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切边型内衬层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71433阅读:340来源:国知局
斜切边型内衬层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轮胎的内衬层结构,尤其是一种斜切边型内衬层结构,属于轮胎【技术领域】。其包括叠加在一起的气密层和轮胎过渡层,轮胎过渡层内侧与气密层的外侧紧密贴合,气密层的端部设有由内向外厚度逐渐变薄的气密层斜切口,轮胎过渡层的端部设有由内向外厚度逐渐变薄的轮胎过渡层斜切口。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紧凑、合理,解决了由于内衬层边缘在叠加过程中易产生的台阶造成的存气现象,提高了轮胎检验合格率以及保证了轮胎的气密性。
【专利说明】斜切边型内衬层结构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轮胎的内衬层结构,尤其是一种斜切边型的内衬层结构,属于轮胎【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现有的轮式车辆奔驰于高速公路上,既要快速又要安全而且还要节能,这其中轮胎内衬层起着重要的作用。轮胎的内衬层主要包括两个:一、气密层,此层胶料胎里起着气密性和与内胎接触的作用;二、过渡层,此层胶料起着连接气密层与胎体的关系。设计合理的内衬层能提高轮胎气密性与安全性,起到多拉快跑的高效率运输作业。
[0003]目前各轮胎企业中,轮胎过渡层2与气密层I的粘合一般采用叠加形式(如图1、图2所示),但由于过渡层2与气密层I的边缘一般形状为矩形或半圆形,在叠加后边缘处易产生台阶,在轮胎生产过程中此处易存气,从而破坏轮胎的气密性以及产生存在质量隐患。

【发明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之处,从而提供一种斜切边型内衬层结构,解决了内衬层边缘在叠加过程中易产生的台阶造成的存气现象,提高了轮胎检验合格率以及保证轮胎的气密性。
[0005]按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斜切边型内衬层结构包括叠加在一起的气密层和轮胎过渡层,轮胎过渡层内侧与气密层的外侧紧密贴合,其特征是:气密层的端部设有由内向外厚度逐渐变薄的气密层斜切口,轮胎过渡层的端部设有由内向外厚度逐渐变薄的轮胎过渡层斜切口。
[0006]进一步的,气密层的中心线和轮胎过渡层的中心线重合
[0007]进一步的,气密层和轮胎过渡层沿着各自的中心线左右对称。
[0008]进一步的,气密层和轮胎过渡层从中心线向两边厚度逐渐变小。
[0009]进一步的,轮胎过渡层的长度大于气密层的长度。
[0010]本实用新型与已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0011]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紧凑、合理,解决了由于内衬层边缘在叠加过程中易产生的台阶造成的存气现象,提高了轮胎检验合格率以及保证了轮胎的气密性。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现有技术中内衬层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2为现有技术中内衬层的安装示意图。
[0014]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安装示意图。
[0016]附图标记说明:1_气密层、2-轮胎过渡层、3-气密层斜切口、4-轮胎过渡层斜切□。【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本实用新型将结合附图中的实施例作进一步描述:
[0018]如图3?4所示,本实用新型主要包括叠加在一起的气密层I和轮胎过渡层2,轮胎过渡层2内侧与气密层I的外侧紧密贴合,气密层I的内侧与轮胎的内胎接触。
[0019]气密层I的端部设有由内向外厚度逐渐变薄的气密层斜切口 3,轮胎过渡层2的端部设有由内向外厚度逐渐变薄的轮胎过渡层斜切口 4。
[0020]所述气密层I的中心线和轮胎过渡层2的中心线重合,气密层I和轮胎过渡层2沿着各自的中心线左右对称。
[0021]所述气密层I和轮胎过渡层2从中心线向两边厚度逐渐变小。
[0022]所述轮胎过渡层2的长度大于气密层I的长度。
[0023]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内衬层结构沿长度方向贴合在轮胎胎体的内侧,轮胎过渡层与气密层端部采用斜切边形式替代矩形或半圆形,便于轮胎生产过程中内衬层滚压过程中的排气,解决了由于内衬层边缘在叠加过程中易产生的台阶造成的存气现象,提高了轮胎检验合格率以及保证了轮胎的气密性。
【权利要求】
1.一种斜切边型内衬层结构,包括叠加在一起的气密层(I)和轮胎过渡层(2),轮胎过渡层(2)内侧与气密层(I)的外侧紧密贴合,其特征是:气密层(I)的端部设有由内向外厚度逐渐变薄的气密层斜切口(3),轮胎过渡层(2)的端部设有由内向外厚度逐渐变薄的轮胎过渡层斜切口(4)。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斜切边型内衬层结构,其特征是:所述气密层(I)的中心线和轮胎过渡层(2)的中心线重合。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斜切边型内衬层结构,其特征是:所述气密层(I)和轮胎过渡层(2)沿着各自的中心线左右对称。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斜切边型内衬层结构,其特征是:所述气密层(I)和轮胎过渡层(2)从中心线向两边厚度逐渐变小。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斜切边型内衬层结构,其特征是:所述轮胎过渡层(2)的长度大于气密层(I)的长度。
【文档编号】B60C9/02GK203438779SQ201320417965
【公开日】2014年2月19日 申请日期:2013年7月12日 优先权日:2013年7月12日
【发明者】张爱林 申请人:江苏通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