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汽车座椅及其安全带容纳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15504阅读:13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婴幼儿汽车座椅及其安全带容纳装置的制作方法
第l/8页
婴幼儿汽车座椅及其安全带容纳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用以承载婴幼儿的汽车座椅,尤其是一种汽车座椅 的五点式安全带容纳装置,可使汽车座椅从一承载体型较小婴幼儿的汽车 座椅,转换为承载体型较大婴幼儿的车用安全带座椅模式。
背景技术
市面上常见的婴幼儿汽车安全座椅具有各种不同的型态,以适用于不 同年龄、体重、体型大小的婴幼儿。父母选择汽车座椅,通常会依据其婴 幼儿体型大小、车辆大小,以及个人的喜好、预算及生活型态。当一婴幼 儿成长时,其体型会变大,可能需要不同的汽车座椅。例如,婴幼儿可能 最初会使用一种面部朝座椅的婴儿汽车座椅,接下来使用一种面部朝前、 具有安全带的幼童椅,其后,使用一种座椅,其是藉由车用的膝肩安全带 以固定座椅上的婴幼儿。最后才直接使用车用膝肩安全带。
目前市面上具有多重型态的汽车座椅有很多。例如, 一面部朝前,具
有一整合的五点式安全带的汽车座椅,其适用于20至40磅的婴幼儿,而将 安全带移除后,另可作为一座椅,藉由车辆的膝肩安全带固定婴幼儿,可 容纳30至100磅的婴幼儿。此对于婴幼儿的照护者非常方便,因其可购买 较少的座椅。现今的汽车座椅通常具有一一体成形的壳体,亦即背部及椅 部不可分离。有些汽车座椅无背部基座,设计成一可分离座椅,置于一体 成形的椅部及背部,如美国专利第4,754,999号,公告日为1998年7月5 曰,权利人为James Kain。该型态的问题在于具有多余的座椅部, 一为一体 成形壳体的椅部, 一为单独的座椅。
美国法令依婴幼儿的年龄和重量定有相对应的限制与规范。就婴幼儿 随着年龄及重量增加的安置安全性,因应不同级距的婴幼儿,须有不同的 汽车座椅尺寸,以确保其安全性。就体型较小的婴幼儿,汽车座椅的安全 性取决于肩高及适当的安全带位置。但当汽车座椅用作是座椅,藉车用安全带固定婴幼儿时,五点式安全带便成为累赘,因不能随意将安全带放置 于座椅上。 一种将具有五点式安全带的汽车座椅转换为藉车用安全带固定 婴幼儿的座椅的方式为,自汽车座椅壳体移除五点式安全带,并将安全带 另置他处。当然,安全带移除后可能会因此而遗失、误放、或被意外丢弃, 如发生此情形,汽车座椅将无法由车用安全带座椅再转换回汽车座椅。
有鉴于此,需要一种五点式安全带的容纳装置,其可使汽车座椅快速 有效地转换为一使用车用安全带的婴幼儿座椅,而无须将安全带自汽车座 椅壳体移除。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座椅,可轻易地转换为使用车用安 全带的婴幼儿座椅,而无须将安全带自汽车座椅壳体移除,以改善前述背 景技术的缺失。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婴幼儿汽车座椅的安全带容纳装置, 其可收纳五点式安全带,而无须将安全带自汽车座椅壳体移除。
本发明的一技术特征在于汽车座椅设有一容纳凹部,当汽车座椅转换 成使用车用安全带的婴幼儿座椅模式时,可以容纳安全带扣与胸夹总成。
本发明的一优点在于,于将汽车座椅转换为使用车用安全带的婴幼儿 座椅模式时,不须移除五点式安全带。
本发明的另一技术特征在于,容纳凹部设有一枢门,当汽车座椅于任 一模式时,均可盖住容纳凹部。
本发明的另一优点在于,当汽车座椅须从使用车用安全带的婴幼儿座 椅模式转换回原模式时,五点式安全带的容置可避免安全带遗失。
本发明的另一优点在于,使用车用安全带的婴幼儿座椅可迅速、轻易 转换回原汽车座椅模式,无须自他处取回五点式安全带。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转换方法,以使汽车座椅于汽车座 椅模式与使用车用安全带的婴幼儿座椅模式间转换。
本发明的另一技术特征在于,转换方法包括将五点式安全带置入汽车 座椅的容纳凹部以隐藏安全带。
本发明的另一技术特征在于,安全带的带部自安全带容纳凹部伸出, 使安全带的带部仍可连接于汽车座椅壳体。本发明的另一优点在于,仅胸夹与安全带配置于安全带容纳凹部中。
本发明的另一优点在于,将使用车用安全带的婴幼儿座椅转换成汽车 座椅时,不会造成五点式安全带与汽车座椅壳体的不当连接。
本发明的另一技术特征在于,于汽车座椅转换成使用车用安全带的婴 幼儿座椅时,五点式安全带并未与汽车座椅分离
本发明的另一优点在于,于汽车座椅模式及使用车用安全带的婴幼儿 座椅模式,安全带容纳凹部的门盖可提供婴幼儿一平滑支撑表面。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安全带容纳装置于一汽车座椅壳体, 以使汽车座椅得转换为使用车用安全带的婴幼儿座椅,其结构耐用、制造 成本低廉、易于维修、组装方便、使用简单有效。
承接上述,本发明提供一种汽车座椅,其特征在于用以于一车辆中 载运一婴幼儿,包括
一座椅元件,包括一刚性壳体的一第一部位;
一背靠,自该座椅元件的一后部向上伸出,并包括该刚性壳体的一第 二部位;
一安全带,包括一对分侧安置并由该刚性壳体支撑的肩带,及一裆带 连接于该座椅壳体,该安全带另包括一对拴锁元件,每一拴锁元件连接于 一该肩带,该拴锁元件与连接于该裆带的一安全带扣结合;及
一安全带容纳凹部,形成于该刚性壳体上并包括一盖板于该安全带容 纳凹部上形成一平滑支撑,该安全带容纳凹部可接受该拴锁元件及该安全 带扣。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汽车座椅,其包括一椅背设于一座椅元件上并向上 伸出,该座椅元件包括一刚性壳体的一第一部位及一座垫位于该刚性壳体 上,该背靠包括一刚性壳体的一第二部位以支撑一背靠垫及一头靠垫,该 背靠垫及该头靠垫皆可被选择性的自该刚性壳体移开;及一安全带,包括 一对分侧安置并由该刚性壳体支撑的肩带、 一对分侧安置并由该刚性壳体 支撑的腰带及一裆带连接于该座椅壳体,该安全带包括一对拴锁元件,每 一拴锁元件连接于一该肩带及一相对应的该腰带,每一该拴锁元件可与连 接于该裆带的一安全带扣结合,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安全带容纳凹部,形成于该刚性壳体上并包括一盖板于该安全带容 纳凹部上形成一平滑支撑,该安全带容纳凹部可接受该拴锁元件及该安全带扣。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婴幼儿汽车座椅,其特征在于用以于一具有车用 安全带的车辆中载运一婴幼儿,包括-
一座椅元件,及一背靠连接于该座椅元件;
一安全带,包括一对分侧安置并由该背靠支撑的肩带及一裆带于该座 椅元件上、 一对拴锁元件分别设于该肩带、及一安全带扣连接于该裆带; 及
一安全带容纳凹部,形成于该背靠上,该婴幼儿汽车座椅可于一汽车 座椅模式及一使用车用安全带座椅模式间转换,于该汽车座椅模式,该拴 锁元件可连接于该安全带扣以固定该婴幼儿于该婴幼儿汽车座椅,于该使 用车用安全带座椅模式,该拴锁元件及该安全带扣容置于该安全带容纳凹 部内,该婴幼儿藉由该车用安全带固定于该婴幼儿座椅。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将汽车座椅由一汽车座椅模式转换至一使用车用 安全带座椅模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汽车座椅设有一刚性壳体的一第 一部位,及一座垫设于该座椅壳体之上,该背靠具有该刚性壳体的一第二 部份且其支撑有一背靠垫及一头靠垫,该背靠垫及该头靠垫皆可被选择性 的自该刚性壳体移幵;及一安全带,包括一对分侧安置的肩带连接于该刚 性壳体、 一对分侧安置的腰带连接于该刚性壳体,及一裆带由该刚性壳体 所支撑,该安全带包括一对拴锁元件,每一拴锁元件连接于一该肩带及相 对应的一该腰带,该二拴锁元件可与连接于该裆带的一安全带扣结合,该 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容纳该安全带扣与该拴锁元件于形成于该刚性壳体上的一安全带容 纳凹部内;及
置放所有带于该等靠垫及该等壳体之间以隐藏该安全带于该等靠垫之后。
上述及其他的目的、技术特征、优点,可由本发明的实施例达成,其 提供一汽车座椅,设有一安全带容纳凹部于汽车座椅壳体以放置五点式安 全带,使汽车座椅得转换为使用车用安全带的婴幼儿座椅,而无须将安全 带自汽车座椅壳体移除。移除位于背靠上的头靠垫及背靠垫后,可看见枢 门盖于其上的安全带容纳凹部,安全带扣、胸夹放置于容纳凹部内,但仍 连接于安全带网状体上,门盖关上后可提供一平滑支撑表面,安全带网状体自槽部伸出,于门盖盖住容纳凹部时,仍可使带部平滑地位于头靠垫及 背靠垫之下。


图1绘示依据本发明一实施例所提供的汽车座椅的前视图,其为一汽 车座椅模式,外部有一五点式安全带,用以固定体型较小的婴幼儿。
图2绘示汽车座椅的座椅部放大前视图,其表示将裆带自汽车座椅壳 体解开,可开始将汽车座椅转换至使用车用安全带的婴幼儿座椅。
图3绘示汽车座椅的局部前视图,其显示分开并抬起头靠垫,以重新 安置安全带网状体的情形。
图4绘示汽车座椅的局部放大前视图,其显示将背靠垫移开,可看见 位于汽车座椅壳体背靠的安全带容纳凹部。
图5绘示背靠下部的放大前视图,其显示将背靠垫移除并将枢门开启, 以将安全带扣及胸夹置入开启的安全带容纳凹部。
图5A绘示与图5类似的放大前视图,以显示安全带容纳凹部,其未显 示安全带以免挡住安全带容纳凹部。
图6绘示与图5类似的放大前视图,此时安全带扣及胸夹已置入安全 带容纳凹部,且枢门已关上,以提供一平滑的背靠支称表面,安全带网状 体自容纳凹部角落的槽部伸出。
图7绘示汽车座椅的前视图,其将靠垫移除以显示靠垫重新放置前安 全带置入安全带容纳凹部的情形。
图8绘示汽车座椅的前视图,其已成为使用车用安全带婴幼儿的座椅。
IO汽车座椅12座椅元件
13背靠14臂靠
15头靠16壳体
17头靠垫18背靠垫
19座垫20五点式安全带
21肩带22腰带
23裆带24拴锁元件
1025安全带扣
30安全带容纳凹部
33挠性栓扣
26胸夹 32盖板 34槽部
具体实施方式

请一并参考图1至图8,其绘示本发明的一汽车座椅的一较佳实施例。 汽车座椅10包括一通常的水平座椅元件12、 一通常的垂直背靠13自座椅 元件12的后部向上伸出、最好包括一对臂靠14位于座椅元件12侧边相对 的二侧。汽车座椅10可另包括一头靠15置于椅背13的上部可相对于椅背 13作垂直位置调整以适应及支撑成长中的婴幼儿。汽车座椅10以一般的方 式由一刚性壳体16形成,成为汽车座椅10的一固定表面,靠垫置于壳体 16上以提供一软性表面,作为婴幼儿乘坐汽车座椅10时的支撑。靠垫包括 一头靠垫17、背靠垫18及一座垫19。
汽车座椅10设有一安全带,例如一五点式安全带20,包括一对通常位 于垂直方向的肩带21于背靠13处连接于壳体16、 一对通常位于水平方向 的腰带22于座椅元件12的后部处连接于壳体16、及一裆带23于座椅元件 12的前部连接于壳体16。熟知此项技术者应知悉,汽车座椅IO各侧的肩带 21、腰带22、裆带23为一单一的安全带网状体,其一相对端于适当位置连 接于壳体16。每一安全带网状体的一肩带21及对应的腰带22连接于一拴 锁元件24及一胸夹26。裆带连接于一安全带扣25,其可因应成长中的婴幼 儿而调整定位。当欲固定一婴幼儿于汽车座椅10时,胸夹26将二肩带21 连接一起,拴锁元件24可与安全带扣25扣合,以将肩带21及腰带22与裆 带23固定,完成五点式安全带的连接。
如图1绘示具有五点式安全带20的汽车座椅10,其可将体型较小的婴 幼儿固定于汽车座椅IO。当婴幼儿成长至某一年龄及大小,依据美国法令, 该婴幼儿得乘坐于一座椅,该婴幼儿因此具有足够的高度可藉由车辆的椅 肩带固定。汽车座椅10可用作婴幼儿座椅以使用车用安全带,此际五点式 安全带20未被使用,倘单纯让安全带20置于靠垫上和婴幼儿的背后,于婴幼儿被承载在车里时,婴幼儿会感到不舒适,因无一平滑的表面支撑。
为容纳五点式安全带20,背靠13的壳体16于中央偏低处设有一安全 带容纳凹部30,如图5及图5A所示。安全带容纳凹部30用以容纳拴锁元 件24、安全带扣25、胸夹26于其中。 一盖板32,最好是一枢门,藉由其 他固定方式,例如以勾扣或藉由磨擦力固定等的应用,可选择性的自壳体 16开启以使盖板32下的安全带容纳凹部30露出。如图5及图5A所示,门 盖32设有一挠性栓扣33以使门盖32关闭时与壳体16扣合以固定于壳体 16。安全带容纳凹部30于其上侧与底侧设有槽部34,用以使安全带网元件 21、 22通过,但仍与安全带扣25、拴锁元件24、胸夹26连接,如以下的 进一步说明。
为将汽车座椅从如图1所示的结构转换成如图8所示的结构,安全带 20是被容纳于安全带容纳凹部30。如图2所示,第一步须从壳体16的前部 移除裆带23。于另一实施方式,裆带23可伸长并通过座垫19的下侧,自 座垫19的后部离开,以使安全带扣25移至安全带容纳凹部30。于多数情 形,较简单的方式为将裆带23自壳体16解开。其后,头靠垫17从其他相 临的靠垫元件松脱,并朝头靠15向上折叠并远离背靠13,如图3所示。移 动头靠垫17会使肩带21定位于该壳体16上。
如图3、图4所示,背靠垫18自邻近的靠垫元件松脱而移除,或最好 是向座垫19折叠。移除背靠垫18可使带部22位于背靠壳体16之上,接 合的各胸夹26可牵动肩带21向内至背靠13的中心,拴锁元件24被扣合 于安全带扣25。
如图5所示,位于安全带容纳凹部30上的盖板32可被移除,或最好 是可相对于枢轴开启,以露出位于背靠13的安全带容纳凹部30。如图5、 图5A所示,安全带容纳凹部30可为一通常的长方型,其尺寸可容纳胸夹 26、连接的拴锁元件24及安全带扣25。此外,安全带容纳凹部30亦可为 一特定形状,与相连接的胸夹26、相连接的拴锁元件24及安全带扣25相 契合,以使得当盖板32关闭时,安全带元件可被稳固地安置于安全带容纳 凹部30。容纳凹部30于右上及左上、右下及左下角落设有槽部34,该槽 34调整为适当的尺寸,以接受该肩带21和该腰带22,并供肩带21及腰带 22分别自安全带容纳凹部30通过。
依此,如图6、图7所示,门盖32朝壳体16盖上后,会将胸夹26、拴锁元件24及连接的安全带扣25盖入安全带容纳凹部30内,此时肩带21 及腰带22会自容纳凹部30的上部与底部伸出。此际将带部21、 22拉紧, 安置肩带21与腰带22于壳体16上。裆带23自壳体16解开后,可与安全 带扣25巻入安全带容纳凹部30。门盖32关闭时,椅靠可提供一平滑的支 撑表面以使婴幼儿被舒适地安置运送。此际重新置入背靠垫18以及头靠垫 17,即盖住安全带网状体,形成一使用车用安全带固定婴幼儿的座椅模式, 而无五点式安全带20,如图8所示。
如欲将使用车用安全带固定婴幼儿的座椅模式转换回汽车座椅模式, 亦可循上述方式,只需将安全带20自壳体16中取出即可。如前所述,将头 靠垫17及背靠垫18脱离邻近的靠垫,使壳体16及关闭的盖板32露出。接 着打开门盖32,将露出的胸夹26、拴锁元件24及安全带扣25自安全带容 纳凹部30中取出。将腰带22绕过背靠垫18,使背靠垫18与邻近的靠垫重 新接合,而腰带22则位于背靠垫18外侧。同样地,将肩带21与头靠垫17 易位,使肩带21位于头靠垫17的外侧。裆带23重新与座椅壳体16的前 部连接,并调整带部21至23至适当长度以使用五点式安全带20容纳婴幼 儿使的固定于汽车座椅。
以上叙述依据本发明多个不同实施例,其中各项特征可以单一或不同
结合方式实施。因此,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揭露为阐明本发明原则的具体实
施例,应不拘限本发明于所揭示的实施例。进一步言的,先前叙述及其附
图仅为本发明示范的用,并不受其限囿。其他元件的变化或组合皆可能, 且不悖于本发明的精神与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汽车座椅,其特征在于用以于一车辆中载运一婴幼儿,包括一座椅元件,包括一刚性壳体的一第一部位;一背靠,自该座椅元件的一后部向上伸出,并包括该刚性壳体的一第二部位;一安全带,包括一对分侧安置并由该刚性壳体支撑的肩带,及一裆带连接于该座椅壳体,该安全带另包括一对拴锁元件,每一拴锁元件连接于一该肩带,该拴锁元件与连接于该裆带的一安全带扣结合;及一安全带容纳凹部,形成于该刚性壳体上并包括一盖板于该安全带容纳凹部上形成一平滑支撑,该安全带容纳凹部可接受该拴锁元件及该安全带扣。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座椅,其特征在于该汽车座椅更包括一背靠垫及一头靠垫,由该刚性壳体所支撑,该背靠垫及该头靠垫皆可被选择性的自该刚性壳体移开;及一对分侧安置的腰带连接于该刚性壳体,每一拴锁元件连接于一该肩带及相对应的该腰带,该肩带及该腰带可被安置于该背靠垫及该头靠垫之后并位于刚性壳体之上,以使该安全带容纳于该安全带容纳凹部,该肩带及该腰带则延该刚性壳体自该安全带容纳凹部伸出。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座椅,其特征在于该安全带容纳凹部设有槽部,当该盖板关闭而该安全带扣及该拴锁元件安置于该安全带容纳凹部内时,可使该肩带及该腰带得自该安全带容纳凹部穿出。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座椅,其特征在于该盖板为一枢门,该枢门包括一拴锁元件与该刚性壳体接合,以于该门关闭时固定于该刚性壳体。
5.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座椅,其特征在于该安全带更包括一胸夹连接于各该肩带,该胸夹可相互连接以使该肩带固定,该安全带容纳凹部可接受该胸夹以与该拴锁元件及该安全带扣一起被容纳于该安全带容纳凹部内。
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汽车座椅,其特征在于于被置入该安全带容纳凹部前,该胸夹是相互连接且该拴锁元件连接于该安全带扣。
7. —种汽车座椅,其包括一椅背设于一座椅元件上并向上伸出,该座椅元件包括一刚性壳体的一第一部位及一座垫位于该刚性壳体上,该背靠包括一刚性壳体的一第二部位以支撑一背靠垫及一头靠垫,该背靠垫及该头靠垫皆可被选择性的自该刚性壳体移开;及一安全带,包括一对分侧安置并由该刚性壳体支撑的肩带、 一对分侧安置并由该刚性壳体支撑的腰带及一裆带连接于该座椅壳体,该安全带包括一对拴锁元件,每一拴锁元件连接于一该肩带及一相对应的该腰带,每一该拴锁元件可与连接于该裆带的一安全带扣结合,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安全带容纳凹部,形成于该刚性壳体上并包括一盖板于该安全带容纳凹部上形成一平滑支撑,该安全带容纳凹部可接受该拴锁元件及该安全带扣。
8.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汽车座椅,其特征在于每一该肩带与一相对应的腰带为一体成形的网状体设有该拴锁元件,每一形成肩带与相对应腰带的网状体更包括一胸夹位于该肩带上与另一该肩带上的该胸夹结合以固定该肩带。
9.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汽车座椅,其特征在于该安全带容纳凹部可接受该胸夹并与该拴锁元件及该安全带扣一起置于该安全带容纳凹部内。
10. 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汽车座椅,其特征在于于被置入该安全带容纳凹部前,该胸夹系相互连接且该拴锁元件连接于该安全带扣。
11. 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汽车座椅,其特征在于该肩带及该腰带可被安置于该背靠垫及该头靠垫之后并位于刚性壳体之上,以使该安全带容纳于该安全带容纳凹部,该肩带及该腰带则延该刚性壳体自该安全带容纳凹部伸出,该安全带容纳凹部设有槽部,可使该肩带及该腰带得自该安全带容纳凹部穿出。
12. 如权利要求ll所述的汽车座椅,其特征在于该盖板为一枢门,该枢门包括一拴锁元件与该刚性壳体接合,以于该门关闭时与该刚性壳体固定。
13. —种婴幼儿汽车座椅,其特征在于用以于一具有车用安全带的车辆中载运一婴幼儿,包括一座椅元件,及一背靠连接于该座椅元件;一安全带,包括一对分侧安置并由该背靠支撑的肩带及一裆带于该座椅元件上、 一对拴锁元件分别设于该肩带、及一安全带扣连接于该裆带; 及一安全带容纳凹部,形成于该背靠上,该婴幼儿汽车座椅可于一汽车 座椅模式及一使用车用安全带座椅模式间转换,于该汽车座椅模式,该拴 锁元件可连接于该安全带扣以固定该婴幼儿于该婴幼儿汽车座椅,于该使 用车用安全带座椅模式,该拴锁元件及该安全带扣容置于该安全带容纳凹 部内,该婴幼儿藉由该车用安全带固定于该婴幼儿座椅。
14. 一种将汽车座椅由一汽车座椅模式转换至一使用车用安全带座椅 模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汽车座椅设有一刚性壳体的一第一部位,及 一座垫设于该座椅壳体之上,该背靠具有该刚性壳体的一第二部份且其支 撑有一背靠垫及一头靠垫,该背靠垫及该头靠垫皆可被选择性的自该刚性 壳体移开;及一安全带,包括一对分侧安置的肩带连接于该刚性壳体、一 对分侧安置的腰带连接于该刚性壳体,及一裆带由该刚性壳体所支撑,该 安全带包括一对拴锁元件,每一拴锁元件连接于一该肩带及相对应的一该 腰带,该二拴锁元件可与连接于该裆带的一安全带扣结合,该方法包括下 列步骤容纳该安全带扣与该拴锁元件于形成于该刚性壳体上的一安全带容 纳凹部内;及置放所有带于该等靠垫及该等壳体之间以隐藏该安全带于该等靠垫之后。
15. 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容纳步骤包括下列步骤开启一盖板以接触该安全带容纳凹部;放入该拴锁元件与该安全带扣于该安全带容纳凹部内;及 关闭该盖板于该凹部以隐藏该安全带扣与拴锁元件于该盖板后。
16. 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置放步骤包括下列步骤重新放置该肩带及该腰带于该头靠垫及该背靠垫之后使位于该刚性 壳体之上。
17. 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置放步骤更包括下列步骤解开该裆带自该座椅壳体;及放置该裆带与该安全带扣于该安全带容纳凹部内。
18. 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安全带另包括一胸夹 附接于每一该肩带,该容纳步骤更包括下列步骤设置该胸夹与拴锁元件及该安全带扣于该安全带容纳凹部内。
19. 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容纳步骤更包括下列连结该等胸夹于该设置步骤之前;及 连接该等拴锁元件于该安全带扣于该放置步骤之前。
20. 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肩带及该腰带经由形 成于该安全带容纳凹部内位于该盖板下的槽部伸出。
全文摘要
一种汽车座椅,其包括位于汽车座椅壳体的一安全带容纳凹部,用以安置五点式安全带,可使汽车座椅从汽车座椅模式转换至一车用安全带座椅模式,而毋须将安全带自汽车座椅壳体移除。于本发明的汽车座椅,该背靠的头靠垫及背靠垫移除后可呈现由一枢门盖住的一安全带容纳凹部。安全带扣与胸夹,在仍固定于安全带网状体的状况下,被放入容纳凹部,关上门盖后可于椅背提供一平滑的表面,以支撑婴幼儿。当门盖关上盖住容纳凹部时,安全带网状体自槽部伸出,以使网状体平顺地置于头靠垫及背靠垫之下。
文档编号B60R22/26GK101670799SQ20091017289
公开日2010年3月17日 申请日期2009年9月10日 优先权日2008年9月10日
发明者G·S.·谢尔, J·M.F.·哈钦森, M·H.·吉列特, R·E.·奥 申请人:明门香港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