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改良的汽车天窗框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46150阅读:15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结构改良的汽车天窗框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ー种汽车天窗框架,特别涉及一种结构改良的汽车天窗框架。
背景技术
目前的汽车天窗框架主要是一体冲压下料成型的结构和两个L型构件对接形成的矩形框架结构,这两种结构在下料吋,废料太多,原材料利用率低,浪费材料,生产成本 闻。

实用新型内容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结构改良的汽车天窗框架,该结构改良的汽车天窗框架下料时废料少,原料利用率高,生产成本低。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结构改良的汽车天窗框架,包括第一、ニ构件,第一构件呈矩形框架缺除一角的结构,第二构件为与第一构件中矩形框架所缺除的一角大小和形状一致的L型结构,第一、ニ构件两端固定对接形成矩形框架结构,所述第一构件恰能够包覆于第二构件外側。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ー步改进,所述第二构件的外侧边长与第一构件对应的内侧边长相同,第一构件就恰能够紧密贴合的包覆在第二构件外侧,形成了一个新的L型组合体,板材冲压下料时可大幅减少废料,节约原料,降低成本。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ー步改进,所述第一、ニ构件对接的位置通过镭射源镭射溶接和铆接中的ー种形式固定连接。一种结构改良的汽车天窗框架的下料排列方式,第一构件包覆于第二构件外侧形成一 L型组合件,若干L型组合件内外贴合包覆排列,所有第一构件外侧的ー对相应的对角排列形成两条平行的直线,这两条平行的直线就形成了下料板材的两边,即两条平行直线间的距离就是下料板材的宽度,这种下料方式废料少,节省材料。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矩形框架缺角结构的第一构件和恰能够包覆于其内的L型第二构件组成,通过第一、ニ构件两端对接形成矩形框架结构,该种结构在下料时排列紧密,废料少,原料板材有效利用率达到87. 87%,大大的节约了原材料,降低了成本。

图I为本汽车天窗框架结构主视图;图2为汽车天窗框架的下料排列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种结构改良的汽车天窗框架,包括第一、ニ构件1、2,第一构件I呈矩形框架缺除一角的结构,第二构件2为与第一构件I中矩形框架所缺除的一角大小和形状一致的L型结构,第一、ニ构件1、2两端固定对接形成矩形框架结构,所述第一构件I恰能够包覆于 第二构件2外側。所述第二构件2的外侧边长与第一构件I对应的内侧边长相同,第一构件I就恰能够紧密贴合的包覆在第二构件2外侧,形成了一个新的L型组合体,板材冲压下料时可大幅减少废料,节约原料,降低成本。所述第一、ニ构件1、2对接的位置通过镭射源镭射溶接和铆接中的ー种形式固定连接。一种结构改良的汽车天窗框架的下料排列方式,第一构件I包覆于第二构件2外侧形成一 L型组合件,若干L型组合件内外贴合包覆排列,所有第一构件I外侧的ー对相应的对角排列形成两条平行的直线,这两条平行的直线就形成了下料板材3的两边,即两条平行直线间的距离就是下料板材的宽度,这种下料方式废料少,节省材料。
权利要求1.一种结构改良的汽车天窗框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ニ构件(1、2),第一构件呈矩形框架缺除一角的结构,第二构件(2)为与第一构件(I)中矩形框架所缺除的一角大小和形状一致的L型结构,第一、ニ构件(1、2)两端固定对接形成矩形框架结构,所述第一构件恰能够包覆于第二构件(2)外側。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结构改良的汽车天窗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构件(2)的外侧边长与第一构件(I)对应的内侧边长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结构改良的汽车天窗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ニ构件(I、2 )对接的位置通过镭射源镭射溶接和铆接中的ー种形式固定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结构改良的汽车天窗框架,包括第一、二构件,第一构件呈矩形框架缺除一角的结构,第二构件为与第一构件中矩形框架所缺除的一角大小和形状一致的L型结构,第一、二构件两端固定对接形成矩形框架结构,所述第一构件恰能够包覆于第二构件外侧,其下料排列方式为第一构件包覆于第二构件外侧形成一L型组合件,若干L型组合件内外贴合包覆排列,所有第一构件外侧的一对相应的对角排列形成两条平行的直线,本实用新型在下料时排列紧密,废料少,原料板材有效利用率达到87.87%,大大的节约了原材料,降低了成本。
文档编号B60J7/00GK202413368SQ20112054913
公开日2012年9月5日 申请日期2011年12月26日 优先权日2011年12月26日
发明者林士杰 申请人:林士杰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