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的前部车身构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03306阅读:17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汽车的前部车身构造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的前部车身构造,特别是涉及从前柱的下端部向前方延伸了上部构件的汽车的前部车身构造。
背景技术
在汽车的前部车身构造之中,有的在车身的前后方向上延伸设置前侧架、并且在此前侧架的外侧且在车轮罩的侧边缘上部延伸围板架(上部构件)(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第2516212号(第1图)》)。
根据以下的


专利文献1。
图7是说明现有技术方案的基本构成。
汽车的前部车身构造100是这样的在车轮罩101的下边缘侧部102上具有前侧架103,在此前侧架103的外侧具有上部构件105,沿着车轮罩101的侧边缘上部107形成此上部构件105的中央部106。
由于沿着车轮罩101的侧边缘上部107形成上部构件105的中央部106,故将上部构件105的中央部106从上方向下方急剧倾斜地折弯。
这样,因为将上部构件105的中部106从上方向下方急剧倾斜地折弯,所以在向上述上部构件105的前端部108如箭头所示施加负荷的情况下,中央部106将变形,很难有效地向上部构件105后方的前柱分散负荷。
因此,在向上部构件的前端部施加负荷的情况下,人们期待可以有效地向上部构件105后方的前柱分散负荷的汽车的前部车身构造的实用化。
另一方面,在汽车的前部车身构造之中,有的将前侧架沿车身的前后方向延伸,并将骨架部件延伸到前侧车身的外侧(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3-40142公报(图1)》)。
根据以下的

专利文献2。
图8是说明现有技术方案的又一个的基本构成的图。
汽车的前部车身构造110是这样的将前侧架111向车身的前后方向延伸、在此前侧架111的外侧、且从前柱112将上部构件的基部113向车身前方延伸、从该基部113将骨架部件(上部构件)114向车身前方下倾斜地延伸、将上部构件114的前端部116通过连接部件117及侧下部件118连接在前侧架111上。
上部构件114是从基部113将延伸部119向前方下倾斜地延伸、并从延伸部119的前端将铅直部121大致铅直地向下方延伸的。
将铅直部121的下端部、即前端部116通过连接部件117及侧下部件118连接在前侧架111上。
将上部构件114的铅直部121通过连接部件117及侧下部件118连接在前侧架111上,由此将加强上部构件114。
但是,因为将上部构件114的铅直部121通过连接部件117及侧下部件118连接在前侧架111上,所以构造物的重量增加了。
因此,人们希望可以减轻构造物的重量的汽车的前部车身构造的实用化。
另外,因为将铅直部121的下端部(前端部)116通过连接部件117以及侧下部件118连接在前侧架111上,所以很难较大地确保前侧架111的前端部122外侧的空间123。
此空间123,例如相当于配置前雾灯等的构造物的空间。
因此,在不能较大地确保空间123的情况下,在决定前雾灯等的构造物的配置场所之际,配置的自由度就会受到损害。
所以,人们希望,在决定前雾灯125等的构造物的配置场所之际,可以提高设计配置自由度的汽车前部车身构造的实用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课题是提供一种汽车的前部车身构造,该汽车地前部车身构造,在向上部构件的前端部施加了负荷之际,可以有效地向前柱等分散负荷,还可以减轻重量,而且在决定前雾灯等的构造物的配置之际,可以提高设计的自由度。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1的汽车的前部车身构造,将前侧架沿车身的前后方向延伸,在此前侧架的上侧后方设有前柱,在从此前柱的下端部向前方延伸上部构件的同时,将此上部构件配置在上述前侧架的外侧,其特征在于,为了将施加在上述上部构件的前端部的负荷由前柱承受,将上部构件形成大致直线状、并且朝向车身后方上倾斜配置。
因为将上部构件形成大致直线状,故即使向上部构件的前端部施加了负荷的情况下,也抑制上部构件的变形。
另外,因为将上部构件朝向车身后方上倾斜地配置到前柱为止,故将有效地向前柱分散施加于上部构件的前端上的负荷。
另外,因为将上部构件形成大致直线状,故对于加到上部构件的前端部的负荷来说,可以提高上部构件的刚性。
因此,为了提高上部构件的刚性,没有必要对上部构件设置加强部件。
而且,因为通过将上部构件形成大致直线状,没有必要对上部构件的前端部设置加强部件,所以,可以在上部构件的前端部确保较大的空间。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2具有的特征是通过向上下扩大上部构件的前端部,与其它的部位相比增大了该前端部地高度尺寸。
通过向上下扩大上部构件的前端部,在万一撞到对方车辆之际,可以进一步确实地与对方车辆的构造物触接。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3,其特征是,在上部构件的前端部附近设置了安全气囊用的检测感知传感器。
在此,可以考虑将安全气囊用的检测感知传感器安装在前侧架的前端部。
但是,前侧架从上部构件的前端部向前方凸出。因此,前侧架的前端部,即使施加了较小的负荷也可能变形。
那么,保护乘坐人员安全气囊最好是在向车身施加了较小的负荷的情况下保持不展开的状态;只是在某种程度上向车身施加了较大的负荷的情况下展开。
所以,在技术方案3中,决定在上部构件的前端部附近设置安全气囊用的检测感知传感器。
上部构件位于前侧车身的前端部的后方。因此,即使向前侧架的前端部施加较小的负荷,前端部稍微变形,上部构件的前端部也不变形。
因此,在左上部构件的前端部附近设置的检测感知传感器不启动。
由此,在向车身施加较小的负荷的情况下,可以更加确实地防止安全气囊展开。
另一方面,向车身在某种程度上施加了较大的负荷情况下,前侧架的前端部较大地变形。
为此,上部构件的前端部也开始变形。因此,设置在上部构件的前端部附近的检测感知传感器启动后,可以展开安全气囊。
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1中,因为将上部构件形成大致直线状而有效地向前柱分散施加在上部构件的前端部的负荷,故具有可以有效地吸收施加于上部构件的前端部的负荷。
另外,由于在对上部构件的前端部不设置加强部件的情况下、提高上部构件的刚性,故具有可以减轻重量的优点。
另外,由于在上部构件的前端部确保较大的空间,故在决定前雾灯等的构造物的配置场所之际,具有可以提高设计的自由度的优点。
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2中,由于与对方车辆的构造物更加确实地触接,故具有可以分散、吸收冲撞能量的优点。
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3中,在向车身施加较小的负荷的情况下,防止安全气囊展开,在向车身施加了在某种程度上较大的负荷的情况下,展开安全气囊。由此具有在需要安全气囊之际,可以更加确实地展开安全气囊的优点。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汽车的前部车身构造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汽车的前部车身构造的侧视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汽车的前部车身构造的俯视图。
图4(a)、(b)是说明向构成实施方式的左上部构件施加了负荷的例图。
图5(a)、(b)是说明构造物与构成实施方式的左上部构件的前端部触接的例图。
图6(a)、(b)是说明在构成实施方式的左上部构件的前端部附近设置的检测感知传感器的启动时期的图。
图7是说明现有技术方案的基本构成的图。
图8是说明现有技术方案的又一个的基本构成的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根据

为了实施本发明的最好的方式。“前”、“后”、“左”、“右”是按照从司机看的方向。另外,附图是沿着符号的方向看的图。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汽车的前部车身构造的立体图。
汽车的前部车身构造10是这样的在车身前部的左右侧具有左右的前侧架11、12,在左右的前侧架11、12的外侧且在上方分别设置左右的上部构件13、14,用左右的前侧架11、12以及左右的上部构件13上形成发动机室15的骨架。
另外,汽车的前部车身构造10是这样设置的横跨左前侧架11的前端部11a和右前侧架12的前端部12a设有保险杠梁17,在此保险杠梁17的下方、且横跨左右的前侧架11、12的前端部11a、12a设有前隔板底横梁18,在保险杠梁17的中央设有中间延伸部件19,在中间延伸部件19的左侧、且在左前侧架11的前端部11a上设有左延伸部件21,在中间延伸部件19的右侧、且在右前侧架12的前端部12a上设有右延伸部件22,在中间延伸部件19以及左右的延伸部件21、22的前方设有前保险杠24。
另外,在左右的上部构件13、14的大致中央部,设有俯视中大致为コ字形的隔板上部车架29。
在此,左右的前侧架11、12以及左右的上部构件13、14分别是左右对称的部件,以下,对左架前侧架11以及左上部构件13进行说明,省略对右架前侧架12以及右上部构件14的说明。
另外,左右的延伸部件21、22是左右对称的部件,以下,对左延伸部件21进行说明,将右延伸部件22的说明省略。
将左前侧架(前侧架)11沿车身的前后方向延伸,在左前侧架11的外侧壁11b上鼓出地形成加强筋25。
从左前侧架11的前端部11a向车身前方将左延伸部件(延伸部件)21延伸,并在此延伸部件21的前端21a附近配置前保险杠24。
在左前侧架11的上侧后方设有左前柱(前柱)27,从此左前柱27的下端部27a向前方,在延伸左上部构件13的同时,将左上部构件13配置在左前侧架11的外侧。
将此左上部构件13形成大致直线状、并朝向车身后方上倾斜地配置,由此,将施加于左上部构件13的前端部13a的负荷向左前柱27传递,并由该左前柱27承受。
将左上部构件13的前端部13a通过连接部件28以及左前侧架11连接到保险杠梁17的左端部。
在此左上部构件13的前端部13a附近设有安全气囊用的检测感知传感器31。
检测感知传感器31在向车身施加预先设定的冲击力时,检测感知冲击力,并将检测感知信号输出。
从检测感知传感器31输出的信号由控制部接收,根据此信号从控制部输出用于展开安全气囊(未图示)的信号,由此安全气囊展开。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汽车的前部车身构造的侧视图。
将左前侧架11沿车身的前后方向延伸,在此左前侧架11的上侧后方设有左前柱27,从此左前柱27的下端部27a向车身前方延伸左上部构件13。
此左上部构件13配置在左前侧架11的外侧。
此左上部构件13是仅使前端部13a侧的部位13d稍微向下弯曲,并使后端部13b侧的部位13e稍微向上弯曲地形成的。
因此,在从侧面看的时候可以看到,从左上部构件13的前端部13a到后端部13b为大致直线状。
另外,从左上部构件13的前端部13a到后端部13b朝向车身后方上倾斜地配置,并将左上部构件13的后端部13b连接在左前柱27的下端部27a上。
另外,在左前侧架11的外侧壁11b上鼓出形成加强筋25。
在左前侧架11的前端部11a上用螺栓37安装左延伸部件(延伸)21。
此左延伸部件21从左前侧架11的前端部11a向车身前方延伸。
在此,使左上部构件13的前端部13a侧稍微向下弯曲的理由是为了确保用于在左上部构件13的前端部13a的上方配置前照灯(未图示)等的附属部件的空间。
另外,使左上部构件13的后端部13b侧稍微向上弯曲的理由是为了确保用于配置前轮34等的部件的空间。
这样,在确保用于配置前照灯等的附属部件的空间、用于配置前轮34等的部件的空间的同时,在侧视时将左上部构件13尽可能地与直线接近。
如上所述,由于将左上部构件13形成大致直线状,故即使在左上部构件13的前端部13a上,施加了车身向后的负荷的情况下,也抑制左上部构件13的变形。
另外,由于将左上部构件13朝向车身后方到左前柱27的前端部27a上倾斜地配置,故将有效地向左前柱27分散施加于左上部构件13的前端部13a的、车身向后的负荷,并由左前柱27承受负荷。
另外,由于将左上部构件13形成大致直线状,故对于施加于左上部构件13的前端部13a的、车身向后的负荷来说可以提高左上部构件13的刚性。
因此,为了提高左上部构件13的刚性,没有必要对左上部构件13设置加强部件。
这样,对左上部构件13不设置加强部件,通过提高左上部构件13的刚性来谋求重量的减轻。
另外,由于将左上部构件13形成大致直线状而对前端部13a不设置加强部件,故可以在左上部构件13的前端部13a附近确保较大的空间36。
这样,通过在左上部构件13的前端部13a确保较大的空间36,在决定前雾灯33等的构造物的配置场所之际,将提高设计的自由度。
在此,在汽车行驶时,就可以知道向左上部构件13施加的上下方向的力。
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将左上部构件13形成大致直线状,对于行驶时发生的上下方向的力来说,也可以进一步提高左上部构件13的刚性。
另外,将左上部构件13的前端部13a的高度尺寸向前面13c逐渐变大地向上下扩大。
也就是说,将前端部13a形成所谓的喇叭状,将左上部构件13的前端13a,具体的说是将前面13c的高度尺寸H1增加得比其它的部位大。
因此,在万一与对方车辆发生了冲撞之际,可以进一步确实地使左上部构件13的前端部13a与对方车辆的构造物触接。
在左上构件13的前端部13a附近设有安全气囊用的检测感知传感器31。
在此,左上部构件13的前端部13a位于左前侧架11的前端部11a的后方为此,即使向左前侧架11的前端部11a施加较小的负荷而前端部11a稍微地变形,左上部构件13的前端部13a也不变形。
由于左上部构件13的前端部13a不变形,故检测感知传感器31难以启动。
另一方面,在向车身施加了某种程度较大的负荷的情况下,左前侧架11的前端部11a将较大地变形。
为此,左上部构件13的前端部13a也开始变形。故在左上部构件13的前端部13a附近设置的检测感知传感器31容易启动。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汽车的前部车身构造的俯视图。
沿着车身的前后方向将左前侧架延伸,将左上部构件13延伸到此前侧架11的外侧,将左上部构件13的前端部13a通过连接部件28连接在左前侧架11的外壁11b上。
从左前侧架11的前端部11a朝向车身中央延伸保险杠梁17,从此保险杠梁17的中央将中间延伸部件19向前方延伸。
将左延伸部件21用螺栓37等安装在左前侧架11的前端部11a上,以此从前端部11a将左延伸部件21向前方延伸。
在中间延伸部件19以及左延伸部件21的前方设有前保险杠24。
另外,由于将左上部构件13,如图2所示,在俯视图时形成大致直线状。故这样的构成提高了左上部构件13的刚性。
为了提高左上部构件13的刚性,没有必要对左上部构件13的前端部13a设置加强部件。
因此,在左上部构件13的前端部13A上可以确保较大的空间36,在配置前雾灯33等的构造物之际,可以提高设计的自由度。
另外,在左前侧架11与左上部构件13之间设有覆盖左前轮的上方的左车轮罩39。
其次,根据图4~图6说明汽车的前部车身构造10的作用。
图4(a)、(b)是说明向构成实施方式的左上部构件施加了负荷的例图,图(a)表示对比例,图(b)是将在图1~图3中说明的实施方式作为实施例进行表示的图。
如图(a)所示,通过使左上部构件150的中央部151顺沿左车轮罩的侧边缘上部(未图示),中央部151从上方向下方急剧倾斜地折弯。
这样,由于将上部构件150的中央部151急剧倾斜地折弯,故在向左上部构件151的前端部150a如箭头所示施加了负荷F1的情况下,在上部构件150的折弯部151a、151b处容易折弯。
由于上部构件150在折弯部151a、151b处折弯地变形,故很难将施加于左上部构件150的前端部150a的负荷F1向左前柱152分散。为此,不能有效地吸收负荷F1。
如图(b)所示,从左上部构件13的前端部13a到后端部13b为大致直线状;而且,将此左上部构件13从左上部构件13的前端部13a到后端部13b朝向车身后方上倾斜地配置而将左上部构件13的后端部13b连接在左前柱27的下端部27a上。
这样,通过将左上部构件13形成大致直线状,在向左上部构件13的前端部13a如箭头所示施加了负荷F1的情况下,将抑制左上部构件13的变形。
通过抑制左上部构件13的变形,可以有效地向左前柱27分散施加于左上部构件13的前端部13a的负荷F1。由此,可以有效地吸收负荷F1。
图5(a)、(b)是说明构造物与构成实施方式的左上部构件的前端部触接的例图。图(a)表示对比例,图(b)是以图1~图3中说明的实施方式为实施例表示的。
如图(a)所示,由于将左上部构件160的前端部160a的高度尺寸H2作为从前面160b向后方在上下方向为一定的高度,故前面160b的高度尺寸H2是比较小的。
这样,因为左上部构件160的前面160b的高度尺寸H2比较小,万一在与对方车辆冲撞之际,左上部构件160的前端部160a很难确实地于对方车辆的构造物触接。
即,在对方车辆之中,与前面160b相比,有的具有较高位置的构造物162、有的具有较低位置的构造物163。
因此,在与这些构造物162、163冲撞了的情况下,左上部构件160的前端部160a很难与对方车辆的构造物162、163触接。
为此,很难以左上部构件160适当地分散、吸收冲撞能量。
如图(b)所示,由于将左上部构件13的前端部13a的高度尺寸向前面13c逐渐变大地上下扩大,故与其它的部位相比,将增大前面13c的高度尺寸H1。
这样,通过上下扩大左上部构件13的前面13c,在万一与对方车辆发生了冲撞之际,左上部构件13的前端部13a将与对方车辆的构造物更加确实地触接。
即,通过将左上部构件13的前面13c向上下扩大,可以使前面13c面对构造物162、构造物163。
因此,在与这些构造物162、163发生冲撞了的情况下,左上部构件13的前端13a将与对方车辆的构造物162、163确实地触接。
因此,以左上部构件13可以适当地分散、吸收冲撞能量。
图6(a)、(b)是说明设置在构成实施方式的左上部构件前端部附近的检测感知传感器启动时期的图。
在图(a)中,左上部构件13的前端部13a位于左前侧架11的前端部11a的后方。
因此,即使向左前侧架11的前端部11a施加较小的负荷F2,前端部11a稍微地变形,左上部构件13的前端部13a也不变形。
由于在左上部构件13的前端部13a附近设有安全气囊用的检测感知传感器31,因此在左上部构件13的前端部13a附近设置的检测感知传感器31不启动。
由此,在向车身施加了较小的负荷F2的情况下,可以更加确实地防止展开安全气囊(未图示)。
在图(b)中,在向车身施加了在某种程度上较大的负荷的情况下,左前侧架11的前端部11a将较大地变形。
为此,左上部构件13的前端部13a也开始变形。所以,设置在左上部构件13的前端部13a附近的检测感知传感器31启动而展开安全气囊。
这样,在向车身施加较小了的负荷F2的情况下,防止展开安全气囊;在向车身施加在某种程度上较大的负荷F3的情况下,因为要展开安全气囊,故可以仅仅在施加了安全气囊的展开是必要的负荷的情况下,更加确实地展开安全气囊。
另外,虽然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使左上部构件13的前端部13a侧的部位13d稍微向下弯曲、并使后端部13b侧的部位13e稍微向上弯曲,由此对将左上部构件13作为大致直线状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是,左上部构件13的形状不局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弯曲地形成左上部构件13的其它的部位后形成大致直线状,也可以将左上部构件13完全形成直线状。
另外,虽然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左上部构件13的前端部13a形成喇叭状,由此对与其它的部位相比增大了前面13c的高度尺寸H1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是,不局限于此。例如,也可以使前端部13a向上下鼓出而与其它的部位相比增大前面13c的高度尺寸H1。
本发明的汽车的前部车身构造适合于从前柱的下端向前方将上部构件延伸了的汽车。
权利要求
1.一种汽车的前部车身构造,前侧架(11)沿车身的前后方向延伸,并且在此前侧架(11)的上侧后方设置前柱(27),从此前柱(27)的下端部(27a)向前方在延伸上部构件(13)的同时,将此上部构件(13)配置在上述前侧架(11)的外侧;其特征在于为了由上述前柱(27)承受施加于上述上部构件(13)的前端部的负荷,将上部构件(13)形成为大致直线状并且朝向车身后方上倾斜地配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前部车身构造,其特征在于上述上部构件(13)的前端部(13a),通过向上下地扩大而比与其它的部位增大了高度尺寸。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汽车的前部车身构造,其特征在于在上述上部构件(13)的前端部(13a)附近设有安全气囊用的检测感知传感器(31)。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汽车的前部车身构造,该前部车身构造可以有效地分散施加于上部构件的前端部的负荷,而且力图减轻重量,并可以提高设计的自由度。汽车的前部车身构造(10)的配置为沿车身的前后方向延伸左前侧架(11),在此左前侧架(11)的上侧后方设有左前柱(27),从此左前柱(27)的下端部(27a)向前方将左上部构件(13)延伸到左前侧架(11)的外侧。此汽车的前部车身构造10为了以左前柱(27)承受施加于左上部构件(13)的前端部(13a)的负荷负荷,将左上部构件(13)形成大致直线状,并且朝向车身后方上倾斜地配置。
文档编号B62D21/15GK1605522SQ20041008066
公开日2005年4月13日 申请日期2004年9月29日 优先权日2003年10月8日
发明者安井健, 安原重人 申请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