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输入调节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3863912阅读:133来源:国知局
空气输入调节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机动车的空气输入调节装置,其具有多个叶片(4),所述叶片彼此间隔距离地设置并且分别围绕旋转轴线能旋转,使得在叶片(4)的第一位置上空气输入调节装置(1)是打开的并且在叶片(4)的第二位置上空气输入调节装置是关闭的,各叶片(4)分别具有旋转区段(41)和翻盖区段(42),各叶片(4)的旋转轴线延伸通过旋转区段,所述翻盖区段从旋转区段(41)延伸并且在第二位置上贴靠在相邻叶片的旋转区段(41)上,各叶片的旋转区段(41)分别具有第一侧(43)和第二侧(44),当叶片(4)处于第二位置上时,第一侧和第二侧逆着空气输入调节装置的规定的流入方向会聚,使得第一侧和第二侧构成流入边缘(43)。
【专利说明】空气输入调节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机动车的空气输入调节装置以及一种装备有这样的空气输入调节装置的机动车。
【背景技术】
[0002]一般地,在大多当今的机动车中在机动车的前侧上设置有散热器格栅,通过所述散热器格栅空气流可以朝在机动车的发动机舱中设置的散热器的方向流动。
[0003]为了承担不同的功能,由现有技术已知,这样设计散热器格栅,使得所述散热器格栅可以打开和关闭。
[0004]关闭散热器格栅例如具有改善机动车的空气动力学特性的功能。这样的散热器格栅由文献DE 10 2009 039 038 Al已知。在该散热器格栅中设置有多个翻盖,所述翻盖为了打开和关闭散热器格栅可以旋转。在散热器格栅的关闭位置中各翻盖并排设置并且一起形成统一的面,其中相邻的翻盖不相互接触。
[0005]从该文献已知的散热器格栅具有用于旋转翻盖的调节机构,该调节机构必须非常精确地工作,借此并排设置的翻盖在散热器格栅的关闭位置中构成统一的平面。
[0006]此外在相邻的翻盖之间分别构成有间隙,雨水或雪可以无阻碍地渗透到所述间隙中。这可能导致,在冷的季节中相邻的翻盖彼此冻结在一起或通过聚集在相应的间隙中的雪被卡住,从而总体上可能发生散热器格栅的故障。
[0007]此外利用由现有技术已知的散热器格栅只可以轻微影响机动车的流动特性。

【发明内容】

[0008]本发明的任务是,提供一种至少在部分方面改善的空气输入调节装置和/或提供一种备选的空气输入调节装置。
[0009]空气输入调节装置、尤其是散热器格栅按照本发明具有多个叶片,所述叶片彼此间隔距离地设置并且分别围绕旋转轴线可旋转,使得在叶片的第一位置上空气输入调节装置是打开的并且在叶片的第二位置上空气输入调节装置是关闭的。
[0010]叶片分别具有旋转区段和翻盖区段,各叶片的旋转轴线延伸通过所述旋转区段,所述翻盖区段从旋转区段延伸并且在第二位置上贴靠在相邻叶片的旋转区段上,各叶片的旋转区段分别具有第一侧和第二侧,当叶片处于第二位置上时,所述第一侧和第二侧逆着空气输入调节装置的规定的流入方向会聚,使得第一侧和第二侧构成流入边缘。
[0011 ] 在这里可理解的是,第一侧和第二侧构成平面和/或表面,所述平面和/或表面在旋转区段的横截面中看逆着空气输入调节装置的规定的流入方向会聚,使得所述平面和/或表面在它们相遇的区域中构成流入边缘,在该关系中流入边缘不应强制性地理解为一条线或一条锐利的边缘,而是也可理解为在该区域中形成的倒圆。
[0012]在第一侧和第二侧在旋转区段的横截面中看例如分别具有半径或构成凹面的情况下,流入边缘可理解为如下区域,第一侧和第二侧在所述区域中在半径变化的情况下相遇或者说会聚,即第一侧和第二侧改变其弯曲特性。
[0013]在第一侧和第二侧在旋转区段的横截面中看例如分别具有这样的半径以至于它们构成凸面的情况下,流入边缘可理解为如下区域,第一侧和第二侧在所述区域中在半径变化的情况下相遇或者说会聚。
[0014]按照本发明的空气输入调节装置的旋转区段可以分别这样构成,使得第一侧比第二侧具有更大的流入横截面。
[0015]相邻叶片的第一侧的流入横截面可以这样不同,使得所述流入横截面沿叶片的布置方向增加。
[0016]优选当叶片处于第二位置上时第一侧分别朝向相邻叶片的翻盖区段并且第二侧分别朝向与所述第二侧的叶片对应的翻盖区段。
[0017]翻盖区段在叶片的第二位置上贴靠在相邻叶片的背离流入边缘的一侧上。
[0018]在按照本发明的空气输入调节装置的优选的实施形式中,翻盖区段分别从旋转区段的背离流入边缘的一侧在一侧延伸并且在叶片的横截面中直线延伸,使得当叶片处于第二位置上时,在叶片的旋转区段之间构成表面,第一侧和第二侧相对于所述表面这样倾斜,使得所述第一侧和第二侧构成流入边缘。
[0019]优选当叶片处于第一位置上时,背离相应的流入边缘的一侧和第一侧逆着空气输入调节装置的规定的流入方向会聚,使得所述一侧和第一侧构成另一个流入边缘。
[0020]基于按照本发明的空气输入调节装置的该构成,附加地得出,可以这样设计空气输入调节装置,使得其在安装状态中在叶片的第一和第二位置上视觉上相同作用。例如当空气输入调节装置以散热器格栅的形式设置在机动车的前侧上时,各叶片之间的间隙在叶片的第一位置上显得均匀地暗或黑,因为在大多情况下在散热器格栅后面的元件不是有色的。当叶片旋转到第二位置上时,翻盖元件封闭间隙并且形成统一的表面,所述统一的表面视觉上类似于当叶片处于第一位置上的状态。此外,旋转区段在叶片的两个位置中形成流入边缘,即旋转区段在叶片的两个位置中也视觉上相同作用。如从以上所述可理解的,按照本发明的空气输入调节装置如下有利,使得空气输入调节装置可以良好地在机动车的可见区域中装入。
[0021]叶片之间的距离在叶片上面区域中可以大于在叶片下面区域中。
[0022]翻盖区段可以在如下区域中具有突起,所述翻盖区段以所述区域在叶片的第二位置上贴靠在相邻叶片的旋转区段上,通过所述突起取得旋转区段或翻盖区段的接触面的减少。
[0023]本发明的空气输入调节装置可以具有第一组叶片和第二组叶片,第一组叶片为了在第一和第二位置之间调节反向于第二组叶片旋转。
[0024]本发明的机动车具有尤其以散热器格栅形式的本发明的空气输入调节装置。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5]接着参考附图解释本发明空气输入调节装置的优选实施形式。
[0026]图1A示出在关闭位置中的本发明的空气输入调节装置(前视图);
[0027]图1B示出在图1A中示出的空气输入调节装置沿在图1A中示出的剖切线1B-1B的部分剖面图;[0028]图2A示出在打开位置中的本发明的空气输入调节装置(前视图);
[0029]图2B示出按照本发明的空气输入调节装置沿在图2A中示出的剖切线2B-2B的部分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0]在图1A中以前视图示出本发明的空气输入调节装置I。优选本发明的空气输入调节装置作为设置在机动车前侧上的散热器格栅构成。
[0031]在图1A中示出的视图对应于按照本发明的空气输入调节装置I在该空气输入调节装置例如约定地装入机动车的前侧时的视图。
[0032]在图1A中示出的(负的)X方向(垂直于图1A的图平面)对应于空气输入调节装置I的规定的流入方向。正的X方向在空气输入调节装置I的规定的安装状态中对应于机动车的行驶方向。
[0033]按照本发明的空气输入调节装置I具有确定空气输入调节装置I的开口区域3的框架元件2。在空气输入调节装置I的开口区域3中设置有多个叶片4,所述叶片沿其纵向方向(Z方向)从框架元件2的一侧延伸至框架元件2的对置的另一侧。叶片4在其相应的端部上与框架元件2连接并且这样支撑,使得所述叶片为了打开和关闭开口区域3可以被旋转。
[0034]为了打开和关闭空气输入调节装置1,可以总体上旋转所有叶片4,或只旋转一部分数量的叶片。
[0035]为了旋转叶片可以设置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优选接纳在框架2内并且可以作用到叶片4上。
[0036]在按照本发明的空气输入调节装置I在图1A中示出的位置中,空气输入调节装置I的开口区域3是关闭的。空气输入调节装置I例如在如下情况中占据该位置,即,应该改善/改变车辆的空气动力学特性或机动车处于预热阶段中,在该预热阶段中应该减少流至设置在空气输入调节装置I下游的散热器的空气流。
[0037]在图1B中以部分剖视图示出按照本发明的空气输入调节装置I。所述部分剖面图示出沿在图1A中示出的剖切线1B-1B的剖面。
[0038]如由此可看出的,每个叶片4分别具有旋转区段41和翻盖区段42,相应的叶片4的旋转轴线延伸通过该旋转区段,所述翻盖区段从旋转区段41优选在一侧并且直线延伸。叶片4基本上L形构成。
[0039]在叶片4的参考图2A和2B说明的第一位置上,空气输入调节装置I的开口区域3是打开的,从而在装备有空气输入调节装置I的机动车的行驶期间空气流可以流至在其下游设置的散热器。
[0040]通过旋转叶片4,所述叶片占据在图1A和IB中示出的第二位置,空气输入调节装置I在所述第二位置上封闭。
[0041]在该第二位置上翻盖区段42封闭对应叶片4之间的间隙。如由图1B可见,翻盖区段42在横截面中直线地构成,使得所述翻盖区段沿叶片4布置的方向(Y方向)在叶片4之间基本上或主要直线伸展。
[0042]翻盖区段42分别以它们的处于Y方向上的端部贴靠在相邻的叶片4的背侧上或者说部分地覆盖所述背侧。这具有优点,即叶片4形成止挡部并且由此确定叶片4的准确的定向。由此可以简化空气输入调节装置的构造,因为可以更简单地实施调节机构。
[0043]翻盖区段42可以在其尺度方面(在图1A和IB中的Y方向)不同地设计,由此叶片的数量按照需要可以变化。
[0044]空气输入调节装置I的背侧可理解为在空气输入调节装置I的规定的安装方向上朝向机动车发动机舱的那一侧(在图1B和2B中的空气输入调节装置I的凹侧)。前侧可理解为空气输入调节装置I的对应背离的一侧(图1B和2B中的空气输入调节装置I的凸侧)。
[0045]在图1B中示出的空气输入调节装置I的部分剖面图中可看出,旋转区段41分别具有第一侧43和第二侧44,所述第一侧和第二侧在相应的叶片4的横截面中逆着空气输入调节装置I的规定的流入方向会聚。在第一侧和第二侧43、44会聚的区域中,旋转区段构成流入边缘45。流入边缘45可以倒圆。一般地,旋转区段在空气输入调节装置的在图1B中示出的位置中相对于翻盖区段或背部构成突出部。
[0046]旋转区段41或叶片4的第一侧43朝相邻的叶片的翻盖区段42的方向指向(一个外部的叶片除外),其中第二侧沿相反的方向指向,翻盖区段42从相应的叶片沿所述相反的方向延伸。
[0047]第一侧和第二侧43、44用于产生在空气输入调节装置I的关闭状态中在相邻的叶片4之间出现的确定的空气流。
[0048]由此可以至少部分地改变机动车的流动特性。
[0049]一般地,在行驶的机动车中空气从空气输入调节装置I所设置在的前侧通过前盖流至机动车的前风挡玻璃,通过所述前风挡玻璃,空气流部分地转向到机动车上方或在侧面经过。通过流入边缘45,可以在空气输入调节装置的关闭状态中影响该空气流,其中可以减少或完全避免例如在侧视镜或部分打开的侧窗上的不希望的声学效果。
[0050]此外,翻盖区段42贴靠在旋转区段上的区域至少部分地被保护或卸载,使得空气输入调节装置的流入不是强制性地引导到该区域中。
[0051]叶片4的第二侧44产生朝该区域的方向的空气流。相邻叶片的第一侧43产生与此相反的空气流,其抑制由第二侧44产生的空气流。
[0052]翻盖区段42的贴靠在相邻旋转区段41上的区域以一定程度相对于直接作用的流入被保护,从而在机动车的行驶期间至少部分地阻止在该区域中的雨水或雪的聚集。
[0053]优选第一侧43在横截面中看,分别相对于翻盖区段42比第二侧44更强地倾斜。由此第一侧43沿相应的叶片4的纵向方向(Z方向)比第二侧44具有更大的流入横截面。
[0054]在图2A和2B中以与图1A和IB相同的视图示出按照本发明的空气输入调节装置1,其中叶片4处于第一位置上,在该第一位置上空气输入调节装置I是打开的。
[0055]如由此可看出的,叶片的背离流入边缘45的一侧46和第一侧43相应地形成另一个流入边缘47,该另一个流入边缘在机动车的行驶期间用于朝叶片4之间的打开区段的方向的空气流。
[0056]如从各图可看出的,按照本发明的空气输入调节装置可以由优选设置框架元件2中的第一组叶片4和优选设置在另一个框架元件2’中的第二组叶片4’构造而成。框架元件2、2’和对应的叶片4、4’优选相对于中心轴线对称。[0057]当空气输入调节装置I在中央设置在机动车前部中并且中心轴线与机动车前部的对称轴线一致时,空气输入调节装置的设计是有利的。
[0058]由此可以优选对称地影响流到机动车上方的空气流。
[0059]一般地在两个叶片之间的距离在上面的和下面的区域中、即在到框架元件2、2’上的连接区域上的距离可以这样不同,使得叶片4、4’扇形展开。叶片4、4’这时关于在各图中示出的中心轴线在内比在外较陡地伸展,这能够实现对空气流的与车辆相关的影响。
[0060]附加为了影响空气流,第一侧43流入横截面可以沿叶片的布置方向增加。在各图中,在两个框架元件2、2’中流入横截面从中心轴线出发增加。
[0061]附加地按照本发明的空气输入调节装置I的设计也能够实现,空气输入调节装置在关闭位置中的印象尽量与在打开位置中的印象相同,因为翻盖区段42通过其相对于旋转区段41缩回的走向在视觉上缩回并且当空气输入调节装置安装在机动车中时产生与打开的间隙类似的印象。
【权利要求】
1.用于机动车的空气输入调节装置(I),所述空气输入调节装置具有多个叶片(4),所述叶片彼此间隔距离地设置并且分别围绕旋转轴线能旋转,使得在叶片(4)的第一位置上空气输入调节装置(I)是打开的并且在叶片(4)的第二位置上空气输入调节装置(I)是关闭的, 各叶片(4)分别具有旋转区段(41)和翻盖区段(42),各叶片(4)的旋转轴线延伸通过所述旋转区段,所述翻盖区段从旋转区段(41)延伸并且在第二位置上贴靠在相邻叶片的旋转区段(41)上, 各叶片⑷的旋转区段(41)分别具有第一侧(43)和第二侧(44),当叶片(4)处于第二位置上时,所述第一侧和第二侧逆着空气输入调节装置(I)的规定的流入方向会聚,使得所述第一侧和第二侧构成流入边缘(45)。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输入调节装置(I),其特征在于,各旋转区段(41)分别构成为,使得第一侧(43)比第二侧(44)具有更大的流入横截面。
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输入调节装置(I),其特征在于,不同叶片(4)的流入横截面不同,使得所述流入横截面沿叶片(4)的布置方向增加。
4.按照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空气输入调节装置(I),其特征在于,第一侧(43)分别朝向相邻叶片(4)的翻盖区段(42)并且第二侧(44)分别朝向与所述第二侧对应的叶片(4)的翻盖区段(42),并且翻盖区段(42)在叶片(4)的第二位置上贴靠在背离相邻叶片流入边缘(45)的一侧上。
5.按照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空气输入调节装置(I),其特征在于,翻盖区段(42)从旋转区段(41)的背离流入边缘(45)的一侧直线延伸,使得当叶片处于第二位置上时,在旋转区段(41)之间构成平面,第一侧(43)和第二侧(44)相对于所述平面倾斜,使得所述第一侧和第二侧构成流入边缘(45)。
6.按照权利要求1至5之一所述的空气输入调节装置(I),其特征在于,当叶片(4)处于第一位置上时,背离流入边缘(45)的一侧和第一侧逆着空气输入调节装置(I)的规定的流入方向会聚,使得所述背离流入边缘的一侧和所述第一侧构成另一个流入边缘(47)。
7.按照权利要求1至6之一所述的空气输入调节装置(I),其特征在于,沿叶片的布置方向,各叶片(4)之间的距离在叶片(4)的上面区域中比在叶片(4)的下面区域中大。
8.按照权利要求1至7之一所述的空气输入调节装置(I),其特征在于,翻盖区段(42)在如下区域中具有突起,在叶片(4)的第二位置上,所述翻盖区段以该区域贴靠在相邻叶片的旋转区段(41)上。
9.按照权利要求1至8之一所述的空气输入调节装置(I),其特征在于,空气输入调节装置(I)具有第一组叶片(4)和第二组叶片(4’),第一组叶片(4)为了在第一和第二位置之间调节能反向于第二组叶片(4’)旋转。
10.机动车,其具有按照上述权利要求任一项所述的空气输入调节装置(I)。
【文档编号】B60K11/08GK103998272SQ201280063185
【公开日】2014年8月20日 申请日期:2012年11月28日 优先权日:2011年12月20日
【发明者】V·贝尔, M·奥伯迈尔, T·西古德松 申请人:宝马股份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