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在货车上的自救装置及包含该自救装置的货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07963阅读:12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设置在货车上的自救装置及包含该自救装置的货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设置在货车上的自救装置,以及包含该自救 装置的货车。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货车在卸载散装物料,尤其是粉末状货物和颗粒状货物时,在货物被卸 载到地面的同时会经常向车厢底部流淌。随着向车厢底部流淌的货物的堆积,货物经常将 轮胎掩埋而导致车辆在卸货完成后无法行驶,就如同轮胎陷入坑洼之中。通常,需要将货 物从车厢底部导开,露出汽车轮胎,才能将货车开出料场。但是,将货物从车厢底部导开, 会增加大量的额外劳动,而且浪费时间;另外,本可以继续载货、送货的货车还需要在料 场等待,而待进入货场装卸的货车常由于场地被占用无法进入货场,给本车和其他车辆都 带来了极大的不便,严重影响了工作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货车卸载散装货物后车轮被散落在车轮周围的货物掩埋而 导致车辆无法行驶的缺陷,提供一种设置在货车上的自救装置,可以将车轮被货物掩埋的 货车平移出来,车轮自由的货车便可以正常行驶了。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包含该自救装置的货车。 技术方案
设置在货车上的自救装置,包括举升机构和支撑座,所述支撑座包含一平板,所述举 升机构的上端与车厢底板的下表面铰接,所述举升机构的下端设置有可自由伸縮进行举升 运动的顶杆,所述顶杆的顶端与所述支撑座铰接;当所述顶杆收回到举升机构内部时,所 述举升机构上端到所述支撑座平板下板面的距离小于所述举升机构上端到地面的垂直距离。
所述举升机构为液压油缸。
还包括一固定座,所述固定座固定在车厢底板的下表面,所述举升机构的上端与所述 固定座铰接。
还包括一铰轴,所述举升机构上端通过该铰轴与所述固定座铰接;所述铰轴的轴线与 货车车身纵向平行。
所述固定座设置在车厢底板下表面的纵向中心线上。
还包括一固定装置,所述固定装置的一端与车厢底板连接,所述固定装置的另一端与 举升机构的壳体可拆卸连接。
一种货车,包括与货车相适配的车厢底板,所述车厢底板下方设置有上述自救装置。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设置在货车上的自救装置,包括举升机构和支撑座,所述举升机构的上端 与车厢底板的下表面铰接,所述举升机构的下端设置有可自由伸縮进行举升运动的顶杆, 所述顶杆的顶端与所述支撑座铰接,当所述顶杆收回到举升机构内部时,所述举升机构上 端到所述支撑座平板下板面的距离小于所述举升机构上端到地面的垂直距离,即装置未启 动时,自救装置倒悬于车厢底板下方。当货车轮胎被货物掩埋时,启动自救装置,举升机 构的顶杆带动支撑座沿竖直方向向下举升,支撑座平板的下表面首先接触地面,继续举升, 货车的车体被微微顶起,离开地面的同时由于上述支撑为非稳定支撑,货车会向车身重心 所在的一侧(前侧或后侧或左侧或右侧)倾斜,由于车身的一侧为卸载的货物,会给向此 方向倾斜的车身一个稳定的支撑力,因此,车身只能向未卸载货物的某一侧倾斜,同时被 微微顶起的货车又落回地面,只是货车的车身微微向倾斜的一侧平移,随着举升机构的不 断举升,货车不断地向重心所在的未卸载货物的一侧倾斜、平移,顶杆也从开始的竖直状
态成为倾斜状态,当货车车轮从散落在地上的货物中移开时,关闭自救装置,将顶杆收回 到举升机构中。
优选地,在车厢底板下方设置有固定座,举升机构上端通过其轴线平行于车身纵向的 铰轴与固定座铰接,因此,被微微顶起的车身,只能向车身横向的两侧倾斜,当车身一侧 为卸载的货物时,车身向卸载货物的相对应的未卸载货物的一侧倾斜、平移,直至货车的 车轮从货物中移开,关闭自救装置,将顶杆收回到举升机构中。
把固定座设置在车厢底板下表面的纵向中心线上,目的是使车身被微微顶起时,车身 纵向中心线两侧的重量基本平衡,在被卸载的货物的支撑力的作用下,车身向未卸载货物 的一侧倾斜、平移;避免在卸载的货物量较少、举升机构又恰巧设置在未卸载货物的一侧 的情况下,货车被微微顶起时,由于车身自身重力的作用,货车有向卸载货物的一侧倾斜 的趋势,而此时卸载的货物无法给予向此方向倾斜的车身一个足够的支撑力,导致货车向 未卸载货物的一侧倾斜、平移的不明显,致使自救装置的效果不理想。
自救装置还设置一固定装置,在不使用自救装置时,将自救装置倾斜固定在车厢底板 的下方,以免在行驶过程中自救装置的自由端任意摆动与车厢底板或车轮相互冲击相互损 伤。在使用自救装置时,断开固定装置与自救装置自由端的连接,使自救装置呈竖直倒悬 状态,开启自救装置;货车平移后,关闭自救装置,并用固定装置将自救装置的自由端固 定。
由于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货车,设置了上述的自救装置,也就获得了同样有益的技术效果。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未使用状态);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使用状态)。 附图标记列示如下
l-液压油缸,2-顶杆,3-支撑座,31-平板,4-固定装置,5-固定座,6-货车,7-货物,8-铰轴。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设置在货车上的自救装置分别在未使用状态和使用状 态时的示意图。图中货车6为卸货完成状态,货物7散落在货车车身的右侧及与其临近的 车身的下方,货车6的右车轮被散落的货物掩埋,导致货车6无法行驶。固定座5固定在 车厢底板下表面的纵向中心线上,液压油缸1的上端通过铰轴8与固定座5铰接,所述铰 轴8的轴线与车身纵向平行;液压油缸l的下端设置有可自由伸缩进行举升运动的顶杆2, 顶杆2的顶端与支撑座3铰接;支撑座3包含一平板31,作为支撑货车的支撑面;还设置 有一固定装置4,固定装置4的一端与车厢底板的下表面连接,固定装置4的另一端与液压 油缸1的自由端的外壳可拆卸连接,将液压油缸1倾斜固定在车厢底板的下方,以免在行 驶过程中液压油缸1的自由端左、右摆动,与车厢底板或车轮相互冲击相互损伤(如图1)。 液压油缸可以使用货车自身的动力装置,或者使用外接动力装置。
使用自救装置时,断开固定装置4与液压油缸1的连接,液压油缸1处于竖直倒悬状态。 启动液压油缸l,顶杆2带动支撑座3沿竖直方向向下举升,支撑座3的平板31的下表面 首先接触地面,随着举升的进一步进行,货车6被微微抬起、离开地面,同时由于本实用 新型对货车的支撑并不是稳定支撑,并且铰轴8的轴线与车身纵向平行,货车车身要向左 侧或右侧倾斜,车身右侧及临近的车身下方堆积了货物7,给予车身一个稳定的支撑,致使 货车车身只能向未卸载货物的方向倾斜,即车身向左侧倾斜,同时货车车轮又回落到地面 并货车车身微微向左平移,继续举升,继续向左侧倾斜,继续向左侧平移(如图2),直至 货车6的右侧车轮从散落在地上的货物7中平移开,关闭液压油缸l,收回顶杆2,并将液 压油缸l的下端通过固定装置4固定。此时,货车7的右侧车轮已从货物中移出,处于自 由状态,便可以行驶开出料厂了。
应当指出,以上所述具体实施方式
可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全面地理解本实用新型, 但不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实用新型。因此,尽管本说明书参照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己 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仍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修改或 者等同替换;而一切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其均应涵盖在 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当中。
权利要求1. 设置在货车上的自救装置,包括举升机构和支撑座,所述支撑座包含一平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举升机构的上端与车厢底板的下表面铰接,所述举升机构的下端设置有可自由伸缩进行举升运动的顶杆,所述顶杆的顶端与所述支撑座铰接;当所述顶杆收回到举升机构内部时,所述举升机构上端到所述支撑座平板下板面的距离小于所述举升机构上端到地面的垂直距离。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置在货车上的自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举升机构为液压油缸。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设置在货车上的自救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固定座,所述固定座固定在车厢底板的下表面,所述举升机构的上端与所述固定座铰接。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设置在货车上的自救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铰轴,所述举升 机构上端通过该铰轴与所述固定座铰接;所述铰轴的轴线与货车车身纵向平行。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设置在货车上的自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设置在车厢底 板下表面的纵向中心线上。
6.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设置在货车上的自救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固定装置, 所述固定装置的一端与车厢底板连接,所述固定装置的另一端与举升机构的壳体可拆卸连 接。
7.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设置在货车上的自救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固定装置,所 述固定装置的一端与车厢底板连接,所述固定装置的另一端与举升机构的壳体可拆卸连接。
8. —种货车,包括与货车相适配的车厢底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车厢底板下方设置有权利要 求1至7之一所述的自救装置。
专利摘要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货车卸载散装货物后车轮被散落在车轮周围的货物掩埋而导致车辆无法行驶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设置在货车上的自救装置,包括举升机构和支撑座,所述支撑座包含一平板,所述举升机构的上端与车厢底板的下表面铰接,所述举升机构的下端设置有可自由伸缩进行举升运动的顶杆,所述顶杆的顶端与所述支撑座铰接;当所述顶杆收回到举升机构内部时,所述举升机构上端到所述支撑座平板下板面的距离小于所述举升机构上端到地面的垂直距离,利用该装置,可以将车轮被货物掩埋的货车平移出来,车轮自由的货车便可以正常行驶了。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货车,由于采用了该自救装置,也就获得了同样的有益效果。
文档编号B60P1/00GK201272276SQ20082011037
公开日2009年7月15日 申请日期2008年9月12日 优先权日2008年9月12日
发明者刘志远, 李洪权, 杨展路, 岩 赵 申请人:北京和田汽车改装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