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软轴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32282阅读:13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软轴支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传动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用于变速箱的变速操纵机构的软轴支架。
背景技术
在动力机械领域中,如各种工程机械、车辆工程和船舶等,为了便于对变速箱进行变速等操作,经常需要利用实现挡位转换的变速操纵结构。传统的变速操纵结构通常包括前操纵器(包括换挡手柄和操纵器等)、与变速箱相连的后操纵器(包括选挡摇臂和换挡助力器等)以及连接在前操纵器和后操纵器之间的变速软轴。在进行挡位转换时,前操纵器的换挡手柄通过变速软轴而对后操纵器进行操纵,以改变变速箱内的齿轮传动比,从而可以实现挡位的转换。软轴支架通常用于安装变速软轴,通过设置软轴支架,从而能够布置变速软轴的安装方位,并对变速软轴起到限制作用。下面以图1中所示的重型汽车的变速操纵机构为例对变速软轴的安装方式进行描述。如图1所示,在重型汽车的变速操纵机构中,变速软轴包括选挡软轴19和换挡软轴14,选挡软轴19和换挡软轴14分别与选挡摇臂15和换挡助力器18连接。由于选挡摇臂15与换挡助力器18分别位于变速箱17的不同侧面,因此,选挡软轴19通过固定在离合器16的壳体上的选挡软轴支架11进行安装布置,换挡软轴14通过固定在变速箱17的壳体上的换挡软轴支架13进行安装布置,以使选挡软轴19和换挡软轴14能够进行可靠且正确的动作。因此,由于在传统的变速软轴设置方式中,由于需要分别安装选挡软轴支架11和换挡软轴支架13,从而导致换挡操纵机构装配的复杂程度并且装配效率较低。此外,要对选挡软轴支架11和换挡软轴支架13分别进行加工和制造,延长了生产时间,生产效率相对较低。并且,在批量生产选挡软轴支架11和换挡软轴支架13时,需要较大的空间来对选挡软轴支架11和换挡软轴支架13分别进行存放,这对生产管理来说是非常不方便的。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软轴支架,该软轴支架上能够同时安装选挡软轴和换挡软轴。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软轴支架,该软轴支架包括底板、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所述第一固定部固定设置在所述底板上并具有第一安装面,所述第二固定部固定设置在所述底板上并具有第二安装面,所述第一安装面和所述第二安装面之间的夹角为70至110度。优选地,所述第一安装面与所述第二安装面之间的夹角为90度。优选地,该软轴支架还包括连接肋,该连接肋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部和所述第二固定部。 优选地,所述连接肋倾斜于所述底板。优选地,所述第一固定部还包括具有所述第一安装面的第一凸缘部和连接在该第一凸缘部和所述底板之间的第一支撑部,所述第二固定部包括具有所述第二安装面的第二凸缘部和连接在该第二凸缘部与所述底板之间的第二支撑部。优选地,所述第一安装面上形成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二安装面上形成有第二通孔。优选地,该软轴支架还包括第一加强肋和第二加强肋,所述第一加强肋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支撑部与所述底板之间,所述第二加强肋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二支撑部与所述底板之间。优选地,所述底板、所述第一支撑部、所述第二支撑部、所述第一加强肋和所述第二加强肋中的至少一者上形成有减轻孔。优选地,该软轴支架通过铸造形成为一体。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软轴支架包括具有第一安装面的第一固定部和具有第二安装面的第二固定部,并且通过使第一安装面和第二安装面之间设置一定的角度使得同一软轴支架能够分别安装并限制两根软轴,简化了软轴支架的安装过程,提高了软轴支架的生产效率,并减少了批量生产软轴支架时所需的存放空间。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
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
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传统的重型汽车的变速操纵机构;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的软轴支架;图3是图2中的软轴支架用于重型汽车变速操纵机构的安装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 底板3第二固定部5第二支撑部7安装孔9 第一凸缘部11选挡软轴支架13换挡软轴支架15选挡摇臂17变速箱19选挡软轴22第一通孔32第二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2第一固定部 4第一支撑部 6连接肋 8减轻孔 10第二凸缘部 12 U型夹 14换挡软轴 16离合器 18换挡助力器 21第一安装面 31第二安装面 41第一加强肋[0036]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
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软轴支架,该软轴支架包括底板1、第一固定部2 和第二固定部3,第一固定部2固定设置在底板1上并具有第一安装面21,第二固定部3固定设置在底板1上并具有第二安装面31,第一安装面21和第二安装面31之间的夹角为70 至110度。将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软轴支架用于变速操纵机构时,通过软轴支架的底板1将该软轴支架固定在变速箱或离合器的壳体上。可将不同的变速软轴分别限制于第一固定部2 的第一安装面21和第二固定部3的第二安装面31上。由于第一安装面21和第二安装面 31之间具有夹角,因此,分别限制在第一安装面21和第二安装面31上的变速软轴可方便地与位于变速箱或离合器不同侧面的后操纵器(如选挡摇臂和换挡助力器)机构相连。在大多数变速操纵机构中,变速软轴与位于变速箱相邻的两侧的选挡摇臂和换挡助力器相连,因此,优选地,第一安装面21和第二安装面31之间的夹角为70至110度,从而便于布置不同的变速软轴。本实用新型同样适用于后操纵器中的选挡摇臂和换挡助力器位于变速箱同一侧的情况。如上所述,变速机构中与变速软轴相连的后操纵器,如选挡摇臂和换挡摇臂,通常设置在变速箱上相互垂直的两个侧面上,因此,进一步优选地,第一安装面21和第二安装面31之间的夹角为80至100度,更加优选地,第一安装面21与第二安装面31之间的夹角为90度。这里所说的角度并非数学意义上的含义,而是指工业生产中可达到的接近90度的范围,比如90+/-5度。优选地,所述软轴支架还可以包括连接肋6,该连接肋6将第一固定部2和第二固定部3固定连接。具有连接肋6的软轴支架结构更稳定、紧凑,在使用过程中不容易发生变形。连接肋6可以以多种方式形成在第一固定部2和第二固定部3之间,例如,可以通过铸造与第一固定部2和第二固定部3 —体形成,也可通过焊接将连接肋6焊接在第一固定部 2和第二固定部3之间。此处对连接肋6的形状没有特殊要求,连接肋6可以是任意形状,只要能连接在第一固定部2和第二固定部3支架起到加强作用即可,例如,连接肋6可以是一段圆柱形钢筋,也可以是工字型钢或角钢等其他形状。连接肋6可以平行于底板1,也可以倾斜于底板1。当然,优选地,连接肋6可以倾斜于底板1。这样能使软轴支架具有三角形的稳固结构,在使用过程中更加不容易变形。为了便于两根变速软轴的布置,应当使两根不同的变速软轴之间具有一定的距离,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发生干涉,也就是说,第一固定部2的第一安装面21与第二固定部3 的第二安装面31之间应该相应地具有一定的距离。例如,第一固定部2和第二固定部3可以是设置在底板1上的相互垂直的长方形板,而第一安装面21位于第一固定部2的一个面上,第二安装面31位于第二固定部3上与第一安装面21相垂直的面上。优选地,如图2所示,第一固定部2还可以包括具有第一安装面21的第一凸缘部 9和连接在第一凸缘部9与底板1之间的第一支撑部4。优选地,第二固定部3可以包括具有第二安装面31的第二凸缘部10和连接在该第二凸缘部10与底板1之间的第二支撑部 5。[0046]通常,在安装变速软轴时,可将两根不同的软轴分别限制于软轴支架的第一安装面21和第二安装面31上。安装时会用到U型夹12,这种情况下,第一凸缘部9的第一安装面21上应当形成有第一通孔22,第二凸缘部10的第二安装面31上应当形成有第二通孔 32。在对两根变速软轴中的一根进行布置时,可将U型夹12的两端穿过形成在第一凸缘部 9上的第一通孔22,变速软轴穿过U型夹12和第一安装面21之间形成的孔,使用螺母将U 型夹12固定即可。在所述软轴支架的第二安装面31上布置两根变速软轴中的另一根时可使用相同的方法。使用U型夹12分别对两根变速软轴进行布置的优势在于,可以方便地拆卸U型夹 12,从而方便地更换变速软轴。当然,布置变速软轴的方法并不限于此,例如,还可以在第一凸缘部9和第二凸缘部10的侧面上分别加工一个通孔,在变速软轴时,将两根变速软轴分别穿过形成在第一凸缘部9的侧面和第二凸缘部10的侧面上的通孔即可。为了使软轴支架的结构更加牢固,优选地,该软轴支架还可以包括第一加强肋41, 该第一加强肋41固定连接在第一支撑部4和底板1之间,这样,第一支撑部4、第一加强肋 41与底板1之间便形成了三角形的稳定结构,使软轴支架的结构更加牢固。第一加强肋41可以以多种形式连接在第一支撑部4和底板1之间,例如,第一加强肋41可以通过铸造与第一支撑部4和底板1 一体获得,也可以通过焊接的方式将第一加强肋41固定连接在第一支撑部4和底板1之间。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软轴支架中,对第一加强肋41的形状并无特殊要求,只要该第一加强肋41能实现对第一支撑部4以及底板1的加固作用即可。例如第一加强肋41可以是形成在第一支撑部4与底板1之间的三角形的板,也可以是连在第一支撑部4与底板 1之间的一段钢筋等。优选地,第二支撑部5与底板1之间也可以固定连接有第二加强肋(未示出)。该第二加强肋的有益效果、获得方法及形状与第一加强肋41相似,这里不再赘述。优选地,底板1、第一支撑部4、第二支撑部5、第一加强肋41和第二加强肋中的至少一者上可以形成有减轻孔8,以减轻软轴支架的整体重量,并降低软轴支架的制造成本。 类似地,也可在连接肋6上设置减轻孔。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软轴支架既可以使用钢板焊接而成,也可以通过铸造一体获得。优选情况下,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软轴支架通过铸造形成为一体。一体铸造形成的软轴支架结构稳定,无结点,使用过程中不易发生变形,有效避免了因软轴支架变形而产生的行程效率降低和操控能力降低的问题。优选地,在铸造成型时,可采用硅溶胶精铸工艺一次成型,容易实现对软轴支架的尺寸的控制。下面以重型汽车的变速操纵机构为例对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软轴支架进行详细地描述。如图3所示,重型汽车的变速操纵机构包括换挡手柄、与变速箱17相连的后操纵器(包括选挡摇臂15和换挡助力器18)以及连接在换挡手柄和后操纵器之间的变速软轴 (包括换挡软轴14和选挡软轴19)。换挡软轴14的一端与换挡手柄相连,另一端与换挡助力器18相连,选挡软轴19 一端与换挡手柄相连,另一端与选挡摇臂15相连。其中,换挡助力器18与选挡摇臂15分别位于变速箱17的相邻的侧面上。
6[0057]使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软轴支架对换挡软轴14和选挡软轴19进行布置时,首先通过设置在底板1上的安装孔7将该软轴支架固定在变速箱17的顶盖上。软轴支架的底板1上设置有第一固定部2和第二固定部3,第一固定部2包括具有第一安装面21的第一凸缘部9,和连接在底板1和第一凸缘部9之间的第一支撑部4,第二固定部3包括具有第二安装面31的第二凸缘部10,和连接在第二凸缘部10与底板1之间的第二支撑部5。如图2中所示,第一安装面21和第二安装面31之间的夹角90度,因此第一安装面21和第二安装面31可分别用于限制安装取向不同的选挡软轴19和换挡软轴14。通过U型夹12将选挡软轴19限制于软轴支架的第一安装面21后,可方便地将该选挡软轴19方便地与选挡摇臂15连接。同样,通过U型夹12将换挡软轴14限制安装于软轴支架的第二安装面31之后,可方便地将该换挡软轴14与换挡助力器18相连。连接于第一固定部2和第二固定部3之间的连接肋6,以及在第一支撑部4和底板 1之间设置第一加强肋41使轴支架的结构更加牢固不易变形。除此之外,底板1和第一加强肋41上分别设置了减轻孔8,减轻了软轴支架的总体重量,并降低了生产成本。而且,图2和图3中所示的软轴支架为通过硅溶胶精铸工艺一体获得,整个支架中无焊接或其他机加工结点,使用过程中不易发生变形,有效避免了因软轴支架变形而产生的行程效率降低和操控能力降低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软轴支架在该软轴支架底板上设置具有第一安装面的第一固定部和具有第二安装面的第二固定部,并且通过使第一安装面和第二安装面之间设置一定的角度使得使得同一软轴支架能够分别安装并限制两根软轴,简化了软轴支架的安装过程,提高了软轴支架的生产效率,并减少了批量生产软轴支架时所需的存放空间。而且,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软轴支架中具有第一加强肋和第二加强肋,使整个软轴支架结构更加稳定,在使用过程中不易变形。虽然本实用新型以重型汽车的软轴换挡操纵结构为例介绍了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软轴支架,但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软轴支架还可以应用于其他情况,例如,工程机械、船舶等中的变速操纵机构,而不仅限于车辆的变速操纵机构。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
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而不限于权利要求书中各项权利要求的引用关系。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内容。
权利要求1.一种软轴支架,其特征在于,该软轴支架包括底板(1)、第一固定部( 和第二固定部(3),所述第一固定部( 固定设置在所述底板(1)上并具有第一安装面(21),所述第二固定部C3)固定设置在所述底板(1)上并具有第二安装面(31),所述第一安装面和所述第二安装面(31)之间的夹角为70至110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轴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面与所述第二安装面(31)之间的夹角为90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轴支架,其特征在于,该软轴支架还包括连接肋(6),该连接肋(6)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部( 和所述第二固定部(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软轴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肋(6)倾斜于所述底板⑴。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软轴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部(2)包括具有所述第一安装面的第一凸缘部(9)和连接在该第一凸缘部(9)与所述底板(1) 之间的第一支撑部G),所述第二固定部C3)包括具有所述第二安装面(31)的第二凸缘部 (10)和连接在该第二凸缘部(10)和所述底板(1)之间的第二支撑部(5)。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软轴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面上形成有第一通孔(22),所述第二安装面(31)上形成有第二通孔(32)。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软轴支架,其特征在于,该软轴支架还包括第一加强肋和第二加强肋,所述第一加强肋Gl)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支撑部(4)与所述底板(1)之间,所述第二加强肋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二支撑部( 与所述底板(1)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软轴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所述第一支撑部G)、 所述第二支撑部(5)、所述第一加强肋Gl)和所述第二加强肋中的至少一者上形成有减轻孔⑶。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轴支架,其特征在于,该软轴支架通过铸造形成为一体结构。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软轴支架,该软轴支架包括底板(1)、第一固定部(2)和第二固定部(3),该第一固定部(2)和第二固定部(3)均固定设置在所述底板(1)上并分别具有第一安装面(21)和第二安装面(31),该第一安装面(21)和第二安装面(31)之间的夹角为70至110度。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软轴支架可以同时对两个软轴进行布置,简化了软轴支架的安装过程,提高了软轴支架的生产效率,并减少了批量生产软轴支架时所需的存放空间。
文档编号B60K20/00GK201970864SQ201120011140
公开日2011年9月14日 申请日期2011年1月14日 优先权日2011年1月14日
发明者吴兴泉, 李常春, 程小建, 陈焱 申请人: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长沙福田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