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斤顶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26172阅读:41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千斤顶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随车辅具设计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千斤顶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交通事业的迅猛发展,汽车的普及率逐年上升,消费者在享受汽车带来的轻 松便捷生活之余,也需要掌握一样基本维修技能——更换轮胎。在车辆发生爆胎后如何快 速的更换轮胎是消费者需要掌握的技能,也是车型开发中需要重视的一个问题。千斤顶是更换轮胎不可或缺的工具,它是一种起重高度小(小于Im)的最简单的 起重设备。千斤顶有机械式和液压式两种。机械式千斤顶又有齿条式与螺旋式两种,由于 起重量小,操作费力,一般只用于机械维修工作。液压式千斤顶结构紧凑,工作平稳,有自锁 作用,使用广泛。千斤顶作为更换轮胎不可或缺的工具,如何实现其随车固定,保证其取用 安装方便可靠,成为了车型开发中的一个创新点。目前汽车千斤顶布置方式主要有三种(1)散乱存放于后备箱。(2)安放在车身 座椅下或者车身后部侧围板内的固定装置内。(3)放置于备胎的卡槽内。可以看出,第一 种方式占用后备箱空间而且凌乱不美观,由于没有固定位置,导致部分消费者将千斤顶置 放在家中;第二种方式取用方便,适用于螺旋式千斤顶,而液压式千斤顶受其工作原理的限 制,此种固定方式较难以实现;第三种方式操作不便。综上所述,需要提供一种千斤顶安装结构,以提高其随车携带及使用方便性。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千斤顶安装结构。该安装结构通过在 千斤顶的底座和顶头开孔和开槽,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为千斤顶提供一种安装可 靠的固定方法,提高其随车携带及使用方便性。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千斤顶安装结构,该安装结构包括上 安装支架、下安装支架和设置在所述上安装支架和下安装支架之间的千斤顶,其中,所述千 斤顶的顶头上开有沉槽,底座上开有第二孔;所述上安装支架上开有第一孔且固定于车身 内,第一螺纹件通过所述第一孔与所述沉槽接合;所述下安装支架上开有第三孔且固定于 车身内,第二螺纹件通过所述第三孔与所述第二孔接合。通过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将千斤顶安装固定在汽车上,提高了千斤顶随 车携带及使用方便性。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
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 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 图中[0011]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
的千斤顶与安装支架的装配分解图。[0012]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
的千斤顶和下安装支架的俯视图。[0013]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
的千斤顶与安装支架的装配示意图。[0014]附图标记说明[0015]1第一螺栓1,第二螺栓[0016]2上安装支架3第一孔[0017]3’第二孔3”第三孔[0018]4第一螺母4’第二螺母[0019]5沉槽6千斤顶的顶头[0020]7千斤顶的底座8下安装支架[0021]100千斤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 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
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汽车在行驶过程中会发生爆胎,千斤顶是更换轮胎不可或缺的工具,实现千斤顶 随车固定,保证其取用方便,成为了车型开发中的创新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千斤顶安装结 构包括上安装支架2、下安装支架8和设置在所述上安装支架2和下安装支架8之间的千斤 顶100,其中,所述千斤顶的顶头6上开有沉槽5,底座7上开有第二孔3’ ;所述上安装支架 2上开有第一孔3且固定于车身内,第一螺纹件通过所述第一孔3与所述沉槽5接合;所述 下安装支架8上开有第三孔3”且固定于车身内,第二螺纹件通过所述第三孔3”与所述第 ■~ 孑L 3,接合。由背景技术可知,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的是液压式千斤顶的随车安装固定问题, 所以下面以液压式千斤顶为例,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
的千斤顶与安装支架 的装配分解图。作为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千斤顶的顶头6开有十字方形沉槽,上安装 支架2开有第一孔3,在上安装支架2的下安装面固定有第一螺母4,且第一螺母4与第一 孔3对齐,上安装支架2通过六角头螺栓与第一螺母4螺接并插入十字方形沉槽从而与千 斤顶的顶头6接合,优选的,将第一螺母4凸焊于上安装支架2的下安装面。千斤顶的底座 7开有第二孔3’,下安装支架8开有第三孔3”,同样的,在下安装支架8的下安装面固定有 第二螺母4’,且第二螺母4’与第二孔3’和第三孔3”对齐,下安装支架8通过碟形螺母与 第二螺母4’螺接从而与千斤顶的底座7接合,优选的,将第二螺母4’凸焊于下安装支架8 的下安装面。千斤顶的固定位置可根据汽车内部空间进行布置。具体安装时,优选的,首先将 本实用新型的上安装支架2和下安装支架8焊接于后备箱的侧围板内,然后在上安装支架 2的下安装面凸焊第一螺母4,在下安装支架8的下安装面凸焊第二螺母4’,然后将千斤顶 的底座7的侧壁与千斤顶的下安装支架8的侧面贴合,从而实现对千斤顶的横向限位,之后 使用蝶形螺母将千斤顶的底座7与下安装支架8的凸焊第二螺母4’螺接,使用六角头螺栓 将千斤顶的顶头6与上安装支架2的凸焊第一螺母4螺接,从而实现对千斤顶的轴向限位。这样,即可将千斤顶安装固定在汽车上,而且不占用后备箱空间,取用方便。上述具体实施方式
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千斤顶的顶头6开槽,主要 是因为槽和孔比起来槽对装配精度要求较低,尤其十字方形沉槽的摩擦力大,将六角头螺 栓与凸焊螺母螺接顶入十字方形沉槽内,充分利用螺栓的压紧力,将上安装支架2与千斤 顶的顶头6牢牢固定。显然,十字方形沉槽可用一字槽或孔来代替。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受 液压式千斤顶结构的限制,其底座只能开孔而不能开槽。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具体实施方式
中提到的蝶形螺母是指在螺母两端的斜上角带 有两个便于手工拿捏的铁片,它最大的优点是在安装时一般不需要借助工具,可直接用手 旋动,便于安装与拆卸,但其价格和六角头螺栓相比比较昂贵,且基于液压式千斤顶结构的 特殊性,优选地,只在千斤顶的底座7使用蝶形螺母固定,千斤顶的顶头6使用六角头螺栓 固定,这样即经济又保证了固定的牢固性。显然,千斤顶的顶头6和底座7可以都用六角头 螺栓或蝶形螺母或普通螺栓连接固定。此外,本实用新型是用于固定千斤顶的,所以本实用新型的上安装支架2和下安 装支架8之间的距离必须大于千斤顶的最低设计高度,即非工作状态下的千斤顶的高度, 从而保证安装过程的顺利进行。图1只是对于液压式千斤顶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整个安装结构占用空间小,适 用范围广。对于螺旋式千斤顶,考虑到其结构的特殊性,现在普遍采用的固定方式是人工手 旋其旋钮,使其顶头自由升降与自身上部安装支架接触与分离,从而实现安装固定。如果在 千斤顶的底座7开沉槽5代替图1中的第二孔3’,即可使用本实用新型的安装结构。对于 卧式千斤顶,只需将安装支架稍作改变,即可使用本实用新型的安装结构,由于其结构的特 殊性,一般将其安放于车身座椅下。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是在千斤顶的底座和顶头 开孔开槽,通过简单的操作和低廉的成本实现对千斤顶的固定。为了更加清楚的表达根据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
的千斤顶的顶头6和底座7开 槽和开孔的位置,图2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
的千斤顶100和下安装支架8 的俯视图,由于俯视图中第二孔3’和第三孔3”重合,所以在图2中只标示了第二孔3’,从 图1中可清楚的看出第三孔3”。图3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
的千斤顶100与安装支架的装配示意图。 通过图3可以更加直观明了的体会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
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可以通过任 何合适的方式进行任意组合,其同样落入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范围之内。另外,本实用新型 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其同 样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内容。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 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 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例如,可以将六角 头螺栓和碟形螺母改变成普通螺栓,六角头螺栓也可用蝶形螺母替换,可以将千斤顶的顶 头6的十字方形沉槽改变成一字槽或孔。
权利要求1.一种千斤顶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安装结构包括上安装支架(2)、下安装支架 (8)和设置在所述上安装支架(2)和下安装支架(8)之间的千斤顶(100),其中所述千斤顶的顶头(6)上开有沉槽(5),底座(7)上开有第二孔(3’ ); 所述上安装支架(2)上开有第一孔(3)且固定于车身内,第一螺纹件通过所述第一孔 (3)与所述沉槽(5)接合;所述下安装支架(8)上开有第三孔(3”)且固定于车身内,第二螺纹件通过所述第三孔 (3”)与所述第二孔(3,)接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千斤顶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螺纹件包括固定于所述上安装支架(2)的下安装面并与所述第一孔(3)对齐的第一螺母(4); 与所述第一螺母(4)螺接并插入到所述沉槽(5)内的第一螺栓(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千斤顶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螺栓(1)为六角头螺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千斤顶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螺母(4)凸焊于所述 上安装支架(2)的下安装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千斤顶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槽(5)为十字方形沉槽。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千斤顶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螺纹件包括固定于所述下安装支架(8)的下安装面并与所述第二孔(3’ )和第三孔(3”)对齐的 的第二螺母(4,);与所述第二螺母(4’ )螺接并插入到所述第二孔(3’ )和第三孔(3”)内的第二螺栓 (1,)。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千斤顶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螺母(4’)凸焊于所 述下安装支架(8)的下安装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千斤顶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螺栓(1’)为蝶形螺母。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千斤顶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安装支架(8)的侧壁与 所述千斤顶的底座(7)的侧面配合。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千斤顶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安装支架(2)与下安 装支架(8)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千斤顶(100)的最低设计高度。
专利摘要一种千斤顶安装结构,该安装结构包括上安装支架(2)、下安装支架(8)和设置在所述上安装支架(2)和下安装支架(8)之间的千斤顶(100),其中,所述千斤顶的顶头(6)上开有沉槽(5),底座(7)上开有第二孔(3’);所述上安装支架(2)上开有第一孔(3)且固定于车身内,第一螺纹件通过所述第一孔(3)与所述沉槽(5)接合;所述下安装支架(8)上开有第三孔(3”)且固定于车身内,第二螺纹件通过所述第三孔(3”)与所述第二孔(3’)接合。该装置通过在千斤顶的顶头(6)和底座(7)开槽开孔,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将千斤顶安装固定在汽车上,提高了千斤顶随车携带及使用的方便性。
文档编号B60S9/02GK201784596SQ20102029121
公开日2011年4月6日 申请日期2010年8月12日 优先权日2010年8月12日
发明者李国弘, 梁飞, 王文瑞, 王月娥, 钦英 申请人: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