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舱用小型空调的换热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80922阅读:17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舱用小型空调的换热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空调,具体涉及一种舱用小型空调的换热系统。
背景技术
坦克、装甲车和方舱等车辆在军事演习及作战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随着技术的发展更新及其车辆系统的升级,人们越来越重视人-机-环技术协调与优化,所以在坦克、装甲车和方舱车辆等配套有改善舱内环境的空调,其中蒸汽压缩式制冷空调作为改善舱室内工作环境的空调之一近年来得到了大量运用。但由于受到舱内空间结构的限制,舱用空调面临着小型化、高效、节能、环保、舒适和相关综合技术的提升的难题,如空调一味的追求小型化,则空调制冷量往往不能满足舱内需求,达不到改善舱内环境的目的。而且,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出现的高强度颠簸、振动、冲击或爬坡,往往会使空调的冷凝水溅出或溢出水槽,造成舱内渗水影响了舱内环境。另一方面,该类型舱用空调一般用车载直流电源,其风机多数为离心式,压头较高(一般300Pa以上),而这类舱室一般没有复杂的高风阻风道,往往造成空调出风口风压过大,出现噪声增大或吹水等不利因素。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就是要解决上述不足,提供一种制冷量大、结构紧凑外形小的舱用空调的换热系统,有效地改善舱内环境。为了达到上述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舱用小型空调的换热系统,包括换热器与风机,所述换热器的下部设在深水槽内,换热器是由第一蒸发器与第二蒸发器通过各自边板并联组成的一个整体;所述第一蒸发器与第二蒸发器的中间上部设有折流板,第二蒸发器的上端设有挡板。所述第一蒸发器与第二蒸发器是尺寸相同的翅片式换热器,其管簇为三角形叉排,总排数和总列数基本相当,第一蒸发器与第二蒸发器由相应连管焊接成一个整体的换热器,其中间留有折流板厚度的空隙即可,如当缝隙较大时可填充材料,以避免流道短路。为了改善局部换热,所述折流板中部设有通风孔。所述档板是由折流板一体折弯成的L型薄板。直接将直角L型折流板插入第一蒸发器与第二蒸发器的上部,将它们上半部分隔开。所述风机设置于所述换热器的上方或前后方。当风机置于换热器前后时,实现对空调高度的控制,成为超薄型顶置式空调,以适应低矮型舱内空间;当风机置于换热器的上方时,实现空调宽度的控制,成为超薄型壁挂式空调,以适应狭窄型舱内空间。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是,所述深水槽与折流板的高度均不小于所述换热器高度的一半。所述深水槽的外周设有保温层,深水槽的内部设有隔离层,所述隔离层上设有流水孔;所述换热器置于所述隔离层的上端面。蒸发器上产生的冷凝水通过流水孔能快速流入深水槽的底层,同时减少流道短路现象。本实用新型由于折流板与深水槽的两个面形成3个折流面,使换热通道变成波型流道,强化换热、加快换热速度;再将两个相同的蒸发器并联成一个整体的换热器,增加空调的制冷量;另外风机置于换热器的上方或前后方,使空调结构紧凑而实现局部小型化。所以本换热系统因制冷量大、体积小,而适用于坦克、装甲和方舱等移动舱室内特殊空间的需要,具有很大的市场应用价值。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利用折流板与深水槽的两个面形成3个折流面,使换热通道变成波型流道,强化换热、加快换热速度;再将两个相同的蒸发器并联成一个整体的换热器,增加空调的制冷量,使其满足优化舱内环境的要求。2、将两个相同的蒸发器并联成一个整体的换热器,而且风机置于换热器的上方或前后方,使空调结构紧凑而实现局部小型化,相比一般装甲空调室内机体积可减小25%以上。3、换热器的下半部设于深水槽内部,深水槽可满足大倾角工作,避免冷凝水溅出或溢出水槽。4、在无风道或风道风阻小的舱室内,高压头离心式风机能克服紧凑式换热器带来的风阻影响,从而改善出风状态。5、本实用新型成本低,安装方便。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换热器的结构分解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换热器的主视图;图3是图2的A-A剖视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一种情况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二种情况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深水槽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深水槽,11-隔离层,12-流水孔,2-换热器,21-第一蒸发器,22-第二蒸发器,3-折流板,4-风机。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如
图1、图2、图3所示,换热器2的下部设在深水槽I内,换热器2是由第一蒸发器21与第二蒸发器22通过各自边板并联组成的一个整体;第一蒸发器21与第二蒸发器22的中间上部设有L型折流板3,折流板3的水平段置于第二蒸发器22的上端面而避免流道短路,折流板3的垂直段置于第一蒸发器21与第二蒸发器22的上部中间而将它们分隔开,折流板3的垂直段上还设有通风孔来改善局部换热。深水槽I与折流板3的高度均略大于换热器2的一半高度。实施例二 [0030]如图4所示是本实用新型换热系统的第一种情况结构示意图,换热器2的下部设在深水槽I内,换热器2是由第一蒸发器21与第二蒸发器22通过各自边板并联组成的一个整体;第一蒸发器21与第二蒸发器22的中间上部设有L型折流板3,折流板3的水平段置于第二蒸发器22的上端面而避免流道短路。风机4置于换热器2的后方,即位于第二蒸发器22的一侧,从而实现对空调高度的控制,成为超薄型顶置式空调,以适应低矮型舱内空间。当然,风机4还可置于换热器2的前方,即位于第一蒸发器21的一侧,同样实现对空调高度的控制,成为超薄型顶置式空调,以适应低矮型舱内空间。实施例三如图5所示是本实用新型换热系统的第二种情况结构示意图,换热器2的下部设在深水槽I内,换热器2是由第一蒸发器21与第二蒸发器22通过各自边板并联组成的一个整体;第一蒸发器21与第二蒸发器22的中间上部设有L型折流板3,折流板3的水平段置于第二蒸发器22的上端面而避免流道短路。风机4置于换热器2的上方,从而实现空调宽度的控制,成为超薄型壁挂式空调,以适应狭窄型舱内空间。实施例四如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深水槽的结构示意图,深水槽I的外周设有保温层,深水槽I的内部设有隔离层11,隔离层11上设有流水孔12。换热器置于隔离层的上端面,这样蒸发器产生的冷凝水通过流水孔12就能快速流入深水槽I的底层,同时减少流道短路现象。以上实施例并非仅限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所有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思想而进行修改或变动的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舱用小型空调的换热系统,包括换热器与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的下部设在深水槽内,换热器是由第一蒸发器与第二蒸发器通过各自边板并联组成的一个整体;所述第一蒸发器与第二蒸发器的中间上部设有折流板,第二蒸发器的上端设有挡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舱用小型空调的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蒸发器与第二蒸发器是尺寸相同的翅片式换热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舱用小型空调的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折流板中部设有通风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舱用小型空调的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档板是由折流板一体折弯成的L型薄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舱用小型空调的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设置于所述蒸发器的上方或前后方。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舱用小型空调的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深水槽与折流板的高度均不小于所述换热器高度的一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舱用小型空调的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深水槽的外周设有保温层,深水槽的内部设有隔离层,所述隔离层上设有流水孔;所述换热器置于所述隔离层的上端面。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舱用小型空调的换热系统,包括换热器与风机,所述换热器的下部设在深水槽内,换热器是由第一蒸发器与第二蒸发器通过各自边板并联组成的一个整体;所述第一蒸发器与第二蒸发器的中间上部设有折流板,第二蒸发器的上端设有挡板。本实用新型利用折流板与深水槽的两个面形成3个折流面,使换热通道变成波型流道,强化换热、加快换热速度;再将两个相同的蒸发器并联成一个整体的换热器,使空调结构紧凑减小体积并增加其制冷量,深水槽避免冷凝水溅出或溢出而污染舱内环境。
文档编号B60H1/00GK202868949SQ201220516920
公开日2013年4月10日 申请日期2012年10月10日 优先权日2012年10月10日
发明者许文增, 王伟, 金从卓, 许永峰, 赵贝 申请人:合肥天鹅制冷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