160、前灯装置200、散热器罩180、前护板170的 配置关系的立体图。在以树脂等薄板形成的顶罩160上形成有与前灯装 置200的上部形状一致且向车身前方延伸的延出部162和车宽方向左右 的伸展部161。前灯装置200由内置有灯泡和反射器的壳体202和透镜 201构成。对于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前灯装置200,为通过具有多个反射面 的反射器来配光的多反射器式,并且具有与上下、左右方向相比前后较 长的灯体形状。配设于散热器17 (参照图1)的车身前方的散热器罩180构成为, 在本体部182的上端立设有从车宽方向左右支撑前灯装置200的支撑部 件181,该本体部182具有将行驶风导向散热器17的多个通风口。此外, 在具有从上方覆盖前轮95、 96的挡泥板部173的前护板170上,形成有 车宽方向中央的卡合孔171和用于与顶罩160卡合的卡合凹部172。按照如下那样进行上述四个部件的组装。首先,将散热器罩180的 本体部182卡合于前护板170的卡合孔171,接着,将前灯装置200插入 在散热器罩180的车宽方向左右的支撑部件181之间进行固定。然后, 将顶罩160配设在前灯装置200的上部,并且将顶罩160的伸展部161 卡合于前护板170的卡合凹部172进行固定。由此,构成鞍乘型车辆IO的正面部,前灯装置200的透镜部201从形成于正面部的大致中央的开 口部面朝向外侧。图3为表示前灯装置200和散热器罩180的卡合关系的立体图。与 所述相同的符号表示相同或等同的部分。在散热器罩180上形成有在支 撑部件181的上侧向车宽方向内侧突出的导向轴184,并且在下侧形成有 贯通了的长孔183。该导向轴184和长孔183分别形成为左右对称。另一 方面,在前灯装置200的壳体202的后方侧部分上,长孔状槽204形成 在上侧基部203上,并且在下侧基部205上形成有供作为安装螺钉的螺 栓300插通的螺栓孔206。该长孔状槽204和螺栓孔206也分别形成为左 右对称。散热器罩180与前灯装置200的结合是通过如下方式进行的,首先, 使散热器罩180的导向轴184与前灯装置200的长孔状槽204卡合,接 着,使前灯装置200的螺栓孔206对准散热器罩180的长孔183的位置, 从车宽方向外侧插入螺栓300。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前灯装置200的下侧 基部205的内部配设了具有阴螺纹的保持部件(未图示),通过使螺栓300 螺合到该保持部件中并拧紧,从而将前灯装置200相对于散热器罩180 固定在预定位置。在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前灯装置200中,通过利用长孔状槽204和导 向轴184形成的上侧支撑部和利用长孔183和螺栓300形成的下侧支撑 部来进行利用散热器罩180的前灯装置200的支撑。换言之,散热器罩 180和前灯装置200被由长孔和与该长孔卡合的导向轴构成的上下两处的 支撑部支撑。而且,当拧松螺栓300时,在导向轴在长孔内可滑动的范 围内可使前灯装置200移动,通过伴随于此的整个灯体的摆动能够进行 上下方向的光轴调整。另外,不用卸下其它部件,就能以螺丝刀等从所 述前护板170的挡泥板部173的背面侧拧松安装螺栓300。在本实施方式中,因为前灯装置200的长孔状槽204的上部敞开, 所以能够使散热器罩180的导向轴184从长孔状槽204的上部顺利地卡 合于长孔状槽204。此外,即使在长孔状槽204不设置敞开部的情况下, 也可以构成为通过使支撑部件181暂时向车宽方向外侧弹性变形从而能够将导向轴184卡合于长孔状槽204。另夕卜,也可以将导向轴184设为与 散热器罩180分体式。图4为详细表示前灯装置200和散热器罩180的卡合关系的说明图。 此外,图5为表示前灯装置200的摆动动作的局部放大剖面图。本发明 涉及的前灯装置具有通过将如所述那样的前灯支撑部的长孔设为沿着以 虚拟摆动中心C为中心的同心圆的圆弧延伸的形状,从而能够以虚拟摆 动中心C为中心进行摆动动作的特征。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上侧的前灯 支撑部中,在以虚拟摆动中心C为中心的半径R1的圆弧上,形成有具有 沿着该圆弧的形状的长孔状槽204;在下侧的支撑部中,在具有比半径 Rl稍小的半径R2的同心圆的圆弧上,形成有具有沿着该圆弧的形状的 长孔183。而且,导向轴184和起导向轴作用的螺栓300卡合于各个长孔 状槽204和长孔183中。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应用于下侧支撑部 的圆弧设定为比应用于上侧支撑部的圆弧小,这是为了通过将下侧基部 205配置在前方上侧,从而避免前灯装置200和车架相干涉,两个圆弧的 大小的比率等能够进行各种变形。另外,上侧支撑部构成为由树脂等形成的圆筒轴衬185与导向轴 184卡合,并且在与长孔状槽204的内壁之间不产生多余间隙。此外,下 侧支撑部构成为由金属等形成的圆筒套环301被螺栓300的阳螺纹部 分插通,在摆动时,该圆筒套环301的外壁与长孔183的内壁相对滑动, 从而能够平滑地进行导向轴与长孔的滑动动作。另外,圆筒套环301由 固定于下侧基部205内部的防振轴衬302支撑,以降低传递到前灯装置 200的振动。另外,形成于上下支撑部的两个长孔,为沿着以虚拟摆动中心C为 中心的同心圆的圆弧的形状即可。例如,也可以为将上下两处的支撑部 配置在相同同心圆的圆弧上,此外,还可以应用下侧支撑部比上侧支撑 部大的同心圆的结构。另外,由长孔和导向轴构成的前灯支撑部也可以 设置三处以上。根据如上所述的结构,前灯装置200能够以任意设定的虚拟摆动中 心C为中心进行摆动动作。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将该虚拟摆动中心C设定在前灯装置200的前上部,能够最小限度地抑制在光轴调整 时灯体前上部的移动。由此,如图4所示,即使是前灯装置200与顶罩 160接近,在车身前侧延伸的延出部162覆盖透镜部201上部的设计,也 没必要预先确保用于防止延出部162与透镜部201之间干涉的额外空隙 (间隙),从而能够提高顶罩160和前灯装置200的设计自由度。此外,如本实施方式那样,使前灯装置200从顶罩160与散热器罩 180所包围的空间朝向外侧,即,在使前灯装置从设置于外装部件的开口 部朝向外侧的设计来看,特别是通过前灯与开口部之间的间隙变化,易 于显著改变外观的印象。因而,通过将虚拟摆动中心C设置在开口部附 近以降低灯体在开口部附近上下移动,这在设计上是非常优选的。而且, 通过减少开口部与前灯之间的间隙,从间隙不能看到内侧,还提高了部 件彼此之间的整体感,也能提高外观的高级感。在前灯装置和车身罩设置的长孔和导向轴的结构和配置、虚拟摆动 中心的位置、前灯装置和各种外装部件的形状等,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 方式,而是能够进行各种变更。例如,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前灯装置,能 够适用于两轮/三轮车等的鞍乘型车辆和具有车厢的车辆,此外,也可以 适用于具有多个前灯灯体的车辆。
权利要求
1.一种前灯装置,该前灯装置可摆动地支撑在车身侧的支撑部件上并通过该摆动来进行上下方向的光轴调整,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前灯装置的左右后部和支撑部件分别设置有相互分开的至少上下两处的前灯支撑部,该前灯支撑部由在所述前灯装置或支撑部件的一方设置的长孔和在所述前灯装置或支撑部件的另一方设置的与所述长孔卡合的导向轴构成,所述长孔形成为沿着以虚拟摆动中心为中心的同心圆的圆弧的形状,所述前灯装置的摆动是通过所述导向轴沿着所述长孔滑动而以所述虚拟摆动中心为中心进行的。
2.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前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部件与车身罩形成为 一体,所述上下两处中的上侧前灯支撑部,由形成于所述前灯装置的长孔 和形成于所述支撑部件的导向轴构成。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前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长孔的一部分敞开,所述导向轴能够从该敞开部插入。
4.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前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下两处中的下侧前灯支撑部,由螺合于所述前灯装置的安装 螺钉形成的导向轴和形成于所述支撑部件上的长孔构成,通过拧紧所述安装螺钉而将前灯装置相对于所述支撑部件固定在预 定位置上。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灯装置配置为其前部从车身的外装部件的开口部朝向外侧, 所述虚拟摆动中心设置在所述开口部附近。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前灯装置,该前灯装置能够以在车身侧的支撑部以外的位置设置的虚拟摆动中心为中心使灯体摆动来进行光轴调整。在前灯装置(200)的后方侧部设置有左右一对的在上下方向分离的两处前灯支撑部。上侧前灯支撑部由在散热器罩(180)的支撑部件(181)形成的导向轴(184)和在前灯装置(200)的上侧基部(203)形成的长孔状槽(204)构成。下侧前灯支撑部由在散热器罩(180)的支撑部件(181)形成的长孔(183)和与前灯装置(200)的下侧基部(205)螺合的螺栓(300)构成。长孔(183)和长孔状槽(204)形成为沿着以虚拟摆动中心(C)为中心的同心圆的圆弧的形状,前灯装置(200)通过导向轴沿着长孔滑动从而以虚拟摆动中心为中心摆动。
文档编号B60Q1/04GK101327759SQ20081010783
公开日2008年12月24日 申请日期2008年5月14日 优先权日2007年6月19日
发明者塩川达哉, 青木宏次 申请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