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边框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47623阅读:12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车辆用边框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将圆环状的边框(bezel)安装到形成在车体上的孔的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为了设置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充电连接器、汽油汽车的供油口、或者雾灯等,在车体中开设孔。有时这样的孔具备被称为边框的支撑座。例如,在专利文献I中公开了雾灯边框外径比形成于车体的安装孔大的凸缘部设于前表面部,在比该凸缘部靠后方的上下外周面具备具有弹性的卡定爪和块状的固定爪。这样的雾灯边框使具有弹性的卡定爪和块状的固定爪卡定于车体的安装孔的周缘部而固定于前保险杠。因此,不需要支架、螺钉,能简单且迅速地进行安装作业,也能削减部件个 数。
_4] 现有技术文献_5] 专利文献专利文献I :特开平6-270736号公报

发明内容
_7]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但是,如上述专利文献I的技术那样,在使边框的爪部(卡定爪、固定爪)卡定于形成在车体上的孔(安装孔)的情况下,有可能凸缘部的顶端与孔的端部卡定时相互擦伤。当凸缘部的顶端擦伤时,外观变差,因此商品性降低。本发明是鉴于这样的问题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如下车辆用边框安装结构其能抑制当将边框安装到形成在车体上的孔时凸缘部的顶端与孔的边缘接触而擦伤。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是将圆环状的边框安装到形成在车体上的孔的安装结构,上述孔的边缘包含沿着基圆的圆弧部分;相对于上述基圆沿直径方向朝向外侧切开的凹部分;以及突出部分,其在上述凹部分的范围内沿直径方向形成有朝向内侧突出的突出片,上述边框具备被插入上述孔的主体部和从外部覆盖上述孔的上述边缘的圆环状的凸缘部,在上述主体部的外周面上突出地设置有多个爪部,上述多个爪部中的I个爪部与上述凸缘部的背面之间可以夹持上述孔的上述突出片,当上述边框安装于上述孔时,按压上述I个爪部相邻的上述凸缘部的顶端可使上述突出片弹性变形。这样的边框以在凸缘部的背面和上述I个爪部之间夹持形成在车体上的孔的边缘的方式从边框的一侧在倾斜的状态下插入该孔中。并且,以从该倾斜的状态变为与孔大致水平的方式使边框的另一侧(与上述I个爪部相反的一侧)分阶段地旋转,由此将边框安装于孔中。在本发明中,在孔的凹部分的范围内沿直径方向形成有朝向内侧突出的突出片,以在凸缘部的背面与上述I个爪部之间夹持该突出片的方式将边框的一侧插入到孔中。并且,当以从该倾斜的状态变为与孔大致水平的方式使边框的另一侧分阶段地旋转时,按压上述I个爪部相邻的凸缘部的顶端可使上述突出片弹性变形。该弹性变形持续到使边框的另一侧旋转到规定的角度以上为止。当使边框的另一侧旋转到规定的角度以上时,突出片一口气进入到凸缘部的里侧,其弹性变形被解除。因此,根据上述构成,能降低凸缘部的顶端的相互摩擦,能使上述I个爪部与孔嵌合,能抑制凸缘部的顶端的擦伤。在本发明中,上述突出部分(突出片)可以为圆弧状。由此,能取得突出片的弹性和刚度的平衡。当刚度过高时,在使上述边框的另一侧旋转的过程中突出片的弹性变形量不足,不能抑制凸缘部的顶端擦伤。另一方面,当刚度过低时,有可能该突出片破损。在本发明的优选方式中,上述孔形成于车体的保险杠上。这样的配置特别适合于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充电连接器的边框。发明效果根据本发明,能提供如下车辆用边框安装结构其能抑制当将边框安装到形成在车体上的孔时凸缘部的顶端与孔的边缘接触而擦伤。·


图I是示出具备应用本发明实施方式的边框安装结构的充电连接器的车辆的立体图(a)和充电连接器的放大图(b)。图2是示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边框的外观图(a)、A-A截面图(b)、以及右侧面图
(C)。图3是示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安装边框的孔的图(a)、以及示出比较例的孔的图
(b)。图4是示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边框向孔的安装的图。图5是详细示出图4的安装过程的图。图6是详细示出比较例的边框向孔的安装过程的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一边参照附图一边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详细地进行说明。这样的实施方式所示的尺寸、材料、其他的具体的数值等只不过是用于容易理解发明的例示,除了特别声明的情况,并不限定本发明。此外,在本说明书和附图中,对实质上具有相同的功能、构成的要素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由此省略重复说明,另外,与本发明没有直接关系的要素省略图示。图1(a)是从后方观看具备应用本发明实施方式的边框安装结构的充电连接器的车辆的立体图,图1(b)是充电连接器附近的放大图。此外,在图1(b)中,简便起见,用双点划线示出后保险杠104。如图1(a)所示,在作为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车辆(下面称为汽车102)中,具备用于对车载电池(未图示)充电的充电连接器124。在此,充电连接器124设于形成于后保险杠104的孔106中。如图1(b)所示,充电连接器124在其壳体126内部具有连接器连接部128。连接器连接部128是外部的充电用电缆的插头插入的所谓的端子(terminal)。连接器连接部128被内盖130覆盖。通过设置该内盖130,能适当地保护连接器连接部128免遭雨水等。在内盖130的外侧设有封闭圆环状的边框114及其开口的外盖132。上述边框114是支撑座,起到在构建将壳体126、连接器连接部128、内盖130以及外盖132组合的复合体(所谓的空普(- ))后将该复合体安装于图3(a)所示的孔106中的作用。关于详情,与图4 图6—并后述。图2 (a)是示出边框114的外观图,图2(b)是其A-A截面图,图2 (C)是右侧面图
(c)。如图2(a)所示,边框114具备覆盖后保险杠104的孔106的外表面的凸缘部114a和嵌入到孔106的内部的主体部114b,由树脂制材料形成。

如图2(b)所示,在位于左侧的边框114的主体部114b突出地设置有爪部116。并且,在其相反的一侧(右侧)的主体部114b形成有弹性变形而能退出的卡定构件122a,构成卡定部122。上述的爪部116使其内侧倾斜,由此呈越接近基部则与凸缘部114a的背面的距离越窄的形状。此外,与爪部116相邻的凸缘部114a的顶端位于图2(a)的范围X,在车辆完成时可视觉识别。因此,当擦伤时商品性降低。如图2(c)所示,在边框114的上下各侧的主体部114b设有与孔106的上缘、下缘嵌合的槽部118a、118b。在槽部118a、118b的背面侧设有以使孔106的上缘、下缘与该槽部118a、118b嵌合的方式进行引导的倾斜面120a、120b。倾斜面120a、120b越往背面侧越低。图3(a)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孔106的外观图,图3 (b)是示出比较例的孔206的外观图。如3(a)所示,孔106基本上由沿着基圆的圆弧部分108和相对于基圆部分地朝向外侧(左侧)切开的凹部分110限定。而且,利用从该凹部分110朝向孔106的内侧突出的突出片112形成突出部分112a。突出片112为悬臂,因此具有容易挠曲的性质。即,当施加规定的外力时能弹性变形。但是,在该突出片112过于缺乏刚度的情况下,其有可能破损。另一方面,当然当弹性过高时,突出片112几乎不弹性变形。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将突出片112的突出部分112a设定为圆弧状。通过将突出部分112a形成为圆弧状,能取得弹性和刚度的最佳平衡。此外,将突出部分112a形成为圆弧状只是优选例子,也可以形成为矩形形状等其他的形状。另一方面,图3(b)所示的比较例的孔206形成有圆弧部分208和凹部分210,但不具备相当于本实施方式的孔106的突出部分112a(突出片112)的构成。下面,一边参照图4 图6 —边对本实施方式的孔106和作为比较例的孔206进行对比,并且对本实施方式起到的效果进行说明。图4是示出边框114向图3(a)的孔106的安装过程的图。如图4所示,边框114以在凸缘部114a的背面与爪部116之间夹持后保险杠104的突出片112和充电连接器124的壳体126的总厚度的方式在相对于孔106倾斜的状态下沿箭头al的方向插入(第I步骤)。并且,从该倾斜的状态直至与孔106大致水平为止,使形成有卡定部122的边框114的另一侧沿箭头a2的方向分阶段地旋转(第2步骤)。这样,以爪部116为大致旋转中心使边框114的另一侧沿箭头a2的方向分阶段地旋转是为了在旋转的中途使倾斜面120a、120b (参照图2(c))引导作为圆弧部分108的孔106的上缘、下缘。根据上述,倾斜面120a、120b直线地进入孔106的上缘、下缘,因此能使其与槽部118a、118b适当嵌合。图5是详细示出图4的安装过程的图,图5(a) 图5(d)中随时间图示出使上述第2步骤的边框114沿箭头a2的方向分阶段地旋转的过程。此外,在图5(a) (d)中,用基准线Y示出孔106的凹部分110的底面的位置。在图5(a)中,图示出在上述第I步骤中以夹持突出片112和壳体126的方式插入爪部116的状态。从该状态起,操作者一边向爪部116的顶端的方向推压边框114 一边使边框114的另一侧沿箭头a2的方向旋转。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爪部116的内侧倾斜,越靠近爪部116的基部则凸缘部114a的背面与爪部116之间的距离越窄。因此,当如上述那样一边推压边框114 一边使其旋转时,爪部116更深地进入到不动的壳体126的里侧,由此爪部116相对地向车辆前方侧(图5的上方)移动。由此,凸缘部114a的顶端按压突出片112。如图5(b)所示,被凸缘部114a的顶端按压,突出片112弹性变形(挠曲)。随着·使边框114的另一侧向箭头a2的方向旋转,凸缘部114a更加压紧于突出片112(图5中基准线Y的右侧),突出片112进一步挠曲而使弹性变形扩大。突出片112的弹性变形持续到使边框114的另一侧向箭头a2的方向旋转规定的角度以上。并且,如图5(c)所示,当使边框114的另一侧旋转到规定的角度以上时,爪部116 —口气进入到壳体126的里侧,解除基于凸缘部114a的突出片112的弹性变形。本实施方式的特征是,在突出片112弹性变形的期间,凸缘部114a的顶端和突出片112的相互的相对位置不变化。即凸缘部114a的顶端和突出片112相互摩擦,突出片112仅仅弹性变形,而不会使凸缘部114a的顶端擦伤。当解除弹性变形时,边框114的中心线Ml和孔106的中心线M2所呈的角度(插入角度)浅,凸缘部114a— 口气覆盖突出片112,因此能防止凸缘部114a的顶端被摩擦而擦伤。如图5(d)所示,在使边框114的另一侧向箭头a2的方向旋转的最终阶段,使卡定构件122a弹性变形而后退,使孔106的缘部卡定于卡定部122。由此,位于能视觉识别的范围X的凸缘部114a大致不会擦伤地完成边框114 (壳体126)向后保险杠104的孔106的安装。下面,作为比较例,利用图6 (a) 图6 (d)对在图3 (b)所示的孔206中安装边框114的过程进行说明。这样的向孔206的安装也按上述的第I步骤和第2步骤的顺序实施。在图6(a)中,图示出在第I步骤中以夹持凹部分210和壳体126的方式插入爪部116的状态。从该状态起与上述同样,边框114的另一侧向箭头a2的方向旋转,但是在比较例中,即使由边框114的凸缘部114a按压,凹部分210(孔206的端部)也不弹性变形。因此,当一边将凸缘部114a推压到凹部分210 —边使边框114的另一侧向箭头a2的方向旋转时,凸缘部114a的顶端一边与孔206的端部相互摩擦一边向内侧移动(图6 (b)中,示出将从图6(a)起的凸缘部114a的移动量作为LI示出)。随着使边框114的另一侧向箭头a2的方向旋转,凸缘部114a顶端一边与孔206的端部相互摩擦一边向内侧移动。因此,在到达爪部116完全进入到壳体126的里侧的图6 (c)的状态之前,有可能凸缘部114a的边缘擦伤(图6(c)中,将从图6(a)起的凸缘部114a的移动量作为L2示出)。因此,如图6(d)所示,在使边框114的另一侧向箭头a2的方向旋转的最终阶段利用卡定部122的卡定完成边框114向孔206的安装,但是在比较例中,位于可视觉识别的范围X的凸缘部114a的顶端擦伤,商品性降低。上面,如与上述的比较例进行对比而理解的那样,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边框安装结构,当将边框114安装于孔106时,能抑制凸缘部114a的顶端与孔106的端部接触而擦伤。因此,能防止外观变差、商品性降低。上面一边参照附图一边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当然不限于这样的例子。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车辆用边框安装结构应用于充电连接器124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当然也能应用于其他的车辆部位。本领域技术人员应了解的是在权利要求所记载的范围内能想到各种变更例或者修改例是显而易见的,这些当然也属于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内。工业h的可利用件
本发明能利用于具有形成在车体上的孔和安装于该孔的边缘的圆环状的边框的车辆用边框安装结构。附图标记说明102 汽车104后保险杠106、206 孔108、208 圆弧部分110、210 凹部分112突出片112a突出部分114 边框114a 凸缘部114b 主体部116爪部(I个爪部)118a、118b 槽部120a、120b 倾斜面122卡定部(其他的爪部)122a卡定构件124充电连接器126 壳体128连接器连接部130 内盖132 外盖
权利要求
1.一种车辆用边框的安装结构,其是将圆环状的边框安装到形成在车体上的孔的安装结构, 上述孔的边缘包括沿着基圆的圆弧部分;相对于上述基圆沿直径方向朝向外侧切开的凹部分;以及突出部分,其在上述凹部分的范围内沿直径方向形成有朝向内侧突出的突出片, 上述边框具备被插入上述孔的主体部和从外部覆盖上述孔的上述边缘的圆环状的凸缘部,在上述主体部的外周面上突出地设置有多个爪部,上述多个爪部中的I个爪部与上述凸缘部的背面之间可以夹持上述孔的上述突出片,当上述边框安装于上述孔时,按压上述I个爪部相邻的上述凸缘部的顶端可使上述突出片弹性变形。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车辆用边框安装结构,上述突出部分为圆弧状。
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车辆用边框安装结构,上述孔形成于车体的保险杠上。
全文摘要
一种将圆环状的边框(114)安装到形成在车体上的孔(106)的安装结构,上述孔的边缘包含沿着基圆的圆弧部分(108);相对于上述基圆沿直径方向朝朝向外侧切开的凹部分(110);以及突出部分(112a),其在上述凹部分的范围内沿直径方向形成有朝向内侧突出的突出片(112),上述边框(114)具备被插入上述孔的主体部(114b)和从外部覆盖上述孔的上述边缘的圆环状的凸缘部(114a),在上述主体部(114b)的外周面上突出地设置有多个爪部(116、122),上述多个爪部中的1个爪部(116)与上述凸缘部(114a)的背面之间可以夹持上述孔的上述突出片(112),当上述边框(114)安装于上述孔(106)时,按压上述1个爪部(116)相邻的上述凸缘部(114a)的顶端可使上述突出片(112)弹性变形。
文档编号B60R19/48GK102892638SQ201180023489
公开日2013年1月23日 申请日期2011年4月19日 优先权日2010年6月8日
发明者原信彦 申请人:铃木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