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安全隐形复合气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07440阅读:26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汽车安全隐形复合气囊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气囊。
背景技术
现有的汽车安全气囊一般分为两种, 一种是碰撞后瞬间充气的安全气囊, 用于保护乘员或者行人的人身安全;另一种是已充气的安全气囊,碰撞后瞬 间释放气囊内的气体用来缓冲撞击力,保护车辆及乘员的安全。特别是已充 气安全气囊一般体积较大,只能安装在车辆的外部,比如车的前保险杠处、 后保险杠处、车的左右两侧或者车的篷顶处,占用了车体的外部空间。比如 授权公告号是CN2892579Y的实用新型专利,名称为《气囊型汽车碰撞缓冲 吸能装置》存在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解决现有已充气安全气囊一般体积较大,只能安 装在车辆的外部,占用了车体的外部空间的问题,提供一种汽车安全隐形复 合气囊。
本实用新型由钢板、芯囊、充气阀和泄气阀组成,充气阀和泄气阀分别 与芯囊相连通,芯囊为扁形结构,芯囊的外表面上包覆有钢板,芯囊厚度方 向内壁之间的距离为10 50mm,钢板的厚度为0.3 2mm,芯囊内充有氮气, 芯囊内的气压为3.5 25kg/cm2。
本实用新型的效果是安全气囊的厚度较薄,几乎可安装在汽车的任何 部位上,比如汽车的前脸、车门、顶篷,轿车的机器盖、后备箱、纵梁、立 柱以及驾驶室与前机箱之间,大客车的两帮内。不占用汽车的外部空间,重 量轻、易安装,碰撞后可变形吸能效果好,缓冲撞击力的效率高,在每小时 55 80公里的速度下,在200毫秒的时间内,撞击力可降低15~30%,能最大 限度的保护车辆及乘员的安全。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图3
3是车门形状气囊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前保险杠形状气囊的结构示意图。图
中的附图标记5——风口。
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
一参照图l、图2、图3、图4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 方式由钢板l、芯囊2、充气阀3和泄气阀4组成,充气阀3和泄气阀4分别 与芯囊2相连通,芯囊2为扁形结构,芯囊2的外表面上包覆有钢板1,芯 囊2厚度方向内壁之间的距离a为10 50mm,钢板1的厚度为0.3 2mm,芯 囊2内充有纯的氮气,芯囊2内的气压为3.5 25kg/cm2。上述的钢板可由铝 合金、玻璃钢或其它金属合金替代。芯囊的材质与汽车内胎的材质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
二参照图2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芯囊2厚度方 向内壁之间的距离a为12 40mm。其它方面与实施方式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
三参照图2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芯囊2厚度方 向内壁之间的距离a为20mm。其它方面与实施方式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
四参照图l、图2、图3、图4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 方式钢板1的厚度为0.4 1.5mm。其它方面与实施方式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
五参照图l、图2、图3、图4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 方式钢板1的厚度为0.8mm。其它方面与实施方式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
六本实施方式芯囊2内的气压为5 20kg/cm2。其它方面 与实施方式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
七本实施方式芯囊2内的气压为15kg/cm2。其它方面与 实施方式一相同。
权利要求1、汽车安全隐形复合气囊,它由钢板(1)、芯囊(2)、充气阀(3)和泄气阀(4)组成,充气阀(3)和泄气阀(4)分别与芯囊(2)相连通,其特征在于,芯囊(2)为扁形结构,芯囊(2)的外表面上包覆有钢板(1),芯囊(2)厚度方向内壁之间的距离(a)为10~50mm,钢板(1)的厚度为0.3~2mm,芯囊(2)内充有氮气,芯囊(2)内的气压为3.5~25kg/cm2。
2、 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安全隐形复合气囊,其特征在于,芯囊(2) 厚度方向内壁之间的距离(a)为12 40mm。
3、 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安全隐形复合气囊,其特征在于,芯囊(2) 厚度方向内壁之间的距离(a)为20mm。
4、 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安全隐形复合气囊,其特征在于,钢板(l) 的厚度为0.4 1.5mm。
5、 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安全隐形复合气囊,其特征在于,钢板(l) 的厚度为0.8mm。
6、 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安全隐形复合气囊,其特征在于,芯囊(2) 内的气压为5 20kg/cm2。
7、 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安全隐形复合气囊,其特征在于,芯囊(2) 内的气压为15kg/cm2。
专利摘要汽车安全隐形复合气囊,它涉及汽车的安全气囊。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解决现有已充气安全气囊一般体积较大,只能安装在车辆的外部,占用了车体的外部空间的问题。本实用新型芯囊(2)的外表面上包覆有钢板(1),芯囊(2)为扁形结构,芯囊(2)厚度方向内壁之间的距离(a)为10~50mm,钢板(1)的厚度为0.3~2mm,芯囊(2)内充有氮气。本实用新型的效果是安全气囊的厚度较薄,几乎可安装在汽车的任何部位上,比如汽车的前脸、车门、顶篷,轿车的机器盖、后备箱以及驾驶室与前机箱之间,大客车的两帮内。不占用汽车的外部空间,重量轻、易安装,碰撞后缓冲撞击力的效率高,能最大限度的保护车辆及乘员的安全。
文档编号B60R21/23GK201249728SQ20082009081
公开日2009年6月3日 申请日期2008年9月5日 优先权日2008年9月5日
发明者赵索赋 申请人:赵索赋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