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发动机总成及包括所述发动机总成的汽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24360阅读:23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汽车发动机总成及包括所述发动机总成的汽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发动机总成及包括所述发动机总成的汽车。
背景技术
汽车冷却系统是汽车整车中通过自身有效的正常工作来保证汽车发动机系统和 空调系统、暖风系统的温度在各自需要/允许的范围内,使各系统都能正常工作的重要功 能系统。散热器是冷却系统的重要部件。散热器包括散热器护风罩,散热器护风罩的功能 是将散热器芯体朝向发动机一端端面与发动机风扇之间的空间包围起来,以便于发动机风 扇所抽吸/吹动的空气能最大量地通过散热器芯体,从而冷却散热器芯体及其内部的冷却 液,以达到较为理想的冷却效果,保证发动机的正常工作。散热器护风罩的护风圈与发动机风扇的护风圈的几何尺寸匹配方式直接影响冷 却效果。目在现有技术中,采用外包式匹配方式,即散热器护风罩的护风圈的直径大于发动 机风扇护风圈的直径,两者之间在直径方向留有一定的间隙,并且两者在轴向方向要重合 与后者宽度成一定比例的长度,或者说后者“插入”前者一定长度以保证发动机风扇的抽/ 吹风效果最佳。该技术方案存在的问题之一是,当发动机风扇直径较大时,由于散热器护风 罩护风圈直径一般要比发动机风扇护风圈直径大30 60mm,而汽车车身下部的空间是有 限的,允许的散热器尺寸也是有限的,这样就容易造成散热器护风罩与周边零部件比如中 冷器进、出气口以及车架纵梁发生干涉,而给整车布置造成困难。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更加紧凑的汽车发动机总成,以 利于整车布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汽车发动机总成此种汽车发动机总成包 括发动机风扇组件以及散热器组件。其中,所述发动机风扇组件包括带有风扇护风圈的风 扇,所述散热器组件包括带有散热器护风圈的散热器护风罩。所述散热器护风圈的外直径 小于所述风扇护风圈的内直径。这样,在完成装配后的该汽车发动机总成中,散热器护风圈处于风扇护风圈的内 侧,而不是包在风扇护风圈的外侧。从而,结构更加紧凑,节省了布置空间,很好地解决了由 于发动机风扇直径大而导致的散热器护风圈与周边零部件干涉的问题,利于整车的布置。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包括上述汽车发动机总成的汽车。具体而言,此种汽车包 括发动机风扇组件以及散热器组件,其中,所述发动机风扇组件包括带有风扇护风圈的风 扇护风罩,所述散热器组件包括带有散热器护风圈的散热器护风罩,所述散热器护风圈的 直径小于所述风扇护风圈的直径。由于与上文相同的原因,此种汽车可以具有更紧凑的散 热器护风圈-风扇护风圈结构,便于整车布置。综合而言,本实用新型的有益功效在于本实用新型中的散热器护风罩,其护风圈由于直径比发动机风扇护风圈小,装配后是处于发动机风扇护风圈内侧,而不是外包于发动机风扇护风圈,从而结构更加紧凑,节省了布置空间,很好地解决了由于发动机风扇直径 大而带来的散热器护风罩护风圈与周边零部件干涉的问题。本实用新型适用于所有配用护 风罩的商用车、乘用车、专用车和汽车底盘。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但所述详细描述不作为 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定。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汽车发动机总成的护风圈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汽车发动机总成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其中,附图标记10-—散热器20-—发动机1散热器护风罩Ia-—连接部Ib-—过渡部Ic—散热器护风圈2----风扇2a-—风扇护风圈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的说明性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汽车发动机总成包括发动机风扇组件以及散热器 组件。其中,所述发动机风扇组件包括带有风扇护风圈的风扇,所述散热器组件包括带有散 热器护风圈的散热器护风罩。所述散热器护风圈的直径小于所述风扇护风圈的直径。这样,在完成装配后的该汽车发动机总成中,散热器护风圈处于风扇护风圈的内 侧,而不是包在风扇护风圈的外侧。从而,结构更加紧凑,节省了布置空间,很好地解决了由 于发动机风扇直径大而导致的散热器护风圈与周边零部件干涉的问题。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进行说明。散热器10 (以虚线示意性示出)的散热器护风罩1用于与发动机20 (以虚线示意 性示出)的风扇2匹配。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中的散热器护风罩1包括连 接部la、过渡部Ib和散热器护风圈lc。连接部Ia用于散热器护风罩1与散热器10的连 接,可根据具体情况而采用任何适当形状和连接方式。散热器护风圈Ic用于与风扇2的风 扇护风圈2a匹配;过渡部Ib为连接部Ia和散热器护风圈Ic之间的过渡连接体,其形状流 线符合空气动力学的要求,保证流经的气流通畅顺利。所述护风罩,其结构形式可以为整体 型(即连接部la、过渡部Ib以及散热器护风圈Ic是一体成型的),也可以根据制造工艺或 结构的需要而为由数个零部件组装而成的总成型。图2示出了本实施例中散热器护风罩1与风扇2之间的一种尺寸匹配关系。如图2所示,散热器护风圈Ic的外直径小于风扇护风圈2a的内直径。在散热器护风圈Ic和风扇护风圈2a之间具有径向距离B。径向距离B的数值在5mm至30mm的范围 内,也就是说,散热器护风圈Ic的外直径比风扇护风圈2a的内直径小IOmm至60mm。从而, 在风扇护风圈外直径一定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在散热器护风圈-风扇护风圈处的 最大外直径为风扇护风圈外直径。这样,本实用新型中的最大外直径与现有技术中最大外 直径的差为2B+2t,其中B为散热器护风圈Ic和风扇护风圈2a之间径向距离(例如,5mm 至30mm),t为散热器护风圈的壁厚(例如,1. 5mm至3mm)。仍然参见图2,在装配完成后,散热器护风圈Ic在轴向上插入风扇护风圈2a—段 长度L。换句话说,在装配完成后,散热器护风圈Ic与机风扇护风圈Ia之间有一个轴向投 影重叠长度L。此重叠长度L有利于引导空气的传送。长度L可以为30mm,或者根据风扇 的内直径及风扇叶片的位置和形状,设置为L为15mm或更小,以避免与风扇叶片干涉。需要指出的是,散热器护风圈Ic也可以在轴向上不插入风扇护风圈2a,而是存在 一个较小的轴向距离。优选地,此轴向距离不超过5mm,以避免大量的空气流失。将上述的汽车发电机总成应用于汽车,则得到本实用新型的汽车。具体而言,根据 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汽车包括发动机风扇组件以及散热器组件,其中,所述发动机风 扇组件包括带有风扇护风圈的风扇护风罩,所述散热器组件包括带有散热器护风圈的散热 器护风罩,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器护风圈的直径小于所述风扇护风圈的直径。优选地,所 述散热器护风圈的直径比所述风扇护风圈的直径小10-60mm。在可选实施例中,所述汽车的所述散热器护风圈与所述风扇护风圈之间的轴向 距离不超过5mm,或者所述散热器护风圈与所述风扇护风圈之间的轴向重叠长度不超过 15mm。优选地,所述散热器护风罩进一步包括与散热器连接的连接部,以及设置在所述连接 部和所述散热器护风圈之间的过渡部,所述过渡部为流线型,并且,所述连接部、过渡部以 及散热器护风圈是一体成型的当然,本发明还可有其他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发明精神 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当可根据本发明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 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一种汽车发动机总成,包括发动机风扇组件以及散热器组件,其中,所述发动机风扇组件包括带有风扇护风圈的风扇,所述散热器组件包括带有散热器护风圈的散热器护风罩,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器护风圈的直径小于所述风扇护风圈的直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器护风圈的外直径比所 述风扇护风圈的内直径小10-60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器护风圈与所述风扇护 风圈之间的轴向距离不超过5mm,或者所述散热器护风圈与所述风扇护风圈在轴向上重叠 一段不超过30mm的长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动机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器护风圈与所述风扇护 风圈之间的轴向重叠长度不超过15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器护风罩进一步包括与 所述散热器连接的连接部,以及设置在所述连接部和所述散热器护风圈之间的过渡部,且 所述过渡部为流线型。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动机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过渡部以及散热器护 风圈是一体成型的。
7.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发动机总成。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汽车发动机总成及包括所述汽车发电机总成的汽车。此种汽车发动机总成包括发动机风扇组件以及散热器组件。其中,所述发动机风扇组件包括带有风扇护风圈的风扇,所述散热器组件包括带有散热器护风圈的散热器护风罩。所述散热器护风圈的外直径小于所述风扇护风圈的内直径。这样,在完成装配后的该汽车发动机总成中,散热器护风圈处于风扇护风圈的内侧,而不是包在风扇护风圈的外侧。从而,结构更加紧凑,节省了布置空间,很好地解决了由于发动机风扇直径大而导致的散热器护风圈与周边零部件干涉的问题,利于整车的布置。
文档编号B60K11/04GK201736793SQ20102021999
公开日2011年2月9日 申请日期2010年6月1日 优先权日2010年6月1日
发明者刘福平, 周新华, 彭海波, 苏朝霞 申请人: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