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椅滑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35199阅读:12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座椅滑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调节座椅前后位置的技术,具体涉及一种座椅滑轨。
背景技术
座椅滑轨用于连接座椅椅座与汽车车体。目前,设置在汽车前排的驾驶位和副驾驶位大多可以根据驾乘者的需要前后方向移动座椅,以增强座椅的舒适性。特别是对于驾驶员来说,可以根据驾驶员体形条件调节座椅的前后位置,以便于操纵方向盘、踏板和变速杆等操纵件。现有技术中,座椅滑轨的调节装置主要采用锁销、锁体结构的有级滑动调节,可以实现座椅前后方向移动的有级调节,使得座椅能够快速地调节至任一个锁止位置。从整体使用性能上来看,该装置锁止可靠,稳定性好,在汽车长时间行驶过程中,座椅也不会发生偏移和滑齿等现象。但是,受其自身结构原理的限制,现有的有级滑动锁止调节装置存在结构复杂、锁止机构体积大、滑动不顺畅、成本高等问题。有鉴于此,亟待针对上述座椅滑轨进行优化设计,以克服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缺陷。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缺陷,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结构优化的座椅滑轨,以克服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缺陷,提高座椅的舒适性。本发明提供的座椅滑轨,包括用于连接座椅底座的内滑道;用于连接车体底板的与所述内滑道滑动配合的外滑道;具有滚子的保持架组件,置于所述内滑道和外滑道之间;还包括内置于所述内滑道的容腔中的锁止组件,所述锁止组件包括锁卡,其中部与所述内滑道的侧壁铰接,所述锁卡的一端具有自所述内滑道的侧壁上的开口侧向伸出的锁止配合部;沿所述滑轨的长度方向,所述锁止配合部具有锁止孔或者锁止齿,所述外滑道具有与所述锁止配合部上的锁止孔相适配的锁止齿或者与所述锁止配合部上的锁止齿相适配的锁止孔;所述锁止配合部或者所述外滑道上的锁止齿或者锁止孔为多个,所述锁卡绕其与内滑道之间的铰点转动,以锁止所述内滑道与外滑道之间的多个相对位置;和提供锁止预紧力的弹性部件,置于所述锁卡与所述内滑道之间。优选地,所述锁止配合部的两侧具有锁止孔,所述外滑道的两侧具有多个相适配的向下伸出的锁止齿。优选地,所述锁止配合部上的锁止孔沿滑轨长度方向设置为多个。优选地,所述锁止配合部的上表面开有沿滑轨长度方向设置的限位槽,所述弹性部件具体为一端与所述内滑道固定连接、另一端置于所述限位槽内的弹片。优选地,所述锁止组件还包括操作杆,其一端与所述锁卡的另一端相连,所述操作杆的另一端自所述内滑道的容腔伸出,所述操作杆可带动所述锁卡相对于所述内滑道绕铰点转动,至相适配的锁止孔与锁止齿分离解除锁止。优选地,所述操作杆具有向外延伸的轴向限位面;所述锁止组件还包括一端与所述内滑道固定、另一端迂回折弯后与所述限位面相抵配合的弹片。优选地,所述外滑道的截面整体呈“U”字形,且其两侧壁的边沿向内折弯后再向下折弯,形成对称设置的容纳所述保持架组件的容纳部;所述内滑道的截面整体呈“几”字形, 且其两侧壁的边沿向外折弯后再向上折弯,并与所述保持架组件上的滚子相抵配合。优选地,沿所述滑轨的长度方向,所述保持架组件上设置上下两列滚子,两列滚子分别置于所述容纳部的上下外角处。优选地,所述操作杆与内滑道之间嵌套设置有衬套。优选地,所述内滑道和所述外滑道上相应设置有限位凸起,以限制所述内滑道相对于所述外滑道收回和伸出的极限工作位置。采用本发明所述座椅滑轨的座椅,装配完成后其内外滑道分别与椅座和车体底板固定连接,以实现座椅相对于车体底板之间的前后位移。本发明所提供座椅滑轨的锁止组件设置在内滑道的容腔中,其锁卡铰接于内滑道的侧壁,该锁卡的锁止配合部自内滑道的侧壁伸出后与外滑道配合实现锁止;随着锁卡相对于内滑道的转动,分别置于两者上的锁止孔和锁止齿可在啮合锁止与脱开解锁两个工作位置之间切换,以实现内滑道与外滑道之间多个相对位置关系的锁止。同时,本方案利用弹性部件提供的锁止预紧力,使得常态下的锁止孔和锁止齿之间处于啮合锁止状态。也就是说,常态下处于啮合锁止状态,当需要调整座椅前后位置时,将锁卡绕内滑道转动至锁止孔和锁止齿处于脱开解锁状态,此状态下,内滑道可相对于外滑道前后滑动位移至理想相对位置,相应的锁止孔与锁止齿对正后,锁卡绕内滑道反向转动实现两者啮合锁止,即可固定内滑道与外滑道之间的相对位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方案具有结构简单、动作可靠的特点。一方面,锁止组件置于内滑道的容腔内, 有效利用了滑轨内部空间,减小了锁止机构的外形尺寸,进而降低产品制造成本,增强了其与各种座椅匹配的通用性;另一方面,该锁止组件在空间上与保持架组件之间不会产生干涉,可确保内滑道与外滑道之间顺畅地进行相对滑动位移。在本发明的优选方案中,操作杆的一端与锁卡相连,另一端自内滑道的容腔伸出。 操作者施力于该操作杆可带动锁卡相对于内滑道绕铰点转动,转动过程中克服弹性部件的预紧力,直至相适配的锁止孔与锁止齿分离解除锁止;调整座椅前后位置后松开操作杆,锁卡即可在弹性部件的作用下回复至啮合锁止工作位置。具有较好的可操作性。本发明另一优选方案的操作杆可在滑轨主体装配完成后与锁卡组装。操作杆一端自内滑道的外侧插入过程中,将弹片的迂回折弯部向外侧推出产生弹性变形,直至操作杆的限位面到达预定位置后弹片复位,此时弹片迂回折弯部的端面与操作杆的限位面相抵配合,以防止操作杆非正常脱出内滑道。采用分体式设计,可减小了滑轨主体的外形尺寸,易于进行组装作业,在座椅组装后甚至是整车组装完成后插装该操作杆,具有较好的装配工艺性较好。本发明提供的座椅滑轨适用于各种需要调节调节座椅的前后位置的座椅,特别适用于汽车座椅。


图1是具体实施方式
所述座椅滑轨的轴测示意图;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图3是图1中所示座椅滑轨的装配爆炸图;图4是以图3视角相对侧所形成的内滑道与锁止组件之间的装配示意图;图5为具体实施方式
中两个弹片、锁卡及操作杆之间轴向测装配示意图;图6为图5中各构件的装配爆炸图;图7为常态下所述座椅滑轨的剖面示意图;图8为解锁状态下所述座椅滑轨的剖面示意图。图中内滑道10、孔11、孔12、开口 13、突起14、圆角15、外壁16、外滑道20、锁止齿21、 突起22、圆角23、圆角24、锁止组件30、锁卡31、凸台311、锁止配合部312、锁止孔3121、限位槽3122、内壁313、弹片32、端部321、翻边322、孔323、弹片33、孔331、端面332、铆钉34、 操作杆35、轴向限位面351、衬套36、保持架组件40、保持架41、大钢球42、小钢球43。
具体实施例方式本发明的核心在于提供一种结构优化的座椅滑轨,在确保内滑道相对于外滑道顺畅地进行滑动位移的基础上,有效控制产品制造成本。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具体说明本实施方式。请参见图1,该图示出了本实施方式所述座椅滑轨的轴测示意图。该座椅滑轨包括内滑道10和外滑道20。与现有技术相同,内滑道10用于与连接座椅底座(图中未示出),外滑道20用于连接车体底板(图中未示出),两者之间可滑动配合以实现座椅相对于车体的前后位移。请一并参见图2和图3,其中,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图3是图1中所示座椅滑轨的装配爆炸图。结合图2和图3所示,保持架组件40位于内滑道10和外滑道20之间,保持架组件40上依次间隔设置有多个滚子,多个滚子分别抵装在内滑道10和外滑道20之间,以降低两者之间的滑动摩擦力。本方案中,锁止组件30置于内滑道10的容腔内,该锁止组件30包括锁卡31和弹性部件。其中,锁卡31的中部与内滑道10的侧壁铰接,锁卡31可以通过其上的圆柱形凸台311与内滑道10侧壁上的孔11形成孔轴配合,实现锁卡31绕该铰点转动;具体如图4 所示,该图以图3的相对侧视角所形成的内滑道10与锁止组件30之间的装配示意图。当然,上述凸台与孔也可以反向设置,只要满足使用需要均可。该锁卡31与外滑道20之间的锁止关系形成于锁卡31 —端的锁止配合部312,该锁止配合部312自内滑道10的侧壁上的开口 13侧向伸出。锁止配合部312具有锁止孔 3121,外滑道20具有与锁止配合部312上的锁止孔3121相适配的多个沿滑轨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的锁止齿21,该锁止孔3121与不同的锁止齿21配合可确定不同的滑动位置。也
5可以将锁止配合部312上的锁止孔3121设置为多个(图中未示出),即,外滑道20上的锁止齿21与不同的锁止孔3121配合确定不同的滑动位置。如此设计,锁卡31绕其与内滑道 10之间的铰点转动,实现锁止孔3121与锁止齿21啮合或者脱离,以锁止内滑道10与外滑道20之间的多个相对位置。显然,内滑道10侧壁上开口 13的高度尺寸,应当满足在啮合锁止与脱开解锁两个工作位置之间切换过程中锁止配合部312的摆动幅度要求。需要说明的是,本方案中内、外滑道、保持架组件等主体结构关系,以及锁止配合部312与外滑道20 之间的配合结构关系可以非对称设计,也可以对称设计。显然,对称设计为最优方案。如图所示,锁止配合部312两侧均设置三个锁止孔3121,且与锁止齿21的间隔周期一致,以提高锁止配合部312与外滑道20之间锁止稳定性。当然,在空间长度允许的前提下,也可以设置为除三个之外的复数个。实际上,上述锁止关系中的锁止孔和锁止齿也可以在锁止配合部312和外滑道20 之间反向设置;即,锁止孔设置在外滑道上,锁止齿设置在锁止配合部上,只要能够满足随锁卡31的转动实现啮合锁止与脱开解锁两个工作位置之间切换,均在本申请请求保护的范围内。其中,弹性部件设置在锁卡31与内滑道10之间,以提供作用于锁卡31上的锁止预紧力,使得锁止孔3121与锁止齿21常态下处于啮合锁止状态。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方案的锁止组件30置于内滑道10的容腔内,有效利用了滑轨内部空间,减小了滑轨的外形尺寸,进而降低产品制造成本;另一方面,该锁止组件30在空间上与保持架之间不会产生干涉,可确保内滑道10与外滑道20之间顺畅地进行相对滑动位移。需要说明的是,前述用于施加预紧力的弹性部件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实现,简单来说,弹性橡胶件也可满足预紧要求。如前所述,受外形尺寸及装配空间的限制,本方案弹性部件优选采用大致沿滑轨长度方向设置的弹片32,具体请一并参见图5和图6。其中,图5 为本实施方式中两个弹片、锁卡及操作杆之间轴向测装配示意图,图6为图5中各构件的装配爆炸图。该弹片32整体呈折弯状,以提高其使用性能。如图所示,该弹片32的一端部与内滑道10固定连接、另一端部321与锁止配合部312的中部相抵,可确保常态下的锁止孔 3121和锁止齿21之间处于稳定的啮合锁止状态。为避免施力状态下,该弹片32与锁止配合部312之间脱开抵接状态,可在锁止配合部312的上表面开有沿滑轨长度方向设置的限位槽3122,弹片32的另一端部321卡装于该限位槽3122内,即可限制其左右方向的位移。此外,如图5和图6所示,凸台311旁侧的弹片32具有侧翻边322,该翻边322与锁卡31的内壁313接触,其作用是在使用和操作过程中防止锁卡31的凸台311从内滑道 10的孔11中脱落,同时,还可以防止在锁止过程中锁卡31向侧向偏移。对于座椅滑轨而言,在满足基本连接需要的基础上,应当最大限度的控制其外形尺寸。特别是,内滑道10和外滑道20的结构形式可以采用不同结构及工艺形成,比如,采用板材冲压制成。具体如图2所示,本方案中外滑道20的截面整体呈“U”字形,且其两侧壁的边沿向内折弯后向下折弯,形成对称设置的容纳保持架组件40的容纳部;相应地,内滑道10的截面整体呈“几”字形,且其两侧壁的边沿向外折弯后向上折弯,并与保持架组件 40上的滚子相抵配合。沿滑轨的长度方向,每个保持架组件40上设置上下两列滚子,两列滚子分别置于容纳部的上下外角处。两侧保持架组件40共设置上下四列滚子,具有稳定性高,滑动顺畅的优点。结合图中所示,保持架组件40的保持架41上设置有上列小钢球43和下列大钢球 42。其中,小钢球43置于容纳部的上外角处,即位于外滑道20内壁上方的圆角M处;大钢球42置于容纳部的下外角处,即位于外滑道20内壁下方的圆角23处。同时,大钢球42和小钢球43分别与内滑道10两侧壁的边沿向外折弯后向上折弯后形成的圆角15和外壁16 抵接。由此内、外滑道可以相互滑动。如图2和图3所示,多个相适配的向下伸出的锁止齿21形成在该外滑道20的两个内侧边缘上,用于与锁止孔3121相适配。其中,锁止组件30还可以包括操作杆35,其一端与锁卡31的另一端相连、另一端自内滑道10的容腔伸出,这样,施力于操作杆35即可带动锁卡31相对于内滑道10绕铰点转动,至相适配的锁止孔3121与锁止齿21分离解除锁止。为提高座椅滑轨的装配工艺性,还可具体采用以下结构设计。如图所示,操作杆35 一端具有向外延伸的轴向限位面351 ;锁止组件30还包括一端与内滑道10固定、另一端迂回折弯后与轴向限位面351相抵配合的弹片33。如此设计,操作杆35可在滑轨主体装配完成后插入内滑道10内与锁卡31进行组装。插入过程中,操作杆35将弹片33的迂回折弯部向外侧推出并产生弹性变形,直至操作杆35的轴向限位面351到达预定位置后弹片33 复位,此时弹片33迂回折弯部的端面332与操作杆35的轴向限位面351相抵配合,可有效防止操作杆35非正常脱出内滑道10。显然,采用分体式设计可减小滑轨主体的外形尺寸, 易于进行组装作业,可以在座椅组装后甚至是整车组装完成后插装该操作杆,具有较好的装配工艺性较好。当然,为了使滑轨整体结构更加紧凑,还可以将施加预紧力的弹片32与限制操作杆35非正常脱出的弹片33固定于内滑道10上的同一位置,比如,焊接或者铆接。如图5 和图6所示,两个弹片通过铆钉34与内滑道10的孔12位置处铆接固定在一起。具体地, 铆钉;34横截面具有相对设置的直边段,弹片32与弹片33分别设置有与铆钉34截面形状相同的孔323和孔331与其配合;其中,内滑道10的孔12也与铆钉34截面形状相同,以固定弹片32与弹片33的位置,并可防止弹片32与弹片33发生侧向偏移或转动。下面简要说明该座椅滑轨的具体操作过程。—、常态下,弹片32的预紧力作用于锁卡31,滑轨正常锁止。锁止配合部312上的锁止孔3121与外滑道20上的锁止齿21啮合锁止;如图7所示。此状态下,内滑道10、锁卡31及外滑道20之间的相对位置固定,不能滑动。二、需要进行座椅前后位置的调整时。首先,施加外力于操作杆35上,使操作杆35 向上运动,操作杆35带动锁卡31绕其与内滑道10之间的铰点转动,并克服弹片32的作用力,与此同时,锁止配合部312在开口 3内摆动向下运动,直至锁止孔3121与锁止齿21脱离,如图8所示,滑轨解锁,内、外滑道可以相对滑动;然后,根据实际需要向前或者向后调节座椅位置,至目标位置后松开操作杆35,在弹片32的作用下,锁止31绕其相对于内滑道 10的铰点转动,直至锁卡31上的锁止孔3121与外滑道20上的锁止齿21啮合,此时内、外滑道不能相互滑动,恢复至滑轨锁止状态。另外,操作杆35与内滑道10之间嵌套设置有衬套36,该衬套36优先塑胶材质,以防止在操作使用过程中操作杆35与内、外滑道之间发生金属碰撞而产生噪音,避免影响客户感受。在解锁状态下,如果使用者滑动座椅用力过大,则极有可能导致内滑道10自外滑道20内完全脱出。为此本方案还进行限位结构设计,内滑道10和外滑道20上相应设置有限位凸起,以限制内滑道10相对于外滑道20收回和伸出的极限工作位置。具体地,如图8 所示,外滑道20底部有四个向上形成的突起22,内滑道10底部有四个向下形成的突起14。 这样,沿滑轨的长度方式,内、外滑道相互滑动至两端极限位置时,外滑道20的突起22与内滑道10的突起14相抵触,上述极限位置的限位可有效保证内、外滑道在一定的范围内使用,不至于内、外滑道滑出而脱离。该极位设计采用直接在内、外滑道上设置突起的结构,前后限位可靠、限位精度高,而且不用增加其他的极位装置或零件,成本低。特别说明的是,相关附图未以图形示出座椅及车体底板,应当理解,座椅滑轨在整车中的装配关系与现有技术完全相同,比如,在内滑道10、外滑道20上开设相应的螺栓安装孔,分别以螺纹紧固件的形式与座椅底座和车体底板联接。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完全可以实现上述装配连接关系,故在此不予赘述。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座椅滑轨,包括用于连接座椅底座的内滑道;用于连接车体底板的与所述内滑道滑动配合的外滑道;具有滚子的保持架组件,置于所述内滑道和外滑道之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内置于所述内滑道的容腔中的锁止组件,所述锁止组件包括锁卡,其中部与所述内滑道的侧壁铰接,所述锁卡的一端具有自所述内滑道的侧壁上的开口侧向伸出的锁止配合部;沿所述滑轨的长度方向,所述锁止配合部具有锁止孔或者锁止齿,所述外滑道具有与所述锁止配合部上的锁止孔相适配的锁止齿或者与所述锁止配合部上的锁止齿相适配的锁止孔;所述锁止配合部或者所述外滑道上的锁止齿或者锁止孔为多个,所述锁卡绕其与内滑道之间的铰点转动,以锁止所述内滑道与外滑道之间的多个相对位置;提供锁止预紧力的弹性部件,置于所述锁卡与所述内滑道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滑轨,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止配合部的两侧具有锁止孔, 所述外滑道的两侧具有多个相适配的向下伸出的锁止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座椅滑轨,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止配合部上的锁止孔沿滑轨长度方向设置为多个。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座椅滑轨,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止配合部的上表面开有沿滑轨长度方向设置的限位槽,所述弹性部件具体为一端与所述内滑道固定连接、另一端置于所述限位槽内的弹片。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滑轨,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止组件还包括操作杆,其一端与所述锁卡的另一端相连,所述操作杆的另一端自所述内滑道的容腔伸出,所述操作杆可带动所述锁卡相对于所述内滑道绕铰点转动,至相适配的锁止孔与锁止齿分离解除锁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座椅滑轨,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杆具有向外延伸的轴向限位面;所述锁止组件还包括一端与所述内滑道固定、另一端迂回折弯后与所述限位面相抵配合的弹片。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滑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滑道的截面整体呈“U”字形, 且其两侧壁的边沿向内折弯后再向下折弯,形成对称设置的容纳所述保持架组件的容纳部;所述内滑道的截面整体呈“几”字形,且其两侧壁的边沿向外折弯后再向上折弯,并与所述保持架组件上的滚子相抵配合。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座椅滑轨,其特征在于,沿所述滑轨的长度方向,所述保持架组件上设置上下两列滚子,两列滚子分别置于所述容纳部的上下外角处。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座椅滑轨,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杆与内滑道之间嵌套设置有衬套。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座椅滑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滑道和所述外滑道上相应设置有限位凸起,以限制所述内滑道相对于所述外滑道收回和伸出的极限工作位置。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座椅滑轨,包括内滑道、与内滑道滑动配合的外滑道和置于内滑道和外滑道之间具有滚子的保持架组件,还包括内置于内滑道的容腔中的锁止组件,其锁卡的中部与内滑道的侧壁铰接,锁卡的一端具有自内滑道的侧壁上的开口侧向伸出的锁止配合部;沿滑轨的长度方向,锁止配合部具有锁止孔或者锁止齿,外滑道具有与锁止配合部上的锁止孔相适配的锁止齿或者与锁止配合部上的锁止齿相适配的锁止孔;锁止配合部或者外滑道上的锁止齿或者锁止孔为多个,锁卡绕其与内滑道之间的铰点转动,以锁止内滑道与外滑道之间的多个相对位置;其提供锁止预紧力的弹性部件置于锁卡与内滑道之间。本发明具有外形尺寸小,制造成本低的特点,可适用于各种座椅。
文档编号B60N2/075GK102180108SQ20111009675
公开日2011年9月14日 申请日期2011年4月18日 优先权日2011年4月18日
发明者张寒情, 张文杰, 张翱, 彭巧云, 彭颀, 陈靖秋, 颜明 申请人:湖北寒桦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