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保险杠缓冲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28264阅读:69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汽车保险杠缓冲块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车身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保险杠缓冲块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的保险杠缓冲块大多采用橡胶弹性块结构,这种弹性块一般厚度较厚,在车 辆与行人的意外碰撞过程中,弹性块相对于行人小腿的部位压缩变形有限,即使采用低密 度的泡沫塑料材料,其压缩率仍不够高,无法充分发挥其对行人小腿的保护作用;为此有 的车辆采用充气橡胶体以提高缓冲块吸收碰撞能量的功能的措施,例如中国专利号公告 CN201385631,名称为“车辆撞击缓冲装置”的实用新型专利,它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包括抗 撞体及安装槽,所述的抗撞体为弹性橡胶块,抗撞体部分卡接于安装槽内,所述的抗撞体 内部还设有一充气内腔,安装槽安装在车辆的前后端。这种缓冲块存在不稳定的隐患,因为 带有充气内腔的弹性橡胶块在新安装的时候它的效果可能较好,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充 气内腔的气体必然会有渗透泄漏,气压逐步降低,缓冲块自然就失去了缓冲功能。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缓冲块刚性过高压缩率偏低 或弹性不稳的缺陷,提供一种刚性适中且弹性稳定的缓冲块,这种缓冲块结构在小腿与车 辆碰撞过程中更易压溃,其压缩空间及压缩率得到提高,能够吸收更多的碰撞能量,从而达 到更好的提高车辆的行人保护安全性能。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一种汽车保险杠缓冲块,包 括外形与保险杠的内槽可固定地适配的长条弧形的弹性块,所述弹性块沿长条弧形的纵向 至少有一侧为锯齿状结构。将缓冲块的侧面部位尤其是前侧或后侧部位切割成锯齿状,保 留适当的刚度,使其既能够起到缓冲的作用又能在车辆与行人小腿部的碰撞过程中更易压 溃,提高压缩率,减少行人所受到的伤害。作为优选,所述锯齿状结构处于长条弧形弹性块的外侧或内侧。所述外侧为朝向 保险杠的槽底部位,内侧为背向保险杠槽底部位。作为优选,所述锯齿状结构在长条弧形弹性块的内外两侧同时设置;这种内外两 侧同时设置锯齿状结构能较好地适应不同方向的碰撞。作为优选,所述锯齿状为梯形齿状;梯形齿状既能减弱缓冲块外沿的刚度,又兼顾 到缓冲块外沿不至于应力过大而撕裂失效。作为优选,所述锯齿状结构的锯齿的槽底为圆弧状;圆弧状结构可避免在缓冲 块制造或使用过程中因应力集中而发生开裂现象。作为优选,所述长条弧形弹性块为橡胶块制成。橡胶块的弹力足、耐候性好。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从结构角度考虑,将缓冲块的前侧或后侧部分沿长条 弧形的纵向切割成锯齿状,削弱其刚度,使其在车辆与行人小腿部的碰撞过程中更易压溃, 提高了压缩率,能够吸收更多的碰撞能量,达到有效地提高保护行人安全性能的目的。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立体示意图;图2是一种实施例的断面示意图;图3是另一种实施例的断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案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汽车保险杠缓冲块,由长条弧形的弹性块1构成,弹性 块沿长条弧形的纵向有一侧结构设为锯齿状,弹性块1的外形与保险杠的内槽适配,并能 固定地嵌在保险杠的内槽中,长条弧形的中部凸向前方,两端部设有大倒角。锯齿状处于长条弧形弹性块的外侧21,内侧22为实体结构,锯齿为梯形齿23形 状,梯形齿的槽底为圆弧状M,如图2所示。实施例2 锯齿状结构处于长条弧形弹性块1的内外两侧,并且两侧的锯齿形状25 相同;这种内外两侧同时设置锯齿状结构能较好地适应不同方向的碰撞,如图3所示。
权利要求1.一种汽车保险杠缓冲块,包括外形与保险杠的内槽可固定地适配的长条弧形的弹性 块,其特征是,所述弹性块沿长条弧形的纵向至少有一侧为锯齿状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保险杠缓冲块,其特征是,所述锯齿状结构处于长条弧 形弹性块的外侧或内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保险杠缓冲块,其特征是,所述锯齿状结构在长条弧形 弹性块的内外两侧同时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汽车保险杠缓冲块,其特征是,所述锯齿状结构为梯 形齿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汽车保险杠缓冲块,其特征是,所述锯齿状结构的锯齿的槽 底为圆弧状。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汽车保险杠缓冲块,其特征是,所述长条弧形弹性块 为橡胶块制成。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汽车保险杠缓冲块,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缓冲块刚性过高压缩率偏低或弹性不稳的缺陷,提供一种刚性适中且弹性稳定的缓冲块,包括长条弧形的弹性块,弹性块沿长条弧形的纵向至少有一侧为锯齿状结构,弹性块的外形与保险杠的内槽能固定地适配。本实用新型将缓冲块的前侧或后侧部分沿长条弧形的纵向切割成锯齿状,削弱其刚度,使其在车辆与行人小腿部的碰撞过程中更易压溃,提高了压缩率,达到有效地提高保护行人安全性能的目的。
文档编号B60R19/30GK201895635SQ20102056907
公开日2011年7月13日 申请日期2010年10月21日 优先权日2010年10月21日
发明者刘淑丹, 李书福, 杨健, 毛娟娟, 沈福亮, 赵福全, 门永新, 闫高峰 申请人: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