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自动开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42343阅读:80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汽车自动开门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汽车自动开门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汽车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普遍且重要的交通工具。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汽车的种类越来越多,同时其功能也越来越齐全,从而为人们提供了方便、舒适的乘驾旅程。然而机动车门采用的方式是手动式开门结构,无论开、关都需以人力控制门锁,推拉门体;即需要乘客自行操作开门、关门,对怀抱婴儿、手提行李、下雨撑伞等动手不便的乘客带来了麻烦,甚至会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此缺陷对于出租车辆来说尤为显现。现今已陆续推出了一些相关的自动开门产品,有机械式也有电动式,但均存在明显的缺陷。机械式产品由于机械结构占用车厢空间对乘客的上下车带来不便,且车门开关时机械结构连动容易引起擦伤乘客的现象,不受广大乘客及驾驶员的欢迎;而现有的电动式开门产品由于其工作电流大不安全、工作不稳定可靠性差、安装繁琐且与轿车的电动窗发生严重干涉,经常会发生主机卡死,车门无法打开等情况。且现有常规的车都有门把手,因为它传统的开门作用促使它存在的必要,但也因此增加了风阻,影响了美观。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汽车自动开门装置,所述汽车自动开门装置可省去传统的门把手、且通过电动控制将车门打开或者关闭。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汽车自动开门装置,其包括一可接收无线电信号的控制单元、若干可控制车门开关的开关单元、一电机机构、及一与所述电机机构相联接且可带动车门开启或关闭的执行机构;所述开关单元及电机机构分别与所述控制单元相电性联接,所述执行机构设于所述车门与车体的连接处。本汽车自动开门装置,通过设有控制单元、开关单元、电机机构及执行机构,所述电机机构上设有一第一齿轮,所述执行机构上设有一与所述第一齿轮相啮合的第二齿轮; 在工作时,使用者按下设于车门处的开关单元不松手,以发送信号至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收到信号后发送控制信息至电机机构,所述电机机构启动带动第一齿轮转动,由于所述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是相啮合的,所述第一齿轮带动第二齿轮转动,进而带动执行机构将车门打开;从而无需在车门处设置门把手之类的结构,加强了车体流线感的同时减少了风阻,且加强了汽车的自动化程度。在上述的汽车自动开门装置中,所述开关单元包括至少一固设于所述车门上且可控制车门开启的第一开关。在上述的汽车自动开门装置中,所述第一开关为七个,所述第一开关分别设于与驾驶室相对应的车门的内侧、及其余三个车门的内外侧。将第一开关设于车门的内外侧,使得使用者不论是在车外还是在车内,都只需按下第一开关即可将车门打开,从而极大的方便了使用者的使用。在上述的汽车自动开门装置中,所述汽车自动开门装置还包括至少一设于车门上的机械锁;所述开关单元包括至少一可旋转的设于车门上且可控制车门开启的第二开关; 所述机械锁的数量与第二开关的数量相对应,所述第二开关可旋转的盖设于所述机械锁的锁芯处。所述汽车自动开门装置于车门上设置机械锁,是为了防止开关单元失效的情况下应急用的,相当于双重保险;而将第二开关可旋转的设于所述机械锁的锁芯处,是为了使锁芯不外漏以免影响汽车整体美观。在使用时,只需将第二开关旋转开,将机械钥匙插入锁芯,即可将车门打开。在上述的汽车自动开门装置中,所述第二开关为一个且设于与驾驶室相对应的车门的外侧,所述机械锁为一个且设于与驾驶室相对应的车门上。设置第二开关及机械锁均为一个且设于与驾驶室相对应的车门上,只需驾驶室控制即可,其它三个门无需装设机械锁,以节省成本。在上述的汽车自动开门装置中,所述开关单元还包括四个控制车门开启和关闭的
第三开关。设置可控制车门开启和关闭的第三开关,在工作时,当门是关闭的时候,按下第三开关以传送信息至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发送控制信息至电机机构,所述电机机构旋转带动第一齿轮旋转,所述第一齿轮带动第二齿轮旋转,所述第二齿轮带动执行机构将车门打开;当门是打开的时候,此时按下第三开关以传送信息至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发送不同的控制信息至电机机构,所述电机机构反向旋转带动第一齿轮反向旋转,所述第一齿轮带动第二齿轮反向旋转,所述第二齿轮带动执行机构反向旋转将车门关闭。在上述的汽车自动开门装置中,所述第三开关设于仪表盘上、或设于与驾驶室相对应的车门内侧的近车窗处。如此设置是为了方便驾驶者的操作,在其余乘客需要上下车时,驾驶者只需轻松按下第三开关,即可将车门打开或者关闭;从而无需下车为乘客打开车门等,极大的方便了驾驶者的操作。在上述的汽车自动开门装置中,所述第一开关、第二开关及第三开关的表层均由荧光材质制成。设置所述第一开关、第二开关及第三开关由荧光材质制成,以便于在夜间寻找,也可增加美观;也可在第一开关、第二开关及第三开关上可以设置汽车品牌的标识,从而不仅美观还可起到很好的宣传效果。在上述的汽车自动开门装置中,所述执行机构为铰链。在实际应用中,也可设置所述执行机构为其它可实现开启和关闭车门的结构。在上述的汽车自动开门装置中,所述汽车自动开门装置还包括一可发射无线电信号的遥控装置,所述遥控装置上设有若干可控制车门打开的开关按钮。在实际应用中,所述遥控装置即为遥控钥匙,所述开关按钮加设在遥控钥匙上;在使用时,首先使用所述遥控装置将汽车解锁,然后按下开关按钮即发送无线电信号,所述控制单元接收遥控装置发送的无线电信号后,发送控制信号至电机装置,所述电机装置启动带动第一齿轮转动,所述第一齿轮带动第二齿轮转动,所述第二齿轮带动执行机构将相对应的车门打开。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汽车自动开门装置,通过设有控制单元、开关单元、电机机构及执行机构,通过触发开关单元以发送信息至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发送控制信息至电机机构,所述电机机构启动带动执行机构,所述执行机构带动车门打开或关闭;从而不仅加强了车体流线感的同时减少了风阻,且加强了汽车的自动化程度。

图1是本实用新型汽车自动开门装置的方框示意图。图中,10、控制单元;20、开关单元;21、第一开关;22、第二开关;23、第三开关;30、 电机机构;40、执行机构;50、遥控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汽车自动开门装置其包括一可接收无线电信号的控制单元10、若干可控制车门开关的开关单元20、一电机机构30、一与所述电机机构30相联接且可带动车门开启或关闭的执行机构40、至少一设于车门上的机械锁(图中未示)、及一可发射无线电信号的遥控装置50。所述开关单元20及电机机构30分别与所述控制单元10相电性联接,所述执行机构40设于所述车门与车体的连接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控制单元 10为E⑶(电子控制单元)。请继续参阅图1,所述开关单元20包括至少一固设于所述车门上且可控制车门开启的第一开关21、至少一可旋转的设于车门上且可控制车门开启的第二开关22、及四个控制车门开启和关闭的第三开关23。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开关21、第二开关22及第三开关23的表层均由荧光材质制成。设置所述第一开关21、第二开关22及第三开关23由荧光材质制成,以便于在夜间寻找,也可增加美观;也可在第一开关21、第二开关22及第三开关 23上可以设置汽车品牌的标识,从而不仅美观还可起到很好的宣传效果。在本实施例中, 所述第一开关21为七个,所述第一开关21分别设于与驾驶室相对应的车门的内侧、及其余三个车门的内外侧。将第一开关21设于车门的内外侧,使得使用者不论是在车外还是在车内,都只需按下第一开关21即可将车门打开,从而极大的方便了使用者的使用。所述第二开关22的数量与机械锁的数量相对应。所述第二开关22可旋转的盖设于所述机械锁的锁芯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开关22为一个且设于与驾驶室相对应的车门的外侧,所述机械锁为一个且设于与驾驶室相对应的车门上。设置第二开关22及机械锁均为一个且设于与驾驶室相对应的车门上,只需驾驶室控制即可,其它三个门无需装设机械锁,以节省成本。请继续参阅图1,所述汽车自动开门装置于车门上设置机械锁,是为了防止开关单元20失效的情况下应急用的,相当于双重保险;而将第二开关22可旋转的设于所述机械锁的锁芯处,是为了使锁芯不外漏以免影响汽车整体美观。为了防止开关单元20失效,还可在原始门把手或车窗边缘处安装隐形的开门把手以提供机械开门的一个着力点。所述第三开关23设于仪表盘上、或设于与驾驶室相对应的车门内侧的近车窗处。如此设置是为了方便驾驶者的操作,在其余乘客需要上下车时,驾驶者只需轻松按下第三开关23,即可将车门打开或者关闭;从而无需下车为乘客打开车门等,极大的方便驾驶者的操作。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执行机构40为铰链。在实际应用中,也可设置所述执行机构40为其它可实现开启和关闭车门的结构。所述电机机构30上设有一第一齿轮(图中未示),所述执行机构40上设有一与所述第一齿轮相啮合的第二齿轮(图中未示)。所述遥控装置50上设有若干可控制车门打开的开关按钮(图中未示)。在实际应用中,所述遥控装置50即为遥控钥匙,所述开关按钮加设在遥控钥匙上。请继续参阅图1,在使用时,使用者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将车门打开。第一种方式是 首先使用所述遥控装置50将汽车解锁,然后按下开关按钮即可发送无线电信号;所述控制单元10接收遥控装置50发送的无线电信号后,发送控制信号至电机装置;所述电机装置启动以带动第一齿轮转动,所述第一齿轮带动第二齿轮转动,所述第二齿轮带动执行机构40 将相对应的车门打开。第二种方式是使用者将第二开关22旋转开,将机械钥匙插入锁芯, 即可将与驾驶室相对应的车门打开。使用者按下设于其余车门处的开关单元20不松手,以发送信号至控制单元10 ;所述控制单元10收到信号后发送控制信息至电机机构30,所述电机机构30启动以带动第一齿轮转动,由于所述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是相啮合的,所述第一齿轮带动第二齿轮转动,进而带动执行机构40将其余车门打开。请继续参阅图1,第三种方式是使用者首先将第二开关22旋转开,将机械钥匙插入锁芯,即可将与驾驶室相对应的车门打开。之后使用者进入驾驶室,按下相对应的第三开关23以传送信息至控制单元10,所述控制单元10发送控制信息至电机机构30,所述电机机构30旋转带动第一齿轮旋转,所述第一齿轮带动第二齿轮旋转,所述第二齿轮带动执行机构40将其余的车门打开。在其余乘客都上车之后,使用者再按下相对应的第三开关23 以传送信息至控制单元10,所述控制单元10发送不同的控制信息至电机机构30,所述电机机构30反向旋转带动第一齿轮反向旋转,所述第一齿轮带动第二齿轮反向旋转,所述第二齿轮带动执行机构40反向旋转将车门关闭。汽车上装设有本本汽车自动开门装置,则无需在车门处设置门把手之类的结构,加强了车体流线感的同时减少了风阻,且加强了汽车的自动化程度,给司乘人员上下车提供了方便,确保了乘车人员的安全。综上所述,本汽车自动开门装置,通过设有控制单元10、开关单元20、电机机构30 及执行机构40,通过触发开关单元20以发送信息至控制单元10,所述控制单元10发送控制信息至电机机构30,所述电机机构30启动带动执行机构40,所述执行机构40带动车门打开或关闭;从而不仅加强了车体流线感的同时减少了风阻,且加强了汽车的自动化程度。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汽车自动开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自动开门装置包括一可接收无线电信号的控制单元(10)、若干可控制车门开关的开关单元(20)、一电机机构(30)、及一与所述电机机构(30)相联接且可带动车门开启或关闭的执行机构GO);所述开关单元00)及电机机构(30)分别与所述控制单元(10)相电性联接,所述执行机构GO)设于所述车门与车体的连接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自动开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单元00)包括至少一固设于所述车门上且可控制车门开启的第一开关0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自动开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关为七个, 所述第一开关分别设于与驾驶室相对应的车门的内侧、及其余三个车门的内外侧。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汽车自动开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自动开门装置还包括至少一设于车门上的机械锁;所述开关单元00)包括至少一可旋转的设于车门上且可控制车门开启的第二开关02);所述机械锁的数量与第二开关02)的数量相对应,所述第二开关02)可旋转的盖设于所述机械锁的锁芯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汽车自动开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开关02)为一个且设于与驾驶室相对应的车门的外侧,所述机械锁为一个且设于与驾驶室相对应的车门上。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汽车自动开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单元00)还包括四个控制车门开启和关闭的第三开关03)。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汽车自动开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开关03)设于仪表盘上、或设于与驾驶室相对应的车门内侧的近车窗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汽车自动开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关(21)、第二开关0 及第三开关的表层均由荧光材质制成。
9.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汽车自动开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执行机构00) 为铰链。
10.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汽车自动开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自动开门装置还包括一可发射无线电信号的遥控装置(50),所述遥控装置(50)上设有若干可控制车门打开的开关按钮。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汽车自动开门装置,属于机械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汽车开关门不便的问题。本汽车自动开门装置,其包括一可接收无线电信号的控制单元、若干可控制车门开关的开关单元、一电机机构、及一与所述电机机构相联接且可带动车门开启或关闭的执行机构;所述开关单元及电机机构分别与所述控制单元相电性联接,所述执行机构设于所述车门与车体的连接处。本实用新型汽车自动开门装置加强了车体流线感的同时减少了风阻,且加强了汽车的自动化程度。
文档编号B60R16/02GK202294186SQ20112041195
公开日2012年7月4日 申请日期2011年10月26日 优先权日2011年10月26日
发明者乐志国, 刘宗巍, 杨玉林, 赵福全, 黄宇 申请人: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