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空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30278阅读:23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汽车空调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空调。
背景技术
汽车空调系统是实现对车厢内空气进行制冷、加热、换气和空气净化的装置。经过汽车空调的空气流通可分为车内的内循环和车内与车外的气体交换。其中内循环是指鼓风机吹出的风只在车内部循环,没有外部空气参与,其优点是省油、制冷(制热)快,其缺点是不利于车内空气的更新;现有技术的气体交换是指鼓风机从车外部吸入空气吹入车内,其优点是保持车内空气的新鲜度,其缺点是费油,制冷(制热)慢。在汽车使用的过程中,经常需要在不打开车窗的情况下将车内的气体排到车外。 例如,冬天室外温度比较低的时候,车内有异味,车内的人想排掉异味又不想开窗;又如,夏天室外温度比较高,汽车空调在刚启动的时候,空调管道内的空气温度很高,车内的人希望将这部分空气排出车外。中国专利申请200710063884. 5公开了一种客车内废气自动排出换气装置,其在客车车身上安装细腰管的集风空气管道,利用客车开动后与大气形成的相对运动,使空气流过管道。根据流体力学,流体流过管道时,若管道各处截面积不同则流体流经各处时的流动速度和静压力也不相同,截面积愈小处,其流速愈大,而静压力愈低,真空度则愈大,就会将客车内废气吸排车外。该装置的缺点在于,车内与车外通过空气管道相通,增加了空调对车内进行温度调节的压力,耗费了更多的能源。中国专利申请20101015^33. 6公开了一种应用于汽车后装改造的AQS (Air quality control system)实现系统,其包括依次连接的有害气体探测器以及空调通风系统内外循环风门控制器,其中有害气体探测器外挂设置在车内空调出风口,有害气体探测器包括气体传感器,用于检测车内空气质量,空调通风系统内外循环风门控制器包括风门切换开关,该风门切换开关与原车空调控制面板系统的内外循环的手动开关相连,并根据气体传感器的检测结果控制该内外循环手动开关来调节空调风门的开关。该发明的应用于汽车后装改造的AQS实现系统只需将其通过外挂或者内置的方式安装在汽车空调出风口处,并将风门切换开关与内外循环的手动开关相连,根据有害气体含量情况自动切换汽车空调内外循环的功能。该装置的缺点在于,其仅能自动切换内外循环,阻止车外的气体通入车内,不能实现将车内的气体通向车外。中国专利96206857. 8公开了一种汽车空调独立送风装置。其包括内装吸风机,以及由气流换向阀和气流调节阀构成的气流换向调节阀。该装置的气流入口和出口分别与通风箱体的气流出口及空调系统主干风道入口套接装置构成。该装置的缺点在于,仅仅能实现单向送风,即从车外向车内送风,不能实现从车内向车外送风。中国专利201020675345. 4公开了一种应用于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的汽车空调送风系统使用的送风风道,所述的汽车空调送风风道包括一个风道入口,与风道入口连接的出风道,与出风道连接的出风口,出风道的内部设置为流线型结构,出风道设置为多个,多个出风道分别与风道入口连接。该汽车空调送风风道的风道造型上采用流线型结构,使气流在风道内部流动更顺畅,同常规风道相比,显著降低了空气的通风阻力,其仍然无法解决将车内气体通往车外的问题。因此,提供一种既能从车厢外向车厢内送气、又能从车厢内向车厢外排气的汽车空调成为了业界需要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既能从车厢外向车厢内送气、又能从车厢内向车厢外排气的汽车厢空调。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进排风功能的汽车空调,其包括车厢内气体进行循环的内循环风口、以及车厢内与车厢外进行气体交换的一个或多个外部风口 ;其中,汽车空调包括双向通风装置,该双向通风装置包括风机、与风机连接的气体管道以及切换机构,风机能提供单向或双向的气体流动,气体管道与外部风口连通,切换机构通过切换气体管道内气体的流动路径或者流动方向而实现将空气从车厢外吸入车厢内或者从车厢内排出车厢外。本发明的汽车空调通过设置双向通风装置,能使车厢外的空气从外部风口进入汽车空调,在汽车空调内加热和冷却后进入车厢内;也能使车厢内的空气反向通过汽车空调通向外部风口,进而从外部风口排到车厢外。以实现在不打开车厢窗的情况下,将车厢内的气体排到车厢外。因而,本发明的汽车空调除了具有现有汽车空调的空气内循环功能(即车厢内的空气经过汽车厢空调进行循环)和进风功能(即风机将车厢外的空气吸入车厢内)外,还具有排风功能,即风机将车厢内的空气排出车厢外,以及将空调管道内的空气不经车厢循环排出车厢厢外。根据本发明的一具体实施方式
,气体管道进一步包括主路管道和与该主路管道连接的旁路管道,切换机构包括能对气体流动路径进行切换的多个换向阀门及相应的控制电路,以使气体经由主路管道或旁路管道流动。在该具体实施方式
中,主要通过主路管道和旁路管道的切换来实现双向通风,例如,主路管道为进气管道,旁路管道为排气管道。在具体实现时,切换机构的多个换向阀门为联动控制,以实现多个换向阀门的同时开启或关闭,进而保证管道切换的统一进行。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
,双向通风装置的风机包括一个单向进气风机和一个单向排气风机,主路管道和旁路管道各为一条;其中单向进气风机位于主路管道和旁路管道中的一条,单向排气风机位于主路管道和旁路管道中的另一条;主路管道和旁路管道的两个连接处均设有换向阀门。该实施方式是以两个反向的单向风机实现双向通风,进气风机实现从车厢外到车厢内的吸气,排气风机实现从车厢内到车厢外的排气,并以换向阀门进行相应管道的切换。例如,单向进气风机位于主路管道,单向排气风机位于旁路管道。当需要吸气时, 启动单向进气风机,同时换向阀门关闭旁路管道,使主路管道畅通,从而使车厢外的空气从外部风口经主路管道进入汽车空调,并经汽车空调进入车厢内。当需要排气时,启动单向排气风机,同时换向阀门关闭主路管道,使旁路管道畅
4通,从而使车厢内的空气通过汽车空调到达外部风口,进而从外部风口排出车厢外。在现有的汽车空调上进行改造,只需在原主路管道(主路管道)上加设一个反向的单向风机(排气风机)、连接于该排气风机的管道(旁路管道),并在旁路管道与主路管道的连接端分别设置两个换向阀门。相反的情况,即单向进气风机位于旁路管道、单向排气风机位于主路管道的结构及工作原理与此类似,在此不再赘述。根据本发明另一具体实施方式
,双向通风装置的风机包括一个单向风机,主路管道为一条、旁路管道为两条;单向风机位于主路管道,主路管道包括单向风机的进气段和单向风机的出气段;两条旁路管道中的一条为单向风机的进气管道,另一条为单向风机的出气管道。该实施方式仅设置一个单向风机,设置两条旁路管道及换向阀门,通过不同换向阀门的开闭实现空气以不同的路径向不同的方向(外部风口方向或相反方向)流动。具体而言,当旁路管道关闭时,单向风机为单向进气风机或单向排气风机;S卩,主路管道可为吸气管道,也可为排气管道。根据本发明另一具体实施方式
,单向风机的进气管道与主路管道的进气段的连接端为近风机端,单向风机的出气管道与主路管道的进气段的连接端为远风机端;即单向风机的进气管道与主路管道的进气段的连接端,比单向风机的出气管道与主路管道的进气段的连接端,更接近单向风机。单向风机的出气管道与主路管道的出气段的连接端为近风机端,单向风机的进气管道与主路管道的出气段的连接端为远风机端;即单向风机的出气管道与主路管道的出气段的连接端,比单向风机的进气管道与主路管道的出气段的连接端, 更接近单向风机。单向风机的出气管道与主路管道的连接处均设有换向阀门,单向风机的进气管道与主路管道的出气段的连接处设有换向阀门。例如,主路管道为吸气管道,旁路管道为排气管道。当需要吸气时,启动单向风机, 同时换向阀门关闭旁路管道,使主路管道畅通,从而使车厢外的空气从外部风口经主路管道进入汽车厢空调,并经汽车厢空调进入车厢内。当需要排气时,启动单向风机,同时换向阀门关闭主路管道,使两条旁路管道畅通,从而使车厢内的空气经进气管道到达单向风机,空气从单向风机的另一端出来后进入出气管道,并从出气管道到达外部风口,进而从外部风口排出车厢外。在现有的汽车空调上进行改造,只需在原主路管道(主路管道)上加设两条旁路管道(进气管道和出气管道)。使单向风机的进气管道与主路管道的进气段的连接端,比单向风机的出气管道与主路管道的进气段的连接端,更接近单向风机;使单向风机的出气管道与主路管道的出气段的连接端,比单向风机的进气管道与主路管道的出气段的连接端, 更接近单向风机。并在出气管道的两端均设置换向阀门,进气管道与主路管道的出气段的连接处设置换向阀门;或者进气管道和出气管道的两端均设置换向阀门。根据本发明另一具体实施方式
,单向风机的进气管道和出气管道的一端连接于主路管道进气段的同一位置;单向风机的进气管道和出气管道的另一端连接于主路管道出气段的同一位置;该两个连接位置均设有换向阀门。这里的换向阀门为球阀或万向阀。例如,主路管道为吸气管道,旁路管道为排气管道。当需要吸气时,启动单向风机, 同时换向阀门关闭旁路管道,使主路管道畅通,从而使车厢外的空气从外部风口经主路管道进入汽车厢空调,并经汽车厢空调进入车厢内。当需要排气时,启动单向风机,同时球阀或万向阀关闭主路管道,使两条旁路管道畅通,从而使车厢内的空气经进气管道到达单向风机,空气从单向风机的另一端出来后进入出气管道,并从出气管道到达外部风口,进而从外部风口排出车厢外。在现有的汽车空调上进行改造,只需在原主路管道(主路管道)上加设两条旁路管道(进气管道和出气管道)。进气管道和出气管道的一端连接于主路管道进气段的同一位置,进气管道和出气管道的另一端连接于主路管道出气段的同一位置,并在该两个连接位置处设置球阀或万向阀。另外,本发明中的双向通风还可通过直流双向风机来实现。此时,双向通风装置的风机为一个直流双向风机及连接于该直流双向风机的气体管道。直流双向风机其能在通直流电的情况下,实现正向旋转和反向旋转。此时的切换机构为直流双向风机的换向开关。例如,假定该直流双向风机的正向旋转为吸气,反向旋转为排气。当需要吸气时, 使该直流双向风机正向旋转,从而使车厢外的空气从外部风口沿主路管道进入汽车厢空调,并通过汽车厢空调进入车厢内。当需要排气时,使该直流双向风机反向旋转,从而使车厢内的空气通过汽车厢空调到达外部风口,进而从外部风口排出车厢外。在现有的汽车厢空调的上进行改造,只需将原来的单向风机换成双向风机。另外需要强调的是,本发明中,外部风口可以有多个,该多个外部风口可位于汽车的任意位置;本发明的双向通风装置可位于任意一个外部风口与汽车空调内的任意一点之间的位置,或言之,本发明的双向通风装置可位于汽车空调内的任意位置。例如,本发明的双向通风装置可位于温度调节装置(制冷装置或加热装置)之前,也可位于温度调节装置之后。另外,可以在外部风口设置气体过滤装置,当汽车空调吸气时该气体过滤装置对吸进的气体进行过滤,当汽车空调排气时,向外吹送的风会对该气体过滤装置进行吹扫。这样可以减少对气体过滤装置的清洗次数。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气体管道包括主路管道,主路管道包括进气管道、工作管道;进气管道上连接有风机;工作管道上设有一个或多个内部出风口,内部出风口通过阀门进行控制;气体管道还包括用于排气的旁路管道,旁路管道与工作管道连通,且通向外部风口 ;内部出风口和旁路管道通过切换机构(例如换向阀门)进行切换。旁路管道所连通的外部风口与进气管道所连通的外部风口可为同一个外部风口, 也可为不同的外部风口。这里的工作管道是指位于温度调节装置之后的管道,其上连接有内部出风口。经过制冷装置或加热装置进行降温处理或升温处理后的空气经工作管道到达内部出风口,并从内部出风口排到车厢厢内。当换向阀门关闭,工作管道内的空气只能经内部出风口排到车厢厢内;当换向阀门开启,工作管道内的空气可进入用于排气的旁路管道,进而排到车厢厢外。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工作管道包括多条支路管道(例如两条、三条或四条)。工作管道的每条支路管道上均连接有一个或多个(例如两个、三个或四个)内部出风口,每个内部出风口均通过相应的阀门进行控制,并与内部出风口和旁路管道之间的换向阀门配合开闭,以实现内部出风口和旁路管道之间的切换。当需要吸气时,启动单向风机,位于内部出风口和旁路管道之间的换向阀门关闭旁路管道,同时所有内部出风口的阀门均打开,从而使车厢外的空气从外部风口经进气管道进入汽车空调的工作管道,并经连接于工作管道上的内部出风口进入车厢内。当需要排气时,启动单向风机,位于位于内部出风口和旁路管道之间的换向阀门设置为使旁路管道畅通,同时所有内部出风口的阀门均关闭,从而使车厢内的空气经内循环风口进入工作管道,并从工作管道进入旁路管道,进而从旁路管道经外部风口排出车厢外。在现有的汽车空调上进行改造,只需在工作管道之后设置用于排气的旁路管道, 该旁路管道的通向外部风口。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备如下有益效果通过设置双向通风装置,本发明的汽车空调除了具有现有汽车空调的空气内循环功能(即车厢内的空气经过汽车空调进行循环)和进风功能(即风机将车厢外的空气吸入车厢内)外,还具有排风功能,即风机将车厢内的空气排出车厢外,以及将空调管道内的空气不经车厢循环排出车厢外。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移图2是本发明的实施移图3是本发明的实施移图4是本发明的实施移图5是本发明的实施移图6是本发明的实施移图7是本发明的实施移图8是本发明的实施移图9是本发明的实施移图10是本发明的实施图11是本发明的实施图12是本发明的实施图13是本发明的实施图14是本发明的实施图15是本发明的实施
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1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汽车空调的实施例1包括与车厢外空气连通的外部风口 901、与车厢内空气连通的内循环风口 902、用于在外部风口 901和内循环风口 902之间进行切换的换向阀门903,以及位于汽车空调内的双向通风装置。
1的结构示意图; 1的进气状态的示意图; 1的排气状态的示意图; 2的结构示意图; 2的进气状态的示意图; 2的排气状态的示意图; 3的结构示意图; 3的进气状态的示意图; 3的排气状态的示意图; 列4的结构示意图; 列4的进气状态的示意图; 列4的排气状态的示意图; 列5的结构示意图; 列5的进气状态的示意图; 列5的排气状态的示意图。
其中,双向通风装置包括单向进气风机101及连接于单向进气风机101的主路管道102 ;单向排气风机103及连接于单向排气风机103两端的旁路管道104 ;切换机构(两个换向阀门105、106)。其中,主路管道102的一端与外部风口 101相连通。换向阀门105、 106位于主路管道102和旁路管道104的连接端,用于切换主路管道102和旁路管道104。图2所示为本实施例的进气状态的示意图,此时单向进气风机101启动,同时换向阀门105、106关闭旁路管道104,使主路管道102畅通,从而使车厢外的空气按照图中所示的方向从外部风口 901经主路管道102进入车厢内。图3所示为本实施例的排气状态的示意图,此时单向排气风机103启动,同时换向阀门105、106关闭主路管道102,使旁路管道104畅通,从而使车厢内的空气按照图中所示的方向经旁路管道104到达外部风口 901,进而从外部风口 901排出车厢外。实施例2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其它部分与实施例1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双向通风装置包括单向风机201、主路管道(进气段202、出气段20 、旁路管道(进气管道204、出气管道205)、切换机构(换向阀门206、207、208)。其中,换向阀门206位于进气管道204和主路管道出气段203的连接端,换向阀门207位于出气管道205和主路管道出气段203的连接端,换向阀门208位于出气管道205和主路管道进气段202的连接端。另外,进气管道 204与主路管道进气段202的连接端,比出气管道205与主路管道进气段202的连接端更接近单向风机201 ;出气管道205与主路管道出气段203的连接端,比进气管道204与主路管道出气段203的连接端更接近单向风机201。图5所示为本实施例的进气状态的示意图,此时单向风机201启动,同时换向阀门 206关闭进气管道204,换向阀门207、208关闭出气管道205,使主路管道畅通,从而使车厢外的空气按照图中所示的方向从外部风口 901经主路管道202、203进入车厢内。图6所示为本实施例的排气状态的示意图,此时单向风机201启动,同时换向阀门206、207关闭主路管道出气段203,换向阀门208关闭主路管道进气段202,使旁路管道204、205畅通,从而使车厢内的空气按照图中所示的方向经进气管道204到达单向风机201,然后从单向风机201的另一端进入出气管道205,并从出气管道205到达外部风口 901,进而从外部风口 901排出车厢外。实施例3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的其它部分与实施例1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双向通风装置包括单向风机301、主路管道(进气段302、出气段30 、旁路管道(进气管道304、出气管道30 、切换机构(球阀306、307)。进气管道304和出气管道305的一端连接于主路管道进气段302的同一位置,该连接位置设有球阀307 ;进气管道304和出气管道305的另一端连接于主路管道出气段303的同一位置,该连接位置设有球阀306。图8所示为本实施例的进气状态的示意图,此时单向风机301启动,同时球阀306、 307使主路管道畅通,从而使车厢外的空气按照图中所示的方向从外部风口 901经主路管道302、303进入车厢内。图9所示为本实施例的排气状态的示意图,此时单向风机301启动,同时球阀306、 307如图所示关闭主路管道,使旁路管道304、305畅通,从而使车厢内的空气按照图中所示的方向经进气管道304到达单向风机301,然后从单向风机301的另一端进入出气管道305,并从出气管道305到达外部风口 901,进而从外部风口 901排出车厢外。实施例4如图10所示,本实施例的其它部分与实施例1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双向通风装置包括一个直流双向风机401、连接于该直流双向风机的气体管道402。其中直流双向风机401能在通直流电的情况下,实现正向旋转和反向旋转;气体管道402的一端与外部风口 901相连通。图11所示为本实施例的进气状态的示意图,此时直流双向风机401正向旋转(图中所示为逆时针旋转),从而使车厢外的空气按照图中所示的方向从外部风口 901沿气体管道402进入车厢内。图12所示为本实施例的排气状态的示意图,此时直流双向风机401反向旋转(图中所示为顺时针旋转),从而使车厢内的空气按照图中所示的方向沿气体管道402到达外部风口 901,进而从外部风口 901排出车厢外。实施例5如图13所示,本发明的实施例5中,汽车空调的双向通风装置包括主路管道和旁路管道503,主路管道包括进气管道501、工作管道502。汽车空调内设有制冷装置(蒸发器 E)和加热装置(加热器H)。经过制冷或加热的空气进入工作管道502,工作管道502包括三条支路管道5021、5022、5023。每条支路管道上均连接有多个(例如三个)内部出风口 904,每个内部出风口 904均通过相应的阀门905进行控制。进气管道501上连接有单向风机506 ;外部风口 901和内循环风口 902均与进气管道501相连通;进气管道501和旁路管道503通过换向阀门504进行切换;外部风口 901 和内循环风口 902通过换向阀门903进行切换;旁路管道503和每条工作管道的支路管道之间设有阀门505。图14所示为本实施例的进气状态的示意图,此时单向风机506启动,换向阀门504 和所有的阀门505关闭旁路管道503,换向阀门903关闭内循环风口 902,同时所有内部出风口 904的阀门905均打开,从而使车厢外的空气按照图中所示的方向从外部风口 901经进气管道501进入汽车空调的工作管道502,并经连接于工作管道502上的内部出风口 904 进入车厢内。图15所示为本实施例的排气状态的示意图,此时单向风机506启动,位于换向阀门504和所有的阀门505设置为使旁路管道503畅通,换向阀门903设置为打开内循环风口 902,同时所有内部出风口 904的阀门905均关闭,从而使车厢内的空气按照图中所示的方向经内循环风口 902进入工作管道502,并从工作管道502进入旁路管道503,进而从旁路管道503经外部风口 901排出车厢外。虽然本发明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但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实施的范围。任何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发明范围内,当可作些许的改进,即凡是依照本发明所做的同等改进,应为本发明的发明范围所涵盖。
9
权利要求
1.一种具有进排风功能的汽车空调,其包括车厢内气体进行循环的内循环风口、以及车厢内与车厢外进行气体交换的一个或多个外部风口 ;其中,所述汽车空调包括双向通风装置,该双向通风装置包括风机、与所述风机连接的气体管道以及切换机构,所述的风机能提供单向或双向的气体流动,所述的气体管道与所述的外部风口连通,所述的切换机构通过切换所述气体管道内气体的流动路径或者流动方向而实现将空气从车厢外吸入车厢内或者从车厢内排出车厢外,或者将空调管道内的残余空气不经车厢循环直接排出车厢外。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空调,其中,所述的气体管道进一步包括主路管道和与该主路管道连接的旁路管道,所述的切换机构包括能对气体流动路径进行切换的多个换向阀门,以使气体经由所述主路管道或所述旁路管道流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空调,其中,所述双向通风装置的多个换向阀门为联动控制。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空调,其中,所述风机包括一个单向进气风机和一个单向排气风机,所述主路管道和所述旁路管道各为一条;其中所述单向进气风机位于所述主路管道或旁路管道,所述单向排气风机位于所述旁路管道或主路管道;所述主路管道和旁路管道的连接处设有换向阀门。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空调,其中,所述风机包括一个单向风机、所述主路管道为一条、所述旁路管道为两条;所述单向风机位于所述主路管道,所述主路管道包括单向风机的进气段和单向风机的出气段;所述两条旁路管道中的一条为所述单向风机的进气管道, 另一条为所述单向风机的出气管道。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汽车空调,其中,所述单向风机为单向进气风机或单向排气风机。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汽车空调,其中,所述单向风机的进气管道与所述主路管道的进气段的连接端为近风机端,所述单向风机的出气管道与所述主路管道的进气段的连接端为远风机端;所述单向风机的出气管道与所述主路管道的出气段的连接端为近风机端,所述单向风机的进气管道与所述主路管道的出气段的连接端为远风机端。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汽车空调,其中,所述单向风机的出气管道与所述主路管道的连接处均设有换向阀门,所述单向风机的进气管道与所述主路管道的出气段的连接处设有换向阀门。
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汽车空调,其中,所述单向风机的进气管道和出气管道的一端连接于所述主路管道进气段的同一位置;所述单向风机的进气管道和出气管道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主路管道出气段的同一位置;该两个连接位置均设有换向阀门。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汽车空调,其中,所述换向阀门为球阀。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空调,其中,所述气体管道包括主路管道,所述主路管道包括进气管道、工作管道;所述进气管道上连接有风机;所述工作管道上设有一个或多个内部出风口,所述内部出风口通过阀门进行控制;所述气体管道还包括用于排气的旁路管道,所述旁路管道与所述工作管道连通,且通向外部风口 ;所述内部出风口和所述旁路管道通过切换机构进行切换。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进排风功能的汽车空调,其包括车厢内气体进行循环的内循环风口、以及车厢内与车厢外进行气体交换的一个或多个外部风口;其中,汽车空调包括双向通风装置,该双向通风装置包括风机、与风机连接的气体管道以及切换机构,风机能提供单向或双向的气体流动,气体管道与外部风口连通,切换机构通过切换气体管道内气体的流动路径或者流动方向而实现将空气从车厢外吸入车厢内或者从车厢内排出车厢外,或者将空调管道内的残余空气不经车厢循环直接排出车厢外。通过设置双向通风装置,本发明的汽车空调除了具有现有汽车空调的空气内循环功能和进风功能外,还具有排风功能,即风机将车厢内的空气排出车厢外,以及将空调管道内的空气不经车厢循环排出车厢外。
文档编号B60H1/26GK102416842SQ20111033391
公开日2012年4月18日 申请日期2011年10月28日 优先权日2011年9月19日
发明者宋小民 申请人:宋小民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