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椅高度调节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40657阅读:22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座椅高度调节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座椅高度调节技术领域,主要涉及用于汽车上改善乘坐舒适性的座椅高度调节装置。
背景技术
汽车人机工程学中,处于各种百分位的人体在驾驶时的姿态是不同的,各种人体(不同身高、体重的人)在座椅上的高度和倾角都需要能处于合适高度位置和倾角位置。现有技术中的高度调节装置,一般能够小范围内调节座椅的高度,但是对于座椅上的不同个体,对舒适性要求也各不同的,而现有高度调节装置不能满足不同个体对舒适性的要求。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提供一种不仅能调节座椅高度,而且能调节座椅前后倾角,调节操作十分方便的座椅高度调节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设计的座椅高度调节装置,包括固定框架和位于固定框架上方且平行设置的左限位板和右限位板,所述左限位板的前端和后端分别设有前滑槽和后滑槽,所述前滑槽和后滑槽中穿插有前锁闩销和后锁闩销,所述左限位板的前端和后端外侧分别固定有前齿板和后齿板,所述前齿板和后齿板的上侧分别设有多个齿槽,所述前锁闩销和后锁闩销由齿槽限位;所述前齿板的前端固定连接有前解锁手柄,所述后齿板的后端固定连接有后解锁手柄,所述前齿板的后端固定连接前拉簧,所述前拉簧与前锁闩销连接,所述后齿板的前端固定连接后拉簧,所述后拉簧与所述后锁闩销连接;所述前锁闩销和后锁闩销伸出左限位板内侧的一端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左前传动板和第一左后传动板,第一左前传动板和第一左后传动板分别通过第一限位销铰接第二左前传动板和第二左后传动板的一端,所述第二左前传动板和第二左后传动板分别固定在左限位板两端下侧的销轴上;所述左限位板内侧延伸有第一三角支架,所述第一三角支架的顶端通过第二限位销固定连接第一支撑板的一端,所述第一支撑板的另一端与第一限位销铰接;所述右限位板的内侧延伸有第二三角支架,所述第二三角支架的顶端固定连接第二支撑板的一端,第二支撑板的另一端与第三限位销铰接,所述第三限位销上还铰接有右前传动板,所述右前传动板的端部固定连接右限位板的前端,右限位板的后端固定连接右后传动板,所述右后传动板上固定连接有后传力杆,所述右前传动板上固定连接有前传力杆,所述后传力杆的端部与第二左后传动板固定连接,所述前传力杆的端部与第二左前传动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左前传动板和第二左后传动板分别通过小连扳与左限位板的前端和后端铰接,所述右前传动板和右后传动板分别通过小连扳与右限位板的前端和后端铰接;所述两个第一限位销和两个销轴均与所述固定框架固定连接。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前齿板和后齿板之间连接有中拉簧。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前锁闩销和后锁闩销的端部均设有滑块,所述滑块位于左限位板的内侧。[0007]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左限位板上设有滑槽,所述滑块设置于滑槽内。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1、本实用新型设置在座椅坐垫下方,通过轻轻拨动前解锁手柄和后解锁手柄,便可以使座椅坐垫上升或下降,通过拨动前解锁手柄和后解锁手柄分别调节不同的高度,可调节座椅坐垫前后的倾斜角度,满足不同乘客个体化的需求;2、本实用新型在高度和倾斜度调节完成之后,松开前解锁手柄和后解锁手柄,在弹簧回复力的作用下,使前锁闩销和后锁闩销分别位于齿槽内锁死机构,调节可靠安全;3、本实用新型设置后传力杆、前传力杆、第二左后传动板、第二左前传动板构成四边形的稳定机构,可保证高度和倾斜度调节完成之后座椅坐垫的稳定状态。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左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使用状态参考图;图5是图4的后视图;图中:图中:1-前解锁手柄;2_后解锁手柄;3_左限位板;3.1-滑槽;4_右限位板;5.1-第二左前传动板;5.2-第二左后传动板;6.1-第一左前传动板;6.2-第一左后传动板;7.1-右前传动板;7.2-右后传动板;8.1-第一支撑板;8.2-第二支撑板;9_滑块;10_前拉簧;11_后拉簧;12_中拉簧;13_前传力杆;14_后传力杆;15.1-前锁闩销;15.2-后锁闩销;16.1-第一限位销;16.2-第二限位销;16.3-第三限位销-,Il-前齿板;18-后齿板;19_销轴;20_小连扳;21_齿槽;22.1-前滑槽;22.2-后滑槽;23.1-第一三角支架;23.2-第二三角支架;24_固定框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如图1、图2和图3所示的座椅高度调节装置,包括固定框架24和位于固定框架24上方且平行设置的左限位板3和右限位板4,左限位板3的前端和后端分别设有前滑槽22.1和后滑槽22.2,前滑槽22.1和后滑槽22.2中穿插有前锁闩销15.1和后锁闩销15.2,左限位板3的前端和后端外侧分别固定有前齿板17和后齿板18,前齿板17和后齿板18的上侧分别设有多个齿槽21,前锁闩销15.1和后锁闩销15.2由齿槽21限位;前齿板17的前端固定连接有前解锁手柄1,后齿板18的后端固定连接有后解锁手柄2,前齿板17的后端固定连接前拉簧10,前拉簧10与前锁闩销15.1连接,后齿板18的前端固定连接后拉簧11,后拉簧11与后锁闩销15.2连接;前锁闩销15.1和后锁闩销15.2伸出左限位板3内侧的一端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左前传动板6.1和第一左后传动板6.2,第一左前传动板6.1和第一左后传动板6.2分别通过第一限位销16.1铰接第二左前传动板5.1和第二左后传动板5.2的一端,第二左前传动板5.1和第二左后传动板5.2分别固定在左限位板3两端下侧的销轴19上;左限位板3内侧延伸有第一三角支架23.1,第一三角支架23.1的顶端通过第二限位销16.2固定连接第一支撑板8.1的一端,第一支撑板8.1的另一端与第一限位销16.1铰接;右限位板4的内侧延伸有第二三角支架23.2,第二三角支架23.2的顶端固定连接第二支撑板8.2的一端,第二支撑板8.2的另一端与第三限位销16.3铰接,第三限位销16.3上还铰接有右前传动板7.1,右前传动板7.1的端部固定连接右限位板4的前端,右限位板4的后端固定连接右后传动板7.2,右后传动板7.2上固定连接有后传力杆14,右前传动板7.1上固定连接有前传力杆13,后传力杆14的端部与第二左后传动板5.2固定连接,前传力杆13的端部与第二左前传动板5.1固定连接;第二左前传动板5.1和第二左后传动板5.2分别通过小连扳20与左限位板3的前端和后端铰接,右前传动板7.1和右后传动板7.2分别通过小连扳20与右限位板4的前端和后端铰接;两个第一限位销16.1和两个销轴19均与固定框架24固定连接。前齿板17和后齿板18之间连接有中拉簧12。中拉簧12的两端分别连接前齿板17和后齿板18,用于在前齿板17受到前拉簧10,以及后齿板18受到后拉簧11的回复力回位时,起到缓冲和阻尼的作用。前锁闩销15.1和后锁闩销15.2的端部均设有滑块9,滑块9位于左限位板3的内侦U。左限位板3上设有滑槽3.1,滑块9设置于滑槽3.1内,滑槽3.1对滑块9的运动起到限位作用,又可使滑块9在其中前后运动,滑块9的尺寸与滑槽3.1相匹配。本实施例中,前解锁手柄I与前齿板17焊接,后解锁手柄2与后齿板18焊接在一起,前齿板17和后齿板18上的多个齿槽21分别用于限制前锁闩销15.1和后锁闩销15.2活动。第一限位销16.1和第三限位销16.3为台阶销,分别与第一传动板6和第三传动板7上的销孔配合。第二限位销16.2为台阶销,与第一支撑板8.1上的销孔配合,第二限位销16.2与前传力杆13和后传力杆14同时作用,第二左前传动板5.1、第二左后传动板5.2、第二支撑板8.2左右方向限位,并间接对第一左前传动板6.1和第一左后传动板6.2左右方向限位。前解锁手柄1、后解锁手柄2及解锁装置布置在本实用新型的左侧,前传力杆13和后传力杆14的两端均刚性连接相应的左侧传动板和右侧传动板,在左侧运动机构的带动下,右侧随之一起运动,并通过右侧的右前传动板7.1和右后传动板7.2、第二支撑板8.2、小连板20 (小连板20的端部与前齿板17 —端固定连接)、右限位板4形成的连杆机构保持稳定性。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如图4和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上部连接座椅坐垫框,下部连接车身地板,将座椅固定连接到车身上。当需向上调节坐垫前端高度时,向上拨动前解锁手柄1,座椅坐垫前端自动向上运动,直到操纵者认为高度达到需求,松开手柄,机构锁死。当需向下运动,则在向上拨动前解锁手柄I的同时,向坐垫前端施加向下的力,通常采用是乘坐者的体重施加向下的力,坐垫前端下降至合适位置后,松开手柄,机构锁死,一般地,前端上下调节量为65mm左右。当需向上调节坐垫后端高度时,向上拨动后解锁手柄2,座椅坐垫后端自动向上运动,直到操纵者认为高度达到需求,松开手柄,机构锁死。如需向下运动,则在向上拨动后解锁手柄2的同时,向坐垫后端施加向下的力,通常是乘坐者的体重,坐垫后端下降至合适位置后,松开手柄,机构锁死。一般地,后端上下调节量为65mm左右。当需要调节座椅前向倾角2,前解锁手柄I和后解锁手柄2配合使用,可方便地控制座椅坐垫的高低位置和坐垫倾角,坐垫倾角可调节量12°左右,达到乘坐者对倾角的需求。[0027]本实用新型在向上拨动前解锁手柄I和后解锁手柄2时,与前解锁手柄I和后解锁手柄2分别连接的前齿板17和后齿板18上的前锁闩销15.1和后锁闩销15.2,分别脱离齿槽21,前拉簧10和后拉簧11分别将前锁闩销15.1和后锁闩销15.2沿着前滑槽22.1和后滑槽22.2向两端滑动,第一左前传动板6.1和第一左后传动板6.2以及第二左前传动板5.1和第二左后传动板5.2的下部销轴连接固定,因此它们的上端升高,坐垫前端和后端随之升高,乘员将高度控制到合适位置后,再松开前解锁手柄I和后解锁手柄2,前齿板17和后齿板18复位到此时锁闩销15.1和后锁闩销15.2所在的位置,锁闩销15.1和后锁闩销15.2与齿槽21卡住,机构锁死,座椅高度位置即确定,前解锁手柄I和后解锁手柄2配合使用则可调节坐垫倾角。除解锁机构外,左限位板3和右限位板4内侧连杆机构基本对称,使用前传力杆13和后传力杆14连接其内侧相应的传动板,对整个装置起到稳定作用,使整个装置更加牢固。
权利要求1.一种座椅高度调节装置,包括固定框架(24),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位于固定框架(24)上方且平行设置的左限位板(3)和右限位板(4),所述左限位板(3)的前端和后端分别设有前滑槽(22.1)和后滑槽(22.2 ),所述前滑槽(22.1)和后滑槽(22.2 )中穿插有前锁闩销(15.1)和后锁闩销(15.2),所述左限位板(3)的前端和后端外侧分别固定有前齿板(17)和后齿板(18 ),所述前齿板(17 )和后齿板(18 )的上侧分别设有多个齿槽(21),所述前锁闩销(15.1)和后锁闩销(15.2)由齿槽(21)限位; 所述前齿板(17 )的前端固定连接有前解锁手柄(I),所述后齿板(18 )的后端固定连接有后解锁手柄(2),所述前齿板(17)的后端固定连接前拉簧(10),所述前拉簧(10)与前锁闩销(15.1)连接,所述后齿板(18)的前端固定连接后拉簧(11),所述后拉簧(11)与所述后锁闩销(15.2)连接; 所述前锁闩销(15.1)和后锁闩销(15.2)伸出左限位板(3)内侧的一端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左前传动板(6.1)和第一左后传动板(6.2),第一左前传动板(6.1)和第一左后传动板(6.2)分别通过第一限位销(16.1)铰接第二左前传动板(5.1)和第二左后传动板(5.2)的一端,所述第二左前传动板(5.1)和第二左后传动板(5.2)分别固定在左限位板(3 )两端下侧的销轴(19)上; 所述左限位板(3)内侧延伸有第一三角支架(23.1),所述第一三角支架(23.1)的顶端通过第二限位销(16.2)固定连接第一支撑板(8.1)的一端,所述第一支撑板(8.1)的另一端与第一限位销(16.1)铰接;所述右限位板(4)的内侧延伸有第二三角支架(23.2),所述第二三角支架(23.2)的顶端固定连接第二支撑板(8.2)的一端,第二支撑板(8.2)的另一端与第三限位销(16.3)铰接,所述第三限位销(16.3)上还铰接有右前传动板(7.1),所述右前传动板(7.1)的端部固定连接右限位板(4)的前端,右限位板(4)的后端固定连接右后传动板(7.2),所述右后传动板(7.2)上固定连接有后传力杆(14),所述右前传动板(7.1)上固定连接有前传力杆(13),所述后传力杆(14)的端部与第二左后传动板(5.2)固定连接,所述前传力杆(13)的端部与第二左前传动板(5.1)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左前传动板(5.1)和第二左后传动板(5.2)分别通过小连扳(20)与左限位板(3)的前端和后端铰接,所述右前传动板(7.1)和右后传动板(7.2)分别通过小连扳(20)与右限位板(4)的如端和后端绞接; 所述两个第一限位销(16.1)和两个销轴(19)均与所述固定框架(24)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高度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齿板(17)和后齿板(18)之间连接有中拉簧(1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高度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锁闩销(15.1)和后锁闩销(15.2)的端部均设有滑块(9),所述滑块(9)位于左限位板(3)的内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座椅高度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左限位板(3)上设有滑槽(3.1),所述滑块(9)设置于滑槽(3.1)内。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属于座椅高度调节技术领域,主要用于汽车上改善乘坐舒适性。提供一种座椅高度调节装置,依靠向上拨动前解锁手柄和后解锁手柄使与之连接的前齿板和后齿板分别与前锁闩销和后锁闩销分离,前拉簧和后拉簧将左限位板上端的滑块向两边拉动,同时其下部销轴固定,随着上端升高坐垫前和后端随之升高,乘员将高度控制到合适位置后,再松开前解锁手柄和后解锁手柄,前齿板和后齿板复位到此时前锁闩销和后闩销所在的位置,前锁闩销和后闩销分别与前齿槽和后齿槽锁闩卡住,机构锁死,座椅高度位置即确定,前后配合使用则可调节坐垫倾角。本实用新型不仅能调节座椅高度,而且能调节座椅前后倾角,调节操作十分方便。
文档编号B60N2/18GK202944226SQ20122068252
公开日2013年5月22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10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10日
发明者刘鹏, 雷明星, 黄霞, 焦洪波 申请人:东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