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悬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56288阅读:24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发动机悬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重型汽车发动机附件领域,具体是一种发动机悬置。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重型汽车还普遍都采用斯太尔重型汽车发动 机悬置,由于斯太尔重型汽车发动机悬置属于上个世纪中期的产品,被引进到国内后又没有经过技术改进,结构老化,与国内的载货情况、路况、装载使用要求差异很大。目前国内重型汽车装用斯太尔发动机悬置的隔振率只能达到45%左右,不能满足目前国内重型汽车的使用要求(要求为>70%),在整车运行、整车行驶中,不同的转速区域均出现共振(怠速、高速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共振),整车振动、噪声很大、使整车的电器系统、传动部件系统零部件出现早期损坏。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现有重型汽车发动机悬置隔振率低的问题,提供设计研发了一种发动机悬置。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发动机悬置,包括前悬置和后悬置,所述的前悬置包括前悬置左支架总成、前悬置橡胶支撑总成和前悬置右支架总成,所述的后悬置包括后悬置左支架总成、后悬置橡胶支撑总成和后悬置右支架总成;
所述的前悬置左支架总成包括带有安装孔的主板、固连于主板两侧且与主板相垂直的两个边板、连接板,两个边板通过连接板固接在一起,该连接板上开有装配孔,装配孔内固套有环形的前支承座;
所述的前悬置橡胶支撑总成包括纵向开有通孔的前减震橡胶块、前上盖板、前下盖板、前定位螺栓以及螺纹配合于前定位螺栓上的前定位螺母,所述的前减震橡胶块中部横向周身上开有与前支承座内圆紧密配合的前环形槽,前减震橡胶块卡设于前支承座内圆,且前环形槽的上端和下端分别止位于前支承座的上端和下端,所述的前上盖板包括圆管形的本体以及向外延伸设于本体轴向一端的盖体,盖体的外缘向本体轴向另一端弯折,所述的前下盖板是由带有中心孔的第二盖体构成的,所述的前上盖板的本体嵌于前减震橡胶块的通孔内;
所述的前悬置右支架总成包括由横板(参考附图1中横向方向)和沿横板一侧垂直一体延伸的纵板构成的弯折板,所述的横板上开有第二装配孔,纵板上开有第二安装孔;
所述的弯折板的横板搭设于前上盖板的盖体上端,且前定位螺栓由上向下依次穿过横板的第二装配孔、前上盖板的本体内圆、以及前下盖板的第二盖体的中心孔,与前定位螺母螺纹配合,前下盖板的第二盖体外缘与前上盖板的盖体外缘相对朝上,弯折板的纵板朝下;
所述的后悬置左支架总成包括带有第三安装孔的第二主板、固连于第二主板两侧且与第二主板相垂直的两个第二边板、第二连接板,两个第二边板通过第二连接板固接在一起,该第二连接板上开有第三装配孔,第三装配孔内固套有环形的后支承座;所述的后悬置橡胶支撑总成包括纵向开有通孔的后减震橡胶块、后上压板、后下压板、后定位螺栓以及螺纹配合于后定位螺栓上的后定位螺母,所述的后减震橡胶块中部横向周身上开有与后支承座内圆紧密配合的后环形槽,后减震橡胶块卡设于后支承座内圆,且后环形槽的上端和下端分别止位于后支承座的上端和下端,所述的后上压板包括圆管形的第二本体以及向外延伸设于第二本体轴向一端的径向凸缘,所述的后下压板是由带有中心孔的板体构成的,所述的后上压板的第二本体嵌于后减震橡胶块的通孔内;
所述的后悬置右支架总成包括第二纵板以及垂直固定于第二纵板上的第二横板,所述的第二纵板上开有第四安装孔,第二横板上开有第四装配孔;
所述的第二横板搭设于后上压板的径向凸缘上端,且后定位螺栓由上向下依次穿过第二横板的第四装配孔、后上压板的第二本体内圆、以及后下压板的板体的中心孔,与后定位螺母螺纹配合。
具体使用时,前悬置左支架总成通过主板上的安装孔固定于车身上,后悬置左支架总成通过第二主板上的第三安装孔固定于车身上,发动机的一端通过纵板上的第二安装孔固定于前悬置右支架总成上,发动机的另一端通过第二纵板上的第四安装孔固定于后悬置右支架总成上。在整车运行、使用中,出现振动,主板将振动前减震橡胶块上,第二主板将振动传递到后减震橡胶块上,减震橡胶块和后减震橡胶块降低了振动幅度,提高了隔振率,减小了整车的振动,提高了汽车操纵的舒适性。本发明所述的发动机悬置结构新颖、构思巧妙,满足汽车运行360°多方向的惯性冲击扭振要求,弥补了原有斯太尔发动机悬置只能上下前后承受扭振的状态,本发明所述的发动机悬置受载合理,隔振率满足目前现在国内重型汽车的使用要求,减小了整车的振动,提高了汽车操纵的舒适性,降低了驾驶员的疲劳强度,增大了汽车零部件的可靠性,减少零部件的早期损坏,减少了汽车的维护费用。


图1为本发明所述的前悬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前悬置左支架总成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的俯视图。图4为前悬置橡胶支撑总成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前上盖板的剖视图。图6为前悬置右支架总成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6的俯视图。图8为后悬置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后悬置左支架总成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图9的俯视图。图11为后悬置橡胶支撑总成的结构示意图。图12为后上压板的剖视图。图13为后悬置右支架总成的结构示意图。图14为图13的侧视图。
图中a_安装孔,1-主板,2-边板,3-连接板,4-前支承座,5-前减震橡胶块,
6-前上盖板,7-前下盖板,8-前定位螺栓,9-前定位螺母,C-前环形槽,6a-本体,6b-盖体,7a_第二盖体,10-弯折板,IOa-横板,IOb-纵板,d_第二装配孔,e_第二安装孔,f-第二安装孔,Il-第二主板,12-第二边板,13-第二连接板,g-第二装配孔,14-后支承座,15-后减震橡胶块,16-后上压板,17-后下压板,18-后定位螺栓,19-后定位螺母,h-后环形槽,16a-第二本体,16b-径向凸缘,17a-板体,18-后定位螺栓,19-后定位螺母,20a-第二横板,20b-第二纵板,i_第四安装孔,j_第四装配孔,21a-加强筋,21b-第二加强筋。
具体实施例方式发动机悬置,包括前悬置和后悬置,所述的前悬置包括前悬置左支架总成、前悬置橡胶支撑总成和前悬置右支架总成,所述的后悬置包括后悬置左支架总成、后悬置橡胶支撑总成和后悬置右支架总成;
所述的前悬置左支架总成包括带有安装孔a的主板1、固连于主板I两侧且与主板I相垂直的两个边板2、连接板3,两个边板2通过连接板3固接在一起,该连接板3上开有装配孔b,装配孔b内固套有环形的前支承座4;
所述的前悬置橡胶支撑总成包括纵向开有通孔的前减震橡胶块5、前上盖板6、前下盖板7、前定位螺栓8以及螺纹配合于前定位螺栓8上的前定位螺母9,所述的前减震橡胶块5中部横向周身上开有与前支承座4内圆紧密配合的前环形槽C,前减震橡胶块5卡设于前支承座4内圆,且前环形槽c的上端和下端分别止位于前支承座4的上端和下端,所述的前上盖板6包括圆管形的本体6a以及向外延伸设于本体6a轴向一端的盖体6b,盖体6b的外缘向本体6a轴向另一端弯折,所述的前下盖板7是由带有中心孔的第二盖体7a构成的,所述的前上盖板6的本体6a嵌于前减震橡胶块5的通孔内;
所述的前悬置右支架总成包括由横板IOa和沿横板IOa —侧垂直一体延伸的纵板IOb构成的弯折板10,所述的横板IOa上开有第二装配孔d,纵板IOb上开有第二安装孔e ;
所述的弯折板10的横板IOa搭设于前上盖板6的盖体6b上端,且前定位螺栓8由上向下依次穿过横板IOa的第二装配孔C、前上盖板6的本体6a内圆、以及前下盖板7的第二 盖体7a的中心孔,与前定位螺母9螺纹配合,前下盖板7的第二盖体7a外缘与前上盖板6的盖体6b外缘相对朝上,弯折板10的纵板IOb朝下;
所述的后悬置左支架总成包括带有第三安装孔f的第二主板11、固连于第二主板11两侧且与第二主板11相垂直的两个第二边板12、第二连接板13,两个第二边板12通过第二连接板13固接在一起,该第二连接板13上开有第三装配孔g,第三装配孔g内固套有环形的后支承座14 ;
所述的后悬置橡胶支撑总成包括纵向开有通孔的后减震橡胶块15、后上压板16、后下压板17、后定位螺栓18以及螺纹配合于后定位螺栓18上的后定位螺母19,所述的后减震橡胶块15中部横向周身上开有与后支承座14内圆紧密配合的后环形槽h,后减震橡胶块15卡设于后支承座14内圆,且后环形槽h的上端和下端分别止位于后支承座14的上端和下端,所述的后上压板16包括圆管形的第二本体16a以及向外延伸设于第二本体16a轴向一端的径向凸缘16b,所述的后下压板17是由带有中心孔的板体17a构成的,所述的后上压板16的第二本体16a嵌于后减震橡胶块15的通孔内;所述的后悬置右支架总成包括第二纵板20b以及垂直固定于第二纵板20b上的第二横板20a,所述的第二纵板20b上开有第四安装孔i,第二横板20a上开有第四装配孔j ;所述的第二横板20a搭设于后上压板16的径向凸缘16b上端,且后定位螺栓18由上向下依次穿过第二横板20a的第四装配孔j、后上压板16的第二本体16a内圆、以及后下压板17的板体17a的中心孔,与后定位螺母19螺纹配合。进一步,所述的连接板3延伸至主板I且与主板I相联结。增加了主板1、边板2以及连接板3整体的强度。所述的第二连接板13延伸至第二主板11且与第二主板11相联结。增加了第二主板11、第二边板12以及第二连接板13整体的强度。所述的弯折板10的横板IOa通过加强筋21a与纵板IOb相连。增加了弯折板10
的抗弯扭强度。所述的第二纵板20b通过第二加强筋21b与第二横板20a相连。增加了第二纵板20b与第二横板20a的连接强度。具体制作时,前上盖板6的本体6a与盖体6b焊接于一起;后上压板16的第二本体16a与径向凸缘16b焊接于一起。具体实施时,所述的前减震橡胶块5和后减震橡胶块15是通过橡胶变形性能,分别压入前支承座4内圆以及后支承座14内圆。
权利要求
1.发动机悬置,包括前悬置和后悬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悬置包括前悬置左支架总成、前悬置橡胶支撑总成和前悬置右支架总成,所述的后悬置包括后悬置左支架总成、后悬置橡胶支撑总成和后悬置右支架总成; 所述的前悬置左支架总成包括带有安装孔(a)的主板(I )、固连于主板(I)两侧且与主板(I)相垂直的两个边板(2),连接板(3),两个边板(2)通过连接板(3)固接在一起,该连接板(3)上开有装配孔(b),装配孔(b)内固套有环形的前支承座(4); 所述的前悬置橡胶支撑总成包括纵向开有通孔的前减震橡胶块(5)、前上盖板(6)、前下盖板(7)、前定位螺栓(8)以及螺纹配合于前定位螺栓(8)上的前定位螺母(9),所述的前减震橡胶块(5)中部横向周身上开有与前支承座(4)内圆紧密配合的前环形槽(C),前减震橡胶块(5)卡设于前支承座(4)内圆,且前环形槽(c)的上端和下端分别止位于前支承座(4)的上端和下端,所述的前上盖板(6)包括圆管形的本体(6a)以及向外延伸设于本体(6a)轴向一端的盖体(6b ),盖体(6b )的外缘向本体(6a)轴向另一端弯折,所述的前下盖板(7)是由带有中心孔的第二盖体(7a)构成的,所述的前上盖板(6)的本体(6a)嵌于前减震橡胶块(5)的通孔内; 所述的前悬置右支架总成包括由横板(IOa)和沿横板(IOa) —侧垂直一体延伸的纵板(IOb)构成的弯折板(10),所述的横板(IOa)上开有第二装配孔(d),纵板(IOb)上开有第二安装孔(e); 所述的弯折板(10)的横板(IOa)搭设于前上盖板(6)的盖体(6b)上端,且前定位螺栓(8)由上向下依次穿过横板(IOa)的第二装配孔(C)、前上盖板(6)的本体(6a)内圆、以及前下盖板(7)的第二盖体(7a)的中心孔,与前定位螺母(9)螺纹配合,前下盖板(7)的第二盖体(7a)外缘与前上盖板(6)的盖体(6b)外缘相对朝上,弯折板(10)的纵板(IOb)朝下;所述的后悬置左支架总成包括带有第三安装孔(f)的第二主板(11 )、固连于第二主板(11)两侧且与第二主板(11)相垂直的两个第二边板(12),第二连接板(13),两个第二边板(12)通过第二连接板(13)固接在一起,该第二连接板(13)上开有第三装配孔(g),第三装配孔(g)内固套有环形的后支承座(14); 所述的后悬置橡胶支撑总成包括纵向开有通孔的后减震橡胶块(15)、后上压板(16)、后下压板(17)、后定位螺栓(18)以及螺纹配合于后定位螺栓(18)上的后定位螺母(19),所述的后减震橡胶块(15)中部横向周身上开有与后支承座(14)内圆紧密配合的后环形槽(h),后减震橡胶块(15)卡设于后支承座(14)内圆,且后环形槽(h)的上端和下端分别止位于后支承座(14)的上端和下端,所述的后上压板(16)包括圆管形的第二本体(16a)以及向外延伸设于第二本体(16a)轴向一端的径向凸缘(16b),所述的后下压板(17)是由带有中心孔的板体(17a)构成的,所述的后上压板(16)的第二本体(16a)嵌于后减震橡胶块(15)的通孔内;所述的后悬置右支架总成包括第二纵板(20b)以及垂直固定于第二纵板(20b)上的第二横板(20a),所述的第二纵板(20b)上开有第四安装孔(i),第二横板(20a)上开有第四装配孔(j);所述的第二横板(20a)搭设于后上压板(16)的径向凸缘(16b)上端,且后定位螺栓(18)由上向下依次穿过第二横板(20a)的第四装配孔(j)、后上压板(16)的第二本体(16a)内圆、以及后下压板(17)的板体(17a)的中心孔,与后定位螺母(19)螺纹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悬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板(3)延伸至主板(I) 且与主板(I)相联结。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发动机悬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连接板(13)延伸至第二主板(11)且与第二主板(11)相联结。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发动机悬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弯折板(10)的横板 (IOa)通过加强筋(21a)与纵板(IOb)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动机悬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弯折板(10)的横板(IOa) 通过加强筋(21a)与纵板(IOb)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发动机悬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纵板(20b)通过第二加强筋(21b)与第二横板(20a)相连。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动机悬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纵板(20b)通过第二加强筋(21b)与第二横板(20a)相连。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动机悬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纵板(20b)通过第二加强筋(21b)与第二横板(20a)相连。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动机悬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纵板(20b)通过第二加强筋(21b)与第二横板(20a)相连。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重型汽车发动机附件领域,具体是一种发动机悬置,包括前悬置和后悬置,所述的前悬置包括前悬置左支架总成、前悬置橡胶支撑总成和前悬置右支架总成,所述的后悬置包括后悬置左支架总成、后悬置橡胶支撑总成和后悬置右支架总成。本发明所述的发动机悬置结构新颖、构思巧妙,满足汽车运行360°多方向的惯性冲击扭振要求,弥补了原有斯太尔发动机悬置只能上下前后承受扭振的状态,本发明所述的发动机悬置受载合理,隔振率满足目前现在国内重型汽车的使用要求,减小了整车的振动,提高了汽车操纵的舒适性,降低了驾驶员的疲劳强度,增大了汽车零部件的可靠性,减少零部件的早期损坏,减少了汽车的维护费用。
文档编号B60K5/12GK103009986SQ20121058163
公开日2013年4月3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28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28日
发明者何太平, 刘宝乾, 胡立涛 申请人:山西大运汽车制造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