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带编码器的滚动轴承单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58786阅读:12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附带编码器的滚动轴承单元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附带编码器的滚动轴承单元,该附带编码器的滚动轴承单元用于把机动车的车轮旋转自如地支撑于悬架装置,并且用来检测该车轮的转速。
背景技术
作为用于把机动车的车轮旋转自如地支撑于悬架装置并且用来检测该车轮的转速的、附带转速检测装置的滚动轴承,在现有技术中已知有各种构造。不论在哪种构造中,都是使被支撑固定在不旋转的部分的传感器的检测部与支撑固定在跟车轮一起旋转的轮毂上的编码器的被检测面相向。而且被构成为,根据随编码器的旋转而进行变化的该传感器的输出信号的频率数或周期,求出车轮的转速。构成这样的附带转速检测装置的滚动轴承单元的编码器,为了防止因附着泥水或 灰尘等而造成损伤,或者为了防止在编码器上附着磁粉等异物而造成基于该编码器的转速检测的可靠性受到损害,在现有技术中,还已知用非磁性板制成的盖把该编码器与外部隔开的构造。图9和图10表示作为具有这样的构造的附带转速检测装置的滚动轴承单元的现有构造的一例,被记载在日本特开2011-84265号公报中的技术。该现有构造设有外圈I、轮毂2、多个滚动体3、编码器4、密封圈5、盖6、传感器7。外圈I分别在内周面设有多列外圈轨道8a、8b、在外周面的靠轴向内端部分设有固定侧凸缘9,该固定侧凸缘9用于结合固定于构成悬架装置的肘节等支撑部件。在无特殊说明的情况下,轴向的“内”,是指在组装于机动车的状态下的车辆宽度方向中央侧,相当于各图的右侦U。反之,在组装于机动车的状态下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即各图的左侧,是指轴向的“外”。轮毂2分别在外周面的靠轴向外端的部分设有用来支撑固定车轮的旋转侧凸缘10、在外周面的从轴向中间部到靠内端的部分设有多列内圈轨道lla、llb。这样的轮毂2通过把轮毂本体12和内圈13彼此结合固定而构成,该轮毂本体12在轮毂2的外周面形成旋转侧凸缘10和轴向外侧的内圈轨道Ila,该内圈13在轮毂2的外周面形成轴向内侧的内圈轨道lib。为了构成这样的轮毂2,把内圈13嵌套在设于轮毂本体12的外周面的轴向内端部的小径台阶部14上,而且,通过把该轮毂本体12的轴向内端部朝外径侧塑性变形而形成的凿密部15,将内圈13的轴向内端面压紧。另外,分别在外圈轨道8a、8b和内圈轨道11a、Ilb之间的每一列旋转自如地设有多个滚动体3。编码器4由截面为L字形的铁心16和圆环形的永久磁铁17构成,该铁心16由磁性金属板制成并通过紧固嵌装而嵌套固定在内圈13的轴向内端部,从该铁心16嵌套在内圈13上的圆筒部的轴向内端缘朝径向外方延伸出圆圈部,该永久磁铁17接合固定在该圆圈部的轴向内侧面上。在作为与轮毂2同心的被检测面的该永久磁铁17的轴向内侧面上,按相等间距并且沿圆周方向交替地配置了 N极和S极。而且,在图示的例子中,该被检测面和内圈13的轴向内端面被配置在与轮毂2的中心轴正交的同一假象平面内。密封圈5,在把存在于外圈I的内周面与轮毂2的外周面之间的、大致圆筒形的滚动体设置空间18的轴向外端开口堵住的状态下,嵌插固定在外圈I的轴向外端部。而且,盖6由包括铝类合金板、奥氏体类不锈钢钢板等非磁性金属板的非磁性板制造,并且整体被形成为杯状。盖6紧固嵌装地把设于外周部的圆筒部嵌插在外圈I的轴向内端部,由此,在将外圈I的轴向内端开口堵住的状态下被固定于外圈I。而且,在该状态下,把构成盖6的靠外周部分的圆圈部19的内面(轴向外侧面),分别接近地对着编码器4的被检测面、内圈13的轴向内端面的径向外端部。传感器7被构成为,在合成树脂制的保持架的前端部(图9和图10的左端部)包埋作为检测部的霍耳集成电路、霍尔元件、MR元件、GMR元件等磁检测元件。传感器7把其前端面抵接在构成盖6的圆圈部19的外表面(轴向内侧面)上,由此使其检测部在轴向上隔着该圆圈部19与编码器4的被检测面相向。另外,在该状态下,传感器7被支撑固定在即便在使用时也不进行旋转的部分(肘节等支撑部件的一部分)上。如此构成的现有构造,在使用中,当编码器4与轮毂2 —起旋转时,存在于编码器 4的被检测面的S极和N极交替通过传感器7的检测部的附近,该传感器7的输出发生变化。由于其变化的频率数与轮毂2的转速成正比、变化的周期与该转速成反比,因此,根据这些频率数、周期,就可以检测出被支撑固定在轮毂2上的车轮的转速。尤其是,在上述现有构造的场合,由于编码器4与外部空间隔着盖6,因此,可以防止磁性粉末等异物附着在该编码器4的被检测面上。所以能保持该被检测面的清洁状态,可以谋求确保利用了编码器4的转速检测的可靠性。但是,如果存在于滚动体设置空间18内的润滑用的润滑脂,流出到存在于盖6的内面(轴向外侧面)与轮毂2的轴向内端面之间的端部空间20内的话,可能造成轴承部的润滑状态恶化、该轴承部提前达到寿命。因此,在上述现有构造的场合,在构成盖6的圆圈部19的内面与编码器4的被检测面之间设有迷宫式间隙。即,为了提高转速检测的可靠性,由于编码器4的被检测面与传感器7的检测部之间的相向间隔被极力缩小,因而在圆圈部19的内面与编码器4的被检测面之间形成迷宫式间隙。具体来说,机动车在旋转等的时候从车轮朝轮毂2作用力矩,由此,即便在随着轮毂2相对于外圈I倾斜、圆圈部19的内面与编码器4的被检测面的相向距离发生变化的场合,也是在这些内面与被检测面不接触的范围内,把在未作用上述力矩的中立状态下的、所述内面与被检测面之间的相向间隔极力缩小。进而,使圆圈部19的内面的径向内端部,与跟上述被检测面配置成一个平面的、内圈13的轴向内端面的径向外端部也接近并相向,由此,增加了上述迷宫式间隙的径向尺寸。在上述现有构造的场合,基于该迷宫式间隙的存在,可以考虑在某种程度上抑制了润滑脂的流出。然而,在上述现有构造的场合,难以由上述迷宫式间隙充分确保密封性能。理由如下。即,构成上述迷宫式间隙的一对相向面中的一方的相向面(圆圈部19的内面),为相对于外圈I的中心轴呈直角的平面,另一方的相向面(编码器4的被检测面以及内圈13的轴向内端面)为相对于轮毂2的中心轴呈直角的平面。对此,该轮毂2相对于外圈I倾斜时的倾斜中心0通常成为轴承中心(列间中央的径向中心)。因此,由轮毂2相对于外圈I倾斜而产生的、上述相向面彼此的相向间隔的变化量变得比较大。因此,难以使上述中立状态下的这些相向面彼此的相向间隔(上述迷宫式间隙的宽度尺寸)足够地缩小,结果,难以充分确保该迷宫式间隙的密封性能。进而,在上述现有构造的场合,不仅由轮毂2相对于外圈I倾斜而产生的、上述相向面彼此的相向间隔的变化量比较大,而且这些相向面彼此间的倾斜角度的变化量也比较大。因此,容易在上述迷宫式间隙部分产生泵浦作用,容易助长润滑脂从滚动体设置空间18朝端部空间20流出。即,这样的泵浦作用的发生,成为了上述迷宫式间隙造成密封性能降低的原因。因此,基于这样的理由,也难以充分确保该迷宫式间隙的密封性能。如果在滚动体设置空间18与端部空间20之间另行设置接触式的密封圈的话,可以防止润滑脂从该滚动体设置空间18朝该端部空间20流出。但是,在采用这样的构造的场合,会产生这样的问题,即,由于设置接触式的密封圈会造成成本大幅度上升,而且会招致滚动轴承单元的旋转阻力(运动力矩)增大。专利文献I :日本特开2011-84265号公报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鉴于上述情形而提出,目的是实现这样一种构造,其以在把支撑固定 在轮毂的轴向内端部的编码器的被检测面隔着将外圈的轴向内端开口堵住的非磁性板制的盖与传感器的检测部相向的状态下使用的、附带编码器的滚动轴承单元作为对象,无需在滚动轴承单元的滚动体设置空间与端部空间之间另行设置接触式的密封圈,即可充分抑制润滑脂从该滚动体设置空间朝该端部空间的流出。本实用新型的附带编码器的滚动轴承单元设有外圈、轮毂、滚动体、编码器、和
至rm.,所述外圈在内周面具有多列外圈轨道,使用时处于被支撑固定于悬架装置的状态而不旋转;所述轮毂在外周面具有多列内圈轨道,使用时在支撑固定车轮的状态下与该车轮共同旋转;所述滚动体在所述内圈轨道与外圈轨道之间在每一列设有多个;所述编码器把轴向内侧面作为磁特性沿圆周方向交替变化的被检测面,该编码器与所述轮毂同心地支撑固定在所述轮毂的轴向内端部;所述盖由非磁性板制成,在将所述外圈的轴向内端开口堵住的状态下被安装于该外圈,而且,所述盖具有与所述编码器的被检测面的整周接近并相向的圆圈部。所述轮毂由轮毂本体和内圈构成,在所述轮毂本体的轴向外端部支撑固定所述车轮,所述内圈嵌套固定在该轮毂本体的轴向内端部上,在该内圈的外周面上形成有轴向内侧的内圈轨道;所述编码器被支撑固定在该内圈的外周面中、比轴向内侧的内圈轨道更靠轴向内侧的部分。尤其是,本实用新型的附带编码器的滚动轴承单元,在所述内圈的表面中、比所述编码器的被检测面更靠轴向内侧的部分设有由轴向凸面构成的轮毂侧相向面,所述轴向凸面朝径向尺寸随着趋近轴向内侧而变小的方向倾斜,并以所述轮毂的中心轴为中心;在所述盖上设有倾斜筒部,该倾斜筒部从所述圆圈部的内周部折曲延伸,而且朝径向尺寸随着趋近轴向内侧而变小的方向倾斜,该倾斜筒部具有由轴向凸面构成且轴向外半部与所述轮毂侧相向面接近并相向的盖侧相向面,所述轴向凸面以所述轮毂的中心轴为中心。在所述外圈与所述轮毂之间未作用力矩的中立状态下,所述轮毂侧相向面与所述盖侧相向面的相向间隔也可以被构成为固定的。优选为,在所述外圈与所述轮毂之间未作用力矩的中立状态下的、所述轮毂侧相向面与所述盖侧相向面的相向间隔,随着趋近轴向内侧而变大,使轴向外端部处的相向间隔Ts与轴向内端部处的相向间隔IY的关系成为TY >Ts。优选为,使所述轮毂侧相向面和所述盖侧相向面分别为局部球状的轴向凸面,或与该局部球状的轴向凸面的一部分相切的局部圆锥状的轴向凸面,所述局部球状的轴向凸面以所述轮毂相对于所述外圈倾斜时的倾斜中心作为该局部球状的轴向凸面的中心。更有选为,所述轮毂侧相向面,是与局部球状的轴向凸面的一部分相切的局部锥状的轴向凸面,所述局部球状的轴向凸面以所述轮毂相对于所述外圈倾斜时的倾斜中心作为该局部球状的轴向凸面的中心;所述盖侧相向面是局部球状的轴向凸面,该局部球状的轴向凸面以所述轮毂相对于所述外圈倾斜时的倾斜中心作为其中心。优选为,所述附带编码器的滚动轴承单元被构成为,在所述外圈与所述轮毂之间未作用力矩的中立状态下的、所述轮毂侧相向面与所述盖侧相向面的相向间隔的最小值, 小于所述编码器的被检测面与所述盖的所述圆圈部之间的相向间隔的最小值。进而,在所述内圈的外周面中的支撑固定所述编码器的部分与所述轮毂侧相向面之间,设有轴向位置与所述编码器的被检测面一致的圆圈状的阶梯面,所述盖的所述圆圈部也与该阶梯面接近并相向。进而优选为,存在于所述编码器的所述被检测面的径向外方的、所述外圈的内周面或所述盖的内周面,是朝径向尺寸随着趋近轴向内侧而变小的方向倾斜、且以所述轮毂的中心轴为中心的轴向凸面(局部球状的轴向凸面,或局部圆锥状的轴向凸面)。按照上述那样构成的本实用新型的附带编码器的滚动轴承单元,存在于外圈的内周面与轮毂的外周面之间的、圆筒状的滚动体设置空间内的润滑脂,流出到存在于盖的内面(轴向外侧面)与所述轮毂的轴向内端面之间的端部空间的情况,能够通过存在于这些空间之间的、被设置在轮毂侧相向面与盖侧相向面间的迷宫式间隙充分地加以抑制。S卩,在本实用新型的场合,上述轮毂侧相向面和上述盖侧相向面,分别是朝着使外径尺寸随着趋近轴向内侧而变小的方向倾斜的、局部球状(截面为圆弧形)的轴向凸面,或局部圆锥状的轴向凸面。因此,在本实用新型的场合,与使上述轮毂侧相向面和上述盖侧相向面分别为圆圈面的场合相比较,能够充分抑制上述轮毂相对于上述外圈倾斜所产生的、上述轮毂侧相向面与上述盖侧相向面之间的相向间隔以及倾斜角度的变化量。因此,能够充分缩小在上述外圈与上述轮毂之间未作用力矩的中立状态下的、上述轮毂侧相向面与上述盖侧相向面之间的相向间隔的最小值。另外,上述轮毂侧相向面与上述盖侧相向面之间的相向间隔,在接近上述编码器侧的端部(轴向外端部)处为比较小的值Ts、在远离上述编码器侧的端部(轴向内端部)处为比较大的值!Y。这样,通过使上述外圈与上述轮毂之间未作用力矩时的中立状态下的、上述盖侧相向面与上述轮毂侧相向面之间的相向间隔在轴向内端部为比较大的值,从而能够使将要流出的润滑脂暂时滞留在轴向内端部的空间中。而且,由于上述轮毂侧相向面的轴向外端部的外径尺寸为大直径,且缩小了与上述盖侧相向面之间的相向间隔,所以,不仅具有伴随上述轮毂旋转的甩动(日文振>9切>9 )效果,而且使轴向外端部的润滑脂的旋转流动速度提高、轴向外端部的压力相比轴向内端部降低,所以,把暂时滞留在轴向内端部的润滑脂引入到轴向外端侧。根据这样的构成,能够进一步充分确保基于设置在上述轮毂侧相向面与上述盖侧相向面之间的迷宫式间隙的密封性能。

图I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第一例的半部截面图。图2是图I的右端部放大图。图3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第二例的与图2相同的图。图4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第三例的与图2相同的图。图5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第四例的与图2相同的图。图6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第五例的与图2相同的图。 图7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第六例的与图2相同的图。图8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第七例的与图2相同的图。图9是表示现有构造的一例的截面图。图10是图9的A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的第一例)图I和图2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第一例。本例的特征为,在滚动轴承单元的滚动体设置空间18与端部空间20之间的部分设有密封性能高的迷宫式间隙。其它部分的构造以及作用与图9和图10所示的现有构造的场合大致相同,所以对等同部分赋予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或简化重复说明,以下以本例的特征部分为中心进行说明。在本例的场合,把跟传感器7 —起构成转速检测装置的编码器4嵌套固定在构成轮毂2a的内圈13a的靠轴向内端的部分。而且,在该内圈13a的外周面的轴向内端部,t匕编码器4的被检测面(永久磁铁17的轴向内侧面)更靠轴向内侧的部分作为轮毂侧相向面21。该轮毂侧相向面21成为朝向使外径尺寸随着趋近轴向内侧而变小的方向倾斜的、以轮毂2a的中心轴为中心的局部圆锥状的轴向凸面。另外,本例的场合,将外圈I的轴向内端开口堵住的非磁性板制的盖6a,设有构成外周部的嵌合用圆筒部、从该嵌合用圆筒部22的轴向内端部朝径向内侧折曲成直角的圆圈部19a、从该圆圈部19a的内周部朝轴向内侧折曲的、朝向使直径尺寸随着趋近轴向内侧而变小的方向倾斜的倾斜筒部23、和将该倾斜筒部23的轴向内端开口堵住的圆板部24。这样的朝6a,通过把嵌合用圆筒部22通过紧固嵌合而嵌插在外圈I的轴向内端部,从而在把外圈I的轴向内端开口堵住的状态下被固定于外圈I。而且,在该状态下,使圆圈部19a的内面(轴向外侧面)与编码器4的被检测面接近并相向。在本例的场合下,也与现有构造的场合同样,传感器7的前端面与圆圈部19a的外面(轴向内侧面)抵接,从而使设置在前端部的检测部隔着圆圈部19a沿轴向与编码器4的被检测面相向。与此同时,在图I和图2所示状态下,在使用时圆圈部19a的内面与编码器4的被检测面不接触的范围内,尽量减小在外圈I与轮毂2a之间未作用力矩的中立状态下的、圆圈部19a的内面与编码器4的被检测面之间的相向间隔S。本例中,进而在比该圆圈部19a更靠轴向内侧的部分设有倾斜筒部23,该倾斜筒部23从圆圈部19a的径向内周部折曲并延伸,而且,朝向使径向尺寸随着趋近轴向内侧而变小的方向倾斜,并具有作为内周面(轴向外侧面)的以轮毂2a的中心轴为中心的局部圆锥状的轴向凸面。该内周面的轴向外半部作为与轮毂侧相向面21接近并相向的盖侧相向面25。在上述外圈与上述轮毂之间未作用力矩(轮毂2a的中心轴相对于外圈I的中心轴不倾斜)的中立状态下,由于轮毂2a的中心轴与外圈I的中心轴一致,所以轮毂侧相向面21也可以被称作以外圈I的中心轴为中心的局部圆锥状的轴向凸面。在本例的场合,把包含盖侧相向面25的倾斜筒部23的内周面作为轴向凸面,该轴向凸面为局部圆锥状,并与局部球状的轴向凸面的一部分相切,该局部球状的轴向凸面以倾斜中心0为其中心。而且,在中立状态下,盖侧相向面25相对于外圈I的中心轴的倾斜角度,小于轮毂侧相向面21相对于轮毂2a的中心轴的倾斜角度。由此,在中立状态下,使这些轮毂侧相向面21与盖侧相向面25之间的相向间隔,随着趋近轴向内侧而变大,在轴向夕卜端部为比较小的值Ts,在轴向内端部为比较大的值IYOY > Ts)。在如上述那样构成的本例的附带编码器的滚动轴承单元的场合,当存在于外圈I 的内周面与轮毂2a的外周面之间的、大致圆筒状的滚动体设置空间18内的润滑脂,将要流出到存在于盖6a的内面(轴向外侧面)与轮毂2a的轴向内端面之间的端部空间20中时,可以使泄漏来的润滑脂暂时滞留在轮毂侧相向面21与盖侧相向面25之间的相向空间的轴向内端部。而且,轮毂侧相向面21的轴向外端部的外径尺寸为大直径,而且与盖侧相向面25间的相向间隔小。所以,不仅具有伴随轮毂2a旋转的甩动效果,而且使轴向外端部的润滑脂的旋转流动速度提高、轴向外端部的压力相比轴向内端部降低,所以,把暂时滞留在轴向内端部的相向空间中的润滑脂引入到轴向外端侧。于是,被引入轴向外端部的润滑脂在随着轮毂2a、编码器4的旋转所产生的甩动效果作用下,再次返回滚动体设置空间18内。在本例中,为了使从编码器4被甩开的润滑脂效率良好地返回到滚动体设置空间18内,使存在于编码器4的被检测面的径向外方的静止侧部件,即盖6a的嵌合用圆筒部22的一部分(轴向内半部),为朝向使径向尺寸随着趋近轴向内侧而变小的方向(以使直径随着趋近轴向外侧而变大的方式)倾斜,且以轮毂2a的中心轴为中心的局部圆锥状的轴向凸面。因此,能够充分确保基于设置在轮毂侧相向面21与盖侧相向面25之间的迷宫式间隙的密封性能。结果,通过该迷宫式间隙可以对滚动体设置空间18内的润滑脂朝端部空间20流出的情形加以充分抑制。而且,在该场合下,可以与现有技术同样地,把嵌合用圆筒部22的外周面中、具有局部圆锥状的轴向凸面的部分与外圈I的轴向内端部的内周面之间,用作设置孔口垫圈(日文7 —卜)27的空间。(实施方式的第二例)图3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第二例。在本例的场合,在内圈13b的外周面的靠轴向内端的部分的、嵌套固定了编码器4的部分与轮毂侧相向面21之间的部分,设有跟该编码器4的被检测面配置在一个平面的圆圈状的阶梯面26。而且,使构成朝6a的圆圈部1%的内周部朝内径侧延长与该阶梯面26的设置长度相当的长度,加大该圆圈部19b的径向宽度尺寸。由此,能够使得前端面被抵接在该圆圈部1%的外面(轴向内侧面)的传感器7a的径向尺寸D,比第一例中的更大,从而提高了设计的自由度。其它的构造以及作用与实施方式的第一例相同。(实施方式的第三例)[0054]图4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第三例。在本例的场合,把设置在内圈13c的轴向内端部外周面上的轮毂侧相向面21a作为局部圆锥状的轴向凸面,该局部圆锥状的轴向凸面在轴向内端部附近与局部球状的轴向凸面的一部分相切,该局部球状的轴向凸面以轮毂2a相对于外圈I倾斜时的倾斜中心0为其中心。同时,把设置在构成盖6c的倾斜筒部23a的内周面的盖侧相向面25a作为局部球状(截面为圆弧状)的轴向凸面,该局部球状的轴向凸面以轮毂2a相对于外圈I倾斜时的倾斜中心0为其中心。在具有这样的构造的本例中,能够使轮毂2a相对于外圈I倾斜所产生的轮毂侧相向面21a与盖侧相向面25a间的相向间隔以及倾斜角度的变化量实际上为零。因此,由于在轴向外端部,能够使中立状态下这些轮毂侧相向面21a与盖侧相向面25a间的相向间隔更小,因此轴向外端部的润滑脂的旋转流动速度进一步变高,轴向外端部的压力的下降变大。因而,由于把滞留在轴向内端部的润滑脂朝轴向外端侧引入的作用变强,所以可以更有效地使润滑脂返回滚动体设置空间18内。其它的结构和作用与实施方式的第一例相同。(实施方式的第四例) 图5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第四例。在本例的场合,与实施方式的第一例同样,使盖侧相向面25b相对于外圈I的中心轴的倾斜角度小于轮毂侧相向面21相对于轮毂2a的中心轴的倾斜角度,而且至少使中立状态下的盖侧相向面25b与轮毂侧相向面21间的轴向外端部的相向间隔Ts小于编码器4的被检测面与构成盖6d的圆圈部19a的内面(轴向外侧面)间的相向间隔S(Ts<S)。基于这样的本例的构造,也可以充分提高被设置在盖侧相向面25b与轮毂侧相向面21间的迷宫式间隙产生的密封性能。其它的结构和作用与实施方式的第一例 第三例相同。(实施方式的第五例)图6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第五例。在本例的场合,与实施方式的第一例不同,把编码器4配置在内圈13d的外周面中的比轮毂侧相向面21的轴向外端部更靠轴向外侧一些的位置。而且,把盖6e的圆圈部19a的轴向外侧面配置在比轮毂侧相向面21的轴向外端部更靠轴向外侧。而且,在本例中,轮毂侧相向面21与盖侧相向面25都分别是局部圆锥状的轴向凸面,该局部圆锥状的轴向凸面与局部球状的轴向凸面的一部分相切,该局部球状的轴向凸面以轮毂2a相对于外圈I倾斜时的倾斜中心0为其中心。因此,这些在中立状态下的倾斜角度彼此一致,没有采用实施方式的第一例那样的使相向间隔在轴向上变化的构造。因此,在外圈I与轮毂2a间没有作用力矩的中立状态下,轮毂侧相向面21与盖侧相向面25间的相向间隔整体为均匀的大小T。而且,在本例的场合,在使用时轮毂侧相向面21与盖侧相向面25不接触的范围内把该相向间隔T极力缩小。尤其是,在本例中,使该相向间隔T小于圆圈部19a的内面与编码器4的被检测面间的相向间隔S(T < S)。在本例中,由于没有使轮毂侧相向面21与盖侧相向面25间的相向间隔沿轴向变化,因此,当如实施方式的第一例那样、存在于外圈I的内周面与轮毂2a的外周面之间的大致圆筒状的滚动体设置空间18内的润滑脂将要流出到存在于盖6a的内面(轴向外侧面)与轮毂2a的轴向内端面之间的端部空间20时,无法获得使泄漏来的润滑脂暂时滞留在轮毂侧相向面21与盖侧相向面25之间的相向空间的轴向内端部的作用,无法取得基于伴随轮毂2a旋转的甩动效果,使轴向外端部的润滑脂的旋转流动速度提高、使轴向外端部的压力相比轴向内端部降低,把暂时滞留在轴向内端部的相向空间中的润滑脂引入到轴向外端侧的作用。但是,在本例的场合,跟把轮毂侧相向面21与盖侧相向面25分别形成为圆圈面的场合相比较,也可以充分抑制轮毂2a相对于外圈I倾斜所产生的轮毂侧相向面21与盖侧相向面25间的相向间隔T以及倾斜角度的变化量。因此,可以充分缩小中立状态下的相向间隔T,把该相向间隔T缩小到使其小于编码器4的被检测面与圆圈部19a间的相向间隔S的程度。进而,能够充分抑制在轮毂侧相向面21与盖侧相向面25间的部分产生泵浦作用的产生,该泵浦作用会助长润滑脂从滚动体设置空间18朝端部空间20流出。通过这样的作用,可以充分确保基于设置在轮毂侧相向面21与盖侧相向面25间的迷宫式间隙的密封性能。其它作用以及构造与实施方式的第一例相同。(实施方式的第六例)图7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第六例。在本例的场合,与实施方式的第二例同样,在内圈13e的外周面的靠轴向内端部分,在嵌套固定编码器4的部分与轮毂侧相向面21之间,设有与该编码器4的被检测面配置成一个平面的圆圈状的阶梯面26。而且,与该·阶梯面26的设置量相应地、使构成朝6f的圆圈部19b的内周面朝内径侧延长,加大了该圆圈部1%的径向宽度尺寸。其它结构和作用与实施方式的第五例相同。(实施方式的第七例)图8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第七例。在本例的场合,使设置在内圈13f的轴向内端部外周面的轮毂侧相向面21a,和设置在构成盖6g的倾斜筒部23a的内周面上的盖侧相向面25a,分别为以轮毂2a相对于外圈I倾斜时的倾斜中心0为其中心的局部球状(截面为圆弧状)的轴向凸面。在具有这样的构成的本例的场合,也可以使轮毂2a相对于外圈I倾斜所产生的轮毂侧相向面21a与盖侧相向面25a间的相向间隔以及倾斜角度的变化量实际上为零。因此,可以使中立状态下的轮毂侧相向面21a与盖侧相向面25a间的相向间隔小于第五例,防止在轮毂侧相向面21a与盖侧相向面25a间的部分产生泵浦作用,该泵浦作用会助长润滑脂从滚动体设置空间18朝端部空间20流出。因此,与第五例相比较可以充分确保基于设置在轮毂侧相向面21a与盖侧相向面25a间的迷宫式间隙的密封性能。其它构造以及作用与实施方式的第五例相同。在本实用新型的不论哪个实施方式的场合,作为轮毂侧相向面以及盖侧相向面的截面形状的圆弧(或与作为截面形状的直线相切的圆弧)的曲率中心,都不必是轮毂相对于外圈倾斜时的倾斜中心。而且,该曲率中心在相向面彼此间也不必相互一致。也就是说,从确保设置在这些相向面彼此间的迷宫式间隙产生的密封性能的观点出发,最好使上述曲率中心在相向面彼此间相互一致,进而,更为优选的是,使该曲率中心为轮毂相对于外圈倾斜时的倾斜中心O。但是,即便上述曲率中心从上述倾斜中心多少偏移、或者上述曲率中心在上述相向面彼此间多少发生偏移,跟把这些相向面分别仅是形成为圆圈面的场合相比较,也可以充分确保基于上述迷宫式间隙的密封性能。另外,在不阻碍上述本实用新型的作用效果的情况下,轮毂侧相向面以及盖侧相向面还可以采用作为以轮毂的中心轴为中心的轴向凸面的、局部球状的轴向凸面,或与该局部球状的轴向凸面的一部分相切的局部圆锥状的轴向凸面中的任一种。附图标记说明I 外圈[0068]2、2a 轮毂3滚动体4编码器5密封圈6、6& 68盖7、7a 传感器8a、8b外圈轨道9固定侧凸缘10旋转侧凸缘IlaUlb内圈轨道12轮毂本体13、13a 13f 内圈14小径台阶部15凿密部16 铁心17永久磁铁18滚动体设置空间19、19a、19b 圆圈部20端部空间21、21a轮毂侧相向面22嵌合用圆筒部23、23a倾斜筒部24圆板部25、25a、25b 盖侧相向面26阶梯面27孔口垫圈
权利要求1.一种附带编码器的滚动轴承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附带编码器的滚动轴承单元设有外圈、轮毂、滚动体、编码器、和盖, 所述外圈在内周面具有多列外圈轨道,使用时处于被支撑固定于悬架装置的状态而不旋转; 所述轮毂在外周面具有多列内圈轨道,使用时在支撑固定车轮的状态下与该车轮共同旋转; 所述滚动体在所述内圈轨道与外圈轨道之间在每一列设有多个; 所述编码器把轴向内侧面作为磁特性沿圆周方向交替变化的被检测面,该编码器与所 述轮毂同心地支撑固定在所述轮毂的轴向内端部; 所述盖由非磁性板制成,在将所述外圈的轴向内端开口堵住的状态下被安装于该外圈,而且,所述盖具有与所述编码器的被检测面的整周接近并相向的圆圈部, 所述轮毂由轮毂本体和内圈构成,在所述轮毂本体的轴向外端部支撑固定所述车轮,所述内圈嵌套固定在该轮毂本体的轴向内端部上,在该内圈的外周面上形成有轴向内侧的内圈轨道;所述编码器被支撑固定在该内圈的外周面中、比轴向内侧的内圈轨道更靠轴向内侧的部分, 在所述内圈的表面中、比所述编码器的被检测面更靠轴向内侧的部分设有由轴向凸面构成的轮毂侧相向面,所述轴向凸面朝径向尺寸随着趋近轴向内侧而变小的方向倾斜,并以所述轮毂的中心轴为中心;在所述盖上设有从所述圆圈部的内周部折曲延伸,并朝径向尺寸随着趋近轴向内侧而变小的方向倾斜的倾斜筒部,该倾斜筒部具有由以所述轮毂的中心轴为中心的轴向凸面构成的盖侧相向面,并且,所述盖侧相向面的轴向外半部与所述轮毂侧相向面接近并相向。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附带编码器的滚动轴承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附带编码器的滚动轴承单元被构成为,在所述外圈与所述轮毂之间未作用力矩的中立状态下的、所述轮毂侧相向面与所述盖侧相向面的相向间隔,随着趋近轴向内侧而变大。
3.如权利要求I或2或所述的附带编码器的滚动轴承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轮毂侧相向面和所述盖侧相向面分别为局部球状的轴向凸面,或与该局部球状的轴向凸面的一部分相切的局部圆锥状的轴向凸面,所述局部球状的轴向凸面以所述轮毂相对于所述外圈倾斜时的倾斜中心作为该局部球状的轴向凸面的中心。
4.如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附带编码器的滚动轴承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轮毂侧相向面,是与局部球状的轴向凸面的一部分相切的局部锥状的轴向凸面,所述局部球状的轴向凸面以所述轮毂相对于所述外圈倾斜时的倾斜中心作为该局部球状的轴向凸面的中心;所述盖侧相向面是局部球状的轴向凸面,该局部球状的轴向凸面以所述轮毂相对于所述外圈倾斜时的倾斜中心作为该局部球状的轴向凸面的中心。
5.如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附带编码器的滚动轴承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附带编码器的滚动轴承单元被构成为,在所述外圈与所述轮毂之间未作用力矩的中立状态下的、所述轮毂侧相向面与所述盖侧相向面的相向间隔的最小值,小于所述编码器的被检测面与所述盖的所述圆圈部之间的相向间隔的最小值。
6.如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附带编码器的滚动轴承单元,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内圈的外周面中的支撑固定所述编码器的部分与所述轮毂侧相向面之间,设有轴向位置与所述编码器的被检测面一致的圆圈状的阶梯面,所述盖的所述圆圈部也与该阶梯面接 近并相向。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的附带编码器的滚动轴承单元,无需在滚动体设置空间(18)与端部空间(20)之间另行设置接触式的密封圈,即可充分抑制润滑脂从该滚动体设置空间(18)朝端部空间(20)的流出。使设置在内圈(13a)的轴向内端部外周面的轮毂侧相向面(21)与设置在构成盖(6a)的倾斜筒部(23)的内周面的盖侧相向面(25)接近并相向。使这些轮毂侧相向面(21)以及盖侧相向面(25)分别为朝向使外径尺寸随着趋近轴向内侧而缩小的方向倾斜的截面为圆弧形的凸曲面或局部圆锥状的凸曲面,在中立状态下,这些轮毂侧相向面(21)与盖侧相向面(25)的相向间隔,在轴向外端部处为比较小的值TS,在轴向内端部处为比较大的值TL(TL>TS)。
文档编号B60B27/02GK202531639SQ20122010335
公开日2012年11月14日 申请日期2012年3月20日 优先权日2011年6月7日
发明者贺来宏, 铃木康誉 申请人: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