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节安全带松紧度的夹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10072阅读:336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调节安全带松紧度的夹子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防护或安全配件,具体涉及一种调节安全带松紧度的夹子。
背景技术
佩戴安全带对遏制乘员受伤非常重要,例如根据法律,在普通乘用车的前排座椅上, 乘员有义务佩戴安全带。在此背景下,始终期望一种便于安装操作使用同时又具有一定 舒适性的安全带装置。 一般的安全带装置由用于对乘员进行约束的织带、能够将织带的 —侧拉出并巻曲的巻收器、设置在上述安全带上的舌片板和与该舌片板结合的带扣等构 成。在使用时,乘员将织带拉出,通过卡合部插入带扣内而使其结合,从而将乘员约束 在座椅上。但是现有的安全带装置松弛度不能调节,大多数乘员在使用时,由于安全带 紧紧贴压在身体上,活动不自由,在背部、肩膀、胸部和腹部有压迫感,产生很大的不 舒适感,而且很容易造成乘员疲劳,给行车安全性带来了相应的负面后果,导致很多乘 员并不太愿意使用安全带。现在通常使用的夹子,虽然能起到调节安全带松紧度的作用, 但是由于一般夹子太短小,同时受力为纵向线型受力,导致受力面积太小而起不到夹紧 固定和调节安全带松紧度的作用。
公告号CN1876447,公告日2006.12.13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布了 "一种汽车保险带 松弛调节器",它包括一由上座与下座组成的框形壳体,上座的底面设置一上凹槽,下 座的上平面并相对于上凹槽的位置设置一下凹槽,上凹槽、下凹槽组成一保险带滑槽与 保险带横断面为滑动配合,框形壳体中配置一由上芯座与下芯座组成的活动芯座,上芯 座的底面设置一上芯槽,下芯座的上平面并相对于上芯槽的位置设置一下芯槽,上芯槽、 下芯槽组成一保险带芯槽,保险带芯槽的形状与尺寸与保险带滑槽一致,下座与下芯座 之间设置有压缩弹簧,上芯座的上平面连接一凸台式按扭,上座的上平面相对于凸台式 按扭的位置设置一椭圆形孔,两者设置为滑动配合;该发明的优点是可随意调节保险带 的松弛度,使用舒适、安全。但是该发明的最好的实施例需要在汽车出厂时就要安装完 毕,却并不方便安装改造在大量的现有安全带装置上,即使进行改造使用,则需要复杂、 繁琐的安装、分离等操作步骤,需要专业人员安装,而且成本较高,并不适于大范围推 广使用。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安全带松弛调节器安装复杂、繁琐,成本高的不足,提供 了一种安装简便成本低的调节安全带松紧度的夹子。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手段实现的 一种调节安全带松紧度的夹子,包括手 柄、弹簧、固定轴和两个夹板,所述的夹板的长度为4-15厘米,两个夹板的板面为平行 齿合接触面,所述的弹簧设置在固定轴上,弹簧的末端压力点设置在手柄的内部或者在 夹板的外部。
所述的手柄的一侧设置为平直形状,另一侧设置为折型或者弧形,或者所述的手柄 的两侧均设置为直角弯形。
所述的夹板的一端直接固定连接在固定轴上,另一端设置有锁紧装置。
所述的夹板外面上,沿两个纵向长边缘和在中间位置上,依次设置三个条形凸起, 或者沿夹板的边缘设置有矩形的突起。
所述的夹板的内面上,设置有1-5个条形凸起或者IO个以上的圆形凸点或者波浪形 或者锯齿形或者倒半圆形或者U形,或者在所述的夹板的内面上,设置一层橡胶层或者 细软材料层。
所述的夹板的内面上,设置有三个以上的凹凸点组合或者三个以上交错组合的针状 体或者圆锥体。
所述的夹板整体的横截面设置为"V"型或者弧形或者"W"型或者倒"S"型。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明显的优点能轻松方便的实现调节安全带舒弛度
的功能;能简便容易的在已经安装好的安全带上进行使用;成本极低,非常容易大规模
推向市场。
附圃说明
图l、图2、图3、图4、图5、图6为本调节安全带松紧度的夹子六种实施例的结构 示意图。
图7、图8为本调节安全带松紧度的夹子夹板4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9、图10、图ll、图12、图13为夹板4内部的五种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14为夹板4的横截面示意图。图中,1、手柄,2、弹簧,3、固定轴,4、夹板,5、锁紧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
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如图1或图4所示的一种调节安全带松紧度的夹子,包括手柄l、弹簧2、固定轴3 和夹板4,所述的夹板4的长度为4-15厘米,长度设置为略微大于一般通用的安全带的 宽度,为了不让安全带偏离方向,可以在夹板4紧靠固定轴3的位置设置两个点状体, 这样就能较好的起阻挡作用,同时,为了避免夹板4误收入安全带伸縮盒内,可以沿夹 板4的一侧设置一挡片,当夹板4的长度大于安全带宽度时,则不需要设置,所述的弹 簧2设置在固定轴3上,弹簧2的末端压力点设置在手柄1的内部或者在夹板4的外部, 这样能起到同样的夹紧效果。
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的手柄1的一侧设置为平直形状,另一侧设置为折型或者 弧形,这样同样方便的进行本发明的使用。如图6所示,所述的手柄1的两侧均设置为 直角弯形,这样能方便乘员进行选择使用,同样达到使用效果,而且更为美观。如图5 所示,所述的夹板4的一端直接固定连接在固定轴3上,另一端设置有锁紧装置5,所述 的锁紧装置5可以设置为凹凸配合体或者设置为纽扣体或者其它的灵活的开合结构,这 样夹子的夹紧功能会更好,在夹板4的外部可以设置一些把柄以方便夹子的开合。
如图7所示,所述的夹板4外面上,沿两个纵向长边缘和在中间位置上,依次设置 三个条形凸起,在横截面上观察即为"山"字形,或者沿夹板(4)的边缘设置有矩形的 突起,或者设置一些类似的其它的造型,这样会增强夹板4的坚固程度,延长使用效果 和寿命,或者直接在夹板4外面上设置一些装饰品,起到美观和加固作用。
如图8、 9、 IO所示,所述的夹板4的内面上,设置有1-5个条形凸起或者10个以 上的圆形凸点或者波浪形或者锯齿形或者倒圆形或者U形,或者在所述的夹板(4)的内 面上,设置一层细软材料层,这样会增加夹板4的内部摩擦力,强化使用效果。
如图ll、 12所示,所述的夹板4的内面上,设置有三个以上的凹凸点组合或者三个 以上交错组合的针状体或者圆锥体,这样同样会增加夹板4的内部摩擦力,大大强化使 用效果。
所述的夹板4整体的横截面一般为平面型即可,但是要增加夹板4的摩擦力,就可 以如图13所示,所述的夹板4整体的横截面设置为"V"型或者弧形或者"W"型或者倒
5"S"型,这些造型可以和所述的夹板4的内部结构或外部结构进行组合配套设置,进一 步增强使用效果。
使用本调节安全带松紧度的夹子,在调整好安全带与身体的适当间隙后,将本调节 安全带松紧度的夹子夹在安全带上,并使其靠在安全带伸縮盒上,使安全带不再縮回, 能轻松方便的实现调节安全带舒弛度的功能,比现有的一些装置操作更加简便,效果更 好;并且能简便容易的在已经安装好的安全带上进行使用,使推广范围大大扩大;生产 制造成本极低,这样就能非常容易的大规模推向市场。
本发明并不仅限于作为汽车安全带的舒弛度调节机构而使用,任何作为固定夹紧作 用的夹子,只要具备本发明所述的技术特征,在其它技术领域的使用也属于本发明的保 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调节安全带松紧度的夹子,包括手柄(1)、弹簧(2)、固定轴(3)和两个夹板(4),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夹板(4)的长度为4-15厘米,两个夹板(4)的板面为平行齿合接触面,所述的弹簧(2)设置在固定轴(3)上,弹簧(2)的末端压力点设置在手柄(1)的内部或者在夹板(4)的外部。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一种调节安全带松紧度的夹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手柄 (1)的一侧设置为平直形状,另一侧设置为折型或者弧形,或者所述的手柄(1)的两侧均设置为直角弯形。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调节安全带松紧度的夹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夹板 (4)的一端直接固定连接在固定轴(3)上,另一端设置有锁紧装置(5)。
4. 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所述的一种调节安全带松紧度的失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夹板(4)外面上,沿两个纵向长边缘和在中间位置上,依次设置三个条形凸起, 或者沿夹板(4)的边缘设置有矩形的突起。
5. 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所述的一种调节安全带松紧度的夹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夹板(4)的内面上,设置有1-5个条形凸起或者10个以上的圆形凸点或者波浪 形或者锯齿形或者倒半圆形或者U形,或者在所述的夹板(4)的内面上,设置一层橡胶 层或者细软材料层。
6.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调节安全带松紧度的夹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夹板 (4)的内面上,设置有1-5个条形凸起或者10个以上的圆形凸点或者波浪形或者锯齿形或者倒半圆形或者U形,或者在所述的夹板(4)的内面上,设置一层橡胶层或者细软 材料层。
7. 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所述的一种调节安全带松紧度的夹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夹板(4)的内面上,设置有三个以上的M凸点组合或者三个以Jh交错组合的针状 体或者圆锥体。
8.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调节安全带松紧度的夹亍,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夹板 (4)的内面上,设置有三个以上的凹凸点组合或者三个以上交错组合的针状体或者圆锥体。
9. 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所述的一种调节安全带松紧度的夹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夹板(4)整体的横截面设置为"V"型或者弧形或者"W"型或者倒"S"型。
专利摘要一种调节安全带松紧度的夹子,包括手柄(1)、弹簧(2)、固定轴(3)和两个夹板(4),所述的夹板(4)的长度为4-15厘米,两个夹板(4)的板面为平行齿合接触面,所述的弹簧(2)设置在固定轴(3)上,弹簧(2)的末端压力点设置在手柄(1)的内部或者在夹板(4)的外部。本调节安全带松紧度的夹子能轻松方便的实现调节安全带舒弛度的功能;能简便容易的在已经安装好的安全带上进行使用;成本极低,非常容易大规模推向市场。
文档编号B60R22/30GK201343011SQ200820188309
公开日2009年11月11日 申请日期2008年9月12日 优先权日2008年9月12日
发明者王恒阳, 王鼎卿 申请人:王鼎卿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