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气囊装置、使安全气囊进入紧凑状态的方法和汽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53897阅读:12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安全气囊装置、使安全气囊进入紧凑状态的方法和汽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汽车的安全气囊装置、一种用于使安全气囊装置的安全气囊进入紧凑状态的方法以及一种具有这种安全气囊装置的汽车。
背景技术
当前,几乎每辆汽车中都集成有安全气囊装置。安全气囊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安全气囊,该安全气囊能够在事故中防止坐在座椅上的乘客受伤。已知的例如有侧面安全气囊,其尤其在车辆侧向碰撞时保护乘客的头、上身和骨盆。专利文献WO 2006/133 739 Al例如公开了一种具有侧面安全气囊的汽车座椅,该侧面安全气囊具有多个相互分开的安全气囊室,并且设计用于在碰撞中保护乘客的骨盆、上身和头。侧面安全气囊集成在汽车座椅的椅背中。与安全气囊间隔设置的气体发生器在汽车碰撞时产生气体,该气体通过扩压器装置从气体发生器导入安全气囊中,并且通过多个扩压器开口进入各个独立的安全气囊室内。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成本降低且兼具功能性的侧面安全气囊。所述技术问题通过一种用于汽车的安全气囊装置解决,其中,所述安全气囊装置包括安全气囊,该安全气囊在激活所述安全气囊装置时从紧凑状态转变至充气状态,其中,所述安全气囊具有头部区域、胸腔区域和骨盆区域,其中,所述头部区域在所述安全气囊的充气状态中用于保护坐在汽车座椅上的乘客的头部,所述胸腔区域用于保护该乘客的上身并且所述骨盆区域用于保护该乘客的骨盆,其中,所述安全气囊装置包括至少一个用于产生气体的气体发生器,其中,所述安全气囊设计为单室侧面安全气囊。所述技术问题还通过一种使安全气囊装置的气囊进入紧凑状态的方法以及一种具有所述安全气囊装置的汽车解决。推荐的安全气囊装置用于交通工具,尤其是轿车、载重汽车或公共汽车。安全气囊装置包括用于在汽车碰撞中、尤其在侧面碰撞中保护坐在汽车座椅上的乘客的安全气囊。安全气囊优选设计为填充气体的气囊,尤其是其能够从扁平状态转化成紧凑状态,其中,安全气囊在扁平状态中完全展开并且安全气囊的内侧相互贴靠。在紧凑状态中的气囊优选部分地或完全地被卷折、卷起和/或折叠、和/或(向内)卷折或翻折。安全气囊可选择集成在安全气囊外壳中,该安全气囊外壳设计为例如由塑料材料制成的硬罩,或者设计为例如由织物材料制成的软罩。优选的是,处于紧凑状态中的安全气囊能够设置在汽车座椅中,例如设置在汽车座椅的座椅靠背之内或之上,以便在碰撞时能够发挥其保护乘客的作用。安全气囊也可以备选地集成在例如汽车侧壁中,优选集成在离乘客最近的车柱或车门中。安全气囊在(尤其由于汽车的碰撞使)安全气囊装置激活之时和/或之后由紧凑状态转化成充气状态,尤其是膨胀状态。在充气状态中,安全气囊完全地展开和打开并且填充了气体,因此安全气囊朝向汽车客舱的外侧完全张紧并且与外侧对置的内侧相互间隔开。充气的安全气囊可选地设置在乘客和汽车侧壁之间,其中,安全气囊从朝向汽车底板的下部向上朝汽车车顶延伸。在此,在安全气囊的充气状态中骨盆区域位于下部、胸腔区域位于中部并且头部区域位于上部。因此,充气的安全气囊尤其可以阻止乘客撞击汽车侧壁并且由此防止乘客大面积受伤。安全气囊包括头部区域,其设计用于在安全气囊的充气状态中保护乘客的头部。该头部区域优选包括后脑部段和前脑部段,其中,当安全气囊充气时,后脑部段用于保护乘客的后脑,前脑部段用于保护乘客的脸部。优选的是,后脑部段(大约)占充气的头部区域体积的三分之一,前脑部段(大约)占三分之二。优选这样设定头部区域的尺寸,使得乘客头部在所有或几乎所有相关的承载情况下得到充分的保护。尤其这样设定头部区域的尺寸,使得头部在汽车碰撞中沉入充气的头部区域的中央。安全气囊包括胸腔区域和骨盆区域,其中,胸腔区域用于保护乘客的上身,尤其是乘客的肩部、胸部和腹部,并且骨盆区域用于保护坐在座椅上的乘客的骨盆。作为补充,骨盆区域可选地设计用于保护乘客的大腿。安全气囊装置包括至少一个用于产生气体的气体发生器。该气体发生器优选设计为混合气体发生器,其包括具有压缩空气的压力容器和烟火爆发技术的组件。气体通常由氮气或氩氦混合气构成。气体发生器备选地也可以设计为纯粹的烟火爆发技术的气体发生器。安全气囊优选在通过气体发生器产生气体之时和/或之后由紧凑状态转化为充气状态。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安全气囊设计为单室侧面安全气囊。安全气囊优选只具有一个室,通过该室构成头部区域、胸腔区域和骨盆区域。单室侧面安全气囊尤其设计为贯穿的或在很大程度上贯穿的气袋,其中头部区域、胸腔区域和骨盆区域平滑地或在很大程度上平滑地相互过渡接合。优选的是,头部区域、胸腔区域和骨盆区域没有或在很大程度上没有被相互分隔开或彼此划分开。尤其优选的是,安全气囊设计为无划分的和/或没有区域分隔的。安全气囊优选地不具有在安全气囊内侧间延伸的、用于将头部区域、胸腔区域和骨盆区域划分开的薄膜或分隔织物。如果安全气囊还是具有至少一个薄膜或分隔织物,则该薄膜或分隔织物优选地最大在平铺开或展开的安全气囊的加工有薄膜或分隔织物的区域(以安全气囊的平面图或侧视图为基础)的宽度的三分之一、尤其最大在四分之一、特别是最大在五分之一上延伸。例如可行的是,安全气囊尤其在头部区域内具有至少一个限制带,其设计用于限制安全气囊横向于汽车行驶方向在空间上的膨胀。在安全气囊的扁平和/或充气状态中,限制带优选地最大在安全气囊宽度尤其是头部区域宽度的三分之一、尤其最大在四分之一、特别是最大在五分之一上延伸(以扁平和/或充气的安全气囊、尤其头部区域或布置有限制带的区域的平面图或侧视图为基础)。有利的是,作为单室侧面安全气囊的安全气囊可以简单地制造,因为不必在内侧之间加工用于将安全气囊划分成头部区域、胸腔区域和骨盆区域的薄膜或分隔织物。因此在制造中可以节省成本。同样有利的是,所述气囊由于其构造或特征性的卷折也可以在“乘员离位”(Outof Position)的情况中广泛地保护乘客不受伤害。安全气囊尤其设计用于在可承受的载荷值的碰撞中为例如坐在座椅上的以及以其他姿势位于座椅上的乘客提供足够的保护。特别是安全气囊在恶劣的汽车周围环境条件下也可以保证相对乘客的安全定位和保证达到五星欧洲评估(5-Sterne-Euro-Bewertung)或美国NCAP评估。能够有利地避免为保护“离位乘员”而关闭安全气囊装置。在本发明一种优选的结构设计中,所述空气发生器设置在安全气囊的内部,优选地设置在胸腔区域中。气体发生器尤其在安全气囊的内部、尤其是其内侧之间产生气体。在本发明一种可行的实施形式中,所述安全气囊装置具有带有至少一个第一扩压器开口和的至少一个第二扩压器开口的扩压器。所述扩压器优选设置在安全气囊中,尤其临近安全气囊的内侧和/或设置在气体发生器的区域中。所述扩压器设计用于将由气体发生器产生的气体作为第一气流通过第一扩压器开口沿第一流动方向导引。此外,所述扩压器设计用于将由气体发生器产生的气体作为第二气流通过第二扩压器开口沿第二流动方向导引。在此规定,第一流动方向与第二流动方向不同。优选地将扩压器设置在胸腔区域中。在此,扩压器例如可部分或全部地包围气体发生器或与气体发生器的出口邻接,因此其可以将由气体发生器产生的气体转向至第一流动方向和第二流动方向。扩压器可选地与安全气囊的外部接缝、优选在胸腔区域缝合。当安全气囊装置由碰撞激活时,扩压器的集成能够有利地保证头部区域的快速充气和正确定位。优选的是,第一扩压器开口指向骨盆区域并且第二扩压器开口指向头部区域,由此,第一气流沿第一流动方向流向骨盆区域并且第二气流沿第二流动方向流向头部区域。第一流动方向尤其指向下方,特别是指向汽车底板,并且第二流动方向指向上方,特别是指向车顶。在本发明一种优选的实施形式中,第二扩压器开口具有比第一扩压器开口更大的开口面积,尤其是更大的开口横截面。作为备选或可选的补充,第二气流具有比第一气流更大的体积流量。因此能够以有利的方式保证头部区域向上快速而可靠的充气。优选的是,为了进入安全气囊的紧凑状态,骨盆区域与第一流动方向相反地卷折。卷折的骨盆区域优选具有半圆形外轮廓。骨盆区域尤其部分或全部的卷折到胸腔区域内,因此卷折的骨盆区域的外侧与胸腔区域的内侧接触和/或重叠。在本发明一种优选的实现形式中,为了进入安全气囊的紧凑状态,后脑部段横向于第二流动方向地卷折。后脑部段尤其部分地或全部地卷入前脑部段或朝前脑部段的方向卷折。卷折的后脑部段的外侧尤其与前脑部段的内侧相接触和/或重叠。卷折的后脑部段可选地具有三角形的外轮廓。也可行的是,为了进入安全气囊的紧凑状态,后脑部段横向于第二流动方向折叠、翻折或两次翻折(Z形翻折)。在此,后脑部段的外侧优选贴靠在前脑部段尤其是前脑部段的第二半体的外侧上。
作为备选或可以作为补充的是,前脑部段、尤其大约前脑部段的第一半体横向于第二流动方向卷折。前脑部段尤其部分地或全部地卷折到后脑部段中或朝后脑部段的方向卷折。在此,前脑部段卷折的第一半体的外侧与前脑部段的第二半体的内侧相接触。卷折的前脑部段优选具有三角形的外轮廓。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同样可以考虑的是,前脑部段横向于第二流动方向折叠、翻折或两次翻折(Z形翻折),以使安全气囊转化成紧凑状态。前脑部段的第一半体优选部分或全部地折叠、翻折或两次翻折(Z形翻折)到后脑部段内或朝后脑部段的方向折叠、翻折或两次翻折(Z形翻折)。在此,前脑部段的第一半体的外侧尤其与前脑部段的第二半体的外侧相接触。也可行的是,前脑部段的第一半体的外侧至少部分地贴靠在后脑部段的外侧上。翻折或折叠的前脑部段可选地具有三角形的外轮廓。如果前脑部段两次折叠或两次翻折(Z形翻折),则其优选具有矩形外轮廓。在本发明一种特别优选的实施形式中,尤其后脑部段和前脑部段两者都横向于第二流动方向并且彼此相向地卷折、折叠、翻折或两次翻折(Z形翻折)。在本发明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中,为了进入安全气囊的紧凑状态,前脑部段连同后脑部段与第二流动方向相反地卷折,由此构成卷折的头部区域。可选的是,为了构成卷折的头部区域,可以在两者共同相对第二流动方向卷折之前,先仅将后脑部段或先仅将前脑部段横向于第二流动方向卷折、折叠、翻折或两次翻折(Z形翻折)。然而特别优选的是,为了构成卷折的头部区域,尤其是后脑部段和前脑部段两者在共同与第二流动方向相反地卷折之前横向于第二流动方向并且相互对向地卷折、折叠、翻折或两次翻折(Z形翻折)。卷折的头部区域优选卷入到安全气囊的头部区域和胸腔区域之间的过渡区域中。可选地,卷折的头部区域也可以至少部分地卷折到胸腔区域中,尤其是直到气体发生器的上端。在此,头部区域的外侧优选与胸腔区域的内侧接触和/或重叠。可行的是,头部区域单次地或多重地卷折,用以例如在安全气囊装置激活之时和/或之后分多级地展开。以下对安全气囊的描述基于安全气囊定位在汽车侧壁和位于车辆座椅上的乘客之间,其中,扁平的、未充气的、可选部分卷折的安全气囊从上向下平行于或基本平行于汽车侧壁延伸。安全气囊优选在紧凑状态中具有单独的卷筒。在此,卷折的头部区域优选与卷折的骨盆区域和胸腔区域共同卷成单独的卷筒。卷折的头部区域尤其与卷折的骨盆区域和胸腔区域共同朝向乘客和/或与汽车行驶方向相反地卷成单独的卷筒。由单独的卷筒构成的卷包优选贴靠着乘客。单独卷筒的卷包的开口尤其指向汽车侧壁和/或背向乘客地设置。特别优选的是,单独的卷筒设计用于在激活安全气囊装置之时和/或之后(当安全气囊充气时)向乘客展开。也可行的是,所述单独的卷筒这样朝向乘客和/或反向于汽车行驶方向地卷起,使得单独卷筒的卷包的开口指向乘客并且卷包贴靠在汽车侧壁上。然后当安全气囊充气时尤其是单独的卷筒展开到汽车侧壁上。在本发明一种优选的备选实施形式中,安全气囊在紧凑状态中具有上部卷筒和下部卷筒。卷折的骨盆区域优选连同胸腔区域朝向乘客和/或与汽车的行驶方向相反地卷起,以构成下部卷筒。下部卷筒的卷包尤其贴靠乘客,其中卷包的开口朝向汽车侧壁。由此当气囊充气时,下部卷筒优选地向乘客展开。作为备选,下部卷筒也可以朝向乘客和/或与汽车行驶方向相反地卷起,因此下部卷筒的卷包的开口指向乘客并且该卷包贴靠在汽车侧壁上。然后当安全气囊充气时,下部卷筒尤其向汽车侧壁展开。优选的是,卷折的、折叠的、翻折的或两次翻折(Z形翻折)的后脑区域连同未卷折或折叠的前脑区域朝向汽车侧壁卷起并且构成上部卷筒。作为备选的是,卷折的、折叠的、翻折的或两次翻折(Z形翻折)的前脑区域连同未卷折或折叠的后脑区域朝向汽车侧壁卷起并且构成上部卷筒。特别优选的是,尤其卷折的、折叠的、翻折的或两次翻折(Z形翻折)的后脑区域连同卷折的、折叠的、翻折的或两次翻折(Z形翻折)的前脑区域两者共同朝向汽车侧壁卷起并且构成上部卷筒。上部卷筒优选地具有背向乘客的卷绕折叠。上部卷筒的卷包尤其贴靠在汽车侧壁上并且卷包的开口朝汽车底板的方向指向下方。由此,当安全气囊充气时,所述上部卷筒优选向上地、尤其沿着乘客的头部向乘客展开。在安全气囊的紧凑状态中,上部卷筒优选被下部卷筒卷盖。尤其当下部卷筒卷起时也上部卷筒也共同卷起,因此上部卷筒从外部看不到。特别优选的是,当安全气囊充气时,首先下部卷筒向乘客展开然后上部卷筒向乘客展开。还可以设想的是,上部卷筒和/或下部卷筒这样卷起,使得当安全气囊充气时,上部卷筒和下部卷筒依次地,尤其是首先下部卷筒然后上部卷筒向汽车侧壁展开。在本发明一种可行的设计实现形式中,所述安全气囊具有设置在头部区域中央并且横向于第二流动方向延伸的限制带。第二气流优选地在遇到限制带后横向于第二流动方向转向。作为帆篷或遮篷的限制带尤其设计用于将第二气流转向后脑部段和/或前脑部段,因此头部区域快速地、尤其斜向前上方地充气,并且正确地在汽车中定位。由于限制带和可选补充地或备选地由于卷折、折叠、卷起或卷绕折叠,安全气囊能够以有利的方式快速地斜向上朝汽车车顶的方向充气,以便沿行驶方向定位在设置在汽车侧壁上的安全带之前和可选地定位在乘客的肩部之后。在本发明一种优选的实施形式中,所述安全气囊具有设置在头部区域和胸腔区域之间的安全带局部区域。所述安全带局部区域优选设计用于减小安全带与后脑部段的相互影响。安全气囊备选地或作为补充可选地具有设置在头部区域和胸腔区域之间的肩部局部区域。在本发明一种优选的实施形式中,所述安全气囊具有至少一个第一气体出口和作为补充可选地具有第二气体出口,所述气体在安全气囊充气之时或之后可通过所述气体出口泄出。所述第一气体出口优选设置在胸腔区域内,例如设置在气体发生器的高度或与气体发生器对置。第二气体出口例如设置在后脑部段中。本发明的另一技术主题涉及一种用于使安全气囊装置的安全气囊进入紧凑状态的方法,其中,所述安全气囊装置按照前述描述设计。在本方法的范围内,所述骨盆区域与第一流动方向相反地卷折并且连同胸腔区域朝向乘客和/或与汽车行驶方向相反地卷起。在这种方法的范围内,可优选构成单独的卷筒或下部卷筒。
如果构成下部卷筒,则其卷包优选贴靠着乘客。下部卷筒的卷包开口尤其指向汽车侧壁,由此下部卷筒在安全气囊充气时向乘客展开。单独卷筒的卷包的开口可选地指向乘客或汽车侧壁,由此当安全气囊充气时卷包向汽车侧壁或乘客展开。在所述方法的范围中可选的是,后脑部段和/或前脑部段首先横向于第二流动方向卷折、折叠、翻折和/或Z形翻折,然后与第二流动方向相反地卷成上部卷筒。上部卷筒的卷包优选贴靠在汽车侧壁上,其中,其开口向下指向汽车底板。因此当安全气囊充气时,上部卷筒向乘客展开。优选的是,首先卷起上部卷筒然后卷起下部卷筒。尤其在卷起下部卷筒时上部卷筒被下部卷筒卷盖。作为备选,在本方法的范围中,后脑部段和/或前脑部段首先横向于第二流动方向卷折、折叠、翻折和/或Z形翻折然后与第二流动方向相反地卷折,尤其是卷折到胸腔区域中或脑部区域和胸腔区域之间的过渡区域中。接下来优选将由此卷折成的头部区域与卷折的骨盆区域和胸腔区域一起朝向乘客卷成单独的卷筒。在此,单独卷筒的卷包优选贴靠在乘客上并且卷包开口指向汽车侧壁。由此当安全气囊充气时,单独的卷筒优选向乘客展开。本发明的另一技术主题还涉及一种具有前述的安全气囊装置的汽车。


本发明其它的特征、优点和功效由以下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描述得出。在附图中图1示出具有处于扁平状态下的单室侧面安全气囊的安全气囊装置的二维侧视图;图2示出图1中的单室侧面安全气囊处于为转化至紧凑状态而按规定卷折和卷起的扁平状态下的情形;图3a示出图2中的安全气囊的紧凑状态的示意平面图;图3b示出相对图3a中紧凑状态的备选紧凑状态;图4示出图2中的单室侧面安全气囊的按规定卷折和卷起的变型方案;图5a示出图4中的安全气囊的紧凑状态的示意俯视图;图5b示出相对图5a中紧凑状态的备选方案;图6示出图1或图4的单室侧面安全气囊具有可选的为转化至紧凑状态而按规定卷折、翻折、折叠和/或卷起的情形。相互对应或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分别标以相同的附图标记。
具体实施例方式图1示出用于尤其是轿车、载重汽车或公共汽车的交通工具的二维安全气囊装置I的侧视图。安全气囊装置I具有安全气囊2,其显示为平坦的、优选未翻卷的、展开的和/或铺开的、尤其未充气的状态F。安全气囊2设置在例如车柱或车门中的汽车侧壁26和坐在未显示的座椅上的乘客5之间,其中,安全气囊2平行于或近似平行于汽车侧壁26延伸。
安全气囊2包括用于在汽车侧面碰撞时保护坐在座椅上的乘客5的头部4的头部区域3。头部区域3包括用于保护乘客5的后脑41的后脑部段31和用于保护乘客5的脸部52的前脑部段32。后脑部段31大约占头部区域3体积的1/3,前脑部段32大约占头部区域3体积的2/3。此外,安全气囊2包括用于保护上身7 (尤其是胸腔和腹部)的胸腔区域6,和用于保护乘客5的骨盆9的骨盆区域8。安全气囊2具有安全带局部区域10,其在安全气囊2的后部区域上在头部区域3和胸腔区域6之间弧形地延伸。通过安全带局部区域10可以为汽车安全带11和其在汽车侧壁上的固定元件12提供自由空间。因此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安全带和安全气囊2之间的相互影响。安全气囊2具有肩部部段20,当安全气囊2充气时,乘客5的肩部可以通过肩部部段20保持可自由活动。在一种备选的实施例中取消了安全带局部区域10和/或肩部部段20。这样安全气囊2在安全带区域和/或肩部区域10 ;20中具有按照所示备选线Al和A2的外轮廓。安全气囊2设计为单室侧面安全气囊。作为单室侧面安全气囊,安全气囊2没有由薄膜或分隔织物构成的用于划分或分隔头部区域、胸腔区域和骨盆区域的区域分隔结构。安全气囊2设计为无中断的气袋,其中由气体发生器13产生的气体14可以无障碍地散布到头部区域3、胸腔区域6和骨盆区域8内。安全气囊2具有气体发生器13,该气体发生器13在安全气囊2的内部尤其是胸腔区域6中设置在与汽车行驶方向F相反指向的后部侧面上。气体发生器13设计用于在安全气囊装置I由于汽车碰撞(例如侧面碰撞)而激活之时和/或之后产生气体14,并且通过气体出口 15将气体导入安全气囊2中,由此使之膨胀。气体发生器13的气体出口 15设置在扩压器16中,扩压器16与气体发生器10 —样均设置在安全气囊2内。扩压器16具有指向乘客5的头部4的上部扩压器开口 17和指向乘客5的骨盆9的下部扩压器开口 18。由气体发生器13产生的气体14作为第一气流19通过下部扩压器开口 18沿第一流动方向22被引导至安全气囊2的骨盆区域8并且作为第二气流21通过上部扩压器开口17沿第二流动方向23被引导至安全气囊2的头部区域3。通过将上部扩压器开口 17设计得比下部扩压器开口 18更大,第二气流21具有比第一气流19更大的体积流量。因此可通过第二气流19快速而可靠地为头部区域3充气。安全气囊2具有限制带24,其设置在安全气囊2的头部区域3的中心。限制带18设计为横向于第二气流21设置的遮篷,通过该遮篷可以使第二气流21转向进入后脑部段31和/或前脑部段32,使得后脑部段31和/或前脑部段32快速可靠地沿行驶方向F斜向前地定位,并且能够在该处高效地达到其完整的体积。安全气囊2具有两个出气口 29 ;30,气体14在气囊2的充气状态下可以通过上述出气口进入汽车内部空间。出气口中的第一个设置在后脑部段31上,第二个设置在前部胸腔区域6上。图2显示了处于平坦的、未充气状态F的安全气囊2的二维平面图。为了集成在汽车中,安全气囊2的各部分被折叠和卷起,用于使安全气囊2转化成紧凑状态K。图3a中显示了安全气囊2的紧凑状态K。安全气囊2在紧凑状态K中适合于和/或设计用于可选择地由外套或外壳包围,并且集成在汽车座椅的椅背或侧壁26中。在激活安全气囊模块I之时和/或之后,气体发生器10产生气体11,安全气囊2通过该气体11展开进入车辆客舱内部并且进入充气状态。在图2中标出了按规定的卷折和卷起,其显示了扁平的安全气囊2如何转变成紧凑状态K。首先将骨盆区域8按照箭头P与第一流动方向19相反地朝胸腔区域6 (尤其直到靠近气体发生器13的下部)卷折或翻折,因此骨盆区域8的外侧和胸腔区域6的内侧相接触。接下来将后脑部段31完全地按照箭头H横向于第二流动方向23卷折到前脑部段32中,因此后脑部段31的外侧贴靠前脑部段32的内侧。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也可以首先如所述那样翻折后脑部段31,然后翻折骨盆区域8。在将后脑部段31卷折到前脑部段32上后,将前脑部段32连同卷折的后脑部段31与第二流动方向23相反地大约卷折至头部区域3和胸腔区域6之间的界限。因此在扁平安全气囊2的平面图中前脑部段32的面积近似平分成了上部部段O和下部部段U。上部部段O的外侧当前贴靠下部部段U的内侧。卷折的后脑部段31和卷折的前脑部段32共同构成了卷折的头部区域3。可选地,可将卷折的头部区域3的上部界限设置在气体发生器13上方不远处,以便得到紧凑的剩余包。接着,将在平面图中仍保持平坦的安全气囊2(当前由胸腔区域6和前脑部段32的下部部段U组成)与行驶方向F相反地朝向乘客5地(对此可参照图5a)卷起,由此构成单独的卷筒25。通过卷起单独的卷筒25形成了单独卷筒25的卷包,其开口按照图3a朝向汽车侧壁26。由此该单独的卷筒25通过气流19 ;21展开到乘客5上并且安全气囊2膨胀开。
备选地也可以将在平面图中仍保持平坦的安全气囊2与行驶方向F相反地朝向汽车侧壁26卷起,因此单独卷筒25的卷包的开口如图3b所示指向乘客5。由此,单独的卷筒25通过第一和第二气流19 ;21展开到汽车侧壁26上并且安全气囊2膨胀开。图4同样显示了处于平坦的、未充气状态的安全气囊2的平面图。其中显示了相对图2的备选的按规定的卷折和卷起,借助它们可以将平坦的安全气囊2转化成紧凑的状态。这种通过实施按照备选的按规定的卷折和卷起获得的紧凑状态在图5a中示出。如对于图2已经描述的那样,首先将骨盆区域8按照箭头P与第一流动方向19相反地朝胸腔区域6卷折,直到靠近气体发生器13的下部,因此骨盆区域8的外侧和胸腔区域6的内侧相接触。接下来将后脑部段31完全地按照箭头H横向于第二流动方向23卷折到前脑部段32中,因此后脑部段31的外侧贴靠前脑部段32的内侧。备选地,如对于图2已经描述的那样,卷折骨盆区域8和后脑部段31的顺序可以互换。在卷折骨盆区域8和后脑部段31之后,将头部区域3连同卷折的后脑部段31沿行驶方向F并且朝汽车侧壁26卷成上部卷筒27,其中,上部卷筒27的卷包位于背向乘客的侧面(对此可参照图5a ;5b)。之后,将卷折的骨盆区域8连同胸腔区域5和上部卷筒27与行驶方向F相反地并且朝向乘客地卷成下部卷筒28 (对此也可参照图5a ;5b)。在此,上部卷筒27被下部卷筒28卷盖住,因此在安全气囊2的紧凑状态中上部卷筒27卷在下部卷筒28中。在图5a和5b中,下部卷筒28清楚地用黑色显示并且上部卷筒27较浅地以灰色显示。这种亮度分级应该清楚地表示了在安全气囊2的紧凑状态中,上部卷筒27由下部卷筒28卷盖住,因此在外面不再能看到上部卷筒27。按照图5a,上部卷筒27的卷包开口向下朝向汽车底板。下部卷筒28的卷包开口指向汽车侧壁。两个卷筒27、28在激活安全气囊装置I之时和/或之后在安全气囊2膨胀时向乘客5展开。由于上部卷筒27卷在下部卷筒28中,因此下部卷筒28先展开,然后上部卷筒27展开。备选地,下部卷筒28可以这样卷起,使得下部卷筒的卷包的开口如图5b所示指向乘客。由此,下部卷筒28在激活安全气囊装置I之时和/或之后向汽车侧壁26展开。然后上部卷筒27的卷包如5a所示地展开。在图6中同样显示了安全气囊2处于平的、未充气状态的平面图。在此显示了相对图2和图4变化的按规定的卷折、折叠和/或卷起,平的安全气囊2可借助它们转化成紧凑状态。通过实施变化的按规定的卷折、折叠和/或卷起得到的紧凑状态在图5a或5b中显不O前脑部段32分为第一半体320和第二半体321,其中第一半体320和第二半体321的划分线U由沿第二流动方向23延伸的用粗体画出的点划线表示。首先将骨盆区域8按照箭头P与第一流动方向19相反地卷折到胸腔区域6中,因此骨盆区域8的外侧与胸腔区域6的内侧相接触。接下来将后脑部段31完全地按照箭头H横向于第二流动方向23翻折或折叠,因此后脑部段31的外侧贴靠在前脑部段32的第二半体321的外侧上。备选地也可以将后脑部段31卷折、两次翻折或Z形折叠。接下来将前脑部段32的第一半体320按照箭头V横向于第二流动方向23翻折或折叠,因此后脑部段31的外侧贴靠在前脑部段32的外侧上。备选地也可以卷折、两次翻折或Z形折叠第一半体320。示例性的Z形折叠结构Z用细线在第一半体320的区域中画出。在一种备选实施例中,骨盆区域8、后脑部段31和/或前脑部段32卷折、翻折、折叠或Z形折叠的顺序可以互换。也可以备选的是,取消后脑部段31的折叠、翻折或卷折。在这种情况中,仅将骨盆区域8如前所述那样卷折并且将前脑部段32的第一半体320同样如前所述那样卷折、翻折或折叠。接下来将卷折、翻折、折叠或Z形折叠在后脑部段31内和/或前脑部段32内的头部区域3沿行驶方向F和朝向汽车侧壁26卷成上部卷筒27 (对此也可参照图5a ;5b)。之后将卷折的骨盆区域8连同胸腔区域5与行驶方向F相反地并且朝向乘客地卷成下部卷筒28 (对此也可参照图5a ;5b)。在此,上部卷筒27被下部卷筒28卷盖住,因此在安全气囊2的紧凑状态中从外面不再能看到上部卷筒27。附图标记清单
I安全气囊装置2安全气囊,单室侧面安全气囊3头部区域4 头部5 乘客6胸腔区域7 上身8骨盆区域9 骨盆10安全带局部区域11安全带12固定元件13气体发生器14 气体15 出口16扩压器17上部扩压器开口18下部扩压器开口19第一气流20肩部局部区域21第二气流22第一流动方向23第二流动方向24限制带25单独的卷筒26汽车侧壁27上部卷筒28下部卷筒31后脑部段32前脑部段41 后脑42 脸部Al备选线IA2备选线2F行驶方向H后脑部段的卷折方向、翻折方向或折叠方向O上部部段P骨盆区域的卷折方向T前脑部段第一 /第二半体的划分线
U下部部段V前脑部段的卷折方向、翻折方向或折叠方向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汽车的安全气囊装置(1), 其中,所述安全气囊装置(I)包括安全气囊(2),该安全气囊(2)在激活所述安全气囊装置(I)时从紧凑状态(K)转化至充气状态, 其中,所述安全气囊(2)具有头部区域(3)、胸腔区域(6)和骨盆区域(8), 其中,所述头部区域(3)在所述安全气囊(2)的充气状态中用于保护坐在汽车座椅上的乘客(5)的头部(4),所述胸腔区域(6)用于保护该乘客的上身(7)并且所述骨盆区域(8)用于保护该乘客的骨盆(9), 其中,所述安全气囊装置(I)包括至少一个用于产生气体(14)的气体发生器(13), 其中,所述安全气囊(2)设计为单室侧面安全气囊。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气囊装置(1),其中,所述气体发生器(13)设置在所述安全气囊⑵内部。
3.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安全气囊装置(I),其中,所述安全气囊装置(I)具有带有第一扩压器开口(18)和第二扩压器开口(17)的扩压器(16),所述扩压器(16)设计用于将由所述气体发生器(13)产生的气体(14)作为第一气流(19)通过第一扩压器开口(18)沿第一流动方向(22)传导,并且将所述气体(14)作为第二气流(21)通过第二扩压器开口(17)沿第二流动方向(23)传导,其中,所述第一流动方向(22)与所述第二流动方向(23)不同。
4.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安全气囊装置(I),其中,所述第一流动方向(22)指向所述骨盆区域(8)并且所述第二流动方向(23)指向所述头部区域(3)。
5.按照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安全气囊装置(I),其中,所述第二扩压器开口(17)具有比所述第一扩压器开口(18)更大的开口面积和/或所述第二气流(21)具有比所述第一气流(19)更大的体积流量。
6.按照权利要求3至5之一所述的安全气囊装置(I),其中,所述骨盆区域(8)与第一流动方向(22)相反地卷折以便实现所述安全气囊(2)的紧凑状态(K)。
7.按照权利要求3至6之一所述的安全气囊装置(1),其中,所述头部区域(3)具有后脑部段(31)和前脑部段(32),其中,当所述安全气囊(2)为充气状态时,所述后脑部段(31)设计用于保护所述乘客(5)的后脑(41)并且所述前脑部段(32)设计用于保护所述乘客(5)的脸部(42),所述后脑部段(31)和/或所述前脑部段(32)横向于第二流动方向(23)地卷折、翻折、折叠和/或Z形翻折,以实现所述安全气囊(2)的紧凑状态⑷。
8.按照权利要求7所述的安全气囊装置(1),其中,所述卷折的、折叠的、翻折的和/或Z形翻折的前脑部段(32)和/或所述卷折的、折叠的、翻折的和/或Z形翻折的后脑部段(31)与所述第二流动方向(23)相反地卷折并且构成卷折的头部区域(3),以实现所述安全气囊⑵的紧凑状态⑷。
9.按照权利要求8所述的安全气囊装置(I),其中,所述安全气囊(2)在紧凑状态(K)中具有单独的卷筒(25),其中,所述卷折的头部区域(3)连同所述卷折的骨盆区域(8)和胸腔区域(6)朝向乘客(5)卷成单独的卷筒(25)。
10.按照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安全气囊装置(I),其中,所述安全气囊(2)在紧凑状态(K)中具有上部卷筒(27)和下部卷筒(28),其中,所述卷折的、折叠的、翻折的和/或Z形翻折的后脑部段(31)和/或所述卷折的、折叠的、翻折的和/或Z形翻折的前脑部段(32)背向所述乘客(5)卷起并且构成上部卷筒(27),并且其中,所述卷折的骨盆区域(8)连同所述胸腔区域(6)朝向所述乘客(5)卷起并且构成下部卷筒(28),其中所述上部卷筒(27)被所述下部卷筒(28)卷盖。
11.按照权利要求10所述的安全气囊装置(1),其中,当所述安全气囊(2)充气时,首先是所述下部卷筒(28)然后是所述上部卷筒(27)向所述乘客(5)展开。
12.按照权利要求3至11之一所述的安全气囊装置(I),其中,所述安全气囊(2)具有设置在所述头部区域(3)中央并且横向于所述第二流动方向(23)延伸的限制带(24),其中,所述限制带(24)设计为遮篷,用于使所述头部区域(3)快速充气和/或使所述第二气流(21)转向至所述后脑部段(31)和/或前脑部段(32)。
13.一种用于使安全气囊装置(I)的安全气囊(2)转化为紧凑状态(K)的方法,其中,所述安全气囊装置(I)按照权利要求1至12之一设计,其中,所述骨盆区域(8)与所述第一流动方向(22)相反地卷折并且连同所述胸腔区域(6)被卷起。
14.按照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后脑部段(31)和/或所述前脑部段(32)横向于所述第二流动方向(23)卷折、折叠、翻折和/或Z形翻折,并且与所述第二流动方向(23)相反地卷成上部卷筒(27)或者与所述第二流动方向(23)相反地卷折。
15.一种汽车,具有按照权利要求1至12之一所述的安全气囊装置。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汽车的安全气囊装置(1),其中,所述安全气囊装置(1)包括安全气囊(2),该安全气囊(2)在激活所述安全气囊装置(1)时从紧凑状态(K)转化至充气状态,其中,所述安全气囊(2)具有头部区域(3)、胸腔区域(6)和骨盆区域(8),其中,所述头部区域(3)在所述安全气囊(2)的充气状态中用于保护坐在汽车座椅上的乘客(5)的头部(4),所述胸腔区域(6)用于保护上身(7)并且骨盆区域(8)用于保护骨盆(9),其中,所述安全气囊装置(1)包括至少一个用于产生气体(14)的气体发生器(13),其中,所述安全气囊(2)设计为单室侧面安全气囊。
文档编号B60R21/26GK103057509SQ20121035564
公开日2013年4月24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21日 优先权日2011年9月21日
发明者T.珍妮, U.里克 申请人: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