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向式电动车辆防盗报警及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31890阅读:14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多向式电动车辆防盗报警及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防盗报警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多向式电动车辆防盗报警及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新能源的使用和发展,电动车辆的使用范围以及占有量越来越大,电动车辆偷盗案件也越来越多,目前市面上的电动车防盗报警装置一般都只在车身上安装防盗报警系统,未有发现在动力电池组内也安装报警装置,使得动力电池组容易被盗窃,而动力电池组几乎占到了轻型电动车40%以上的构成成本,未能很好的达到防止电动车辆被盗的目的。实用新型专利ZL 201020624731.0公开了一种摩托车、电动车多方位双向防盗报警器, 通过设置多个传感器来防止车辆被盗,并通过遥控接收器的指示灯向车主显示车辆被盗的情况,基本达到了车辆防盗的目的,但由于只是通过指示灯的颜色来判断被盗情况,并不能确切知道车辆的具体位置,无法找回被盗车辆,有待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多向式电动车辆防盗报警及控制装置, 通过数字和信息化控制,极大的增强了电动车辆包括其动力电池组的防盗防抢能力,并提供了车辆位置追踪功能,大大降低了电动车辆的丢失率。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多向式电动车辆防盗报警及控制装置,包括报警器主机、报警器子机和报警器解锁器,其特征在于报警器主机安装在电动车辆的内部,报警器子机安装在电动车辆可更换的动力电池组内部,报警器主机分别与报警器子机和报警器解锁器进行双向通信。本发明的报警器主机包括密闭外壳,密闭外壳内置有主机控制电路、内置电源和主机报警喇叭;所述的主机控制电路包括主机MCU控制核心、GSM模块、GIS模块、RF模块、 子机通讯模块、电动车辆控制接口、警报驱动和震动传感器;所述的主机MCU控制核心分别与GSM模块、GIS模块、RF模块、子机通讯模块、电动车辆控制接口、警报驱动和内置电源相连接;所述的电动车辆控制接口与震动传感器相连接;所述的警报驱动连接主机报警喇叭。报警器主机通过子机通讯模块与报警器子机双向通信,通过GSM模块与报警器解锁器双向通信,通过GIS模块获得电动车辆的位置并进行远程控制;报警器主机通过主机MCU控制核心实现对电动车辆动力的加锁以及解锁,当电动车辆通过震动传感器接收到外部任一控制电路异常时,并且没有报警器解锁器的解锁信号输入时,则启动主机报警喇叭并锁死电动车辆动力输出,主机报警喇叭发出大于IOOdb的警报音。本发明报警器主机的内置电源为内嵌的二次电池,二次电池在电动车辆动力电池充电时同时进行充电,以保证报警器主机长时间可靠地工作。报警器子机包括子机控制电路和子机报警喇叭;所述的子机控制电路包括子机 MCU控制核心、主机通讯模块、硬件解锁器、动力电池控制接口和报警驱动;所述的子机MCU控制核心分别与主机通讯模块、硬件解锁器、动力电池控制接口以及警报驱动连接;所述的警报驱动连接子机报警喇叭。报警器子机通过主机通讯模块与报警器主机双向通信;所述子机MCU控制核心实时确认和报警器主机位置关系,当和报警器主机异常脱离或是搬离且没有收到报警器主机发出的正确解码信息时,则启动子机报警喇叭并锁死电动车辆的动力电池组输出,子机报警喇叭发出大于120db的报警音。若需要解锁需要获得正确的解码信息或是将电动车辆的动力电池组破坏性地打开。报警器子机的动力电池控制接口连接电动车辆的动力电池,使报警子机通过电动车辆动力电池供电。本发明的报警器解锁器是硬件解锁器和/或软件解锁器,所述的硬件解锁器安装在报警器子机内,所述的软件解锁器安装在智能手机中。硬件解锁器设计为遥控器形式,具有操作使用简便的特性,便于随身携带使用,不产生额外费用。软件解锁器为一控制程序,安装在智能手机中,通过手机的GSM通道与报警器主机双向通信,获得电动车辆的位置信息实现远程警报器控制功能以及超远程的控制功能, 其构成成本比较低廉。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除了实现常规的电动车辆停车后的震动报警外,还可实现动力电池组的防盗报警、电动车辆被盗抢后报警、位置追踪以及远程控制等,极大增强了电动车辆包括其动力电池组的防盗防抢能力,不法分子即使盗抢车辆或是电池组后也无法使用。


图1为本发明的控制原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发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在阅读了本发明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各种等价形式的修改均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一种多向式电动车辆防盗报警及控制装置,包括报警器主机、报警器子机和报警器解锁器,报警器主机安装在电动车辆的内部,报警器子机安装在电动车辆可更换的动力电池组内部,报警器主机分别与报警器子机和报警器解锁器进行双向通信。报警器主机包括密闭外壳,密闭外壳内置有主机控制电路、内置电源和主机报警喇叭;所述的主机控制电路包括主机MCU控制核心、GSM模块、GIS模块、RF模块、子机通讯模块、电动车辆控制接口、警报驱动和震动传感器;所述的主机MCU控制核心分别与GSM模块、GIS模块、RF模块、子机通讯模块、电动车辆控制接口、警报驱动和内置电源相连接;所述的电动车辆控制接口与震动传感器相连接;所述的警报驱动连接主机报警喇叭。报警器主机的内置电源为内嵌的二次电池,二次电池在电动车辆动力电池充电时同时进行充电, 以保证报警器主机长时间可靠地工作。报警器子机包括子机控制电路和子机报警喇叭;所述的子机控制电路包括子机 MCU控制核心、主机通讯模块、硬件解锁器、动力电池控制接口和报警驱动;所述的子机MCU控制核心分别与主机通讯模块、硬件解锁器、动力电池控制接口以及警报驱动连接;所述的警报驱动连接子机报警喇叭。报警器子机由电动车辆的动力电池供电,即报警器子机的动力电池控制接口连接电动车辆的动力电池。报警器解锁器可以设计成硬件解锁器或者软件解锁器或者既设硬件解锁器又设软件解锁器,硬件解锁器安装在报警器子机内(通常设计成遥控器形式),软件解锁器安装在智能手机中。报警器解锁器由使用者随身携带使用,其硬件解锁器和软件解锁器具有相同的解锁功能和警报器控制功能。报警器主机通过子机通讯模块与报警器子机双向通信,通过GSM模块与报警器解锁器连接双向信息确认,通过GIS模块获得电动车辆的位置并进行远程控制;报警器主机可控制车辆的动力部分,实现动力的加锁以及解锁功能。当电动车辆外部任一控制电路异常时,报警器主机无解锁信号输入时,由主机报警喇叭发出大于IOOdb的警报音并锁死动力输出,此时报警器主机工作供电依赖于其内置电源。报警器主机的信息确认通过报警器解锁器获得。通过报警器主机中的RF模块,硬件型解锁器对主机执行解锁与加锁控制,同时通过报警器主机中的GIS模块具有获得位置信息的功能以及超远程的控制功能。报警器子机报警工作是通过报警器主机内部的子机通讯模块与报警器子机内部的主机通讯模块进行信息确认,工作时报警器子机会时刻确认和报警器主机的位置关系, 当报警器子机和报警器主机异常脱离或是搬离时没有收到报警器主机的正确的解码信息时,正确的解码信息是通过报警器硬件解锁器按下解锁命令,报警器主机控制电路中RF模块接收获得,报警器子机会发出大于120db的警报音,并锁死电池组输出。解锁需要通过报警器子机内部的硬件解锁器输入正确的解码信息或是将电池组破坏性的打开。报警器子机可以有效防止动力电池组单独被盗。
权利要求
1.一种多向式电动车辆防盗报警及控制装置,包括报警器主机、报警器子机和报警器解锁器,其特征在于报警器主机安装在电动车辆的内部,报警器子机安装在电动车辆可更换的动力电池组内部,报警器主机分别与报警器子机和报警器解锁器进行双向通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向式电动车辆防盗报警及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报警器主机包括密闭外壳,密闭外壳内置有主机控制电路、内置电源和主机报警喇叭;所述的主机控制电路包括主机MCU控制核心、GSM模块、GIS模块、RF模块、子机通讯模块、电动车辆控制接口、警报驱动和震动传感器;所述的主机MCU控制核心分别与GSM模块、GIS模块、RF模块、子机通讯模块、电动车辆控制接口、警报驱动和内置电源相连接;所述的电动车辆控制接口与震动传感器相连接;所述的警报驱动连接主机报警喇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向式电动车辆防盗报警及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内置电源为内嵌的二次电池。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向式电动车辆防盗报警及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报警器子机包括子机控制电路和子机报警喇叭;所述的子机控制电路包括子机MCU控制核心、主机通讯模块、硬件解锁器、动力电池控制接口和报警驱动;所述的子机MCU控制核心分别与主机通讯模块、硬件解锁器、动力电池控制接口以及警报驱动连接;所述的警报驱动连接子机报警喇叭。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向式电动车辆防盗报警及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动力电池控制接口连接电动车辆的动力电池。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向式电动车辆防盗报警及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报警器解锁器是硬件解锁器和/或软件解锁器,所述的硬件解锁器安装在报警器子机内,所述的软件解锁器安装在智能手机中。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向式电动车辆防盗报警及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硬件解锁器为遥控器形式。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向式电动车辆防盗报警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软件解锁器为一控制程序,通过手机的GSM通道与报警器主机双向通信。
全文摘要
一种多向式电动车辆防盗报警及控制装置,涉及防盗报警装置,包括报警器主机、报警器子机和报警器解锁器,其特征在于报警器主机安装在电动车辆的内部,报警器子机安装在电动车辆可更换的动力电池组内部,报警器主机分别与报警器子机和报警器解锁器进行双向通信,实现常规的电动车辆停车后的震动报警外,还可实现动力电池组的防盗报警、电动车辆被盗抢后报警、位置追踪以及远程控制等,极大增强了电动车辆包括其动力电池组的防盗防抢能力,不法分子即使盗抢车辆或是电池组后也无法使用。
文档编号B60R25/10GK102514545SQ20111045295
公开日2012年6月27日 申请日期2011年12月30日 优先权日2011年12月30日
发明者孙挥, 缪朝东, 蒋东敏, 陈胡兴, 陈莉娟, 鲁小芳 申请人:江苏省宜兴中等专业学校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