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进胶表面无泡面的塑胶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80635阅读:27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进胶表面无泡面的塑胶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配部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进胶表面无泡面的塑胶件。
背景技术
结合线(welding line)也叫熔接线,就是塑胶产品在注塑过程中,熔胶经浇口注入后在模具中某个位置有两股或多股的熔胶流体汇合所形成的线。现有的汽车配件多为塑胶产品,如汽车排档框、车门饰条等,它们是汽车上的重要功能件与装饰件。注塑加工时,在进胶的过程中如果产品的面积较大,溶胶流道较长,溶胶流通的时间就会比较久,因此流通的溶胶会逐渐冷却,最终导致在结合线位置的表面产生泡面,即塑胶产品的表面鼓起而内部有中空的现象,直接影响产品外观,产品合格率低。现有技术中,通常通过成型机调整进胶压力和射速,来避免泡面的产生。然而,当射速过大,压力增强,溶胶的温度就会上升,导致结合线的位置会烧焦,情况不佳;当射速过小,压力减小,不能解决泡面的问题,产品合格率低。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进胶表面无泡面的塑胶件,其能有效避免产品表面产生泡面,结构简单且产品合格率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种进胶表面无泡面的塑胶件,所述塑胶件包括沿溶胶流动方向依次设置的浇口、塑胶本体区域和结合线区域,所述结合线区域的厚度小于所述塑胶本体区域的厚度。其中,所述结合线区域的厚度为所述塑胶本体区域的厚度的1/3-2/3。其中,所述结合线区域的厚度为所述塑胶本体区域的厚度的1/2。其中,所述结合线区域的背面呈弧形。其中,所述结合线区域的结合线位置的厚度最小。其中,所述结合线区域的外侧边缘设置有加强筋,且加强筋与所述结合线区域垂
直设置。以上的,所述塑胶件设置有若干加强肋。其中,所述若干加强肋与所述塑胶件一体成型。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的结合线区域的厚度小于塑胶本体区域的厚度,即在结合线区域的位置减胶,这样就能缩短溶胶的流通时间,从而有效防止溶胶流道在接近结合线区域的位置由于冷却而导致产品表面产生泡面,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且产品合格率高的优点。

利用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附图中的实施例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限制。[0017]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进胶表面无泡面的塑胶件的结构示意图。在图1中,包括有10——塑胶本体区域11——结合线区域12——浇口13——加强肋。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进胶表面无泡面的塑胶件,所述塑胶件包括沿溶胶流动方向依次设置的浇口 12、塑胶本体区域10和结合线区域11,所述结合线区域11的厚度小于所述塑胶本体区域10的厚度。在注塑加工时,熔胶从浇口 12向四周流动,结合线区域11的厚度小于塑胶本体区域10的厚度,则产品的厚度从塑胶件本体区域10向结合线区域11的位置逐渐减小,即在结合线区域11的位置减胶,这样就能缩短溶胶的流通时间,从而有效防止溶胶流道在接近结合线区域11的位置由于冷却而导致产品表面产生泡面,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且产品合格率高的优点。本实施例的结合线区域11的厚度为所述塑胶本体区域10的厚度的1/3-2/3。优选地,结合线区域11的厚度为所述塑胶本体区域10的厚度的1/2,结合线区域11的厚度大小适中,一方面有利于防止广品表面广生泡面现象,广品合格率闻;另一方面有利于提闻结合线区域11的结构强度,提高本实用新型的使用可靠性。本实施例的结合线区域11的背面呈弧形,结构简单,便于加工成型,有利于在结合线区域11实现减胶,从而避免产品表面产生泡面。本实施例的结合线区域11的结合线位置的厚度最小,结合线位置的厚度最小,则结合线位置的溶胶进胶量最少,有效避免在结合线位置产生泡面现象,产品合格率高。本实施例的结合线区域11的外侧边缘设置有加强筋,且加强筋与所述结合线区域11垂直设置。在结合线区域11的外侧边缘设置加强筋,使加强筋与结合线互相垂直,有效分散了结合线上的应力集中点,提高了结合线区域11的结构强度,有效避免塑胶件在结合线区域11发生变形甚至断裂,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使用可靠性。本实施例的塑胶件设置有若干加强肋13,进一步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强度。其中,所述若干加强肋13与所述塑胶件一体成型,减少了本实用新型的生产加工工序,提高加工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当然,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故凡依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包括于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进胶表面无泡面的塑胶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塑胶件包括沿溶胶流动方向依次设置的浇口、塑胶本体区域和结合线区域,所述结合线区域的厚度小于所述塑胶本体区域的厚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进胶表面无泡面的塑胶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结合线区域的厚度为所述塑胶本体区域的厚度的1/3-2/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进胶表面无泡面的塑胶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结合线区域的厚度为所述塑胶本体区域的厚度的1/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进胶表面无泡面的塑胶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结合线区域的背面呈弧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进胶表面无泡面的塑胶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结合线区域的结合线位置的厚度最小。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进胶表面无泡面的塑胶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结合线区域的外侧边缘设置有加强筋,且加强筋与所述结合线区域垂直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进胶表面无泡面的塑胶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塑胶件设置有若干加强肋。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进胶表面无泡面的塑胶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若干加强肋与所述塑胶件一体成型。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配部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进胶表面无泡面的塑胶件,所述塑胶件包括沿溶胶流动方向依次设置的浇口、塑胶本体区域和结合线区域,所述结合线区域的厚度小于所述塑胶本体区域的厚度;本实用新型的结合线区域的厚度小于塑胶本体区域的厚度,即在结合线区域的位置减胶,这样就能缩短溶胶的流通时间,从而有效防止溶胶流道在接近结合线区域的位置由于冷却而导致产品表面产生泡面,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且产品合格率高的优点。
文档编号B60R13/04GK202896466SQ201220502848
公开日2013年4月24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27日 优先权日2012年9月27日
发明者涂明煌, 李叔明 申请人:东莞广泽汽车饰件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