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视镜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92101阅读:9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后视镜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备信号灯的后视镜装置,所述信号灯内置于汽车的后视镜内并一体 化且向车辆的斜后方配光。
背景技术
作为现有技术,已知有下述侧转向信号灯能够仅利用向导光透镜的光入射端部 入射的光对于车辆的斜后方作为转向信号起作用,且对于车辆侧方形成不会过于刺眼的适 当光量的配光。该侧转向信号灯具备弯曲外透镜,以在沿后视镜壳体的弯曲外侧壁的左右 延伸的开口部上与其设计面配合的方式构成;弯曲灯体,在上述外透镜的后面组装而一体 化,并与该外透镜协作而划分灯室;合成树脂制的弯曲导光透镜,配置于上述灯室内并沿上 述外透镜向左右方向延伸,在其基端部侧设有光入射端部;以及LED,作为配置在上述导光 透镜的光入射端部附近的光源,其中,由以接近上述外透镜内面的方式沿上下并排设置的 多个横截面大致圆形的线状导光体构成上述弯曲导光透镜,并且,在各线状导光体的背侧 整个区域设置向该导光体的前面侧反射导光的反射台阶或点刻(参照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2007-250290号公报(第5、6页,图2)但是,在专利文献1公开的技术中,光源设置空间成为线状导光体的端部。而且, 各导光体在同一方向的端部上设置光源,来自导光体的各发光不能连续,从而设计性低下。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可使两个导光体连续发光的后视镜装置。为实现所述目的,本发明中,具备第一发光导光体,设于后视镜的遮护部,所述后 视镜可倒式地安装于车辆的后视镜支承部;第二发光导光体,以一端部与所述第一发光导 光体的端部相对的方式具有连续性地设置于后视镜支承部;及光源,设置在所述遮护部或 所述后视镜支承部,使光朝向所述第一发光导光体和第二发光导光体入射。另外,所述光源 包括使光朝向设于所述遮护部的所述第一发光导光体入射的第一光源、和使光经由设于所 述遮护部的所述第一发光导光体向第二发光导光体入射的第二光源。另外,设置有第一外 透镜和第二外透镜,所述第一外透镜和第二外透镜分别覆盖所述第一和第二发光导光体, 使各自的端部彼此对接而具有连续性地配置。所述第一发光导光体至少一部分为弯曲状, 所述后视镜装置具备与所述第一发光导光体的一部分重叠地配置于所述遮护部的第三发 光导光体,所述光源包括第一光源,在与所述第三发光导光体的一端部相对的位置上配置 于所述遮护部;及第二光源,在与所述第二发光导光体的端部中不和所述第一发光导光体 的端部对接的端部相对的位置上配置于所述后视镜支承部。所述第一发光导光体在中途部 分岔,并且,至少一部分为弯曲状,所述光源包括第一光源,在与所述第一发光导光体的一 端部相对的位置上配置于所述遮护部;及第二光源,在与所述第二发光导光体的端部中不 和所述第一发光导光体的端部对接的端部相对的位置上配置于所述后视镜支承部。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由于第一发光导光体和第二发光导光体以使各自的端部彼此对接并 具有连续性地配置,所以可使光向两个发光导光体入射。其结果是,不仅发光能够具有连续 性地进行,而且设计性也提高。






的正视图
图1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后视镜装置及后视镜周边的整体图; 图2是从背面看到的后视镜装置的构成图; 图3是图2中虚线区域B的纵剖面图; 图4是三根发光导光体的概略侧视图; 图5是第二实施方式的后视镜装置的与图2相当的图; 图6是第三实施方式的后视镜装置及后视镜周边的整体图; 图7是第三实施方式的后视镜装置的与图2相当的图; 图8是安装于大小两个部件上的正视图; 图9是表示形成于两个发光导光体上的槽条的侧视图; 图10是表示图9的槽条深度的坐标图; 图11是表示其它槽条的变更方式的侧视图; 图12是表示图11的槽条深度的坐标图; 图13是表示将出射部前端设为凸形状的例子的侧视图; 图14是表示使用了透镜的例子的侧视图15是表示使一发光导光体的入射端部比另一发光导光体的出射端部大的例子
图16是表示在来自光源的光入射的发光导光体上形成的槽条的图。 标号说明
后视镜装置 光源 发光导光体
外透镜 槽条 车门 车窗
后视镜支承部 遮护部
1、1A、1B 5、6
7A、7B、7、9 8、10
13、13a、13b、14
51
52
53
5具体实施例方式(第一实施方式)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后视 镜装置及后视镜周边的整体图。图2是从背面看到的后视镜装置的构成图。图3是图2中 虚线区域B的纵剖面图。图4是三根发光导光体的概略侧视图。如图1所示,汽车的后视镜相对于在车门51的车窗52的部位设置的后视镜支承
4部53以可倒式的构造安装,具有支承未图示的反射镜主体的遮护部54。该遮护部54为外 壁弯曲的合成树脂制的壳体。第一实施方式的后视镜装置1具备光源5、6、发光导光体7A、7B、9、外透镜8、10。光源5发出向导光体7A入射的光。光源5被收容于遮护部54的内部。LED (发光 二极管)等能够适用于光源5。光源6发出向导光体9及导光体7B入射的光。光源6被收容于后视镜支承部53 的内部。LED等能够适用于光源6。发光导光体7A引导从光源5出射的光,同时将其向外侧出射。发光导光体7A的 光源5侧形成为直线状。发光导光体7A的前端侧形成为弯曲状。发光导光体7A的前端形 成为延伸至遮护部54的外周。发光导光体7A设置在遮护部54上。发光导光体7A是用可 引导光的透明材料构成的一体成形品。作为这种透明材料,使用由丙烯酸树脂、聚碳酸酯树 脂、有机硅类树脂、聚环烯烃树脂等合成树脂构成的柱状物或玻璃棒等,其中从透明性、加 工容易度等观点来看优选丙烯酸柱状物。如图3及图4所示,在发光导光体7A的内壁侧形 成有多个槽条13a。槽条13a将在发光导光体7A中导光的光向外侧反射。槽条13a被刻成与长度方 向正交。槽条13a构成为三棱柱状的凹部。在槽条13a的光源5侧形成有用于反射光的倾 斜面。多个槽条13a隔开规定的间隔配置。发光导光体7B引导从光源6出射且经由发光导光体9入射的光,同时使其向外侧 出射。发光导光体7B形成为弯曲状。发光导光体7B设于遮护部54上。发光导光体7B的 端部(一端部)形成为延伸至后视镜支承部53的附近。发光导光体7B的一端部配置成与 发光导光体9相对。如图3所示,发光导光体7B的出射侧的端部(另一端部)以与发光导 光体7A重合的方式配置在遮护部54的内侧(反射镜侧)。在发光导光体7B的内壁侧形成 有多个槽条13b。槽条13b的构成和槽条13a大体相同。发光导光体7B是用与上述的发光 导光体7A相同的材料构成的一体成形品。外透镜8保护光源5及发光导光体7A、7B。外透镜8以覆盖光源5及发光导光体 7A、7B的外侧的方式构成。如图4所示,外透镜8嵌合于遮护部54的槽内。外透镜8是用 与上述的发光导光体7A相同的材料构成的一体成形品。发光导光体9引导从光源6出射的光。进而,发光导光体9使导光的光向外侧出 射,同时使其向发光导光体7B入射。发光导光体9形成为大致直线状。发光导光体9设置 于后视镜支承部53上。发光导光体9的一端部以与光源6相对而连续的方式配置(参照 用图1的箭头表示的区域A)。发光导光体9的另一端部以与发光导光体7B的一端部相对 的方式且具有连续性地配置。在发光导光体9的内壁侧形成有多个槽条14。发光导光体9 是用与上述的发光导光体7A同样的材料构成的一体成形品。外透镜10保护光源6及发光导光体9。外透镜10以覆盖光源6及发光导光体9 的外侧的方式构成。外透镜10是用与上述的发光导光体7A相同的材料构成的一体成形品。下面,对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后视镜装置1的动作进行说明。首先,由使用者将光源5、6的开关设为0N(开)状态时,光从光源5、6出射。从光源5出射的光向发光导光体7A入射并导光。而且,导光的光被槽条13a反射 而向外部出射。另外,一部分光从发光导光体7A的另一端部出射。从发光导光体7A的另一端部出射的光照亮车辆的斜后方,作为方向指示器发挥功能。另一方面,从光源6出射的光从发光导光体9的一端部入射,并在发光导光体9中 导光。导光的光被槽条14反射而向外部出射。另外,一部分的光从发光导光体9的另一端 部出射,向发光导光体7B的一端部入射。向发光导光体7B入射的光被发光导光体7B的内 壁反射,同时在发光导光体7B的内部沿着其曲线导光。在发光导光体7B中导光的光被槽 条13b反射而向外部出射。如上所述,在第一实施方式的后视镜装置1中,发光导光体9和发光导光体7B连 续地配置。由此,在发光导光体9中导光的光在发光导光体9出射后,向发光导光体7B入 射。由此,能够作为从后视镜支承部3至遮护部4的前端具有连续性的设计照射光。另外,在后视镜装置1中,通过光源5使光向发光导光体7A入射。由此,即使在发 光导光体7B的曲率大的情况下,也能够提高发光导光体7A的光的照射量,提高发光导光体 7A、7B、9的整体上的光的均勻性。(第二实施方式)下面,参照附图对将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进行局部变更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后视 镜装置1A进行说明。图5是第二实施方式的后视镜装置的与图2相当的图。另外,对与上 述的实施方式相同的构成标注相同的标号,省略说明。图5所示的后视镜装置1A是将上述的图2所示的发光导光体7A、7B —体化而成 的装置。即,图5所示的后视镜装置具备两个发光导光体7、9。图5所示的后视镜装置1A的发光导光体7具备在中途部分支的分支部7a。发光 导光体7形成为弯曲状。发光导光体7的一端部配置于遮护部54和后视镜支承部53的间 隙的附近(区域A)。光源5配置于和发光导光体7的分支部7a的端部相对的位置。发光导光体9的一端部与发光导光体7的曲线部分的一端部对接。光源6配置于 与发光导光体9的另一端部相对的位置,该发光导光体9的另一端部不与发光导光体7的 曲线部分的端部对接。如上所述,图5所示的后视镜装置1A能够通过将发光导光体7、9设为两根来减少
部件数量。(第三实施方式)下面,参照附图对将上述的实施方式进行局部变更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后视镜装置 1B进行说明。图6是第三实施方式的后视镜装置及后视镜周边的整体图。图7是第三实施 方式的后视镜装置的与图2相当的图。另外,对与上述的实施方式相同的构成标注相同的 标号,省略说明。 图6及图7所示的后视镜装置1B的发光导光体7在两处分岔,具备两个分支部7a、 7b。在分支部7b的端部设置有光源6。即,在后视镜装置1B中,光源6也被配置于遮护部 54。 在第三实施方式的后视镜装置1B中,光从光源6出射时,在发光导光体7导光。导 光的光的一部分被槽条13反射并向外部出射。剩余的光从发光导光体7的端部出射后向 发光导光体9入射。而且,向发光导光体9入射的光在发光导光体9的内部导光,同时被槽 条14反射而向外侧出射。即,在后视镜装置1B中,从光源6出射的光向光源5的反方向导光。
如上所述,第三实施方式的后视镜装置1B中,将光源5和光源6双方配置于体积 大的遮护部54。由此,可将光源5及光源6的两配线设于遮护部54。其结果是,可使配线 简化,可减少配线部件等的部件数量。(变更方式)参照附图对变更了上述的实施方式的局部的变更方式进行说明。如图8所示的后视镜装置中,配置有发光导光体7、9的部件30、40中的一方小,即 使在没有光源装载空间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从另一方发光导光体7 (部件40侧)向发光 导光体9入射而发光。在图9及图10所示的后视镜装置中,在与发光导光体7、9的发光面11、12背向的 侧面形成有槽条13、14,这些槽条13、14在与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被刻出,随着向远离光源 6的方向前进,槽条13、14的深度a加深。相对于连接两个发光导光体7、9的总延长距离 L,槽条13、14的深度a变为图10的坐标图所示的关系。该实施方式中,槽条13、14之间的 深度a的变化从光的入射侧朝向出射侧平滑地逐渐加深。在图11及图12所示的其它后视镜装置中,以距发光导光体7的光源6最远的槽条 13的深度a和第二发光导光体9的图面上左端的槽条14的深度a之差较大的方式进行设 定。该实施方式中,由于一旦从发光导光体7出射光,该出射的光向发光导光体9入射,因 此,虽然此时的衰减变大,但与图9的变更方式相比,由于槽条14的深度深,所以也能使衰 减缩小。考虑在图11及图12的区域A的光衰减,通过使槽条14在区域A以后较深,能够使 第一和第二发光导光体7、9均勻地发光。在该变更方式中,使光通过的最后的槽条13(图 面上右端)和最初的槽条14 (图面上左端)的深度a之差为1.7 2. 4倍。另外,槽条13、14相当于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反射台阶,但光从光源5、6入射形成 有槽条13的发光导光体7,光源6的入射光和光源5的入射光的前进方向变得相反,所以 为了使槽条13具有相对于光源6的入射光的反射面,且具有相对于光源5的入射光的反射 面,形成如图16所示的槽条13A。图13所示的后视镜装置,是使与发光导光体9的端部相对的发光导光体7的端部 7c形成为凸形状而使出射的光聚光的装置。由此,光漏减少,使光向发光导光体9的入射效
率提高。在图10及图12的变更方式中,对于发光导光体7的槽条13和发光导光体9的槽 条14,其深度都是距光源越远而形成得越深,但如果使靠发光导光体9的入射端的槽条14 的深度比靠发光导光体7的出射端的槽条13的深度深,则光从发光导光体7向发光导光体 9的交接则充分且必要。该条件下,槽条13的深度有时一定,槽条14的深度有时一定,进而 两方的槽条13、14的深度有时也一定。图14所示的是,在发光导光体7的光出射端部设置具有聚光功能的透镜15,在接 受发光导光体9的光的端部设置具有受光功能的透镜16,尽可能地减少光漏。图15所示的是,使发光导光体9较大,由此光的入射面积扩大,光漏更进一步减 少。将发光导光体7的出射端部7c设为凸形状,但也可以是与图8相同的形状,还可以设 置透镜15。此例中,使发光导光体9的入射端的截面积比发光导光体7的截面积增大1. 5 倍左右。图16表示用于使来自光源5的光向发光面11反射的槽条13A的形状,其形成为
7与槽条13相反的形状。外透镜8、10是实现防止发光导光体7、7A、7B、9的损伤,但也可以构成为对发光导 光体7、7A、7B、9的表面进行硬化镀膜处理,而不使用外透镜8、10。以上,使用实施方式详细地说明了本发明,但本发明不限于在本说明书中说明的 实施方式。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书的记载及与权利要求书的记载等同的范围决定。
权利要求
一种后视镜装置,具备第一发光导光体,设于后视镜的遮护部,所述后视镜可倒式地安装于车辆的后视镜支承部;第二发光导光体,以一端部与所述第一发光导光体的端部相对的方式具有连续性地设置于后视镜支承部;及光源,设置在所述遮护部或所述后视镜支承部,使光朝向所述第一发光导光体和第二发光导光体入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视镜装置,其中,所述光源包括使光朝向设于所述遮护部的所述第一发光导光体入射的第一光源、和使 光经由设于所述遮护部的所述第一发光导光体向第二发光导光体入射的第二光源。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视镜装置,其中,设置有第一外透镜和第二外透镜,所述第一外透镜和第二外透镜分别覆盖所述第一和 第二发光导光体,使各自的端部彼此对接而具有连续性地配置。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视镜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发光导光体至少一部分为弯曲状,所述后视镜装置具备与所述第一发光导光体的一部分重叠地配置于所述遮护部的第 三发光导光体,所述光源包括第一光源,在与所述第三发光导光体的一端部相对的位置上配置于所述遮护部;及第二光源,在与所述第二发光导光体的端部中不和所述第一发光导光体的端部对接的 端部相对的位置上配置于所述后视镜支承部。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视镜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发光导光体在中途部分岔,并且,至少一部分为弯曲状,包括第一光源,在与所述第一发光导光体的一端部相对的位置上配置于所述遮护部;及第二光源,在与所述第二发光导光体的端部中不和所述第一发光导光体的端部对接的 端部相对的位置上配置于所述后视镜支承部。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使两个导光体连续而发光的后视镜装置。后视镜装置具备第一发光导光体,设于后视镜的遮护部,所述后视镜可倒式地安装于车辆的后视镜支承部;第二发光导光体,以一端部与第一发光导光体的端部相对的方式具有连续性地设置于后视镜支承部;及光源,设置在遮护部,使光朝向第一发光导光体和第二发光导光体入射。
文档编号B60R1/06GK101959716SQ20098010752
公开日2011年1月26日 申请日期2009年3月3日 优先权日2008年3月3日
发明者上片野充, 大桥正继, 崎山兴治, 市川贵司, 市川贵茂, 海野和也, 稻垣文治 申请人:株式会社藤仓;株式会社东海理化电机制作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