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车轮圈辐条的固定件及使用该固定件的轮圈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07971阅读:41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自行车轮圈辐条的固定件及使用该固定件的轮圈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关于一种自行车的零部件,尤指一种装设在轮圈上,并可用于 连接辐条(钢丝)与轮圏的固定件及使用该固定件的轮圈结构。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惯用的自行车轮圈结构如图l所示,该轮圈l内具有用于连接辐
条(钢丝)与花鼓之间的铜头2,该轮圈1在供铜头2穿设的部位形成一层强化层 3,该强化层3除了可补强轮圈1较为脆弱的端部结构外,并由于车行时该铜头2 会在轮圈l内产生跳动,必需借由该强化层3来减缓铜头2跳动产生的力道,因此 该轮圈l在制造时, 一般将该强化层3制造出具有一定厚度,但是此方式会令轮 圈l的重量增加不少;并且该铜头2设在轮圈1内的头部与强化层3之间呈水平贴 齐状态,虽然该强化层3可承受轮圈1在车行时铜头2产生的跳动碰撞,但是无法 防止铜头2的头部碰撞强化层3所受到的损伤。
此外,随着近年来自行车巿场的不断扩大,使消费者对于自行车的认知程 度比以往提升,对于自行车的车体结构、材质、甚至重量方面的要求也相对提 高,使厂商面临到如何在减少车体重量与兼顾骑乘使用的安全性上,取得适当 平衡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增加轮圈强度并可同时 减少轮圈重量的自行车轮圈辐条的固定件及使用该固定件的轮圈结构。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使用自行 车轮圈辐条的固定件的轮圈结构,其主要包括轮圈,所述轮圈包括外框及内框,所述内框为复合材结构,所述内框的底部,环设有具有预定厚度的复合材 强化层,所述强化层为凹弧状,并在所述轮圈的所述强化层上间隔开设有穿孔; 固定件,所述固定件穿设于所述轮圈的所述穿孔,所述固定件包括有两端,所 述第一端设有头部,所述头部的底面为能贴抵于所述强化层的凹弧状表面的凸
弧状表面;所述第二端外露于所述轮圈外部,并设有供所述辐条装设的调整部。 一种自行车轮圈辐条的固定件,所述穿设于轮圈的穿孔的固定件,包括有 两端,所述第一端设有头部,所述头部底面为凸弧状,贴抵于具有强化层的所 述轮圈,所述强化层为相对应的凹弧状;供所述辐条装设的所述第二端外露于 所述轮圈外部。
釆用上述技术方案后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自行车轮圈辐条的固定 件及使用该固定件的轮圈结构,主要将固定件的凸弧状头部底面,与内框底部 的凹弧状强化层,两者之间呈相互贴合靠抵的结构,固定件受辐条的拉力方向 更具有多方向性。
承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在大幅削减强化层厚度后,轮圈不仅可以减少其重 量,且仍保有一定强度的结构韧性,甚至能够降低整台自行车的车身重量。


图l为惯用轮圈的剖面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轮圈结构的部分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轮圈结构的部分立体外观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轮圈结构沿固定件轴向的剖面示意图一;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轮圈结构沿固定件轴向的剖面示意图二。
附图标记说明
1 轮圈 2 铜头
3 强化层
10 轮圈 11 外框12 内框 13
14 第二穿孔 20
21 头部 22
23 插槽 30
40 辐条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有关一种自行车轮圈辐条的固定件及使用该固定件的轮圈结 构,有关本实用新型的自行车轮圈辐条的固定件及使用该固定件的轮圈结构为 达到上述目的、特征所釆用的技术手段及其功效,请先参照图2及图3所示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自行车轮圈辐条的固定件的轮圈结构主要由轮圈IO及固 定件20组成,轮圈IO为圆环状的空心壳体结构,并具有外框11及内框12,其 中内框12为复合材结构,在内框12靠近轮圈IO中心的底部,环设有具有预定 厚度的复合材强化层30,且强化层30沿着底部弯曲呈凹弧状,并在轮圈10的 强化层30上每间隔一定距离地开设有穿孔13,穿孔13呈斜向开设状态;另外, 外框11设在内框12的最外环表面,可供轮胎(图中未示)设置,外框ll相对 于内框12的每一个穿孔13设置处,均穿设有一个较大的第二穿孔14。
本实用新型的自行车轮圈辐条的固定件20为具有两端的短杆状铜头,可穿 设在轮圈IO的穿孔13中,其中固定件20的第一端设有头部21,头部21的底 面为凸弧状表面,可对应靠抵于强化层30的凹弧状表面,如图4及图5所示, 而固定件20的第二端则外露于轮圈IO外部,并形成可供辐条40设置的调整部 22,调整部22的结构为多棱形,可供穿设在外部扳动工具内,借以调整辐条40 在固定件20中的松紧度;另外,在固定件20的头部21形成插槽23,插槽23 可供外部旋动工具插设转动。
当将固定件20装入轮圈10时,外框11的第二穿孔14宽度可供固定件20 穿过,使固定件20穿设至内框12的穿孔13中,并令头部21的凸弧状底面与 强化层30的凹弧状表面相互卡置,而如图4及图5所示,穿孔13可向左/右
穿孔 固定件 调整部 强化层方向斜向开通,使固定件20设置在穿孔13中时,也随着穿孔13的开通方向而 呈斜向设置,使装设在调整部22的辐条40,可直接向花鼓(图中未示)的左/ 右两侧连接(也可将设于轮圈10的强化层30的穿孔13方向由倾斜改变为垂直, 可由厂商的生产需求而决定)。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使用自行车轮圈辐条的固定件的轮圈结构主要将固定 件20的头部21的凸弧状底面,与内框i2底部的凹弧状强化层30,两者之间呈 相互贴合靠抵的结构,使其可配合辐条40的多方向性对任意一个固定角度均可 呈贴合状,并可在大幅削减强化层30厚度后,轮圈IO仍保有一定强度的结构 韧性,而且得以减少其重量,进而降低整台自行车的车身重量。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并非用来局限本实用新型的 专利范围,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化,均同理 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使用自行车轮圈辐条的固定件的轮圈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主要包括轮圈,所述轮圈包括外框及内框,所述内框为复合材结构,所述内框的底部,环设有具有预定厚度的复合材强化层,所述强化层为凹弧状,在所述轮圈的所述强化层处间隔开设有穿孔;固定件,所述固定件穿设于所述轮圈的所述穿孔,所述固定件包括有两端,第一端与第二端,所述第一端设有头部,所述头部的底面为能贴抵于所述强化层的凹弧状表面的凸弧状表面;所述第二端外露于所述轮圈外部,并设有供所述辐条装设的调整部。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使用自行车轮圈辐条的固定件的轮圈结构,其特 征在于,所述轮圈的穿孔为斜向开设。
3、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使用自行车轮圈辐条的固定件的轮圈结构,其特 征在于,所述外框与轮胎连接设置。
4、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使用自行车轮圈辐条的固定件的轮圈结构,其特 征在于,所述固定件的所述头部形成供外部工具插设转动的插槽。
5、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使用自行车轮圈辐条的固定件的轮圈结构,其特 征在于,所述固定件的所述第二端的所述调整部呈多棱形。
6、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使用自行车轮圈辐条的固定件的轮圏结构,其特 征在于,所述固定件为铜头。
7、 一种自行车轮圈辐条的固定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穿设于轮圈的穿孔的 固定件,包括有两端,第一端与第二端,所述第一端设有头部,所述头部底面 为凸弧状,贴抵于具有强化层的所述轮圈,所述强化层为相对应的凹弧状;供所述辐条装设的所述第二端外露于所述轮圈外部。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使用自行车轮圈辐条的固定件的轮圈结构,其主要包括轮圈,其包括外框及内框,内框为复合材结构,内框的底部,环设有具预定厚度的复合材强化层,强化层为凹弧状,并在轮圈的强化层上间隔开设有穿孔;固定件,固定件穿设于轮圈的穿孔,固定件包括有两端,第一端设有头部,头部的底面为能贴抵于强化层的凹弧状表面的凸弧状表面;第二端外露于轮圈外部,并设有供辐条装设的调整部。一种自行车轮圈辐条的固定件,穿设于轮圈的穿孔的固定件,包括有两端,第一端设有头部,头部底面为凸弧状,贴抵于具有强化层的轮圈,强化层为相对应的凹弧状;供辐条装设的第二端外露于轮圈外部。借由固定件可增加轮圈强度并可减少轮圈重量。
文档编号B60B1/00GK201249624SQ20082011059
公开日2009年6月3日 申请日期2008年6月17日 优先权日2008年6月17日
发明者李世鹏 申请人:李世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