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工程车前后车架的铰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39716阅读:25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工程车前后车架的铰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工程车辆,特别涉及一种工程车前后车架的铰接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工程车辆大都采用铰接装置连接前车架和后车架,车辆绕铰点转动,实现转向。相对于整体式车架,铰接车架具有转向半径更小等特点,已在工程车辆领域取得广泛应用。目前国内铰接式工程车辆所采用的铰接装置中,大多只能实现前后车架间的相互偏转, 即转向功能,而在前后方向上,一般是采用摆动架连接车架和车桥,从而实现两车桥间小范围的摆动。该类型式的主要缺点是结构不紧凑,加工、装配都较复杂,铰接结构所受冲击大。

实用新型内容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结构紧凑、装配便捷、 所受冲击力小的工程车前后车架的铰接结构。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工程车前后车架的铰接结构,包括,上铰接座和下铰接座,该上铰接座与下铰接座的纵截面成一端开口的U形结构,在所述上铰接座与下铰接座的两侧臂上分别设有插销孔;连接臂,该连接臂的纵截面为 U形结构,该连接臂包括第一侧臂和第二侧臂,第一侧臂与第二侧臂上各设有一连通孔,每一连通孔内设有一关节轴承;上插销轴和下插销轴,该上插销轴插入所述上铰接座的插销孔及所述连接臂的第一侧壁的关节轴承内,该下插销轴插入所述下铰接座的插销孔及所述连接臂的第二侧臂的关节轴承内,使所述连接臂与所述上铰接座、下铰接座在横向上固定连接。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优选方案,所述上铰接座、下铰接座与后车架连接;所述连接臂与前车架固定。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优选方案,所述后车架设有一横向的导向槽,所述上铰接座可在该导向槽内滑动。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优选方案,所述上铰接座、下铰接座与前车架连接;所述连接臂与后车架固定。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优选方案,所述关节轴承包括轴承内圈和轴承外圈,所述上插销轴或下插销轴与所述轴承内圈配合转动连接。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优选方案,所述连接臂的第一侧臂在纵向上沿所述上插销轴的外壁面滑动,所述连接臂的第二侧臂在纵向上固定于所述下插销轴。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优选方案,在所述下插销轴的外壁上套有两个用于在纵向上固定所述连接臂第二侧臂的套筒,该两个套筒分别位于所述连接臂第二侧臂的两侧。本实新型的技术方案相对于现有技术,取得的有益效果是(1)上铰接座和下铰接座分别与连接臂的两侧臂连接,从而将前后车架连接,这种连接方式紧凑,安装便捷。并且上铰接座和下铰接座所承受的冲击力小,可以延长铰接结构的使用寿命。(2)连接臂的第二侧臂在横向与纵向上都与下插销轴固定连接,而连接臂的第一侧臂在上插销轴的纵向上活动连接,从而在保证铰接结构的稳定的前提下,连接臂的第一侧臂的上下移动起到缓冲较大冲击力的效果。(3)在连接臂的两侧臂上各设有一个关节轴承,可以实现前后车架转弯时的转向功能,以及道路不平时的缓冲功能,结构紧凑。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工程车辆前后车架的铰接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所示A部分放大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工程车辆前后车架的铰接结构主视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工程车辆前后车架的铰接结构侧视示意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工程车辆前后车架相互扭转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工程车辆前后车架的铰接结构,包括上铰接座10、下铰接座20、连接臂30、以及上插销轴40和下插销轴50。上铰接座10与下铰接座 20的纵截面成一端开口的U形结构,上铰接座10与下铰接座20的两侧臂上分别设有插销孔12、14 ;连接臂30的纵截面也为U形结构,连接臂30包括第一侧臂32和第二侧臂34,第一侧臂32与第二侧臂34上各设有一个连通孔31、33,每一连通孔31、33内设有一关节轴承 36,38 ;上插销轴40插入上铰接座10的插销孔12、14及连接臂30的第一侧壁32的关节轴承36内,下插销轴50插入下铰接座20的插销孔及连接臂30的第二侧臂34的关节轴承38 内,使连接臂30与上铰接座10、下铰接座20在横向上固定连接。上铰接座10和下铰接座 20分别与连接臂30的两侧臂32、34连接,从而将前后车架100、200连接,这种连接方式紧凑,安装便捷。并且上铰接座10和下铰接座20所承受的冲击力小,可以延长铰接结构的使用寿命。如图3、图4所示,上铰接座10、下铰接座20与后车架200连接;连接臂30与前车架100固定。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上述方式,上铰接座10、下铰接座20也可以与前车架100连接,连接臂30与前车架200固定。如图2、图3所示,关节轴承36或38包括轴承内圈35和轴承外圈37,上插销轴40 或下插销轴50与轴承内圈35配合转动连接。连接臂30的第一侧臂32在纵向上沿上插销轴40的外壁面滑动,连接臂30的第二侧臂34在纵向上固定于下插销轴50。在下插销轴 50的外壁上可以套有两个套筒52、54,套筒5254用于在纵向上固定连接臂30的第二侧臂34的上侧和下侧。后车架200还可以设有一个横向的导向槽11,上铰接座10可在该导向槽11内滑动。当工程车辆需要转向时,前车架100和后车架200通过连接臂30的两侧臂32、34 绕上插销轴40与下插销轴50的外壁转动,从而实现转动;如图5所示,当道路不平时,前车架100或后车架200的一侧发生倾斜,前车架100与后车架200相对扭转,此时,上插销轴 40与下插销轴50分别通过带动关节轴承36、38的轴承内圈35实现扭转,同时,上铰接座 10在导向槽11内实现较小的横向位移达到减震的效果。因此,在连接臂30的两侧臂32、 34上各设有一个关节轴承36、38,可以实现前车架100与后车架200转弯时的转向功能,以及道路不平时的缓冲功能,结构紧凑。同时,连接臂30的第二侧臂34在横向与纵向上都与下插销轴50固定连接,而连接臂30的第一侧臂32在上插销轴40的纵向上活动连接,从而在保证铰接结构的稳定的前提下,连接臂30的第一侧臂32的上下移动起到缓冲较大冲击力的效果。上述说明示出并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如前所述,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修改和环境,并能够在本文所述实用新型构想范围内,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而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在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工程车前后车架的铰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上铰接座和下铰接座,该上铰接座与下铰接座的纵截面成一端开口的U形结构,在所述上铰接座与下铰接座的两侧臂上分别设有插销孔;连接臂,该连接臂的纵截面为U形结构,该连接臂包括第一侧臂和第二侧臂,第一侧臂与第二侧臂上各设有一连通孔,每一连通孔内设有一关节轴承;上插销轴和下插销轴,该上插销轴插入所述上铰接座的插销孔及所述连接臂的第一侧壁的关节轴承内,该下插销轴插入所述下铰接座的插销孔及所述连接臂的第二侧臂的关节轴承内,使所述连接臂与所述上铰接座、下铰接座在横向上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程车前后车架的铰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铰接座、下铰接座与后车架连接;所述连接臂与前车架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工程车前后车架的铰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车架设有一横向的导向槽,所述上铰接座可在该导向槽内滑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程车前后车架的铰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铰接座、下铰接座与前车架连接;所述连接臂与后车架固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程车前后车架的铰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关节轴承包括轴承内圈和轴承外圈,所述上插销轴或下插销轴与所述轴承内圈配合转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所述的工程车前后车架的铰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臂的第一侧臂在纵向上沿所述上插销轴的外壁面滑动,所述连接臂的第二侧臂在纵向上固定于所述下插销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工程车前后车架的铰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下插销轴的外壁上套有两个用于在纵向上固定所述连接臂第二侧臂的套筒,该两个套筒分别位于所述连接臂第二侧臂的两侧。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工程车前后车架的铰接结构,包括,上铰接座和下铰接座,该上铰接座与下铰接座的纵截面成一端开口的U形结构,在所述上铰接座与下铰接座的两侧臂上分别设有插销孔;连接臂,该连接臂的纵截面为U形结构,该连接臂包括第一侧臂和第二侧臂,第一侧臂与第二侧臂上各设有一连通孔,每一连通孔内设有一关节轴承;上插销轴和下插销轴,该上插销轴插入所述上铰接座的插销孔及所述连接臂的第一侧壁的关节轴承内,该下插销轴插入所述下铰接座的插销孔及所述连接臂的第二侧臂的关节轴承内。下铰接座在横向上固定连接。采用上述方案,上铰接座和下铰接座分别与连接臂的两侧臂连接,从而将前后车架连接,这种连接方式紧凑,安装便捷。
文档编号B60D1/167GK202213459SQ20112030007
公开日2012年5月9日 申请日期2011年8月17日 优先权日2011年8月17日
发明者侯亮, 朱龙, 王浩伦, 黄伟 申请人:厦门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