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车后桥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17053阅读:25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动车后桥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电动车驱动后桥,涉及一种利用高速直流电动机作动 力,通过大速比减速达到驱动车辆运动的电动车后桥。 技术背景在目前砖(窑)厂、工厂、矿山、车站等等许多专用电动车辆上,配置的 后桥一般都是利用高速(2800转/分-3200转/分)直流行星减速电机,通过小、 大链轮、链条一次减速;或利用小、大链轮、二级轮总成、链条二次减速;或 者利用小、大链轮、链条加变速箱;或者利用传动轴及主减速总成来减速,达 到由高速减为相应的低速(80 - 130)转/分,增大扭矩驱动车辆的。在以上所述 专用电动车辆的工作中,由于受各方面工作环境的限制和车辆本身设计的限制, 都不是很理想的传动驱动后桥。 具体的缺点有以下两点1、 如果采用小、大链轮、链条、二级减速总成一次或二次减速传动,或 小、大链轮加变速箱传动存在的缺点有①结构体积大;②由于工作环境中有 灰尘、泥土等造成链条、链轮上润滑程度下降,尤其磨损链条、链轮,容易造 成掉链条、打滑、调整不到位,这样需要经常维修,不仅浪费时间而且还增加 了维修费用。2、 如果采用主减速轴传动结构存在缺点有①结构不紧凑,在许多专用电动车辆上都受到外型设计尺寸上的限制,制 造成本高;②传动轴还要经常的加注黄油进行润滑。所以不论采用上述哪种后桥传动驱动使用效果都不理想。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紧凑、 体积小、减速比大、扭矩大、封闭性强、润滑充分、故障率低、造价合理并具 备动力输出的电动车后桥。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包括以变速箱箱体做的骨架,其特 征在于直流电机总成固定在变速箱箱体上,直流电机总成输出部分连接一次 减速行星装置,并将动力传递给一次减速行星装置, 一次减速行星装置又连接 变速箱主齿轮轴,将一次行星减速后的动力传递给变速箱主齿轮轴,在变速箱 主齿轮轴上安装有二次减速行星装置,二次减速行星装置将动力再传递给同轴 上的二次减速行星装置,二次减速行星装置通过其上的最终传动主动齿轮与差 速器大齿圈相连接,二次减速后的动力传递给在同轴上的最终传动主动齿轮, 最终传动主动齿轮把动力传递给差速器大齿圈,差速器大齿圈带动差速器总成, 经差速后带动半轴齿轮、半轴、轮毂,轮毂带动钢圈、轮胎。具体可以有两种 结构。一种电动车后桥,包括变速箱箱体、固定在变速箱箱体上的半轴套管、固 定在半轴套管的上刹车盘、安装在半轴套管中的半轴、与半轴相联接的轮毂、 与半轴相联接的差速器总成、安装在变速箱箱体上的直流电机总成,其特征在 于直流电机总成连同电机前盖内齿圈固定在变速箱箱体上,直流电机主轴上 装配有直流电机中心齿轮,直流电机中心齿轮与一次减速行星齿轮啮合, 一次 减速行星齿轮与电机前盖内齿圈啮合, 一次减速行星齿轮通过一次减速行星齿 轮销轴与变速箱主齿轮轴连接盘相联接,变速箱主齿轮轴连接盘与变速箱主齿 轮轴固定联接,变速箱主齿轮轴上的齿轮与二次减速行星齿轮啮合,二次行星 减速齿轮与二次减速内齿圈端盖啮合,二次减速行星齿轮通过二次减速行星齿轮销轴与二次减速连接盘联接,二次减速连接盘和最终传动主动齿轮为整体工 件,间隔套套在变速箱主齿轮轴上,将电机前盖内齿圈与最终传动主动齿轮隔 开,最终传动主动齿轮与差速器大齿圈啮合,差速器大齿圈固定在差速器总成 上。另一种电动车后桥,包括变速箱箱体、固定在变速箱箱体上的半轴套管、 固定在半轴套管的上刹车盘、安装在半轴套管中的半轴、与半轴相联接的轮毂、 与半轴相联接的差速器总成、安装在变速箱箱体上的直流电机总成,其特征在 于直流电机总成连同电机前盖内齿圈固定在变速箱箱体上,直流电机主轴上 装配有直流电机中心齿轮,直流电机中心齿轮与一次减速行星齿轮啮合, 一次 减速行星齿轮与电机前盖内齿圈啮合, 一次减速行星齿轮通过一次减速行星齿 轮销轴与变速箱主齿轮轴连接盘相联接,变速箱主齿轮轴连接盘与变速箱主齿 轮轴固定联接,变速箱主齿轮轴上的齿轮与二次减速行星齿轮啮合,二次行星 减速齿轮与二次减速内齿圈端盖啮合,二次减速行星齿轮通过二次减速行星齿 轮销轴与二次减速连接盘联接,变速箱主齿轮轴的另一端装配有动力输出轮, 变速箱箱体内的变速箱主齿轮轴上装配有花键套,二次减速连接盘嵌装在花键 套的一端,最终传动主动齿轮滑动装配在花键套上,拔挡头和拔叉轴固定在变 速箱箱体上,拔叉装配在拔叉轴上,拔叉滑动的叉子叉入最终传动主动齿轮的 拔叉沟槽内;最终传动主动齿轮与差速器大齿圈啮合,差速器大齿圈固定在差 速器总成上。本实用新型具有体积小、减速比大、扭矩大、封闭性强、润滑充分、故障 率低、造价合理的优点。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不带动力输出轮的传动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带动力输出轮的传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电动车后桥的其它细节和特点可通过阅读下文结合附图详加 描述的实例便可清楚。本实用新型包括以变速箱箱体2做的骨架,直流电机总成1固定在变速箱 箱体2上,直流电机总成1输出部分连接一次减速行星装置,并将动力传递给 一次减速行星装置, 一次减速行星装置又连接变速箱主齿轮轴9,将一次行星减 速后的动力传递给变速箱主齿轮轴9,在变速箱主齿轮轴9上安装有二次减速行 星装置,二次减速行星装置将动力再传递给同轴上的二次减速行星装置,二次 减速行星装置通过其上的最终传动主动齿轮14与差速器大齿圈15相连接,二 次减速后的动力传递给在同轴上的最终传动主动齿轮14,最终传动主动齿轮14 把动力传递给差速器大齿圈15,差速器大齿圈15带动差速器总成16,经差速 后带动半轴齿轮、半轴17、轮毂19,轮毂19带动钢圈、轮胎。具体的两种结 构如下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一个变速箱箱体作骨架,把直流电动机固定 在箱体上,直流电动机输出的动力传递给一次减速行星装置,由一次行星减速 行星装置通过变速箱主齿轮轴,传递给在同一轴上的二次减速行星装置,再由 二次减速行星装置传递给在同轴上的最终传动主动齿轮,再由最终传动主动齿 轮传递给差速器上的大齿圈,再由大齿圈带动差速器总成,这样就完成了大速 比减速、增大了扭矩,再由半轴齿轮带动半轴、轮毂、钢圈、轮胎驱动车辆。具体结构如下本实用新型包括变速箱箱体2、固定在变速箱箱体2上的半 轴套管18、固定在半轴套管18的上刹车盘20、通过轴承安装在半轴套管18中 的半轴n、与半轴17相联接的轮毂19、与半轴17相联接的差速器总成16、安装在变速箱箱体2上的直流电机总成I,直流电机总成1连同电机前盖内齿圈6 固定在变速箱箱体2上,直流电机主轴3上装配有直流电机中心齿轮4,直流电 机中心齿轮4与一次减速行星齿轮5啮合, 一次减速行星齿轮5与电机前盖内 齿圈7啮合, 一次减速行星齿轮5通过一次减速行星齿轮销轴6与变速箱主齿 轮轴连接盘8相联接,变速箱主齿轮轴连接盘8与变速箱主齿轮轴9固定联接, 变速箱主齿轮轴9上的齿轮与二次减速行星齿轮10啮合,二次行星减速齿轮10 与二次减速内齿圈端盖12啮合,二次减速行星齿轮10通过二次减速行星齿轮 销轴11与二次减速连接盘13联接,二次减速连接盘13和最终传动主动齿轮14 为整体工件,间隔套21套在变速箱主齿轮轴9上,将电机前盖内齿圈7与最终 传动主动齿轮14隔开,最终传动主动齿轮14与差速器大齿圈15啮合,差速器 大齿圈15固定在差速器总成16上。直流电机中心齿轮4和变速箱主齿轮轴9位于同一轴线上,最终传动主动 齿轮14装配在变速箱主齿轮轴9上,二次减速连接盘13上均匀连接着2 - 6个 二次减速行星齿轮10。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另外一种型式是最终传动主动齿轮和差速器大 齿圈,可以处在分离和啮合两种状态,变速箱主齿轮轴的另一端装配有一个动 力输出轮,在最终传动主动齿轮和差速器大齿圈处在分离状态下,动力输出轮 可带动其它设备工作。具体结构如下本实用新型包括变速箱箱体2、固定在变速箱箱体2上的半 轴套管18、固定在半轴套管18的上刹车盘20、通过轴承安装在半轴套管18中 的半轴H、与半轴17固定连接的轮毂19、与半轴17固定连接的差速器总成16、 安装在变速箱箱体2上的直流电机总成1,其特征在于直流电机总成l连同电 机前盖内齿圈6固定在变速箱箱体2上,直流电机主轴3上装配有直流电机中心齿轮4,直流电机中心齿轮4与一次减速行星齿轮5相啮合, 一次减速行星齿 轮5又与电机前盖内齿圈7相啮合, 一次减速行星齿轮5通过一次减速行星齿 轮销轴6与变速箱主齿轮轴连接盘8相联接,变速箱主齿轮轴连接盘8与变速 箱主齿轮轴9固定联接(销轴连接),变速箱主齿轮轴9另一端上的齿轮与二次 减速行星齿轮10啮合,二次行星减速齿轮10与二次减速内齿圈端盖12啮合, 二次减速行星齿轮IO通过二次减速行星齿轮销轴11与二次减速连接盘13联接, 变速箱主齿轮轴9分别通过轴承安装在电机前盖和变速箱箱体上,变速箱主齿 轮轴9的另一端装配有动力输出轮26。变速箱箱体2内的变速箱主齿轮轴9上装配有花键套22, 二次减速连接盘 13嵌装在花键套22的一端,最终传动主动齿轮14滑动装配在花键套22上,拔 挡头25和拔叉轴23固定在变速箱箱体2上,拔叉24活动装配在拔叉轴23上, 拔叉24滑动的叉子叉入最终传动主动齿轮14的拔叉沟槽内;最终传动主动齿 轮14与差速器大齿圈15啮合,差速器大齿圈15固定在差速器总成16上。二次减速连接盘13上均布着2 - 6个二次减速行星齿轮10。从以上两种结构可以看到,本实用新型电动车后桥都是以变速箱箱体2做 骨架,直流电动机1固定在变速箱箱体2上,直流电动机1输出的动力传递给 一次减速行星装置, 一次行星减速后传递给变速箱主齿轮轴9,再传递给同轴上 的二次减速行星装置,二次减速后传递给在同轴上的最终传动主动齿轮14,最 终传动主动齿轮14把动力传递给差速器大齿圈15,差速器大齿圈15带动差速 器总成16,经差速后带动半轴齿轮、半轴17、轮毂19、轮毂19带动钢圈、轮 胎。这样就完成了大速比减速增大扭矩,驱动车辆行走。另外从图2结构中,变速箱主齿轮轴9的另一端,装配了动力输出轮26, 在变速箱箱体2内传动主动齿轮14,通过拔叉23把最终传动主动齿轮14速器大齿圈15,拔到分离状态时,依靠动力输出轮26再带动其它需要动力的设 备,也可在结合时同时带动其它需要动力的设备。变速箱主齿轮轴9是一根带齿轮的轴。二次减速连接盘13上均布着3 - 4个 二次减速行星齿轮10。变速箱主齿轮轴连接盘8上均布着(3-4)个一次减速 行星齿轮。本实用新型电动车后桥具有结构紧凑,外型尺寸小、减速速比大、封闭性 强、润滑充分、故障率低等优点,更具备动力输出的特点。上面所述的实施实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 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构思前提下,本 领域中普通工程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型和改进,均 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请求保护的技术内容,己经全部记 载权利要求书中。
权利要求1、一种电动车后桥,包括以变速箱箱体(2)做的骨架,其特征在于直流电机总成(1)固定在变速箱箱体(2)上,直流电机总成(1)输出部分连接一次减速行星装置,并将动力传递给一次减速行星装置,一次减速行星装置又连接变速箱主齿轮轴(9),将一次行星减速后的动力传递给变速箱主齿轮轴(9),在变速箱主齿轮轴(9)上安装有二次减速行星装置,二次减速行星装置将动力再传递给同轴上的二次减速行星装置,二次减速行星装置通过其上的最终传动主动齿轮(14)与差速器大齿圈(15)相连接,二次减速后的动力传递给在同轴上的最终传动主动齿轮(14),最终传动主动齿轮(14)把动力传递给差速器大齿圈(15),差速器大齿圈(15)带动差速器总成(16),经差速后带动半轴齿轮、半轴(17)、轮毂(19),轮毂(19)带动钢圈、轮胎。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电动车后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一次减速行 星装置是指直流电机总成(1)连同电机前盖内齿圈(6)固定在变速箱箱体(2)上,直流电机主轴(3)上装配有直流电机中心齿轮(4),直流电机中 心齿轮(4)与一次减速行星齿轮(5)啮合, 一次减速行星齿轮(5)与电机 前盖内齿圈(7)啮合, 一次减速行星齿轮(5)通过一次减速行星齿轮销轴(6)与变速箱主齿轮轴连接盘(8)相联接。
3、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电动车后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一次减速行 星装置又连接变速箱主齿轮轴(9)是指变速箱主齿轮轴连接盘(8)与变速 箱主齿轮轴(9)固定联接。
4、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电动车后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二次减速行 星装置是指变速箱主齿轮轴(9)上的齿轮与二次减速行星齿轮(10)啮合, 二次行星减速齿轮(10)与二次减速内齿圈端盖(12)啮合,二次减速行星齿轮(10)通过二次减速行星齿轮销轴(11)与二次减速连接盘(13)联接, 二次减速连接盘(13)和最终传动主动齿轮(14)连接在一起。
5、 一种电动车后桥,包括变速箱箱体(2)、固定在变速箱箱体(2)上 的半轴套管(18)、固定在半轴套管(18)的上刹车盘(20)、安装在半轴套 管(18)中的半轴(17)、与半轴(17)相联接的轮毂(19)、与半轴(17) 相联接的差速器总成(16)、安装在变速箱箱体(2)上的直流电机总成(1), 其特征在于直流电机总成(1)连同电机前盖内齿圈(6)固定在变速箱箱 体(2)上,直流电机主轴(3)上装配有直流电机中心齿轮(4),直流电机 中心齿轮(4)与一次减速行星齿轮(5)啮合, 一次减速行星齿轮(5)与电 机前盖内齿圈(7)啮合, 一次减速行星齿轮(5)通过一次减速行星齿轮销 轴(6)与变速箱主齿轮轴连接盘(8)相联接,变速箱主齿轮轴连接盘(8) 与变速箱主齿轮轴(9)固定联接,变速箱主齿轮轴(9)上的齿轮与二次减 速行星齿轮(10)啮合,二次行星减速齿轮(10)与二次减速内齿圈端盖(12) 啮合,二次减速行星齿轮(10)通过二次减速行星齿轮销轴(11)与二次减 速连接盘(13)联接,二次减速连接盘(13)和最终传动主动齿轮(14)为 整体工件,间隔套(21)套在变速箱主齿轮轴(9)上,将电机前盖内齿圈(7) 与最终传动主动齿轮(14)隔开,最终传动主动齿轮(14)与差速器大齿圈(15)啮合,差速器大齿圈(15)固定在差速器总成(16)上。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动车后桥,其特征在于直流电机中心齿轮 (4)和变速箱主齿轮轴(9)位于同一轴线上,最终传动主动齿轮(14)装配在变速箱主齿轮轴(9)上,二次减速连接盘(13)上均匀连接着2-6个 二次减速行星齿轮(10)。
7、 一种电动车后桥,包括变速箱箱体(2)、固定在变速箱箱体(2)上的半轴套管(18)、固定在半轴套管(18)的上刹车盘(20)、安装在半轴套 管(18)中的半轴(17)、与半轴(17)相联接的轮毂(19)、与半轴(17) 相联接的差速器总成(16)、安装在变速箱箱体(2)上的直流电机总成(1), 其特征在于直流电机总成(1)连同电机前盖内齿圈(6)固定在变速箱箱 体(2)上,直流电机主轴(3)上装配有直流电机中心齿轮(4),直流电机 中心齿轮(4)与一次减速行星齿轮(5)啮合, 一次减速行星齿轮(5)与电 机前盖内齿圈(7)啮合, 一次减速行星齿轮(5)通过一次减速行星齿轮销 轴(6)与变速箱主齿轮轴连接盘(8)相联接,变速箱主齿轮轴连接盘(8) 与变速箱主齿轮轴(9)固定联接,变速箱主齿轮轴(9)上的齿轮与二次减 速行星齿轮(10)啮合,二次行星减速齿轮(10)与二次减速内齿圈端盖(12) 啮合,二次减速行星齿轮(10)通过二次减速行星齿轮销轴(11)与二次减 速连接盘(13)联接,变速箱主齿轮轴(9)的另一端装配有动力输出轮(26), 变速箱箱体(2)内的变速箱主齿轮轴(9)上装配有花键套(22), 二次减速 连接盘(13)嵌装在花键套(22)的一端,最终传动主动齿轮(14)滑动装 配在花键套(22)上,拔挡头(25)和拔叉轴(23)固定在变速箱箱体(2) 上,拔叉(24)装配在拔叉轴(23)上,拔叉(24)滑动的叉子叉入最终传 动主动齿轮(14)的拔叉沟槽内;最终传动主动齿轮(14)与差速器大齿圈(15)啮合,差速器大齿圈(15)固定在差速器总成(16)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动车后桥,其特征在于二次减速连接盘(13)上均布着2 - 6个二次减速行星齿轮(10)。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利用高速直流电动机作动力,通过大速比减速达到驱动车辆的电动车后桥,包括一个变速箱箱体作骨架,把直流电动机固定在箱体上,直流电动机输出的动力传递给一次减速行星装置,由一次行星减速行星装置通过变速箱主齿轮轴,传递给在同一轴上的二次减速行星装置,再由二次减速行星装置传递给在同轴上的最终传动主动齿轮,再由最终传动主动齿轮传递给差速器上的大齿圈,再由大齿圈带动差速器总成,这样就完成了大速比减速、增大了扭矩,再由半轴齿轮带动半轴、轮毂、钢圈、轮胎驱动车辆,具有体积小、减速比大、扭矩大、封闭性强、润滑充分、故障率低,造价合理的优点。
文档编号B60K17/08GK201329806SQ20092000143
公开日2009年10月21日 申请日期2009年1月8日 优先权日2009年1月8日
发明者吴书贤 申请人:吴书贤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