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良的安全气囊盖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28183阅读:31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改良的安全气囊盖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安全配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改良的安全气囊盖。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汽车已经进入普通家庭,成 为人们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之一。人们在享受汽车所带来的便利的同时,也承受着各种交 通事故所造成的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所带来的痛苦,在这种情况下汽车安全气囊系统也就 应运而生。汽车安全气囊系统(简称SRS)是辅助安全系统,它通常是作为安全带的辅助安全 装置出现,包括安全气囊、用于收纳安全气囊的收纳装置以及安全气囊盖等。现有的安全气 囊盖上开设有安全气囊爆破线凹槽,以便车身受到猛烈撞击时安全气囊能顺利从盖板所处 位置爆破出来,以保证车内人员的人身安全。现有的爆破线凹槽的截面形状呈“V”形,由于 安全气囊盖多为塑胶产品,在注塑成型时,熔胶在模具中存在流动不顺畅的缺陷,导致安全 气囊盖的产品表面存在熔接痕(俗称艳痕),对产品后续表面处理及涂装造成影响。现有技术中,通过将爆破线凹槽的坡度变缓使熔胶在模具中流动顺畅,从而消除 产品表面熔接痕,但是该现有技术的安全气囊盖在爆破时无法避免爆破线凹槽产生尖角从 而使安全气囊破裂,严重威胁人身安全,安全性能低。此外,扩大爆破线凹槽的缺口范围而 使波度变缓,增加制模工时、生产成本高。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无表面熔接痕、安全性能高 且生产成本低的改良的安全气囊盖。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种改良的安全气囊盖,包括安全气囊盖本体,所述安全气囊盖本体包括爆破线 凹槽和设置于安全气囊盖本体中部的盖板,所述爆破线凹槽的一端与盖板相连,所述爆破 线凹槽的底部设置有第一弧形导角。所述爆破线凹槽与安全气囊盖本体的相交处设置有第二弧形导角。所述第一弧形导角的弧度小于第二弧形导角的弧度。所述爆破线凹槽的开口宽度不小于爆破线凹槽的底边宽度。所述爆破线凹槽的底边宽度为0. 1 1. 5mm。所述爆破线凹槽的底边与爆破线凹槽的两侧面的相交处分别设置有第一弧形导角。所述安全气囊盖本体设置有至少两个爆破线凹槽。所述安全气囊盖本体设置有四个爆破线凹槽,且四个爆破线凹槽均勻分布在盖板 周缘,其中两个爆破线凹槽的一端与盖板的下部相连,这两个爆破线凹槽的另一端呈弧形 设置。[0015]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包括安全气囊盖本体,所述安全气囊盖本体 包括爆破线凹槽和设置于安全气囊盖本体中部的盖板,所述爆破线凹槽的一端与盖板相 连,所述爆破线凹槽的底部设置有第一弧形导角;第一弧形导角的设置,确保熔胶在模具中 的流动顺畅,有效避免熔胶在安全气囊盖本体上形成熔接痕,为产品后续表面处理及涂装 提供方便,同时可避免爆破线凹槽在爆破时产生尖角而刺破安全气囊,切实保护车内人员 免受伤害或减轻伤害,安全性能高且生产成本低。

利用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附图中的实施例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 任何限制。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改良的安全气囊盖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改良的安全气囊盖的爆破线凹槽的截面形状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改良的安全气囊盖的爆破线凹槽的另一种截面形状结构 示意图。在图1、图2和图3中,包括有1——安全气囊盖本体2——爆破线凹槽3——盖板4——第一弧形导角5——第二弧形导角 。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安全气囊盖本体1,所述安全气囊盖本体 1包括爆破线凹槽2和设置于安全气囊盖本体1中部的盖板3,所述爆破线凹槽2的一端与 盖板3相连,所述爆破线凹槽2的底部设置有第一弧形导角4。在注塑成型时,熔胶经浇口流入模具后,熔胶开始向四周流动,在模具上爆破线凹 槽2对应的位置呈一凸起装槽体,对熔胶的流动形成一定的阻挡,当熔胶汇集到一定体积 后,熔胶才能溢出该凸起装槽体,在爆破线凹槽2的底部设置第一弧形导角4,确保熔胶在 模具中的流动平滑且顺畅,有效避免熔胶在安全气囊盖本体1上形成熔接痕。当车身受到猛烈撞击时,气囊系统就会引发类似小剂量炸药爆炸的化学反应,爆 破线凹槽2和盖板3均发生破裂,隐藏在盖板3下方的安全气囊就在瞬间充气弹出,在车内 人员的身体与车内设备碰撞之前起到铺垫作用,减轻身体所受冲击力,从而达到减轻车内 人员受到伤害的效果。第一弧形导角4的设置可避免爆破线凹槽2在爆破时产生尖角而刺 破安全气囊,确保车内人员的人身安全,生产成本低且安全性能高。本实施例的爆破线凹槽2与安全气囊盖本体1的相交处设置有第二弧形导角5。 在注塑成型时,熔胶经浇口流入模具后,熔胶开始向四周流动,爆破线凹槽2对应的模具位 置对熔胶的流动形成一定的阻挡,在爆破线凹槽2与安全气囊盖本体1的相交处设置第二 弧形导角5,有效减少对熔胶流动性的阻挡,使熔胶的流动更顺畅,避免在爆破线凹槽2与 安全气囊盖本体1的相交处产生熔接痕,为后续表面处理及涂装提供方便。本实施例的第一弧形导角4的弧度小于第二弧形导角5的弧度。在注塑成型时,第一弧形导角4的设置为熔胶的流动惯性提供方便,第二弧形导角5的弧度大于第一弧形 导角4的弧度,避免熔胶在安全气囊盖本体1和爆破线凹槽2的相交处产生熔接痕,第二弧 形导角5的弧度越大,熔胶的流动更平缓且顺畅。本实施例的爆破线凹槽2的开口宽度不小于爆破线凹槽2的底边宽度。爆破线凹 槽2的开口宽度不小于爆破线凹槽2的底边宽度,确保在注塑成型,安全气囊盖本体1的脱 模更方便,提高生产效率。本实施例的爆破线凹槽2的底边宽度为0. 1 1. 5mm。根据生产和加工的需要,可 将爆破线凹槽2的底边宽度调节为0. 1 1. 5mm范围内,确保安全气囊可以顺利爆破出来。作为一个优选实施例,当爆破线凹槽2的底边宽度较大时,爆破线凹槽2的底边与 爆破线凹槽2的两侧面的相交处分别设置有第一弧形导角4。爆破线凹槽2的底边的两端 分别设置有第一弧形导角4,确保了在注塑成型时熔胶在模具中的流动平滑且顺畅,有效避 免熔胶在爆破线凹槽2底部形成熔接痕,为产品表面后续处理提供方便。本实施例的安全气囊盖本体1设置有至少两个爆破线凹槽2。本实施例中,安全气 囊盖本体1设置有两个爆破线凹槽2,由于爆破线凹槽2所处的安全气囊盖本体1的位置厚 度较薄,结构强度相对于安全气囊盖本体1的其他位置低,为安全气囊爆破提供方便,提高 本实用新型的安全性能。作为一个优选实施例,安全气囊盖本体1设置有四个爆破线凹槽2,且四个爆破线 凹槽2均勻分布在盖板3周缘,其中两个爆破线凹槽2的一端与盖板3的下部相连,这两个 爆破线凹槽2的另一端呈弧形设置。在安全气囊盖本体1设置上四个爆破线凹槽2,为安全 气囊爆破提供方便,安全性能高,与此同时,其中两个爆破线凹槽2的一端与盖板3的下部 相连,这两个爆破线凹槽2的另一端呈弧形设置,确保安全气囊盖本体1在爆破的时候,盖 板3下部的塑胶碎片残留在安全气囊盖本体1上,有效减轻爆破产生的塑胶碎片对车内人 员带来的伤害。当然,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故凡依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 围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包括于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改良的安全气囊盖,包括安全气囊盖本体,所述安全气囊盖本体包括爆破线凹 槽和设置于安全气囊盖本体中部的盖板,所述爆破线凹槽的一端与盖板相连,其特征在于 所述爆破线凹槽的底部设置有第一弧形导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良的安全气囊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爆破线凹槽与安 全气囊盖本体的相交处设置有第二弧形导角。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改良的安全气囊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弧形导角的 弧度小于第二弧形导角的弧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改良的安全气囊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爆破线凹槽的开 口宽度不小于爆破线凹槽的底边宽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改良的安全气囊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爆破线凹槽的底 边宽度为0. 1 1. 5_。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改良的安全气囊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爆破线凹槽的底 边与爆破线凹槽的两侧面的相交处分别设置有第一弧形导角。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改良的安全气囊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气囊盖本体 设置有至少两个爆破线凹槽。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改良的安全气囊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气囊盖本体 设置有四个爆破线凹槽,且四个爆破线凹槽均勻分布在盖板周缘,其中两个爆破线凹槽的 一端与盖板的下部相连,这两个爆破线凹槽的另一端呈弧形设置。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安全配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改良的安全气囊盖,它包括安全气囊盖本体,所述安全气囊盖本体包括爆破线凹槽和设置于安全气囊盖本体中部的盖板,所述爆破线凹槽的一端与盖板相连,所述爆破线凹槽的底部设置有第一弧形导角;第一弧形导角的设置,确保熔胶在模具中的流动顺畅,有效避免熔胶在安全气囊盖本体上形成熔接痕,为产品后续表面处理及涂装提供方便,同时可避免爆破线凹槽在爆破时产生尖角而刺破安全气囊,切实保护车内人员免受伤害或减轻伤害,安全性能高且生产成本低。
文档编号B60R21/215GK201872707SQ201020565150
公开日2011年6月22日 申请日期2010年10月18日 优先权日2010年10月18日
发明者周锡滨, 李叔明 申请人:东莞广泽汽车饰件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