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六向电动调整的车载座椅头枕机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29535阅读:9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可六向电动调整的车载座椅头枕机芯的制作方法
—种可六向电动调整的车载座椅头枕机芯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头、颈部支撑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安装在车载座椅靠背上可六向 电动调整头枕机芯。二、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销售的车载座椅靠背上的头枕,存在以下缺点
1、目前多数车载座椅靠背头枕缺乏汽车追尾碰撞时对头部的安全防护功能。
2、一般车载座椅靠背头枕的水平、垂直位置与仰俯角度不能自动调整。仅可在高 度方向实施手动调整,或增加头枕垫,而不能自如改变头枕的水平、垂直位置与仰俯角度, 缺乏坐靠时的整体舒适感。三、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针对现有产品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可六向电动调整的车 载座椅头枕机芯,可手动调整并可智能化控制人体头部与座椅头枕间的距离,当出现追尾 情况时,可对乘员头颈部提供有效的安全防护,并使人们在坐靠时更加安全与舒适。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技术方案是所述的可六向电动调整的车载座椅头 枕机芯,由固定支撑机构、水平行走机构、角度调整机构、垂直行走机构、插杆槽移动遮挡机 构和电控部分组成;固定支撑机构由固定支撑组件构成;水平行走机构包括水平行走减速 器组件和水平行走运动组件;角度调整机构包括角度调整减速器组件和角度调整组件;垂 直行走机构包括垂直行走支撑组件、垂直行走减速器组件和垂直行走运动组件;插杆槽移 动遮挡机构由移动遮挡组件构成;电控部分包括外置开关与内置控制电路板。
所述的可六向电动调整的车载座椅头枕机芯,其角度调整轴、水平行走轴、垂直行 走轴依次从枕体后部至前部相互平行安装,其中角度调整轴与垂直行走轴,可沿水平行走 轴的轴线为圆心相对平行转动;水平行走轴同时作为水平行走减速器、角度调整减速器与 垂直行走减速器共用的减速器轴,三个减速器的带齿轮蜗轮及减速组合齿轮均可旋转的安 装在其上;三个电机轴上的蜗杆分别与三个减速器的蜗轮相啮合,通过各自的减速器对三 个轴分别实现转矩输出;当各减速器停止时,又分别通过各自的蜗杆蜗轮机构对三个轴实 施自锁锁定;导线经中空的升降插杆被引入机构内,内置控制电路板通过电磁感应信号的 拾取与转换,实现自动控制人体头部与座椅头枕间水平与垂直方向的距离;内置控制电路 板通过与外置的三个开关连接,可用手动开关分别控制装置的水平、垂直与角度的六向电 动调整运动及手动与自动的切换,左、右升降插杆在与座椅头枕插杆孔位置处,设有可供手 动升降的调节、止动装置。
所述的可六向电动调整的车载座椅头枕机芯,将水平行走机构、角度调整机构、垂 直行走机构、插杆移动遮挡机构等驱动部分、运动与制动部分、内置电路等控制部分,均集 中置于头枕机芯的固定支撑机构内,即将驱动、运动与制动、控制这些一般机构的三大功能 要素,均集中置于头枕机芯内,使得头枕自身相对于座椅成为独立运行的子系统;整个装置由垂直行走组件中的左、右升降插杆,可水平、垂直移动并可前后摆动地安装固定在车载座 椅头枕插孔中。
所述的可六向电动调整的车载座椅头枕机芯,利用安装在左、右支撑板前部与安 装在下支撑板下部的面料拉杆对柔性支撑体外部头枕面料的拉拽,该机芯可方便的组装成 可对人体颈部提供柔性支撑的车载座椅头枕。
所述的可六向电动调整的车载座椅头枕机芯,其枕体外部为左右对称形状,内部 机构的设置及外置开关按左右对称中心线镜像变换位置后,其功能不变;当内部机构的设 置,以水平行走轴中心垂直线镜像变换位置后,机构的功能不变;无论将各电机蜗杆集中或 是分别置于角度调整轴与水平行走轴两轴中间驱动蜗轮,还是变换至置于垂直行走轴与水 平行走轴两轴中间驱动蜗轮,机构的功能不变。
所述的固定支撑机构的固定支撑组件包括左、右支撑板、上、下支撑板与开关支 架;在左支撑板上注塑有供安装开关支架用的矩形孔与自攻螺钉孔,除左支撑板可以安装 开关支架外,左、右支撑板的其他部分均左右对称;左、右支撑板同为塑钢整体注塑件,在 左、右支撑板的中下部制有封闭的水平行走导轨槽,水平行走导轨槽部分为钢件,在左、右 支撑板水平行走导轨槽下部注塑有塑料齿条,在有塑料齿条的一面,水平行走导轨槽是暴 露的,其反面的水平行走导轨槽是封闭的,沿左、右支撑板的轮廓边缘附近,开有若干个供 与上、下支撑板联接用的螺钉过孔与销孔,在左、右支撑板的轮廓外缘的前中部内凹处,分 别对称注塑有面料拉杆的固定孔;上支撑板横截面为倒置U型,沿倒置U型内侧表面,制有 若于加强筋,在U型上部的平面制有供安装内置线路板的4个螺钉孔,在上支撑板内侧两边 缘,分别各对称设有4个以上的自攻螺钉孔座;下支撑板横截面为C型,在下支撑板两内侧 边缘分别各对称设有4个以上的自攻螺钉孔座,在其底部两侧对称于中心开有两个升降插 杆移动槽,沿C型轮廓的外侧面并对称于两个升降插杆移动槽的中心,制有安装活动槽遮 挡板的固定槽,沿槽底的外边缘分别各设有4个以上供安装两个活动槽遮挡板的销孔与自 攻螺钉孔,在两个活动槽遮挡板固定槽的底部,分别制有供遮挡片滑动的槽,同时在C型轮 廓外侧底部边缘附近制有两个面料拉杆的安装孔;开关支架与左支撑板用螺钉固定连接, 包括开关支架在内的左、右支撑板分别用螺钉与销钉固定在上、下支撑板的外侧,5个零件 相互联接构成固定支撑机构的框体。
所述的水平行走机构的水平行走减速器组件包括水平行走轴、角度调整轴、双电 机支架、定位杆、塑料轴承、蜗杆、电机、带齿轮蜗轮、减速组合齿轮、扭矩齿轮、销、垫圈A、 B与支撑套G ;双电机支架为倒置U型,在双电机支架上部平面位置有两个电机定位孔和4 个以上电机螺钉连接孔,在其两侧面各对称制两个轴承孔,在轴承孔下部有供联接定位杆 的螺钉过孔;在定位杆的两端制有螺孔;定位杆置于双电机支架U型内侧下方,并在双电机 支架两侧用螺钉固定连接,构成水平行走与角度调整减速器共用支撑框体;4个塑料轴承 分别装入双电机支架两侧的4个轴承孔内;水平行走轴与角度调整轴的两端均为台阶轴, 且水平行走轴台阶端大直径部分呈半圆形截面;安装时使角度调整轴在枕体后部,水平行 走轴在枕体中部,两个轴平行的穿过双电机支架两侧面上的4个轴承孔,可旋转的固定在 双电机支架两侧的轴承孔内;装有蜗杆的电机固定在双电机支架上部平面右侧电机定位孔 中;在减速器共用支撑框体内,从水平行走轴的右侧向左分别可旋转的装有垫圈B、带齿轮 蜗轮,减速组合齿轮、扭矩齿轮和垫圈A,扭矩齿轮用销与水平行走轴固定;在减速器共用支撑框体内,从角度调整轴右侧向左分别可旋转的装有支撑套G、2个减速组合齿轮和垫圈 A ;电机轴上的蜗杆在水平行走轴和角度调整轴之间与带齿轮蜗轮上的蜗轮相啮合,带齿 轮蜗轮上的齿轮与角度调整轴上的减速组合齿轮相啮合,而后安装在角度调整轴上的2组 减速组合齿轮,与安装在水平行走轴上的I组减速组合齿轮分别两两相啮合,最后安装在 角度调整轴上左端的减速组合齿轮,与安装在水平行走轴左端并与轴销接的扭矩齿轮相啮入口 ο
所述的角度调整机构的角度调整减速器组件包括蜗杆、电机、带齿轮蜗轮、减速组 合齿轮、扭矩齿轮、销、支撑套E与F ;装有蜗杆的电机固定在双电机支架上部平面左侧的电 机定位孔中;在水平行走与角度调整减速器共用支撑框体内,从水平行走轴左侧向右分别 可旋转的装有支撑套E、带齿轮蜗轮、2个减速组合齿轮;在水平行走与角度调整减速器共 用支撑框体内,从角度调整轴左侧向右分别可旋转的装有支撑套F、2个减速组合齿轮、扭 矩齿轮,扭矩齿轮用销与角度调整轴固定;装在电机轴上的蜗杆在水平行走轴和角度调整 轴之间与带齿轮蜗轮上的蜗轮相啮合,带齿轮蜗轮上的齿轮与角度调整轴上的减速组合齿 轮相啮合,而后安装在角度调整轴上的2组减速组合齿轮,与安装在水平行走轴上的2组减 速组合齿轮分别两两相啮合,最后安装在水平行走轴上右端的减速组合齿轮,与安装在角 度调整轴右端且与轴销接的扭矩齿轮相啮合。
所述的水平行走减速器组件与角度调整减速器组件,当组成两个减速器组件等诸 零件,以双电机支架对称中心为基准镜像变换安装位置后,角度调整减速器与水平行走减 速器功能不变。
所述的水平行走机构的水平行走组件包括水平行走齿轮、行走端面支撑套、滚珠 轴承、弹簧卡圈A、支撑套B、支撑套C、注塑在左、右支撑板上的钢制封闭的行走导轨槽与 塑料齿条;在水平行走轴两侧,分别套装两个支撑套C,在支撑套C的外侧,将两个内孔为 半圆形的水平行走齿轮,分别安装在水平行走轴两侧台阶轴的半圆形截面上,并用销分别 与轴销接固定;两个滚珠轴承分别安装在水平行走轴两台阶轴的末端,并用两个弹簧卡圈 A分别固定;在角度调整轴两侧,分别套装两个支撑套A,两个内孔为圆形的行走端面支撑 套,分别安装在角度调整轴两端,两个滚珠轴承分别安装在角度调整轴两台阶轴的末端,并 用两个弹簧卡圈A分别固定;而后将安装在水平行走轴与角度调整轴两端的4个滚珠轴 承,分别两两装入左、右支撑板上的两个封闭的水平行走导轨槽内,销接在水平行走轴两侧 的水平行走齿轮分别与左、右支撑板上的塑料齿条相啮合;左、右支撑板上的两个水平行走 导轨槽分别对4个滚珠轴承及与其连接的水平行走轴与角度调整轴实施导向定位,同时利 用两个水平行走齿轮及两个行走端面支撑套的外侧对左、右支撑板上的水平行走导轨槽内 侧实施轴向支撑定位,将水平行走机构、角度调整机构、垂直行走机构可水平移动地固定于 左、右支撑板上的水平行走导轨槽内;当水平行走减速器静止时,利用水平行走减速器蜗轮 蜗杆机构的自锁性能,被锁定的水平行走轴两端的水平行走齿轮分别与左、右支撑板上的 两个塑料齿条相互制动,将4个滚珠轴承锁定于左、右支撑板上封闭的水平行走导轨槽内 的任何位置上。
所述的垂直行走机构的垂直行走支撑组件,包括升降支撑板、单电机支架、长、短 固定杆、大、小导向辊、塑料轴承、弹簧卡圈B、支撑套A与导向辊轴;三个升降支撑板形状相 同,在升降支撑板左侧制有圆弧状槽型孔,在升降支撑板中部与右侧制有两个轴承孔,在圆弧状槽型孔和中间轴承孔的上、下方,共制有4个安装导向辊轴的固定孔,在其右侧下部制 有长固定杆的过孔,在其左侧下部制有短固定杆的螺钉过孔;单电机支架为倒置U型,在单 电机支架上部平面位置有一个电机定位孔和2个以上电机螺钉连接孔,在其U型两侧对称 制有与升降支撑板形状、位置相同的孔;垂直行走支撑组件由左、右侧两部分构成,位于枕 体右侧的垂直行走支撑组件部分,是将4个塑料轴承、分别装入2个升降支撑板中部与右侧 的4个轴承孔内;并将4个导向辊轴的台阶轴部分,分别插入一个升降支撑板上的4个导向 辊轴安装固定孔内,同时在圆弧状槽型孔上、下方的2个导向辊轴上,分别装入2个小导向 辊,在圆形塑料轴承孔上、下方的2个导向辊轴上,分别装入2个大导向辊,而后将4个导向 辊轴另一端的台阶轴部分,分别对称的装入另一个升降支撑板的4个导向辊轴安装固定孔 内,并用4个螺钉、螺母与垫圈从两个升降支撑板两端,将4个导向辊轴紧固,将大小4个导 向辊可旋转的分别固定于4个导向辊轴之上,构成垂直行走支撑组件右侧部分;位于枕体 左侧的垂直行走支撑组件部分,是将6个塑料轴承、分别装入I个升降支撑板与单电机支架 U型两侧面中部与右侧的6个轴承孔内;将一个升降支撑板、4个导向辊轴与大、小各两个导 向辊,按与枕体右侧垂直行走支撑组件部分相对称的组装结构形式,联结组装在单电机支 架U形左外侧,并将短定位杆置于单电机支架两内侧面的左下方并螺钉固定连接,构成垂 直行走支撑组件左侧部分;装在双电机支架上左侧的角度调整轴,分别穿过枕体左侧垂直 行走支撑组件部分的单电机支架两侧面及升降支撑板上的3个圆弧状槽型孔,装在双电机 支架上右侧的角度调整轴,分别穿过枕体右侧垂直行走支撑组件部分的2个升降支撑板上 的2个圆弧状槽型孔,将角度调整轴可旋转、滑动的安装于行走支撑组件左右侧的5个圆弧 状槽型孔内;装在双电机支架上左侧的水平行走轴,分别穿过枕体左侧垂直行走支撑组件 部分的单电机支架两侧面及升降支撑板中部3个塑料轴承孔,装在双电机支架上右侧的水 平行走轴,分别穿过枕体右侧垂直行走支撑组件部分的2个升降支撑板中部的2个塑料轴 承孔,将水平行走轴可旋转的安装于行走支撑组件左右侧的5个塑料轴承孔内;两端面制 有螺孔的长定位杆,一端穿过枕体左侧垂直行走支撑组件部分的单电机支架两侧面及升降 支撑板上的长定位杆的3个过孔,另一端穿过枕体右侧垂直行走支撑组件部分的2个升降 支撑板上的长定位杆的2个过孔,同时在长定位杆左端单电机支架左内侧的位置处,及长 定位杆右端第2块升降支撑板左侧位置处,分别装上2个弹簧卡圈B,并在长定位杆左端的 升降支撑板与单电机支架左侧面之间,及长定位杆右端的2块升降支撑板之间,分别装入2 个支撑套A,使长定位杆中部跨越双电机支架,其两端用螺钉、垫圈、弹簧卡圈B与支撑套A, 分别与枕体左、右两侧的垂直行走支撑组件部分固定联结,组合成垂直行走支撑组件整体。
所述的垂直行走机构的垂直行走减速器组件包括蜗杆、电机、带齿轮蜗轮、减速组 合齿轮、扭矩齿轮、销与支撑套A、D、E ;电机的输出轴端的圆柱体插入单电机支架上部平面 的电机定位孔并用螺钉联接固定;在单电机支架内的左侧,从水平行走轴向右分别可旋转 的装有支撑套D、带齿轮蜗轮,2个减速组合齿轮和支撑套E ;从垂直行走轴向右分别可旋转 的装有支撑套A、2个减速组合齿轮、扭矩齿轮,扭矩齿轮用销与垂直行走轴固定;装在电机 轴上的蜗杆在水平行走轴和角度调整轴之间与带齿轮蜗轮上的蜗轮相啮合;带齿轮蜗轮上 的齿轮与垂直行走轴上的减速组合齿轮相啮合,而后安装在垂直行走轴上的2组减速组合 齿轮,与安装在水平行走轴上的2组减速组合齿轮分别两两相啮合,最后安装在水平行走 轴上右端的减速组合齿轮,与安装在垂直行走轴右端且与轴销接的扭矩齿轮相啮合。
所述的垂直行走机构的垂直行走减速器组件,当带齿轮蜗轮、减速组合齿轮、扭矩 齿轮、销与支撑套A、D、E等诸零件,以角度调整大齿轮右侧与单电机支架U型右内侧之间的 距离中点为基准镜像变换安装位置后,垂直行走减速器功能不变。
所述的垂直行走机构的垂直行走运动组件包括升降齿轮、升降驱动齿轮、销、左、 右升降插杆、防脱安全柱与弹簧卡圈C ;两个升降驱动齿轮,分别装在垂直行走轴两端,并 用销固定;升降齿轮共2个,I个升降齿轮,安装在枕体左侧垂直行走支撑组件部分的升降 支撑板与单电机支撑板左侧之间的水平行走轴上,另I个升降齿轮,安装在枕体右侧垂直 行走支撑组件部分的2个升降支撑板中间的水平行走轴上;左、右升降插杆外形相同,左 升降插杆为可穿过导线的中空截面,右升降插杆为实心截面,在不包括折弯部分的插杆体 上半部为矩形截面,在包括折弯部分的插杆体下半部为圆形截面,在折弯部分附近设有两 个以上手动升降的调节、止动卡勾,矩形截面的一侧制有齿条,在插杆杆体的上部接近顶端 处,分别制有安装防脱安全柱的孔;左、右升降插杆,分别插入装在枕体左、右两侧垂直行走 支撑组件部分间的两对大、小导向辊的轮毂中,将左、右升降插杆可滑动但不可转动的安装 在两组大、小导向辊的轮毂构成的轨道内;两个防脱安全柱分别装入左、右升降插杆上部顶 端的孔中,再用弹簧卡圈C,将两个防脱安全柱的两端分别固定;安装在垂直行走轴两端 的升降驱动齿轮分别与2个升降齿轮哨合,2个升降齿轮分别与左、右升降插杆上的齿条相 啮合;当垂直行走减速器静止时,利用蜗轮蜗杆机构的自锁性能,被锁定的升降驱动齿轮分 别借助2个升降齿轮的啮合,对左、右升降插杆上的齿条实施制动,将左、右升降插杆,锁定 于左、右升降插杆上的齿条与升降齿轮哨合范围内的任何位置上。
所述的角度调整机构的角度调整组件包括角度调整大、小齿轮、销、支撑套A与D ; 角度调整大齿轮的中间与一端分别制有两轴孔,另一端制有扇形齿轮;角度调整组件由左、 右两部分构成,左侧的角度调整小齿轮,安装在单电机支架左内侧的角度调整轴上并用销 与轴联接;左侧角度调整大齿轮中间与端部的两轴孔,分别装在单电机支架左内侧的水平 行走轴与垂直行走轴上,两轴上的支撑套D与支撑套A分别对角度调整大齿轮提供轴向支 撑定位,使左侧角度调整小齿轮与角度调整大齿轮上的扇形齿轮相啮合;右侧部分的角度 调整小齿轮,安装在双电机支架右外侧与升降支撑板间的角度调整轴上并用销与轴联接; 右侧角度调整大齿轮中间与端部两轴孔,分别安装在双电机支撑板右外侧的与升降支撑板 间的水平行走轴与垂直行走轴上;水平行走轴上的支撑套A与双电机支架右外侧分别对 角度调整大齿轮提供轴向支撑定位,并使右侧角度调整小齿轮与角度调整大齿轮的扇形齿 轮相啮合;当角度调整减速器静止时,利用蜗轮蜗杆机构的自锁性能,被锁定的左、右侧两 个角度调整小齿轮对角度调整大齿轮实施制动,将垂直行走机构锁定于以水平行走轴为圆 心、以角度调整轴为限位杆、以升降支撑板上的圆弧状槽型孔所限定的角度调整范围内的 任何位置上。所述的角度调整机构,当机构两侧的两对角度调整大、小齿轮与销分别变换位 置至枕体左、右垂直行走支撑组件升降支撑板的左右两外侧,进行安装并相互啮合时;或分 别变换位置至枕体左、右垂直行走支撑组件中的,大、小导向辊的左侧或右侧,进行安装并 相互啮合时,角度调整机构的功能不变。
所述的插杆槽移动遮挡机构的移动遮挡组件包括活动槽遮挡板、包边卡圈和遮挡 片;两个遮挡片结构相同,在其中部开有方孔;两个C型的活动槽遮挡板形状相同,在其C 型轮廓的外侧,与下支撑板上的升降插杆活动槽的对应位置处,制有供固定包边卡圈与面料的环形固定槽,沿环形固定槽的边缘制有若干个防止包边卡圈脱落的卡勾,在环形固定槽的内侧,制有供插杆移动的长槽,在C型轮廓的两端,沿对称中心两侧的外边缘,分别制有4个以上自攻螺钉孔与圆柱销;两个插杆包边卡圈的形状相同,其正面为环状矩形,其截面为L型,在其上制有与活动槽遮挡板相对应的卡勾槽;两个活动槽遮挡板与下支撑板在升降插杆移动槽位置处分别用自攻螺钉、销钉固定;两个遮挡片分别装入由插杆活动槽遮挡板与下支撑板构成的遮挡片滑动轨道内,左、右升降插杆分别插入遮挡片中部的方孔,借助其矩形截面驱动遮挡片,自动遮挡插杆槽处因左、右升降插接杆位移而形成的空间。
所述的可六向电动调整的车载座椅头枕机芯,在用其组装对人体颈部具有柔性支撑的头枕时,在头枕机芯轮廓外表面包覆的材料包括头枕面料、面料拉筋、开关包边卡圈、 阴阳粘接带、弹簧卡圈C、面料拉杆与成型海绵;头枕面料被裁剪缝纫成底部有开口、且沿左、右两个升降插杆的移动槽与外置开关处亦有开口、可包覆在成型海绵外表面轮廓上的形状,在头枕面料内侧的与成型海绵的柔性支撑体上、下方相对应处,缝纫固定有与水平行走轴平行的两条面料拉筋,在头枕面料的底部开口处,缝纫固定有与水平行走轴平行的阴阳粘接带;成型海绵粘接在机芯的固定支撑组件的外表面上;缝纫好的头枕面料套装在成型海绵的外廓上;1个面料拉杆穿过海绵柔性支撑体上方的面料拉筋的内孔,两端分别插入左、右支撑板上的面料拉杆的安装孔,并用弹簧卡圈C固定,另I个面料拉杆穿过海绵柔性支撑体下方的面料拉筋的内孔,两端分别插入下支撑板底部的两个面料拉杆的安装孔, 并用弹簧卡圈C固定,两条面料拉筋在两个面料拉杆的拉拽下,将头枕面料沿成型海绵柔性支撑体的上、下两个内凹面向内绷紧并固定;在左、右两个升降插杆的移动槽的位置处, 用两个插杆包边卡圈分别将周边的头枕面料挤入两个活动槽遮挡板的槽中,两个活动槽遮挡板上的卡勾分别嵌入插杆包边卡圈的卡勾槽,实现对两个插杆包边卡圈与其周边的头枕面料的固定;外置开关处的头枕面料,由开关包边卡圈将其挤入开关支架的卡勾槽,并使开关支架上的卡勾分别嵌入开关包边卡圈的卡勾槽,实现对开关包边卡圈及其周边头枕面料的固定;头枕面料底部的开口处,用阴阳粘接带粘接封闭。
由于发明采用了上述方案,其优点是
1.提升安全性可 六向调节车载座椅头枕机芯,采用自动调控方式,其内置控制电路通过电磁感应彳目号的拾取与转换,自动控制人体头部与座椅头枕间的距尚,当出现追尾情况时,减少乘员头颈部向后的挥鞭距离,有效提升乘员的安全性。
2、操控更方便当人们想要调整该头枕位置时,分别按动外置开关,头枕位置可在水平方向移动50mm ;垂直方向移动60mm ;可在前后方向调整仰俯角度21度。
3、舒适性提升可六向调节车载座椅头枕机芯,能够随乘员的意愿调节水平、垂直与角度位置,而且在高度方向还可手动调整30mm的距离,因此由该机芯组成的头枕与人体具有良好的匹配性;用可六向调节车载座椅头枕机芯可方便的组装成可对人体颈部提供柔性支撑的车载座椅头枕。该头枕可为驾乘人员的颈部提供良好支撑,增加了乘坐时的整体舒适感,具有减缓人体头、颈部疲劳的功能。
4、安装方便整个装置由左、右升降插杆,可水平、垂直移动并可前后摆动地安装固定在车载座椅头枕插孔中,该装置与现有的车载座椅靠背联结十分简单,其电气联结也极方便。
5、具广泛适用性;可六向调节车载座椅头枕机芯将机构的三大功能单元,即驱动、运动、控制,集中置于头枕机芯的固定支撑机构内,使头枕自身相对于座椅构成独立运行的子系统,适用于与各种插杆结构的汽车座椅匹配。四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
图1为本发明装配图的主视图2为本发明装配图的左视图3为本发明装配图的俯视图4为本发明装配图的A-A剖视图5为本发明右支撑板的主视图6为本发明右支撑板的左视图7为本发明左支撑板的主视图8为本发明左支撑板的左视图9为本发明导向辊轴的主视图10为本发明小导向辊的主视图11为本发明大导向辊的主视图12为本发明升降齿轮主视图13为本发明左升降插杆的主视图14为本发明升降支撑板的主视图;
图15为本发明角度调整小齿轮的主视图
图16为本发明水平行走齿轮的主视图17为本发明行走齿轮的左视图18为本发明减速组合齿轮的主视图19为本发明上支撑板的主视图20为本发明活动槽遮挡板的主视图21为本发明活动槽遮挡板的俯视图22为本发明下支撑板的主视图23为本发明下支撑板的俯视图24为本发明角度调整轴的主视图25为本发明垂直行走轴的主视图26为本发明水平行走轴的主视图27为本发明遮挡片的俯视图28为本发明行走端面支撑套的主视图
图29为本发明带齿轮蜗轮的主视图30为本发明升降驱动齿轮的主视图31为本发明型塑料轴承的主视图32为本发明角度调整大齿轮的主视图
图33为本发明开关包边卡圈的主视图34为本发明定位杆的主视51—支撑套F52—塾圈A
53—支撑套G54—一垫圈B
55—一角度调整小齿轮56—塑料轴承
57—一阴阳粘结带59—一扭矩齿轮
60—一水平行走导轨槽61—一塑料齿条五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结构进一步进行说明,请参阅图1-48所示本实施例由固定支撑机构、水平行走机构、角度调整机构、垂直行走机构、插杆槽移动遮挡机构和电控部分组成;固定支撑机构由固定支撑组件构成;水平行走机构包括水平行走减速器组件和水平行走运动组件;角度调整机构包括角度调整减速器组件和角度调整组件;垂直行走机构包括垂直行走支撑组件、垂直行走减速器组件和垂直行走运动组件;插杆槽移动遮挡机构由移动遮挡组件构成;电控部分包括外置开关23与内置控制电路板18。
所述的可六向电动调整的车载座椅头枕机芯,其角度调整轴44、水平行走轴45、 垂直行走轴47依次从枕体后部至前部相互平行 安装,其中角度调整轴44与垂直行走轴47, 可沿水平行走轴45的轴线为圆心相对平行转动;水平行走轴45同时作为水平行走减速器、 角度调整减速器与垂直行走减速器共用的减速器轴,三个减速器的带齿轮蜗轮32及其减速组合齿轮33均可旋转的安装在其上;三个电机轴上的蜗杆9分别与三个减速器的带齿轮蜗轮32相啮合,通过各自的减速器对三个轴分别实现转矩输出;当各减速器停止时,又分别通过各自的蜗杆蜗轮机构对三个轴实施自锁锁定;导线39经中空的左升降插杆4被引入机构内,内置控制电路板18通过电磁感应信号的拾取与转换,实现自动控制人体头部与座椅头枕间水平与垂直方向的距离;内置控制电路板18通过与外置的三个开关连接,可用手动开关分别控制装置的水平、垂直与角度的六向电动调整运动及手动与自动的切换,左、 右升降插杆4、10在与座椅头枕插杆孔位置处,设有可供手动升降的调节、止动装置。
所述的可六向电动调整的车载座椅头枕机芯,将水平行走机构、角度调整机构、垂直行走机构、插杆移动遮挡机构等驱动部分、运动与制动部分、内置电路板18等控制部分, 集中置于头枕机芯的固定支撑机构内,使得头枕自身相对于座椅构成独立运行的子系统; 整个装置由垂直行走组件中的左、右升降插杆4、10,可水平、垂直移动并可前后摆动地安装固定在车载座椅头枕插孔中。
所述的可六向电动调整的车载座椅头枕机芯,利用安装在左、右支撑板3、11前部与安装在下支撑板12下部的面料拉杆21对柔性支撑体外部头枕面料20的拉拽,该机芯可方便的组装成可对人体颈部提供柔性支撑的车载座椅头枕。
所述的可六向电动调整的车载座椅头枕机芯,其枕体外部为左右对称形状,内部机构的设置及外置开关按左右对称中心线镜像变换位置后,其功能不变;当内部机构的设置,以水平行走轴45中心垂直线镜像变换位置后,机构的功能不变;无论将各电机蜗杆集中或是分别置于角度调整轴44与水平行走轴45两轴中间驱动蜗轮,还是变换至置于垂直行走轴47与水平行走轴45两轴中间驱动蜗轮,机构的功能不变。
所述的固定支撑机构的固定支撑组件包括左、右支撑板3、11、上、下支撑板14、12 与开关支架24 ;在左支撑板3上注塑有供安装开关支架24用的矩形孔与自攻螺钉孔,除左支撑板3可以安装开关支架24外,左、右支撑板3、11的其他部分均左右对称;左、右支撑板 3、11同为塑钢整体注塑件,在左、右支撑板3、11的中下部制有封闭的水平行走导轨槽60, 水平行走导轨槽60部分为钢件,在左、右支撑板3、11的水平行走导轨槽60下部注塑有塑 料齿条61,在有塑料齿条61的一面,水平行走导轨槽60是暴露的,其反面的水平行走导轨 槽60是封闭的,沿左、右支撑板3、11的轮廓边缘附近,开有若干个供与上、下支撑板14、12 联接用的螺钉过孔与销孔,在左、右支撑板3、11的轮廓外缘的前中部内凹处,分别对称注 塑有面料拉杆21的固定孔;上支撑板14横截面为倒置U型,沿倒置U型内侧表面,制有若 干加强筋,在U型上部的平面制有供安装内置控制电路板18的4个螺钉孔,在上支撑板14 内侧两边缘,分别各对称设有4个以上的自攻螺钉孔座;下支撑板12横截面为C型,在下支 撑板12两内侧边缘分别各对称设有4个以上的自攻螺钉孔座,在其底部两侧对称于中心开 有两个升降插杆移动槽,沿C型轮廓的外侧面并对称于两个升降插杆移动槽的中心,制有 安装活动槽遮挡板29的固定槽,沿槽底的外边缘分别各设有4个以上供安装两个活动槽遮 挡板29的销孔与自攻螺钉孔,在两个活动槽遮挡板固定槽的底部,分别制有供遮挡片30滑 动的槽,同时在C型轮廓外侧底部边缘附近制有两个面料拉杆21的安装孔;开关支架24与 左支撑板3用螺钉固定连接,包括开关支架24在内的左、右支撑板3、11分别用螺钉与销钉 固定在上、下支撑板14、12的外侧,5个零件相互联接构成固定支撑机构的框体。
所述的水平行走机构的水平行走减速器组件包括水平行走轴45、角度调整轴44、 双电机支架8、定位杆35、塑料轴承56、蜗杆9、电机7、带齿轮蜗轮32、减速组合齿轮33、扭 矩齿轮59、销38、垫圈A52、B54、与支撑套653 ;双电机支架8为倒置U型,在双电机支架8 上部平面位置有两个电机定位孔和4个以上电机螺钉连接孔,在其两侧面各对称制两个轴 承孔,在轴承孔下部有供联接定位杆35的螺钉过孔;在定位杆35的两端制有螺孔;定位杆 35置于双电机支架8U型内侧下方,并在双电机支架8两侧用螺钉固定连接,构成水平行走 与角度调整减速器共用支撑框体;4个塑料轴承56分别装入双电机支架8两侧的4个轴承 孔内;水平行走轴45与角度调整轴44的两端均为台阶轴,且水平行走轴45台阶端大直径 部分呈半圆形截面;安装时使角度调整轴44在枕体后部,水平行走轴45在枕体中部,两个 轴平行的穿过双电机支架8两侧面上的4个轴承孔,可旋转的固定在双电机支架8两侧的 轴承孔内;装有蜗杆9的电机7固定在双电机支架8上部平面右侧电机定位孔中;在减速器 共用支撑框体内,从水平行走轴45的右侧向左分别可旋转的装有垫圈B54、带齿轮蜗轮32, 减速组合齿轮33、扭矩齿轮59和垫圈A52,扭矩齿轮59用销38与水平行走轴45固定;在 减速器共用支撑框体内,从角度调整轴44右侧向左分别可旋转的装有支撑套G53、2个减速 组合齿轮33和垫圈A52 ;电机轴上的蜗杆9在水平行走轴45和角度调整轴44之间与带齿 轮蜗轮32上的蜗轮相啮合,带齿轮蜗轮32上的齿轮与角度调整轴44上的减速组合齿轮33 相啮合,而后安装在角度调整轴44上的2组减速组合齿轮33,与安装在水平行走轴45上 的I组减速组合齿轮33分别两两相啮合,最后安装在角度调整轴44上左端的减速组合齿 轮33,与安装在水平行走轴45左端并与轴销接的扭矩齿轮59相啮合。
所述的角度调整机构的角度调整减速器组件包括蜗杆9、电机7、带齿轮蜗轮32、 减速组合齿轮33、扭矩齿轮59、销38、支撑套E50与支撑套F51 ;装有蜗杆9的电机7固定 在双电机支架8上部平面左侧的电机定位孔中;在水平行走与角度调整减速器共用支撑框 体内,从水平行走轴45左侧向右分别可旋转的装有支撑套E50、带齿轮蜗轮32、2个减速组合齿轮33 ;在水平行走与角度调整减速器共用支撑框体内,从角度调整轴44左侧向右分别 可旋转的装有支撑套F51、2个减速组合齿轮33、扭矩齿轮59,扭矩齿轮59用销38与角度 调整轴44固定;装在电机轴上的蜗杆9在水平行走轴45和角度调整轴44之间与带齿轮蜗 轮32上的蜗轮相啮合,带齿轮蜗轮32上的齿轮与角度调整轴44上的减速组合齿轮33相 啮合,而后安装在角度调整轴44上的2组减速组合齿轮33,与安装在水平行走轴45上的2 组减速组合齿轮33分别两两相啮合,最后安装在水平行走轴45上右端的减速组合齿轮33, 与安装在角度调整轴44右端且与轴销接的扭矩齿轮59相啮合。
所述的水平行走减速器组件与角度调整减速器组件,当组成两个减速器组件等诸 零件,以双电机支架8对称中心镜像变换安装位置后,角度调整减速器与水平行走减速器 功能不变。
所述的水平行走机构的水平行走组件包括水平行走齿轮28、行走端面支撑套43、 滚珠轴承27、弹簧卡圈A26、支撑套B42、支撑套C46、注塑在左、右支撑板3、11上的钢制封 闭的行走导轨槽60与塑料齿条61 ;在水平行走轴45两侧,分别套装两个支撑套C46,在支 撑套C46的外侧,将两个内孔为半圆形的水平行走齿轮28,分别安装在水平行走轴45两侧 台阶轴的半圆形截面上,并用销38分别与轴销接固定;两个滚珠轴承27分别安装在水平 行走轴45两台阶轴的末端,并用两个弹簧卡圈A26分别固定;在角度调整轴44两侧,分别 套装两个支撑套A42,两个内孔为圆形的行走端面支撑套43,分别安装在角度调整轴44两 端,两个滚珠轴承27分别安装在角度调整轴44两台阶轴的末端,并用两个弹簧卡圈A26分 别固定;而后将安装在水平行走轴45与角度调整轴44两端的4个滚珠轴承27,分别两两 装入左、右支撑板3、11上的两个封闭的水平行走导轨槽60内,销接在水平行走轴45两侧 的水平行走齿轮28分别与左、右支撑板3、11上的塑料齿条相61啮合;左、右支撑板3、11 上的两个水平行走导轨槽60分别对4个滚珠轴承27及与其连接的水平行走轴45与角度 调整轴44实施导向定位,同时利用两个水平行走齿轮28及两个行走端面支撑套43的外侧 对左、右支撑板3、11上的水平行走导轨槽60内侧实施轴向支撑定位,将水平行走机构、角 度调整机构、垂直行走机构可水平移动地固定于左、右支撑板3、11上的水平行走导轨槽60 内;当水平行走减速器静止时,利用水平行走减速器蜗轮蜗杆机构的自锁性能,被锁定的水 平行走轴45两端的水平行走齿轮28分别与左、右支撑板3、11上的两个塑料齿条61相互 制动,将4个滚珠轴承27锁定于左、右支撑板3、11上封闭的水平行走导轨槽内60的任何 位置上。
所述的垂直行走机构的垂直行走支撑组件包括升降支撑板13、单电机支架6、长、 短固定杆34、41、大、小导向辊16、15、塑料轴承56、弹簧卡圈B36、支撑套A37与导向辊轴5 ; 三个升降支撑板13形状相同,在升降支撑板13左侧制有圆弧状槽型孔,在升降支撑板13 中部与右侧制有两个轴承孔,在圆弧状槽型孔和中间轴承孔的上、下方,共制有4个安装导 向辊轴5的固定孔,在其右侧下部制有长固定杆34的过孔,在其左侧下部制有短固定杆41 的螺钉过孔;单电机支架6为倒置U型,在单电机支架6上部平面位置有一个电机定位孔和 2个以上电机螺钉连接孔,在其U型两侧对称制有与升降支撑板13形状、位置相同的孔;垂 直行走支撑组件由左、右侧两部分构成,位于枕体右侧的垂直行走支撑组件部分,是将4个 塑料轴承56、分别装入2个升降支撑板13中部与右侧的4个轴承孔内;并将4个导向辊轴 5的台阶轴部分,分别插入一个升降支撑板13上的4个导向辊轴5的安装固定孔内,同时在圆弧状槽型孔上、下方的2个导向辊轴5上,分别装入2个小导向辊15,在圆形塑料轴承 孔上、下方的2个导向棍轴5上,分别装入2个大导向棍16,而后将4个导向棍轴5另一端 的台阶轴部分,分别对称的装入另一个升降支撑板13的4个导向辊轴安装固定孔内,并用 4个螺钉、螺母与垫圈从两个升降支撑板13两端,将4个导向辊轴5紧固,将2个大个导向 辊16与两个小个导向辊15可旋转的分别固定于4个导向辊轴5之上,构成垂直行走支撑组 件右侧部分;位于枕体左侧的垂直行走支撑组件部分,是将6个塑料轴承56、分别装入I个 升降支撑板13与单电机支架6U型两侧面中部与右侧的6个轴承孔内;将I个升降支撑板 13、4个导向辊轴5与大、小各两个导向辊16、15,按与枕体右侧垂直行走支撑组件部分相 对称的组装结构形式,联结组装在单电机支架6U形左外侧,并将短定位杆41置于单电机支 架6两内侧面的左下方并螺钉固定连接,构成垂直行走支撑组件左侧部分;装在双电机支 架8上左侧的角度调整轴44,分别穿过枕体左侧垂直行走支撑组件部分的单电机支架6两 侧面及升降支撑板13上的3个圆弧状槽型孔,装在双电机支架8上右侧的角度调整轴44, 分别穿过枕体右侧垂直行走支撑组件部分的2个升降支撑板13上的2个圆弧状槽型孔,将 角度调整轴44可旋转、滑动的安装于行走支撑组件左右侧的5个圆弧状槽型孔内;装在双 电机支架8上左侧的水平行走轴45,分别穿过枕体左侧垂直行走支撑组件部分的单电机支 架6两侧面及升降支撑板13中部3个塑料轴承孔,装在双电机支架8上右侧的水平行走轴 45,分别穿过枕体右侧垂直行走支撑组件部分的2个升降支撑板13中部的2个塑料轴承 孔,将水平行走轴45可旋转的安装于行走支撑组件左右侧的5个塑料轴承孔内;两端面制 有螺孔的长定位杆34,一端穿过枕体左侧垂直行走支撑组件部分的单电机支架6两侧面及 升降支撑板13上的长定位杆34的3个过孔,另一端穿过枕体右侧垂直行走支撑组件部分 的2个升降支撑板13上的长定位杆34的2个过孔,同时在长定位杆34左端单电机支架6 左内侧的位置处,及长定位杆34右端第2块升降支撑板13左侧位置处,分别装上2个弹簧 卡圈B36,并在长定位杆34左端的升降支撑板13与单电机支架13左侧面之间,及长定位杆 13右端的2块升降支撑板13之间,分别装入2个支撑套A37,使长定位杆13中部跨越双电 机支架8,其两端用螺钉、垫圈、弹簧卡圈B36与支撑套A37,分别与枕体左、右两侧的垂直行 走支撑组件部分固定联结,组合成垂直行走支撑组件整体。
所述的垂直行走机构的垂直行走减速器组件包括蜗杆9、电机7、带齿轮蜗轮32、 减速组合齿轮33、扭矩齿轮59、销38、支撑套A37、支撑套D48与支撑套E50 ;电机7的输出 轴端的圆柱体插入单电机支架6上部平面的电机定位孔并用螺钉联接固定;在单电机支架 6内的左侧,从水平行走轴45向右分别可旋转的装有支撑套D48、带齿轮蜗轮32,2个减速 组合齿轮33和支撑套E50 ;从垂直行走轴47向右分别可旋转的装有支撑套A37、2个减速 组合齿轮33、扭矩齿轮59,扭矩齿轮59用销38与垂直行走轴47固定;装在电机轴上的蜗 杆9在水平行走轴45和角度调整轴44之间与带齿轮蜗轮32上的蜗轮相啮合;带齿轮蜗轮 32上的齿轮与垂直行走轴47上的减速组合齿轮33相啮合,而后安装在垂直行走轴47上的 2组减速组合齿轮33,与安装在水平行走轴45上的2组减速组合33齿轮分别两两相啮合, 最后安装在水平行走轴45上右端的减速组合齿轮33,与安装在垂直行走轴47右端且与轴 销接的扭矩齿轮59相啮合。
所述的垂直行走机构的垂直行走减速器组件,当带齿轮蜗轮32、减速组合齿轮 33、扭矩齿轮59、销38与支撑套A37、D48、E50等诸零件,在单电机支架6内,以角度调整大齿轮40右侧与单电机支架6U型右内侧之间的距离中点为基准镜像变换安装位置后,垂直 行走减速器功能不变。
所述的垂直行走机构的垂直行走运动组件包括升降齿轮17、升降驱动齿轮49、销 38、左、右升降插杆4、10、防脱安全柱2与弹簧卡圈Cl ;两个升降驱动齿轮49,分别装在垂 直行走轴47两端并用销固定;升降齿轮17共2个,其中I个升降齿轮17,安装在枕体左侧 垂直行走支撑组件部分的升降支撑板13与单电机支撑板6左侧之间的水平行走轴45上, 另I个升降齿轮17,安装在枕体右侧垂直行走支撑组件部分的2个升降支撑板13中间的水 平行走轴45上;左、右升降插杆4、10外形相同,左升降插杆4为可穿过导线的中空截面,右 升降插杆10为实心截面,在不包括折弯部分的插杆体上半部为矩形截面,在包括折弯部分 的插杆体下半部为圆形截面,在折弯部分附近设有两个以上手动升降的调节、止动卡勾,矩 形截面的一侧制有齿条,在插杆杆体的上部接近顶端处,分别制有安装防脱安全柱2的孔; 左、右升降插杆4、10,分别插入装在枕体左、右两侧垂直行走支撑组件部分间的两对大、小 导向辊16、15的轮毂中,将左、右升降插杆4、IO可滑动但不可转动的安装在两组大、小导向 辊16、15的轮毂构成的轨道内;两个防脱安全柱2分别装入左、右升降插杆4、10上部顶端 的孔中,再用弹簧卡圈Cl,将两个防脱安全柱2的两端分别固定;安装在垂直行走轴47两 端的升降驱动齿轮49分别与2个升降齿轮17哨合,2个升降齿轮17分别与左、右升降插 杆4、10上的齿条相啮合;当垂直行走减速器静止时,利用蜗轮蜗杆机构的自锁性能,被锁 定的升降驱动齿轮49分别借助2个升降齿轮17的啮合,对左、右升降插杆4、10上的齿条 实施制动,将左、右升降插杆4、10,锁定于左、右升降插杆4、10上的齿条与升降齿轮17啮合 范围内的任何位置上。
所述的角度调整机构的角度调整组件包括角度调整大、小齿轮40、55、销38、支撑 套A37与支撑套D48 ;角度调整大齿轮40的中间与一端分别制有两轴孔,另一端制有扇形 齿轮;角度调整组件由左、右两部分构成,左侧的角度调整小齿轮55,安装在单电机支架6 左内侧的角度调整轴44上并用销38与轴联接;左侧角度调整大齿轮40中间与端部的两 轴孔,分别装在单电机支架6左内侧的水平行走轴45与垂直行走轴44上,两轴上的支撑套 D48与支撑套A37分别对角度调整大齿轮40提供轴向支撑定位,使左侧角度调整小齿轮55 与角度调整大齿轮40上的扇形齿轮相啮合;右侧部分的角度调整小齿轮40,安装在双电机 支架8右外侧与升降支撑板13间的角度调整轴44上并用销38与轴联接;右侧角度调整大 齿轮40中间与端部两轴孔,分别安装在双电机支撑板8右外侧的与升降支撑板13间的水 平行走轴45与垂直行走47轴上;水平行走轴45上的支撑套A37与双电机支架8右外侧分 别对角度调整大齿轮40提供轴向支撑定位,并使右侧角度调整小齿轮55与角度调整大齿 轮40的扇形齿轮相啮合;当角度调整减速器静止时,利用蜗轮蜗杆机构的自锁性能,被锁 定的左、右侧两个角度调整小齿轮55对角度调整大齿轮40实施制动,将垂直行走机构锁定 于以水平行走轴45为圆心、以角度调整轴44为限位杆、以升降支撑板13上的圆弧状槽型 孔所限定的角度调整范围内的任何位置上。
所述的角度调整机构,当机构两侧的两对角度调整大、小齿轮40、55与销分别变 换位置至枕体左、右垂直行走支撑组件升降支撑板13的左右两外侧,进行安装并相互啮合 时;或分别变换位置至枕体左、右垂直行走支撑组件中的,大、小导向辊16、15的左侧或右 侧,进行安装并相互啮合时,角度调整机构的功能不变。
所述的插杆槽移动遮挡机构的移动遮挡组件包括活动槽遮挡板29、插杆包边卡圈 31和遮挡片30 ;两个遮挡片30结构相同,在其中部开有方孔;两个C型的活动槽遮挡板29 形状相同,在其C型轮廓的外侧,与下支撑板12上的升降插杆活动槽的对应位置处,制有供 固定插杆包边卡圈31与面料的环形固定槽,沿环形固定槽的边缘制有若干个防止插杆包 边卡圈31脱落的卡勾,在环形固定槽的内侧,制有供左、右插杆4、10移动的长槽,在C型轮 廓的两端,沿对称中心两侧的外边缘,分别制有4个以上自攻螺钉孔与圆柱销;两个插杆包 边卡圈的形状相同,其正面为环状矩形,其截面为L型,在其上制有与活动槽遮挡板29相对 应的卡勾槽;两个活动槽遮挡板29与下支撑板12在升降插杆移动槽位置处分别用自攻螺 钉、销钉固定;两个遮挡片30分别装入由插杆活动槽遮挡板29与下支撑板12构成的遮挡 片30滑动轨道内,左、右升降插杆4、10分别插入两个遮挡片30中部的方孔,借助其矩形截 面驱动遮挡片30,自动遮挡插杆槽处因左、右升降插接杆4、10位移而形成的空间。
所述的可六向电动调整的车载座椅头枕机芯,在用其组装对人体颈部具有柔性支 撑的头枕时,在头枕机芯轮廓外表面包覆的材料包括头枕面料20、面料拉筋22、开关包边 卡圈25、阴阳粘接带57、弹簧卡圈Cl、面料拉杆21与成型海绵19 ;头枕面料20被裁剪缝纫 成底部有开口、且沿左、右两个升降插杆4、10的移动槽与外置开关23处亦有开口、可包覆 在成型海绵19外表面轮廓上的形状,在头枕面料20内侧的与海绵柔性支撑体上、下方相对 应处,缝纫固定有与水平行走轴45平行的两条面料拉筋22,在头枕面料20的底部开口处, 缝纫固定有与水平行走轴45平行的阴阳粘接带57 ;成型海绵19粘接在机芯的固定支撑组 件的外表面上;缝纫好的头枕面料20套装在成型海绵19的外廓上;1个面料拉杆21穿过 海绵柔性支撑体上方的面料拉筋22的内孔,两端分别插入左、右支撑板3、11上的面料拉杆 21的安装孔,并用弹簧卡圈Cl固定,另I个面料拉杆21穿过海绵柔性支撑体下方的面料拉 筋22的内孔,两端分别插入下支撑板12底部的两个面料拉杆21的安装孔,并用弹簧卡圈 Cl固定,两条面料拉筋22在两个面料拉杆21的拉拽下,将头枕面料20沿海绵柔性支撑体 的上、下两个内凹面向内绷紧并固定;在左、右两个升降插杆4、10的移动槽的位置处,用两 个插杆包边卡圈31分别将周边的头枕面料20挤入两个活动槽遮挡板29的槽中,两个活动 槽遮挡板29上的卡勾分别嵌入插杆包边卡圈31的卡勾槽,实现对两个插杆包边卡圈31与 其周边的头枕面料20的固定;外置开关23处的头枕面料20,由开关包边卡圈25将其挤入 开关支架24的卡勾槽,并使开关支架24上的卡勾分别嵌入开关包边卡圈25的卡勾槽,实 现对开关包边卡圈25及其周边头枕面料20的固定;头枕面料20底部的开口处,用阴阳粘 接带57粘接封闭。
权利要求
1.一种可六向电动调整的车载座椅头枕机芯,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可六向电动调整的车载座椅头枕机芯,由固定支撑机构、水平行走机构、角度调整机构、垂直行走机构、插杆槽移动遮挡机构和电控部分组成;固定支撑机构由固定支撑组件构成;水平行走机构包括水平行走减速器组件和水平行走运动组件;角度调整机构包括角度调整减速器组件和角度调整组件;垂直行走机构包括垂直行走支撑组件、垂直行走减速器组件和垂直行走运动组件;插杆槽移动遮挡机构由移动遮挡组件构成;电控部分包括外置开关与内置控制电路板;所述的可六向电动调整的车载座椅头枕机芯,其角度调整轴、水平行走轴、垂直行走轴依次从枕体后部至前部相互平行安装,其中角度调整轴与垂直行走轴,可沿水平行走轴的轴线为圆心相对平行转动;水平行走轴同时作为水平行走减速器、角度调整减速器与垂直行走减速器共用的减速器轴,三个减速器的带齿轮蜗轮及其减速组合齿轮均可旋转的安装在其上;三个电机轴上的蜗杆分别与三个减速器的蜗轮相啮合,通过各自的减速器对三个轴分别实现转矩输出;当各减速器停止时,又分别通过各自的蜗杆蜗轮机构对三个轴实施自锁锁定;导线经中空的升降插杆被引入机构内,内置控制电路板通过电磁感应信号的拾取与转换,实现自动控制人体头部与座椅头枕间水平与垂直方向的距离调整;内置控制电路板通过与外置的三个开关连接,可用手动开关分别控制装置的水平、垂直与角度的六向电动调整运动及手动与自动的切换,左、右升降插杆在与座椅头枕插杆孔位置处,设有可供手动升降的调节、止动装置;所述的可六向电动调整的车载座椅头枕机芯,将水平行走机构、角度调整机构、垂直行走机构、插杆移动遮挡机构与内置控制电路板等驱动、运动与控制部分,均置于头枕机芯的固定支撑机构内;整个装置由垂直行走组件中的左、右升降插杆,可水平、垂直移动并可前后摆动地安装固定在车载座椅头枕插孔中;所述的可六向电动调整的车载座椅头枕机芯,利用安装在左、右支撑板前部与安装在下支撑板下部的面料拉杆对柔性支撑体外部头枕面料的拉拽,该机芯可方便的组装成可对人体颈部提供柔性支撑的车载座椅头枕;所述的可六向电动调整的车载座椅头枕机芯,其枕体外部为左右对称形状,内部机构的设置及外置开关按左右对称中心线镜像变换位置后,其功能不变;当内部机构的设置,以水平行走轴中心垂直线镜像变换位置后,机构的功能不变;无论将各电机蜗杆集中或是分别置于角度调整轴与水平行走轴两轴中间驱动蜗轮,还是变换至置于垂直行走轴与水平行走轴两轴中间驱动蜗轮,机构的功能不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六向电动调整的车载座椅头枕机芯,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固定支撑机构的固定支撑组件包括左、右支撑板、上、下支撑板与开关支架;在左支撑板上注塑有供安装开关支架用的矩形孔与自攻螺钉孔,除左支撑板可以安装开关支架外,左、右支撑板的其他部分均左右相互对称;左、右支撑板同为塑钢整体注塑件,在左、右支撑板的中下部制有封闭的水平行走导轨槽,水平行走导轨槽部分为钢件,在左、右支撑板水平行走导轨槽下部注塑有塑料齿条,在有塑料齿条的一面,水平行走导轨槽是暴露的,其反面的水平行走导轨槽是封闭的,沿左、右支撑板的轮廓边缘附近,开有若干个供与上、下支撑板联接用的螺钉过孔与销孔,在左、右支撑板的轮廓外缘的前中部内凹处,分别对称注塑有面料拉杆的固定孔;上支撑板横截面为倒置U型,沿倒置U型内侧表面,制有若干加强筋,在U型上部的平面制有供安装内置控制电路板的4个螺钉孔,在上支撑板内侧两边缘,分别各对称设有4个以上的自攻螺钉孔座;下支撑板横截面为C型,在下支撑板两内侧边缘分别各对称设有4个以上的自攻螺钉孔座,在其底部两侧对称于中心开有两个升降插杆移动槽,沿C型轮廓的外侧面并对称于两个升降插杆移动槽的中心,制有安装活动槽遮挡板的固定槽,沿槽底的外边缘分别各设有4个以上供安装两个活动槽遮挡板的销孔与自攻螺钉孔,在两个活动槽遮挡板固定槽的底部,分别制有供遮挡片滑动的槽,同时在C型轮廓外侧底部边缘附近制有两个面料拉杆的安装孔;开关支架与左支撑板用螺钉固定连接,包括开关支架在内的左、右支撑板分别用螺钉与销钉固定在上、下支撑板的外侧,5个零件相互联接构成固定支撑机构的框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六向电动调整的车载座椅头枕机芯,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水平行走机构的水平行走减速器组件包括水平行走轴、角度调整轴、双电机支架、定位杆、塑料轴承、蜗杆、电机、带齿轮蜗轮、减速组合齿轮、扭矩齿轮、销、垫圈A、B与支撑套G ;双电机支架为倒置U型,在双电机支架上部平面位置有两个电机定位孔和4个以上电机螺钉连接孔,在其两侧面各对称制两个轴承孔,在轴承孔下部有供联接定位杆的螺钉过孔;在定位杆的两端制有螺孔;定位杆置于双电机支架U型内侧下方,并在双电机支架两侧用螺钉固定连接,构成水平行走减速器与角度调整减速器共用支撑框体;4个塑料轴承分别装入双电机支架两侧的4个轴承孔内;水平行走轴与角度调整轴的两端均为台阶轴,且水平行走轴台阶端大直径部分呈半圆形截面;安装时使角度调整轴在枕体后部,水平行走轴在枕体中部,两个轴平行的穿过双电机支架两侧面上的4个塑料轴承孔,可旋转的固定在双电机支架两侧的塑料轴承孔内;装有蜗杆的电机固定在双电机支架上部平面右侧电机定位孔中;在减速器共用支撑框体内,从水平行走轴的右侧向左分别可旋转的装有垫圈B、带齿轮蜗轮,减速组合齿轮、扭矩齿轮和垫圈A,扭矩齿轮用销与水平行走轴固定;在减速器共用支撑框体内,从角度调整轴右侧向左分别可旋转的装有支撑套G、2个减速组合齿轮和垫圈A ;电机轴上的蜗杆在水平行走轴和角度调整轴之间与带齿轮蜗轮上的蜗轮相啮合,带齿轮蜗轮上的齿轮与角度调整轴上的减速组合齿轮相啮合,而后安装在角度调整轴上的2组减速组合齿轮,与安装在水平行走轴上的I组减速组合齿轮分别两两相啮合,最后安装在角度调整轴上左端的减速组合齿轮,与安装在水平行走轴左端并与轴销接的扭矩齿轮相啮合;所述的角度调整机构的角度调整减速器组件包括蜗杆、电机、带齿轮蜗轮、减速组合齿轮、扭矩齿轮、销、支撑套E与F ;装有蜗杆的电机固定在双电机支架上部平面左侧的电机定位孔中;在减速器共用支撑框体内,从水平行走轴左侧向右分别可旋转的装有支撑套E、带齿轮蜗轮、2个减速组合齿轮;在减速器共用支撑框体内,从角度调整轴左侧向右分别可旋转的装有支撑套F、2个减速组合齿轮、扭矩齿轮,扭矩齿轮用销与角度调整轴固定;装在电机轴上的蜗杆在水平行走轴和角度调整轴之间与带齿轮蜗轮上的蜗轮相啮合,带齿轮蜗轮上的齿轮与角度调整轴上的减速组合齿轮相啮合,而后安装在角度调整轴上的2组减速组合齿轮,与安装在水平行走轴上的2组减速组合齿轮分别两两相啮合,最后安装在水平行走轴上右端的减速组合齿轮,与安装在角度调整轴右端且与轴销接的扭矩齿轮相啮合;所述的水平行走减速器组件与角度调整减速器组件,当组成两个减速器组件等诸零件,以双电机支架对称中心为基准镜像变换安装位置后,角度调整减速器与水平行走减速器功能不变。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可六向电动调整的车载座椅头枕机芯,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水平行走机构的水平行走组件包括水平行走齿轮、行走端面支撑套、滚珠轴承、弹簧卡圈A、支撑套B、支撑套C、注塑在左、右支撑板上的钢制封闭的行走导轨槽与塑料齿条;在水平行走轴两侧,分别套装两个支撑套C,在支撑套C的外侧,将两个内孔为半圆形的水平行走齿轮,分别安装在水平行走轴两侧台阶轴的半圆形截面上,并用销分别与轴销接固定;两个滚珠轴承分别安装在水平行走轴两台阶轴的末端,并用两个弹簧卡圈A分别固定;在角度调整轴两侧,分别套装两个支撑套A,两个内孔为圆形的行走端面支撑套,分别安装在角度调整轴两端,两个滚珠轴承分别安装在角度调整轴两台阶轴的末端,并用两个弹簧卡圈A分别固定;而后将安装在水平行走轴与角度调整轴两端的4个滚珠轴承,分别两两装入左、右支撑板上的两个封闭的水平行走导轨槽内,销接在水平行走轴两侧的水平行走齿轮分别与左、右支撑板上的塑料齿条相啮合;左、右支撑板上的两个水平行走导轨槽分别对4个滚珠轴承及与其连接的水平行走轴与角度调整轴实施导向定位,同时利用两个水平行走齿轮及两个行走端面支撑套的外侧对左、右支撑板上的水平行走导轨槽内侧实施轴向支撑定位,将水平行走机构、角度调整机构、垂直行走机构可水平移动地固定于左、右支撑板上的水平行走导轨槽内;当水平行走减速器静止时,利用水平行走减速器蜗轮蜗杆机构的自锁性能,被锁定的水平行走轴两端的水平行走齿轮分别与左、右支撑板上的两个塑料齿条相互制动,将4个滚珠轴承锁定于左、右支撑板上封闭的水平行走导轨槽内的任何位置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可六向电动调整的车载座椅头枕机芯,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垂直行走机构的垂直行走支撑组件,包括升降支撑板、单电机支架、长、短固定杆、大、小导向辊、塑料轴承、弹簧卡圈B、支撑套A与导向辊轴;三个升降支撑板形状相同,在升降支撑板左侧制有圆弧状槽型孔,在升降支撑板中部与右侧制有两个轴承孔,在圆弧状槽型孔和中间轴承孔的上、下方,共制有4个安装导向辊轴的固定孔,在其右侧下部制有长固定杆的过孔,在其左侧下部制有短固定杆的螺钉过孔;单电机支架为倒置U型,在单电机支架上部平面位置有一个电机定位孔和2个以上电机螺钉连接孔,在其U型两侧对称制有与升降支撑板形状、位置相同的孔;垂直行走支撑组件由左、右侧两部分构成,位于枕体右侧的垂直行走支撑组件部分,是将4个塑料轴承、分别装入2个升降支撑板中部与右侧的4个轴承孔内;并将4个导向辊轴的台阶轴部分,分别插入一个升降支撑板上的4个导向辊轴安装固定孔内,同时在圆弧状槽型孔上、下方的2个导向辊轴上,分别装入2个小导向辊,在圆形塑料轴承孔上、下方的2个导向辊轴上,分别装入2个大导向辊,而后将4个导向辊轴另一端的台阶轴部分,分别对称的装入另一个升降支撑板的4个导向辊轴安装固定孔内,并用4个螺钉、螺母与垫圈从两个升降支撑板两端,将4个导向辊轴紧固,将大小4个导向辊可旋转的分别固定于4个导向辊轴之上,构成垂直行走支撑组件右侧部分;位于枕体左侧的垂直行走支撑组件部分,是将6个塑料轴承、分别装入I个升降支撑板与单电机支架U型两侧面中部与右侧的6个轴承孔内;将一个升降支撑板、4个导向辊轴与大、小各两个导向辊,按与枕体右侧垂直行走支撑组件部分相对称的组装结构形式,联结组装在单电机支架U形左外侧,并将短定位杆置于单电机支架两内侧面的左下方并螺钉固定连接,构成垂直行走支撑组件左侧部分;装在双电机支架上左侧的角度调整轴,分别穿过枕体左侧垂直行走支撑组件部分的单电机支架两侧面及升降支撑板上的3个圆弧状槽型孔,装在双电机支架上右侧的角度调整轴,分别穿过枕体右侧垂直行走支撑组件部分的2个升降支撑板上的2个圆弧状槽型孔,将角度调整轴可旋转、滑动的安装于行走支撑组件左右侧的5个圆弧状槽型孔内;装在双电机支架上左侧的水平行走轴,分别穿过枕体左侧垂直行走支撑组件部分的单电机支架两侧面及升降支撑板中部3个塑料轴承孔,装在双电机支架上右侧的水平行走轴,分别穿过枕体右侧垂直行走支撑组件部分的2个升降支撑板中部的2个塑料轴承孔,将水平行走轴可旋转的安装于行走支撑组件左右侧的5个塑料轴承孔内;两端制有螺孔的长定位杆,一端穿过枕体左侧垂直行走支撑组件部分的单电机支架两侧面及升降支撑板上的长定位杆的3个过孔,另一端穿过枕体右侧垂直行走支撑组件部分的2个升降支撑板上的长定位杆的2个过孔,同时在长定位杆左端单电机支架左内侧的位置处,及长定位杆右端第2块升降支撑板左侧位置处,分别装上2个弹簧卡圈B,并在长定位杆左端的升降支撑板与单电机支架左侧面之间,及长定位杆右端的2块升降支撑板之间,分别装入2个支撑套A,将长定位杆中部跨越双电机支架,其两端用螺钉、垫圈、弹簧卡圈B与支撑套A,分别与枕体左、右两侧的垂直行走支撑组件部分固定联结,组合成垂直行走支撑组件整体。
6.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可六向电动调整的车载座椅头枕机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垂直行走机构的垂直行走减速器组件包括蜗杆、电机、带齿轮蜗轮、减速组合齿轮、扭矩齿轮、销与支撑套A、D、E ;电机的输出轴端的圆柱体插入单电机支架上部平面的电机定位孔并用螺钉联接固定;在单电机支架内的左侧,从水平行走轴向右分别可旋转的装有支撑套D、带齿轮蜗轮,2个减速组合齿轮和支撑套E ;从垂直行走轴向右分别可旋转的装有支撑套A、2个减速组合齿轮、扭矩齿轮,扭矩齿轮用销与垂直行走轴固定;装在电机轴上的蜗杆在水平行走轴和角度调整轴之间与带齿轮蜗轮上的蜗轮相啮合;带齿轮蜗轮上的齿轮与垂直行走轴上的减速组合齿轮相啮合,而后安装在垂直行走轴上的2组减速组合齿轮,与安装在水平行走轴上的2组减速组合齿轮分别两两相啮合,最后安装在水平行走轴上右端的减速组合齿轮,与安装在垂直行走轴右端且与轴销接的扭矩齿轮相啮合;所述的垂直行走机构的垂直行走减速器组件,当带齿轮蜗轮、减速组合齿轮、扭矩齿轮、销与支撑套A、D、E等诸零件,以角度调整大齿轮右侧与单电机支架U型右内侧之间距离中点为基准镜像变换安装位置后,垂直行走减速器功能不变。
7.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可六向电动调整的车载座椅头枕机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垂直行走机构的垂直行走运动组件包括升降齿轮、升降驱动齿轮、销、左、右升降插杆、防脱安全柱与弹簧卡圈C ;两个升降驱动齿轮,分别装在垂直行走轴两端,并用销固定;升降齿轮共2个,其中I个升降齿轮,安装在枕体左侧垂直行走支撑组件部分的升降支撑板与单电机支撑板左侧之间的水平行走轴上,另I个升降齿轮,安装在枕体右侧垂直行走支撑组件部分的2个升降支撑板中间的水平行走轴上;左、右升降插杆外形相同,但左升降插杆为可穿过导线的中空截面,右升降插杆为实心截面,在不包括折弯部分的插杆体上半部外形为矩形截面,在包括折弯部分的插杆体下半部外形为圆形截面,在折弯部分附近设有两个以上手动升降的调节、止动卡勾,矩形截面的一侧制有齿条,在插杆杆体的上部接近顶端处,分别制有安装防脱安全柱的孔;左、右升降插杆,分别插入装在枕体左、右两侧垂直行走支撑组件部分间的两对大、小导向辊的轮毂中,将左、右升降插杆可滑动但不可转动的安装在两组大、小导向辊的轮毂构成的轨道内;两个防脱安全柱分别装入左、右升降插杆上部顶端的孔中,再用弹簧卡圈C,将两个防脱安全柱的两端分别固定;安装在垂直行走轴两端的升降驱动齿轮分别与2个升降齿轮哨合,2个升降齿轮分别与左、右升降插杆上的齿条相啮合;当垂直行走减速器静止时,利用蜗轮蜗杆机构的自锁性能,被锁定的升降驱动齿轮分别借助2个升降齿轮的啮合,对左、右升降插杆上的齿条实施制动,将左、右升降插杆,锁定于左、右升降插杆上的齿条与升降齿轮啮合范围内的任何位置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六向电动调整的车载座椅头枕机芯,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角度调整机构的角度调整组件包括角度调整大、小齿轮、销、支撑套A与D ;角度调整大齿轮的中间与一端分别制有两轴孔,另一端制有扇形齿轮;角度调整组件由左、右两部分构成,左侧的角度调整小齿轮,安装在单电机支架左内侧的角度调整轴上并用销与轴联接左侧角度调整大齿轮中间与端部的两轴孔,分别装在单电机支架左内侧的水平行走轴与垂直行走轴上,两轴上的支撑套D与支撑套A分别对角度调整大齿轮提供轴向支撑定位,使左侧角度调整小齿轮与角度调整大齿轮上的扇形齿轮相啮合;右侧部分的角度调整小齿轮,安装在双电机支架右外侧与升降支撑板间的角度调整轴上并用销与轴联接;右侧角度调整大齿轮中间与端部两轴孔,分别安装在双电机支撑板右外侧的与升降支撑板间的水平行走轴与垂直行走轴上;水平行走轴上的支撑套A与双电机支架右外侧分别对角度调整大齿轮提供轴向支撑定位,并使右侧角度调整小齿轮与角度调整大齿轮的扇形齿轮相啮合;当角度调整减速器静止时,利用蜗轮蜗杆机构的自锁性能,被锁定的左、右侧两个角度调整小齿轮对角度调整大齿轮实施制动,将垂直行走机构锁定于以水平行走轴为圆心、以角度调整轴为限位杆、以升降支撑板上的圆弧状槽型孔所限定的角度调整范围内的任何位置上。所述的角度调整机构,当机构两侧的两对角度调整大、小齿轮与销分别变换位置至枕体左、右垂直行走支撑组件升降支撑板的左右两外侧,进行安装并相互啮合时;或分别变换位置至枕体左、右垂直行走支撑组件中的,大、小导向辊的左侧或右侧,进行安装并相互啮合时,角度调整机构的功能不变。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可六向电动调整的车载座椅头枕机芯,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插杆槽移动遮挡机构的移动遮挡组件包括活动槽遮挡板、插杆包边卡圈和遮挡片;两个遮挡片结构相同,在其中部开有方孔;两个C型的活动槽遮挡板形状相同,在其C型轮廓的外侧,与下支撑板上的升降插杆活动槽的对应位置处,制有供固定插杆包边卡圈与面料的环形固定槽,沿环形固定槽的边缘制有若干个防止插杆包边卡圈脱落的卡勾,在环形固定槽的内侧,制有供插杆移动的长槽,在C型轮廓的两端,沿对称中心两侧的外边缘,分别制有4个以上自攻螺钉孔与圆柱销;两个插杆包边卡圈的形状相同,其正面为环状矩形,其截面为L型,在其上制有与活动槽遮挡板相对应的卡勾槽;两个活动槽遮挡板与下支撑板在升降插杆移动槽位置处分别用自攻螺钉、销钉固定;两个遮挡片分别装入由插杆活动槽遮挡板与下支撑板构成的遮挡片滑动轨道内,左、右升降插杆分别插入遮挡片中部的方孔,借助其矩形截面驱动遮挡片,自动遮挡插杆槽处因左、右升降插接杆位移而形成的空间。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可六向电动调整的车载座椅头枕机芯,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可六向电动调整的车载座椅头枕机芯,在用其组装对人体颈部具有柔性支撑的头枕时,在头枕机芯轮廓外表面包覆的材料包括头枕面料、面料拉筋、开关包边卡圈、阴阳粘接带、弹簧卡圈C、面料拉杆与成型海绵;头枕面料被裁剪缝纫成底部有开口、且沿左、右两个升降插杆的移动槽与外置开关处亦有开口、可包覆在成型海绵外表面轮廓上的形状,在头枕面料内侧的与成型海绵的柔性支撑体上、下方相对应处,缝纫固定有与水平行走轴平行的两条面料拉筋,在头枕面料的底部开口处,缝纫固定有与水平行走轴平行的阴阳粘接带;成型海绵粘接在机芯的固定支撑组件的外表面上;缝纫好的头枕面料套装在成型海绵的外廓上;1个面料拉杆穿过海绵柔性支撑体上方的面料拉筋的内孔,两端分别插入左、右支撑板上的面料拉杆的安装孔,并用弹簧卡圈C固定,另I个面料拉杆穿过海绵柔性支撑体下方的面料拉筋的内孔,两端分别插入下支撑板底部的两个面料拉杆的安装孔,并用弹 簧卡圈C固定,两条面料拉筋在两个面料拉杆的拉拽下,将头枕面料沿成型海绵柔性支撑体的上、下两个内凹面向内绷紧并固定;在左、右两个升降插杆的移动槽的位置处,用两个插杆包边卡圈分别将周边的头枕面料挤入两个活动槽遮挡板的槽中,两个活动槽遮挡板上的卡勾分别嵌入插杆包边卡圈的卡勾槽,实现对两个插杆包边卡圈与其周边的头枕面料的固定;外置开关处的头枕面料,由开关包边卡圈将其挤入开关支架的卡勾槽,并使开关支架上的卡勾分别嵌入开关包边卡圈的卡勾槽,实现对开关包边卡圈及其周边头枕面料的固定;头枕面料底部的开口处,用阴阳粘接带粘接封闭。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六向电动调整的车载座椅头枕机芯.它由固定支撑机构、前后行走机构、角度调整机构、上下行走机构、插杆槽移动遮挡机构、电控部分和面料组件联接而成;整个装置由左、右升降插杆,可前后、上下移动、并可前后摆动地固定在车载座椅头枕插座孔中;机芯可自动控制人体头部与座椅头枕间的距离,当出现追尾情况时,可对乘员头颈部提供有效的安全防护。分别按动外置开关时,即可使装置水平移动50mm;垂直移动60mm,仰俯角调整21度,能够随乘员的意愿调节。机芯可方便的组装成对人体颈部提供柔性支撑的车载座椅头枕,对使用者头、颈部提供舒适支撑,缓解颈部的疲劳。
文档编号B60N2/48GK103029605SQ20111029418
公开日2013年4月10日 申请日期2011年10月8日 优先权日2011年10月8日
发明者焦登科 申请人:焦登科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