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带卷绕装置及旋转检测部件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3935641阅读:15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安全带卷绕装置及旋转检测部件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卷绕车辆乘客所系的安全带的安全带卷绕装置,以及该安全带卷绕装置的旋转检测部件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在后述专利文献1所示的安全带装置中,当安全带被急剧抽出时,棘轮追随主轴而旋转,轴支承于棘轮的第二保持爪由于惯性力而相对棘轮相对旋转。由此,限制了棘轮的旋转,由于主轴相对棘轮相对旋转,从而通过第一保持爪限制了主轴的旋转,锁定了安全带的抽出。此处,在所述安全带装置中,因为第二保持爪是否会因惯性力相对棘轮相对旋转, 是根据第二保持爪的重心位置而变化的,所以第二保持爪的重心位置影响安全带的抽出灵敏度(感知安全带的急剧抽出的灵敏度)。因此,为了调节安全带的抽出灵敏度,若变更第二保持爪的外周形状、调节第二保持爪的重心位置,则需要大规模变更第二保持爪的成型金属模具。[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161256号公报

发明内容
考虑上述事实,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安全带卷绕装置及旋转检测部件的制造方法,该安全带卷绕装置不必变更旋转检测部件的外周形状,而通过调节旋转检测部件的重心位置,即可容易调节安全带的抽出敏感度。技术方案1所述的安全带卷绕装置具备卷绕轴,该卷绕轴对车辆乘客所系的安全带进行卷绕,且通过抽出所述安全带而使该卷绕轴向抽出方向旋转;锁定部件,通过使该锁定部件动作来限制所述卷绕轴向抽出方向的旋转;旋转体,该旋转体以可追随所述卷绕轴旋转的方式连结于所述卷绕轴;以及旋转检测部件,该旋转检测部件以能够相对所述旋转体位移的方式设置于所述旋转体,并且以离开该旋转检测部件外周的方式设置有用于对重心位置进行调节的调节孔,当所述旋转体向抽出方向旋转而该旋转检测部件因惯性力相对所述旋转体相对位移时,所述旋转体向抽出方向的旋转被限制,并使所述锁定部件动作。技术方案2所述的安全带卷绕装置在技术方案1所述的安全带卷绕装置的基础上,所述调节孔的截面形状沿深度方向固定。技术方案3所述的安全带卷绕装置在技术方案1或技术方案2所述的安全带卷绕装置的基础上,所述旋转检测部件以能够相对所述旋转体相对旋转的方式设置于所述旋转体,且所述调节孔设置在连结所述旋转体的旋转中心与所述旋转检测部件的旋转中心的线的两侧。技术方案4所述的旋转检测部件的制造方法为如下的安全带卷绕装置的旋转检测部件的制造方法,该安全带卷绕装置具有卷绕轴,该卷绕轴对车辆乘客所系的安全带进行卷绕,且通过抽出所述安全带而使该卷绕轴向抽出方向旋转;锁定部件,通过使该锁定部件动作来限制所述卷绕轴向抽出方向的旋转;旋转体,该旋转体以可追随所述卷绕轴旋转的方式与所述卷绕轴连结,且通过使所述卷绕轴向抽出方向相对旋转,来使所述锁定部件动作;以及旋转检测部件,该旋转检测部件以能够相对所述旋转体位移的方式设置于所述旋转体,并且当所述旋转体向抽出方向旋转而该旋转检测部件因惯性力而相对所述旋转体相对位移时,所述旋转体向抽出方向的旋转被限制,上述旋转检测部件的制造方法具有金属模具,该金属模具用于成型所述旋转检测部件;和销,该销向所述金属模具内突出,且该销用于形成对所述旋转检测部件的重心位置进行调节的调节孔,且以所述调节孔离开所述旋转检测部件的外周的方式形成所述调节孔,通过调节所述销向所述金属模具内突出的突出量来调节所述调节孔的深度。
技术方案5所述的旋转检测部件的制造方法在技术方案4的旋转检测部件的制造方法的基础上,所述旋转检测部件以能够相对所述旋转体相对旋转的方式设置,且所述调节孔形成在连结所述旋转体的旋转中心与所述旋转检测部件的旋转中心的线的两侧。在技术方案1所述的安全带卷绕装置中,车辆乘客所系的安全带卷绕于卷绕轴, 通过从卷绕轴抽出安全带,使卷绕轴向抽出方向旋转。并且,旋转体可追随卷绕轴旋转地与卷绕轴连结,旋转检测部件以可相对旋转体相对位移的方式设置于旋转体。当旋转体向抽出方向追随卷绕轴旋转,旋转检测部件由于惯性力相对旋转体相对位移(检测出向旋转检测部件的惯性力)时,限制了旋转体向抽出方向的旋转,从而使锁定部件动作。由此,锁定部件限制了卷绕轴向抽出方向的旋转。并且,旋转检测部件设置有调节孔,该调节孔用于调节重心位置,由此,能够对使旋转检测部件相对旋转体相对位移的惯性力进行调节。此处,以离开旋转检测部件的外周的方式设置调节孔。因此,不必变更旋转检测部件的外周形状,就能够调节旋转检测部件的重心位置。由此,不必大规模地变更旋转检测部件的成型金属模具,就能够容易调节安全带的抽出敏感度(对因卷绕轴向抽出方向旋转所引起的向旋转检测部件的惯性力进行检测的敏感度)。在技术方案2所述的安全带卷绕装置中,对于调节孔而言,其沿深度方向截面形状固定。因此,通过调节调节孔的深度,能够较高精度地调节旋转检测部件的重心位置。由此,能够较高精度地调节安全带的抽出敏感度。在技术方案3所述的安全带卷绕装置中,旋转检测部件以能够相对旋转体相对旋转的方式设置,且调节孔设置在连结旋转体的旋转中心与旋转检测部件的旋转中心的线的两侧。因此,通过调节各调节孔,能够调节旋转检测部件的重心位置。由此,能够微调节安全带的抽出敏感度。在技术方案4所述的安全带卷绕装置中,车辆乘客所系的安全带卷绕于卷绕轴, 通过从卷绕轴抽出安全带,从而使卷绕轴向抽出方向旋转。并且,旋转体可追随卷绕轴旋转地与卷绕轴连结,旋转检测部件以可相对旋转体相对位移的方式设置于旋转体上。当旋转体向抽出方向追随卷绕轴旋转,旋转检测部件由于惯性力相对旋转体相对位移(检测出向旋转检测部件的惯性力)时,限制了旋转体向抽出方向的旋转。由此,通过卷绕轴相对旋转体向抽出方向相对旋转,使锁定部件动作,从而限制了卷绕轴向抽出方向的旋转。
并且,在技术方案4所述的旋转检测部件的制造方法中,旋转检测部件由金属模具成型,通过向金属模具内突出的销来在旋转检测部件上形成调节孔。由此,旋转检测部件的重心位置由调节孔来调节,从而调节了旋转检测部件相对旋转体相对位移的惯性力。此处,调节孔以离开旋转检测部件的外周的方式形成。因此,不必变更旋转检测部件的外周形状,就能够调节旋转检测部件的重心位置。由此,不必大规模地变更旋转检测部件的成型金属模具,也能够容易调节安全带的抽出敏感度。进一步,调节孔的深度是通过调节销向金属模具内突出的突出量来调节的。因此, 能够进一步容易调节安全带的抽出敏感度。在技术方案5所述的安全带卷绕装置中,旋转检测部件设置为可相对旋转体相对旋转。在技术方案5所述的旋转检测部件的制造方法中,调节孔形成于连结旋转体的旋转中心与旋转检测部件的旋转中心的线的两侧。因此,通过调节与各调节孔对应的销向金属模具内突出的突出量,能够调节各调节孔的深度,从而能够微调节旋转检测部件的重心位置。由此,能够微调节安全带的抽出敏感度。


图1为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安全带卷绕装置的W棘爪的俯视图。图2为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安全带卷绕装置的分解立体图。图3(A)及(B)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安全带卷绕装置的锁定机构的构成,(A)为表示W棘爪保持于待机状态的状态的俯视图,(B)为表示W棘爪与棘轮齿啮合状态的俯视图。图4(A)及(B)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安全带卷绕装置的锁定机构的构成,(A)为表示锁片从棘轮齿离开状态的俯视图,(B)为表示锁片与棘轮齿啮合状态的俯视图。图5为成型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安全带卷绕装置的W棘爪的金属模具的纵截面图。图6为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安全带卷绕装置的W棘爪的重心位置与惯性力的关系的示意图。符号说明如下10...安全带卷绕装置;20. · ·卷轴(卷绕轴);30...安全带;50. · · V齿轮(旋转体);60. · · W棘爪(旋转检测部件);66...第一重心调节孔(调节孔);68...第二重心调节孔(调节孔)。
具体实施例方式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在图2中,利用分解立体图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安全带卷绕装置10的整体构成。另外,图中,车辆前后方向一侧以箭头LO表示,车宽方向一侧以箭头WO表示,车辆上方以箭头UP表示。
如图2所示,安全带卷绕装置10具有框架12。框架12是由大致板状的背板14、 从该背板14的宽度方向两端分别一体延伸出的脚板16及脚板18构成,背板14是以螺栓等的图中没有表示出的紧固机构固定在车体上,从而安全带卷绕装置10被安装在车体上。 在脚板16和脚板18上,分别贯通形成有圆形的配置孔16A及配置孔18A,在配置孔16A的外周上形成有棘轮齿16B(内齿)。在脚板16与脚板18之间,配置有通过压铸等方法制作的作为卷绕轴的卷轴20,且卷轴20可进行旋转。卷轴20整体呈鼓形,在卷轴20上连结固定有形成为长条带状的安全带30的基端部。若使卷轴20向绕轴线的一个方向(亦即图2的箭头A方向,以下称这种方向为“卷绕方向”)旋转,则安全带30从其基端侧开始被层状卷绕到卷轴20的外周部,另一方面,若从安全带30的前端侧拉拽安全带30,则伴随着该动作,卷轴20向绕轴线的另一方向(亦即图2的箭头B方向,以下称这种方向为“抽出方向”)旋转,同时安全带30被抽出ο在卷轴20的脚板16侧一体设置有大致圆柱状的支承轴22,支承轴22经由配置孔 16A向框架12的脚板16的外侧突出。在卷轴20的脚板18侧一体设置有大致矩形柱状的支承轴对,支承轴M与支承轴22同轴配置,并且经由配置孔18A向框架12的脚板18的外侧突出。在框架12的脚板18的外侧配置有作为卷绕机构的盘簧(图示省略),盘簧的螺旋方向的外侧端连结脚板18(框架1 。盘簧的螺旋方向的内侧端固定在卷轴20的支承轴 M上,盘簧对卷轴20向卷绕方向施力。在框架12的脚板16的外侧设置有锁定机构40。锁定机构40具有传感器座70。 传感器座70形成为向脚板16侧开口的凹形,传感器座70固定于脚板16。如图3所示,传感器座70的内侧环状地形成有棘轮齿72 (内齿),棘轮齿72与后述的W棘爪60的卡合齿 64相对应。如图2所示,在卷轴20的脚板16侧的端部一体设置有锁定基部41,支承轴22突出于锁定基部41,并且卷轴20、支承轴22及锁定基部41能够同轴且一体旋转。在支承轴 22的前端部固定有衬套42,衬套42可旋转地支承于传感器座70,从而支承轴22经由42可旋转地支承于传感器座70。如图2及图3所示,在锁定基部41上设置有卡止凸部43,卡止凸部43与后述的复位弹簧44相对应。并且,如图2所示,在锁定基部41上形成有移动槽45,在移动槽45内配置有作为锁定部件的板状的锁片46,且锁片46能够移动。在锁片46上一体形成有圆柱状的导向突起48,导向突起48从锁片46向框架12 的脚板16外侧突出。在锁片46的一端侧部形成有棘轮齿46A,通过使锁片46在移动槽45 内向锁定基部41的径向外侧移动,能够使棘轮齿46A与脚板16的棘轮齿16B啮合。如图2及图3所示,在传感器座70与锁定基部41之间配置有作为旋转体的V齿轮50,V齿轮50被收纳在传感器座70内。V齿轮50形成为圆盘状,在V齿轮50的中央部设置有贯通孔52。卷轴20的支承轴22在锁定基部41与衬套42之间贯通于贯通孔52。由此,V齿轮50能够同轴旋转地安装在卷轴20的支承轴22上。在V齿轮50的锁定基部41侧的侧面上设置有卡止突起M,在卡止突起M与所述的锁定基部41的卡止凸部43之间架设有复位弹簧44。复位弹簧44被做成为压缩螺旋弹簧,并对V齿轮50相对锁定基部41向抽出方向施力。并且,如图4所示,在V齿轮50锁定基部41侧的侧面上形成有长条状的导向槽 56,在导向槽56上插入有所述的锁片46的导向突起48的前端部。因此,导向突起48由于复位弹簧44的作用力而卡止在导向槽56的一端(亦即图4 (A)所示状态)。通过导向突起 48卡止在导向槽56的一端,从而使因复位弹簧44所引起的V齿轮50相对于锁定基部41 的向抽出方向的旋转卡止,通常情况下,V齿轮50能够与锁定基部41 (卷轴20) —体旋转。如图2及图3所示,V齿轮50具有向传感器座70侧开口的收纳部56,在收纳部56 上与贯通孔52的轴线方向平行地竖立设置有圆柱状的支承轴58。并且,在收纳部56且在支承轴58的抽出方向侧形成有矩形柱状的挡块59。并且,在收纳部56上配置有作为卡合部件(啮合部件)及旋转检测部件的W棘爪 60。如图1 图3所示,正面看W棘爪60大致呈C字形状,在W棘爪60的中央部设置有截面大致呈半圆形的支承孔62。支承轴62上插入有收纳部56的支承轴58,W棘爪60被轴支承为能够绕支承轴58在规定范围内摆动。在W棘爪60的外周形成有平行于支承孔62的轴线方向的外周面69,在W棘爪60的一端(卷绕方向侧的一端)的外周面69上设置有卡合凸部67。卡合凸部67与后述的传感器弹簧74的一个端部对应。如图2及图3所示,在V齿轮50的收纳部56上,配置有作为施力机构的传感器弹簧74。传感器弹簧74为截面呈L字形的板状的弹簧,其长度方向的一个端部卡止在所述的W棘爪60的卡合凸部67上,其长度方向的另一端卡止在V齿轮50上。由此,传感器弹簧74对W棘爪60绕支承轴58向抽出方向侧施力。如图1 图3所示,在W棘爪60的另一端(抽出方向侧的一端)形成有卡合齿 64,通过传感器弹簧74对W棘爪60绕支承轴58向抽出方向侧施力,使卡合齿64抵接于V 齿轮50的挡块59(亦即图3㈧所示状态,这种状态称为“待机状态”)。由于W棘爪60绕支承轴58向卷绕方向(亦即图3(A)中箭头C方向,这种方向称为“锁定启动方向”)摆动, 从而卡合齿64向传感器座70的棘轮齿72接近,并与棘轮齿72啮合。由此,限制了 V齿轮 50向抽出方向的旋转(亦即图3(B)所示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允许V齿轮50向卷绕方向的旋转)。另一方面,通过使W棘爪60向待机状态侧摆动,从而卡合齿64离开棘轮齿72。由此,解除了 V齿轮50向抽出方向的旋转限制。在W棘爪60的传感器座70侧的侧面上,形成有作为调节孔的第一重心调节孔66, 第一重心调节孔66形成为圆柱状,且沿深度方向其截面形状为固定的。并且,第一重心调节孔66离开外周面69,且第一重心调节孔66配置在相对V齿轮50的贯通孔52的中心与 W棘爪60的支承孔62的中心的连线靠卡合齿64侧。并且,在W棘爪60的与传感器座70相反侧的侧面上,形成有作为调节孔的第二重心调节孔68,第二重心调节孔68形成为圆柱状,且沿深度方向其截面形状为固定的。并且, 第二重心调节孔68离开外周面69,且第二重心调节孔68配置在相对V齿轮50的贯通孔 52的中心与W棘爪60的支承孔62的中心的连线靠与卡合齿64相反侧。此处,如图4所示,在卷轴20及V齿轮50向抽出方向旋转的状态下,当限制V齿轮50向抽出方向的旋转时,锁定基部41 (卷轴20)克服复位弹簧44的作用力、相对V齿轮 50向抽出方向相对旋转(V齿轮50相对锁定基部41 (卷轴20)向卷绕方向相对旋转)。此时,锁片46的导向突起48从V齿轮46的引导槽56的一端移动到另一端,使锁片46向锁定基部41的径向外侧移动(从图4㈧所示状态移动到图4(B)所示状态)。由此,通过锁片46的棘轮齿46A与框架12的脚板16的棘轮齿16B啮合,限制了锁片46向抽出方向的旋转,且限制了卷轴20向抽出方向的旋转(亦即图4(B)所示状态,允许锁片46及卷轴20 向卷绕方向的旋转)。下面,对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安全带卷绕装置10的构成部件亦即W棘爪60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图5中,利用纵截面图表示本发明实施的方式所涉及的W棘爪60的成型用金属模具 100。如图5所示,金属模具100在箭头E方向侧部分由可动模具102构成,可动模具 102内向箭头D方向侧开口。在可动模具102内设置有与W棘爪60的第一重心调节孔66 对应的销104,销104可拆卸地固定在可动模具102上。金属模具100在箭头D方向侧部分由固定模具106构成,固定模具106内向箭头 E方向侧开口。在固定模具106内设置有与W棘爪60的第二重心调节孔68对应的销108, 销108可拆卸地固定在固定模具106上。在固定模具106上设置有浇口部110,从浇口部110向金属模具100内注入锌合金等材料来成型W棘爪60,并且也利用销104及销108分别形成第一重心调节孔66及第二重心调节孔68。并且,通过分别更换销104及销108来变更高度,从而变更其向金属模具100内的突出量。由此,以可以改变深度的方式在W棘爪60上形成第一重心调节孔66与第二重心调节孔68。下面对本实施方式的作用进行说明。在本安全带卷绕装置10中,若克服盘簧的作用力将卷绕于卷轴20的状态的安全带30向前端侧拉,则安全带30被抽出,并且卷轴20向抽出方向旋转。被抽出的安全带30系在乘客的身体上,例如通过使安全带30的长度方向中间部位所设置的舌片保持在车辆坐席的侧面所设置的卡扣装置中,从而将安全带30系在乘客身体上。当车辆急减速时,乘客的身体由于惯性向大致车辆前方侧移动,安全带30被急剧抽出。此时,卷轴20 (包含支承轴22及锁定基部41)急剧向抽出方向旋转,使V齿轮50与 W棘爪60 —起急剧向抽出方向旋转。此时,W棘爪60由于惯性力相对V齿轮50不旋转而停留在原来的位置上,从而克服传感器弹簧74的作用力相对V齿轮50向锁定启动方向相对摆动。由此,W棘爪60的卡合齿64与传感器座70的棘轮齿72接近并啮合。由于W棘爪60的卡合齿64与传感器座70的棘轮齿72啮合,从而限制了 V齿轮 50向抽出方向的旋转,锁定基部41 (卷轴20)克服复位弹簧44的作用力相对V齿轮50向抽出方向相对旋转(V齿轮50相对锁定基部41向卷绕方向相对旋转)。当锁定基部41 (卷轴20)相对V齿轮50向抽出方向相对旋转时,锁片46的导向突起48从V齿轮50的引导槽56的一端移动到另一端,从而锁片46向锁定基部41的径向外侧移动。因此,通过锁片46的棘轮齿46A与框架12的脚板16的棘轮齿16B啮合,而限制了锁片46向抽出方向的旋转,并限制了卷轴20向抽出方向的旋转(亦即图4(B)所示状态)。由此,向车辆前方侧惯性移动的乘客的身体被安全带30牢固地束缚、保持。如图6所示,当卷轴20急剧向抽出方向旋转、W棘爪60相对V齿轮50向锁定启动方向相对摆动时,惯性力(以V齿轮50的贯通孔52为中心的周向的力fc及径向的力 fh(离心力))作用于W棘爪60上。因而,当将W棘爪60的重心位置(图6的GL位置)设定在相对V齿轮50的贯通孔52的中心(图6的J位置)与W棘爪60的支承孔62的中心(图6的H位置)的连线 (图6的K线)靠卡合齿64侧(图6的箭头L侧)的场合下,力fh的方向的朝向与W棘爪 60的锁定启动方向的朝向在同一侧。因此,W棘爪60变得容易相对V齿轮50相对旋转,从而提高安全带30的抽出敏感度(对因卷轴20向抽出方向的旋转引起的对于W棘爪60的惯性力进行检测的敏感度)。另一方面,当将W棘爪60的重心位置(图6的GM位置)设定在相对V齿轮50的贯通孔52的中心与W棘爪60的支承孔62的中心的连线(图6的K线)靠与卡合齿64侧相反一侧(图6的箭头M侧)的情况下,力fh的方向的朝向与锁定启动方向的朝向为相反侧。因此,W棘爪60变得不容易相对V齿轮50相对旋转,从而降低安全带30的抽出敏感度。这样,通过使W棘爪60的重心位置在以V齿轮50的贯通孔52为中心的周向上变化,从而使安全带30的抽出敏感度发生变化。并且,随着W棘爪60的重心位置与V齿轮50的贯通孔52的距离变长,W棘爪60 上作用的力fh变大。因此,即便是通过使W棘爪60的重心位置在以V齿轮50的贯通孔52 为中心的径向上变化,就可使安全带30的抽出敏感度发生变化。然而,W棘爪60的重心位置通过W棘爪60上形成的第一重心调节孔66及第二重心调节孔68的位置以及大小(包含深度及形状)的变更而变化。此处,W棘爪60的第一重心调节孔66及第二调节孔68以离开W棘爪60的外周面69的方式配置。因此,不变更W棘爪60的外周形状(外周面69),也能够调节W棘爪60的重心位置。由此,不大规模地变更W棘爪60的成型金属模具,也能够调节安全带卷绕装置10的安全带30的抽出敏感度。进一步,第一重心调节孔66沿深度方向截面形状为固定的,且第二重心调节孔68 沿深度方向截面形状为固定的。因此,通过调节第一重心调节孔66及第二重心调节孔68 的深度,能够较高精度地调节W棘爪60的重心位置。由此,能够较高精度地调节安全带卷绕装置10的安全带30的抽出敏感度。并且,第一重心调节孔66配置于相对V齿轮50的贯通孔52的中心与W棘爪60 的支承孔62的中心的连线(图6的K线)靠卡合齿64侧(图6的箭头L侧),第二重心调节孔68配置于相对V齿轮50的贯通孔52的中心与W棘爪60的支承孔62的中心的连线 (图6的K线)靠与卡合齿64相反一侧(图6的箭头M侧)。因此,通过分别调节第一重心调节孔66及第二重心调节孔68的深度,能够微调节W棘爪60的重心位置。由此,能够微调节安全带卷绕装置10的安全带30的抽出敏感度。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重心调节孔66及第二重心调节孔68的形状虽然为圆形,但是第一重心调节孔66及第二重心调节孔68的形状并不局限于此。例如,也可以为矩形孔。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重心调节孔66配置于W棘爪60的靠传感器座70侧的侧面,第二重心调节孔68配置于W棘爪60的与传感器座70侧相反侧的侧面。也可以代替这种构造,将第一重心调节孔66与第二重心调节孔68配置在同一面上。进一步,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采用将调节孔设置为2个(第一重心调节孔66及第二重心调节孔68)的构成,但也可以采用将调节孔设置为1个或3个以上的构成。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其构成为W棘爪60相对V齿轮50相对旋转、W棘爪60的卡合齿64与传感器座70的棘轮齿72啮合。也可以代替这种构造,将W棘爪60与卡合齿 64做成分体部件的构成。这种场合下,由于W棘爪60相对V齿轮50相对位移,从而通过W 棘爪60使卡合齿64相对V齿轮50相对位移,从而卡合齿64与棘轮齿72啮合。
权利要求
1.一种安全带卷绕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卷绕轴,该卷绕轴对车辆乘客所系的安全带进行卷绕,且通过抽出所述安全带,该卷绕轴向抽出方向旋转;锁定部件,通过使该锁定部件动作来限制所述卷绕轴向抽出方向的旋转; 旋转体,该旋转体以能够追随所述卷绕轴旋转的方式连结于所述卷绕轴;以及旋转检测部件,该旋转检测部件以能够相对所述旋转体位移的方式设置于所述旋转体,并且以离开该旋转检测部件外周的方式设置有用于对重心位置进行调节的调节孔,当所述旋转体向抽出方向旋转而该旋转检测部件因惯性力相对所述旋转体相对位移时,所述旋转体向抽出方向的旋转被限制,并使所述锁定部件动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带卷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调节孔的截面形状沿深度方向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安全带卷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检测部件以能够相对所述旋转体相对旋转的方式进行设置,且所述调节孔设置在连结所述旋转体的旋转中心与所述旋转检测部件的旋转中心的线的两侧。
4.一种旋转检测部件的制造方法,其是如下的安全带卷绕装置的旋转检测部件的制造方法, 该安全带卷绕装置具有卷绕轴,该卷绕轴对车辆乘客所系的安全带进行卷绕,且通过抽出所述安全带,该卷绕轴向抽出方向旋转;锁定部件,通过使该锁定部件动作来限制所述卷绕轴向抽出方向的旋转; 旋转体,该旋转体以能够追随所述卷绕轴旋转的方式与所述卷绕轴连结,且通过所述卷绕轴向抽出方向相对旋转,来使所述锁定部件动作;以及旋转检测部件,该旋转检测部件以能够相对所述旋转体位移的方式设置于所述旋转体,并且当所述旋转体向抽出方向旋转而该旋转检测部件因惯性力而相对所述旋转体相对位移时,所述旋转体向抽出方向的旋转被限制, 上述旋转检测部件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 具有金属模具,该金属模具用于成型所述旋转检测部件;和销,该销向所述金属模具内突出,该销用于形成对所述旋转检测部件的重心位置进行调节的调节孔,且以使所述调节孔离开所述旋转检测部件外周的方式形成所述调节孔, 通过调节所述销向所述金属模具内突出的突出量来调节所述调节孔的深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旋转检测部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检测部件以能够相对所述旋转体相对旋转的方式设置,且所述调节孔形成在连结所述旋转体的旋转中心与所述旋转检测部件的旋转中心的线的两侧。
全文摘要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安全带卷绕装置及旋转检测部件的制造方法,该安全带卷绕装置不必变更旋转检测部件的外周形状,就能调节旋转检测部件的重心位置并容易地调节安全带的抽出敏感度。在安全带卷绕装置(10)中,V齿轮(50)追随卷轴(20)向抽出方向旋转,当W棘爪(60)由于惯性力相对V齿轮(50)相对位移时,限制了V齿轮的旋转,从而锁片(46)限制了卷轴(20)的旋转。W棘爪设置有第一重心调节孔(66)及第二重心调节孔(68),通过调节重心位置来调节检测惯性力的敏感度。此处,由于第一重心调节孔及第二重心调节孔离开W棘爪的外周面(69)地设置,因此,不必变更W棘爪的外周形状,即可调节W棘爪的重心位置。
文档编号B60R22/41GK102259632SQ20111013082
公开日2011年11月30日 申请日期2011年5月16日 优先权日2010年5月27日
发明者立间笃, 角屋敷晃 申请人:株式会社东海理化电机制作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