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门开闭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91946阅读:9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车辆用门开闭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对设置在车辆的侧部的门进行开闭的车辆用门开闭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这样的车辆用门开闭装置,具备可卷绕跨越车辆和该车辆的滑门配设的线 缆的卷绕滚筒;和驱动该卷绕滚筒的驱动机构,被驱动机构驱动的卷绕滚筒通过卷绕跨越 车辆和滑门配设的线缆对设置在车辆侧部的滑门进行开闭控制。关于卷绕滚筒和驱动机构 所配置的位置,也有配置在车辆主体侧或滑门内的任一类型车辆用门开闭装置,作为它们 配置在滑门内类型的车辆用门开闭装置,已知有例如以下的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车辆用门 开闭装置。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车辆用门开闭装置中,卷绕滚筒和驱动机构作为一体的单 元固定在滑门内。它们配置在有有充裕空间的滑门内的下部,从卷绕滚筒延伸出的线缆通 过配置在滑门内的中继机构弓I导车体侧。专利文献1 日本专利特开2003-74253号公报但是,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车辆用门开闭装置中,由于卷绕滚筒和驱动机构从 其组装时一体安装在滑门内的内板,所以作业者不得不操作具备电动机等具有重量的单 元,该负担很大。此外,滑门由外门(参照图2的符号0)和内门(参照图2的符号I)构成,其中, 外门由用压制部件形成的外板(参照图2的符号3)和内板(参照图2的符号5)所形成, 内门由内板和设置在该车辆侧的内装件所形成(参照图2的符号4)。在此,外板3和内板 5之间(外门内部)是虽然为门的内部但水分能够从车外进入的区域,另一方面,(内门内 部)成为利用内板遮断水分从车外侵入的区域。由于驱动机构包括电动机、ECU等的电气、 电子部件,所以在将卷绕滚筒和驱动机构作为一体的单元配置在滑门内的情况下,优选配 置在防水性高的内板5和内装件4之间。但是,由于经由中继机构的线缆从外板3和内板 5之间向车体侧配设,所以如果将卷绕滚筒和驱动机构作为一体的单元配置在滑门内,需要 使线缆从内装件4侧向外板3侧一次贯通内板5,线缆的配设变得繁琐。另一方面,在将该 一体的单元配置在外板3和内板5之间的情况下不会产生这样的问题,但如上所述,由于外 板3和内板5之间的空间是水分能够从车外进入的区域,所以需要使驱动机构另外具有防 水性,导致生产成本变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用门开闭装置,能够 减轻对车辆的组装时的作业者的负担,并且能够以低成本可靠地将驱动机构置于防水环境 之中。为了达成该目的,本发明涉及的车辆用门开闭装置的特征结构为,包括滚筒单 元,其配置在构成车辆门的内板的一面侧,且该滚筒单元具有卷绕滚筒,该卷绕滚筒能够卷绕跨越车辆和该车辆门配设的线缆;驱动单元,其配置在上述内板的另一面侧,对上述卷绕 滚筒进行驱动;动力传递机构,其将上述驱动单元的旋转驱动力传递给上述卷绕滚筒,并且 将上述卷绕滚筒和上述驱动单元作成卡合脱离自如;和连结机构,其夹持上述内板并连结 上述驱动单元和上述滚筒单元。根据上述特征结构,将驱动单元的旋转驱动力传递给卷绕滚筒的动力传递机构, 由于将卷绕滚筒和驱动单元作成卡合脱离自如,所以能够将具备卷绕滚筒的滚筒单元和驱 动单元作成各自单元。因此,能够将驱动单元和滚筒单元分别配置在构成车辆门的内板的 两面侧,能够在用内板划分的滑门内的两个区域分别适当配置驱动单元和滚筒单元。即,例 如在作为防水性高的区域的内板和内装件之间配置驱动单元,并且在作为向车体侧配设线 缆的区域的外板和内板之间配置滚筒单元。因此,不需要对驱动机构实施特别的防水处理, 也不需要使线缆贯通内板。此外,由于滚筒单元和驱动单元是不同单元,所以能够对各单元依次安装它们,使 保持重量分散,从而能够减轻向车辆组装时的作业者的负担。因而,能够提供一种车辆用门开闭装置,减轻向车辆组装时的作业者的负担,并且 能够以低成本可靠地将驱动机构置于防水环境中。在此,优选上述滚筒单元配置在构成上述车辆门的外板和上述内板之间,上述驱 动单元配置在构成上述车辆门的内装件和上述内板之间。根据该结构,能够可靠地在防水性高的区域配置驱动单元,并且在向车体侧配设 线缆的区域配置滚筒单元。此外,优选上述滚筒单元具备改变从上述卷绕滚筒延伸出的上述线缆的方向的引 导部件,上述卷绕滚筒和上述引导部件固定在与上述内板相对配置的底板上。根据该结构,由于滚筒单元具备改变从卷绕滚筒延伸出的线缆的方向的引导部 件,所以能够在车体侧和卷绕滚筒之间适当地配设线缆。此外,在该滚筒单元中,卷绕滚筒和引导部件固定在与内板相对配置的底板上,以 夹持该底板和内板的方式连结驱动单元和滚筒单元,因此底板和内板成为一体而分别加强 刚性。因此,即使在例如卷绕滚筒旋转驱动对线缆进行卷绕时对卷绕滚筒和引导部件之间 的线缆作用大的张力,也能够防止底板弯曲,或根据情况不同滚筒单元本身破损。此外,优选上述内板具有贯通上述一面侧和上述另一面侧贯通孔,将在上述一面 侧配置滚筒单元并且在上述另一面侧配置上述驱动单元的底板配设于上述贯通孔。根据该结构,预先形成将驱动单元和滚筒单元连结固定在底板上的单元,将该单 元组装在内板上以堵塞贯通孔,由此能够容易地将驱动单元和滚筒单元安装在内板上。此外,以夹持该底板的方式连结驱动单元和滚筒单元,因此底板和内板成为一体 而分别加强刚性。此外,优选上述滚筒单元具备改变从上述卷绕滚筒延伸出的上述线缆的方向的引 导部件,上述卷绕滚筒和上述引导部件固定在上述底板上。如该结构那样,通过滚筒单元具备改变从卷绕滚筒延伸出的线缆的方向的引导部 件,能够在车体侧和卷绕滚筒之间适当配设线缆。此外,优选上述弓I导部件构成为相对上述底板能够改变安装位置。根据该结构,例如当将引导部件组装到底板上时,线缆的路径间间距的设定自由度提高。因此,例如只要在通过使引导部件滑动移动等将引导部件配置在最佳的位置的状 态下将其固定即可。此外,优选将上述引导部件设为配设于上述底板的带轮。如果是上述带轮,当改变线缆的方向时,能够减少引导部件和线缆的摩擦。此外, 通过将带轮的旋转轴设定为规定角度,也能够任意地决定线缆相对于滚筒单元的配线方 向。进而,也能够将上述引导部件设为上述滚筒单元所具有的引导槽。根据该结构,仅通过使线缆沿着引导槽就能够改变线缆的方向,所以能够简单地 构成引导部件。进而,上述带轮具备相对于支承部件滑动接触的滑动接触面,该支承部件将所述 带轮旋转自如地支承于所述底板,该滑动接触面呈现沿着上述支承部件的轴心方向弯曲的 形状。由此,例如即使在支承部件倾斜安装的情况下,由于滑动面成为弯曲的形状,所以 也能够正确地维持带轮的姿势。


图1是具备本发明涉及的车辆用门开闭装置的车辆的侧视图。图2是在内部具备本发明涉及的车辆用门开闭装置的滑门的剖视图。图3是本发明涉及的车辆用门开闭装置的分解立体图。图4是用于说明本发明涉及的车辆用门开闭装置向车辆组装的组装顺序的说明 图。图5是导辊单元周边的纵剖视图。图6是用于说明滚筒单元和带轮机构的配置关系的说明图。图7是表示其它实施方式的驱动单元和滚筒单元的安装形态的分解立体图。图8是表示其它实施方式的底板的立体图。图9是表示配设于其它实施方式的底板的引导部件的图。图10是表示配设于其它实施方式的底板的引导部件的放大图。图11是表示配设于其它实施方式的底板的引导部件的分解立体图。图12是其它实施方式的带轮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是具备本发明涉及的车辆用门开闭装置6的车辆1的侧视图。该车辆1具备 车辆用门开闭装置6,能够自动进行滑门2的开闭动作。滑门2沿着在车辆1的前后方向(图1的左右方向)延伸的中心导轨11以及上 下一对的上导轨12和下导轨13被滑动自如地支承。上导轨12沿着门开口的上缘配置在该上缘附近,并固定在车辆1的侧部。下导轨 13沿着门开口的下缘配置在该下缘附近,并固定在车辆1的侧部。此外,中心导轨11以上 导轨12和下导轨13的大致中间的高度固定在车体侧部的室外面。
在导轨11、12、13上滑动自如地被引导的导轨单元21被摇动自如地支承在滑门2 上,滑门2通过各个导辊单元21相对导轨11、12、13滑动而在导轨11、12、13上引导并滑动 动作。另外,导轨11、12、13相互大致平行,其前端朝向车辆1的室内方弯曲,以便在门开口 的关闭时,对滑门2进行引导以使滑门2成为与车辆1的侧部的室外面大致共面(参照图 2)。此外,在门开口的打开时,滑门2配置在自门开口朝向车辆1的后方侧部的室外面。如图5所示,中心导轨11配置在形成于车辆1的侧部的室外面的凹部14内。该 中心导轨11具备与车辆1的主体的室外面接合的垂直壁15 ;从垂直壁15的上端和下端相 互平行地向车辆1的室外方弯曲延伸的上壁16和下壁17 ;和从上壁16的室外端与垂直壁 15平行地向下方弯曲延伸的凸缘壁18,呈现截面大致二字形状。导辊单元21具备底托架22、内外辊23和上下辊24。底托架22相对固定于滑门 2的托架25相对旋转自如地支承,由此,导辊单元21被可摇动地支承于滑门2。此外,与中 心导轨11的凸缘壁18和垂直壁15滑动接触的内外辊23旋转自如地支承于底托架22。进 而,与中心导轨11的下壁17滑动接触的上下辊24旋转自如地支承于底托架22。由此,导 辊单元21相对中心导轨11无晃动地滑动自如地引导。另外,在上导轨12和下导轨13上被滑动自如地引导的导辊单元21也成为同样的 结构。由此,滑门2利用导辊单元21通过导轨11、12、13滑动自如地支承在车辆1的侧部, 且滑门2通过导辊单元21利用后述的车辆用门开闭装置6相对导轨11、12、13滑动而进行
滑动动作。接着,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主要部分的使滑门2滑动动作的车辆用门开闭装置6 进行说明。如图2和图3所示,车辆用门开闭装置6主要由线缆31、驱动单元41、具备卷绕滚 筒63的滚筒单元61构成。此外,驱动单元41和滚筒单元61作为其它单元而构成。不过, 在向车辆1组装之后作为一体发挥功能。线缆31跨越车辆1主体和设置在滑门2内的卷绕滚筒63配设。在本实施方式中, 线缆31由一根电线构成,配设在中心导轨11内,其两端被卡止在中心导轨11的车辆1的 前后方向的前端和后端附近的车辆侧部的规定部位。线缆31的中间部卷绕在卷绕滚筒63 上。如图3所示,驱动单元41具备对卷绕滚筒63进行驱动的驱动机构43。驱动机构43 具备作为驱动源的电动机45、用于对电动机45进行电子控制的ECU (electronic control unit)47、对来自电动机45的旋转输出进行减速的减速齿轮机构49、和进行驱动力的传递 和断开的离合器机构51。电动机45成为可在正反任一个方向旋转的可逆电动机。来自电 动机45的旋转输出通过减速齿轮机构49和离合器机构51向动力轴53传递。在动力轴53 的外周面形成有锯齿53a。另外,虽然没有图示,但在动力轴53和驱动单元41的主体部之 间设置有0形环等密封部件,能够防止水分沿着动力轴53浸入驱动单元41内。此外,驱动 单元41具有用于在与滚筒单元61的连结固定时供滚筒单元61的螺栓部73贯通的连结用 孔部55。滚筒单元61具备引导部件G和卷绕滚筒63。引导部件G是用于将线缆31的中 间部从固定在车体上的中心导轨11侧向卷绕滚筒63引导的部件,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中 间带轮65。卷绕滚筒63形成为圆筒状,在筒状的外周面形成有卡合槽67(参照图6)。卡合槽67是用于供线缆31依次卡合的槽,沿着卡合槽67将线缆31卷绕在卷绕滚筒63上。 此外,在卷绕滚筒63的中心部形成有供作为动力源的驱动单元41的动力轴53插入的凹部 69(参照图4)。在凹部69的内周面形成有锯齿69a,其与动力轴53的锯齿53a卡合。利用 形成有该锯齿53a的动力轴53和形成有锯齿69a的凹部69,可将驱动单元41的旋转驱动 力传递给卷绕滚筒63,并且卷绕滚筒63和驱动单元41可自如地进行接合脱离。因此,形成 有该锯齿53a的动力轴53及形成有锯齿69a的凹部69相当于本发明中的动力传递机构。 在它们卡合的状态下,驱动机构43通过动力轴53旋转驱动卷绕滚筒63。通过卷绕滚筒63 旋转来卷绕线缆31,能够根据其旋转方向往复驱动滑门2。即,在滑门2关闭的状态(图2(a)的状态)下,如果正转驱动电动机45使卷绕滚 筒63在一个方向上旋转,则线缆31卷绕在卷绕滚筒63上并从卷绕滚筒31抽出。由于线 缆31的端部卡止在车体侧部的规定位置(在该情况下为车辆1的后方、图2 (a)的右方), 所以固定有滚筒单元61的滑门2经由在导轨11、12、13上滑动的导辊单元21,沿着导轨11、 12、13向车辆1的后方移动。结果,滑门2打开。另一方面,在滑门2打开的状态(图2(b) 的状态)下,如果反转驱动电动机45使卷绕滚筒63沿其它方向旋转,则线缆31沿与上述 相反的方向卷绕在卷绕滚筒63上并从卷绕滚筒63抽出。由于线缆31的端部卡止在车体 侧部的规定位置(在该情况下为车辆1的前方、图2(b)的左方),所以固定有滚筒单元61 的滑门2经由在导轨11、12、13上滑动的导辊单元21,沿着导轨11、12、13向车辆1的前方 移动。结果,滑门2关闭。返回图3,滚筒单元61具有底板71和固定于该底板71的罩壳77,卷绕滚筒63和 作为引导部件G的中间带轮65分别旋转自如地固定于底板71。在底板71上形成有螺栓部 73。该螺栓部73形成在与驱动单元41的连结用孔部55的位置,在贯通连结用孔部55之 后螺栓固定,从而连结固定驱动单元41和滚筒单元61。即,螺栓部73和与其对应的螺母相 当于本发明中的连结机构。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螺栓部73在将卷绕滚筒63的旋转中心 轴的周围三等分的位置设置三个,通过三点支承以便在驱动机构43驱动时也能够可靠地 固定驱动单元41和滚筒单元61。在底板71上,在轴支承中间带轮65的部位附近形成有固 定用孔部75。通过该固定用孔部75,用螺钉等将内板5和滚筒单元61整体可靠地固定。在此,优选底板71由具有高的刚性的材料形成。在本例子中,底板71成为金属制 的板。在车辆用门开闭装置6组装到车辆1时,固定有卷绕滚筒63和中间带轮65的金属 制的底板71与内板5 (参照图2)相对配置,与内板5 —起夹持在驱动单元41和滚筒单元 61之间。金属制的底板71与当初相比具有在驱动机构43的驱动时仅能够经受作用于卷绕 滚筒63和中间带轮65之间的张力的刚性,但通过与内板5成为一体夹持固定在驱动单元 41和滚筒单元61之间从而使刚性进一步加强。因而,即使在卷绕滚筒63旋转驱动对线缆 31进行卷绕时对卷绕滚筒63和引导部件G之间的线缆31作用有大的张力,也能够防止底 板71弯曲,或防止根据情况不同滚筒单元61本身破损。本实施方式涉及的车辆用门开闭装置6,还具备与滚筒单元61相邻设置的带轮机 构81。带轮机构81具有旋转自如地轴支承于带轮壳体83中的一对引导带轮82,带轮壳体 83被固定在导辊单元21的底托架22(参照图5)上。经由滚筒单元61的中间带轮65向 带轮机构81引导的线缆31以在带轮壳体83内在引导带轮82的两侧引导的方式交叉而描 绘8字,之后配置在中心导轨11内。该带轮机构81在车辆用门开闭装置6的驱动时作为对线缆31提供适当的张力的张力机构起作用。在此,图6是用于说明滚筒单元61和带轮机构81的配置关系的说明图。如该图 所示,与卷绕滚筒63的旋转中心轴垂直的平面P1、和与带轮壳体83内的引导带轮82的旋 转中心轴垂直的平面P2,成为正好90度扭转的关系。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于从带轮机构81 向卷绕滚筒63的线缆31a、与在卷绕在卷绕滚筒63上之后从卷绕滚筒63再次朝向带轮机 构81的线缆31b之中的一根线缆31a而言,使从带轮机构81延伸的方向和向卷绕滚筒63 会聚的方向一致。因此,对于另一根线缆31b而言,从卷绕滚筒63延伸的方向和向带轮机 构81会聚的方向成为较大扭转的关系。因此,本实施方式的中间带轮65,以成为与卷绕滚 筒63的旋转中心轴和引导带轮82的旋转中心轴各大约45度扭转的关系的方式设置在滚 筒单元61的底板71上。由此,在上述两个平面PI、P2交叉的部位,线缆31能够圆滑地使 其方向变化。如图2所示,驱动单元41和滚筒单元61设置在车辆1的滑门2的内部。在此,车 辆1的滑门2由外门0和内门I构成,其中,外门0由用压制部件形成的外板3和内板5所 构成,内门I由内板5和设置在其车辆侧的内装件4所构成。驱动单元41和滚筒单元61 分别配置在构成滑门2的内板5的两面侧。具体而言,滚筒单元61在构成车辆1的滑门2 的外板3和内板5之间(外门0)配置在内板5上,驱动单元41配置在构成车辆1的滑门 2的内装件4和内板5之间(内门I),经由内板5连结固定于滚筒单元61。接着,说明将具有以上那样的各构成单元的车辆用门开闭装置6组装到车辆1上。图4是用于说明向车辆1的组装顺序的说明图。该图表示从内门I的内部观看的 内板5。在内板5的与滚筒单元61的螺栓部73对应的位置设置有开口部,在组装的第一阶 段,使滚筒单元61的螺栓部73从该开口部贯通,通过未图示的螺母、夹子等暂时固定,首先 将滚筒单元61安装在外门0的内部且在内板5上。如果像这样将滚筒单元61从外门0的 内部安装在内板5上,则不必使线缆31贯通内板5而能够向中心导轨11配设,因此配设作 业变得容易。接着,在组装的第二阶段,使形成在驱动单元41的动力轴53的锯齿53a和形成在 滚筒单元61的卷绕滚筒63的凹部69的锯齿69a相互卡合。然后,卸下暂时固定滚筒单元 61的未图示的螺母、夹子等,将从内板5的开口部突出的螺栓部73贯通驱动单元41的连结 用孔部55并螺钉固定,跨越滚筒单元61、内板5和驱动单元41 一起固定。如果这样,则驱 动单元41和滚筒单元61分别配置在构成滑门2的内板5的两面侧,并且利用螺栓部73和 与其对应的螺母,驱动单元41和滚筒单元61夹持内板5地被连结在一起。此时,配置有驱 动单元41的内门I的内部成为利用内板5遮断水分从车外侵入的防水区域,因此不需要对 驱动单元41实施特别的防水处理。因而,能够以低成本可靠地将驱动机构43置于防水环
^Ml O这样,在输出驱动单元41的旋转驱动力的动力轴53和设置于卷绕滚筒63的中心 部的凹部69分别形成有锯齿53a、69a,它们相互卡合配合,由此能够使将驱动单元41的旋 转驱动力传递给卷绕滚筒63的动力传递机构卡合脱离自如,因此能够将滚筒单元61和驱 动单元41作为其它单元。因此,如到此为止对它们说明的那样可对各单元依次组装,使保 持重量分散,从而能够减轻车辆用门开闭装置6向车辆1组装时的作业者的负担。[其它实施方式1]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夹持内板5并通过连结机构连结驱动单元41和滚筒单元61 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也可以按照以下那样构成。S卩,在内板5上形成贯通一面侧和另一面侧的贯通孔5a。能够将底板71嵌入该贯 通孔5a。在该底板71的一面侧配置滚筒单元61并且在另一面侧配置驱动单元41,并配设 于贯通孔5a (图7、8)。成为内板5的一部件的底板71形成有与内板5面对接合的凸缘部71a和在其内 部收容例如驱动单元41的凹部71b。滚筒单元61安装在隔着凹部71b的相反侧。底板71 通过作为连结机构的螺栓部73和与其对应的螺母连结固定在内板5上。根据本结构,预先形成将驱动单元41和滚筒单元61连结固定在底板71上的单 元,将该单元组装在内板5上以堵塞贯通孔5a,由此能够容易地将驱动单元41和滚筒单元 61安装在内板5上。由于底板71和内板5以凸缘部71a和内板5重叠的状态成为一体,所以内板5的 刚性提高。因此,即使在例如卷绕滚筒63旋转驱动对线缆31进行卷绕时对卷绕滚筒63和 引导部件G之间的线缆31作用大的张力,也能够防止底板71弯曲,或滚筒单元61本身破 损。驱动单元41和滚筒单元61相对于底板71的的安装面,也可以构成为从截面看内 板5的表面成为一个面。但是,根据形成于底板71的凹部71b的深度的程度不同,能够安 装驱动单元41和滚筒单元61的面与以内板5的表面为基准的面不同。例如,在对不同的 车种安装相同的驱动单元41和滚筒单元61的情况下,只要仅改变底板71的形状即可。这 样,通过准备改变了凹部71b的深度的底板71,能够实现使驱动单元41和滚筒单元61在 不同的车种间通用化而削减成本,能够防止与安装在例如滑门2的内部的窗等部件发生干 涉。在本结构中也与上述实施方式同样,滚筒单元61配置在外板3和内板5之间的空 间,驱动单元41配置在内装件4和内板5之间的空间。进而,滚筒单元61具备改变从卷绕滚筒63延伸出的线缆31的方向的引导部件G, 卷绕滚筒63和引导部件G固定在底板71上(图8)。[其它实施方式2]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引导部件G设置在卷绕滚筒63的附近,以能够相对底板71适 当设定安装位置为好(图9、10)。例如,当将引导部件G(中间带轮65)组装到底板71上时,预先在设置有长孔的安 装部件上连结中间带轮65,对该安装部件进行固定以使中间带轮65成为最佳位置。通过这 样构成引导部件G,线缆31的路径间间距能够任意设定等、线缆配设的自由度提高。另外,在上述中间带轮65中,优选将与该中间带轮65旋转自如地安装于底板71 的作为支承部件的销66的滑动面65a作成沿着销66的轴心方向弯曲的形状(R形状)(图 11、图12)。该销66的上端和下端分别轴支承于罩壳77和底板71。由此,例如在销66倾斜安装的情况下,由于滑动面65a成为R形状,所以能够正确 地维持中间带轮65的姿势。此外,如果将中间带轮65设置在卷绕滚筒63的附近,则能够减少线缆31的配置 空间。
9
[其它实施方式] (1)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动力传递机构,对采用形成有锯齿53a的动力轴53和 形成有锯齿69a的凹部69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是,只要能够通过相互卡合,将驱动单元 41的旋转驱动力传递给卷绕滚筒63,并且能够将卷绕滚筒63和驱动单元41自由卡合脱 离,则也可以采用除此之外的机构。例如也可以在动力轴53和凹部69上分别形成花键等。(2)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作为底板71采用金属制板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是,除 了金属制板之外,例如也可以采用树脂制板。在采用树脂制板的情况下,优选使用具有高刚 性的板,具体而言,优选使用由聚酰胺、FRP (纤维强化塑料)等形成的板。(3)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在将卷绕滚筒63的旋转中心轴的周围三等分的位置设 置三个螺栓部73,用三点支承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是,关于螺栓部73的个数并不限定于 三个,也可以用四点以上支承。此外,如果当驱动机构43驱动时驱动单元41和滚筒单元61 被可靠地固定,则也可以将螺栓部73的个数设为两个,用两点支承。(4)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用于将线缆31从固定于车辆1的中心导轨11侧向卷 绕滚筒63引导的引导部件G,对使用中间带轮65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是,也可以代替中 间带轮65,使用例如在使线缆31滑动的同时对其方向转换进行引导的引导板(引导槽)68 等。该引导板优选设置在滚筒单元61上(图8)。(5)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由一根电线构成线缆31,将其两端卡止在中心导轨11 的车辆1的前后方向的前端和后端附近的车体侧部的规定部位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是, 也可以环状连结线缆31,在任何一个部位以上的部位卡止在车辆1上。(6)此外,也可以由两根电线构成线缆31,关于它们,将其一端卡止在卷绕滚筒63 上,将另一端卡止在中心导轨11的车辆1的前后方向的前端或后端附近的车体侧部的规定 部位。产业上的利用可能性本发明能够适当应用于对设置在车辆侧部的门进行开闭的车辆用门开闭装置。
权利要求
一种车辆用门开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滚筒单元,其配置在构成车辆门的内板的一面侧,且该滚筒单元具有卷绕滚筒,该卷绕滚筒能够卷绕跨越车辆和该车辆门配设的线缆;驱动单元,其配置在所述内板的另一面侧,对所述卷绕滚筒进行驱动;动力传递机构,其将所述驱动单元的旋转驱动力传递给所述卷绕滚筒,并且使所述卷绕滚筒和所述驱动单元卡合脱离自如;和连结机构,其夹持所述内板并连结所述驱动单元和所述滚筒单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门开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滚筒单元配置在构成所述车辆门的外板和所述内板之间,所述驱动单元配置在构 成所述车辆门的内装件和所述内板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用门开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滚筒单元具备改变从所述卷绕滚筒延伸出的所述线缆的方向的引导部件,所述卷 绕滚筒和所述引导部件固定在与所述内板相对配置的底板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门开闭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板具有贯通所述一面侧和所述另一面侧的贯通孔,将在所述一面侧配置滚筒单元并且在所述另一面侧配置所述驱动单元的底板配设于 所述贯通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用门开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滚筒单元配置在构成所述车辆门的外板和所述内板之间,所述驱动单元配置在构 成所述车辆门的内装件和所述内板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车辆用门开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滚筒单元具备改变从所述卷绕滚筒延伸出的所述线缆的方向的引导部件,所述卷 绕滚筒和所述弓I导部件固定在所述底板上。
7.根据权利要求3或6所述的车辆用门开闭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引导部件构成为可相对所述底板改变安装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3、6或7所述的车辆用门开闭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引导部件是配设于所述底板的带轮。
9.根据权利要求3或6所述的车辆用门开闭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弓I导部件是所述滚筒单元所具有的引导槽。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辆用门开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带轮具备相对于支承部件滑动接触的滑动接触面,该支承部件将所述带轮旋转自 如地支承于所述底板,该滑动接触面呈现沿着所述支承部件的轴心方向弯曲的形状。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用门开闭装置。该车辆用门开闭装置包括滚筒单元,其配置在构成车辆门的内板的一面侧,且该滚筒单元具有卷绕滚筒,该卷绕滚筒能够卷绕跨越车辆和该车辆门配设的线缆;驱动单元,其配置在内板的另一面侧,对卷绕滚筒进行驱动;动力传递机构,其将驱动单元的旋转驱动力传递给卷绕滚筒,并且使卷绕滚筒和驱动单元卡合脱离自如;和连结机构,其夹持内板并连结驱动单元和滚筒单元。
文档编号B60J5/06GK101932464SQ20098010041
公开日2010年12月29日 申请日期2009年2月26日 优先权日2008年2月28日
发明者山川安广, 山田胜久, 石田俊彦, 神谷刚, 风间真司 申请人:爱信精机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