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的卷起式遮阳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19047阅读:17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车辆的卷起式遮阳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安装于车辆的车顶的内开口部的卷起式遮阳装置(roll-upshade device)0背景技术
作为安装于车辆的车顶的内开口部的遮阳装置,能够举出具有遮阳板和卷收器 (retractor)的所谓卷起式遮阳板式的装置,所述遮阳板用于对车顶的内开口部进行开闭, 所述卷收器将遮阳板卷绕成卷状,日本特开2000-272341号公报(第0006段)中记载有上 述卷起式遮阳装置的一个现有例。在该日本特开2000-272341号公报中,如果赋予与该文 献相同的标号进行说明,记载有如下的技术利用卷挂于方向变更装置37的绳索(rope)连 结遮阳网(blind web) 22(遮阳板)的末端侧的侧部和卷绕轴(reel) 24 (卷收器)的端部, 还设有朝卷绕方向牵拉该绳索33的牵拉装置45,并且,还记载有如下的内容由此,遮阳网 22和绳索33始终处于力平衡状态,因此能够将遮阳网22定位在任意的位置。方向变更装 置37具体而言由方向变更辊39、40构成。
在日本特开2000-272341号公报所记载的技术中,当将遮阳网22完全关闭时、即 当遮阳网22位于开闭行程的前端时,当然需要使作为遮阳网22相对于绳索33的安装部位 的导靴四位于比方向变更辊39还靠车辆后方侧的位置,以免导靴四与方向变更辊39干 涉。即,根据日本特开2000-272341号公报的技术,存在不得不使遮阳板的开口量相应地减 小与在导靴的前方设置方向变更辊的设置空间所需要的量对应的量的问题。
并且,虽然牵拉装置45夹着遮阳板左右一对地配设,但是,如果装置的这些构成 部件的左右的位置精度低,则施加于遮阳板的左边缘和右边缘的张力会产生差异,成为遮 阳板松弛的原因,有可能损害遮阳板的美观性。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为了解决该课题而创作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的卷起式 遮阳装置,该车辆的卷起式遮阳装置能够增大遮阳板的开口量,并能够抑制遮阳板的松弛 而不受装置的构成部件相对于车身的位置精度的影响。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特征在于,所述车辆的卷起式遮阳装置具有遮阳板 和卷收器,所述遮阳板用于对车顶的内开口部进行开闭,所述卷收器用于将遮阳板的基端 侧卷绕成卷状,所述车辆的卷起式遮阳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车辆的卷起式遮阳装置具备 一对第一丝线筒,这一对第一丝线筒旋转自如地设于遮阳板的末端侧的两侧部,当受到遮 阳板的打开方向的手动操作力时,这一对第一丝线筒朝丝线卷绕方向旋转的同时与遮阳板 一起移动,当受到遮阳板的关闭方向的手动操作力时,这一对第一丝线筒朝丝线放出方向 旋转的同时与遮阳板一起移动;一对第二丝线筒,这一对第二丝线筒与所述卷收器以能够 一体地旋转的方式连结,并且以同轴且丝线卷绕方向与卷收器的遮阳板卷绕方向相反的方 式旋转自如地设于该卷收器的两侧部;以及丝线,该丝线架设在第一和第二丝线筒之间,并且当所述第一丝线筒朝丝线卷绕方向旋转时使所述第二丝线筒朝丝线放出方向旋转,当所 述第一丝线筒朝丝线放出方向旋转时使所述第二丝线筒朝丝线卷绕方向旋转。
根据该结构,无需在遮阳板的前部附近周边设置用于改变丝线方向的方向变更装 置,能够确保遮阳板的开口量增大相应的量。
并且,本发明的特征在于,所述卷收器和所述第二丝线筒经由弹性部件连结,该弹 性部件能够传递所述卷收器和所述第二丝线筒的彼此的旋转力,且对所述卷收器施力以使 所述卷收器朝遮阳板卷绕方向旋转,以对所述第二丝线筒施力使所述第二丝线筒朝丝线卷 绕方向旋转。
根据该结构,由于弹性部件夹设在卷收器与第二丝线筒之间、即遮阳板与丝线之 间,因此车身不进行任何介入,而是以在遮阳板和丝线之间彼此施加张力的方式发挥作用。 因此,能够抑制遮阳板的松弛而不受卷起式遮阳装置相对于车身的安装位置精度的影响。
并且,本发明的特征在于,所述弹性部件由受扭螺旋弹簧构成。
根据该结构,通过以受扭螺旋弹簧作为弹性部件,构造简单、且能够进一步简化组 装。
并且,本发明的特征在于,所述车辆的卷起式遮阳装置具备轴,该轴贯通所述卷收 器和所述第二丝线筒的轴线并支承所述卷收器和所述第二丝线筒。
根据该结构,能够使一根轴具有支承卷收器和第二丝线筒的支承功能,能够减少 部件数量、且能够简化组装。
并且,本发明的特征在于,作为将遮阳板的手动操作力转换成所述第一丝线筒的 旋转力的转换机构具备带轮(pulley),该带轮与所述第一丝线筒同轴地一体旋转;以及 转换丝线,该转换丝线的一端固定于车身侧,另一端卷绕于所述带轮,当所述第一丝线筒朝 丝线卷绕方向旋转时所述转换丝线被放出,当所述第一丝线筒朝丝线放出方向旋转时所述 转换丝线被卷绕。
根据该结构,能够以简单的构造使第一丝线筒与遮阳板的开闭量对应地旋转。
并且,本发明的特征在于,作为将遮阳板的手动操作力转换成所述第一丝线筒的 旋转力的转换机构具备齿条小齿轮机构,所述齿条小齿轮机构由齿条和小齿轮构成,所述 齿条沿着遮阳板的开闭方向延伸设置,所述小齿轮与该齿条啮合并与所述第一丝线筒一体 地旋转。
优选所述小齿轮的节圆直径是等于或小于所述第一丝线筒中的丝线卷绕部的直 径的值。
根据该结构,能够利用简单的构造使第一丝线筒与遮阳板的开闭量对应地旋转。
优选所述第一丝线筒或者所述第二丝线筒的形状形成为筒径朝向车宽方向的一 方向侧逐渐缩小的圆锥台形状。
根据本发明,能够增大遮阳板的开口量,且能够抑制遮阳板的松弛而不受构成部 件相对于车身的位置精度的影响。


图1是本发明所涉及的卷起式遮阳装置的俯视图。
图2是本发明所涉及的卷起式遮阳装置的外观立体图。
图3是示出卷收器的内部构造的俯视剖视图。
图4是本发明所涉及的卷起式遮阳装置的侧视图,(a)、(b)、(c)分别示出遮阳板 的全闭状态、半开状态、全开状态。
图5是示出与遮阳板、缆线的卷绕形态有关的本发明的变形例的侧视图。
图6是示出与受扭螺旋弹簧的安装形态有关的本发明的变形例的俯视剖视图。
图7是示出与第一丝线筒或者第二丝线筒的形状有关的本发明的变形例的俯视 图。
图8是示出与转换机构有关的本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图,(a)、(b)分别是俯视图 和侧视图。
图9是示出与转换机构有关的第二变形例的图,其中(a)图和(b)图分别是俯视 图和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卷起式遮阳装置1是用于在形成于车辆的车顶、具体而言为 车厢顶盖的内开口部2中进行采光和遮光的装置。该卷起式遮阳装置1具有用于对内开口 部2进行开闭的遮阳板3和用于将遮阳板3的基端(后端)侧卷绕成卷状的卷收器4。在 遮阳装置1的上方通常安装有天窗(sun roof)装置的玻璃板等,但在图中省略。
遮阳板3自身的构造并无特殊限定,但是,作为遮阳板3的基本的层结构,一般都 形成为用表皮材料层夹着基础材料层的结构,当然,即便是在这种多层构造的情况下也形 成为具有能够利用卷收器4卷绕的程度的柔软性的薄布。作为表皮材料能够举出合成纤 维、天然纤维、皮革等,作为基础材料能够举出纤维材料、合成树脂材料、或者纤维材料与合 成树脂材料的混合物等。
呈筒形状的卷收器4以轴向作为车宽方向并旋转自如地配置于内开口部2的后 方。并且,遮阳板3的基端安装于卷收器4的周面。如图4所示,在卷收器4的近前设有遮 阳板按压部件18,该遮阳板按压部件18抵接于遮阳板3的上表面,用于使遮阳板3的面的 延伸方向从水平方向变成与卷收器4的切线大致平行的倾斜方向。
在图1、图2中,标号F表示沿着内开口部2的侧部延伸设置、且固定于未图示的车 身框架的引导框。该引导框F是具有对遮阳板3的滑靴(slide shoe)(未图示)或者天窗 装置的玻璃板的滑靴(未图示)进行引导的功能等的部件,该引导框F例如由铝合金的挤 压型材构成。在本实施方式中,将该引导框F用作后述的齿条13或轴承16等的固定部。
在图1至图4中,本发明的卷起式遮阳装置1的主要特征在于,该卷起式遮阳装置 1具有第一丝线筒5,该第一丝线筒5旋转自如地设于遮阳板3的末端侧的侧部,当受到遮 阳板3的打开方向的手动操作力时朝丝线卷绕方向(Pl方向)旋转的同时与遮阳板3—起 移动,当受到遮阳板3的关闭方向的手动操作力时朝丝线放出方向(P2方向)旋转的同时 与遮阳板3 —起移动;以及第二丝线筒6,该第二丝线筒6与卷收器4以能够一体地旋转的 方式连结,并以同轴且丝线卷绕方向(Ql方向)与卷收器4的遮阳板卷绕方向(Rl方向) 相反的方式旋转自如地设于该卷收器4的侧部。进一步,卷起式遮阳装置1还具有分别架 设在一组(例如车辆右侧)的丝线筒5和丝线筒6之间和另一组(例如车辆左侧)的丝线 筒5和丝线筒6之间的丝线(wire)7,以便当第一丝线筒5朝丝线卷绕方向(Pl方向)旋转时第二丝线筒6朝丝线放出方向(Q2方向)旋转,当第一丝线筒5朝丝线放出方向(P2 方向)旋转时第二丝线筒6朝丝线卷绕方向(Ql方向)旋转。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卷收器 4与第二丝线筒6之间夹设有弹性部件8,该弹性部件8能够传递卷收器4和第二丝线筒6 的彼此的旋转力,且对卷收器4施力使卷收器4朝遮阳板卷绕方向(Rl方向)旋转、对第二 丝线筒6施力使第二丝线筒6朝丝线卷绕方向(Ql方向)旋转。
以下进行具体地说明,在遮阳板3的末端周围例如形成有沿车宽方向延伸设置的 由刚性体构成的撑条(stay)9。在撑条9的下表面(参照图2的箭头的“车内侧”)设有凹 陷状拉手等把手部10。在撑条9的两端部突出设置有以车宽方向作为轴向的支轴11,第一 丝线筒5旋转自如地安装于该支轴11。
此处,当乘坐者将手搭在把手部10而手动地开闭遮阳板3时,第一丝线筒5与遮 阳板3—起前后移动,但是,此时需要以不会在通过滑动等移动的移动量与旋转量之间产 生偏差的方式使第一丝线筒5旋转。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将遮阳板3的手动操作力 转换成第一丝线筒5的旋转力的转换机构12具备齿条小齿轮机构,该齿条小齿轮机构由齿 条13和小齿轮14构成,齿条13沿着遮阳板3的开闭方向延伸设置,小齿轮14与齿条13 啮合,并与第一丝线筒5 —体地旋转。
齿条13例如以齿形成部朝下的方式安装于引导框F。小齿轮14与第一丝线筒5 同轴地设于第一丝线筒5的外侧面侧。由此,当遮阳板3开闭时,小齿轮14随着前后移动 而旋转且不会滑动,因此,在第一丝线筒5中能够确保与遮阳板3的开闭量对应的旋转量。 另外,小齿轮14的节圆直径是等于或小于第一丝线筒5中的丝线卷绕部的直径的值。
丝线7以被施加有张力的方式架设在各组丝线筒5、6之间,以便如上所述当第一 丝线筒5朝丝线卷绕方向(Pl方向)旋转时第二丝线筒6朝丝线放出方向(Q2方向)旋 转,当第一丝线筒5朝丝线放出方向(P2方向)旋转时第二丝线筒6朝丝线卷绕方向(Ql 方向)旋转。如图4(a)所示,当第一丝线筒5位于其移动行程的前端时,在丝线7形成有 最长的直线部分L,当第一丝线筒5如图4(b)、(c)所示朝后方移动并卷绕丝线7时,第一 丝线筒5并不仅仅卷绕最初的直线部分L的量,第二丝线筒6朝Q2方向旋转而从第二丝线 筒6放出丝线7。这样,第一丝线筒5和第二丝线筒6的筒径设定成使丝线7的卷绕量比第 一丝线筒5的移动量、即遮阳板3的开闭量大。
如上所述,第二丝线筒6与卷收器4同轴设置。如图3所示,卷收器4和第二丝线 筒6 —起由贯通它们的轴线的轴15支承。轴15的两端例如由固定于引导框F的轴承16 支承并能够自由旋转。第二丝线筒6固定设置于该轴15,并与轴15—体地旋转。另一方 面,卷收器4安装成相对于轴15能够旋转。即,卷收器4和第二丝线筒6处于能够经由轴 15相对旋转的关系。
作为上述弹性部件8的受扭螺旋弹簧17以扭转状态夹设在卷收器4与第二丝线 筒6之间。在图3中示出将受扭螺旋弹簧17与轴15同心地收纳装配于卷收器4的内部、 将受扭螺旋弹簧17的一端卡定于卷收器4的内侧面、并将受扭螺旋弹簧17的另一端卡定 于轴15的卡定部15a的形态。通过该受扭螺旋弹簧17的作用,卷收器4和第二丝线筒6 围绕轴15彼此朝相反方向被施力,如图4所示,对卷收器4赋予卷绕遮阳板3的方向即Rl 方向的转矩,对第二丝线筒6赋予卷绕丝线7的方向即Ql方向的转矩。
对以上述结构构成的卷起式遮阳装置1的作用进行说明。
“打开遮阳板3的情况”
当从遮阳板3完全关闭的图4(a)的状态将手搭在把手部10并如图4(b)所示朝 后方拉拽遮阳板3时,第一丝线筒5和小齿轮14与遮阳板3的末端周围一起朝后方移动, 此时,通过与齿条13之间的啮合使得小齿轮14旋转,第一丝线筒5朝Pl方向旋转而一边 卷绕丝线7—边朝后方移动。
如上所述,由于设定成丝线7的卷绕量比第一丝线筒5的移动量大,因此,第二丝 线筒6受到第一丝线筒5的卷绕动作而朝Q2方向旋转以将丝线7放出。该第二丝线筒6 的Q2方向的旋转力经由受扭螺旋弹簧17传递到卷收器4。S卩,当第二丝线筒6朝Q2方向 旋转时,卷收器4在被受扭螺旋弹簧17拉拽的状态下朝Rl方向旋转从而卷绕遮阳板3。
在从图4(a)的状态到图4(c)的遮阳板全开状态的期间内,通过受扭螺旋弹簧17 的作用力,第二丝线筒6被赋予卷绕丝线7的方向即Ql方向的转矩,因此丝线7的直线部 分L始终处于被施加有张力的状态,丝线7不会发生松弛。同样,卷收器4被赋予卷绕遮阳 板3的方向即Rl方向的转矩,因此遮阳板3始终处于被施加有张力的状态,遮阳板3不会 发生松弛。
“关闭遮阳板3的情况”
当从图4 (c)的状态朝前方拉拽遮阳板3时,第一丝线筒5和小齿轮14与遮阳板3 的末端周围一起朝前方移动,此时,通过与齿条13之间的啮合使得小齿轮14反向旋转,第 一丝线筒5朝P2方向旋转而一边将丝线7放出一边朝前方移动。
另一方面,通过遮阳板3被朝前方拉拽,卷收器4朝R2方向旋转以将遮阳板3放 出。该卷收器4的朝向R2方向的旋转力经由受扭螺旋弹簧17传递到第二丝线筒6。S卩,当 卷收器4朝R2方向旋转时,第二丝线筒6在被受扭螺旋弹簧17拉拽的状态下朝Ql方向旋 转,从而卷绕从第一丝线筒5放出的丝线7中的除了形成直线部分L的形成部分以外的放 出部分。
进而,在从图4(c)的状态到图4(a)的状态的期间内,通过受扭螺旋弹簧17的作 用力,第二丝线筒6被赋予卷绕丝线7的方向即Ql方向的转矩,因此丝线7的直线部分L 始终处于被施加有张力的状态,丝线7不会发生松弛。同样,卷收器4被赋予卷绕遮阳板3 的方向即Rl方向的转矩,因此遮阳板3始终处于被施加有张力的状态,遮阳板3不会发生 松弛。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卷起式遮阳装置1,不用在遮阳板3的近前侧周边设置日 本特开2000-272341号公报中所记载的用于改变丝线方向的方向变更装置,能够确保遮阳 板3的开口量增大相应的量。
并且,在日本特开2000-272341号公报中形成为将丝线的牵拉装置夹设在车身和 丝线之间的构造,会由于左右的牵拉装置相对于车身的安装位置的精度导致施加于遮阳板 的左边缘和右边缘的张力产生差异,遮阳板容易产生松弛。相对于此,在本发明中,在卷收 器4和第二丝线筒6之间、即遮阳板3和丝线7之间夹设有弹性部件8,因此,车身不进行任 何介入,而是以在遮阳板3和丝线7之间彼此施加张力的方式发挥作用。因此,能够抑制遮 阳板3的松弛而不受卷起式遮阳装置1相对于车身的安装位置精度的影响。
并且,像本实施方式这样,如果形成为具备贯通卷收器4和第二丝线筒6的轴线并 支承二者的轴15的结构,则能够使一根轴15具有支承卷收器4和第二丝线筒6的支承功能,能够减少部件数量、且能够简化组装。进一步,如果利用受扭螺旋弹簧17构成弹性部件 8,则构造简单且能够进一步简化组装。
进而,作为将遮阳板3的手动操作力转换成第一丝线筒5的旋转力的转换机构12 形成为具备由齿条13和小齿轮14构成的齿条小齿轮机构的结构,所述齿条13沿着遮阳板 3的开闭方向延伸设置,所述小齿轮14与齿条13啮合,并与第一丝线筒5 —体地旋转。由 此,能够以简单的构造使第一丝线筒5与遮阳板3的开闭量对应地旋转。
“与遮阳板3、丝线7的卷绕形态有关的变形例”
图5示出与遮阳板3、丝线7的卷绕形态有关的卷起式遮阳装置1的变形例。图 5(a)是从第二丝线筒6的上侧进行第二丝线筒6中的丝线7的卷绕和放出、从卷收器4的 下侧进行卷收器4中的遮阳板3的卷绕和放出的例子。图5(b)、(c)例如是使齿条13的齿 形成部朝向上方并使第一丝线筒5的旋转方向与图4的情况相反的例子,从第一丝线筒5 的下侧进行第一丝线筒5中的丝线7的卷绕和放出。其中,图5(b)是从第二丝线筒6的下 侧进行第二丝线筒6中的丝线7的卷绕和放出、从卷收器4的上侧进行卷收器4中的遮阳 板3的卷绕和放出的例子。图5(c)是从第二丝线筒6的上侧进行第二丝线筒6中的丝线7 的卷绕和放出、从卷收器4的下侧进行卷收器4中的遮阳板3的卷绕和放出的例子。根据 这些图5(a) (c)的变形例也能够得到与图4所示的构造同样的效果。
“与受扭螺旋弹簧17的安装形态有关的变形例”
图6示出与受扭螺旋弹簧17的安装形态有关的变形例,示出受扭螺旋弹簧17以 使卷收器4和第二丝线筒6双方能够旋转的方式安装于轴15、并且受扭螺旋弹簧17架设 于卷收器4和第二丝线筒6的例子。也可以将卷收器4固定于由轴承16支承为能够自由 旋转的轴15、将第二丝线筒6以能够旋转的方式安装于该轴15、并将受扭螺旋弹簧17架设 于卷收器4和第二丝线筒6。根据这些安装形态,受扭螺旋弹簧17能够承担如下功能能 够传递卷收器4和第二丝线筒6的彼此的旋转力,并且对卷收器4施力使卷收器4朝遮阳 板卷绕方向(Rl方向)旋转、并对第二丝线筒6施力使第二丝线筒6朝丝线7的卷绕方向 (Ql方向)而旋转。
“与第一丝线筒5或者第二丝线筒6的形状有关的变形例”
如图7所示,如果将第一丝线筒5或者第二丝线筒6的形状形成为筒径朝向车宽 方向的一方向侧逐渐缩径的圆锥台形状,则能够通过筒径的增减来吸收由卷收器4中的遮 阳板3的卷绕直径的增减引起的卷收器4的旋转速度的增减、即经由受扭螺旋弹簧17连结 于该卷收器4的第二丝线筒6的旋转速度的增减。由此,能够遍及遮阳板3的整个开闭行 程使卷收器4每旋转一周时的遮阳板3的移动量和丝线7的移动量大致一致。在图7中, 将第二丝线筒6形成为圆锥台形状,但是,也可以应用于第一丝线筒5侧。即便是在图1所 示的圆筒形状的第一丝线筒5或者第二丝线筒6的情况下,也能够利用受扭螺旋弹簧17来 吸收卷收器4的旋转速度的增减量,但是,为了形成为考虑了该吸收量的弹簧式样,受扭螺 旋弹簧17容易大型化。与此相对,如果像本变形例这样形成为通过将第一丝线筒5或者第 二丝线筒6形成为圆锥台形状来吸收卷收器4的旋转速度的增减量的结构,则无需使受扭 螺旋弹簧17具有上述的增减量吸收功能,小型的受扭螺旋弹簧17就足够了,能够抑制卷起 式遮阳装置1的重量,且能够降低成本。
“与转换机构12有关的第一变形例”
图8示出与转换机构12有关的第一变形例。对于该转换机构12,示出以与第一丝 线筒5同轴地一体旋转的方式安装有带轮21,且在该带轮21卷绕有丝线22的构造。丝线 22的两端固定于前后的固定托架23、24。固定托架23J4例如安装于引导框F。作为带轮 21和丝线22使用形成为不会在二者之间产生滑动的构造的部件。根据该转换机构12,当 带轮21伴随着遮阳板3的开闭而移动时,通过带轮21与带22之间的摩擦,带轮21以不会 滑动的方式旋转,因此能够与遮阳板3的开闭量对应地使第一丝线筒5旋转。
“与转换机构12有关的第二变形例”
图9是示出与转换机构12有关的第二变形例的图。图9的转换机构12在以与第 一丝线筒5同轴地一体旋转的方式将带轮安装于第一丝线筒5的这点上与图8的转换机构 12相同。二者的不同点在于,图8的转换机构12形成为将丝线22卷挂于带轮21并将丝线 22的两端固定于车身(具体地说是固定于前后的固定托架23、24)的构造,与此相对,图9 的转换机构12形成为仅将丝线(称为转换丝线)32的一端固定于车身侧、转换丝线32的 另一端侧卷挂于带轮31的构造。此处所说的车身也包含固定于车身的固定物,在图9中示 出将转换丝线32的一端固定于靠前方的固定托架23的情况。转换丝线32的另一端固定 于带轮31的周面。作为带轮31能够使用在周面呈螺旋状地卷绕转换丝线32的构造的卷 绕带轮。作为带轮31和转换丝线32当然使用形成为不会在二者之间产生滑动的构造的部 件,作为转换丝线32也包含带状的部件。
对第二变形例的转换机构12的作用进行说明。
“打开遮阳板3的情况”
通过遮阳板3的打开动作,当第一丝线筒5朝后方移动时,通过一端固定于固定托 架23的转换丝线32的张力的作用,第一丝线筒5朝Pl方向旋转并卷绕丝线7。带轮31也 朝Pl方向旋转而将转换丝线32放出。
“关闭遮阳板3的情况”
如上所述,当遮阳板3关闭动作时,遮阳板3被朝前方拉拽,由此卷收器4朝R2方 向旋转以将遮阳板3放出,该卷收器4的R2方向的旋转力经由受扭螺旋弹簧17传递至第 二丝线筒6,使第二丝线筒6朝Ql方向旋转。通过受扭螺旋弹簧17的作用力,第二丝线筒 6被赋予Ql方向的转矩,成为始终在丝线7的直线部分施加有张力的状态,因此,通过丝线 7的张力,第一丝线筒5朝前方移动同时朝P2方向旋转而将丝线7放出。带轮31也朝P2 方向旋转而卷绕转换丝线32。
如上所述,转换机构12具有带轮31,该带轮31与第一丝线筒5同轴地一体旋转; 以及转换丝线32,该转换丝线32的一端固定于车身侧(固定托架23),另一端卷挂于带轮 31,当第一丝线筒5朝丝线卷绕方向(Pl方向)旋转时该转换丝线32被放出,当第一丝线 筒5朝丝线放出方向(P2方向)旋转时该转换丝线32被卷绕,由此,能够以简单的构造使 第一丝线筒5与遮阳板3的开闭量对应地旋转。另外,该第二变形例的转换机构12当然也 能够与图5(a) (c)所示的遮阳板3和丝线7的各种卷挂方式对应。
“与丝线7的张紧构件有关的变形例”
在以上说明了的实施方式中,作为对丝线7赋予张力的张紧构件,将弹性部件8夹 设在卷收器4和第二丝线筒6之间,但是,也可以使用其他的张紧构件。例如,丝线7自身 可以由具有弹性的丝线构成。并未,虽然并未图示,但是,也可以形成为将轴15形成为能够在车辆前后方向移动的结构、并以朝车辆后方侧对该轴15施力的方式在轴15与车身之间 夹设有弹性部件的构造。在这两个变形例的情况下,卷收器4和第二丝线筒6例如由未图 示的连结部件连接成能够一体地旋转。
此外,各个构成要素的布局或形状、个数等并不限定于附图所记载的情况,本发明 能够实施即可。
权利要求
1.一种车辆的卷起式遮阳装置,所述车辆的卷起式遮阳装置具有遮阳板和卷收器,所 述遮阳板用于对车顶的内开口部进行开闭,所述卷收器用于将遮阳板的基端侧卷绕成卷 状,所述车辆的卷起式遮阳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车辆的卷起式遮阳装置具备一对第一丝线筒,这一对第一丝线筒旋转自如地设于遮阳板的末端侧的两侧部,当受 到遮阳板的打开方向的手动操作力时,这一对第一丝线筒朝丝线卷绕方向旋转的同时与遮 阳板一起移动,当受到遮阳板的关闭方向的手动操作力时,这一对第一丝线筒朝丝线放出 方向旋转的同时与遮阳板一起移动;一对第二丝线筒,这一对第二丝线筒与所述卷收器以能够一体地旋转的方式连结,并 且以同轴且丝线卷绕方向与卷收器的遮阳板卷绕方向相反的方式旋转自如地设于该卷收 器的两侧部;以及丝线,该丝线架设在第一和第二丝线筒之间,并且当所述第一丝线筒朝丝线卷绕方向 旋转时使所述第二丝线筒朝丝线放出方向旋转,当所述第一丝线筒朝丝线放出方向旋转时 使所述第二丝线筒朝丝线卷绕方向旋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卷起式遮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卷收器和所述第二丝线筒经由弹性部件连结,该弹性部件能够传递所述卷收器和 所述第二丝线筒的彼此的旋转力,且对所述卷收器施力以使所述卷收器朝遮阳板卷绕方向 旋转,对所述第二丝线筒施力以使所述第二丝线筒朝丝线卷绕方向旋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的卷起式遮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部件由受扭螺旋弹簧构成。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的卷起式遮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的卷起式遮阳装置具备轴,该轴贯通所述卷收器和所述第二丝线筒的轴线并 支承所述卷收器和所述第二丝线筒。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的卷起式遮阳装置,其特征在于,作为将遮阳板的手动操作力转换成所述第一丝线筒的旋转力的转换机构,所述车辆的 卷起式遮阳装置具备一对带轮,这一对带轮与所述第一丝线筒同轴地一体旋转;以及一对转换丝线,这一对转换丝线一端固定于车身侧,另一端卷挂于所述带轮,当所述第 一丝线筒朝丝线卷绕方向旋转时这一对转换丝线被放出,当所述第一丝线筒朝丝线放出方 向旋转时这一对转换丝线被卷绕。
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的卷起式遮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的卷起式遮阳装置具备齿条小齿轮机构,该齿条小齿轮机构作为将遮阳板的 手动操作力转换成所述第一丝线筒的旋转力的转换机构,所述齿条小齿轮机构由齿条和小 齿轮构成,所述齿条沿着遮阳板的开闭方向延伸设置,所述小齿轮与该齿条啮合并与所述 第一丝线筒一体地旋转。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的卷起式遮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小齿轮的节圆直径是等于或小于所述第一丝线筒中的丝线卷绕部的直径的值。
8.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的卷起式遮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丝线筒或者所述第二丝线筒的形状形成为筒径朝向车宽方向的一方向侧逐 渐缩小的圆锥台形状。
全文摘要
提供能够增大遮阳板的开口量的卷起式遮阳装置。车辆的卷起式遮阳装置具备第一丝线筒(5),其当遮阳板(3)朝打开方向、关闭方向移动时分别朝丝线卷绕方向即P1方向、丝线放出方向即P2方向旋转的同时移动;第二丝线筒(6),其与卷收器(4)以能够一体地旋转的方式连结,并且以同轴且丝线卷绕方向即Q1方向与卷收器(4)的遮阳板卷绕方向即R1方向相反的方式旋转自如地设于该卷收器(4)的侧部;以及丝线(7),其架设在两个丝线筒之间,并且当第一丝线筒(5)朝P1方向旋转时使第二丝线筒(6)朝Q2方向旋转、当第一丝线筒(5)朝P2方向旋转时使第二丝线筒(6)朝Q1方向旋转。
文档编号B60J7/00GK102029877SQ20101029068
公开日2011年4月27日 申请日期2010年9月21日 优先权日2009年9月24日
发明者上原达明, 中村晃之, 岩谷努, 池田义和, 福田久宣 申请人:八千代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