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用偏置碰撞能量分散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38823阅读:12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车用偏置碰撞能量分散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技术领域,涉及ー种车用偏置碰撞能量分散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已经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人民对生活的质量明显有了更高的要求。比如交通工具的变化,从起初的歩行逐步进行到自行车时代,然后从自行车时代慢慢地过渡到摩托车时代,而现在,轿车已经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之一。而如今汽车行驶安全位于客户对汽车性能要求的核心,消费者普遍认为,汽车的安全性比汽车的动カ性、舒适性、经济性更加重要,汽车安全需求是汽车领域增长最強劲的需求之 O在汽车发生碰撞的时候,汽车正面碰撞的碰撞能量大都由车辆前部结构的变形来吸收,在车内有限空间内,要完成足够的碰撞能量的耗散,要求汽车吸能结构应具备较强的吸能能力。而偏置碰撞的エ况更为恶劣,通常对正面碰撞车身撞击侧结构要求较高,需要车身吸收较多的碰撞能量;然而现今的汽车在发生偏置碰撞吋,由于没有相对应的吸能结构,碰撞的能量很难从撞击侧转移到非撞击侧;因此很容易造成乘员舱的变形,给驾乘人员造成伤害。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车用偏置碰撞能量分散装置,所述车用偏置碰撞能量分散装置能在汽车发生偏置碰撞时将撞击侧的碰撞能量及时有效的转移到非撞击侧,減少乘员舱的变形量;而且方便安装。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车用偏置碰撞能量分散装置,其包括至少两对称设置且将撞击侧的碰撞能量传递至非撞击侧的传递梁;所述传递梁分别架设于前围上部总成与左前减震器、及右前减震器之间;所述传递梁的一端固设于前围上部总成上,所述传递梁的相对端固设于左前减震器安装板或右前减震器安装板上。本车用偏置碰撞能量分散装置通过于前围上部总成与左前减震器、及右前减震器之间架设有至少两相互対称的传递梁;在汽车发生偏置碰撞时,碰撞能量通过传递梁由撞击侧转移到非撞击侧,极大的減少了乘员舱的变形量,因此更大程度的保障了驾乘人员的安全。将传递梁相互対称的设置,受カ均匀,減少在发生碰撞时的变形量。在上述的车用偏置碰撞能量分散装置中,所述传递梁相互间隔且倾斜设置。将传递梁相互间隔且倾斜设置,可以在发生碰撞时让碰撞能量分别沿着各个传递梁传递而不会相互影响;倾斜设置可以减小传递梁的变形量。在上述的车用偏置碰撞能量分散装置中,所述传递梁的一端焊接于前围上部总成上,所述传递梁的相对端焊接于左前减震器安装板或右前减震器安装板上。如此不仅结构简单,节省零件;而且方便安装,成本也较低。在上述的车用偏置碰撞能量分散装置中,所述车用偏置碰撞能量分散装置还包括若干固定件,所述传递梁的两端分别设有贯穿所述传递梁的贯穿孔;所述固定件的一端穿过贯穿孔以固设于前围上部总成、左前减震器安装板或右前减震器安装板上。利用固定件将传递梁的两端分别固定,如此则能方便安装和拆卸;当传递梁发生变形或损坏时,还能方便替换。在上述的车用偏置碰撞能量分散装置中,所述固定件为螺栓,所述贯穿孔的内壁上设有与螺栓的螺纹相配合的内螺纹。 在上述的车用偏置碰撞能量分散装置中,所述传递梁由圆钢制成。在上述的车用偏置碰撞能量分散装置中,所述传递梁的相对两端分别具有呈扁平 状的连接部。如此设置能便于安装,且能使得安装更加的稳固。与现有技术相比,本车用偏置碰撞能量分散装置通过于前围上部总成与左前减震器、及右前减震器之间架设有至少两相互対称的传递梁;在汽车发生偏置碰撞时,碰撞能量通过传递梁由撞击侧转移到非撞击侧,极大的減少了乘员舱的变形量,因此更大程度的保障了驾乘人员的安全。

图I是本实用新型车用偏置碰撞能量分散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0、传递梁;11、连接部;2、前围上部总成;3、左前减震器安装板;4、右前减震器安装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ー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请參阅图1,本实用新型车用偏置碰撞能量分散装置包括至少两对称设置的传递梁10。将传递梁10相互対称的设置,受カ均匀,減少在发生碰撞时的变形量。所述传递梁10分别架设于前围上部总成2与左前减震器(图中未示)、及右前减震器(图中未示)之间。请继续參阅图I,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传递梁10由圆钢制成。所述传递梁10的相对两端分别具有呈扁平状的连接部11。所述传递梁10相互间隔且倾斜设置;将传递梁10相互间隔且倾斜设置,可以在发生碰撞时让碰撞能量分别沿着各个传递梁10传递而不会相互影响;倾斜设置可以减小传递梁10的变形量。所述传递梁10的一端固设于前围上部总成2上,所述传递梁10的相对端固设于左前减震器安装板3或右前减震器安装板4上。在将传递梁10的两端固定时,可以将所述传递梁10的相对两端焊接固定;如此不仅结构简单,节省零件;而且方便安装,成本也较低。请继续參阅图1,也可以利用若干固定件(图中未示)将传递梁10的两端固定;利用固定件将传递梁10的两端分别固定,如此则能方便安装和拆卸;当传递梁10发生变形或损坏时,还能方便替换。在利用固定件将传递梁10的两端固定时,所述传递梁10的两端分别设有贯穿所述传递梁10的贯穿孔(图中未示)。所述固定件的一端穿过贯穿孔以固设于前围上部总成2、左前减震器安装板3或右前减震器安装板4上。在实际应用时,所述固定件可以为螺栓,所述贯穿孔的内壁上设有与螺栓的螺纹相配合的内螺纹;如此设置能便于安装和拆卸,且能使得安装更加的稳固。在汽车发生偏置碰撞时,碰撞能量通过传递梁10由撞击侧转移到非撞击侧,极大的減少了乘员舱的变形量,因此更大程度的保障了驾乘人员的安全。综上所述,本车用偏置碰撞能量分散装置通过于前围上部总成2与左前减震器、及右前减震器之间架设有至少两相互対称的传递梁10 ;在汽车发生偏置碰撞时,碰撞能量通过传递梁10由撞击侧转移到非撞击侧,极大的減少了乘员舱的变形量,因此更大程度的保障了驾乘人员的安全。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 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车用偏置碰撞能量分散装置,其特征在干,所述车用偏置碰撞能量分散装置包括至少两对称设置且将撞击侧的碰撞能量传递至非撞击侧的传递梁(10);所述传递梁(10)分别架设于前围上部总成(2)与左前减震器、及右前减震器之间;所述传递梁(10)的一端固设于前围上部总成(2)上,所述传递梁(10)的相对端固设于左前减震器安装板(3)或右前减震器安装板(4)上。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车用偏置碰撞能量分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递梁(10)相互间隔且倾斜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车用偏置碰撞能量分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递梁(10)的一端焊接于前围上部总成上,所述传递梁(10)的相对端焊接于左前减震器安装板(3)或右前减震器安装板(4)上。
4.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车用偏置碰撞能量分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车用偏置碰撞能量分散装置还包括若干固定件,所述传递梁(10)的两端分别设有贯穿所述传递梁(10)的贯穿孔;所述固定件的一端穿过贯穿孔以固设于前围上部总成(2)、左前减震器安装板(3)或右前减震器安装板(4)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用偏置碰撞能量分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为螺栓,所述贯穿孔的内壁上设有与螺栓的螺纹相配合的内螺纹。
6.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车用偏置碰撞能量分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递梁(10)由圆钢制成。
7.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车用偏置碰撞能量分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递梁(10)的相对两端分别具有呈扁平状的连接部(11)。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用偏置碰撞能量分散装置,属于机械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汽车在发生偏置碰撞时,碰撞能量无法及时从撞击侧传递到非撞击侧的问题。本车用偏置碰撞能量分散装置,其包括至少两对称设置的传递梁;所述传递梁分别架设于前围上部总成与左前减震器、及右前减震器之间;所述传递梁的一端固设于前围上部总成上,传递梁的相对端固设于左前减震器安装板或右前减震器安装板上。车用偏置碰撞能量分散装置通过于前围上部总成与左前减震器、及右前减震器之间架设有至少两相互对称的传递梁;在汽车发生偏置碰撞时,碰撞能量通过传递梁由撞击侧转移到非撞击侧,极大的减少了乘员舱的变形量,因此更大程度的保障了驾乘人员的安全。
文档编号B60R19/42GK202624131SQ20122018870
公开日2012年12月26日 申请日期2012年4月27日 优先权日2012年4月27日
发明者王志涛, 门永新, 彭鸿, 赵福全 申请人: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杭州分公司,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